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范芮菱 泸州观察 郭荞璐
1月20日,泸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2021年泸州市经济运行统计新闻发布会。根据市(州)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泸州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240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两年平均增长6.3%。
这份经济“答卷”怎么样?川观新闻记者从4个关键词分析。
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2021年,泸州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2406.1亿元,居全省第6位;比上年增长8.5%,增速居全省第5位。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5.1亿元,比上年增长6.7%,两年平均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1185.6亿元,增长8.1%,两年平均増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955.4亿元,增长9.5%,两年平均增长7.3%。
如何评价这份成绩?泸州市统计局总统计师陈颖介绍,这是全市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的体现:“2021年,泸州主要经济指标较好的完成了年初的预期目标,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工业经济贡献突出
作为老牌工业城市,2021年,泸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7.6%。
从主要行业看,传统四大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7%,其中“化工”和“酒”增速最快,分别为22.0%和11.1%。五大现代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1%。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7.8%。
从重点产品看,电子信息类产品增长速度快,其中电子元件比上年增长超520%,电子计算机整机増长超138%。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原因为何?从泸州的产业发展布局上,可找到答案。
2017年,泸州第一家智能终端企业落地并投产;2017年11月23日,华为四川大数据中心在泸州上线运营;2020年6月22日,首台“泸州造”长城电脑下线……随着电子信息项目接二连三落地,泸州实现了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的快速成长。
做“增量”的同时,还要抓“存量”。泸州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上,提出要围绕白酒(食品)、电子信息(数字经济)、装备制造、现代医药、能源化工、纺织新材料和绿色建材7大重点工业产业,实行优势产业生态链链长制,推进产业链建设,意味着泸州的零散产业将被“串”起来,转向链条化、生态化发展,为工业增长提供稳定动力。
新消费场景迭出
2021年,泸州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4.3亿元,比上年增长18.8%,两年平均增长8.0%。
陈颖认为,2021全市消费市场增幅较好,主要有重要商品贡献突出、消费类动力比较充足、消费新模式助力消费增长、消费新增点不断涌现四方面原因。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泸州消费市场稳步复苏,多元化、多层次的新增长点不断涌现。例如充分发挥电商平台优势,利用直播带货、线下体验等多种模式,推动数字经济消费快速发展。”陈颖介绍。
2021年以来,泸州还从供给侧发力,在打造新消费场景上下功夫。
渔子溪生态公园里,集市、火锅城、音乐会等“公园+业态”的新消费场景让人各得其所;龙马潭区“这有光—24小时不打烊温度潮流文旅街区”里,聚集了特色酒店、共享办公、餐饮文化潮流街等现代服务业……随着城市特色场景、休闲游购场景、多元服务场景、康养度假场景、红色研学场景等新消费场景的出现,将为泸州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消费目的地提供新动能。
收入持续增长
2021年,泸州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50元,比上年增长10.2%。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996元,比上年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8元,增长10.9%,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2.2个百分点。
收入增长的同时,居民消费价格保持稳定。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泸州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比上年下降0.1%。
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价格、生活用品及服务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类、医疗保健类、其他用品及服务类比上年下降;衣着类、居住类、交通和通信类较上年有所增长。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面新闻记者 王正元
前三季度,泸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3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8%;增速比上半年快1.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2.5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750.9亿元,增长2.2%;第三产业增加值667.0亿元,增长3.3%。分类来看,服务业增加值667.0亿元,增长3.3%,增速居全省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6%,增速居全省第11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4%,增速居全省第9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92.6亿元,下降3.9%,增速居全省第4位。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增速较上半年快0.4个百分点。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同比增长16.1%,制造业增长3.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7%;从主要行业看,五大现代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4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同比增长17.0%,装备制造产业增长9.4%,食品饮料产业增长1.6%,先进材料产业增长8.2%,能源化工产业增长10.0%,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泸州金融业增势较好,服务业稳步发展。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67.0亿元,同比增长3.3%,增速较上半年快1.9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3.9%,住宿和餐饮业下降6.2%,金融业增长6.3%,房地产业增长1.6%,其他服务业增长5.7%。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面新闻记者 徐庆
22日,记者从泸州市统计局获悉,经省统计局审定,2019年前三季度,泸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0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7.1亿元,同比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714.3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520.0亿元,增长8.0%。前三季度,泸州经济运行保持了总体稳定、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农业生产总体稳定
前三季度,泸州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170.4亿元,同比增长3.3%,增速与上半年持平,农业经济保持稳定发展。其中,农业增加值113.0亿元,同比增长5.4%;林业增加值9.0亿元,增长5.8%;牧业增加值38.6亿元,下降4%;渔业增加值6.5亿元,增长4.6%;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3.3亿元,增长11.6%。
前三季度,生猪出栏219.1万头,同比下降16.8%,降幅较上半年扩大11.9个百分点;牛出栏4.8万头,增长4.4%;羊出栏36.2万只,增长2.4%;家禽出栏2220.8万只,增长4.4%。
工业经济稳定增长
前三季度,泸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5.6%)高4.2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8.2%)高1.6个百分点。
从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8.5%,集体企业增加值增长3.8%,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10.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下降18.7%,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增长8.5%。
从重点行业看,传统四大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其中,酒的制造业同比增长7.9%,化工行业增长8.5%,机械行业增长5.7%,能源行业增长5.4%,医药行业同比增长12.5%。
从新动能看,前三季度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拉动下,全市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8%,增速快于制造业和整个规模以上工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较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45.8亿元,同比增长16.3%;实现利润总额107.4亿元,增长27.6%。
服务业平稳增长
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20.0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85.0亿元,同比增长8.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0.6亿元,增长4.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9.4亿元,增长6.9%;金融业增加值55.8亿元,增长6.8%;房地产业增加值61.3亿元,增长7.1%;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14.1亿元,增长9.4%。
1-8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营业利润增长2.1%。
投资增速稳步回升
前三季度,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3%,增速较上月提高1.5个百分点,增速呈逐月回升向好趋势。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5.5%;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9.9%,其中工业投资下降19.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8.3%,其中交通运输投资增长16.6%。
从投资结构看,前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7.3%,产业投资下降22.3%,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增长4.9%,技改投资下降29.5%,其他投资增长1.2%。
从房地产开发看,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335.7亿元,同比增长42.7%。商品房施工面积2167.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1%;商品房销售面积778.6万平方米,增长15%;商品房待售面积60.0万平方米,下降52.7%。
市场消费保持领先
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0.0亿元,同比增长11.5%,增速居全省第一位。
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81.8亿元,同比增长10.3%;商品零售518.2亿元,增长11.6%。
消费升级类商品快速增长。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商品零售额326.4亿元,同比增长18.5%。其中,体育、娱乐用品类同比增长27.4%,金银珠宝类增长25.6%,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8.2%,通讯器材类增长30.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8.7%。
财政金融稳健运行
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9.6亿元,同口径增长12.3%。其中,税收收入81.2亿元,同比增长2.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1.8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教育支出80.0亿元,同比增长6.7%;科学技术支出6.5亿元,增长182.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3.9亿元,增长19.9%;卫生健康支出55.7亿元,增长4.9%。
市场物价温和上涨
前三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同比上涨2.1%。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同比上涨5.0%,衣着类价格上涨2.0%,居住类上涨2.7%,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9%,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7%,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下降2.4%,医疗保健类上涨4.2%,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8%。
前三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增长4.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IPI)增长0.9%。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