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歌还在,人没了:KTV,拿什么拯救你?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3
核心提示:源:北京青年报从野蛮生长到艰难求生,KTV只用了二十年的时间。 2014年前后,随着钱柜在国内多家店的倒闭,KTV行业的冬天来临。

源:北京青年报

从野蛮生长到艰难求生,KTV只用了二十年的时间。

2014年前后,随着钱柜在国内多家店的倒闭,KTV行业的冬天来临。《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总报告》显示,仅2016年,传统KTV数量断崖式减少近60%。2020年,受疫情等因素叠加影响,KTV行业整体客流量下降了70%-80%。根据天眼查数据,截至2021年3月,我国现存的KTV企业剩6.4万家,注销或吊销的企业多达4万家,几乎相当于现存数量的2/3。同巅峰时12万家相比,这个数据堪称腰斩。

KTV行业这些年走的下坡路,有娱乐消费市场需求变革的原因,KTV主力消费人群也在悄然变化。互联网浪潮席卷下,传统卡拉OK场所业态在娱乐形式、体验上正面临巨大挑战。但衰落的仅仅是跟不上时代步伐的业态,人们唱歌和娱乐的需求从未褪去。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派对模式KTV”有望成为新的娱乐消费模式,并为业态复苏注入动力。

“钱柜”一度是时尚品位代名词

中国的卡拉OK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当时开在广州的中国内地第一家卡拉OK厅,招待的多是外宾和有身份的人物。很快,这种新鲜的娱乐方式蔓延开来,进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那个年代本无夜生活,卡拉OK的兴起,照亮了很多人的夜。

紧接着,北京东郊也有了第一家卡拉OK歌厅。很快,北京的卡拉OK厅越开越多,饭店里、酒楼里,甚至街边、胡同里都有。据北京市文化局统计,截至1993年9月,北京市共有注册歌厅282家,到1995年,包括歌厅等在内的新型文化娱乐场所已达1400多家。

1995年1月,来自台湾的钱柜在大陆的第一家KTV落户上海,用了两年的时间火遍了整座城市。

我们后来所熟知的“量贩式卡拉OK”,是从日本传来的。日语中的“量贩”有“大量批发”“自助”等含义,量贩式的卡拉OK强调的是薄利多销,其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其附设的食品超市。2000年,麦乐迪KTV在北京落地,带来了“量贩式卡拉OK”。后来,钱柜、好乐迪、银柜、喜乐迪、音乐之声等一大批KTV相继开办,普通老百姓成了消费主流群体,KTV从小众走向大众时代。

而钱柜成为其中佼佼者,当年的钱柜朝外店,装修洋气、时尚,更有丰富实惠的自助餐吸引了众多年轻消费者,甚至还有不少明星如王菲、那英等也时常光顾,一时风头无两。

钱柜朝外店的巅峰时期是2001年到2006年,当时包间需要提前两天预订,预订电话经常是占线的状态,工作日也会每晚客满,月收入鼎盛时期可达千万。那些年,钱柜是一家KTV,也是时尚、品位的代名词。

曾经“龙头”如今在京仅剩一店

歌声涨落中,变化悄然而至。2014年开始,钱柜在北京的店陆续关闭,2015年1月,朝外店倒闭。曾经的KTV行业龙头如今只剩下在惠新东桥附近的最后一家门店。不只是北京,钱柜在其他城市的经营同样惨淡。《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总报告》显示,仅2016年,传统KTV数量断崖式减少近60%。

2015年,团购APP拼低价来争夺市场,令KTV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最终的结果就是很多KTV的传统品牌被迫离场。最关键的是,KTV的价格多年来不仅没涨,还要比之前下降很多。得不到利润,只得退出。

而2020年的疫情,对已经步履维艰的KTV行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央视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受疫情等因素叠加影响,KTV行业整体客流量下降了70%-80%,年轻群体流失,高消费不再,仅仅依靠老年顾客,连覆盖租金都十分困难。

