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我平均每年要喝100杯左右的奶茶或咖啡。
我在想,现在社会为什么这么流行喝奶茶?哪怕奶茶不健康,甚至影响减肥大计,但还是总忍不住想要来一杯。
我在《小红书社会学》里说过,社会学看世界最基本的视角就是:从社会阶层看问题。
但是,奶茶消费也不贵,还能彰显社会阶层?
奶茶确实与社会阶层有关,倒不是像其他炫耀性消费一样,彰显或者伪装社会阶层,而是凸显的是社会阶层的流动及固化。
1、奶茶的流行:从社会流动到阶层固化
深圳这个城市是研究奶茶社会学最好的城市,因为深圳年轻人多、社会阶层流动性高。
网上甚至流传一个段子“人体内70%是水,而深圳人体内,70%是奶茶”。
在一个阶层固定的社会,一个人饮品习惯,大概率是因为家庭习惯。比如家里爱喝茶,这个人就容易养成爱喝茶的习惯。
饮品也是区隔社会阶层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比如日本武士阶层没落之后,特别喜欢用复杂的茶道仪式与社会底层区分。
而且流行常常是在同一个阶层里流行,跨阶层模仿只会被认为是僭越,轻则被嘲笑,重则要被刑罚。
只有在一个高速流动的社会,下层社会才会喜欢模仿上层社会的生活习惯,流行才会“破圈”。
模仿,一开始常常是出于社会阶层的伪装和融入新阶层学习,后来逐渐养成习惯,真的爱上,甚至是上瘾,典型比如改革开放后,中产阶级热衷于咖啡。
高社会阶层的饮品,真正的喜欢上,甚至成为习惯,需要长期的学习和适应,否则大部分饮品。
比如茶、咖啡、红酒,对于普通人来说,一开始都不好喝,因为他们是苦的,所以才会出现往茶、咖啡里加奶和糖,红酒兑雪碧,威士忌兑红茶。
而奶茶的出现,是因为社会阶层有流动,但更因为社会阶层在固化。
深圳其实大部分人的“出身”并不好,很多都是小镇做题家,甚至从村里来的铁蛋和翠花。
因为,他们大部分并没有从小养成的饮品文化(潮汕除外),对于喝茶和喝咖啡,喝不出好坏,甚至本能里觉得并不好喝,甚至是难喝(比如美式或意式浓缩)。
但是他们来到大城市成为中产阶级后,又需要饮品文化,尤其是社交需要,所以奶茶和奶咖走红。
因为糖和奶,能提供热量,而人类,尤其中国人,5000年历史,能获得能量满足的日子,不过三四十年。对于热量的渴望,被刻在了基因里,所以相对纯茶和美式,奶茶奶咖一喝就容易爱上。
所以,为了迎合中产的这种口味倾向,饮品行业出现了一句流行语叫“咖啡奶茶化,奶茶粥化”。
瑞幸就是靠着生椰拿铁这一爆款打败了大部分逼格更高的咖啡,在三四线城市这种没有深厚饮品文化的地方尤其如此。
社会高速流动时期,人们更喜欢通过学习适合新阶层身份,比如十几年前白领热衷于手里拿一杯星巴克,或者为了伪装中产小资,学习和研究咖啡。
如今社会阶层逐渐固化,而且星巴克已经失去了阶层伪装的功能,上层阶级也不是靠一杯饮品可以伪装的,于是大家不装了,就选择了更适合自己口味的奶茶。
既然不能和上比,于是同阶层开始比,于是中产内部形成了饮品鄙视链,典型如咖啡鄙视链。
2、奶茶的符号消费:从轻社交到社交货币
但是光靠甜甜的口感,奶茶很难火起来。因为,以《消费社会》作者鲍德里亚为代表的社会学家认为,消费社会人们对商品的消费,符号价值大于使用价值。
而奶茶的符号价值,最主要来自于社交,包括线下轻社交场景和线上社交货币。
线下社交场景,在深圳尤其明显,因为深圳年轻人多,没有家庭,于是社交成为对抗孤独的刚需,尤其对于女生来说。
有空了小姐妹们约起喝个奶茶,聊聊天,自拍一下,发个朋友圈。
便捷(奶茶店多在地铁便捷的购物中心),环境好(网红装修),轻松(相比约客户喝咖啡谈事情),廉价(相比动辄几百元的聚餐),快乐(热量和情感的双重满足)。
因此,奶茶的社交是一种年轻人喜欢的轻社交。
刚才说到发朋友圈,就是奶茶社交货币的功能之一。
这里的社交货币,就是喝某种别人难以喝到的某种奶茶,能在社交媒体获得关注的情况。
比如排队几小时喝茶颜悦色,或者朋友圈晒出朋友高铁人肉从长沙外地茶颜悦色,以及野翠山千元一杯的奶茶。
社交货币,需要奶茶具有稀缺性,但是奶茶店一旦火了,资本注入,迅速开店,社交货币属性就会消失(比如最早的时候喜茶都要排队几小时,还有黄牛代购)。
于是奶茶店开始推各种联名款,最成功的是瑞幸和茅台以及喜茶和奢侈品品牌fendi的联名。
