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广州日报
原标题:广东省消委会组织暗访调查了100家餐馆是否存在最低消费情况 近半有低消 最高五千元
餐饮最低消费问题由来已久,争议较大。国家曾出台规定明令禁止,但实际情况怎样呢?空中一号包间最低消费3500元,黄埔华苑酒家最低消费400元且茶位费比大厅贵,小龙坎包间人均最低消费100元……
近期,广东省消委会组织暗访调查了100家餐馆,发现有47家设置了最低消费,包间“低消”收费最高达5000元!“低消”收费已不局限于高档中餐馆,中餐、西餐、料理、自助餐、火锅店,粤菜馆、湘菜馆、川菜馆、江浙菜馆、日本菜馆、泰国菜馆等均有涉及。省消委会表示,近半数餐馆仍设置最低消费,部分经营者漠视法律规定及消费者权益。
现状:
最低消费 包间收费 名目繁多
47家餐馆设置最低消费,包间最低消费幅度由一百多元到数千元不等
其中,一些高档餐馆,包间最低消费高达3500-5000元,如广州空中一号包间最低消费3500元,深圳四叶寿司大包间最低消费5000元;一些餐馆根据包间大小、景观特色分别设置最低消费标准,如“小包间1600元、大包间2500元”“江景房1200元、花园房800元”等;也有部分餐饮场所小包间没有设置最低消费,但大包间仍设置最低消费。
57家餐馆(含部分已设置最低消费)巧立名目变相低消
其收费形式主要包括:收取包间费、指定消费高价菜、收取高额茶位费、限制特价菜消费、提高菜式价格等。
32家餐馆加收服务费
加收服务费收取标准普遍为消费总额的10%。其中,有14家餐馆既设置了最低消费,同时还加收服务费,涉嫌重复收费。
餐饮最低消费能不能收?
2014年起全国已明令禁止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但餐饮行业存在的一些乱收费问题长期困扰着消费者,其中收取最低消费(以下简称“低消”)问题尤为突出,曾经引发不少社会争议及消费纠纷。
餐饮最低消费能不能收?早在2014年11月,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就联合颁布《餐饮业经营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明确规定“禁止餐饮经营者设置最低消费”。这意味着“低消”问题有了明确定性及制度约束,广大消费者对摆脱“低消”困扰充满期待。
《办法》出台三年多来,执行情况怎样?效果如何?广东作为全国餐饮消费大省,多年市场份额全国第一。今年8-9月份,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围绕“最低消费”等消费者最为关切的餐饮收费问题,在广东全省范围内开展了“餐饮场所收取最低消费及相关问题调查”活动。
调查从广东10个代表地市抽取100个知名热门的各类餐饮企业,通过电话暗访和调查问卷结合的方式,深入了解餐饮行业落实《办法》情况,掌握广东餐饮“低消”及相关问题现状,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观点PK:
声音1:低消对法律权威和消费者权益的漠视
针对餐饮行业最低消费问题,商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出台《办法》,给予明令禁止。但《办法》实施三年多,餐饮行业并没有作出太多实质性改变,仍有相当多的餐饮场所,罔顾法律规定,肆无忌惮收取最低消费。餐饮场所收取最低消费禁而不止,对消费者多年反映的意见置若罔闻,这正说明了一些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守法自觉缺失,是对法律权威和消费者权益的漠视。
调查显示,一些餐饮场所虽然不再收最低消费,但取而代之的是包间费、高价茶位费、套餐费和服务费等其他各种名目繁多的收费。消费者认为这是变相的最低消费,商家却强调“没有哪条法律规定不能收”,双方争议大。
声音2:包间环境安静或可适当加收服务费
也有市民认为,消费者想要获得私密安静的用餐环境,包间自然是上佳选择,享受更优质的服务付出相应的费用也无可厚非,但要公平合理并提前告知。省消委会表示,如餐饮场所收取包间费、高价茶位费、套餐费和服务费等费用,须定价公道合理,并尽到主动、全面、准确告知的义务,要让消费者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前提下,自主做出决定和选择,保障明明白白消费,否则便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等权益。
此次抽样调查的100家餐馆中,有47家设置了最低消费
对策:
解决“低消”问题需要社会总动员
省消委会表示,餐饮行业最低消费禁而不止,社会媒体屡有揭示,消费者诟病多,但依然逆法而行,顽固存在,成为了行业的“痼疾”。《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了监管处罚的责任和方式,明确餐饮企业违反相关规定,将可能被处以最高3万元罚款。但实际上,由于相关部门执法监管力量薄弱,缺乏有效执法检查,监管覆盖不到数量庞大的各类餐饮主体,行业一些违法违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查处,久而久之,发展成为普遍现象。
为推动餐饮行业彻底整改最低消费等乱收费现象,省消委会建议有关部门要亮出利剑,不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定期组织执法检查,及时惩戒违法行为,加大商家违法成本,形成违法警戒效应,彻底铲除行业“痼疾”,逐步规范并净化餐饮行业市场。