2020年2月,北京娱乐会所热门榜中排名第一“K歌之王”的《总经理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在网上热传。信中称,2019年的效益与前几年相比,差距之大,令人咂舌。本来准备在2020年大展拳脚,但是“疫情影响下持续闭店的状态让公司现有的财务承受巨大压力”。“K歌之王”与全部200多名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启动破产清算。这家店的股东,正是王思聪。当年王公子一晚上消费250万元的新闻,震惊了不少人。

中国文化部认可的官方数据——《2020年中国歌舞娱乐行业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卡拉OK场所业态场所总数为47235家,同比下降7.6%。2020年中国卡拉OK场所业态营业收入为596.9亿元,同比下降53.3%。受新冠疫情冲击,卡拉OK场所业态营收呈断崖式下跌态势。

疫情高峰期KTV基本都是闭门歇业状态,疫情缓和期恢复缓慢。客源减少,无人消费,温莎KTV董事兼总经理魏崴带领全体员工,紧急筹备一个月,在官方微信上线了“温莎小厨”,将毛豆、鸭脖、凤爪、猪耳朵、香辣虾等“下酒菜”上架到外卖,然而成效甚微。

KTV消费进入“派对时代”

曾经的KTV消费主力,已经渐行渐远。KTV火爆或是落寞,都是时代的选择。

袁珂在钱柜任职多年,曾经创立KTV行业自媒体平台“环球娱乐”,目前是KTV娱乐品牌梦想要有(北京)文化CEO。他在接受北青-北京头条记者采访时表示,整个行业的消费趋势发生了变化,消费人群也在更新换代,这些无形中都给这个行业造成了压力。

“20年前KTV鼎盛时期的核心消费人群,到今天也都40、50岁甚至60岁了,也就是说现在已经是大叔、大爷级的了,基本都是喝不了酒、熬不了夜、歌也唱不动了。”而现在年轻一代的消费群体,一步入社会,接触的休闲娱乐方式是海量的——相比去KTV唱歌,很多年轻人更愿意在手机上刷视频、打游戏消磨时间。如果想唱歌,线上的各种在线K歌APP诸如唱吧、全民K歌、酷狗唱唱等应有尽有。过去人们夜生活的选择相对较少,KTV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现在,小酒馆、酒吧、音乐餐厅等休闲场所更吸引当下的年轻人。如果想唱歌,线上的各种在线K歌APP,诸如唱吧、全民K歌、酷狗唱唱等等应有尽有,线上KTV的形式更充实了年轻人的休闲时光。2016年开始,商超、步行街、机场等人流密集区域出现了迷你KTV,让K歌变得更加随意、便捷。

袁珂介绍,如今娱乐消费市场需求发生变革,主力消费人群向年轻群体偏移。为满足主流消费群的喜好与心理,如今诞生了“KTV+酒吧”的深度融合体——PARTY派对模式。简而言之,派对模式是歌舞多元娱乐形式创新演绎,沉浸式的装修风格满足不同消费需求的同时,让娱乐过程充满新鲜感,为年轻消费者娱乐提供了新选择。

“派对式KTV”与量贩式KTV最大的不同在于,包厢里除了可以唱歌、吃饭、喝酒,还可以打台球、玩游戏,比如桌球游戏,甚至还可以玩拳击、打高尔夫、游泳。此外,还有DJ互动、演艺互动,娱乐内容非常丰富。

“派对模式KTV融合了酒吧劲爆的场景,疫情之后,尤其是今年增长趋势是爆发式的。如果说20年前是‘钱柜时代’,2010年前后是‘纯K时代’(升级版的钱柜),到了2020年,就是‘派对时代’。”

只是以另一种形态存在

在北京,量贩式KTV依然有其消费群体,只是数量无法跟十年前、二十年前比。在大众点评上,按人气排名靠前的有纯K国贸店、工体店、钱柜惠新店,麦乐迪、温莎、金库、魅等排名稍微靠后。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价格不高——以中包房为例,三小时无酒水套餐的不超过百元,甚至有的八小时不超过百元。

