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9期文化产业评论
精选
关于音频主播,你知道多少?什么样的声音才可以称得上“主播”?随着内容付费概念的兴起,音频行业发展态势良好,音频行业的“主播”群体生存状态是怎么样的?如何靠“声音”赚钱?有声书主播,年收入均可达到百万水平,耳朵经济是怎样的一种经济?
推荐 | 张菁芮
编辑 | 周莹茜
正文共计2253字 | 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近日,福布斯中国发布2019年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喜马拉雅两位主播有声的紫襟、牛大宝同时上榜,这是音频行业主播首次上榜福布斯。
据业内人士介绍,有声的紫襟领衔,牛大宝、头陀渊讲故事、一刀苏苏、大斌、幻樱空等头部的有声书主播,年收入均可达到百万水平,他们是耳朵经济的最先受益者。
有调查显示,“95后”最向往的职业排名是:主播、配音员、化妆师、游戏测评师和cosplayer。可见,在这群“95后”年轻人的眼里,薪水、稳定性不再主要,“有趣”和“发展空间”才是他们选择职业时的重要指标。
从一个相对垂直的领域变成大众娱乐需求,音频主播已经成为网红、自媒体和主播之后,又一个颇具吸引力的“新物种”群体。
福布斯来了两个90后“说书人”
一个新的职业选择,某种意义上改变了他们的人生。成为“说书人”之前,紫襟和牛大宝各有自己的职业。紫襟曾经在电台工作,牛大宝东北二人转的师父是赵本山的徒弟。其他“说书人”前职业五花八门,有公务员、教师、媒体人、车床工人、退伍军人……还有开挖掘机的。专职做这一行的最大原因是,钱多了。
紫襟的收入,就是一个节节攀升的过程。2016年之前的主要收入是录制费,这也是之前“说书人”赖以为生的方式,接收电台或网站订单,按单集获得报酬,那时候,紫襟月收入1万元左右。2016年后,用户愿意为内容付费了,“说书人”一下感觉到了市场的热情,收入过万元,过十万元,过几十万元……2018年年初,他第一次收到单月百万元结算,之后这个数字成为寻常。今年年初,紫襟月收入平均过200万元。
一个内容形式古老的行业,在网络时代重新焕发了生机。
原文链接:福布斯来了两个90后“说书人”
面具背后的初心,情感网络电台的可能性
成立近五年,程一电台已从最初的个人作坊式节目成长为了拥有超2500万用户的平台。节目类型上从单一的情感故事扩展出了访谈节目、粉丝投稿、话题讨论;IP层面也打造为以程一为核心,签约声音KOL为辅助的声音MCN团队。
程一电台中80%的受众都是年轻女生,其中又以对情感支持有较高诉求的女大学生为主。年轻女性喜欢听程一电台,主要原因也是需要一种陪伴,这种陪伴是感性的、精神上的,是平时学习生活或工作中,周围的人无法给予的。通过情感故事等节目内容,程一电台能满足听众这方面的需求。
目前,程一电台已经签约了近500名主播,像头部主播“DJ陈末”的成长路径便是他们要去不断验证并完善的培养机制。以声音为基础,程一对程一电台规划的未来是一个服务年轻女性的媒体平台。
在这一基础上,程一电台将继续探索内容付费和广告变现,这也是音频内容现阶段的主要变现模式。但是,与文字和视频不同,声音内容的变现之路显得更为艰难与漫长。在程一看来,耳朵经济的发展还是要靠新玩法新模式的出现来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原文链接:面具背后的初心,情感网络电台的可能性
有声的紫襟:喜马拉雅头部主播的内容生产心法
在喜马拉雅FM这个音频平台上,以讲恐怖故事闻名有声的紫襟坐拥380多万粉丝,有声小说《摸金天师》点击量突破了10亿。
大学没能毕业的90后,他是有声书领域的第一大V。他的声带,承担着为数百万人制造恐怖的重任。据其家谱记载还是陶渊明第五个儿子的后裔。
检索紫襟的听众,既有资产百亿的地产富豪(紫襟并不想透露他的名字),也有如陈羽凡一样的娱乐明星,更多的是数以万计的普通人,也有盲人这样的群体。
他是如何一步步做到头部的?
