天跟您聊聊餐饮界的一段传奇故事——绿茶餐厅。
想当年,绿茶餐厅那可是网红餐厅的鼻祖啊!好多 80 后、90 后都有过在商场里为了能吃上一顿,心甘情愿排长队,就盼着餐厅门口大喇叭喊自己号码的经历。可时光匆匆,十多年过去,新的网红餐厅一个接一个冒出来,绿茶餐厅在有些人的记忆里好像慢慢淡去了。
但您别以为它的故事就这么结束啦!这背后可是一对浙江夫妇的精彩创业历程。王勤松和路长梅,他们的经历那叫一个丰富。
王勤松早年学过厨,做过外贸、煤炭生意,还去德国闯荡过。这么多经历让他深深明白“性价比”的重要性。路长梅呢,从吉林农村走出来,放过鹅、跳过舞、经过商,人生多姿多彩。
2004 年,这两口子在杭州西湖边开了家青年旅馆,因为门口有大片茶园,就取名“绿茶”。在经营旅馆的过程中,他们琢磨出了几条关键:融合菜能满足大多数人的口味,菜品价格得实惠,用餐环境得好。这几条后来就成了绿茶餐厅的经营法宝。
如今的绿茶餐厅,成绩那是相当亮眼!最新数据显示,去年收入超过 35 亿元,净利润将近 3 个亿,跟前一年比,进步可不小。但风光背后也有烦恼。
从 2008 年开第一家店,到 2020 年底,13 年时间总共才 180 家店。可过去这 3 年,他们疯狂扩张,新增门店 180 家,直接翻了一倍。不过呢,平均单店接待的人数只微微涨了一点点。为了多赚钱,开店好像成了他们唯一的大招。
但曾经大排长龙的热闹场面不见了,餐厅的翻台率也不如从前。这到底是咋回事?是大家口味变了?还是竞争太激烈?
绿茶集团可没闲着,他们打算继续大规模开店。按照计划,2024 年到 2027 年,4 年要新开 675 家店,差不多等于 4 年再打造两个现在的自己。这可是一场大胆的冒险,也看得出他们的决心。
可上市这条路,他们走得那叫一个艰难。从 2021 年 3 月开始,不到 4 年时间,已经 4 次站在港交所门口,却次次铩羽而归。这次他们虽然没说要募多少钱,但讲清楚了钱的用途:拓展餐厅网络、建中央食材加工设施、升级系统和基础设施,还有用作营运资金。
为啥他们这么执着上市然后开店呢?其实是想突破现在的发展困境。早些年,绿茶餐厅靠着国内购物中心的红利火起来。可如今,购物中心竞争激烈,电商又抢走了不少人流量,这可把绿茶餐厅难住了。
而且啊,绿茶餐厅在营销推广上不太给力,主打江浙菜,不像川菜、湘菜那么刺激有瘾,慢慢就没那么引人注意了。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们还是决定走老路,靠多开店来冲一冲,然后登上资本市场。
再瞧瞧绿茶集团的内部结构,还是紧紧围绕着王勤松、路长梅夫妇。他们和他们控制的信托是控股股东,公司高管里也大多是王家人。
在餐饮这个圈子里,网红餐厅起起落落太快了。一个品牌能火个三五年就不错了。绿茶餐厅的江浙菜和融合菜,受众相对有限。现在消费者选择太多了,想吃火锅有海底捞、凑凑,想吃西北风味有西贝,云南风味有云海肴、刀小蛮。绿茶餐厅就不那么吃香了。
不过,对于绿茶集团 4 年 4 次冲击上市,好多餐饮从业者都说:“能坚持到现在,已经很不容易啦!”
那现在问题来了,新鲜感没了,翻台率降了,多开店真能救得了绿茶集团吗?未来的路还长,咱们就等着看,绿茶餐厅能不能在资本的帮助下重新崛起。
绿茶餐厅的故事还长着呢,未来充满未知数。不管怎样,这都是中国餐饮行业发展的一个写照,值得咱们一直关注。
|龙溪
来源|商业传奇
1989年3月16日,《人民日报》一篇名为《肯德基究竟吃什么?》的文章,引起了全民讨论:
为什么中国这么多“鸡”,不如一个来自大西洋彼岸的“鸡”有魅力?