在大众点评上,“K歌之王”显示正常营业,人均消费2044元,但这并不是当年的那个“K歌之王”。据客服称,“K歌之王”的客人暂时被安排到了这里,店里一楼是蹦迪,二楼是包房。

袁珂认为,目前量贩式KTV做得不错的就是纯K。纯K是当年钱柜出走的团队做起来的,被称为“升级版的钱柜”,但也进入瓶颈期——在互联网浪潮席卷以及KTV向多元化娱乐场所转型的背景下,客源流失非常大,利润也不比从前。

KTV行业的衰落不可避免,主因是行业的发展趋势、产业环境、消费习惯、人力等多方面因素,疫情只是加速了这个过程。但任何时候大众都有唱歌、娱乐的需求,KTV不会消亡,只是会以另一种形态继续存在。

文/本报记者 寿鹏寰

019-10-25 20:21

作者:上官云

苏唐诗,一位来自河南小县城的摄影爱好者,因拍摄古建筑出名,亦曾凭借出色的摄影作品两次获得“十佳中国古建筑摄影师”。

《风云紫禁城》。2016年6月,拍摄于故宫太和殿广场。苏唐诗 摄

不过,他最为人熟知的,还是“蹲拍”故宫近六年、攒下大约3万张照片的经历。为此,苏唐诗也成为人们口中专拍故宫的“网红”摄影师。

他拍摄的照片里有故宫的清晨,也有故宫的黄昏。白雪皑皑中,故宫角楼静静立于水畔,虽无言,却意蕴悠远。

《雪之城》。2019年2月,拍摄于故宫角楼。苏唐诗 摄

雨散云未收,故宫中,巍峨的宫殿傲然立于世间,天上一片云卷云舒,奇幻之间,更显得大气磅礴。

《喷薄》。2016年6月,拍摄于故宫太和殿广场。苏唐诗 摄

某个晴朗的日子,几缕阳光透过半开朱红宫门,照亮画中人的脸庞,令这原本“高冷”的建筑,仿佛也多了些人间烟火气。

《梦之光》。2019年1月,拍摄于故宫承乾宫。苏唐诗 摄

上元之夜,故宫热闹无比,转过城墙一角,却是夜色笼罩下被灯光照亮的宫殿屋顶,静谧却自显端庄大气……

《夜之魅》。2019年2月,拍摄于故宫东城墙。苏唐诗 摄

就是这样一幅幅简单却极具个人风格的摄影作品,却每一处都散发着浓郁的诗意,深深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和注意。

《轻拂》。2017年3月,拍摄于故宫寿康宫。苏唐诗 摄

如此,故宫的春季的杏花,夏天的绿荫,秋天的黄叶,冬日的白雪,乃至朱门金殿,黄瓦红墙……在苏唐诗的镜头中一览无余。

《金色繁华》。2018年10月,拍摄于故宫十八槐。苏唐诗 摄

将近六年的时间里,他在河南与北京之间,先后往返40多次,用着“相当业余”的摄影器材,用最普通的游客视角,去捕捉故宫最细微的美。

《一隅》。2019年2月,拍摄于故宫御花园。苏唐诗 摄

他镜头下的故宫,既有昔日皇城的威严大气,也有如今贴近老百姓的温暖亲和,就连故宫的一草一木,再平常不过,但在苏唐诗的镜头下也仿佛具有了灵魂。

《画境》。2019年9月,拍摄于故宫御花园。苏唐诗 摄

故宫之美,不仅在于高墙大殿的宏伟,一草一木,一花一果实,都可以美不胜收。它们用各自的方式,诉说着那些流逝的岁月。

2019年初,苏唐诗从3万张照片中认真筛选出148张,结集为一本摄影集:《看见,不一样的故宫》。

《天望》。2018年3月,拍摄于故宫乾清宫。苏唐诗 摄

他心怀忐忑地给单霁翔写信并附上摄影集,期待能得到这位“网红”院长的评价。

单霁翔理解苏唐诗的意思,本不打算回复,可翻看这本画册后,却被深深地打动了:

他看到了已然落下神坛、走向人间的太和殿广场,格局依旧恢弘,却多了些和蔼可亲;

看到了曾经深不可测的皇宫庭院里,一个穿着红衣服的小女孩,在妈妈面前撒欢奔跑;

也看到了曾经象征着森严等级的硕大门钉上,覆盖着的布满沧桑的劳动者的手;

慈宁宫、寿康宫……其中的春夏秋冬,原来是如此魅力无限。

《温度》。2018年10月,北京故宫午门。苏唐诗 摄

单霁翔改变主意,为苏唐诗写下序言:“故宫之所以称为故宫,便是因为它属于历史,属于人民,属于新中国,属于新时代。它不应藏于深宫,不应站在旧时代的高处,眼神冷漠,俯瞰众生。”

“我们让人民丰衣足食,再让紫禁城走入人间,在人民的心目中,故宫之大美才能肆意绽放。”

“我其实十分感谢他的努力,感谢他用普通的摄影器材,踩着普通观众的脚印,通过普通人的视角,展示出这样一座属于人民的故宫博物院,这也正是我孜孜以求的目标。”

世间有如巧合:画册中有几幅照片的拍摄时间是2019年4月7日,那也正是单霁翔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职务的收官之日。

苏唐诗。受访者供图

两个生活轨迹各不相同的人,用各自的方式表达着对故宫深深的热爱。

优秀的摄影作品应该如陈年美酒,经得起时间考验和细细品味。看过苏唐诗那些大气又唯美照片的人,多半都会想,这是哪位摄影名家的作品?

其实不然。他常说,自己只是个来自河南小县城的老民警。

苏唐诗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热爱传统古文化的父亲按照“诗”字辈排名,给他取名为唐诗。

受家庭影响,他喜欢摄影、绘画和书法,但长大后却并没走上与此相关的工作岗位,而是从警校毕业后,成为一名民警。

基层民警工作繁杂,由于长期劳累,苏唐诗右耳失聪,还患上了严重的脊椎病,发作时甚至站都站不起来。不得已,他离开了一线工作岗位。

时间充裕一些后,他想起了少年时的梦想。2006年,苏唐诗买了一部相机,把摄影这个爱好重新捡了起来。

为了练习,苏唐诗拍过黄河故道的晨雾,拍过公园里的水鸟。花木、风景、河流、行人……都可以成为照片的素材,有人说他“见山拍山,见水拍水,走到哪儿拍到哪儿”。

《对语》。2018年10月,拍摄于故宫翊坤宫。苏唐诗 摄

苏唐诗不以为意,就这么走走停停拍了八年。2014年,他在网上看到一个古建筑摄影大赛,便投了一组稿子,没想到,最终被评为“年度古建筑摄影师”。

获奖令他有些意外,但也仿佛打开了另外一扇门,拍摄古建筑的热情一下子迸发出来。

此后,苏唐诗对拍摄古建筑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总觉得拎着相机出去,遇到古建筑不拍,好像吃了多大亏一样。

他仍然记得,在五台山显通寺,为了拍到理想的照片,自己在香炉脚兽旁趴了1个小时,压根没发现带火星的香灰掉在衣服上。为此,右胳膊留下了一道被灼伤的疤痕。

专注,永远是做好一件事不可缺少的条件。苏唐诗的摄影作品越来越富有意蕴,光影交错的背后,是对摄影艺术深深地热爱。

拍了大小古建筑后,他把镜头对准了有着几百年历史的紫禁城,“无论是建筑式样的大气,还是雕梁画栋的细腻,故宫都是古建筑中的精华所在。”

