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安史之乱后,唐朝与吐蕃的战争格局-东部唐军的困境逆袭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4
核心提示:上篇《安史之乱后,唐朝与吐蕃的战争格局——西部唐军的绝境坚守》中讲到,安史之乱后河西、安西成了弃子,唐朝对坚守两地的将士


< class="pgc-img">

上篇《安史之乱后,唐朝与吐蕃的战争格局——西部唐军的绝境坚守》中讲到,安史之乱后河西、安西成了弃子,唐朝对坚守两地的将士,既无心也无力。

这情况也不能都怪皇帝昏庸,谁不想日日凯旋、高歌猛进?

肃代德顺宪五位皇帝,属于投胎没算准时辰,背了祖先留下的锅。

安史之乱、仆固怀恩之乱、泾师之变、奉天之难、二帝四王之乱,光听这些名字,就知道背锅侠的日子不好过。

肃宗去过灵州(灵武)、代宗逃过陕州(三门峡)、德宗差点挂在奉天(乾县)、顺宗被逼禅让(永贞内禅),皇帝换成这步田地,你说西域?西域是什么东东?!

西域是什么不重要,关中是老家,这谁都清楚!

守陇山的朔方军顶不住,弄不好大家都得泛舟海上,提前给赵构打个样。

< class="pgc-img">

一、朔方唐军的防守反击

朔方军是唐朝最有战斗力的边军,王孝杰、张仁愿、唐休璟、郭元振、王晙、薛讷、王忠嗣、哥舒翰、安思顺、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李怀光、崔宁、杜希全、浑瑊、杨朝晟、李文悦,这些镇将的名字,几乎能串起整部唐朝军史。

所以,朔方军是一支充满了荣誉感的部队,忠心耿耿、自视甚高。

仆固怀恩叛乱后(时任朔方节度),郭子仪笃定朔方军必不背唐,便是基于其强烈的荣誉感。

就这支敢打敢拼的王牌,在陇山抵御吐蕃时,依旧数次被打穿了防线,可见形势的岌岌可危。

很多人并不清楚,唐朝最危险的时候,并非安史叛军克潼关,而是仆固怀恩的变起肘腋。入关中的安史叛军已是强弩之末,仆固怀恩联合的回纥、吐蕃,可是如狼似虎的生力军。

要不是郭子仪凭崇高的个人威望,镇朔方、联回纥、击吐蕃、收长安,李家皇帝真是药丸。

这才是汾阳王“手提两京还天子”的功绩所在,要单论平定安史,李光弼、仆固怀恩未必稍逊一筹。

随后,郭子仪重领朔方军构建了,以泾州(泾川)、陇州(陇县)、(彬县)为支撑点的陇山防线。

< class="pgc-img">

另外,孤悬于黄河东岸的重镇灵州(灵武)是朔方军的大本营,“北控河套,南制庆凉,为关中之屏蔽,河陇之噤喉”。

吐蕃曾于大历三至八年(678年~773年),连续六次围攻,但始终未能得手。

如鲠在喉的灵州和陇山形成的犄角,让蕃军屡屡有后顾之忧,为打断唐军的防御链条,灵州与关中联络线上的节点——盐州(陕西定边县)成了反复争夺的焦点。

贞元二年(786年)十一月,盐州城陷,蕃军北上,夏州(靖边县)、银州(米脂县)、麟州(神木)、(鄂托克前旗)等州,相继陷落。

贞元九年(793年),唐军逐走吐蕃,复筑盐州城。

贞元十七年(801年)九月,盐州陷落,再次被吐蕃焚毁。

元和十四年(819年)八月,吐蕃兴兵15万,围攻盐州27天。

唐军在沙陀人配合下痛击吐蕃,“杀戮不可胜纪,驱其余众于芦河,获羊马驼牛万数”。

此战,也是唐蕃150余年战场恩怨的终章。

< class="pgc-img">

关中西部的陇山,南接秦岭北至宁夏,长240公里,宽40公里。史书上经常提到的“陇右”、“陇西”指的便是陇山以西之地。

陇山北部位于宁夏境内的一段,现称为“六盘山”,南部一般称“关山”,但在古籍中均以“陇山”统称。

作为渭河与泾河的分水岭,陇山险路盘桓为关中天然屏障,有“山高太华三千丈,险居秦关二百重”之誉。

古代穿越陇山及北部辐射区的通道,一般来说有三条:

西京(凤翔)至陇州(陇县),折向西南经秦州(天水)至渭州(陇西)。

或从陇州直接西行,经仪州(华亭)至原州(固原)。

再由奉天(乾县),经(彬县)、庆州(庆阳)、环州(环县),至重镇灵州(灵武)。

后两条通路间还有两条联络线,由原州弹筝峡(三关口)、平凉彰信堡(潘原故城)、泾川(泾州)、彬县(邠州),至乾县(奉天)。

或由仪州泾州,再至乾县

< class="pgc-img">

安史之乱后短短三十余年里,至代宗广德元年(763),吐蕃豪取(化隆)、(临夏)、(乐都)、(临潭)、(岷县)、(迭部县)、(宕昌县)、(天水)、(固原)、(成县)、(陇西)等州,将刀锋直接顶在陇山一线。

《旧唐书·吐蕃传》:“乾元之后,吐蕃乘我间隙,日蹙边城,或为虏掠伤杀,或转死沟壑。数年之后,凤翔之西,邠州(陕西彬县)之北,尽蕃戎之境,淹没者数十州。”

尤其是(天水)、原(固原)两州的失陷,让吐蕃获得了入关中的跳板,数次突破陇山兵围凤翔(西京)。

风声鹤唳之下,才有白居易的深深叹息:

“凉州陷来四十年,河陇侵将七千里。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西凉伎——刺封疆之臣也】

< class="pgc-img">

大历元年(766年)后的唐军防线

郭子仪重建防御体系后,虽然吐蕃进攻的难度加大,但每年秋季必来寇关攻城。为阻滞蕃军攻势,困守城垣的唐军,被迫以焚烧庄稼、草场应对,称之为“秋防”

所幸郭子仪之后,唐朝并不缺少将星。借助陇山地势,德宗时的李晟、浑瑊曾多次给了蕃军,结结实实的教训。

乃至,吐蕃大相尚结赞曾言:“唐之良将,李晟、马燧、浑瑊而已,当以计去之。”

在躺地上挨揍几十年后,唐朝的经济、人口优势终于显现,经过榷盐法、常平法、两税法等措施的挖矿、爆兵,唐军终于撑过黑暗期,渐渐有了反击之力。

贞元四年(788年)正月,李元谅为陇右节度使移镇良原(甘肃崇信县)时,唐军已有了探出触角的能力。

悍将李元谅不再满足于困守坚城,而是转入了积极防御,不断向外挤压。

贞元五年,他凭借锦屏山三面深沟,又有汭河为屏的特点,抢筑崇信城(崇信县)。

< class="pgc-img">

贞元五年(789年)唐军防线的延展

至此,以弹筝峡、彰信堡(潘原故城)和崇信城为支撑点的纵深防御完成,吐蕃进攻泾州(泾川县)侧翼的通路断绝。

随着唐军防御纵深的不断完备,吐蕃攻势愈发艰难,秋季被迫焚烧未收粮食的情况锐减,凋敝的边区农业得以恢复。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此描述道:“昌(刘昌)、元谅,皆帅卒力田,数年,军食充羡,泾、陇稍安。”

< class="pgc-img">

崇信故城城垣

二、剑南唐军的前倨后恭


说完了朔方,再来看看另一个战略方向——川滇

四川对唐朝有多重要,从老李家皇帝总往蜀地跑,就能知道了。

更不消说,这颗“帝国续命丹”还是国家的财政奶牛之一。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道:“唐都长安,每有寇盗,辄为出奔之举,恃有蜀也。

所以再奔再北,而未至亡国,亦幸有蜀也。自秦汉以来,巴蜀为外府,而唐卒赖以不亡,斯其效也。”

但长久以来,对唐蕃国战的审视,视线都被河陇吸引,西南方向长期被忽视。

其实,河陇与川滇是吐蕃的左右勾拳,任何一拳打穿防线,都能要了唐朝的命。

< class="pgc-img">

长了个鞋拔子脸的剑南道,南北长东西窄,西侧防线长达800多公里。最北端的扶州(九寨沟县)东接陇南(武州),往下依次是松州(松潘)、茂州(茂县)、维州(理县东北)、雅州(雅安)、黎州(汉源)、(西昌)、昆明(盐源县)、姚州(姚安县)、防线最窄处只有50多公里,严重缺乏纵深。

为对抗吐蕃强劲的东扩势头,增加剑南防线的回旋余地,唐朝甚至打破了对川西诸羌分而治之的战略,转而扶持南诏作二号头目,以事先左右合击。

可惜南诏崛起后,唐朝又与其爆发天宝之战,不但20万唐军埋骨云南,南诏也弃唐投蕃,成了吐蕃的“兄弟之国”。

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蕃诏诸羌形成合力,掀起了一波进攻狂潮。

天宝十五年(756年),取松州维州云山城安戎城(理县西)、嶲州会同(会理县)、台登(泸沽湖镇)、昆明(盐源县)、清溪关(大渡河南),剑南防线被压缩到极致。

要知道,只要突破了川西山地,四川盆地将无险可守,成都陷落只是早晚的事。

当时避居锦官城的杜甫杜老爷子都看出危险了,他在信中写道:“吐蕃今下松维等州,成都已不安矣”。

< class="pgc-img">

剑南唐军防御支撑点

时任剑南节度使高适属于“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货色,对吐蕃的进攻束手无策。

所幸,继任者严武是个狠人,他与崔宁(崔旰)带兵反击,于广德二年(764年)九月爆锤了蕃军,夺当狗城(理县西南)、盐川城(漳县西北),初步稳定了川西局势。

随后双方陷入僵持,崔宁虽在大历十年至十二年间(775~777年),数次击败吐蕃,但蕃军主攻,唐军防御的整体格局未能扭转。

导致天平倾斜的砝码又是南诏,大历十四年(779年),南诏王异牟寻即位。

同年十月,吐蕃联合南诏,发兵十万,分三路大举进攻蜀川,“一趋茂州,逾文川,扰灌口;一趋扶、文,掠方维、白坝;一侵黎、雅,叩邛峡关”,喊出了“取蜀以为东府”的口号。

唐德宗命中唐名将李晟率神策军,曲环率邠州、陇南各镇兵,与山南两道唐军联合救援。

李晟取道雅州(四川雅安),连夺飞越(汉源县西北)、肃宁等城。

左金吾卫将曲环领一部唐军,在七盘击退蕃诏联军,克维州茂州等城。

多路唐军汇合后,李晟率军强渡大渡河,截断蕃诏联军归路,斩首六千级,“饥寒陨于崖谷死者八、九万人”

吐蕃将此战之败归咎于南诏军力孱弱,将昔日的“兄弟之邦”降为臣属关系,南诏遂渐起归唐之心。

贞元元年(785年)六月,韦皋入川镇蜀后,唐军已渐渐有了拓地开边的能力。

贞元五年(789年),韦皋命部将刘朝彩出铜山道,吴鸣鹤出清溪道,邓英俊出定蕃栅道,进逼嶲州台登城,杀吐蕃大兵马使乞藏遮遮,斩首二千级,获马牛羊万余头,尽复(西昌)之境。

这是嶲州在肃宗至德元年(756年)陷落33年后,再次回到唐朝治下,也拉开了其后十余年间,韦皋一系列胜利的序幕。

< class="pgc-img">

唐、吐蕃、南诏位置关系

贞元十年(794年)2月,南诏王与唐使行点苍之盟,约定“共逐吐蕃,永为誓信”,韦皋“断吐蕃右臂”的战略计划完成。

由此,川滇战局彻底倒向唐朝一边,贞元十七年(801年)七月,具有决定意义的维州之战爆发。

剑南唐军兵分九路,在南诏、诸羌的配合下,向吐蕃控制的维、保(四川理县北)、(四川松潘)、栖鸡老翁城发起了大规模进攻。

至十二月收兵,唐军虽未能攻克重镇维州,但击溃蕃军16万,取城7座,军镇5座,焚堡垒150个,斩万余人,俘6千余人,降3千余户,生擒大相论莽热。他也是唐蕃百年国战中,品级最高的吐蕃俘虏。

