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俱乐部工资榜出炉!巴萨以6.39亿欧元的庞大薪资总额夺得榜首,实力雄厚稳坐头把交椅。紧随其后的是曼联和曼城,两支英超豪门的工资开支也是相当惊人,分别达到了5.75亿欧元和5.56亿欧元。排名前五的俱乐部中还包括皇马和巴黎圣日耳曼,他们的薪资总额分别为5.5亿欧元和5.35亿欧元,可见欧洲足坛的财力角逐依旧激烈。
不过,这份榜单也呈现了一些意外之处。尤文图斯和拜仁慕尼黑这两支实力不俗的豪门,竟然只能排在第六和第七位,工资总额分别为4.85亿欧元和4.73亿欧元。这或许与他们在转会市场上相对保守有关,但也反映了俱乐部在薪资控制方面的一种理性态度。
而在工资榜的后半段,一些中小俱乐部也展现了不俗的实力。像是热刺、阿森纳和AC米兰,尽管他们与前几名相比稍显逊色,但仍然以庞大的薪资总额稳居前二十名之列,显示了他们在球员薪酬上的不俗投入。< class="pgc-img">
>这份榜单也反映了欧洲足球财政竞争的激烈程度。随着转播权、商业合作等收入来源的不断增加,俱乐部在球员薪酬上的支出也水涨船高。而如何在保持竞技实力的同时,控制好薪资开支,成为各大俱乐部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
<>着海底捞、眉州东坡、全聚德、大龙燚等品牌的“出走”,连锁中餐品牌走向海外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近些年,将近50%的餐饮品牌在海外折损,这样的数据却不容忽视。
如何走出第一步,规避海外中餐发展的隐形问题成了很多餐企的关注对象。“出走”将近4年,在美国开店4家门店的眉州东坡如今拿出了自己的经历。
海外探索第一步,
法务先行
传统餐饮对人工、系统、各种排班制度的考量很少。但是,在美国没有人口红利,只有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成熟的行业要求。
在美国想要开餐馆,第一步绝不是选址、制定公司架构或者合同。而是需要具备法律知识。美国当地的人民法律意识极强,一不小心就可能成为被告。
举个例子:
在全美拥有1800多家连锁的门店的中式快餐品牌—熊猫快餐。前不久因涉嫌歧视员工,被罚款40万元,还需要拿出20万建立欠薪基金会,赔偿因事件开除的人。
熊猫快餐要求雇佣的非公民,定期拿出他们的移民文件审核,同时对于证件过期的非美国公民不再建立劳动关系。而INA的反歧视条款规定:禁止这类基于员工公民身分或来源国而产生的要求。
在区别对待美国居民和移民的工作雇佣方式上熊猫快餐吃了大亏。因证件过期而被开除的移民成功将熊猫快餐上告。
为了避免出现法律问题,建议企业提前聘请专业的律师团队,以法律为底线,规范各种制度、合同。以便结合当地法律法规,及时调整公司架构和制度,合法之后再合理。
技术派遣没那么简单
中餐厅搬到海外主要是为了传播中餐文化和味道。地道的中国美食,当然需要中国厨师的烹饪指导。此时,技术派遣成为关键。
自2013年眉州东坡集团共计派遣核心技术人才74人。然而在续签时,其中41人被拒签。高达55%的拒签率。这到底是为什么?