《暖阳》。2018年12月,北京故宫颐和轩。苏唐诗 摄

随着科技的发展,打开手机,谁都可以轻松完成拍摄。但苏唐诗每一次按下快门,都是经过精心设想。

“以前拍故宫,想着要突出它的气势、拍出它的恢弘与威严。”苏唐诗慢慢感觉到,也许这并不能全面反映故宫,不能表达自己的对故宫的感情。为此,他一度觉得有些困惑。

《守》。2017年2月,北京故宫太和殿广场、苏唐诗 摄

2018年3月,苏唐诗在国家图书馆偶然看到一本摄影集,里面的每一帧照片,镜头语言十分朴素,从细微处着眼,但却恰到好处体现了古建筑最本真的美。

他一下找到了思路,列出一个时间跨度为一到两年的拍摄计划,“从故宫的春夏秋冬开始拍,多寻找一些细腻的小景。”

《皇城轶事》。2018年12月,北京故宫午门广场。苏唐诗 摄

有时器材不合手,苏唐诗便会向朋友借来好一点的镜头。期间,他多次往返于北京和河南老家,去一趟就拍个两三天。

许多人都曾从他拍摄的照片中领略到故宫的美,却并不知道背后艰辛。一幅红墙黄瓦的雪景图,可能需要苏唐诗在下雪的天气,吹着冷风在故宫一待就是一整天,手脚经常冻得失去知觉。

《天上》。2018年7月,拍摄于故宫隆宗门广场。苏唐诗 摄

故宫游客是出了名的多,苏唐诗又执拗地不想后期P图,希望照片能够一次成型。为了躲开熙熙攘攘的人群,他总是提前买好票,故宫一开门就扛着相机往里冲,在众多游客中,最早进故宫,最晚出故宫。

天长日久,苏唐诗总结出一套经验:冲到太和门千万别逗留,接着往太和殿跑,那时人不会太多,加上拍摄技法,就可以成功避开人群,拍到一个很安静的场景;也不能贪心恋战,一次拍不成,就多来几次,千万别怕费事。

《祥光瑞兽》。2017年1月,北京故宫东六宫。苏唐诗 摄

偶尔,这套办法也有失灵的时候。故宫御花园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春天配上一树娇艳欲滴的杏花,美景天成。许多人都爱围着拍照,苏唐诗左突右冲,也找不到合适的角度。

无奈之下,他想到一个主意,发动群众,招呼大家排好队,一起找最好的角度拍最好的照片。这招果然灵验,趁着人群闪避的瞬间,苏唐诗拍下了那幅杏花美景。

2017年,拍摄于故宫太和门广场。苏唐诗 摄

为了拍故宫的雨景,他曾被淋得浑身湿透。有一次下午四点多,临近故宫闭馆,突然下起了雨,不多时雨停,故宫地面上水平如镜,天空云海翻腾,极为壮观。

苏唐诗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他跟在正在清场的工作人员身后,只顾疯狂地按着快门,拍了十几张照片,这也成为他后来最得意的作品。

他就这么不厌其烦地反复拍了六年,渐渐对故宫“了如指掌”:哪个拍摄角度最好,什么时候光线最佳,闭上眼睛,甚至能想象出站在故宫某个角落,能够看到什么样的景致。

在苏唐诗的眼中,古建筑是会说话的,它们穿越悠悠岁月,是历史变迁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时光荏苒,那些深藏其中的文化记忆,被他用照片一一展示出来。

《时光》,2017年1月,摄于北京故宫中右门。苏唐诗 摄

不只是故宫,他拍过天坛、颐和园……苏唐诗把这些照片发到网上,也惊喜地发现有许多古建筑爱好者会跟自己交流心得,“我也从来没想到有这么年轻人喜爱古建筑。他们是真心喜爱我们的传统文化。”

有人劝他开班讲授摄影,也有人劝他出书。经过慎重思考,苏唐诗同意了。他希望,能够借此令更多人关注古建筑文化,进而树立起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

因为拍故宫、因为拍古建筑,苏唐诗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别人管他叫名人,他自嘲只是个“人名”,“无论什么时候,都得踏踏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苏唐诗只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希望所有人都能来到中国,来到故宫,看看我们的古建筑,看看我们的璀璨的文化,感受到它们这样的美。

