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周末的早上,北京西边的大批骑行爱好者会在首钢园区的麦当劳餐厅集合,补充“能量”后,以此为起点,开始一天的路程。
故事始于9月末的一个周六,城郊要举办一场环山骑行比赛,多个车队的“骑手”在此集合时,发现了这家刚开业不久的麦当劳,纷纷上前询问有没有早餐。彼时餐厅尚未到营业时间,但已经开始筹备,内部商量一番后,决定提前开门。
自此以后,麦当劳首钢园餐厅调整了周末的营业时间,从固定的7:00开业提前到6:30,骑手们和餐厅之间形成了无言的默契。有意思的是,首钢园餐厅是麦当劳中国首家“零碳”餐厅。从绿色餐厅开始一场绿色骑行,在北京冬日的黎明破晓之时,如一篇现代人健康生活的浪漫写意。
“点面结合”的绿色餐厅
麦当劳“零碳”餐厅是社交媒体上的网红餐厅。巨大的麦当劳logo前,设有几张“自行车餐桌”,消费者可以边骑行边用餐,骑行产生的能量会点亮logo的灯带,还可以为手机无线充电;屋顶全面铺设太阳能光伏板,全店采用光伏发电,自给自足,店内绿色的光伏数据显示屏会实时显示发电与用电量,科普绿色理念;桌椅餐盘均采用环保材料,角落可爱的小象装饰品和现代风格的黑色餐椅,也都以回收塑料为原料,循环利用制成。
< class="pgc-img">麦当劳首钢园餐厅骑行发电体验区
>北京麦当劳营运顾问刘潇告诉我们,首钢园餐厅的一大主流客群是亲子家庭,很多家长带孩子来吃饭时,看到店内的特色陈设,都会主动询问其原理与内容。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就这样潜移默化地传递到了消费者一端。
据了解,麦当劳首钢园餐厅参照了“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评级”(简称“LEED”)的净零碳排放和净零能耗标准,在设计阶段全面采用环保材料,正式运营后,则通过高效的节能减排系统和自发自用的可再生能源光伏发电系统,可实现餐厅运营的“碳中和”。其中屋顶铺设的光伏设备超过900平方米,年发电量约330000kWh,满足餐厅日常电力需求的同时,还能有余电反哺周边社区,每年可减碳约200吨。
预计到2023年,首钢园餐厅将成为亚太地区首家同时获得LEED“零碳”和“零能”认证的餐厅。这样的“双净零”模式,在麦当劳如今超过1800家LEED绿色餐厅中,也是突破性创新的佼佼者。
“除了在LEED认证绿色餐厅数量上形成全球第一的规模,我们也始终在探索怎样能够加快餐厅减碳创新的更大突破。”麦当劳中国首席影响官顾磊表示。目前,麦当劳采取“点面结合”的绿色餐厅体系,既有能够大规模布局,标准化、系统化的1800多家LEED认证绿色餐厅,也有如首钢园餐厅般作为突破型标杆的“零碳”餐厅。
< class="pgc-img">麦当劳首家“零碳”餐厅——北京首钢园餐厅
>“点面结合”的意义是能够在现有绿色低碳的能力基础上,同步保证横向规模和纵向突破的双管齐下,一边做好“优秀”的普适,另一边进行“更优秀”的创新,循序渐进、持续升级。对于连锁经营的餐饮企业而言,麦当劳找到了一条绿色餐厅布局的新打开方式。
同时,餐厅作为与消费者触达的第一线,不仅是企业树立品牌形象的载体,也是传递企业影响力的最佳场景。
“零碳”餐厅开业时,麦当劳将全国餐厅的纸袋封口帖同步由红变绿,APP和小程序上的绿色餐厅坐标也变成了绿色。2022年9-10月,麦当劳和高德地图合作推出“麦向净零,绿动未来”活动,消费者使用高德地图骑行或步行一定里程,到达任一家麦当劳绿色餐厅,可获得绿色勋章以换取可乐、咖啡、麦当劳限定袜子等礼品。
