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生活打卡季#
“一杯奶茶钱”这个词正在走红,不少商家都会借用这个概念,让原本很贵的东西说成“10杯奶茶钱而已”,顿时便让人觉得实惠了不少。
最近江西女子陈萱箐花一杯奶茶钱,做了一顿晚餐,晒在网络上,陈萱箐发文说道:“花了一杯奶茶钱,给全家做了一顿晚餐,在别人心目中12块钱就是一杯奶茶钱,但是在我心目中,12块钱却是我们一家人的晚餐钱。”
< class="pgc-img">>没想到陈萱箐的发文快速走红了,引发了大量网友们的围观,评论区更是火了,不少网友评论道:“真会过日子,活明白了,勤俭持家的典范。”
也有网友评论道:“我也很讨厌那些人把二十三块钱称作是一杯奶茶钱,好像这钱就是大风刮来似的,12块钱一杯奶茶,足够我吃一顿早餐加午饭了。”
到底陈萱箐用一杯奶茶钱做了哪些菜肴呢?一起来看看吧。
< class="pgc-img">>第一道菜是蒸蛋,花费了1.8元,孩子爱吃蒸蛋,陈萱箐便打了三个鸡蛋进去,一个鸡蛋是六毛钱左右。
将鸡蛋液搅拌均匀,放入少许食用盐,加入少许花生油,按照1:2的比例加入温水,然后放入开水后的蒸锅里,蒸10分钟左右即可。
蒸蛋蒸的时间不能太长,如果蒸的时间过长,那么鸡蛋很容易老掉,吃起来口感就没那么好,10分钟左右刚刚好,此时的蒸蛋鲜嫩美味营养流水也最少。
< class="pgc-img">>第二大道菜是炒上海青,陈萱箐在菜市场花了2块钱买了一捆老奶奶自家种植的上海青,如今的上海青比较新嫩,正是吃上海青的季节。
将上海青清洗干净,去掉老叶子,然后将其对半切一下,家里孩子才2岁,太长的蔬菜不适合吞咽,于是陈萱箐便选择将蔬菜对半切一下。
锅中放入猪油,下入少许蒜头炒香,在将沥干水分的上海青倒入锅中爆炒,炒的时候加入少许盐,蚝油调味,翻炒片刻即可出锅,这样炒出来的上海青,鲜嫩美味,孩子很爱吃。
< class="pgc-img">>第三道菜是蒜苗炒肥肉,陈萱箐去买猪肉时喜欢买一刀切,价格实惠,肥瘦皆有,将瘦的吃完之后,肥的也很美味。
将肥肉切成块状,放入锅中小火煎出油脂和香味,然后在放入少许豆瓣酱,少许青椒,入锅爆炒,加入少许生抽,盐进行调味,放入少许蒜苗翻炒。
最后大火收汁,一道咸香下饭的蒜苗炒肥肉便做好了,光是汤汁,陈萱箐便能够吃下两碗白米饭。
< class="pgc-img">>最后一个菜是刀豆炒肉,刀豆是一种在江西乡村地区很常见的蔬菜,由于直接吃刀豆有苦涩味,所以人们会将刀豆放入煮熟之后,放入水中浸泡一下,然后再拿取炒着吃。
陈萱箐花2元买了一斤泡好的刀豆,将其片成片状,沥干水分,然后放入锅中干炒,炒干水分之后捞出备用。
再将2元的瘦肉放入盐,生粉,生抽腌制入味,下入锅中炒出香味,放入少许辣椒粉炒香,最后将炒干水分的刀豆一起放入锅中爆炒,加入生抽,鸡精调味,翻炒片刻即可出锅。
这样炒出来的刀豆美味下饭,让人回味无穷。
陈萱箐花了12块钱给全家人做了一顿晚餐,在别人眼中这或许是一杯奶茶钱,但是在陈萱箐眼中这却是一家人美味的晚餐。
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点赞转发走好运,愿你有始料不及的运气和突如其来的欢喜。
本文由餐饮新纪元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欢迎留言评论,收藏与转发,你的每一条点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餐饮新纪元全网文章阅读量突破5亿,如果你对餐饮业感兴趣,热爱美食,喜欢创业,有想法有梦想,那不妨关注我们,每天带给你不一样的视角解读餐饮创业、分享美食。
有更精彩的观点讨论,欢迎大家私信我,图片来源于网络配图,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 class="pgc-img">号所有文章均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 首发|首席商业智慧
- 作者|首席商业智慧
引言:超1000杯排队等待10个小时!网红奶茶店的火爆,是人气还是泡沫?
你能想象到的年轻人能无聊到什么程度?
他们甚至可以为一杯奶茶,等待10个小时!
太癫,颠覆正常认知的水平!
没想到奶茶行业火了那么多年,竟然还没有让年轻人褪去新鲜感。
一天8小时的班,就上得累死累活的年轻人,对一杯奶茶要等待10个小时却甘之若饴。
本来排队10小时买奶茶就离谱了,更离谱的是还有人溢价十倍买这杯奶茶!