原来为了节约成本,国内安排持商务签证的厨师在美培训指导4~5个月后回国,由于时间过长、频繁往返,美国大使馆出于“安全担忧”,拒绝续签。
吃了这个亏以后,眉州做出方案调整,支援人员在美国停留时间为期1个月,同时打开双向通道,美国管理人员回国培训,保障技术输送。
税收成了最大挑战
每一个国家对于餐饮税收政策是完全不同的,有的国家会相对高,有的会比国内还低。比如美国的税收制度就相对复杂。
美国实行由联邦、州和地方分别立法及征管,联邦以所得税、州和地方以销售税和财产税为主体的税收制度。
联邦税包括所得税、预提所得税、雇佣税、贸易及海关税收;州和地方税包括所得税、特许(权)税、销售和使用税、财产税。
美国复杂的税收制度,对于刚走出国门,习惯了个人所得税、发票税等这些简单税收制度的中国餐饮企业而言,可谓错综庞大,再加上苛刻的法律法规,很有可能成为餐饮盈利的绊脚石。
除口味外的中西差异
是额外支付
东、西方人在口味上的差异显而易见。但是在连锁企业海外经营时,最应该注意“规则”上的差异,每一处的差异都可能造成额外损失。
1.文化差异:给员工发红包成了剥削
在中国经营餐饮企业,通常都是人情世故。“人情”会摆在前。过年、过节老板发个红包稀松平常,可是如果到了美国给员工发红包,很可能是会增加员工负担。
在美国,向员工发放红包数额超过25美元,员工本人需要扣税。同时,发红包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公平。在一个注重隐私又相对透明的环境,讲求公平是每个美国员工的诉求。
美国员工不光讲求公平,还讲“人权”。王刚说:“员工手册里写,长发统一盘起,但是美国讲人权,员工不盘头发也是合理。”
此外,在企业招聘的时候严禁出现:年龄、婚否、家庭情况;绝对不能评论员工的外表、身高等方面。这些差异使国外的员工更自由,中国的老板更拘束。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所有商家无条件退货(包括供应商)。
2.制度差异:国内制度在国外可能要赔钱
走向海外的连锁企业都有一套完整的标准化体系,但是这套体系搬到国外很可能水土不服。
以企业招聘为例:
通常在中国企业只有招聘管理层以上人员才会进行备案调查。但是,在美国始终实行严进宽出。每一个员工入职前都需要支付30美元做员工背景调查。如果不想额外花费也ok,只要能接受管理局罚钱。
除了招聘有严格要求,对于安全制度、小费制度、培训制度、产品标准化都有不同的要求。
在中国餐饮企业小费一般都是拒收,或者上交。可是到了美国小费分为“共产和私产”。按照每餐分配,通常消费金额的15%给员工。这里也同上,会有相应的税收制度。
3.装修差异:审核最耗时
拥有完整标准化体系的餐饮连锁企业,在中国开一家企业可能只需要三个月。可是眉州的四家门店在美国最短的装修期9个月,最长的装修期达到1年10个月。
这期间最长的耗时不是施工,而是审核。
在装修开始前,企业要向有关部门递交图纸的同时,需要提供装修材料的样品。在装修进行时,每一项的修改都需要重新提供上述材料,等待新的审核开始。
施工的不同阶段,要约土建、水、电、气、消防、卫生局、综合部门等进行检查。不过,针对餐饮企业装修美国政府还是有相应的装修补贴。这笔补贴会根据租约、地理、设计等方面进行评估后,决定金额的多少。最高可补贴企业全额装修款。
4.劳工差异:员工加班后可以给老板发工资
中国员工对“加班”的意识还很薄弱,有时,员工认为加班多,会得到老板赏识,可以升职加薪,老板也喜闻乐见。
但是在美国,餐饮企业绝对不能把这种习惯带入。
以美国加州为例:
连续工作4小时,必须带薪休息10分钟;连续工作5小时内,必须不带薪休息30分钟,否则雇主赔偿1小时薪水。
当日工作8-12小时发放1.5倍薪水;超过12小时发放2倍薪水;一周超过40小时发放1.5倍;一周工作第七天发放1.5倍薪水。
员工每年享有3天带薪病假,不需要任何医生证明假条;企业超过50人以上必须要给员工上健康保险。
美国的制度详尽的让人头疼。王刚最后总结眉州东坡集团在美国第二次创业:看,美经营之道,易;用,美经营之道,难。
眉州东坡的美国行:
眉州东坡集团可以说是海外试水比较成功的一家中国餐饮企业。