责编:李昔诺

020年的战疫

全国各地热情援手

让武汉健康归来

这个“十一”

武汉向全国游客发出诚挚邀请

75场演出轮番上演143项活动精彩亮相2020国庆中秋文旅活动“全菜单”来了

01

漫游武汉,玩法上新

今年“十一”叠加中秋,国庆长假武汉将上新特色玩法,推出“致敬祖国”长江灯光秀,不仅有两岸多彩光影秀,江中还有巨大高科技画卷,伴着江水演绎“活”风景。中秋夜还能近距离打卡名楼伴明月美景,黄鹤楼首度开放夜游,璀璨的名楼就在眼前,搭配一轮明月,邀您共同入画来。

漫游长江:“长江嘉年华”

1.“致敬祖国”长江大型灯光秀

观看:大桥/江滩/两江游船/两岸高楼

内容:国庆期间,长江灯光秀推出特别版,以“致敬祖国”为主题,在两江四岸楼宇、桥梁和地标建筑上展播,分为“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三个篇章。10月1日中秋节当晚,增加“情暖中秋 耀我中华”灯光秀特辑。

2.“大江飞歌唱英雄”歌舞晚会

观看:汉口江滩大舞台

内容:大型露天文艺演出,现场汇集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杂技、小品等多种艺术门类的精品节目。

3.“英雄武汉 城市之光”昙华林光影节

内容:百年老建筑变身光影幕布,追光盛会就此拉开序幕,在光的海洋中,搂着玉兔,摸着灰砖体验别样武汉的光影传奇。

4.“长江画廊风情游”活动

观看:两江游船、知音号、轮渡、君旅号

内容:乘长江游船,到江面上换个角度看武汉。赏江上景、看灯光秀、听长江故事、观知音大剧,体验不一样的武汉风情,感受江城大美。

5.“夜上黄鹤楼”行浸式体验

《夜上黄鹤楼》行浸式光影演艺体验版将于十一亮相。记者刘帅 摄

内容:由武汉旅体集团推出的“夜上黄鹤楼”行浸式光影演艺体验版收费项目上演。黄鹤楼楼体化身炫彩画布,庭院成为戏剧舞台,舞者翩翩起舞,只为带你穿越至千年前的黄鹤传说。

6.去知音号喝下午茶

知音号。记者许魏巍 摄

内容:在一层的舞池和酒吧,听台上歌手轻轻吟唱,点一份精致下午茶,开启独属于你的“摩登时光”。

悠游东湖:“我在东湖等你”嘉年华

1.东湖水上嘉年华

地点:东湖风景区

内容:包括2020年武汉全民健身运动会皮划艇比赛暨中国武汉第一届环东湖皮划艇马拉松赛(10月1日)和2020武汉水上马拉松(10月8日)。普通游客也有亲水机会:去沙滩剧场来一次帐篷夜宿,坐东湖游船感受夜色浪漫,骑行绿道打卡金色花海,到碧潭观鱼探秘“水下森林”。

2.汉派艺术嘉年华

地点:磨山景区楚城广场

内容:组织6家市直文艺院团,每天演出2场,公共演出16场,涵盖京剧、汉剧、楚剧、木偶、曲艺、音乐、舞蹈等多个艺术品种,打造汉派艺术盛宴,让游客充分感受汉派艺术魅力。

汉派艺术嘉年华菜单:

(上下滑动查看▼)