同时,省消委会也呼吁:社会各界共同为打造友好和谐餐饮消费环境发挥力量。餐饮企业要守法经营,规范定价,确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行业协会要积极推动行业自律,制定行规公约,有效制止各种乱收费行为;消费者组织和媒体要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大胆揭示并监督“低消”等乱收费行为;广大消费者要增强权益意识,发挥“用脚投票”的作用,主动抵制最低消费,倒逼餐饮企业主动整改。下一步,省消委会将整理汇总各方意见,适时向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推动广东加强餐饮执法监督,构建放心舒心餐饮消费环境。同时,将采取约谈相关企业、持续加大舆论宣传、联合媒体“回头看”等形式,推动餐饮行业整改最低消费等乱收费行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文由群狼调研(长沙餐饮神秘顾客调查)出品,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餐饮神秘顾客调查方案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设定目标: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确定想要评估的关键指标和维度,例如服务质量、员工表现、食物品质等。
2.制定调查问题:设计问卷或调查表,包括相关的问题和评分标准,以便神秘顾客能够客观评价不同方面的餐饮体验。
3.神秘顾客招募:招募合适的神秘顾客进行调查。神秘顾客通常是经过培训和指导的专业人士,他们会以匿名身份访问餐厅,评估各个方面的服务和体验。
4.数据收集:神秘顾客按照预定的计划和指标,到访餐厅并进行评估。他们会记录观察结果、员工互动、食物质量和整体体验等方面的数据。
5.数据分析:收集完数据后,进行数据分析,整理和统计结果。分析可以包括比较不同餐厅、不同时间段或不同员工之间的数据差异。
6.报告撰写: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撰写详细的调查报告。报告应包括问题发现、建议改进措施和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具体建议。
7.反馈和改进:将调查结果和报告反馈给餐厅管理层。根据反馈,制定改进计划和行动,跟进实施,并持续监测和评估改进效果。
以上是一般的餐饮神秘顾客调查方案的步骤,具体的方案可以根据餐厅的需求和特点进行定制和调整。
神秘顾客调查是群狼调研(长沙餐饮神秘顾客公司)优势业务之一,提供商业地产、餐饮食品、教育旅游、通讯数码、汽车金融和家电产品等销售渠道方面研究服务。并且与各大品牌厂商合作,对其产品的渠道类型、渠道成员组成、渠道特征等方面进行充分的研究,并将结果作为企业建立、选择、管理渠道的一项客观依据,以便为新产品的营销奠定一个稳定的基础。帮助企业改进和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另外通过神秘顾客调查结果和研究报告能够及时调整销售人员架构,促使各地市场人员和销售经理对零售市场的顾客有着清醒的认识,长期的神秘顾客调查项目能够实现对网点的动态监测,管理层可以主动积极地进行有效管理。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陈白/文餐饮市场正在成为互联网巨头兵家必争之地。
当饿了么等外卖平台彻底改变送餐市场格局,当瑞幸咖啡开始“单挑”星巴克,当携程联手阿里口碑注资智能餐厅服务平台,线下餐饮行业在内部管理上正在迎来新一轮来自互联网的变革。
这意味着,以阿里为代表的一批产业巨头正在进一步加码餐饮市场争夺,来自互联网的改造,正在从餐饮业的“前台”销售层面进入“后厨”的内部管理层面。
这一切的背景是餐饮业不断升级的用工荒。根据58同城联合口碑5月发布的2018年1至4月全国重点城市餐饮业用工分析报告显示,北上广深等城市餐饮人员供不应求的现象显著。其中,餐饮企业支付薪资水平最高的城市第一位就是北京,达7656元。
招工难、用工成本高已经是影响中国餐饮业发展的最为重要因素之一。在北京,“急招服务员”、“高薪诚聘大堂经理”、“丰厚月薪包吃包住”的广告招贴几乎常年出现在各大餐厅的玻璃橱窗 。2018年4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就餐饮业痛点展开问卷调查,其中的90%的受访餐企把用工问题列为影响餐饮业可持续发展五大痛点之首。
餐饮业的“用工荒”并非一朝一夕。吃饭需要取号排队等位,已经是大多数人在商场餐饮就餐的日常情况。扫码排队、扫码点餐、扫码结账正在成为门店就餐的新常态,新技术可以帮助商家在招不到人的时候,也能有效提供服务。用互联网技术为传统行业提供解决方案,正在成为互联网巨头改造传统行业的新思路。
而用工荒只是餐饮业被改造得痛点之一。在“互联网+一切”的语境下,对于传统行业的改造,餐饮业无疑是其中最为典型的行业样本。移动互联网时代,得益于餐饮O2O加速发展和渗透,整个传统餐饮行业正在被全方位解构和升级;随着线下商业进入新零售时代,越来越多的基于线下商业的餐饮企业也在开始尝试用互联网的技术、产品升级传统门店的经营模式。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互联网对于餐饮业的颠覆其实已经不仅仅在于前端的“餐饮销售层面”。在新零售餐饮时代,消费者行为正在不断逆转以往的被动选择,新餐饮时代,从关注、兴趣、搜索、购买、口碑传播,一个新的消费生态链条正在形成,而外部环境和心理因素乃至线上的口碑效应都在对消费者的餐饮消费行为产生影响。而这些都有赖于线上的信息与数据分析。
长期以来,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之一的餐饮业,对扩大消费、推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从近期频发的餐饮融资新闻来看,“互联网+餐饮”正在给传统餐饮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在资本层面,未来餐饮企业通过资本跨界重组的行为将会日益频繁,这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弥补了产业集中度分散的状况,而另一方面,现实的资本回报也成为行业进一步集中的内在动力。
可以预期的是,在线下商业全面进入新零售时代之后,未来基于资本层面的餐饮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与天使、创业、产业投资相融合,将成为餐饮业下一个巨头争夺的红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