麦当劳的绿色餐厅承担着“向顾客传达绿色生活理念”的使命。同时,对消费者而言,越深入践行绿色生活方式,越深知绿色减碳并不会以牺牲用餐体验和生活质量为代价,“品质”和“环保”能够兼得,对绿色低碳的接受程度随之逐步加强。
这给企业以莫大的信心,建立起与用户之间的“双向奔赴”。刘潇提到,首钢园餐厅的很多员工,在与消费者互动、获得正向反馈的过程中,认同感、成就感都不断加强,愈加认为自己所做之事具有更大的价值。
麦当劳的餐厅模式就此形成了企业贯彻、员工践行、消费者肯定的“绿色循环”。
高效协同的绿色增长引擎
截至目前,麦当劳中国的餐厅数量已超过5000家。顾磊表示,接下来的每一间新店都将按照LEED绿色标准进行建设与运营,同时也将对有条件改造的旧餐厅进行LEED升级。
以绿色餐厅为起点,向产业链追溯,麦当劳正在建立起聚焦绿色餐厅、绿色供应链、绿色回收、绿色包装四大环节的绿色增长引擎。
由于餐饮行业的产业链复杂且冗长,涉及各行各业的利益相关方,麦当劳在规划绿色增长引擎时,也站在更高的格局出发,将四个环节环环相扣,互相影响,以达到高效协同的成果。
走进一家麦当劳餐厅,点上一份麦香鱼汉堡和可乐的套餐,用餐盘装着食物回到座位上用餐,就能在不知不觉中体验麦当劳“四个绿色”的全部服务。
麦香鱼中鳕鱼的原料来自经海洋管理委员会(MSC)认证的渔场,在捕捞同时,会严格保证鱼苗量维持在健康水平,降低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在供应链的上游,麦当劳一向贯彻绿色可持续的采购理念,聚焦自然、土壤、水、农民和牲畜五大领域,通过推广农业技术、培训农民、改良土壤、保护动物多样性等多元手段,从源头打造绿色供应链体系。
汉堡与可乐的包装均采用环保材料,可乐杯是无吸管的杯盖设计,仅这一举动,每年就可减少约400吨塑料。而汉堡包装改为单层包装纸后,也减少了近80%的用纸量。早在2007年,麦当劳就率先使用纸袋而非塑料袋作为外卖包装,开国内餐饮行业之先,所有纸制食品包装也均采用经森林管理委员会(FSC)认证的原纸。彼时,距离“最严限塑令”的出台尚有十余年。
< class="pgc-img">麦当劳的绿色包装,封口由红变绿
>餐盘和桌椅则是绿色回收的成果。2020年麦当劳推出“重塑好物”平台,将餐厅、供应链和行业内的废弃产品回收再利用,赋予其“第二次生命”。这些回收后的材料,变作了餐厅的桌椅、餐盘、玩具“懵懵小象”和环保充电单车等。2022年9月在长沙首发的麦麦绿色餐盘,获得GRS全球回收标准权威认证,可比旧餐盘减少40%的碳足迹,今年上海进博会期间更是大受好评。之后,麦麦绿色餐盘将逐渐普及到全国各地的麦当劳餐厅,成为绿色餐厅中的一抹亮色。
绿色供应链、绿色包装、绿色回收的成果,都在绿色餐厅呈现应用,四环体系联动互通,最终回归了麦当劳的业务主线。“整个全价值链从最早的食材,到中游加工,到餐厅再到最后的回收,实现了麦当劳绿色增长引擎的科学管理架构。”顾磊说。
< class="pgc-img">绿色回收重塑好物制成的“懵懵小象”
>在麦当劳的“绿色增长引擎”运行过程中,无数的利益相关方参与进来共创共享,麦当劳“黄金三脚凳”体系居功至伟。总部、供应商、加盟商之间分享共同的价值观与绿色理念,麦当劳也从不当“甩手掌柜”,而是与执行方共同探索生产、加工、运输各个环节的绿色实践,保证自身绿色产业链稳健运行的同时,麦当劳也在释放行业影响力,赋能并带动供应链上下游共同推进节能减排、绿色环保。
“绿动”下一个五年
2015-2021年间,麦当劳通过绿色减碳,在食品加工仓储运输等供应链环节,累计节约用电超过2.67亿度,相当于减少碳排放约15.5万吨。同期,通过使用更节水的机器和加工设备、污水回收利用等措施,供应链共节约用水超过200万吨。