这其实折射的,还是社会阶层的固化。
靠个人奋斗(社会流动)已经不太可能买茅台喝fendi了,但是花一杯奶茶钱,可以小小的满足一下虚荣心。
其实日本曾经也出现过类似情况,就经济低迷之后,年轻人热衷排队几小时为了吃一碗拉面。
低欲望社会,相比想要买房结婚生子大事,年轻人更喜欢奶茶带来的“小确幸”。
这说明现在中国和当年日本一样,进入了M型社会,也就是中产阶级正在的消失。
高端客户追求极致体验感。中产及以下的客户,性价比是王道。所以才会出现豪宅奢侈品热销和拼多多做大。
所以才会流行说:不是XX买不起,而是XX更有性价比。
3、奶茶的话语政治学:从减肥绊脚石到健康饮品
根据福柯的理论,现代社会的控制机制主要是通过话语来实现的,典型比如“瘦就是美”的父权制审美话语,让广大女性集体疯狂减肥。
奶茶营销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就是减肥话语,尤其奶茶的受众主要是女性。所以,奶茶必须寻找其他话语来对抗或者融合减肥话语,于是奶茶找到了“健康话语”。
奶茶的健康话语,一开始表现在果茶的推出,果茶不加奶,而且新鲜水果很直观的关联健康。
听商业地产的朋友说,混果汁以前不温不火,但是疫情之后,随着大家对健康的关注,迅速走红,然后资本注入,迅速遍地开店。
同样,靠着水果走红的还有富二代在十亩地开的野翠山,后来卖给喜茶,变现了几个亿。
奶茶为了获得健康话语,推出0糖,0卡糖(代糖),0脂。并强调水果的营养以及食材的新鲜(鲜果鲜奶)。
此外,还结合中国特色文化,有专门主打姨妈茶(如姜大力)、养生茶(如东坡养养茶)、中医茶(如开了个方子),把奶茶和养生结合,获得健康话语。
结语
当然,奶茶的火热,还和这一代人年轻人的成长经历及怀旧,比如第一代喝酸奶长大的习惯以及青春期学校门口的珍珠奶茶等等相关。
>>天,我像往常一样打开微信朋友圈,看到的全是晒秋天里的第一杯奶茶,说实话,当时那分钟我是直接懵圈了。
我想,或许有人也和我一样,都在想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打击都是怎么来,那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说一下具体的原因。
一:晒奶茶的原因
可能是因为自己年龄不再像以前一样了,也没能跟上时代的潮流,这不,为了弄清楚这朋友的奶茶风,我就赶紧找来个朋友来问。
这一问才知道,原来这所谓的秋天里的第一杯奶茶,其实是有缘由的。
其实这是一个入秋喝奶茶的意思,其实就和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冬至吃狗肉或者羊肉一个意思,就是说明秋天来了,天气冷了。
有来亲戚或者朋友送的奶茶,能在寒冷的天气中感受到温暖的意思,不仅是手暖和了,人心也跟着暖和了。
二:晒奶茶成了晒感情
其实晒奶茶不是重点,重点是大家把晒奶茶理解成了晒感情。
特别是很多关系很好的朋友送过来的奶茶,所以在收到的时候,会特地的去发朋友圈,最主要的是很多的情侣,直接把这个入秋喝奶茶的梗变成了秀恩爱的梗。
很多的人直接是在奶茶上特地的加上了520,这三个数字也寓意我爱你,所以这也让很多人开始跟风,除了关系确定的情侣之外,很多有爱慕者的人也收到了对方的奶茶,也是给了对方一个机会。
所以这才成早上我在朋友圈看到的奶茶风。
三:奶茶店的阴谋
当然,这个梗也并非所有人都买账。
我直接看见朋友圈有的人说,我不知道什么入秋喝奶茶,我只知道如果不努力,那我即将喝东北风。
虽说是看上去是很滑稽的话语,但确实也说的是实话,有的人直接是看见朋友圈有晒奶茶的,就去问伴侣也要奶茶,这也引起来大家的猜想。
有人说,这会不会是奶茶店的阴谋,故意弄出这个入秋喝奶茶的梗,让大家来跟风,从而让奶茶的销量上升。
就像京东的6.18以及淘宝的双十一,直接是把一个普通的节日变成了众所周知的购物节。
当然,这个也只是猜想,毕竟也没人去验证。
不过,总而言之,大家若是有时间,有精力去过这节日,那也是一种浪漫以及培养感情的方式,也会促进感情。
反之,若是条件不允许,或者是没时间没兴趣去享受这些,那么也无伤大雅,所以大家还是量力而行,毕竟这一杯奶茶有时间涉及到的是更多的金钱以及精力。
大家是哪种呢?
