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一夜春风来,千店万店奶茶开。小时候每年销售的杯数连起来可绕地球1圈增加到3圈的香飘飘在2017年底登陆A股。也是这一年,上海的喜茶排队成长龙,把奶茶捧成了朋友圈网红新贵,引得身边不少小伙伴搓搓手、跺跺脚,想去开奶茶店。
“奶茶第一股” 香飘飘, 自2005年成立以来,一直主打杯装奶茶,其品牌市占率多年稳居市场第一,并且在2016年达到59.5%。这几年,公司开始积极开拓液体奶茶项目,在2017年推出了“MECO”牛乳茶和“兰芳园”丝袜奶茶两款液体奶茶产品,并启动募投项目重点打造液体奶茶生产线。
香飘飘的液体奶茶启动得要比统一、康师傅、娃哈哈这些品牌迟一些。香飘飘董事长蒋建琪早前对媒体说,这些品牌可能不是香飘飘真正的竞争对手,真正的对手可能是街边那些奶茶店。
消费升级把VC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街边奶茶上。2009年,香飘飘拒绝了达晨创投、IDG们的橄榄枝;2016年,IDG联合知名投资人何伯权给喜茶投了1亿元。研究人士们称,快消奶茶经历过袋装固态、杯装冲泡、瓶装液态,门店式现调奶茶应着消费升级的趋势越来越引人注意。2017年上半年,兴业、招商、中信3家券商分别从这些网红奶茶们着眼观察了零售和社服行业。但是,这一热度在2017年下半年有所放缓。
根据咖门联合美团点评研究院公开发布的《2017年中国饮品生态发展报告》,2017年全年,饮品店开店18万家,闭店18万家,其中,全国咖啡店开店3.1万家,闭店5.8万家;奶茶果汁店全年开店数为9.6万家,闭店7.8万家。尽管“边开边关”,但奶茶果汁店显然已经抢了咖啡店的势头,成为街边饮品快消的新宠。
实际上,咖啡店的大规模关店发生在2016年下半年,2017年上半年这种大规模关店态势仍然继续,直到2017年下半年有所好转。而奶茶店的规模化铺展从2014年上半年开始,2016年上半年达到顶峰,同时在2016年下半年迎来关店高峰,这一现象维持到2017年。
单从数据来看,街边奶茶抢掉了不少街边咖啡的市场,同时,在经历过一轮井喷后,现调式奶茶逐渐开始回归理性。但是,行业里叫得出名字的品牌却不多。
“彼此的茶”创始人张子骅说,公司2014年4月在上海开了第一家奶茶店,与奈雪の茶差不多同时起步,但品牌影响力确实没那么响。 他将原因归结于两点,第一,公司品牌没有进行大肆营销,第二,其主推的混茶(混合茶叶与果干)进入市场太早,现在可能才是适合进入的时间,因为年轻人开始显示出对“茶”的兴趣。这个品牌单卖这种混茶,或者以混茶为茶基底制作奶茶,但总之,对茶基底的强调是他们的特色。
喜茶的菜单成为研究者乐于分析的对象,包括“金凤茶王”、“奥利奥红玉”、“绿妍”这些名字,被认为是吸引年轻消费者眼球的亮点。但在业内实战的张子骅说,这代表着消费者开始关注茶基底,催生出来的,是茶市场的成长。
“原来大家喝奶茶就是奶茶,从来不会关注是用什么茶泡的,慢慢大家开始区分绿茶和红茶,再慢慢像喜茶这样的店直接把茶基底的名字推出来,大家愿意为了更好、更健康的茶叶买单。”张子骅说,2014年直接推出混合茶叶基底来卖可能有点早,这个行业从奶茶到奶盖,奶茶含奶比较多,奶盖下层是纯茶、上层是奶,“茶”感被越来越突出,新生代消费者正在被教育得越来越接受茶饮品,现在可能才是公司的明星产品“混茶”的机会。
对于“茶”的强调可能会为饮品行业带来新趋势,喜茶和奈雪の茶同样开始更加强调茶文化。 喜茶1月份在深圳的第19家店开业,在店内引入“曲水流觞”的古文人概念,奈雪の茶在广州新开的店,独立开出一块“现泡茶”区域,以现场冲泡原茶。同时,不少品牌开始在菜单上加上原茶或清茶。
“彼此的茶”在全国总共有10家店,上海有3家。根据了解,这个品牌下属单店每天营业额在3000~5000元,销量在200~300杯,毛利70%左右,净利在15%左右,目前单店一半以上的饮品和茶叶销量在混茶上。
另外,较早入场的奶茶店还试图寻找一切机会进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张子骅开拓的合作场景包括书店、影院、照相馆,例如与三联书店·筑蹊生活合作设立新的高端奶茶品牌,跟小资最爱的天真蓝合作出联名款产品,比如只有拍结婚照的人才可以买的“幸福的茶”,以及与UME这样的电影院合作,做一些新片联名产品。
这些奶茶店就像互联网公司一样,极度重视用户体验和用户反馈,非常注重对细节的处理,包括详尽规划店内布局、灯光、顾客排队时间控制、杯子设计、logo表现,以及各种能影响到消费者体验与心理感受的细节,它们在从各种细节入手,捕捉并培育新生力消费习惯。一句题外话,在高唱新零售的大环境下,服务性的商业地产和金融机构也被催促着要向快消学习,例如在麦肯锡为银行业最新编撰的《麦肯锡中国银行业CEO季刊》里,也倡导银行在新零售时代下要洞悉客户的新期待,多向互联网公司和快消公司学习。
记者最后问了一个问题,身边有人特别想开奶茶店,你有什么建议?