< class="pgc-img">麦当劳“零碳”餐厅屋顶光伏发电
>这是麦当劳过去几年来的绿色答卷,其更深层的意义在于麦当劳对消费者端和产业链端散发出的“绿色能量”。
自“双碳”目标于2020年被首次提出,并于2021年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绿色低碳发展已进化为全社会的时代命题。尤其餐饮行业涉及能源、工业、农林畜牧、消费服务等各行各业,是如百川归海般的集合体,每个相关行业的绿色发展都与之息息相关。
基于骨子里的绿色基因,麦当劳较早开始了绿色发展步伐,早在2018年10月,麦当劳中国就正式宣布了可持续发展计划,开始着手建设LEED绿色餐厅。也正因多年积累,麦当劳在构建绿色增长体系的同时,确立了清晰的目标。顾磊表示,麦当劳计划到2050年实现近零碳排放,并将依照SBTi(科学碳目标倡议)行动框架进行科学的战略规划,麦当劳中国积极支持这个目标,在一些减碳领域如餐厅运营、办公室和供应链都取得了领先的好成绩。
麦当劳也早早建立了自己的ESG标准体系:聚焦食物、地球、人才、社区四个支柱,衍生出具体的发展规划。如绿色增长引擎的举措,大多都归于“地球”之下。“接下来,我们还要规划更清晰的零碳路线图。”顾磊表示。
在顾磊看来,麦当劳深谙规模越大、责任越大,将积极利用并发挥品牌影响力,通过全产业链的绿色发展,将自己打造为餐饮行业的“双碳”标杆,也影响更多相关行业和消费者共同加入到绿色行动中来。
2022年是麦当劳中国变身“金拱门”的五周年。五年前,麦当劳中国立志将2022年的餐厅数量达到4500家,如今“超额”完成目标。五年来,麦当劳始终坚持以“绿色增长引擎”不断驱动业务的发展和创新,绿色早已成为“金拱门”的底色。顾磊强调,下一个五年,麦当劳中国将延续绿色发展理念,为下一代创造环境友好的生态,培养下一代金拱门的接班人,和供应链上下游一起发展。
一年更迭之际,最宜展望未来,下一个五年,麦当劳还有更多可能。
作者:朱影
着2017年新的中国本地股东加入,麦当劳中国迎来了一波席卷全国的扩张浪潮。根据麦当劳中国首席执行官(CEO)张家茵的介绍,自新股东加入以来,麦当劳在中国的餐厅数量已经翻了一番,这一数字让人瞠目结舌。当然,"金拱门"的中国化,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增长,更是麦当劳对中国市场的深度融入和适应。无论是在品牌宣传、菜单创新还是商业模式上,麦当劳都在探索新的路径,与中国市场紧密结合。
< class="pgc-img">>满足了消费者对便捷、多样化的美食需求
作为中国市场多元化发展的重要一环,麦乐送是麦当劳中国另一项强劲增长的引擎。随着中国消费者生活节奏的加快,外卖行业迅速兴起,麦当劳紧抓机遇,在中国市场率先推出了麦乐送外卖服务,满足了消费者对便捷、多样化的美食需求。麦乐送的成功,也得益于麦当劳对中国市场的深入了解。
< class="pgc-img">>"金拱门"致敬中国美食文化
中国悠久的美食文化,是麦当劳中国融合本土特色的重要依据。麦当劳积极吸收中国传统美食的精髓,将其与西方快餐进行有机结合,创造了一系列既符合中国消费者口味,又具备"金拱门"特色的产品。比如,麦当劳推出了汉堡包中的"辣"元素。中国人以对辣味独特的热爱而闻名,麦当劳巧妙运用中国出产的辣椒,为传统的西式汉堡增添了一抹浓郁的中国风味。此外,麦当劳还特别推出了许多中国特色小吃,这些本地化的产品让麦当劳更加贴近中国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和味蕾。
< class="pgc-img">>麦当劳中国员工超过18万名