年轻人的疯狂也让代购的黄牛看到了商机,有消费者在社交媒体表示,黄牛代购一杯价格被炒到了300元!
有网友精评,“这鲜牛乳要不放头牛在店里现挤都对不起这价格。”
排队排到天荒地老,黄牛赚到盆满钵满。
小编一天上12小时的班,都赚不到300元,纯纯牛马人,真是闻者伤心听者羡慕。
到底是何方神圣?让年轻人那么疯狂?
和大名鼎鼎的雪王、茶百道、喜茶这些奶茶品牌比,说出来这家店的名字,你可能听都没听过!
这家奶茶店全名为“BONJOUR本就茶饮”,创立于2020年,主打“无茶底”的鲜牛乳茶饮,是一家从苏州走出来的新茶饮品牌,还被称为“苏州之光”。
名气比不上蜜雪冰城,规模比不上茶百道,怎么就排队那么疯狂?是真的喝了能成仙?
爱排队的杭州人
这家店之所以那么火爆,据说是因为此前女明星迪丽热巴在上海参加活动的时候,让工作人员去买了9杯bonjour,引发了粉丝疯狂下单,因此,这家奶茶店就被一些粉丝称为“热巴同款”。
甚至有部分粉丝调侃道,“迪丽热巴买了九杯的bonjour我也买了,这谁还分得清我跟迪丽热巴啊。”
所以在社交平台,才会出现大量“不愧是热巴严选”、“迪丽热巴同款”之类的帖子。
8月20日,BONJOUR本就茶饮开在杭州大厦购物城,作为品牌在杭州开出的首店,自然会受到不少的关注。
只是没想到,一开业就那么火,开业当天起门店就爆单了。小程序上显示一千多杯在制作,排队时间超10个小时。
但是,最关键的是,这个“火爆”仅体现在杭州这个城市。
就有部分网友对这种行为表示不理解,直言“要不你来上海喝吧......”
不仅是在上海,在其他的城市,这家奶茶店也没有那么火,“不至于吧,这店上海都没人排!南通这里也没啥人排了。”
“来常州都不排队,甚至觉得它都不行了。”
有好心的网友一度看不下去了,还发布了“如何1小时喝到杭州排队7小时的本就奶茶”攻略帖。
“在浙江桐乡门店提前下单,从杭州出发用时1小时左右,车到了奶茶也做好了。”
这么看来,杭州人似乎更爱排队,连最爱排队的上海人都要甘拜下风了。
这不是没有空穴来风的,杭州人爱排队也是出了名的,作为盛产“网红”的地方,这里对一切网红的东西都是疯狂追逐。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麦吉machi machi”这个奶茶店了,它是来自台湾省的奶茶品牌,被周杰伦带火了。
周杰伦那一首《说好不哭》的MV里就出现了这一家奶茶店,而且他也经常在自己的INS账号里多次为麦吉奶茶打call。
2019年,这家来自台湾省的奶茶店进入内地的第一家店,就开在杭州。
当时排队的那个盛况,比bonjour这家店还要疯狂,门口排起的长队一眼都望不到头。
有杭州富婆为了一杯28元的周杰伦同款奶茶,在中秋节当天花5000元买下了8杯奶茶,眼睛都不眨一下!
甚至一杯奶茶被黄牛炒到了900元一杯!
2021年的时候,网红汉堡品牌Shake Shack初入杭州,11点营业,9点就有人在门口排队。
而且当时还正值夏季,30多度的高温,排队的人流一样没减少,大家在高温下排队几个小时进行“修炼”,这应该就是年轻人说的“没苦硬吃”。
那么,这两个品牌如今怎么样了?
周杰伦带火的那家麦吉奶茶店,在杭州已经关店了。汉堡品牌Shake Shack也早就没有排队了,门店冷冷清清。
不知道这家“热巴同款”的奶茶店在杭州还能撑多久呢?
排队引流、拍照打卡……
网红店的营销套路为何屡试屡爽?
大排长龙,可以说是网红店的标配。
把一杯奶茶炒上天价,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要说顶着“网红”的帽子引起排队热潮的,论食物界的“网红”表现最为突出了。
以前真材实料的美食店铺,靠着日积月累的口碑,都会有一句“酒香不怕巷子深”。
而现在,这些网红店把这句话引申出了后半段“只要套路走得真”。
在这个“网红”已成负面词汇的当下,为什么还有人愿意去被割韭菜?心甘情愿去排队送钱?