韦皋镇蜀21年间战绩昭彰,号称“破吐蕃四十八万,禽杀节度、都督、城主、笼官千五百,斩首五万余级,获牛羊二十五万,收器械六百三十万,其功烈为西南剧”。

因此在《唐国史补》中述其功业为:

郭汾阳(子仪)再妆长安,……,人臣第一

韦太尉皋镇西川,亦二十年,降吐蕃九节度,擒论莽热以献,大招附西南夷,任太尉,封南康王,亦其次也。

< class="pgc-img">

但必须要看到,韦皋功业均在德宗贞元年间,此时的唐朝已缓过劲儿来了。

如果将他放在肃、代两朝,就算韦皋是诸葛转世也一样没戏。

从朔方、陇右、剑南三地,唐军从躺地上挨揍,到能打得你来我往,可清晰看出唐朝国力的复起。

东部唐军死死顶住吐蕃的狂攻,给唐朝搏了一个时间窗口,让经济底蕴有机会发挥效力。

如果陇山、剑南失手,GDP再高也没用,不过是你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的游戏,南宋和南明足够说明问题了。

即便最忠实的唐朝脑残粉也应该承认,吐蕃王朝是个值得尊重的对手,能把唐朝按地上揍几十年,怎么看都算得上霸主级别。

说真的,这也就是唐朝,汉族人的骨勇之气尚未消散,换成宋以后任何一个朝代,估计早就垮了N回。

承认对手强大不丢人,虐菜不过是瞬间的快感,真正牛逼的是遇强愈强,挫其锋于正锐。

战争不是抗日神剧,没那些裤裆藏雷的狗血桥段。

遇到一个值得尊重的对手,是痛苦也是荣耀,这对唐蕃双方都一样。

郭元振、萧嵩计陷论钦陵、韦·悉诺逻恭禄,尚结赞谋诛李晟、浑瑊,赤德松赞以等身黄金悬赏擒郝玼,既是畏,也是敬!

尊重都是拿刀砍出来的!!


详解历史细节,厘清来龙去脉,视角不同的中国历史!

欢迎关注“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

<>

县——春秋楚有苦县,在今河南鹿邑东。传老子为苦县人。

若邪——“邪”一作“耶”。山名,又为溪,均在今绍兴境。若邪溪又名浣纱溪,传为西施浣纱处。

茂州——唐茂州治汶山(今四川茂汶)。明废汶山入本州。民国为茂县。1958。年改置茂汶羌族自治县。

茂陵——汉武帝陵,在今陕西兴平东南。

苑川——即今甘肃榆中大营川,汉在川内置牧师苑。东晋时,鲜卑乞伏部居此。

范阳——唐幽州范阳郡,本涿郡,天宝元年(742年)改置。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又为方镇名,本为幽州节度使,天宝元年亦改为范阳。宝应元年(762年)x改幽州节度使,并兼卢龙节度使。又幽州本有范阳县(原涿县,唐改)。大历M年(?69年),与固安等县自幽州析出,置涿州,以范阳县为治所。

< class="pgc-img">

范公堤——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年)筑泰州捍海堰一百八十里。议出监西溪盐税的范仲淹,知泰州张纶从其议,并命知兴化县,总其工事。因称范公堤。后世扩建至582里。今堤东已涨出陆地百余里,堤身的一部分已建为公路。

苕溪——浙江吴兴有苕溪,因以苕溪为别称。

茅麓山一亦作茅芦山,在湖北兴山县西北。李来亨守此抗清十一年。

砀山——①山名,在河南永城东北,北有芒山,号为芒砀。②秦砀县即在上述之地,隋改砀山县。1955年由江苏改属安徽。秦还以砀县为治所,置砀郡,治今苏豫皖毗连地区。汉初为梁国。

郁林——公元前111年,汉置郁林郡,治布山(今广西桂平西故城),辖今广西大部。南朝时仅有以今桂平为中心之地。隋唐为郁州(唐郁林州)郁林郡。宋郁州治南流(今玉林)。民国以州治为郁林县。今名玉林。

郁洲——传即田横岛,在今江苏连云港东云台山一带,原为海岛,清时始因涨沙与大陆相连。

郁孤台一—在江西赣州西南贺兰山顶,台筑于宋代。

郁督军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

奄——今山东曲阜旧城东,古有赢姓奄国,为周公所灭。

厓山——在广东新会南,海口两岸对峙如门,元将张弘宏灭宋于此。

招宝山——在浙江镇海东北,亦名候涛山。

拂林——隋唐指东罗马帝国及其所属西亚、地中海一带。

拨换城—一在今新疆阿克苏。汉为姑墨国,唐初属龟兹国,唐破龟兹后,拨换属龟兹都督府。

拔达岭——唐时称今新疆乌什西北别迭里山口为拔达岭,又称凌山。

轮台一一在今新疆轮台东北,原轮台国。汉灭其国,驻兵屯田。后入龟兹国。

虎牢关一—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春秋时虎牢为郑地。秦在此置关。汉以虎牢为成皋县。隋改汜水县。唐避李虎讳,称虎牢关为武牢关。

虎思斡耳朵——1133年耶律大石以此为西辽国都,在今吉尔吉斯坦托克马克以东楚河南岸。

鸣条——传为汤伐桀的战地,在今山西运城安邑镇北,一说在今河南封丘东。

岭外、岭表——均指岭南地区。

岭南——①指五岭以南地区。⑧唐有岭南道,治广州,辖五岭以南地区。肃宗时又置岭南节度使。晚唐又分岭南东道、岭南西道两节度使。

岭海——亦指五岭以南地区,海指南海。

岭北行省——元代后期,改和林行省为岭北行省。治和林。辖境包括今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部、蒙古国、我国内蒙古、黑龙江各一部。

岷州——西魏置,在今甘肃岷县一带。唐后期入吐蕃。北宋熙宁时复置岷州。南宋为西和州,改治白石(今西和)。元仍于今岷县置岷州。民国为县。

峄山——邹山,在山东邹县东南。

明州——738年;唐置明州,治郧县(今宁波南),后迁今宁波地,吴越名鄞县。南宋中叶升庆元府,元为路,明为宁波府。

明圣湖——杭州西湖旧名,又名金牛湖。

昆阳一一今河南叶县,自战国至元初,或名昆阳,或名汝坟。元移叶县(本在昆阳西南)于此。

昆吾——夏朝己姓部落,在今河南许昌东,为商汤所灭。

昆明——唐昆明指今四川盐源,入南诏后仍有昆明城之名。元始于今昆明置昆明县,为中庆路治所。明清至今均为云南省会。1928年分设昆明市、昆明县,今并为昆明市。

昆仑山——即军屯山,今越南南部湄公河口外昆仑岛,古代海船视为险地,常有海难发生。

昆仑关——在广西南宁东北昆仑山上,古今攻战要地。

昆明池——西汉在今西安西南斗门镇东南洼地开湖,周围四十里。历代几次修浚。唐大和时干涸为陆。

昆明湖——在北京西郊颐和园内。金称为金海。元引玉泉山及昌平泉水汇入,水量增加,名瓮山泊。明称西湖。清乾隆时称昆明湖,面积三千余亩。

昆陵都护府——唐显庆时以西突厥东部地置,辖境在今巴尔喀什湖以东至新疆准噶尔盆地及伊犁河一带。

昌平——孔子生昌平乡陬邑。昌平在今曲阜东南。

昌邑——今山东巨野东南,秦置县,南朝宋废,隋一度复置。两汉为山阳国、昌邑国、山阳郡、兖州治所。

昌国——①今山东淄博市东南,古有昌国。燕封乐毅昌国君,即以所占齐邑为封地。汉于此置县。南朝宋改置昌国县于临朐(今属山东)。隋恢复临朐原名。②今浙江定海,宋置昌国县,明置卫,旋废昌国县,迁卫至象山县东南,清废。

昌黎一—自曹魏至隋初,以昌黎(今辽东义县)为中心,在辽河以西,有昌黎郡。今河北昌黎县隋唐在卢龙县境内。辽置广宁县,为营州治所;金为昌黎县。

昌南镇——景德镇原名,又称新平镇。

易州一—隋改南营州为易州,置易县(今属河北)为州治。民国废州,以州治为易县。

忠州——唐改临州为忠州,治临江(今四川忠县)。南宋末为咸淳府。元仍为忠州。民国废州,以州治为忠县。

罗猴山——在湖北房县西八十里;张献忠破左良玉于此。

固原——明清固原州,明九边之一的固原,均治今宁夏固原。

图们泊——即今吉林省东南中朝边境白头山顶的天池。

图伯特——清初文献对西藏及其附近地区的称呼。外语称西藏,多据此译音,如英语Tibet。

牧野——在今河南淇县西南。商国都在今安阳,纣常居朝歌(一说纣父帝乙迁都,一说为离宫),故战地在其附近。

钓台——东汉严光(子陵)垂钓处,宋范仲淹筑严祠。在浙江桐庐县富春江滨。

钓鱼山——在四川合川东,三面为涪江、嘉陵江、渠江环绕,山势又极险峻,宋末余阶在此筑城。

钓鱼岛——台湾附属岛屿,在台湾岛东北约180公里。

和龙一原名龙城。前燕慕容鲩改名,在今辽宁朝阳。

和州一—①北齐至清有和州,治历阳,即今安徽和县。②高昌城常误作和州、火州。

和林——即喀拉和林,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上游东岸哈尔和林。蒙古窝阔台汗建都于此。

和尚原——在今陕西宝鸡西南。宋吴阶破金兀术于此。

制——春秋初年,郑取自东虢。在今荥阳东北。

邾——即邹,古国名。楚灭邾,迁其君于今湖北黄冈,遂称其地为邾。秦在此设邾县,东晋末废,

岱、岱宗、岱岳——均指泰山。

岳州——本巴州,治巴陵(今湖南岳阳)。隋平陈后为岳州。

岳阳——晋置巴陵县,至清末改。民国始以清岳州府治为岳阳县。今置岳阳市、岳阳县。又古以太岳山以南地为岳阳。

岳阳楼——传为汉末鲁肃练水师的阅兵台。唐已建楼,杜甫有《登岳阳楼》诗。宋庆历间,滕子京重修,范仲淹撰《岳阳楼记》。历代均加修葺。

卑沙——古高丽城,在今辽宁金县东大黑山。

邰阳——即合阳。在今陕西合阳东南,战国与汉有此地名。

采桑——在今山西吉县西,春秋时即有此黄河渡口。

采石矶——即牛渚矶,在安徽马鞍山市长江东岸。

受降城——汉武帝时所筑,在今内蒙古巴彦淖尔盟狼山西北。唐所筑见“三受降城”条。

金山——①即阿尔泰山。突蹶语“阿尔泰”即金。②在江苏镇江西北,清末沙淤,与岸相连。有金山寺。⑧上海市金山县东南海中有大金山、小金山。明置金山卫与海中金山相对。雍正二年(1724年),分娄县置金山县,即原金山卫地。乾隆移今治。1937年,日军在金山卫登陆。

金川——见“大金川”、“小金川”。

金华—一元末,朱元璋取婺州路,改为宁越府,旋改金华府,治金华(今属浙江)。民国废府。

金州——①西魏在汉中所置金州,治西城(今安康)。明万历时改兴安。②明金州卫在今辽宁金县。

金谷——晋石崇于洛阳筑金谷园。五代苏州亦有金谷园(见“苏州”条)。

金城——今甘肃兰州,古称金城。汉置金城县,在今兰州西北;又宜金城郡,治允吾(今永靖西北),辖境除今甘肃兰州以西,兼有青海一部分。汉末以后西境逐渐缩小。前凉移郡治于子城,即今兰州地。隋唐为兰州金城郡。曾属吐蕃。宋元丰年间再置兰州。明一度降为县。清设兰州府,以府治为皋兰县。

金陵——楚灭越后置邑名金陵。五代吴升异州为金陵府,南唐为江宁府,以后金陵为南京的别称。唐人亦称今镇江为金陵。

金匮——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无锡置金匮县。民国仍并入无锡。

金阊——苏州的别称。旧时阊门外有金阊亭。

金堤——西汉东郡、魏郡、平原郡黄河石堤号为金堤。东汉亦有金堤之名。今存古金堤在河南汲县、滑县,经濮阳、范县、山东寿张,至张秋镇,传为宋代所筑,亦有即东汉王景所修金堤之说。

