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日报新湖南7月18日讯(分站记者 王琼 戴丽萍)7月17日,君山区法院公开审理了一起涉湖上餐饮的租赁合同纠纷。当庭宣判,认定原告刘某与被告君山区某水利管理委员会之间签订的《开发饮食业场地租用协议》无效,被告区某水利管理委员会返还原告刘某支付的租金8000元,并且驳回原告刘某的其他诉讼请求。
刘某于2012年6月与君山区某水利管理委员会签订《开发饮食业场地租用协议》,承租该管委会管理的一段堤岸水域经营餐饮业,租赁期限20年。刘某购买船只装修,在该段水域经营船上餐馆,生意颇为红火。2017年7月,刘某接到该区某水利管理委员会下达的《解除合同通知书》,要求解除双方签订的《开发饮食业场地租用协议》。随后,在君山区水利局联合区公安局等15家部门和单位开展的联合执法行动中,刘某的湖上餐馆被责令关停,餐饮船亦被强制拖走。
对此,眼看湖上餐馆无法存续的刘某,将矛头指向区某水利管理委员会,以其违反《合同法》诉至法院,就餐饮船的改造装修费用、餐馆经营可得利益等,向该管委会要求1250万余元的巨额赔偿。“刘某与管委会签订租地合同,虽然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但合同内容却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关于`禁止在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的规定。因此,违反了《合同法》相关规定,被确认为无效合同。”该案承办法官刘平如此说。区法院指出,区某水利管理委员会作为行政性事业单位比之公民而言,更应该熟悉、知晓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故其对造成合同无效应负主要责任。据此,法院认为合同确认无效后,有过错一方赔偿对方损失是基于缔约过失责任,赔偿的范围限于信赖利益,不包括在合同有效情形下对方通过履行合同可以获得的利益。故而,作出前文判决。
[责编:何忠纯]
<>革开放以来,我国最赚钱的行业和产业毫无疑问是房地产、金融,互联网等,中国是传统农业大国,而农业是个冷门产业。如今国家大力推崇农业以及农村市场,这些最赚钱的领头羊,开始准备进军农业市场,农业地产渐渐进入大众视野, 成为很被看好的新风向。
< class="pgc-img">>什么是农业地产
农业地产是实现城乡互动和一体化发展的一种良好模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碧桂园、保利、万科、华润等地产大佬创新“农业+地产”新模式,挖掘农业的资源和发展潜力,为资本投入寻求明确的盈利预期和长远、持续而稳定的利润。
“农业地产”并不是一个专业的名词,在一般的情况下,很可能是中国在未来5到10年之间,出现的那些租凭农村土地或者建立有机农业生产基地为主要业务的新兴产业。
现在,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商很是看好农村地产以及农业的融合,甚至有不少的地区已经在开始进行合作的方式,对农业与地产在进行试水。
农业地产创新模式:
1.农业+社区
地产商将农业引入社区,把农业与日常生活深度结合,社区农园成为主要产品模式。社区居民在社区里租赁属于自己的一方农田,参与农业耕种,收获果实,并加入各种农业主题社群活动,一方面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获得了健康的农产品,另一方面也创新了社群交流共享的空间,拉近了城市人与人、人与田园的距离,实现了都市人归园田居的美好憧憬。
小径湾耕雨农园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华润小径湾社区,小径湾耕雨农园与住宅社区深度结合,意在以华润业主为主要客群,打造一方田园生活、社群交流的空间。
在运营方面,农园以社区业主为主,也向外来游客开放,农园田地可由业主租赁耕种,由雇佣的农民提供相关农技指导,日常的农田运营维护由农民负责,收获为业主所有。
小径湾农园处于开业初期,初步设计以农田租赁、农产品销售、健康餐饮、游客门票为主要收益来源。
< class="pgc-img">>2.农业+小镇
成都多利农庄,总规划面积约2万亩,其中52万平方米农村新型社区、63万平方米家庭农庄和上万亩的有机生态农业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5万亩有机生态农业发展,是集农业休闲康养于一体、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六次产业全链条增值的乡村田园综合体和“宜业宜游宜居”的农业特色小镇,被誉为中国田园综合体成功案例之一。
3.农业+都市
都市农场在区位上大多位于城市中心区域,以农耕体验、休闲观光、科普休闲、亲子互动为主要功能,地产商们利用屋顶和低效物业空间,在城市商业和办公上叠加农业功能,引入迷你农田、菜园、动物园等,给城市人打造了一处“田园乌托邦”。
尚鼎峰农业科技公司低价租用屋顶,在成都天府新区银泰购物中心顶楼打造了一座7000㎡的城市绿洲,主打亲子互动农业体验,建设了果蔬田地、有机餐厅、diy工坊、萌宠乐园、屋顶足球场和茶舍。
< class="pgc-img">>在这里可以看到家长带着小朋友们租地耕种、学习农耕知识、萌宠互动、陶艺美食DIY、享受生态餐饮、购买健康农产品和纪念品。
通过diy体验、租地种植、零售餐饮获取盈利,实现了田园体验和商业化的两不误,创造了两月吸引10万客流的成绩。
作为传统行业里唯一没有被彻底整合的行业,农业逾发显得有机会和吸引力,也因此引发各界大佬纷纷踏足,以求在农业行业整合和变革中取得先机。
农村赚钱新项目,点击“了解更多”抢占家乡市场
>龙江日报4月22日讯 哈尔滨市22日召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百日攻坚战”新闻发布会,对哈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最新部署、最新战果、打击重点作了全面介绍,打伞破网、综合治理,强力推进,对已侦破案件循线深挖、逐一见底,确保实现2019年“深挖根治”攻坚战略目标。
为加强摸排打击针对性,哈市扫黑办将原有22类黑恶势力打击重点补充完善为26类:威胁政治安全的;把持基层政权、操纵破坏基层换届选举、垄断农村资源、侵吞集体资产的;横行乡里、称霸一方、欺压残害百姓的“村霸”;在征地、租地、拆迁等过程中煽动闹事的;在建筑工程、交通运输等行业、领域,强揽工程、恶意竞标的;在商贸集市、旅游景区等场所欺行霸市的市霸、行霸;操纵、经营“黄赌毒”等违法犯罪的;非法高利放贷、暴力讨债的;插手民间纠纷,充当“地下执法队”的;组织或雇佣网络“水军”在网上恐吓、侮辱的;境外黑社会入境发展渗透的;黑恶势力“保护伞”;拉帮结派、聚众斗殴等;非法毁林开荒、毁草毁滩、破坏湿地生态资源、非法采石采沙等;非法垄断校车(送子车)运营,非法垄断校园及周边餐饮经营的;非法垄断汽车租赁、出租车、公交线路运营的;非法垄断酒水、果蔬、粮食销售的;非法垄断液化气罐配送、技术开锁行业的;限制农民工、聋哑、流浪乞讨人员等人身自由,强迫劳动甚至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垄断控制大型建筑工程机械租赁及建筑市场的;非法垄断汽车检测业的;非法垄断控制物流行业的;垄断控制物业管理,滋扰、殴打业主的;非法垄断控制殡葬业的;以酒驾、醉驾司机为目标,敲诈勒索财物的;以超载、超速货车为目标,强迫驾驶员接受“保车服务”的黑恶势力。
截至目前,哈市共立案侦办黑恶案件80起,其中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8起、恶势力犯罪集团案件48起、恶势力犯罪团伙案件24起,破获各类案件882起。抓获黑恶犯罪嫌疑人740名,其中公职人员26名、农村“两委”人员20名,移送腐败线索39件。扣押、查封、冻结涉案资产折合人民币7.1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