为了获得最佳录音环境,他几乎都是在夜深人静时工作,直到雄鸡唱晓时分,一天的工作才告一段落。
通常来说,他一天会录三个小时左右的成品,按照他的语速,每小时可以将一万五千字变为声音,一个月能录一百多万字。这造就了他2014年入驻喜马拉雅以来的神话:从没因为个人原因,停更、断更过任何一个故事。
原文链接:90后大学肄业,靠讲恐怖故事月入百万 :陶渊明后人的非常规人生
蕊希电台:用磁性的嗓音唤醒粉丝的情感体验
从2016年年初开始,蕊希的电台“一个人听”头条阅读已经基本都是10w+。上线至今,电台已发布文章有277篇达到了10w+,有170篇文章的点赞量超过1000。
若说“一个人听”成功的秘诀,无非就是在睡前这个场景中,通过音频方式推送情感故事,给用户以心灵慰藉。“一个人听”所涉及的内容,大都与感情上的失意相关。但蕊希用充满正能量的故事,给粉丝以慰藉,从而越来越多获得他们的喜爱。
在分发方面,“一个人听”的音频内容分发在微信、企鹅FM、蜻蜓FM、喜马拉雅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等多个音频平台,并获得了百万级别的曝光量。用户在其它平台收听的过程中会有部分自然转化为微信粉丝。虽然微信公众号内播放量大概只占到十分之一,但是却具备较强的盈利能力。相比于微信环境内图文阅读的碎片化,音频相对而言提供的是一种更能触动人心的沉浸式体验,它是一种更加情绪化、更加主观的感受,一旦动心,转化为高价值的粉丝也就更加容易。
原文链接:3小时获10万赞,“一个人听”用有毒的声音圈粉200万
业余音频主播:江湖李白
有一次,江湖李白在后台收到一条读者的留言。一个做生意的小老板,被一个女人骗走2000多万,自己也摊上了官司,穷困潦倒之时起了杀心,想要和对方同归于尽。
就在杀人计划酝酿的过程中,小老板听到了江湖李白的节目,听了大概一周多,他留言给江湖李白说,非常感谢你,我不干这事了,我从头再来。“完了他说,哥们我哪天东山再起的话,我会回来帮你一把。”
一直讲怎么作案的江湖李白,无意中阻止了一起案件的发生。
原文链接:月入5万的兼职音频主播
-END-
留言话题互动
睡前你听哪个电台?
下期你想让「文化产业评论」为你精选什么话题?
请后台留言给我们
>es娱乐7月18日综合报导 7月18日周四晚黄金档,东方卫视观察体验类生活服务节目《好房帮帮忙》第二期将继续为委托人寻找心仪的房子。本期“帮女郎”胡可和“房先生”林依轮来到了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为一名年轻的95后男孩寻找未来的家庭居所。面对委托人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意见分歧,找房团能否满足他们的心愿,找到让双方都满意的房子呢?敬请期待本期的《好房帮帮忙》吧!