2年前,1987年11月12日,中国第一家名为肯德基家乡鸡的店在北京的前门开业,引来很多人排长队,还有人端着锅,轮到自己时,开口就说:
来两只肯德基。
< class="pgc-img">>3年后, 中国第一家麦当劳在深圳开业,场面的火爆程度也不差,当天就盈利46万多元。当时,一个只有19岁的东莞青年也来凑热闹,排了几个小时的队,终于吃上了汉堡。但他得出的结论是:
还是中国的饭菜好吃。
他还得出了一个判断,中国人有钱了,做餐饮肯定能挣大钱。
从此,中国人走上了一条挑战洋快餐的漫长之路。
1、广东人先表示不服
这个东莞青年叫蔡达标。
在他父亲之前, 祖上世代务农,蔡达标只有初中文化,但头脑灵活,从小就跟随父亲做生意。1986年时,只有15岁的他买了一本叫《麦当劳的神话》的书,书主要讲述一家餐厅是怎么开遍全球的。
所以,当得知“书上”的“神”来到广东时,蔡达标迫不及待地去看看。
< class="pgc-img">>当时,他正和妻子经营着一家五金店,1994年,店关门了。妻弟潘宇海1990年在东莞开了一家“16甜品屋”,他拿出一半的股份,吸引蔡达标夫妻加盟,并把店名改成“16蒸品店”,1994年4月14日开业。当天是星期四,农历三月初四。四,在北方人是不好的日期,但在南方却是“发”的意思。
店里主要卖蒸的饭菜,其中最有名的一道菜是香汁排骨饭。
《麦当劳的神话》把实现“神话”的一个“绝招”归结为标准化,蔡达标一直在想怎么标准化。据说,1997年,他和潘宇海参观一家服装厂时,从熨烫衣服的蒸汽炉中得到启发——可以用来蒸菜,于是找到了华南理工大学,做出了电脑控制的蒸汽柜。
这样,标准化的问题就解决了。
国外烹饪以烤和油炸为主,时间、火候好控制;中餐以炒为主,很难把握。不得不说,用蒸汽柜做快餐,是中国快餐行业的一大步。
有了这一大步,以为找到成功钥匙的蔡达标,做了两件事,一件是把名字改成“双种子”;另一件是进军广州、深圳。
可能他想把“中”餐进行到底,但“双种子”的名字也实在太土了,结果连亏3年,不得已退回了东莞。
不死心的蔡达标又玩了一票更大的,花400万元请来策划大师叶茂中。大师一看,名字太土了,必须换,他们想出了一个更高大上的名字——真功夫。
< class="pgc-img">>果然,短短几年,真功夫开到了300多家,并于2006年开始酝酿上市。
可惜,祸根就此埋下,后来,蔡达标与妻子之间、与内弟之间闹出矛盾,有些细节相当“鸡血”,到2010年前后,公司状况每况愈下,经营停滞,上市变得遥遥无期,蔡达标也被前妻(当时已经离婚)和前内弟举报,送到了监狱。
如今,国内很多商场能看到真功夫,其官网称,在国内57个城市有602家。计划是到2030年,达到2万家店。
2、一碗“激进”的河南烩面
真功夫不是最高调的挑战洋快餐的中餐企业。
更高调的人,也来自广东,只是,他发起挑战是在河南。
蔡达标和内弟“兵合一处”时,一个叫乔赢的人,从当时红遍半边天的河南亚细亚集团辞职了。
乔赢日后成为中国快餐行业历史上一个很有标志性的符号。
< class="pgc-img">>他出生在广东,1976年,15岁的他入伍,几年后被送到坦克学院、南京大学等大学学习,获哲学和经济学双学位,之后在学校当老师。
1990年转业后,先到一家酒店当副经理,很快到了亚细亚。当年,亚细亚是中国零售的一面旗帜,曾把店开到北京。
在这样的企业,乔赢也算是见过了大场面。
辞职后,1995年他创办了一家面馆,叫“红高粱烩面”,主要卖河南烩面,他旗帜鲜明且高调地宣称:
“我们要和麦当劳斗,我们要夺回快餐市场。”
最让外界关注的一件事是,1996年3月,他们王府井大街麦当劳店的对面,开设了北京第一家“红高粱”。而且,他们店以“H”为标志,造型与麦当劳的“金拱门”很相似。
当时这家店的经理叫窦伯军。多年后,龙溪曾与他在济南有过多次交流。
他曾经是医院的麻醉师,后来辞职创办了一家装修公司。乔赢开的面馆就是他装修的。乔赢没付装修款,反而给窦讲了自己的“宏伟蓝图”——五年内开店两万家,这让窦以为傍上了大金主,欠的钱越来越多,后来索性以装修款抵股份,窦加入了“红高粱”,并成为王府井店的第一任经理。
调子足够高,一碗烩面再有激情,也难以抗衡麦当劳和肯德基,“红高粱”很快败下阵来。
< class="pgc-img">>2000年,乔赢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获刑4年,出狱后,多次试图重启“红高粱”,都没有整 出多大的动静。
窦伯军后来潜心研究快餐,曾在济南的山师东路开了一家店,准备大干一场,但很快关门走人。
当年挑战洋快餐的还有很多,有的是噱头,有的是真刀真枪上。几乎与“红高粱”同时,在上海,出现了一家同样激进的快餐,叫荣华鸡。
它也做鸡,不同的是,肯德基是鸡翅、鸡腿、鸡块,而荣华鸡是整只鸡,再配上蛋炒饭、咸菜炒毛豆等。
当时,荣华鸡的口号是:
肯德基在哪儿,我就在哪儿!