金微——唐羁縻都督府名,在今蒙古国肯特省一带。

金源——女真语谓“金”为“按出虎”。金以按出虎水(今哈尔滨东南阿什河)发源于会宁府,称为“金源”。

金满——汉在车师后部建城名金满,即唐庭州治所所在。

金牛道——即石牛道,古代汉中与巴蜀通道,北起今陕西勉县,中经七盘岭入川,经朝天驿至剑门关。传秦造石牛,诈言能屎金,蜀王信之,使五丁开山为道,秦因而进军灭蜀。

金田村——在广西桂平北部;今有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陈列馆。

金水河——①北宋引荥阳京水东汇五丈河,并引水入东京,以供公私之用。②金元引玉泉山水至京师禁苑(即今中、南、北三海),称金水河。

金堤关——在今河南荥阳东北。

金微山——即今阿尔泰山。

金墉城——曹魏在洛阳城西北角所筑小城。

肤施——自战国魏至东汉,肤施在今陕西榆林东南,秦汉为上郡治所。自隋至民国,肤施即今延安,但宋庆历以前,县治在今延安东北延河东,庆历间移治今市。肤施改名延安在1936年。

肥水——肥水之战的肥水,即东肥河。从合肥西北将军岭发源,西北流至寿县,向北经寿县城东,再向西北至八公山南入淮。

忽汗州——唐以粟末韩褐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在其地置忽汗州,治所在今吉林敦化。境内有忽汗河,即今牡丹江;渤海国都称忽汗城(今宁安西南东京城);镜泊湖称忽汗海。

鱼复——今四川奉节东白帝城。春秋庸国邑,秦置县。刘备居此时曾改永安。唐为奉节。

京——今河南荥阳东南。春秋郑邑。秦置县。北齐废。

京口——即今江苏镇江。209—211年间孙权自吴移驻此地,因西有京岘山,称京城。东晋南朝称京口。

京东——宋有京东路、京西路。京东路治宋州(今商丘南)。辖今豫东、江苏西北角及山东大部。熙宁时分京东为二。泰山以北、沂水以东为京东东路,治青州(今山东益都);余为京东西路,治兖州,移应天府(即宋州);金改为山东东路、山东西路。

京西——宋京西路治河南府(洛阳),除郑州、许昌、淮阳以西的今河南外,尚兼辖陕南及豫、鄂各一部;熙宁时分京西为南北二路。北路治河南府。金为南京路;南路治襄阳府。

京兆——汉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魏改建京尹郡,“尹”为太守。唐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金元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民国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以前“京兆”之意。国民党政府成立时废。

京江——指流经镇江的一段长江。

京畿——一般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唐开元年间置京畿道,宋皇佑年间置京畿路,都辖京师及附近州县,但已变成具体地名。

夜郎——古夜郎国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及川、滇、桂各一部。“夜郎自大”的夜郎指此。汉武帝在其地置掸舸郡,又置夜郎县,则在今贵州关岭县境。晋置夜郎郡,即治夜郎县,郡境远比古夜郎国为小。此夜郎至梁而废。唐又有珍州夜郎郡,辖地更小,不过今贵州数县之地;唐夜郎县初在今湖南芷江西南,天宝时改名峨山,与夜郎郡无关。天宝元年(742年)改珍州为夜郎郡,以郡治为夜郎县(今正安西北)。李白流夜郎,应指此地。世传桐梓为夜郎,实则桐梓在汉夜郎国界以北,与唐夜郎郡或县更毫无关系。

兖州——①《禹贡》九州之一。②汉武帝十三刺史部之一,辖今鲁西南及豫东地区。东汉治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北)。南朝宋移瑕丘(今兖州)。唐兖州仅有今兖州、济宁等几个县市。明清为兖州府。府治时名滋阳。

庙街——在黑龙江口北岸。1850年,俄筑寨称尼古拉耶夫斯克,1858年《瑷珲条约》为俄割占。

怯绿连河——即驴驹河或龙居河,今译克鲁伦河,自蒙古国大肯特山东南,直至我国呼伦湖,长三千余里。

怛罗斯——“怛”作“恒”者误,在今哈萨克斯坦东南部江布尔城。唐高仙芝在此为大食所败,被俘士兵传造纸术至中亚细亚。

郑——西周末郑国始封,在今陕西华县东,后东迁今河南新郑一带。

郑州——隋初置郑州,治成皋,唐迁管城,即今郑州。

单父——在今山东单县,春秋属鲁,秦置县。五代后唐为单州治所,明改单县。

单子台——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

单于都护府——唐高宗时改云中都护府为单于都护府,治云中古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统漠南突厥部落。

河中——①唐河中府在今晋西南,原为蒲州,治河东(今永济县蒲州镇)。又为方镇,后期号护国军。②西域地名的河中府指今苏联撒马尔罕。

河内——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这是晋国人的观点。楚汉之际置河内郡,辖今豫北的西部,治怀县(今武陟西南)。西晋移治野王(今沁阳)。隋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河内郡即怀州。元怀庆路。明清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民国度府,改河内县为沁阳。

河东——①指今山西。②秦置河东郡,治安邑,辖晋西南地区。东晋移治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镇,按即刘裕灭后秦时)。隋唐为蒲州河东郡。隋又分蒲坂置河东县为治所。明并河东县入蒲州。⑧唐有河东道,又设河东节度使。道治蒲州,节度使治太原(今太原西南)。④宋有河东路,治并州(太原府,今太原),辖地北以内长城为限,而兼有今陕西东北角。金分河东南路、河东北路。南路治平阳(今临汾),北路治太原府。

河北——①唐有河北道,治魏州(今大名东北),辖古黄河以北地区。②宋有河北路,治大名府(今大名东)。熙宁时分河北东路、河北西路。东路治大名府,西路治真定府(今正定)。金东路改治河间府(今河间)。⑧192S年,国民党啤府改直隶为河北省。

河外——见“河内”,又秦人以河东为河外,因秦、晋各以自己的一方为内。

河西——汉唐以来一般指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唐有河西节度使,治凉州(今武威)。

河州——前凉分凉州置河州,治抱罕(今甘肃临夏东北)。唐后期属吐蕃。宋熙宁复置。明清或为卫,或为州。民国为导河县。

河阳——汉河阳县在今河南孟县西。隋移今县南。金移至今县。明初撤销,并入孟州。历代都洛阳者,常以河阳为重镇。北魏筑三城,北中城在北岸,中禅城在黄河中沙洲上,南城在南岸。唐后期置河阳三城节度使以镇之。

河阴——唐在今荥阳北置河阴县及河阴仓。元明县治屡迁,均在今荥阳东北。清乾隆时并入荥泽。民国复置,后又与荥泽合并为广武县。

河间——汉有河间郡(或河间国),治乐城(今河北献县东南)。隋唐时为瀛州河间郡。北宋后期升河间府,治河间(今河间)。元为河间路。明清为河间府。

河南——①河南地,秦汉指内蒙古河套黄河以南。②战国时称周雒邑王城为河南,汉置河南县。⑧汉又有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治雒阳。隋有豫州河南郡,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为路,明为府。④唐又有河南道,为大行政区,辖河以南、淮以北的广大地区,治汴州(今开封)。开元时从河南道析出京畿道。唐中叶以后又有河南节度使。

河桥——古代黄河桥屡见记载。最早为战国秦昭襄王时建筑的蒲津桥,在今陕西大荔东大庆关与山西永济西蒲州镇间。最著名者为晋杜预在富平津(今河南孟县西南、孟津西北)所建浮桥。北宋时尚存。

河朔——指黄河以北。

河源——隋置河源郡,治亦水城(今青海兴海县东南),本吐谷浑地。隋末仍入吐谷浑。唐置河源军,治今西宁东南,后为吐蕃所有。

河西务——天津市武清西北北运河西岸集镇。元在此接运海运漕粮。

泸水——诸葛亮五月渡泸,即今雅砻江下游及金沙江与雅砻江相会后的一段。

泸州——今四川泸州。南朝梁置,治所初名江阳,即今泸州。

油口——亦壁战后,刘备领荆州牧,驻军油口,在今湖北公安北,为古油水入长江之口。油水,今松溪县以上名界溪河。公安县境之河已淤塞。

泗口——即清口,古泅水在此入淮,在今江苏清江西南。

泗水——①古泅水长一千数百里,为淮河下游最大的支流。起源于今山东泗水县东蒙山南麓,向西至今兖州后,向南至今济宁市东的鲁桥镇,再循今运河南下,穿过今南阳湖,由今昭阳湖西继续向南到今徐州东北,再从现存的淤黄河故道东南下,至清江市附近入淮河。鲁桥以上的泗河至今仍存,以下则面目全非。徐州以下一段,金代被黄河所夺,黄河于清咸丰间北迁后,这段河道完全淤废,故古泅水的下游不复存在。鲁桥到徐州段,即古泅水中游,元明时成为大运河的一部分,而且在明隆庆、万历以后,这段运河的河道移到昭阳湖、微山湖以东,原来的泗水中游水源断绝,从南阳镇(在鲁桥镇西南,位于南阳湖和昭阳湖的分界点上)到徐州一段,完全变成了平地。②秦有泗水郡,治相县(今安徽淮北市西北),汉改沛郡。

泗州一一北周末改安州为泗州,治宿豫(今江苏宿迁东南)。唐开元移临淮(今泗洪东南,盱眙对岸,即在洪泽湖水下)。明清时州城屡遭洪水淹没,康熙时陷入洪泽湖,乃寄治盱眙.乾隆时移治今泗县。民国度州。现属安徽。

泌阳——唐天宝时改上马县为泌阳县,即今河南唐河。

泓——宋襄公与楚人战于泓,败绩。故河道在今河南柘城西北,为古涣水支流。

泽州——隋改建州为泽州,治所在今山西晋城东北,唐移晋城。唐中叶后置泽潞(昭义军)节度使,潞指潞州,今山西长治。

泾原——①唐后期方镇有泾原(彰义军),治泾州(今甘肃泾川北)。②宋有泾原路,从陕西路析出,治渭州(今甘肃平凉)。金废。

泾惠渠——汉武帝时开白渠,引泾水灌溉关中平原。唐以后废。1930—1935年,水利家李仪祉主持改建,定名泾惠渠。

宝庆——南宋、明、清以今湖南邵阳为治所的宝庆府(元为路),宋宝庆元年(1225年)自邵州升置。民国废。

定州——北魏改安州为定州,北齐改其治所卢奴为安喜县,即今河北定县。北宋末定州为中山府。明改定州。

定襄——汉定襄郡治成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隋曾以云州为定襄郡。

定军山——在陕西勉县西南。诸葛亮葬此。

宕渠——汉末刘备分巴西郡置宕渠郡,治宕渠,在今四川渠县东北。隋宕渠郡即渠州。

宜州——①南朝梁所置,在今鄂西沿江,治夷陵(今宜昌西北)。②唐所置,在今广西宜山一带。⑧辽末所置,在今辽宁义县,金改为义州。

宜昌——清雍正末升夷陵州为宜昌府,治东湖,即今宜昌。民国废府,以府治为宜昌县。今有宜昌市、宜昌县。

官渡——在今河南中牟东北,为古官渡水渡口。

宛平——1012年,辽改幽都县为宛平县,与析津同为辽南京析津府治所。自此北京城垣位置虽有变化,宛平均在城之西部。1928年移宛平于芦沟桥。1952年并入北京丰台区。

宛县一—本战国楚邑,秦置宛县,在今河南南阳。

宛陵——宣城(今属安徽)在隋以前名宛陵。

郓州一—隋置,治万安(今郓城东)。唐治所在须昌(今东平西北)。宋治须城(今东平),宣和时升为东平府。

房陵——秦置县,即今湖北房县。东汉房陵郡、曹魏新城郡治所。唐为房州治所。元废房陵县入房州。明降州为县。

居延海——汉称居延泽,魏晋又称西海,唐以后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古为一湖,元分为三湖,今有两湖,与汉居延泽位置或有出入。