美国洛杉矶时间2013年12月18日,眉州东坡集团的海外第一家餐厅——洛杉矶比佛利店正式开业。这家餐厅是眉州东坡与美国零售物业集团Westfield公司实行战略合作的形式在美国开店,开业当天美国加州的市长们皆来用餐。
经过三年的筹备,2016年洛杉矶亚凯迪亚店和好莱坞环球影城店相继开业。环球影城店的成功开业成为眉州东坡向世界扩张的基石。环球影城相关负责人表示:欢迎眉州东陂集团入驻世界各地的环球影城。
今年3月,眉州东坡美国第四家店尔湾店开业,此次选址在加州华人移民聚集区。本次选址旨在:让外国人了解中国味,让国人享受家乡情。
——————
作者:简阅,本文由红餐网记者原创,转载请注明。红餐网,头号餐饮新媒体,百万级订阅量。趋势、实战、菜谱,你们关注的,我们都提供。(微信公众号:ygcywzz)
>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于吉科,男,1976年9月出生,199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1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山东省莱阳市吕格庄镇团委副书记;吕格庄镇党委组织委员;羊郡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照旺庄镇党委副书记;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平山乡党委书记;赫章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赫章县委常委、河镇乡党委书记;毕节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2023年3月,于吉科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毕节市纪委监委立案审查调查并被采取留置措施。2023年9月,于吉科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2024年8月,于吉科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九年,并处罚金七十万元。
于吉科出生于山东莱阳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学习成绩较好,进取心较强。2001年,他在莱阳市吕格庄镇团委参加工作,因吃苦耐劳、认真负责,很快被组织提拔为镇党委组织委员,后又先后担任羊郡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照旺庄镇党委副书记。
2012年,贵州省毕节市实施“人才强市”策略,向全国各地引进人才。于吉科分析认为,这可能是仕途成长的一条“快车道”,决定报名参加,并被任命为毕节市赫章县平山乡党委书记。于吉科本应以此为契机,以个人才干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一番贡献,实现人生抱负,但他认知出现偏差,把跨省调动当作跳板、当作捞取“政治资本”的途径,一门心思想着五年期满后可以“功成名就”回到山东再升一级。在错误思想支配下,于吉科政绩观异化,对工作急功近利、造势作秀,利令智昏、破纪违法,直至跌入腐败深渊。
心理失衡,腐化变质逐名利
参加工作之初,于吉科兢兢业业。在山东工作时,为保住群众2000亩的樱桃种植基地,他一人半夜骑摩托车行驶20多里,和群众一起在大雨中挖了五个小时的排水沟。但随着职务升迁,他的内心开始浮躁不安,逐渐放松了政治学习和党性锤炼,理想信念滑坡,进而腐化变质。“自己多年的所谓学习,实质上只是在走形式……只是走走过场,摆摆形式,读读而已,没有真心地学习,更没有入脑入心。”于吉科忏悔说。
据于吉科交代,他从小到大凡事都要强,参加工作后一门心思想当“一把手”。被提拔为镇党委班子成员后,他对公款吃喝、吃请送礼、公车私用等事情习以为常,渐渐被各种歪风邪气浸染,失去定力,觉得“官做得越大车配得就越好,送礼的人就越多”,在工作中沉迷于掌握权力带来的精神和物质享受,这为他后来的腐化埋下了祸根。