张子骅说,开一家店文艺安身可以试试,开连锁发家致富还是相当难的。
本文来自创业资本汇,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下载创业家APP,读懂中国最赚钱的7000种生意 ]
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饮料的消费诉求逐渐呈现出差异化和个性化的特征。由于各地的饮食文化和口味习惯存在较大的差异,同一产品很难同时满足各地消费者的口味及需求。因此奶茶店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増加消费者多样化的体验,具有了美食型佽料的特点。
最初的奶茶店是只是一个简单的饮品店,除了奶茶和水没有多余的商品。再看现在的奶茶店光奶茶的种类就有十多种,更衍生了果茶、冰淇淋等饮品,除此之外,一部分奶茶店还提供休息区,人们可以闲适地坐在那里聊天。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奶茶店在不断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并且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好。为什么这么说呢?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现今奶茶店的发展不就是这样,没有死守旧的法则,在自我否定中寻求发展。
奶茶行业在目前市场上的需求并不饱和,目前平均每个人每年的奶茶消费量仅有4杯,发展好的大城市平均每人每年消费量有30杯。与我国的台湾年均消费200杯、香港年均消费150杯的数量相比。这样算来同样是茶文化,我们和台湾之间差了几十倍,所以市场仍然有广阔空间。也就是说未来奶茶店的发展只会更好。
新式茶饮奶茶店的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过去的两年中,新式茶饮料已在全国范围内流行。不知何时“新茶饮”这三个词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并成为年轻人消费的最主流产品。走在大街上,茶店和餐馆都排成一排。每天,无数的城市白领和大学生拍照和打卡,或用手机在商店里娱乐。对于他们来说,这些新产品不仅带来了满足感,还带来了更多的精神愉悦。
新式茶饮不同于传统奶茶。它是指上述茶,辅以通过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浓缩液作为原料,并与新鲜牛奶,进口黄油,天然动物黄油或各种新鲜水果混合。口味从原茶+牛奶扩展到原茶,茶+牛奶,茶+水果,茶+奶酪和其他新鲜品质的元素。
当前市场上的新式茶饮主要是奶盖茶和水果茶。在原材料中,诸如茶叶,牛奶,水果,奶酪等新鲜优质元素已经得到扩展。这些新式茶饮店的共同点是:年轻人为主,产品单价约20元。他们使用果茶,奶茶和其他混合方法来区别于茶馆俱乐部。
< class="pgc-img">>新式茶饮产业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新式茶饮在年轻人中更受欢迎。根据统计调查,新式茶饮的主要消费群体是25岁以下的年轻人(47%)。新一代引领着新的饮食和饮食习惯。在未来几年中,新式茶饮仍有增长空间。从2017年到2018年,一线城市新式茶饮店的年增长率排名第一,新一线城市的增长率从2017年的2. 6%上升到2018年的56%,是最明显的增长。
(1)健康成为主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消费观念的增强,人们对茶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天然,健康的饮料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这将是茶市场的一场全新革命。茶饮料的健康还表明,未来市场将以包括原材料在内的高端路线发展,服务运营的各个方面也将得到全面改善。
(2)朝着多元化的渠道发展
茶市场已经更新且迭代快速,单一的健康饮料已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多元化,复合化的经营方式仍然是茶产业未来发展的主流。
(3)创新与新媒体营销的结合
在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互联网名人经济越来越发达。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新的媒体营销方式来推广我们的品牌。同时,茶产业的“低门槛”是同质化的,品牌是多元而“复杂”的,产品创新尤为重要。如果一个茶品牌想要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它必须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和魅力。
< class="pgc-img">>(4)新式茶饮的不断发展
经历了粉末时代和街头时代之后,中国茶产业的发展正朝着第三阶段发展。其中,新型奶茶将成为市场领导者,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并将新型奶茶推向国际市场。新型奶茶不仅在原材料上有了全新的变化,而且还具有更专业的生产工艺,这使得该产品在饮料的速度,形状和口味方面都更加稳定。
根据商业数据中心的报告,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土著居民,以90年代后代为代表的年轻消费者群体不再具有统一的特征。他们的职业,生活和消费前景较为个性化,表现出“兴趣第一”,关注经验,理性消费等多种特征,这些都影响着互联网消费的未来趋势。
消费趋势表明,目前消费者重视产品本身,也注意产品带来的附加值。中国的新式茶饮是时代变化和大趋势的产物。如何建立自己的品牌壁垒是关键,最重要的是要回到零售业的起源,即产品,顾客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