而且,他们还号称鸡不能隔夜卖。结果,一些店员故意在快关闭时,炸出几只鸡。按规定,如果卖不掉,员工可以便宜买。
于是,员工经常吃到美味的炸鸡。而荣华鸡很快消失了。
学皮毛容易,学到真功夫就难了。
3、浙江人和安徽人争“中式快餐第一股”
中国地大物博,不仅是蔡达标、乔赢,各地的中式快餐一直层出不穷,以济南为例,最近20多年,合力、四喜居等,曾遍布街头巷尾,如今是超意兴、包子客、杨铭宇黄焖鸡等,有的像风一样来,又像风一样无声无息地走了。
在国内,有2个人,算是做得比较出色的。其实,他们的年龄和乔赢差不多,比蔡达标大,只是起步比他们要晚一些。
一个人叫杨国民,浙江湖州人,15岁就开始轻纺生意,据说,在2000年前后,已经成为当地的大户。
< class="pgc-img">>由于经常出差,吃快餐比较多,他发现:
中式快餐能打的,几乎一个也没有。
于是,也决定加入到中式快餐挑战洋快餐的伟大事业中来。
2000年,他在湖州市开了一家不到80平方米的快餐店,主要卖馄饨、米饭等中餐。但让人看不懂的是,这家店没有厨房,厨房在20多公里外,而且面积是店面的10多倍——1000多平方米。
当年很多人不理解,现在大家都明白了——他是在下一盘大棋——建中央厨房。
果然,不到1年,第一家店关闭了——他只是把这家店当成试验品,他的中央厨房建成了。
1年多后,2002年4月6日,杨国民才正式开了第一家店——老娘舅。
< class="pgc-img">>随后,老娘舅果然迅速攻城拔寨,如今开了约400家直营门店,主要集中在浙江、上海、江苏和安徽。
不久前,老娘舅递交了招股书,开始冲击“中式快餐第一股”。从招股书中可以看到,股东包括香飘飘董事长等人。
与老娘舅争夺“中式快餐第一股”的,是名字一样很“本土化”的老乡鸡。
2020年初,因为老板束从轩手撕员工联名姓的视频,老乡鸡曾经大火了一把。
束从轩今年正好60岁,是安徽肥西人,但他起步更晚。
< class="pgc-img">>他也是位退役军人,1981年退役后,拿着1800元买了肥西老母鸡,开始养鸡。直到2003年10月2日,才在合肥舒城路开了第一家快餐店,店名叫:
“肥西老母鸡” 快餐店。
2012年才正式更名为“老乡鸡”,前一年,他们的店面数量已经突破了100家。
2020年出名后,他们顺势请来小岳岳代言,到2021年,店面数量已经突破了1000家。
今年5月, “老乡鸡”公布了招股说明书,目标是在上交所上市。它无疑是“中式快餐第一股”的有力争夺者。
还没有上市,外界已经给出了180亿元的估值,在2021年胡润百富榜上,束从轩的儿子、儿媳束小龙、董雪上榜,财富是80亿元。
他可能是中国快餐行业中, 第一个登上富豪榜的人。
< class="pgc-img">>30多年来,中国出现了一拨又一拨挑战洋快餐的企业和个人,但多数人成为过客,肯德基和麦当劳则像一艘航母,并没有受到的多大的影响。到2021年底,肯德基的店铺数量达8168家,加上必胜客等,已经超过1万家,母公司百胜中国,稳稳地坐着中国餐饮行业的头把交椅;到今年第一季度,麦当劳在中国的店数也达到了4500家。
去年,肯德基开店数量超过1200家,麦当劳超过500家。一年的开店数量,就超过了一个老乡鸡和老娘舅的总数。
挑战者还有希望吗?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服务区餐饮,又火起来了。
总第 3404 期
餐企老板内参 余从 | 文
在江浙沪的服务区里干餐饮
好赚啊!