交流到贵州后,于吉科作为毕节市“人才强市”引进的紧急稀缺人才,组织上对其寄予厚望,先后提拔其担任赫章县平山乡党委书记、副县长、县委常委等职务。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期,组织上再次委以重任,调整已任县委常委的于吉科兼任河镇乡党委书记。
河镇乡曾是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作为该乡“一把手”,于吉科理应肩负使命、主动作为。但潜意识里,他对组织的关心培养当作理所应当,将交流、提拔归功于“个人能力强,是自己应得的”,对自己不能按预期调回山东心生怨念。
返乡不成的于吉科开始放纵自我,当山东的亲朋好友来到贵州游玩时,为了彰显自己的“实力”,于吉科安排喝高档酒,如果是重要客人,走时还要带上几瓶好酒或名贵土特产。随着开销越来越大,为填补“窟窿”,他只得把费用转嫁给管理服务对象,让得到过自己“关照”的老板来买单。
不正常的吃喝交往,大多会由风及腐。于吉科在吃喝玩乐中看到身边开豪车、住豪宅、出手阔绰的老板挥金如土,心理逐渐失衡,一步步突破纪法底线,最终三观崩塌,廉洁失守,走向腐化堕落。
“辛苦工作近二十年,能让企业老板拿到上千万元的项目,自己却连几十万元钱的购房首付款也拿不出来,感到委屈。”在这种错误思想驱使下,于吉科开始收受大额贿赂。2016年,于吉科与妻子商量购买一辆汽车,但自己的存款无法买到“心仪”的好车,加之当时妻子怀上二胎,父母要来城里照顾,两居室挤不下一大家人。在“还不如想办法搞一笔钱,辞职算了”的荒唐念头影响下,于吉科以急需用钱为由,向自己认识多年、同样来自山东莱阳的商人于某某索要人民币167万元,用作购买房屋的首付款和购车款。
从刚参加工作时每个月725元的工资一家三口用,到后来喝一瓶酒就是几千元钱、吃一顿饭就要上万元钱;从最初骑摩托车、坐公交车上班也不觉苦,一家人挤在小屋子中也其乐融融,到后来为追求名车豪宅不惜以权敛财、中饱私囊……于吉科的初心渐渐被蚕食殆尽,在违法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政绩观错位,谋求提拔乱作为
从近年来查办的案件看,有的领导干部不注重做事而喜欢作秀,不想“造福一方”只为“造势一时”,热衷于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项目工程。种种错误行为,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政绩观错位、责任感缺失,“为民干事”想得少、“为己做官”谋得多。于吉科就是一个典型。
“每一件事情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考虑,都是为了体现政绩、得到提拔。”于吉科说,到贵州工作后他并没有站在地方党委政府的角度来思考自己的职责定位,而是从头到尾都在将自己能否在仕途上得到提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
树牢正确政绩观,要先有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和事业观。但搞不清“政绩观为谁而树”的于吉科把干事和个人名利捆绑在一起,产生了投机心理,对待工作不再真抓实干,而是为拿出政绩“造势作秀”,大搞形象工程、形式主义。
一份材料记录了1985年河镇乡海雀村的贫困:一家4口人,只有3个碗,吃了上顿没下顿。海雀村备受各级各部门关心关注,上级领导经常来该村调研指导,于吉科便在从县城到海雀村必经的沿线路段做起了“文章”。“第一次到这个地方来,第一感觉就是一定要把这条路沿线打造出亮点,让领导看得见。”于吉科回忆道。
2017年3月,河镇乡实施退耕还林、荒山绿化工程项目,这本是惠及群众、利在千秋的好事,但于吉科想的不是如何让项目成果和群众利益最大化,而是琢磨着如何把它打造成一个“亮点工程”,让领导看到这片绿化林。他不顾其他乡党委班子成员反对,直接安排乡林业站实施该项目,在已经种植红豆杉的沿线山坡上,再次大肆安排栽种北海道黄杨等高大乔木,造成重复造林上千亩。于吉科认为,红豆杉成活率很高,但眼下只有二三十公分高,要见到效果需要很长时间;北海道黄杨长得快,属于高大的乔木,两三年后当地的森林覆盖率就会有很大的提升,能让领导快速看到当地生态的变化。但由于违背自然规律,最终,重复栽种的乔木存活率低、长势很差,造成了国家资源、资金的浪费。