< class="pgc-img">>
爱喝奶茶吗?你对奶茶爱不释手吗?
如果回答是肯定,那么你一定会对这条新闻感到愤怒:
某连锁咖啡店员工被爆出,在制作奶茶过程中,将自己嚼过的珍珠吐回到奶茶锅里。
不仅如此,员工当中的人在发布视频时,还写了这样一句“玩笑话”:
< class="pgc-img">>离职了, 可以发了。
是不是觉得细思极恐?是不是觉得恶心到想吐?
虽然视频的拍摄者在帖子下道歉,表示当时只是闹着玩,店里已经打烊。
但是,这件事情已经给很多人留下了心理阴影。
< class="pgc-img">>按他这么说,离职前有多少人喝过“口水奶茶”啊?!
这种玩笑,一点也不好玩,甚至令人反感。
今天我想说的,不仅仅是奶茶店的管理问题,还有奶茶产业背后的黑幕。
BTV电视台的一位记者,曾卧底某知名连锁奶茶店。
在进入奶茶加盟店的后厨时,他发现了严重的卫生隐患:
< class="pgc-img">>店员将抹布与工具一起摆放,摸完手机直接徒手切水果;
榨汁的芒果和香蕉已经发黑,散发出不新鲜的味道;
隔夜的茶和果汁原料不倒掉,留着第二天继续使用……
当记者拿着发黑的芒果,向店长确认是否要榨汁时,
店长拿出一个较新鲜的芒果,要求:
一样分一点,好的坏的分匀。
当记者想要把切烂果肉的案板洗干净时,店长阻拦了他。
并把案板残留的汁水,倒入了给顾客喝的饮料杯中。
< class="pgc-img">>一个店员对记者说:
以前我可喜欢喝奶茶了,现在白给我都不要。
看到这样的卫生环境,谁愿意喝呢?
记者将爆料视频发到网上后,马上引起轩然大波。
有网友质问:这到底是奶茶还是泔水?
就连人民日报也转发微博,斥责道:
食材令人作呕,加上‘教科书’式的作假,就是货真价实的作恶。
这种丧心病狂的恶,不仅缺德,还涉嫌违法犯罪。
而该挨法律板子的,仅是相关店员吗?
< class="pgc-img">>的确,要细究下去,肯定不只是店员的问题。
这些奶茶店,仗着自己是连锁品牌就为所欲为。
利用顾客的信任,用各种不堪的方法节约成本,可以说坏到了骨子里。
更令人生气的是,这个连锁品牌,已经在全国各地开了3000多个门店。
而其中能够符合卫生标准的,恐怕屈指可数。
想到这里,真的不免打个寒战。
就像那句话说的:
人性一旦泯灭,往往只剩下令人发指的阴暗。
除了制作环境堪忧,奶茶的原料背后也有很大的健康隐患。
奶精
东方网曾发过一篇报道,其中写到:
现调“奶茶”多数不含奶精,是公开的秘密。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多数现调奶茶根本不含奶,都是由奶精调制而成。
牛奶和奶精有什么区别吗?