肃州——今甘肃酒泉旧名肃州,始于隋朝。

建业——212年孙权始以今南京为建业。西晋灭吴,用旧名株陵,既而分为秣陵、建业。西晋末,避愍帝讳改建康。

建宁——①蜀汉改益州郡为建宁郡,治味县(今云南曲靖)。南朝梁末废。②南宋升建州为建宁府,治建安(今福建建瓯)。元为路。明又为府。民国废。

建州——①唐置,治建安,辖闽江上游一带。②契丹有建州,治永霸(今朝阳西南)。明初废。

建安——今福建建瓯,东汉末分侯官县置。孙吴分会稽郡置建安郡,以建安:县为治所。福建与浙江分治始此。以后建安郡渐缩小为今福建西北部。隋唐以闽州、建州为建安郡。

建昌——①宋于今江西南城置建昌军。元为路。明清为建昌府。民国废府。②今四川西昌一带,南诏蒙氏置建昌府。元为路。明置卫,改军民指挥使司。清雍正改宁远府。

建康—一①即今南京,见名城专条。⑧前凉建康郡在今甘肃高台西南。唐武则天时,王孝杰曾于今高台东南置建康军,后地入吐蕃。

建州卫——明永乐元年(1403年)置,在今吉林市东南,以阿哈出(李思诚)为指挥使。八年至十年间,再在今吉林珲春与朝鲜庆源、会宁一带,置建州左卫,以猛哥帖木儿为指挥使。以后两部迁至今辽宁新宾县境。正统七年(1442年),明增置建州右卫,以猛哥弟范察为指挥使,猛哥子董山继左卫任。

陕甲——作为大行政区,始于北宋陕西路,所辖不包括今秦岭以南的陕南,而包有今甘肃东南部及宁夏、山西、河南各一小部。熙宁时分为永兴军路、秦风路。

陕州——北魏置,治陕县(今陕县),包有今三门峡市等地。民国废州,以本州为县。

陕西三边一一明陕西三边指延绥(榆林)、宁夏、甘肃三镇。主官官名为“总督陕西三边军务”

姑苏——苏州别称,市西南有姑苏山(胥台山),春秋吴王阖闾在山上筑有姑苏台。

姑孰——东晋在今安徽当涂筑缄名姑孰,又名南洲。

姑臧——即今甘肃武威,汉置。迭为汉武威郡、魏晋凉州治所,前、后、南、北四凉都城,唐凉州及河西节度使治所。

始兴——孙吴分桂阳郡置始兴郡,治曲江(今韶关南),辖今粤北地区。隋废。唐为韶州始兴郡。

始安——孙吴分零陵置始安郡,治始安县(今桂林,汉置县)。隋废。唐为桂州始安郡。始安县于唐初改临桂。

迦师城一—唐疏勒镇驻迦师城,在今新疆喀什市。

参合陂一—在今内蒙古凉城东北。后燕慕容宝攻北魏,在此大败。

孤竹——商周古国,在今河北卢龙南。

细柳——在今陕西咸阳西南渭河北岸,汉周亚夫屯兵处。

绍兴——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升越州为绍兴府。元为路。明清为府,民国废府,并府治会稽、山阴二县为绍兴县。

孟州——唐置,治河阳(今河南孟县南)。金移治至今县地。明降孟州为孟县。

孟津——今孟津县东北、孟县西南,古为黄河重要渡口。

孟渚——古薮泽,在今河南商丘东北;虞城西北。唐时周围尚达五十里。金元后因黄河冲决湮废。

孟养一—明土司孟养在今缅甸孟养。清乾隆后属缅甸。

孟密——明土司,万历间入缅甸,清初一度内属。

甾川——西汉吴楚七国之一,治剧(今山东寿光南)。

沓中一—蜀汉姜维屯兵处,在今甘肃舟曲西、岷县南。

承天——①明世宗升安陆州为承天府,治钟祥,清为安陆府。②郑成功以今台南市为治所,置承天府,辖台、澎等岛,相当于今台湾省。郑经改东宁省。

承德——清有二承德。一为县,即今沈阳,为奉天府治。一即今河北承德。雍正改热河直隶厅为承德直隶州,乾隆初年改热河厅,后期改承德府。民国废府,以府洽为承德县,为热河特别区域、热河省省会。今为河北承德市。

函谷关——战国秦在今河南灵宝东北置函谷关。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移关址于今新安东,于原函谷关地置弘农县。新函谷关废于曹魏时。

九画

春明——都城的别称,因唐长安城东面正门春明门得名。

春申江——即申江,指上海市境的黄浦江。旧传楚春申君黄歇疏浚此江,其实并无其事,上海亦非黄歇封地。

贰师城——古大宛贰师城,在今吉尔吉斯坦西南部马尔哈马特。

城父——古城父在今安徽毫县东南。亦称“夷”,先为陈地,后入楚,汉置县。南朝宋并入浚仪,隋改浚仪为城父。五代曾名焦夷、夷父,旋复原名。明废。

城阻——汉城阳郡治莒县,旋为国。东汉初废,末年再置。汉又有成阳县,在今鄄城县境,为济阴郡属县。晋以汉城阳郡为东莞,而以成阳为城阳县,北齐废。金又于今莒县一带置城阳军,旋改莒州。

城颍——春秋郑城颍在今河南襄城东北。

城濮——晋文公破楚子玉处,在今山东鄄城西南临濮集,一说在今河南旧陈留附近。

垓下——在今安徽灵璧以南的沱河北岸。

项县——在今河南沈丘。古项国,秦置县。隋改名项城。明移项城于沈丘西南,仍以故地为沈丘县。今项城则在沈丘西北。

胡里改——金代地名,在今黑龙江依兰。徽、钦二宗囚处。

柘县——秦汉魏有此县,在今河南柘城北。

柘林——①西魏北周有柘林,先为郡,后为县,在今河南唐河西南。②上海市奉贤县南有柘林镇,明倭寇曾屯此。

相——在今河南内黄东南,曾为商代国都。

相州——北魏分冀州置相州,治邺(今河北临漳西南)。东魏都邺,以相州为司州。北周再为相州。北周末,杨坚毁邺城,迁州治于安阳,本在今安阳南,隋移今市。自此安阳亦有邺城之称。金为彰德府。

相国寺——河南开封相国寺,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始建。唐宋均扩建。明末毁于洪水。清重修。

柏人——汉柏人县在今河北隆尧西。

柏举——楚柏举在今湖北麻城境,吴破楚军于此。

柏海——青海扎陵湖古名。松赞干布至此迎文成公主。

柳中——在今新疆鄯善西南鲁克沁,东汉班勇驻此。

柳州——唐改南昆州置,治马平(今柳州)。明清有柳州府。

柳林——在今北京市通县南。元末毛贵军进至此地。

柳城——西汉柳城县在今辽宁朝阳南。北魏并入龙城县。隋改龙城为龙山,再改为柳城,在今朝阳。辽为兴中县。

柳条边——清顺治至康熙时陆续建成,用柳条筑篱,禁止边内人民越篱采参放牧.分老边、新边。老边从今辽宁凤城南,北经新宾、开原,向西南到山海关。新边从开原向东北至今吉林市北。

抱罕——古袍罕在今甘肃临夏东北,北魏迁今临夏。向为河州洽所。隋有河州袍罕郡。

栎阳——秦汉栎阳县在今陕西临潼北渭水北岸。

树敦城——吐谷浑旧都,在今青海西宁西北。

荆——古楚国别称。因楚初建国于荆山(今湖北南漳西)得名。

荆州——①《禹贡》九州之一。②汉武帝十三刺史部之一,辖今两湖全部及豫、黔、两广各一部。东汉治汉寿(今湖南常德东北),汉末刘表移治襄阳。三国吴魏各据一部,吴荆州治江陵,魏治襄阳。东晋定治江陵。辖境远小于汉。实仅荆州南部,唐沿隋称,后为江陵府、江陵郡。明改元中兴路为荆州府。民国废府。

荆南——唐至德间置方镇名荆南,治荆州(改江陵府),辖区比行政区的江陵府大,常兼有川东及湘西北各一部。十国的南平高氏,本后梁所任荆南节度使,国号亦有荆南之称。

荆湖——宋荆湖路治江陵,辖今湖南全部、湖北大部及桂北一部。后分南北两路,南治潭州(今长沙),北治江陵,因有湖南、湖北的名称。

荆溪——清雍正分宜兴置荆溪,同城而治。民国合并。

荆紫关——在河南浙川县西。

勃海郡——汉勃(渤)海郡治浮阳(今河北沧州东南),辖今天津市及冀、鲁一部。东汉治南皮(今县东北)。隋为沧州勃海郡。治阳信(今山东阳信西南)。今沧州市所在地在汉勃海郡中,而在隋沧州勃海郡界外。

勃利州——唐以黑水靺鞨一部置,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伯力)。

勃律——古西域有大小勃律,均在今克什米尔。大勃律在今巴尔提斯坦,小勃律在吉尔吉特。两国与唐有交往。

南山——汉长安在秦岭以北,故称秦岭终南为南山。张骞穿过河西走廊,称南面之山为南山,即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

南宁——唐南宁州在今云南曲靖一带,元亦曾以曲靖为南宁州。今广西南宁,唐为邕州宜化县。元后期改邕州路为南宁路。明为南宁府。民国废府,以府城为邕宁县。今有南宁市、邕宁县。

南安——①汉末曾改汉阳郡(公元74年以前为天水郡)为南安郡。隋废。②宋分虔州置南安军,治大庾(今为大余)。元为路。明为府。民国废府。

南阳——①春秋战国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战国为魏南阳,一部分属韩(按公元前263年,秦白起攻韩取南阳,韩本部与上党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②秦以宛为治所,置南阳郡。隋唐邓州南阳郡改良穰县(今邓县)为治所。元明清南阳府治南阳,即汉宛县、今南阳市。

南京——①唐肃宗时一度号成都为南京.②渤海有南京南海府,在今朝鲜境内。⑧辽先以辽阳为南京,后改为东京,而以幽州为南京析津府。④宋以宋州为南京应天府。⑤金先以平州为南京,旋废。后以开封为南京。⑥明成祖迁都北京,乃以应天府(今南京)为南京。清为江宁府,习称南京。民国亦然。1927年始以南京为正式地名。

南都——①东汉称南阳郡治宛为南都。②唐肃宗时曾以江陵府为南都。⑧南唐在北宋初曾以南昌为南都。④明人常称南京为南都。

< class="pgc-img">

南徐——南朝宋在京口(今镇江)置南徐州,辖地本在江北,后改为江南。

南笼——今贵州安龙,清代曾名南笼。

南康——晋南康郡治雩都(今江西于都东北),后移赣县(今赣州)。隋唐为虔州南康郡。此为赣南之南康。宋于赣北置南康军,治星子。元为路,明曾称西宁府,后仍为南康府。民国废府。

南剑——宋于福建置南剑州,治南平。元为延牢路。

南兖——南朝宋改东晋侨置的兖州为南兖州,先治京口,后移广陵(今扬州西北),辖地在淮南。北魏也有南兖州,治涡阳(今安徽蒙城)。后郡境变动,治小黄(今毫县),在旧南兖的西北面。北周改为毫州。

南郡——秦以所占楚地置南郡,治郢,移江陵。孙吴曾移治公安。西晋旧治江陵。隋南郡即荆州。

南海——秦置南海郡,治番禺(今广州)。赵陀据其地建南越。汉武时再置。隋唐有广州(隋为番州)南海郡。

南越——古代南方越人的一支,“越”亦作“粤”。秦在其地置南海、桂林、象郡。秦汉之际,龙川令赵佗据其地,为南越国。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灭南越。