正月初三(1月24日)中午12点,内参君一行人把车停到温州永嘉服务区,准备买点吃的垫垫肚子。
还没开车门,内参君就感受到了“要排队”的信号——空车位不多,服务区门口满是人。进到里面一看,果然!
温州永嘉服务区 内参君拍摄于2023年1月24日12:03
>长条式的建筑里大概有20家店,9成是餐饮。餐饮品类丰富,有米饭快餐、串串、粽子、牛肉汤、麦饼等,其中还有连锁餐饮品牌。
餐饮店布局相似,不少都是外面一个L型的档口,里面几张小桌。也有大店,它们有5、6间小店的大小。
午餐时段,每家餐饮店的队伍都从店内排到店外。并且排队只能解决“买到”的问题,如果顾客想买完就能坐下来堂食,还需要有人帮忙提前在人海里搜寻“盘子里东西不多”的桌。
用餐高峰时段,服务区里的餐厅上座率差不多都达到100%,并且翻台速度也很快。
服务区餐饮店似乎只需要把菜做出来,就能卖出去,获得令人羡慕的上座率和翻台率。
并且在这里,菜品的利润空间也比较可观。自选快餐店的快餐,2菜1汤2碗饭共计90元(点的分别是梅干菜炒肉、炒香干和瘦肉丸紫菜汤)。麦饼店的麦饼,售价是25元一个,而在温州市区,它的单价是8-12元。
一位大众点评网友1月24日写下的永嘉服务区点评
>春节期间,江浙一带的服务区餐饮普遍生意都很好。
下午4点左右,晚餐高峰期来临之前,内参君到了杭州的萧山服务区。
内参君16:09在肯德基下单,取餐号已经排到383号。一个甜筒没吃完,取餐号突破了400。
大众点评显示,这家店的客单价是35元。假设这家店一天能卖600单,那么一天的流水就有2万1千元。
服务区餐饮,是个机会点!
< class="pgc-img">>“服务区”向“商业综合体”发展
“服务区餐饮”向“商场餐饮”发展
江浙一带的服务区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吃桶泡面休息一下”的地方了。
这几年,高速服务区持续向商业综合体发展,服务区餐饮也越来越有商场餐饮的感觉。
一些服务区还成为小红书网友的打卡地,被称为“神仙服务区”,它们有这2个特点:
1、场地设计“赛”商场
从外面看,这些服务区基本不会是平房或者2层楼,而是一个大型建筑,有艺术化的视觉外观。
从内部看,服务区里面功能区丰富,每层都有清晰的地图导览。
江苏阳澄湖服务区
>2、餐饮品类丰富,连锁品牌入驻
服务区餐饮向商场餐饮靠拢。一方面,服务区餐饮的品类丰富,一些服务区不仅涵盖餐饮大品类像米饭快餐,还有涵盖到多个细分品类如猪脚饭、煲仔饭。另一方面,服务区里出现了很多连锁餐饮,有海外连锁餐饮品牌如肯德基、麦当劳、汉堡王、星巴克、DQ等,也有国内连锁餐饮品牌如面包新语、绝味鸭脖、吉祥馄饨、老娘舅等。
服务区餐饮的“进化”是多方长年累月努力的结果。
以前服务区餐饮是一个封闭的体系,一般餐饮人没有渠道进驻。所以它一直在餐饮人关注范围的外圈。
2014年,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质量的意见》,明确择优引进社会知名品牌,推进专业化、连锁化经营管理,统筹相邻服务区资源配置,促进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鼓励创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管理品牌、服务品牌或产品品牌。
近几年,交通枢纽的餐饮业不断变革,越来越社会化、平价化。
其中,以浙江商业集团“高速驿网”为代表的“代理机构”用互联网的思路建立了“1家运营商+n个品牌连锁主力店+x个品牌特色店”的新型商业模式。
1家运营商指自己,n个连锁主力店指“驿佰购”“驿佰味”“驿佰居”“驿佰乐”“驿佰行”等“驿”字头店,x个品牌特色店指星巴克、肯德基等连锁品牌。