1.武汉人民艺术剧院

演出时间:10月1日/7日 演出内容:木偶剧《偶戏奇缘》 演出时间:10月6日 演出内容:儿童剧《西瓜太忙之成语故事》

2.武汉说唱团

演出时间:10月1日/2日/3日 演出内容:快板相声评书等曲艺节目

3.武汉楚剧院

演出时间:10月2日 演出内容:楚剧《推车赶会》《送友》 演出时间:10月7日/8日 演出内容:楚剧《送香茶》

4.武汉京剧院

演出内容:京剧《盗库银》片段、《挡马》片段等

5.武汉汉剧院

演出时间:10月4日/5日 演出内容:汉剧《挡马》《盗库银》《天女散花》《断桥》

6.武汉歌舞剧院

3.武汉非遗嘉年华

地点:磨山景区楚城广场

内容:组织汉绣、木雕龙船、剪纸、泥人、高龙等武汉非遗传承人进行互动展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郊野度假:

“乡约武汉”美丽乡村嘉年华

1.木兰草原烟火晚会

内容:木兰草原专场烟花秀。

2.武汉花博汇金秋花月夜烟花秀

花博汇。记者金振强 摄

内容:开展大型沉浸式空中杂技表演秀,打造国内首家沉浸式浪漫烟花剧场,还有巨型玉兔、月球、星星灯亮起,绚烂烟花绽放,大型空中杂技表演和直升机空投花瓣。

3.武汉锦里沟赶秋节

内容:土家族和苗族传统赶秋仪式(祭祀祈福)、共庆丰收(载歌载舞,互动体验农事小游戏)、民俗文化表演(抛绣球招亲)、迎宾演出等。

4.凤娃古寨菊花艺术旅游节

内容:万余盆精品菊花组成绮丽花境,各色造型花艺点缀仿古建筑间,风景别具一格。

“打卡江城 武汉有礼”系列活动

1.武汉欢乐谷街头艺术节

内容:魔术师用泡泡制造出满天繁星、小丑弹着钢琴街头漫步,在园区任意角落,都能感受魔术、杂技、舞蹈、音乐的魅力,并参与互动。

2.武汉植物园温室开放

时间:9月—10月

内容:大王椰子树长到天花板,足有3—4层楼那么高,多浆多肉展区成为打卡拍照地。

3.武汉园博园金秋嘉年华

武汉园博园。记者李永刚 摄

内容:看古典歌舞、汉服走秀、民族器乐和香道茶道表演,逛汉风市集。园内还有热闹非凡的动漫音乐轰趴,和小丑互动,看亲子儿童剧。

4.“月圆国庆,感恩有您”

地点: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

内容:聚焦汉阳最酷的赏月地,揭开夜幕下博物馆的神秘面纱,集奇妙市集、角色扮演、游戏对决、文艺演出于一体,让市民享受到丰富的夜游文旅盛宴。

红色旅游:

“英雄城市 红色传承”主题展

时间:9月下旬—10月8日

地址:武汉革命博物馆、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辛亥革命博物馆、江汉关博物馆等

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记者杨涛 摄

内容:假日期间,全市各红色教育基地,将举办系列红色主题展和“弘扬抗疫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作品专场展,包括“国旗、国徽、国歌”专题展、战疫瞬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美术作品展等,同时在其他博物馆、特色街区和各大景区举办各类艺术展、书画展等,让广大市民和游客在游览的同时,充分感受到文化艺术的魅力。

02

戏伴景生 景中有戏

黄金周期间,游客可以在长江边欣赏大江飞歌歌舞晚会、中秋群众晚会,还可以在美丽的东湖之畔,欣赏汉派艺术和非遗展示嘉年华。国庆期间,市文化和旅游局将组织市直文艺院团和社会文艺团体开展75场文艺演出活动,涵盖了京剧、汉剧、楚剧、歌舞、木偶剧、儿童剧、杂技、曲艺等多种艺术形式。

剧场主要演出活动

(上下滑动查看▼)