南兰陵——南朝宋有南兰陵郡,治今江苏常州西北。

南运河——清代称从天津到临清的一段运河(卫河)为南运河,天津以北(白河)为北运河。

草桥关——在今河北高阳东。五代后晋时入契丹,周世宗复取其地。

荥阳——古荥阳在今河南荥阳东北,北魏移至今县。曹魏曾置荥阳郡。北齐为成皋郡。隋唐为郑州荥阳郡。

荥泽——今郑州西北有旧荣泽县,隋改广武县置,明中叶曾稍南移。1931年废。

药杀水——中亚锡尔河的古名。

赵州——北齐改殷州置,治广阿(今河北隆尧东),唐移平棘,即今赵县。明省平棘入州。民国以本州为赵县。

赵城——隋置赵城县。1954年与洪洞合并。今为山西洪洞县北的赵城镇。

赵郡——汉赵国在今河北邯郸一带。魏赵郡在今赵县一带,不包括邯郸等地。以后北魏赵郡、隋栾州赵郡、唐赵州赵郡均同。

硐州——今作硇洲或匈州,广东雷州湾外东海岛东南海中的岛屿。宋末,帝昰、帝昺曾驻此。

咸平——辽置咸平县,在今辽宁开原东北。辽咸州,金咸州路、咸平府,均以此为治所。元复为咸平县。明改开原。

咸阳——秦咸阳在今咸阳东北二十里。唐再置咸阳县,在今咸阳东,明移至今县。

轵关——轵道的关隘,见“太行八陉”。北齐曾在此筑长缄二百里。

临川——孙吴在今江西抚州一带分豫章设临川郡。本治南城(今南城东南),晋治临汝(今抚州西)。隋唐为抚州临川郡。

临邛——秦置县,在今四川邛崃。西魏在其地置临邛郡。隋有雅州临邛郡。唐析雅州,另置邛州临邛郡(雅州为卢山郡),宋为邛州,治所在临邛。

临江——①今四川忠县,汉为临江县。明初将县并入忠州。②东晋曾在今江苏如皋南置临江县,北周废。⑧今江西清江县西临江镇,宋于此设临江军,辖今清江等县。元为路。明为府。民国废府。

临安——宋建炎三年(1129年)升杭州为临安府。

临汾一一汉置临汾县,在今山西新绛东北,北齐并人太平县。隋再置临汾,在今市。隋为晋州临汾郡治所。唐改临汾郡为平阳郡。

临泾——西汉临泾县在今甘肃镇原南,从东汉到北魏,为安定郡、泾州治所。西魏废县。隋复置,在今镇原。唐元和中在此置行原州,五代、宋、金为原州治所。蒙古并入镇原州。

临城一在今山东枣庄市薛城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曾发生土匪孙美瑶劫火车巨案。

临洮——今甘肃岷县,古名临洮,秦置,西魏与隋末都曾暂改溢乐。秦长城西端在此。

临晋——战国秦汉的临晋在今陕西大荔东旧朝邑县东南。东汉末移今大荔。晋改大荔。北魏仍为临晋,又改华阴。西魏为华州(改同州)治所。

临海——孙吴分会稽所置郡,治临海(今属浙江)。隋唐为台州临海郡。

临茁——“茁”亦作“淄”。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旧临淄。西周、春秋、战国齐都。初名营丘。子城周十里,大城四十里。

临湘——从秦至隋,今长沙为临湘县。隋改长沙。

临潢——西拉木伦河古名潢水,契丹上京临潢府即因而得名。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

临濠一一元曾改濠州为临濠府,治钟离(今凤阳)。明初为中都,旋改凤阳府,治凤阳。

临晋关——蒲津渡口要隘,战国魏筑关,在今陕西大荔东。后有蒲津关、蒲关、大庆关等名。

临渝关——即渝关(山海关)。

哈拉和卓——约元明之际所建城堡,在今吐鲁番东南六十里,堡之西南有汉唐高昌城故址。

峡州——北周改拓州置,在长江三峡之口,治夷陵,辖今宜昌等地。明为夷陵州,即今宜昌。

峡路——宋分西川路置,治兴元府(今汉中)。后又分为利州、夔州二路。

蛲关——在今陕西商县西北。刘邦绕此关进至蓝田南。

峥嵘洲——在今湖北黄冈西北长江中的沙洲。东晋刘毅破桓玄处。

昭义——唐昭义军领泽、潞、磁、邢、铭等州,参“泽州”。

昭文——清雍正分江苏常热置昭文,取昭明太子读书处之意,民国仍并入常熟。

昭关——春秋时吴楚间要隘,在今安徽含山县北小岘山,其地两山对峙。传为伍子胥入吴所经。

昭陵——唐太宗墓称昭陵,在陕西醴泉东北五十里九峻山。又清太宗(皇太极)墓亦称昭陵,在沈阳北郊。

昭君墓——即青冢,在呼和浩特市南郊,大黑河以南。

昭莫多——蒙古语树木。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东南图拉河上游南岸。清军破噶尔丹处。

毗沙——唐在于阗国置毗沙都督府,属安西都护府。

毗陵——春秋吴季札封地延陵,汉置毗陵县(今江苏常州)。晋置毗陵郡,治丹徒(今镇江东丹徒镇)。后郡与县均改名晋陵。隋唐为常州毗障郡。

郢——公元前689年,楚文王都郢,即今江陵西北纪南城,至前278年,秦白起破郢,为楚都四百余年。中间昭王一度迁若,惠王迁鄢,均暂时性质。但二地因而亦称为郢,江陵之郢亦称纪郢,以相区别。其后楚迁陈,迁巨阳,迁寿春,均称为郢。

郢州——隋以前的郢州一般指后来的鄂州,治所在今武汉市武昌。南朝宋从荆、湘、江、豫四州析置。隋灭陈,改为鄂州。另一郢州以今钟祥为治所,西魏始置。故在隋统一前的数十年间,两郢州并存,相去亦不远。钟祥的郢州,元升安陆府。

郧——春秋时有郧国,在湖北安陆或郧县,为楚所灭。

郧阳——明成化时分襄阳府置郧阳府,治郧县。时在荆襄流民起义失败后,明政府在流民群集处增设府县,以加强统治。民国废府。

贵乡——前燕曾置贵乡郡,东魏于其地分馆陶县置贵乡县,在今河北大名东北。五伏后唐改广晋,后汉改大名。

贵阳——明隆庆间改程番府置贵阳府。民国废府。

贵德——辽有贵德州,治贵德,在今辽宁抚顺北。蒙古废。

贵霜王国——大月氏贵霜翕侯丘就劫于公元一世纪上半期创立,至二世纪前期迦腻色迦时,成为中亚大国,北起花刺子模,东南有印度半岛西北部,都城布路沙布罗(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其后渐衰,五世纪为恹哒所灭。

显州——辽在今辽宁北镇一带置显州,治奉先(今北镇西南)。金升广宁府。

昱岭——今浙江临安县西部天日山要隘,有昱岭关。

思南——明土司,后置府,治所在今贵州思南。民国废府。

思恩——唐有思思州,明置府,治所在今广西武鸣北旧思恩。民国初改武鸣府,旋即废府。

幽州——①《周礼·职方》九州之一。②汉武帝十三刺史部之一。东汉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辖今河北北部、辽宁大部、北京市、海河以北的天津市等。其后缩小。唐又为方镇,见“范阳”。契丹为南京幽都府。

幽蓟十六州——北宋末又称燕云十六州,石敬瑭割给契丹之地,在今河北、山西两省北部。十六州为幽、蓟、瀛、莫、涿、檀、顺、新、妫、儒、武、云、应、寰、朔、蔚。

科布多——科布多城,原在科布多河畔,1730年筑成。1763年迁布扬图河畔,现为蒙古国科布多省省会。1761年,乾隆派参赞大臣驻科布多,统辖阿尔泰山南北麓厄鲁特蒙古及阿尔泰、阿尔泰诺尔两乌梁海部落,受

驻乌里雅苏台的定边左将军节制。科布多遂为政区名称。两乌梁海被俄割占大部后,清廷设阿尔泰办事大臣,统率阿尔泰乌梁海的剩余部分(民国并入新疆)。1912年,科布多厄鲁特亦为受俄国指使的喀尔喀封建主所占。

钟离——秦以楚邑置县名钟离,在今凤阳东北。晋于此置郡,亦名钟离。隋唐为濠州钟离郡;参见“临濠”。

钦州——今广西钦州,隋始有此名,治钦江,在今钦州东北。宋移治安远,即今钦州。明废安选入州。民国度州,州治为钦县。今为钦州县。原属广东,1965年划归广西。

复州——①北周置,治建兴(今湖北沔阳,隋改今名),唐后期移竟陵(今天门)。南末后期再移沔阳。元为沔阳府。②辽复州治在今辽宁复县东北,辖今复县地。蒙古废。

香山一一①洛阳龙门山东之香山,唐白居易居此。②北京西郊西山有香山,主峰鬼见愁;⑧南宋绍兴末分东莞县置香山县,1925年改中山县。

重庆——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改恭州为重庆府,治巴县(今重庆市)。元为路。明清为府。民国废府。府治为巴县。1927年设重庆特别市,后改普通市。

保宁一一元升阆州为保宁府,治阆中(今属四川)。民国废府。

保安——宋以延州永康镇置保安军,即今陕西志丹。

保定——元改顺天路为保定路,治清苑,即今保定。明仍为府,辖境小于元时。民国废府。府治为清苑县。今为保定市。

保德——宋改定羌军为保德军,金为州;即今陕西保德。

信州——①南朝梁置信州,治鱼腹(今奉节东)。唐改夔州。②唐乾元时以上饶《今属江西>为治所,置信州。元为路;元末,朱元璋升为广信府。民国废府。

信安一一①隋改端州为信安郡,治高要(今属广东)。唐仍为端州,②宋澶渊之盟后;改破虏军为信安军,在今河北霸县东北信安镇。金改为县。

信都——①秦在今河北邢台西南置信都县,项羽改为襄国。②汉在今河北冀县置信都县。又置信都国,后改广川国、信都郡。隋唐为冀州信都郡。这些郡(国)都治信都县。明撤销信都县,并入冀州。

侯官——福建旧有侯官县,治今福州。“侯”本为“侯”,汉曾在此置候官。西晋因置此县。隋改闽县。唐又分出,后与闽县同城。民国并为闽侯县。

顺天——明建都北京后,改北平府为顺天府,治大兴、宛平(今北京市)。清中叶后辖境略小。1914年始废。改为京兆地方。

顺庆——南宋后期升果州为顺庆府,治南充(今属四川)。元为路。明清为府。民国废府。

顺昌一一宋政和间升颍州为顺昌府,治汝阴,即今安徽阜阳。金仍为颍州。

顺德一一元初升邢州为顺德府,旋为路,治邢台(今属河北)。明清为府。民国废府。

皇都一一契丹上京初建时称皇都,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

泉州一一①西汉至北魏前期,在今天津武清西南,有泉州县。②隋灭陈后,改丰州为泉州,包括今福建全省,以后唐分建数州,辖境缩小。景云二年(711年)改原泉州为闽州,辖闽江下游地;而于晋江县(今泉州)另置泉州。宋元泉州辖晋江流域,并及金门、厦门、澎湖群岛等地。明清为府。民国废府。

禹州——明万历初改钧州为禹州,即今河南禹县。

禹王台——在河南开封东南郊,传为师旷吹乐处,亦名古吹台。

须昌——秦置县。五代后唐改须城。在今山东东平以东的须城镇西北。

叙州—一宋政和间改戎州置叙州,治宜宾(今四川宜宾东北)。元为路。明清为府。民国废府。

剑门——唐武则天时于剑阁东置剑门县。元度。

剑外——唐人以剑阁以南蜀地为剑外。

剑州——唐先天间改始州置剑州,治昔安(今四川剑阁)。南宋为隆庆府。元仍为州。民国为剑阁县。

剑南一一唐有剑南道,领今四川大部(不包括东部的南充、重庆等地)及云、贵、甘各一部,治益州(今成都)。又为方镇,从肃宗时起,更分设剑南西川、剑南东川两节度使。参见“东川”。

独石口——在河北赤城县北,明宣德间移开平卫于此。

独乐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土拉河。三至八世纪中,铁勒各部居此一带。

饶乐——唐在奚族地区设置的都督府,治今内蒙古宁城西,辖老哈河上游与滦河中上游一带。

饶州——隋平陈后置,治鄱阳(今江西波阳)。元为路。明清为府。民国度府。

饶乐水——西拉木伦河古名。

胪朐河——见“怯绿连河”。

胜州——隋分云州所置,治榆林(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十二连城)。五代废。西夏曾置。