明星首套房子大起底,戴娇倩20岁背房贷
在中国人的眼中,房子是刚需,是家的归属,但买房似乎也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通常我们会在家庭和事业都稳定,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情况下考虑买房。那麽明星找房团们第一次买房又是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当时的他们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骆新说:“只有当自己有了小孩之后,才有了买第一套房,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的愿望。”但对其他几位明星来说,买房则是一件很早就开始考虑的事情。戴娇倩在十几岁时便有了买房的欲望,20岁就背上了房贷,这一切的幕后推手依然是她的妈妈,现场嘉宾更是因此调侃戴娇倩妈妈的口头禅就是“买房,买房,买房!”。百克力22岁刚毕业,依靠家里资助的首付,再加上自己的贷款,买了第一套房。林依轮26岁买房,放在现在已经不算早。连95后的李若天也已经开始打算在上海买房,把父母接过来共享天伦。
与大家不同的是,胡可第一次买房是在30岁。这是一套全靠自己,不靠父母资助的房子。当被问到会不会给安吉和小鱼儿买房时,胡可坦露可能会偷偷为他们准备,帮他们一把,但却不会让孩子们知道,这又是为什麽?今晚我们共同期待。
一家人,两个任务,最终委托人将作何抉择?
明星们第一次买房时的年纪迥异,资金来源也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他们为了生活和家庭努力奋斗的样子。随着越来越多的90后、95后成为了买房的主力军,大众买房的年龄段也日渐走低,年轻人慢慢买房安家,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
本期节目的委托人大斌出生于1995年,6月份刚刚毕业,目前在杭州担任一名健身教练。18岁时他来到了杭州,在这个全民创业的城市,他也有一颗闲不住的心,上学期间就靠在婚庆公司、西餐厅等地兼职存了20万。现在,正式毕业的他,希望在富阳买一套三居室,结束漂泊的旅程,把一家人聚在一起共话天伦。
按照大斌的心愿,房先生队开始在富阳为他寻找适合一家四口居住的房子,此时的胡可却接到了一个神秘任务。原来大斌的继母知道大斌是个孝顺的孩子,但是为了让大斌在杭州继续自己的事业,她以母亲的身份请求帮女郎队,希望能够在杭州市内,找到一个属于大斌一个人的房子。
面对大斌的“一片孝心”和继母的“爱子心切”,《好房帮帮忙》找房团首次出现找房意向上的重大分歧,“帮女郎”胡可和“房先生”林依轮带队接受不同委托,开始寻找他们心中的好房。到底是坚持和家人在郊区共住,还是在杭州市内买房创业?今晚《好房帮帮忙》一起见证委托人大斌的选择。
个人都经历过美好的校园时光,任时间过得再久,那段美好的回忆也会深刻的印在脑海里。尤其是同学间纯洁的情谊,更是让人留恋,久久难忘。
如今的人们比较怀旧,都喜欢在合适的时间和往日的同学们聚上一聚。大家相聚一堂,追忆过往,畅谈未来,在愉悦的气氛中身心都能得到很好的放松,内心自然也会别有一番的感慨。
有些人为了维护老同学间的友谊,怕断了联系,还约定大家每年都要相聚,这似乎也成了现在比较流行的做法。
但同学聚会也并不是都能给人带来快乐的感觉,有时随着一个人自身境遇的变化,同学聚会给他的感觉便会悄然发生改变,甚至是截然不同。
说直白些,就是当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和身处的环境,与其他人不能相匹配了时,很可能就会被自然而然的排斥在外,即便同学之间也常如此。
阿武下班回家后显得非常高兴,虽然时间已经很晚了,但他却不想睡,坐在那里兴奋地思来想去。
他刚才在送外卖的途中偶然碰见了大学时的室友小丁,相见之下,两人都很兴奋,站在路边谈了好半天。
小丁是阿武大学时最好的朋友,那时两人干什么都在一起,几乎天天形影不离,感情好的不行。当然,阿武和同寝室里的其他三个同学关系也不错,要不然,他们也不会商定在毕业后每年都要相聚一次。
