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园园营养师
“多款奶茶普遍有咖啡因。奶茶用的不是真奶,是奶精。……”一篇奶茶成分大揭秘的文章,在网络上传得火爆,不少人看了后都默默地放下了手中的奶茶。
一、奶茶中有咖啡因,不稀奇啊
很多人对奶茶中有咖啡因表示震惊。看一下市售奶茶的配料表,就知道奶茶中有“茶”的存在。茶中不光有我们熟知的茶多酚,也是有咖啡因的,喝茶可以提神醒脑,就是咖啡因在起作用。
有些奶茶中用的是茶叶或茶包,有些奶茶用的是速溶茶粉,不管哪一种,既然用了茶,就会有咖啡因。
咖啡因不只是存在于咖啡和茶当中,巧克力、可乐等食物中也含咖啡因。
比如,一听可乐约含35毫克咖啡因,100克黑巧克力约含咖啡因38毫克,100克牛奶巧克力约含咖啡因15毫克,一盒250毫升的巧克力奶也有咖啡因,约为5毫克。
二、有没有真奶,看你喝的是什么奶茶
真正的好奶茶,有吗?我国北方的蒙古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藏族等均有制作奶茶的习惯。
蒙古族的奶茶以砖茶、牛奶或马奶,也可加点黄油煮成,根据口味加适量盐调制使味道偏咸。
我国南方,则以港式奶茶为代表。这种奶茶起源于英国的下午茶,以红茶混和浓鲜奶,然后加糖制成,用乳量及糖份较多,冷热饮均可。
这些都属于传统奶茶,主要以“奶与茶”为主要成分。茶叶中茶多酚等保健成分还具有抗氧化、保护心脑血管等功能,虽然也可能存在额外摄入盐、糖的问题,但总体来看营养价值较高。
三、市售多数奶茶里,奶不是老大
而现在市面上的奶茶,大多不是真奶茶了,有些用的也不是真奶。想知道奶茶里有没有真奶?也是看配料表。
以某款非常流行的红豆味奶茶为例,它的奶茶粉配料表清晰地写着:植脂末、白砂糖、速溶茶粉、脱脂奶粉、食品添加剂等。排名越靠前,说明含量越多,可见,这款奶茶中,植脂末是老大,而不是奶。
虽然也有茶粉和奶粉,但是与茶和鲜奶的营养比起来,还是有较大差距的。
还有一种连奶粉都不用的,就是奶茶味饮料。
如果说“奶茶”里面还有些许“奶”的影子,那么“奶味茶饮料”很可能连影子也不见了,而是用植脂末来模仿牛奶的的香气而已,且基本组合就是“植脂末+糖+食品添加剂”。
贴士:基本以“植脂末+糖+食品添加剂”为组合的,不是真奶茶,少喝,尽量不喝。
四、植脂末不是奶,却有浓浓奶味
植脂末俗称奶精,听起来容易让人联想起奶粉,其外观和制作工艺也确实有点像奶粉,但是成分却与奶粉相去甚远。
植脂末主要是用糖、油为主要原料,还有一些食品添加剂做成的。它可以赋予饮品一种丝滑的奶感,且改善其冲调性。不仅奶茶中有植脂末,咖啡中的咖啡伴侣其实本质也是植脂末。
植脂末不仅存在高糖高油高热量等营养问题,还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这种“最坏”的脂肪酸。
五、一杯奶茶,一天的糖或要超标
大多数奶茶还有个问题,就是糖太多。比如在超市能买到的速溶奶茶,小小一杯奶茶(64克)的糖(碳水化合物)含量是44 克,接近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每天吃精制糖的上限(50克)了。所以,这类“奶茶”还是少喝为妙。
>茶里到底有什么 有些奶茶多喝无益 现代生活,饮料品种繁多,奶茶就是很受大家欢迎的饮料之一,特别是受到小孩和年轻人的青睐。但是你可能不知道,你在街边买到的奶茶与“祖籍奶茶”有天壤之别。 街边的某些奶茶与传统奶茶的配方、加工工艺是完全不同的。它的原料多是奶精(即植脂末)及葡萄糖浆、玉米糖浆、麦芽糊精、稳定剂、乳化剂、抗结剂、白糖、香精、香料等。奶精的正式名称为植物性奶油,它并不是从鲜乳提炼出来的,其主要成分是氢化植物油。 上述原料溶在水中后像均匀的奶液,并有使奶茶口感细腻、润滑厚实,更有“奶感”的作用,因为避免或减少了奶或奶粉的使用量,所以降低了成本。而经过处理的氢化植物油——奶精的化学成分是反式脂肪酸,摄入太多会使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降低,导致胆固醇在血管内壁沉着,动脉粥样硬化高发,从而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根据以上的奶茶配方可见,其中因为缺少牛奶成分,所以没有真正牛奶应该有的蛋白质、钙、B族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等,也没有茶叶中所含的茶多酚、儿茶素等,而成分居多的是反式脂肪酸、糖、香精和色素,除了有诱人的口味外,几乎没有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只有对健康有害的反式脂肪酸。因此,作为一种饮料的奶茶,偶尔喝一喝是可以的,但是不宜常喝。作者:上海市营养学会 前副理事长 主任医师 蒋家騉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播
赵敏
钦州新闻传媒中心主持人
一级播音员
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
图片制作丨黄琼琳
播音丨赵敏
文字整理丨董珊珊
整理编辑丨杨曦颖
校对丨黄宇琨
审核丨罗立彬
(钦州发布出品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