区别可大了。
从大部分人群来说,牛奶对人体是无害的,且能够补充营养。
而奶精,其实和牛奶一点关系也没有。
< class="pgc-img">>复旦大学公共卫生教授,厉曙光曾表示:
奶精是在氢化植物油中,加入了水和多种添加剂。
再经过混合搅拌、调配、乳化、杀菌等工序,制成类似牛奶的东西。
它还有个名字,叫反式脂肪酸,大量食用对人体心脑血管有一定危害。
不要觉得喝一两杯应该没问题,有时候问题就出现在这一两杯上面。
国际营养专家已达成一个共识:
每人每天摄入的反式脂肪酸,不超过2.2克。
然而,一杯500毫升奶茶含有的反式脂肪酸,已经超出了人体承受极限。
< class="pgc-img">>对于这种情况,专家表示:
摄入过量的反式脂肪酸,会减少人体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
增加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栓形成和动脉硬化,容易引发冠心病、肥胖。
甚至还会易患阿尔茨海默症。
可在利益面前,黑心商家什么都做得出来。
新京报记者曾走访过几家奶茶店。
朝阳区一家奶茶店店主曾表示:
奶茶肯定要加牛奶,但也要加奶精,这样味道更浓郁,更香。
如果奶茶中只要牛奶味,还不如直接买牛奶喝。
< class="pgc-img">>听听他说的话,一边振振有词,一边避重就轻。
奶精对人体的危害,他一点儿也没有提及。
毕竟,喝奶茶的不是他,是对此一无所知的顾客啊。
只要不出人命,管他健不健康呢。
广东一家奶茶店店主也曾表示:
他们出售的奶茶,都是由奶精制作,并未使用牛奶。
< class="pgc-img">>更有甚者,奶茶中连“茶”都没有,而是拿白开水调制而成。
那么,商家们为什么默契地使用奶精,而不是牛奶呢?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奶精成本低啊。
只放奶精的奶茶,每一杯的利润可达70%左右。
商家们赚得盆满钵满,而消费者却要为此付出损害健康的代价。
营养专家表示,奶精对妇女和青少年的危害尤其严重。
妇女如果过量摄入反式脂肪酸,会增加不孕症的机率。
青少年过量摄入,则会导致其中枢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不良。
总之,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非常不利。
高糖
不只是反式脂肪酸,奶茶的含糖量也一直深受媒体关注。
央视电视台曾针对上海市的27家奶茶店,做过一次检测。
在模拟消费者消费习惯后,记者在27家奶茶店购买了51件奶茶样品。
其中,正常加糖的有27件,标称无糖的有20件。
随后,样品被送到了上海市食品质量监督站进行检测。
检测内容包括总糖、蛋白质、脂肪、反式脂肪酸等指标。
< class="pgc-img">>检测人员首先检测了正常加糖的27件,结果发现:
宣称正常加糖的奶茶,含糖量其实不低。
平均下来,每杯奶茶的含糖量为33g。
33g,是什么概念呢?
如果以市面上4.5g的方糖为标准,那么一杯奶茶至少加了7块方糖的量。
其中,含糖量最高的奶茶,足足达到了62g。
在检测另外20件无糖的奶茶时,记者参照了预包装有关无糖的标准:
含糖量应该不高于0.5g/100mL。
可检测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
20件“无糖“奶茶的含糖量,全部都高出了0.5g/100mL的标准。
其中一件奶茶的含糖量,已经是参考标准的10倍。
< class="pgc-img">>
假如奶茶为500ml,那么一杯就已经有25g的含糖量。
现在想想,喝奶茶不会长胖,只不过是我们安慰自己的谎言。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摄入糖量最好不超过25g。
摄入过多,不仅会增加龋齿、超重和肥胖风险,还有可能引发恶性肿瘤的发生:
包括结直肠癌、乳腺癌、肝癌、胰腺癌、甲状腺癌、肾癌等。
所以,那些想要控制体重的女生,真的要警惕奶茶的危害了。
咖啡因
除了含糖量,奶茶中还有一个“健康”杀手——咖啡因。
关于这一点,我有切身体会。
好几次和朋友在夜里点奶茶,喝的时候非常满足。
可到了睡觉的时候,就能明显感受到精神亢奋,怎么也睡不着。
朋友也告诉我,喝完奶茶经常会失眠。
后来看到一则调查,终于印证了这个现象。
据上海消保委调查,一杯奶茶中的咖啡因平均含量达270mg。
最高含量为428mg,约等于4杯咖啡。
< class="pgc-img">>令人可气的是,奶茶店对此没有做任何提示。
看到这个数据后,我终于理解:
平时熬夜喝咖啡,精神还顶不过喝一杯奶茶的原因了。
其实,少量的咖啡因对人体是没有什么威胁的。
因为它本身是一种精神活性物质,可以加快人体代谢,提高输氧能力。
然而,因为人体对咖啡因的吸收率高达99%。
< class="pgc-img">>所以,过量摄入咖啡因,轻则导致中毒,重则出现呼吸、循环功能衰竭。
如果对咖啡因形成了依赖,那么还会让人产生焦虑障碍、戒断反应等。
看完奶精、高糖、咖啡因的危害之后,奶茶已经把我劝退了。
即使实在舍不得戒奶茶,也千万要减少饮用。
尤其是孕妇、儿童、高血压还有心脏病患者,真的要谨慎饮用“毒奶茶”。
奶茶的危害,到底有多严重呢?