虽然离他们毕业都快十年时间了,但他们都遵守了那时的约定,每年同寝室的五个室友都会聚会一次,大家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开心极了,阿武也一直非常享受和老同学们相聚的时光。
只是最近三年,阿武都没有收到聚会的通知,他以为聚会停止了,心里还挺纳闷。他本要去打听,可工作实在太忙,慢慢也就把这件事给忽略了。
今天意外遇到了小丁,他又想起了聚会的事,三年没见到大家了,心里还真是挺想念的。
可面对阿武的询问,小丁却显得表情有些不自然,他含糊其辞的差过了那个话题,但他同时表示,今年的聚会很快就要举行,并把时间地点都告诉了阿武。
听到这个消息,阿武高兴极了,这才回家睡不着觉,他决定要好好的收拾一下自己,按时去参加久违了的大学室友聚会。
阿武也的确该收拾一下自己了,他已经三年多没添新衣服了,这几年忙忙碌碌的吃不好睡不好,人也比以前消瘦了许多,但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
阿武的母亲三年前重病需要照顾,作为家里的独子他只好无奈辞职回家伺候了半年,可回来后却怎么也找不到好一点的工作了。偏偏这时候妻子又快要生孩子,没有选择的阿武只好将就找了一家小公司上班,工作辛苦不说,工资还不到以前的一半,家里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了。
为母亲治病已经花完积蓄的阿武为了多挣钱,只好又找了份兼职,下班后去送外卖。虽然辛苦些,挣得也不多,但毕竟家里还是多了一份收入。
这三年来,阿武都是在这种辛苦奔波中度过。可这挡不住他对生活的热情,他相信通过努力,自己的日子会变得好起来。
这次,得知同学聚会的消息后,阿武很开心,他真的很想见一见那些三年未曾谋面的室友,向他们倾述一下自己这几年的心酸。
聚会那天,阿武特意穿上了新买的衣服,也不去送外卖了,兴冲冲的向那家指定的饭店赶去。
还没走到饭店房间的门口,阿武就听到里面传来声音高亢的说话声,阿武马上就听出那是大斌的声音,这家伙说话大嗓门的毛病还是没有改。
阿武刚想推开虚掩的门走进去,却听出里面说话声音的口气似乎不对。
只听大斌用不满的口吻质问:“小丁,你都没和我们商量一下就通知阿武来,这做得也太过分了吧。你这样擅自做主,搞得大家都没好心情了。”
“小丁,不是大家怪你,你说现在的阿武都去送外卖了,他过得那么穷,混到这种地步肯定少不了会向咱们求助借钱。借给他不知道会不会还,不借,大家又显得挺尴尬。他现在和咱们不是同一层次的人了,坐在一起也没什么可聊的。你这事做的就是不对。”这应该是岩子的声音。
岩子说完,其他人一片附和。
小丁则委屈地说:“我也不想那样,不是事情赶到那儿,情面难却没办法了吗。”
……
后面的话,阿武听不下去了,他慢慢收回抬起准备推门的手,脚步沉重的向外面走去,再也没回头。
阿武这才找到了为何自己三年都没接到聚会通知的原因,内心不由得感慨:“五个大学好友年年聚会,却三年没喊我,听到对话才知他们嫌我穷。”
从那以后,阿武再也没有参加过任何的同学活动,不是心里不想,而是担心自己如今的境遇,去了会给别人造成误解,产生不好的影响,因为他和他们已经不是一路人。
按理说,同学间的情谊应该是最纯洁无暇,最能让我们感到温馨愉悦的,因为它没有掺杂其它一些势利繁杂的东西,它一直都是个温暖的存在。
可有些人经历过社会的复杂后,把一些不好的东西也带进了同学间的情谊中,把本该纯净高洁的同学友谊涂上了其它的颜色。
像阿武以前生活好过的时候能受到大家的欢迎,一旦出现变故,日子艰难了,却不被同学接纳了,这样的事情实在让人感到伤感凄凉。
同学间的情谊是我们感情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个人都脱离不了,它应该是一种真挚美好的存在。同学间的情谊好不好也不能用一个人的穷与富来衡量,如果那样,也就失去了这份情谊存在的意义。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珍惜自己身边这份同学情谊的可贵之处,不让它变得陌生冷酷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