朐山——即江苏连云港西南锦屏山。秦于此置朐县。南朝宋废。梁置招远县。东魏改B9县。北周为胸山。

施州——今湖北恩施,古为施州,北周始置。清雍正时为恩施县。又设施南府,以恩施为府治。

哀牢——今云南保山怒江以西,古有哀牢国。一世纪中叶,与东汉联系,受汉封号。汉于其地置哀牢县,在今云南盈江东。

帝丘——在今河南濮阳西南,传为颛顼古都。

恒山——隋改恒州为恒山郡,治真定(今河北正定南)。唐仍恒州,后改镇州常山郡。

恒州——①北魏迁都洛阳后,改旧都平城的司州为恒州。北周废。②河北之恒州,北周分定州置。隋唐为恒州恒山郡。后避唐穆宗讳,改“恒”为“镇”。五代先后为真定府、恒州、镇州。

恰克图——1727年中俄订《恰克图条约》于此,原本全在我国境内。订约后,以旧市街归俄,今仍名恰克图;旧市街以南新建之城,清代称买卖城,今属蒙古国,名阿尔丹布拉克。

闽中——秦闽中郡治所在冶县(今福州),辖今福建全部和浙江宁海、天台以南。

闽县——隋改陈侯官县为原丰县,旋又改原丰为闽县,民国与侯官合并为闽侯县。

前藏一—清雍正时将西藏的康部宁静山以东划归四川省,以西与卫部为前藏。1914年建立川边特别区,前藏仅指卫部。

美稷——西汉置美稷县,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

娄江——即今浏河。又为江苏太仓的别称。

娄县——秦于今江苏昆山东北置娄县,南朝梁改信义县。清顺治年间,分松江府首县华亭置娄县,民国并入华亭,华亭旋又改名松江县。

娄山关——亦称娄关、太平关,在贵州遵义北大娄山中。

洪州——隋灭陈后置,治豫章。南昌称洪州始此。唐改豫章为南昌。南宋孝宗年号隆兴,因升洪州为隆兴府。元为路,改名龙兴。

洪都——南昌的别称,因系东南都会。

洹水——今名安阳河,从林县隆虑山向东流,经安阳到内黄附近入卫河。

洄曲——唐淮西拒命,屯重兵于洄曲。指今河南沙河与澧河会流处下游一带。

洙泗一一孔子讲学,在洙、泗二水之间。世因以洙泗为孔子教泽之代称。古洙水在今泗水县地合泗水,会流至曲阜北,分为二水,洙在北,泗在南。后世洙水改道入汶水,与泅水隔绝,故道已湮。今洙水在曲阜孔林东,西南流入沂水,其实是另外一条河。

铭州——今河北永年,古为铭州地。掐州,北周置,治所广年,隋改永年,但故址在今县东南。

洛阳一一见名城专条。

洛涧——刘牢之败前秦军处,即今安徽淮南市东淮河支流洛河。洛涧又名洛水,按史书上常见的洛水有三,一即洛涧,一为今河南洛河,一为今陕西北洛河。

洛口仓——隋洛口仓又名兴洛仓,在洛水入黄河之口处,故名。在今巩县东北。

洮州——今甘肃临潭,古名洮州,北周始置。

济水—一江、淮、河、济,-古称四渎。济水有黄河以北与黄河以南两部分。黄河以北部分源出今河南济源西王屋山,入河处汉时在今武陟县南,后移今

温县东南,又移至温县西南。因受河堤阻挡,近代济水不入黄河,而折入漭河。黄河以南部分系黄河支流,古时从今荥阳北分出,东流入巨野泽(北朝时从今荥阳东北至巨野泽有南北两条水道)。出巨野泽后向北再向东流入海中,在今济南附近一段,大体同今黄河,从济南以北栎口起至海,大体同今小清河。隋以后巨野泽以上渐湮,以下则渐称清水。唐宋曾利用济水南派故道,通东方航运,如五丈河即是。以后又湮。

济州——①北魏所置济州,治稿嗷(今山东茌平西南)。唐安史之乱以前、州城为河所陷,辖地并入郓州。②五代后周分郓州重置济州,治巨野(今县南)。巨野本在北魏济州界之外,所领亦仅一小部分为旧济州地。金移州治于任城(今济宁,在北魏与巨野同属兖州)。元升路,辖境兼有今苏皖各一部。明仍为州,辖境缩小。清济宁州仅济宁、嘉祥、金乡等数县,巨野、郓城都不在州境。民国废州。

济阳——汉济阳县在今河南兰考东北,西晋在此曾置济阳郡,南迁后废。济阳县在唐初并入冤句县。

济阴——汉分梁国置济阳国,改郡,治定陶(今县西北)。隋唐为曹州济阴郡。

济南——汉有济南国。呆楚七国乱后为郡,治东平陵(今章丘西)。晋移治历城(今济南)。北魏为齐州。宋政和中升济南府。元为路。明清为府。民国废府。

济州河——元在济州境内所开运河,即今运河鲁桥、安山段的前身。会通河完工后,济州河成为会通河的一段。

浑河——即今永定河。本名卢沟河,因河水浑浊称浑河;又因下游河道常有迁徙,称无定河(按陕北有无定河,是正式名字,此系别称)。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于成龙等疏浚改定河道,命名为永定河。

浔州一一唐分燕州置浔州,治所在今桂平东南。桂平一带有浔州之称始此。贞观即移治桂平(今县西,宋移今治)。清代尚有浔州府。明大藤峡瑶族起义,清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均在浔州府境内。民国废府。

浔阳——即寻阳。又唐以今九江市地为浔阳县,又曾以江州为浔阳郡。

律门、津沽——均天津别称。称门,因系北京门户;称沽,因天津本名直沽。

宣大——明宣府、大同的合称。

宣化——清康熙时改宣府镇为宣化府,辖今河北西北部内外长城间地,民国废府。原府治即今宣化县。 宣州——今安徽宣城古为宣州治所。隋灭陈后改南豫州置宣州。南宋乾道时升宣州为宁国府。

宣武一一唐汴宋的军号。朱温于唐末为宣武节度使,治开封,后遂以开封为后梁都城。

宣府——明九边之一,总兵官驻宣府(今宣化),镇守今河北西北部内外长城间地。

宣城一一晋有宣城郡,治宛陵,即今宣城。隋唐有宣州宣城郡。(废州存郡则为宣城郡,废郡存州则为宣州。本表于隋唐常说某州某某郡,都属这种情形。)

室利佛逝——古国,七——十三世纪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即三佛齐。

祖州——辽有祖州,治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石房子村。原为耶律氏世居之地。

祖法儿——古国,即佐法儿,在今阿曼的佐法儿一带。郑和曾至其地。

神州——中国的别称。

祝阿——今山东禹城,唐天宝以前名祝阿。

冠军——汉以霍去病封地为冠军县(今河南邓县西北)。唐废。

胥山——今苏州西南有胥山,今杭州吴山一名胥山,又嘉兴东亦有胥山,原名张山,均因伍于胥得名。

眉山——今四川眉山一带,南朝梁置齐通县(今眉山),又有青州。西魏为眉州。隋改眉州为眉山郡。唐有嘉州眉山郡(天宝为犍为郡)与眉州通义郡。今眉山县名通义县,属眉州。宋有嘉州、眉州、通义县改为眉山县,自此眉山之名与嘉州无涉。三苏即眉山人。元废眉山县入州。民国废州,以州治为眉山县。

昼——孟子去齐,宿于昼,地在今淄博市临淄西北。

姚州——唐于今云南姚安一带置姚州。后归南诏,为弄栋府。元再置姚州。民国为姚安县。

姚江——浙江余姚县别称,因有姚江得名。

姚源洞——在今江西万年西南城厢镇东。明王浩八等据此起义。明置万年县在镇压起义后。

勇士川一一今甘肃榆中大营川,又称苑川。汉曾在此置勇士县,汉末废。十六国时期乞伏国仁在此筑勇士城。

柔玄——北魏六镇之一,在今内蒙古兴和西北。

柔佛一一1530年,满刺加王子阿拉乌丁在柔佛建都抗葡。1914年成为英国殖民地。

骆谷道—一关中与汉中交通要道之一。北口骆谷在今陕西周至西南,南口傥谷在今洋县北。中间通过骆谷水、傥水河谷道,长四百余里。

绛一—春秋晋国都城。本在今山西翼城东。公元前585年迁新田,即今曲沃西南,亦称绛,即新绛,而以故都为故绛。

绛州——北周改东雍州置绛州,治龙头城(今山西闻喜东北)。唐时治正平(今新绛)。金为晋安府。元又为州。民国废州,以州治为新绛县。

绛县——汉周勃封绛侯,封地在今山西侯马东北。

统万城——公元413年赫连勃勃筑,在今陕西靖边县红搀界公社白城子。北魏至唐,均以此城为夏州治所。宋初赵保吉(即李继迁)据此,淳化五年(994年),宋破夏州,城毁。

十画

珠崖——“珠”亦作“朱”,“崖”亦作“厓”。汉武帝于海南岛东北部置珠崖郡,治今琼山县东南。元帝时废。孙吴所置名朱崖,治徐闻(今县西),在雷州半岛,称海南岛为朱崖洲。晋废。隋再在海南岛置郡(珠崖、儋耳、临振),珠崖治所在今琼山东南。唐改崖州,废州存郡时又曾称珠崖郡。

敖仓——秦在中原的重要粮仓,在今郑州西北邙山上。

秦——①秦城(秦亭)在今甘肃清水县北,秦始封之地。②陕西省的简称。

秦川——指今陼

返回顶端

十一画

掸国——古国,在今滇缅边境,东汉时有使者来中国。

理番—一今名理县,在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中部偏南。清嘉庆时改杂谷直隶厅为理番直隶厅。民国先改理番县,后于1945年改为理县。

琅邪一一春秋齐有琅邪邑,在今山东胶县南琅邪台西北。有越王勾践迁都至此之说。秦在此置琅邪县,并以之为琅邪郡治所。郡境为山东半岛东南部。汉治东武(今诸城)。东汉琅邪国改治开阳(今临沂北)。北魏治即丘(今临沂东南)。隋唐有沂州琅邪郡。从魏晋琅邪国起,琅邪台及秦琅邪郡治均不属琅邪郡(国)。

舂陵——①秦在今湖南宁远东北置舂陵。后废。孙吴复置于今宁远西。隋并入营道县。这一带地方唐宋等代为道州,故昔人有“春陵古之道州也”之语。②公元前45年,改以今湖北枣阳南之地为舂陵。东汉改章陵。隋以枣阳为治所置郡,即以春陵为名。唐为昌州舂陵郡,天宝改郡名为淮安。

梧州——今广西梧州古为苍梧,唐置梧州,以苍梧为治所,始有此名。明清有梧州府。

梅李——一作梅里,即泰伯城,在今江苏无锡东南。传为泰伯所居地。公元前560年诸樊迁吴前,此为吴都。又江苏常熟东北亦有梅李,传为五代吴越梅、李二将戍地,渐成市集,即以为地名。

梓州——隋改新州为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宋分西川路置梓州路,以梓州为治所。徽宗重和时,以梓州为潼川府,梓州路为潼川府路。

梓潼——汉末刘备分广汉郡置梓潼郡,治梓潼(今属四川)。隋废。唐有梓州梓潼郡,即上条所述。旧梓潼县,西魏改名巴西,隋唐时为绵州巴西(先名金山)郡地。

乾州——①今陕西乾县一带,唐末置有乾州。北宋后期废,旋置醴州。自金代起仍名乾州。民国以本州为乾县。②清康熙时曾在湖南置乾州,民国曾改乾县,旋为乾城镇,属吉首县。

乾陵——唐高宗与则天后合葬墓,在陕西乾县梁山。已发掘的永泰公主、懿德太子、章怀太子诸墓都是乾陵陪葬墓。

鄄城——本春秋卫邑鄄,汉置县名鄄城,在今山东鄄城县北旧城。明并入濮州。

营丘——周封吕尚于齐,建都营丘,后改临淄。见该条。

营州——北魏置营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所辖之地均在今辽宁境内。唐末地入契丹,改置营州于广宁(今河北昌黎),五代后唐时又为契丹所取。