2014年6月,“高速驿网”举办八省一市服务区交流会,实施“走出去”战略,让服务区运营的“浙江样本”走向全国。截至2021年底,“高速驿网”品牌已管理浙江省外55对高速服务区。
各地高速服务区也在积极合作,加强美食传播。
有全国性的美食交流:江苏、浙江在2020年、2021年分别举办了两届高速公路美食节,经选拔、来自全国12个省市的高速服务区的厨师团队现场开启厨王争霸赛。
也有省内的美食汇集:比如浙江,在2021年10月,推出“浙江服务区美食地图”。
第二届中国高速美食节
>浙江服务区美食地图
>餐饮门店也在做改变。
有网友反馈,永嘉服务区中现在的“3+2快餐”之前叫“驿百味”,是最近重新装修的。网上还有人发了“3+2快餐”设计方案。
服务区的餐饮,也和社会餐饮一样努力地更新迭代。
所以,服务区成为打卡点,服务区餐饮“有赚头”,是多方努力的结果。
现在去服务区开店
能赚钱不?
车流量是高速服务区餐饮的晴雨表。来往的车多,服务区餐饮就有生意,来往的车少,服务区餐饮的日子就不好过。
显著的风险:生意和车流量强相关、难发力外卖
服务区和一般餐饮不一样。一般餐饮还能发力外卖、发力零售,做第二、第三营收曲线。服务区餐饮店的配送范围内是高速路和山区、农田等等,做不了外卖,在做零售上也没有突出的优势。
这是服务区餐饮明显的短板。过去三年,居民出游频次下跌,服务区餐饮也收到了很大影响。
机会与趋势:全面放开后车流量回升,服务区吸引餐企入驻
但因为人流量大这块非常长的长板,它一度也被很多餐饮人看成“宝地”。
全面放开后,伴随节日期间的免高速费政策,居民出游热情高涨,服务区餐饮业重新变得热火朝天。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假期间,全国高速公路日均流量达4500万辆,同比2022年增长32%,同比2019年增长15%。
有网友说,海南商场的停车场里,有着全国每个地区的车牌。
春节服务区热闹非凡,但节后高速恢复正常收费,疫情后续情况还不能确定,不同的人对出行也有不同的看法。
现在,也有一些地方的服务区已经敞开怀抱、拥抱餐饮和其他业态。不同服务区的招商条件不同。
浙江交通集团2022年10月公布了《浙江省商业集团浙北区萧山服务区其他面食(米线)项目招商公告(第二期)》,据公告,招商乙方餐饮品牌入驻萧山服务区需要满足这几个条件:
一,证件齐全,主体一致
二,营业额达标,给服务区交提成——公告给的参考数据为,年限低基准营业额为178.2万,提成比例26%;
三,平价——门店的商品或服务定价不高该品牌城市标准连锁门店定价,优先以杭州市区门店为参照标准;
四,财务方面接受服务区统一管理——营业收入采用“代付代收”模式;
五,给服务区交管理费——三年经营管理费总和预计139万元
河北高速公路铁路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6月在官网上发出招商公告为例,服务区餐饮基本上没对餐饮经营人提什么条件。
申请人资格要求一项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没营业执照问题、没信誉问题、没破产或犯罪,独立经营。
内参君发现:在服务区开餐饮店,还有一个可能会卡住很多人的隐性要求。
浙江的公告发出时间是10月19日,登记截止时间10月23日,中间是5天时间;河北的公告发布时间是6月27日,截止时间是7月1日,也是5天时间。
时间紧迫。这表明餐饮人如果想要在服务区开餐饮店,必须持续观察跟踪相关信息,且行动力强。不然,餐饮人很有可能了解到这件事时,招商就招完了。
你觉得高速服务区餐饮能做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