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网8月26日,小六饮食(870618)近日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6,063,705.72元,同比下滑20.83%;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131,486.83元,较上年同期由盈转亏。
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235,690.53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资产55,756,977.12元。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606.37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580.54万元,下降20.83%,主要因为公司主要经营业务位于陕西省的西安地区和宝鸡地区,2022年1-6月,西安及宝鸡本土新冠疫情反复出现,当地政府部门为有效遏制疫情扩散而实施针对餐饮业的防疫措施,包括全城静默管理、禁止堂食及限制人员流动等,令公司餐厅的营业天数及客流量均大幅减少,导致营业收入下降。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1,368.19万元,降幅239.56%,主要为2022年1-6月,公司主要经营地区多次发生本土性新冠疫情,当地政府部门为有效遏制疫情扩散而实施针对餐饮业的防疫措施,包括全城静默管理、禁止堂食及限制人员流动等,令公司餐厅的营业天数及客流量均大幅减少,营业收入下降,成本费用下降低于营收下降幅度所致。
挖贝网资料显示,小六饮食业务立足于餐饮行业,通过直营店为客户提供特色汤包及以家常菜为主的凉热菜,并辅以销售酒水饮品,并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西安乐鲜提供市场化商品销售服务。
本文源自挖贝网
有个同学,在西宁工作,因身体原因提前退休,儿子大学毕业后到深圳自己创业开餐厅失败亏损严重,借债几百万无力偿还,为了帮助孩子,父母已经把多年养老积蓄上百万拿出来帮儿子还债,还不够解决问题,再下去就要卖房子,但是孩子不听父母劝阻关闭餐厅止损,还要继续开下去,跟孩子闹僵了,怎么办?还要不要卖房帮孩子?
父母生养孩子长大成人后,本应该是养儿防老,儿子没有孝敬父母却背负巨额债务拖累了父母还债百万,而且听不进去父母意见调整方向关闭餐厅,父母再要帮忙就得变卖家产,父母问到底应该怎么办?
从感性上天下父母谁能不管自己孩子,从理性上如果父母把一生家底都搭上,孩子还不听话继续扩大亏损,父母损失就不值当了。
关键时刻咨询了律师,律师建议是:
关闭餐厅,承担公司法定的有限责任,比如公司成立注册资金300万,孩子个人资产足够还债最好,如果资不抵债,就走法院破产程序,如果父母没有在公司当股东,没有签订担保等连带责任,就没有法定义务承担还债责任。
当然,父母家底殷实,拿出来钱帮孩子还债不影响大局,当然也是人之常情,孩子经历了挫折吃一堑,长一智也不是坏事。但是孩子一意孤行不愿意听取父母意见,父母要投入多少要根据自己情况适可而止,孩子成人了自己也该承担自己的法律责任。
所以,生活中需要感性也需要理性,不帮助孩子度过困难肯定缺少父母的天性爱心,不顾自己经济状况倾家荡产的帮助孩子还债也是不理智的行为,毕竟法治社会还是有其他解决方案的。
连续亏损三年之后,呷哺呷哺(0520.HK,下称“呷哺集团”)仍然未看到盈利的曙光。
8月3日晚间,呷哺集团发布了《盈利预警》称,2024年上半年,其预计收入同比减少约15.9%至24亿元,净亏损约2.6亿元-2.8亿元。而上一年同期呷哺集团录得净利润为212万元,去年全年其净亏损为1.99亿元,这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呷哺集团的亏损幅度已经超越去年全年。
之所以录得亏损,呷哺集团认为,主要是今年上半年,整体消费市场呈疲软态势,消费降级,餐饮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客流到店意愿低迷,旗下餐饮品牌收入同比下跌;预计关闭及持续亏损餐厅,产生减值损失约2亿元。
根据2023年财报,去年全年,呷哺集团关闭了114家餐厅,导致计提相关资产减值损失约1.65亿元。这也意味着,今年上半年,呷哺集团关闭的餐厅数量不少。截至2023年年底,呷哺集团拥有1098家餐厅。而根据第三方平台窄门餐眼,截至8月,呷哺集团今年新开门店49家,合计拥有餐厅1087家,相比去年减少了11家。
在最新公告中,呷哺集团称,今年上半年,其在积极优化运营模式的同时,还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高品质、高性价比的消费选择,包括主动降价,推出套餐,以提升客流,通过集采优势增强及稳固议价能力,进一步降低平均采购单价。
在今年5月15日,呷哺集团旗下火锅品牌呷哺呷哺宣布降价,套餐价格全面下调,单人套餐价格最高下调8元,整体价格降低幅度在10%上下。
作为曾经平价小火锅的代表,呷哺呷哺曾多次因为价格上涨被吐槽。呷哺呷哺价格一直在逐年上涨。2020年-2022年,呷哺呷哺的人均消费依次为62.3元、62.5元、63.9元,作为对比,2011年,吃一顿呷哺呷哺平均只要花35.2元。2023年,呷哺呷哺的人均消费价格才首次出现下跌,同比减少了1.7元至62.2元。降价之后,去年呷哺呷哺结束三年的经营亏损,顺利实现盈利。
除了呷哺呷哺外,呷哺集团旗下主力品牌还有中高端火锅品牌凑凑,但是凑凑连续两年录得经营亏损。2022年-2023年,凑凑经营亏损分别为7110.0万元、295.7万元。在财报中,呷哺集团承认,凑凑还是卖贵了。其指出,消费的改变对凑凑相对较高的客单价定位影响较大,即使推出小份菜等措施,其客单价相对于市场内其他竞争对手而言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
凑凑
去年凑凑的客单价有所下调,由上一年同期的150.9元降至142.3元,不过,对比海底捞去年人均消费的99.1元和九毛九旗下的怂火锅的113元,凑凑的客单价仍然要高一些,而根据最新财报,怂火锅今年上半年的人均消费降至104元。
呷哺集团还曾尝试着推出定位高端的子品牌趁烧布局烤肉赛道,但是目前趁烧全国门店已经悉数关闭。趁烧首家门店于2022年9月开业,聚焦“烧肉+酒+茶”,最初的价格定位为250元及以上。
南都湾财社此前曾报道,今年7月底,趁烧位于上海的龙华会店正式关闭,这也是其在全国的最后一家门店。原本呷哺集团计划在去年将趁烧门店数增至30家,实际上趁烧门店仅有8家,这8家门店去年贡献了营收2202.6万元,利润情况则未披露。
“趁烧”原广州天河城店,饭点时间顾客极少
在交出一份营收净利双跌的中报之前,呷哺集团已经连续三年亏损,三年合计亏损8.45亿元。去年,多个餐饮上市公司净利润大幅上涨或者扭亏为盈,呷哺集团也仅仅是亏损收窄。
针对目前的经营情况,呷哺集团在最新公告称,接下来,其将通过实施品牌视觉提升计划,锁定“家”概念,向话题性、年轻感、时尚化的品牌包装方向升级;借力抖音等线上平台流量,强化品牌形象及声势;快速布局外送业务,抢占简餐熟食市场,与电商平台合作;持续推进会员付费业务。
南都·湾财社记者 詹丹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