萧关——在今宁夏固原东南。此系关中与塞北间的交通要冲。北宋又在宁夏同心南筑萧关以御西夏。地在原萧关北偏西二百里左右。

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浑河南岸有萨尔浒山,为努尔哈亦破明军处。努尔哈赤战胜后在山下筑城,名萨尔浒城。

黄——春秋时楚所灭嬴姓国,在今河南潢川西。

黄州——今湖北黄冈,南朝齐为南安县,隋改黄冈县。隋置黄州即以此为治所。明清有黄州府。民国废府。

黄池——在今河南封丘西南,春秋宋地,夫差与中原诸侯会盟处。

黄浦——上海市内黄浦江旧称。本为吴淞江一支港,明初已很宽广。后经疏浚改流东北会吴淞江,代吴淞江为太湖下游入海干流。

黄天荡—一①今南京市东北一段长江,古有黄天荡之名。韩世忠阻击金兀术于此。②今苏州东南隅葑门外也有黄天荡,“黄”一作“皇”。

黄龙城——契丹黄龙府在今吉林农安。宋岳飞“痛饮黄龙”之语,论者或以为岳飞误以燕京为黄龙城。

黄金台——燕昭王招贤所筑,在今河北易县东南的北易水南。今北京市、徐水、满城、定兴均有黄金台,乃后人依托。

黄陵冈——在今山东曹县西南废黄河北岸,元明时最为黄河险工所在。

黄鹄(鹤)山——即今武汉市武昌蛇山,传为仙人子安乘黄鹄而过之处。孙吴时在此建黄鹤楼。历代修建。建长江大桥时拆除,迁其塔至高观山。

黄歇浦——上海市内黄浦江别称。楚春申君黄歇与上海无关,黄歇疏凿黄浦事纯系后人误传。

焉耆——西域古焉耆国都,在今新疆焉耆西南。唐在其地置羁縻督府,为安西四镇之一。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曾建焉耆府。民国废府。

焉支山——即燕支山、胭脂山,在甘肃永昌西、山丹东南,为山丹河与石羊河的分水岭。

曹——周同姓国,都陶丘(今定陶西南),后为宋所灭。

曹州——北周改西兖州置,治左城,隋改名济阴,在今曹县西北。隋唐或称曹州,或称济阴郡。金因治所受黄河影响,迁至北面的乘氏,亦称济阴,即今菏泽。自此言曹州即指菏泽。清雍正时为曹州府。民国废府。

曹国——西域古国,在今苏联乌兹别克撒马尔罕以北和东北一带。

瓠子河——古瓠子河,从今河南濮阳南分黄河水,先向东南到古巨野泽,干流在泽的西北面向东北流去,注入济水。汉武帝时,河决瓠子,即濮阳方面的河堤决口,大量洪水经瓠子河灌进巨野泽,由泽向东南溢出,通于淮泗。河决在公元前132年,堵塞决口在公元前109年。

盛京——清以留都沈阳为盛京,关外东北地区由盛京管辖,故又为大行政区名称。

盛乐城——北魏祖先所居在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即西汉定襄郡治。其后又在故城东南两次筑新城,均称盛乐城。

堂邑——①古堂邑在今江苏六合北,先属楚,称棠邑;后入吴,为堂邑。西晋堂邑郡即以堂邑县为治所。东晋安帝时改名秦郡。堂邑县在隋初并入六合县。②隋于今山东聊城西北设堂邑县。其地今分属聊城、冠县。

堂溪——即棠溪,在今河南西平西。战国属韩,以造铁兵器著名当时。

常山——今河北曲阳西北的恒山,汉、宋避帝讳为常山(汉文帝、宋真宗均名恒)。秦恒山郡,汉亦因而改常山郡(国),治元氏(今县西北)。西晋常山郡治真定(今正定南,唐始为今正定)。隋为恒州恒山郡。唐有恒(镇)州常山郡。天宝中曾用平山,后又用恒山之名,元和又以穆宗讳仍改常山。

常州——今江苏常州本晋陵郡,隋灭陈,改晋陵郡为常州,始有此名。州治本为晋陵县,唐分出武进,二县同城。明并晋陵入武进,清又增置阳湖,仍为二县。民国合为武进。今有常州市、武进县。

常德——宋孝宗时升鼎州为常德府,治武陵。鼎州武陵此后一直指今湖南常德。明清有常德府。

略阳——晋改广魏郡为略阳郡,治临渭(今甘肃天水县东北),北魏改治陇城(今泰安东北)。隋废。

野王——今河南沁阳,古名野王。战国韩地,汉置野王县,曹魏野王郡亦以野王为治所。隋改野王县为河内县。

< class="pgc-img">

野狐岭——在今河北万全西北。

鄂州——隋改郢州为鄂州,治江夏(今武汉市武昌)。从此郢州专指今钟祥,元改鄂州为武昌路.

鄂县——秦鄂县即今湖北鄂城。孙权改为武昌。西晋又分武昌(在鄂城之武昌)置鄂县,隋再并入武昌。

鄂渚——传古时在今武汉市黄鹤山上游三百步有沙洲名鄂渚(渚,小洲),鄂州因渚而名,遂以为鄂渚。

崖州——史籍所载崖州,均在海南岛,具体位置多变。南朝梁所置,治今儋县西北,在海南岛北面偏西处。隋珠崖郡、唐崖州珠崖郡,治所移至东北部的舍城(今琼山县东南)。宋崖州则以唐振州改置,治宁远(今崖县崖城镇),在岛的南部。以后明崖州也在此处。民国改崖县。今县治在旧崖县东。参见“朱崖”、“琼州”。

崇——商代有崇国,为周文王所灭,在今河南嵩县北。

悬瓠——在今河南汝南。东晋南北朝时兵争要地。南朝宋移上蔡县治此。隋唐为蔡州治所。

逻些——即逻娑,吐蕃国都,即今西藏拉萨。

铜堤——春秋晋有铜堤,在今山西沁县南,后置县。历代多有,宋移治今沁县。明与沁州合并。

铜瓦厢——在今河南兰考西北黄河东岸,1855年黄河大决处,地已坍入河中。

银州——北周置。唐银州治儒林(今陕西榆林东南),有今榆林、米脂、佳县之地。以后为党项拓跋氏所有。

符离——秦符离县在今安徽宿县东北,唐移至今宿县北符离集,后期移至今宿县。元初并入宿州。

笠泽——太湖古名,一说非太湖,系今江苏吴江县一小湖。后作吴江县与吴淞江的别称。

斜谷道——褒斜道的一部分,斜咎在今陕西眉县西南,详见“褒斜道”。

猗氏——春秋鲁猗顿经营盐业致富,地在今山西临猗南。

象林——汉日南郡属县,在今越南岘港以南武嘉河之南。东汉末区连起兵建林邑国。后西晋复置,北移寄治卢容(今越南顺化附近)。东晋后为林邑所有。

象郡——秦在岭南所置郡,辖今广西西部、越南北部中部。

商於——商在今陕西商县东南,於在今河南西峡县境,两地一带即商於。

商山——汉初商山四皓所居,在今陕西商县东南。

商丘——商族所居,在今河南商丘南。

商州——北周改洛州置,治上洛,即今商县。历代多有,辖境伸缩不定。民国为商县。

章武——西汉黄河人海处,在今河北黄骅西南。北齐废此县。

竟陵——秦汉竟陵县在今湖北潜江西北。西晋分江夏郡置竟陵郡,治石城(今钟祥)。东晋略为更动竟陵县治所在,位今潜江西南。梁末撤销。北周再置竟陵县,在今糊北天门,在旧县的东北面。竟陵郡,隋即郢州,今天门之竟陵县在复州沔阳郡内。唐为复州竟陵郡。五代后晋时,改竟陵县为景陵县。清改天门。

望海蜗——明初筑堡防倭寇地,在今辽宁金县东北。

麻沙镇——在福建建阳西。南宋至明以刻印书籍著名,称为“麻沙本”。

麻六甲——南洋古国,即满刺加,见该条。

康——西藏四部之一。大体即今昌都地区。旧西康省简称康。

康居——西域古国,约在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之间;

康国——西域古国,在今苏联乌兹别克撒马尔罕一带。

鹿耳门——在台湾省台南安平港北,昔为船舶出入之口,后因淤浅而废。

阏与——在今山西和顺。马服君赵奢破秦处。

盖州——唐贞观时置,本为盖牟城,即今辽宁盖县。

清口——①即泗口,见该条。②古汶水入济水之口亦称清口,在今山东梁山东南,从此以下的济水亦称清水.

清州——宋大观间置清州,即今河北青县。明改青县。

清河一一①汉清河郡治清阳(今河北清河东南)。东汉清河国治甘陵(今山东临清东)。历代均置。北齐移治武城(今清河西北)。隋治清河,即今清河。隋唐为贝州清河郡。②南宋末置清河县,在今江苏淮阴西南。后屡因河患迁移。清乾隆时移治清江浦。民国为淮阴县。今为清江市、淮阴县。

清源军——五代南唐所置军号,治泉州(今属福建),领闽南地区,即留从

效、陈洪进统治地区。陈洪进归宋后废。

鸿沟——战国魏(梁)惠王所开中原运河。从今河南荥阳以北引黄河水,向东流经开封以北(当时的开封离黄河有相当大的距离),再折而南流到淮阳东南入颍水。颍水南流入淮,济、汴、睢、泗等水都可与鸿沟相通,故以鸿沟为中心,黄淮大平原上水道到处可通。开凿时间约在(或约始于)公元前360年。

涿州——唐大历时分幽州置。民国改涿县。

涿郡——汉涿郡治涿县,即今县。隋有幽州涿郡。唐幽州则为范阳郡。

淮西——①唐方镇,全称为淮

节假期即将到来,想好到哪里过年了吗?陕西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向你“招手”,为了让海内外朋友和市民群众共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华商报记者联系了延安、榆林、咸阳等10个地市的宣传部及文化和旅游局,为大家奉上一份陕西各地市特色年俗地图。

1.延安:安塞腰鼓、剪纸大赛

中国革命圣地延安,其粗犷豪放的腰鼓让人激情澎湃,古朴精美的民间剪纸让人叹为观止。安塞腰鼓气势磅礴,集中表现了陕北人夺取胜利和丰收后的喜悦心情,融合了黄土高原人憨厚、实在、乐观开朗的性格,安塞县更是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此外,延安还有唱民歌、转九曲、说书等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

春节期间精彩活动:

即日起至2月8日(正月十五),在延安宝塔区城区文化广场有秧歌定点展演、二道街新春快闪及陕北民俗文化展演等城区综合文化活动。此外,还有扭秧歌、转九曲、广场舞、搭彩门等乡镇特色活动。

1月30日(正月初六)至2月8日(正月十五),在延安各文化广场,都有扭秧歌、打腰鼓、唱民歌、转九曲、猜灯谜、说书小剧场等文化活动。

即日起至2月8日(正月十五),在延安安塞区将上演“安塞风黄土情小康梦”春节联欢晚会、“我们的中国梦”义写春联、“陕北过大年”新春剪纸、书画、摄影展览。“安塞过大年”民俗系列活动有:西营信天游展演、山地腰鼓摄影采风、陕北说书新春专场、体育广场惠民演出。

在延安富县,即日起至2月8日(正月十五)上演非遗大拜年活动:交道飞锣、街道办监军台舞龙、吉子现高跷、羊泉肖村摆路鼓、茶坊田厢舞狮、商会霸王鞭等。此外,还有戏曲公演、太和山转九曲、剪纸大赛等活动,精彩绝伦等你来。

2.榆林:秧歌、清涧道情

榆林是黄土文化的发源地,是久负盛名的陕北民间艺术之乡。以《赶牲灵》《三十里铺》《兰花花》等为代表的陕北民歌及粗犷豪放的陕北大秧歌驰名中外,剪纸、石雕、泥塑、布艺等种类繁多的工艺品处处闪烁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芒。

“锣鼓一响,喉咙发痒。”在陕北,每年春节,人们都会筹办秧歌或者唱戏等娱乐活动,有的地方叫“闹红火”,以此来贺新春、祈丰年。该民俗在陕北各县均有。其中,以清涧伞头秧歌、靖边“跑驴”最具代表性,米脂秧歌则起源于古代祭祀、戍边军旅庆功和农民欢庆丰收的“手舞足蹈”。

春节期间精彩活动:

2月1日至2月8日(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在榆林古城步行街,每天13时至15时,开展榆林小曲、陕北民歌、神府二人台、陕北说书、清涧道情等展演。

即日起至2月16日(正月廿三),榆林夫子庙,依托民俗博物馆、红色藏品陈列馆、碑刻艺术博物馆和区文化艺术中心对榆林剪纸、雕刻、编织、泥塑、银饰工艺等进行集中展示。

2月1日至2月24日(正月初八至二月初二),在凯歌楼,每天9:00至16:30,举办明清服饰展,体验中国传统服饰之美。

此外,还有“梦回边关——重现边塞盛世”活动,古城步行街,1月25日至2月8日(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以榆林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素材,再现古代边关贸易互市盛景。

春节秧歌展演从1月26日至2月8日(正月初二至正月十五),在榆林古城步行街、城区广场、夫子庙等,都有榆阳区各社区秧歌队进行展演。

3.渭南:华阴老腔、皮影戏

早在秦汉之际,渭南就已享有“省垣首辅”,“形胜甲于三秦”的美誉,渭南市的传统工艺众多,有面花制作、皮影雕刻、刺绣竹编、剪纸、澄城窑头陶瓷、临渭草编、黑陶、合阳葫芦、蒲城麦秆画、蒲城糖人等。此外,渭南的传统美食也是丰富多彩,澄城水盆羊肉、临渭水晶饼、临渭醪糟、富平酥饺、富平琼锅糖、富平柿饼、合阳旋面、华州空心挂面、蒲城椽头蒸馍、蒲城柿子醋、蒲城八宝辣子、大荔带把肘子、白水豆腐干、华阴粉条、潼关肉夹馍等,简直是不胜枚举。

春节期间精彩活动:

2020年春节期间,渭南市2020年非遗展示展演活动精彩不断:

2月6日-7日,在华州区政务中心广场、永安广场、少华广场,进行非遗项目展演:华州传统皮影戏、现代皮影戏、华州老腔、华州迷糊戏、华州肘木偶、华州秧歌戏等。

2月7日,在华州区政务中心广场,非遗项目展示:华州皮影、华州面花、华州剪纸、华州竹编等,除了非遗项目展示,还有精彩的社火巡演,包括腰鼓表演、华州背花鼓、铁里芯子、旱船跑马等。

2月8日(正月十五),在华元建材家居城将上演“社火闹元宵”民俗文化展演,圣寺大佛锣鼓、澄城鼓吹乐、刘家洼洪拳鼓、威风锣鼓、北酥酪社火、澄城八仙板等省市非遗项目开展精品社火巡游展演。

2月6日-8日,渭南各镇文化镇都将有石羊道情、走马戏、杖头木偶、皮影戏、血故事、十一鼓、蒲城芯子等社火表演。

4.商洛:花鼓、戏曲

商洛素有“戏曲之乡”的美誉,商洛的戏曲主要有:秦腔、商洛花鼓、商洛道情、洛南静板书等。

商洛花鼓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民间通称花鼓子、地蹦子,因其流行地域和语音的不同,商洛花鼓逐渐形成了商丹路和镇柞路两大流派。

春节期间精彩活动:

正月初三(1月27日),在中心广场舞台,花鼓传统剧《状元与乞丐》;正月初四,有秦腔、道情《折子戏专场》(大升官、探窑、喜荣归、许婚);正月初五,秦腔传统剧《姐妹易嫁》加演清唱。

正月初八、初九,在影剧院上演花鼓现代戏《山魂》;正月初十、十一,上演花鼓现代戏《疯娘》;正月十二,中心广场舞台,上演秦腔古典剧《五女拜寿》;正月十三,上演秦腔、花鼓《折子戏专场》(三对面、杀狗、一文钱、三娘教子);正月十四,在中心广场舞台演出花鼓传统剧《状元与乞丐》;正月十五上演秦腔、花鼓《折子戏专场》(夫妻观灯、包公赔情、山姑娘、小姑贤)等。

此外,正月初九11:00-12:30,在棣花景区,将进行高台芯子、秧歌、舞龙舞狮、划旱船、大头、震天锣鼓等各类文化活动。

5.安康:汉剧、小场子

地处汉水中游的安康,居巴蜀文化、荆楚文化、秦陇文化和中原文化的接壤处,是汉剧的重要发祥地。据考证,安康汉剧二黄是汉剧皮黄腔系的根本源头,汉剧尽管在各地传承发展中有所创新,但其最主要的声腔基础仍以安康汉剧二黄为主。

春节期间精彩活动:

2月2日,在县人民广场,有汉调二黄业余剧团献上的“汉调新声唱石泉·戏迷有约赏佳韵”专场出。

2月8日14:00-16:30,安康博物馆将进行“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之“年味浓时把家还,博物馆有安康年”——年味扎花灯、滚汤圆传统非遗手工大PK。

1月26日-30日14:30-16:00,同样在安康博物馆,“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之“阖家纳五福,共享安康年”——绘福娃、剪福字、描福图、穿福饰、留福影全家亲子总动员活动。

2月4日-7日19:30-22:00,在祝尔慷广场、丽都广场、独孤信印广场,将会有省级非遗项目道情皮影戏剧展。

1月29日-2月1日,在滨河公园、康花园广场,将会举行第三届“旬水情”百姓大舞台。

6.汉中:社火、汉风游园

“天府之国”“西北小江南、“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的地方文化种类众多,有汉调桄桄、陕南民歌、端公戏、社火等。

在汉中区县流行的社火活动,在春节时会在街镇村巡回表演,形式多样,有悬台芯子、高跷、社火等,以各种脸谱服装扮演戏剧人物、场面,溶音乐、舞蹈、美术、杂技于一体。陕南悬台芯子社火尤为著名,多层钢架上迭次饰立戏剧人物造型,有多至五六层者,惊险异常。还有舞狮、彩莲船、竹马、龙灯、板凳舞、贝壳舞等形式。

春节期间精彩活动:

1月25日-1月31日,在诸葛古镇景区,举行诸葛古镇第三届新春民俗文化节。1月24日-1月30日,景区大门口会有开园迎宾、汉梦今朝、亮灯仪式、镜花水舞、不倒翁表演、太重鼓乐、兴汉巡礼观影、两街开市、迎春巡游、活体雕塑等汉风游园活动。在景区亲水平台、汉人老家街南入口,将会上演非遗和民俗展演,包括迎春舞狮、变脸吐火等。

此外,还有“家乡好”主题音乐快闪活动,拟定于1月21日-1月23日、1月29日-31日(腊月廿七至廿九、正月初五至初七),地点在城固机场、汉中高铁站。

7.宝鸡:锅庄舞、社火

提起宝鸡,“吃货”们会想到岐山臊子面、宝鸡擀面皮、豆花泡馍、西府扯面、醋粉等诸多西府小吃。此外,宝鸡的西府社火、凤翔木版年画、泥塑等中华工艺也享有盛誉。

春节期间精彩活动:

1月24日-2月8日,在宝鸡市文化艺术中心音乐厅一楼分别举办“走进宝鸡看民俗”和市文化艺术中心建设摄影展;

2月8日在宝鸡市文化艺术中心B、C通道举办“正月十五元宵乐·合家团圆幸福多”猜灯谜活动;

1月27日-2月7日在宝鸡市文化艺术中心科技馆举办雪宝的奇妙生日、童心的奥妙、碘钟实验、神奇的雪球、果蔬发电、科普知识竞赛等主题科普活动;

1月28日-2月8日在宝鸡市文化艺术中心青少年宫举办学生书画作品展、1月28日举办综艺演出、2月5日举办小提琴演奏会、2月7日举办古琴演奏会、2月8日举行锅庄舞表演。

1月17日-2月9日在西府老街举行以“逛西府老街、品西府年俗、赏网红演艺”为主题的小年祭灶仪式、送春联、社火文化节、灯笼集市、游灯会、排灯会等系列春节文化旅游活动;

2月8日在全区十个大中型广场及社区开展“欢闹元宵、万人猜灯谜”活动。

8.铜川:宜君农民画、排灯舞

铜川,光听名字就会感觉到这座城池的历史感,这里的文物古迹数不胜数,唐代名医孙思邈曾在这里隐居,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北宋大画家范宽都是出生在铜川的,厚重的历史感也造就了各式各样的民俗文化。

宜君农民画是宜君民间艺人在传统剪纸艺术的基础上,通过画的形式,表现宜君乃至黄土高原风土人情为主题的一种绘画艺术。排灯舞是由8至12名男子手提高约120厘米、宽约40厘米长方六面体架子灯,在一名“头灯”的带领下,边跑边舞的春节社火或庙会灯舞。

春节期间精彩活动:

1月20日,在照金国际滑雪场举行2019-2020陕西省(铜川·照金)高山滑雪公开赛。

2月6日在新区阳光广场举行全市社火大赛。

1月31日至2月6日,宜君县休闲广场举行秧歌展演。

2月5日至2月8日,王益区方舟广场,举办“灵鼠送福 益新迎春”新春系列文化活动。

2月6日至2月9日,宜君县休闲广场,迎新春戏曲综艺灯展演出。

9.咸阳:秦腔戏曲、风箱歌舞、十八罗汉

咸阳是秦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秦腔、弦板腔、十八罗汉、筒子龙等文化活动精美绝伦。

十八罗汉是流传在咸阳市三原一带的民间社火节目,是从民俗活动和神话传说演化而成的造型艺术。筒子龙是流传于三原县的一种祭祀性的民间龙舞样式,也叫鱼龙变化、鱼龙曼衍,是一种演绎鱼籽变鱼、鱼变为鳌、鳌跳过龙门之后化作巨龙过程的民间文化娱乐活动。

春节期间精彩活动:

即日起至2月9日(正月十六),在福园巷子,有“迎新春·陕西省(咸阳)第二届民间面花大赛暨花馍民俗展演”。

2月8日(正月十五),在统一广场,有秦腔戏曲专场展演。

1月24日—2月8日(除夕至正月十五),马嵬驿景区,有秦腔戏曲、风箱歌舞、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

2月6日-8日(正月十三至十五),礼泉县中心广场,有礼泉县2020年庆元宵皮影晚会。

1月25日-2月8日(正月初一至十五),在三原县城隍庙广场,有民间社火表演。

2月8日(正月十五),三原县西阳镇东寨社区广场,有东寨十八罗汉传承表演。

10.杨凌:吃面、健身两不误

杨凌是中国第一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因隋文帝杨坚的陵墓-泰陵而得名。杨凌农林博览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除了旅游景区,杨凌最具特色的美食就是杨凌蘸水面。

春节期间,杨凌迎新年的主题是“全民健身”,游客们除了可以去杨凌吃一碗蘸水面,还可以参加各种“大赛”。

春节期间精彩活动:

2月4日-2月7日,将会在后稷公园、教稼园,“秦声秦韵”庆新春戏曲专场惠民演出。

2月6日,会展广场,“全民健身迎新年”百人太极拳展演。

2月10日,在康乐西路社区(教育局院),将举行1000人规模的“全民健身迎新年”拔河比赛。

2月11日,杨陵区文化馆,将举行“全民健身迎新年”“妙手争锋”争霸赛。

1月30日-2月8日,渭河湿地生态公园,2月2日-2月9日,在科创中心,举行“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活动。

1月30日-2月1日,在杨凌渭河湿地公园,将举行“渭水欢歌”迎新年青春杨凌惠民演出。

>>专家说年俗

陕北扭秧歌、关中社火、陕南火龙火狮

各地年俗各有不同、各具特色

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王智说,陕西各地的年俗在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比如说,安康庖汤宴就拉开了过年的序幕。在陕南农村,腊月家家户户杀年猪、请亲朋好友吃庖汤,这项千百年延续下来的民俗,在石泉得以传承发展,成为石泉冬季旅游的热点。此外,陕南会把肉做成腊肉,这在陕北及关中地区是没有的。

陕北过年最具特色的就是闹秧歌,还有陕北灯会、转九曲、说书,都是重要的娱乐方式。王智说,在关中是送灯、打灯,长辈给晚辈送灯,关中还有闹芯子、社火等娱乐活动,陕南的舞龙舞狮更厉害,火龙火狮更具特色。

华商报记者 王娜

来源:华商报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