上海政法学院教授章友德曾提到过,这或许是当代人的“存在焦虑症”。
“十几二十元,大约是奶茶的交换价值,但让这杯奶茶走红的关键却是它的符号价值。”
就像当下在年轻人圈子中流行的“毛坯的人生,精装的朋友圈”的人生态度一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排队打卡网红店和装饰自己的朋友圈,都是为了社交而存在的“生活在别处”。
一杯十几块钱的奶茶,重要的不是它好不好喝,关键在于它能不能给自己的心理带来满足感。
现在大家都知道,在每一张光鲜亮丽的照片背后,呈现出的都是与之相反的境遇。
比如有的人进健身房只是意思地动了几下,就可以凭借着一张前凸后翘的照片塑造成“健身达人”的形象。
比如有的人去爬山热到晕厥,也要在朋友圈表达“小小一座山,轻松拿捏”。
“我可以过得苦点,但是我的朋友圈不可以。”
互联网时代,不少人隐身在手机的背后,心里都拥有着一座孤岛。
当在朋友圈找到存在感后,这座孤岛也就暂时有了色彩。
这些在网红店门前排队的一波又一波的人群,其实都有着相似的心态,那就是用自己负担得起的费用,去换取一份朋友圈里被点赞的满足感,为“我存在”快乐多一会儿。
网红,最终还是要回归产品本身
只不过,再深的套路也有走完的时候。
网红店,通常寿命都不长久。
虽然这些店的营销手段非常能拿捏当下的年轻人,但是他们似乎忘记了,年轻人是一群喜新厌旧的群体,他们的忠诚度不高,新鲜感来的快,去的也快。
在社交媒体时代,营销手段确实是一个好东西,但是它不能当做饭吃。
好不好吃,最终还是靠食客吃出来的,搞噱头、排长队、玩创意......这些都是虚假繁荣。
网红的潮水转瞬即逝,就算抓住了也只是昙花一现,在现实面前,这些所谓的热度都会成为过眼烟云。
铁打的套路,流水的差评。
全盘依托网红模式去发展,注定会让品牌走向灭亡。
曾经的雕爷牛腩和黄太吉煎饼就是例子,早就死翘翘了。
网红店想从“网红”转身“长红”,还是要回归本质,也就是产品的本身。
品牌只有修炼好内功,打造过硬的产品和亲民的价格,再配合营销力,才是如虎添翼。
当然,如果只想着割一波韭菜就走的,另说了,相信开店,大家都是想做长久生意的,很多关店也只是被迫无奈闭店止损。
此外,除了网红本身的问题外,网红餐厅遇冷,也有当下大环境的原因。
以前消费升级的时候,爱在网红店排队的群体,大多是25-35岁之间的青年人,而如今性价比的消费观念盛行,这一群人,也恰恰是这个时代下回归理性的消费主力。
毕竟,“牛马青年”缺少固定积蓄,甚至还有大部分是负债。
三年的口罩事件,让没有存款、背着一身债务的“精致穷”年轻人们,认清了残酷的现实,他们不得不便宜卖掉自己的奢侈品,开始精打细算,摒弃无效社交,养成追逐性价比的消费观。
“穷鬼套餐”盛行,“质价比”时代来临
这届越来越“抠搜”的年轻人,不再惯着高端餐饮了,开始转向“穷鬼套餐”。
这些推出“穷鬼套餐”的大部分都是连锁品牌,让消费者花少钱,还能享受到品质保障的食物,吃下来并不会有穷酸过日子的感受,有的只是“会过日子”的成就感。
年轻人不再当“冤大头”,不再被消费主义拿捏,学会好好过日子。
“不是xx买不起,而是平替更有性价比”。
不管怎么说,目前的网红店如果还是秉持着一贯的网红攻势,可以有短暂的人气,但是最终还是要遵循当下的消费趋势和满足消费者的具体需求,才能赢得消费者忠诚,延续品牌生存的价值。
您还会去网红餐厅排队打卡吗?对此,您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首席商业智慧
什么二三十块钱被叫一顿奶茶钱?
有没有人讨厌二三十块钱被叫一顿奶茶钱的?有网友说现在的咖啡、奶茶动不动就二三十、三四十块的,都快赶上一顿饭钱了。其实很多不做饭、不买菜的人没有概念,我很赞同网友说的。
比如像普通一家三口的晚饭,200克土豆1块钱来算,500克辣椒3块钱,里脊肉300克12块钱,200克西红柿1块钱,两个鸡蛋一块多,一顿按500克大米3块钱,豆豆吃5块钱的草莓,煤气、油、盐、酱、醋加起来一共28块钱左右,也就是28块钱可以吃两碗米饭。
< class="pgc-img">>酸辣土豆丝、辣椒炒肉、西红柿炒蛋,总共3个菜,孩子还能吃到喜欢的水果,吃的饱饱的,说不定还有剩饭。其实现在的消费水平太高了,一个鸭头6块钱,几个鸡爪就30块钱,随随便便点个外卖就二三十。然而更现实的是大多数人的工资都没变。
< class="pgc-img">>大家的城市消费水平是怎样的?有没有把二三十块钱叫一杯奶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