我在羊城晚报看过一则新闻。
小海是一名高中生,因为在三伏天喝了太多奶茶,导致痛风急性发作。
不得已赶往医院治疗。
其实,早在四年前,他就有痛风病史。
第一次就医时,他双手双脚疼痛的厉害,还长满了痛风石,没法走路。
< class="pgc-img">某度搜索“痛风石”,会让你大开眼界
>医生表示,小海的尿酸高达900umol/L(正常为150-420μmol/L)。
而背后的原因,正是小海喝了太多奶茶。
小海告诉医生,平时他就喜欢喝奶茶,一般每两天喝一次,一天一杯也是常有的事。
看到这里,真的很难以置信。
以前觉得,痛风是中老年人才会犯的病,可现在看来,并不是这样。
医生说,奶茶是高糖饮料,高糖成分进入人体后,
在代谢过程中会转化成嘌呤的底物,使尿酸增多,最终导致痛风找上门。
经过这两次经历,小海终于想要戒掉奶茶,控制饮食,定时回医院复查。
无独有偶,在广州从事IT行业的小威,也因为天天喝奶茶得了痛风。
据小威自己讲述,他的生活习惯非常不健康:
< class="pgc-img">>工作日熬夜加班、夜宵不断、从不运动,还经常靠奶茶“续命”。
短短3个月,他就暴瘦了20几斤。
一开始,他时常感觉口干、多饮、多尿、易饥饿。
但也没当回事,直到眼睛看不清东西,才意识到自己生病了。
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诊断他不仅患有痛风,
还有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重度脂肪肝等病症。
< class="pgc-img">>谁也想不到,一杯奶茶可以把人的身体“摧残”到这种地步。
所以,为了自己的身体,为了让家人放心,还是多听听医生的劝:
多喝温开水,少喝冷饮或甜品。
这些东西不仅热量高,还会加重肠胃负担,导致我们患上消化系统疾病。
虽然喝奶茶时很容易让人快乐,但它带来的后果却是不堪设想的。
就像小海和小威都是因为贪喝奶茶,患上了痛风。
你知道痛风是什么感受吗?
有个朋友曾告诉我,就像是有人拿着一把锥子,不断在你的骨头上钻来钻去。
注意,它不是一下子让你痛到极点,它是时时刻刻让你在忍受剧烈的疼痛。
更令人沮丧的是,根据我们目前的医疗水平,痛风是不能根治的。
一旦你患上这种病,它就像定时炸弹,会一直伴随着你到死。
如果你不想忍受这种痛苦,就千万不要拿自己的身体去开玩笑。
< class="pgc-img">>我并不是为了抹黑奶茶,只是有些危害,对我们来说真的是不可逆的。
所以,千万不要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
只有克制住自己的欲望,我们才能迎接更美好的人生。
你说呢?
拒绝奶茶“续命”,好好对待自己的身体!
参考资料:
《时间视频》台湾85度C员工嚼完珍珠吐进奶茶锅
《BTV生活这一刻》记者卧底知名连锁奶茶店,连呼恶心!
《东方网》奶茶秘密:奶精不含一滴奶 会增加女性不孕机率
《中国妇女报》儿童青少年和孕妇,应少喝或不喝奶茶
《新京报》调查称奶茶多添加奶精 长期食用会引发心脏病
《健康时报》奶茶是咖啡因大户:一杯=4杯咖啡!
《央视网》你还敢喝吗?高颜值背后的两大谎言可以要了你的命
《羊城晚报》每天1杯奶茶 00后“惹”上痛风?
《北京头条》小伙天天喝奶茶3个月暴瘦20多斤
《北京青年报》含糖饮料会增加患癌风险?奶茶中隐藏的不止是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