1.《感恩祖国——大型编钟与民族管弦乐专场音乐会》

地点:琴台音乐厅

内容:由《国家宝藏》“国宝守护人”谭军、武汉音乐学院青年民族管弦乐团和湖北省歌剧舞剧院编钟国乐团联合参演,带来史诗级音乐大赏。

2.环球大马戏嘉年华

时间:9月5日—11月1日

地点:武汉杂技厅

内容:《滚环》《吊环》《寒梅疏影——杆上技巧》《女子柔术》《钻圈》《绸调》等节目轮番上演。

3.亲子舞台互动剧《你是演奏家2》

地点:中南剧场

内容:每位观众将依次用现场发放的4种乐器参与互动,共同演奏,一起创造活泼新鲜的音乐世界。

4.现代舞《谜魅上海》

地点:琴台大剧院

内容:上海金星舞蹈团演出了15年之久的保留代表作,将传统中国文化中的京剧、太极拳、旗袍等元素融合其中。

5.杂技剧《熊猫——寻梦之旅》

地点:琴台大剧院

内容:用杂技语言讲童话故事,以情景剧的形式,将杂技、舞蹈、魔术、滑稽等众多元素融为一体,展现一个奇妙世界。

6.芭蕾舞剧《花木兰》

地点:琴台大剧院

内容:以足尖之舞呈现木兰少女时的天真、初入军营的无助、征战沙场的英勇、辞官归乡的豁达。加入了中国武术和民族舞的部分,运用弓、箭、棍等兵器,带来一场“硬核”芭蕾体验。

国庆进景区文艺演出菜单

(上下滑动查看▼)

①10月1日 10:00—11:00

演出院团:武汉歌舞剧院

演出地点:紫薇都市田园

演出内容:歌舞专场演出

演出院团:武汉汉剧院

演出地点:黄鹤楼公园

演出内容:汉剧经典折子戏

《三岔口》《天女散花》等

②10月1日 13:30—14:30

演出院团:武汉歌舞剧院

演出地点:凤娃古寨

③10月1日19:30—19:50

演出院团:武汉汉剧院

演出地点:船长9号游船

演出剧目:汉剧《百花亭》片段

④10月2日 10:30—11:30

演出院团:武汉汉剧院

演出地点:木兰花乡

演出剧目:汉剧经典折子戏《盗仙草》《柜中缘》

⑤10月2日 19:30—19:50

演出院团:武汉楚剧院

演出地点:船长9号游船

演出剧目:楚剧《站花墙》片段

⑥10月4日 11:00—12:10

演出院团:武汉汉剧院

演出地点:楚河汉街

演出剧目:汉剧经典折子戏

⑦10月5日 14:00—15:15

演出院团:武汉京剧院

演出地点: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

演出剧目:京剧专场演出

03

免票持续 再掀高潮

国庆黄金周,惠游湖北·打卡大武汉活动将再掀新高潮。“十一”期间,武汉市开放30家收费景区免费预约,回馈全国人民。还将推出“打卡大武汉之四面八方自驾游武汉”活动,召集百辆房车、千个家庭、万名游客自驾来武汉,全程设置50个房车打卡点,鼓励游客打卡兑积分,赢得趣味奖励。全市星级酒店也将为入住外地游客提供万份“家庭月饼”。

参加活动的30家景区是:

黄鹤楼公园、木兰天池、木兰草原、木兰云雾山、武汉植物园、锦里沟、清凉寨、武汉海昌极地海洋公园、武汉欢乐谷、紫薇都市田园、木兰胜天农庄、姚家山、金龙水寨、木兰花乡、花博汇、凤娃古寨、木兰玫瑰花园、张公山寨、东湖海洋世界、花乡茶谷、武汉杜莎夫人蜡像馆、黄鹤楼酒文化博览园、扬子江非遗文化馆、木兰山、大余湾、东西湖郁金香主题公园、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武汉园博园、东湖风景区落雁景区、木兰水镇。

景区预约方式看这里

最安心的出行、最爽心的美食

最开心的游玩、最舒心的住宿

最顺心的服务都已备好

“十一”长假,武汉就等你来!

长江日报出品 文字:黄丽娟 通讯员:武文旅 海报:整理|李玉莹 设计|张莉 摄影|胡九思 肖僖 部分图片来源:长江日报资料图、好玩武汉微信公众号 编辑:张颖惠 校对:刘文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