违背自然规律重复造林造成的严重损失并未让于吉科醒悟,其思想极度麻痹,每时每刻想着表演给上级领导看,并且一意孤行大搞“一言堂”。“觉得自己就是‘一把手’,就得说了算,听不进别人反对意见。”“时间长了身边的干部职工都知道我的脾气,霸道。”于吉科说。
于吉科不顾当地实际,急功近利,在实施项目中蛮干乱干,盲目上项目,一味追求“短平快”,造成国家资金严重损失。
“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带头人没去想,只想引起领导注意。”为了出“政绩”,于吉科在没有深入调研了解的情况下,仅靠拍脑袋决策,就安排编制了河镇乡某发展基金种植香菇项目实施方案,提出用致富带头人来实施香菇种植项目,最终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带头人”,未通过相关部门审批,导致项目停滞,无法实施。
为了让该项目尽快实施,成为上级领导来调研时可以看到的“亮点”,于吉科又在乡党委班子会上不顾其他成员反对,一人拍板改用“合作社+企业”的方式种植香菇,在修改方案未报批的情况下,与某公司签订协议实施项目,最终项目失败,造成重大资金损失。这些所谓的“大手笔”最终都成了“大败笔”。
“想尽快出效果、出成果,干什么都是全县最大、全市最大,甚至考虑全省最大,能得到提拔就行。”直到锒铛入狱,悔恨交加的于吉科才幡然醒悟,“自己的政绩观错了……”
作为跨省交流的干部,当地干部群众对于吉科寄予厚望,期待他带领大家走好致富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但被权欲冲昏了头脑的于吉科将个人利益置于党和人民利益之上,一次次辜负组织信任、人民期待,最终葬送了自己的前途。
亲清不分,大肆敛财陷深渊
亲而有度、清而有为是政商交往的基本要求,党员干部如果厘不清政商关系,亲清不分,贪婪侥幸,终将难逃纪法严惩。于吉科步入领导岗位后贪欲迅速膨胀,既想当官又想发财,急于将手中的权力变现“给自己留后路”。
“从来就没有想跟他们搞‘清’,就是想搞不‘清’,搞不‘清’我才有好处,浑水才好摸鱼。”“他们对你好是因为你手里有权力,而不是真的对你好。”于吉科在忏悔时表示,自己心里十分清楚,其与商人老板交往的实质就是权钱交易。
刚到贵州工作不久,于某某就开始给于吉科送“生活费”,每次数额2000元至5000元不等。很快于某某就成了于吉科不遗余力培植的“跟班”和“钱袋子”。于吉科认为于某某是“山东老乡”靠得住,在毕节是“外地老板”能拿捏,遂利用职务便利为于某某在工程承揽、项目推进、资金拨付等方面提供帮助,搞利益勾兑。
为了让手中权力通过于某某“安全”变现,于吉科分管的项目都想着法子、变着花样送给于某某做。在于吉科的关照下,于某某顺利获得多个工程项目。于吉科多次接受于某某的行贿并向其索贿数百万元,仅2018年至2019年一年间,于吉科就以帮助他人解决公司资金周转困难为由,先后4次向于某某索贿500余万元。
“彼此相互利用,对方肯定不会出卖自己,组织发现不了,不会出事情。”直到最后一刻,于吉科还抱着侥幸心理。然而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在纪法问题上犯糊涂、存侥幸,必将栽跟头。
除了固定的“钱袋子”于某某,于吉科还在工作中主动与企业主拉关系,对行贿者来者不拒,疯狂敛财。“今天得不到好处,未来他也会感谢我,所以要让管理服务对象知道这个项目是我给的。”于吉科交代,自己对待企业主“亲”,目的不是帮助解决企业发展困难,而是希望企业主未来能够回报自己。
经查,2016年至2020年间,于吉科利用职务便利帮助于某某、朱某某等7人在工程项目推进、工程款拨付等方面谋取利益,收受7人所送财物折合人民币900余万元。
“作为企业家,一个项目失败了可以重新再做,但是作为党员干部……清白才是最大的资本。”从组织寄予厚望的青年才俊沦落为阶下囚,于吉科屡屡流下悔恨的泪水,但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