在追求中国市场本土化的过程中,麦当劳不仅仅是将西方品牌引入,更是为中国带来了大量就业机会。据麦当劳中国首席执行官(CEO)张家茵介绍,麦当劳中国目前已拥有超过18万名员工。这些员工为麦当劳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持,也获得了稳定而丰厚的回报。麦当劳始终秉承着公平、公正、诚信的用人原则,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金拱门的员工文化也在中国得到了充分体现,员工们在工作中学习到了职业技能,同时也感受到了麦当劳温暖而和谐的企业氛围。
麦当劳中国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中国市场的全力支持,同时也得益于麦当劳在商业模式上的积极创新。"金拱门"致力于将更多中国特色推向全球,以满足消费者对美食的不断追求。未来,麦当劳中国将继续深化本土化发展,与中国市场携手共进,在全球舞台上展示美食文化的多元魅力。
制晚报2017-10-2615:47:47
假门店图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张鑫)昨天(10月25日)晚间,麦当劳曝出中国公司已经更名为“金拱门”。此事一出,引发了网友大讨论,不少网友还给诸多国际品牌“改名”,并在网上流传出PS成“金拱门”的麦当劳门店。其实,公司改名,麦当劳并不是首例,为何网友对此事反应如此巨大呢?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梳理了麦当劳改名的前后:麦当劳的“M”最早所代表的就是金色拱门的图形。
麦当劳改名引发网友恶搞
昨天晚间,麦当劳发布媒体声明称,麦当劳与中信及凯雷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后,因业务发展需要,自2017年10月12日起,麦当劳中国总部的企业名称变更为“金拱门(中国)有限公司”。
这并没有让此前就在网上流传的“麦当劳改名”一事偃旗息鼓,反而掀起了更多网友的讨论。
而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发现,不少网友已经把此事“玩”成了段子:有网友PS了把“麦当劳”换成“金拱门”的麦当劳门店;更是有网友将麦当劳的友商——同是外来品牌的肯德基、汉堡王、星巴克、赛百味等——逐一起了类似“开封菜”、“美人鱼咖啡”等或乡土气或直白描述企业logo的名字。
不过,麦当劳10月26日,再度强调称改名仅限于证照方面,网上流传的“金拱门”图片都是网友恶搞,麦当劳餐厅名称、品牌logo,麦当劳叔叔等都不会改。
之所以此话题热度不断,主要是新旧名字间的“反差”。记者注意到,网友对于麦当劳新名称的评价大多一边倒,更是有互联网评论员直言“金拱门”太接“乡土气”。
麦当劳改名的前前后后
麦当劳改名与之前被中信收购不无关系。在今年8月8日,麦当劳宣布与中信股份、中信资本以及凯雷投资集团,针对麦当劳中国业务的战略合作正式完成交割。
收购完成后,中信股份和中信资本在新公司中将持有共52%的控股权,凯雷和麦当劳(全球)分别持有28%和20%的股权。在新成立的公司中,中信、凯雷和麦当劳全球在董事会所占的席位分别是4席、2席和1席。
当时,公司内部人士表示,公司的新名字还没有敲定,所以暂时使用“新麦当劳中国”的表述。
如今正式改名的消息一出,“金拱门”名称的由来被纷纷猜测。
改名并未“一时兴起”
其实,麦当劳改名“金拱门”也并非“一时兴起”的玩笑决定。“金拱门”名称的由来可追溯到麦当劳的发展史。
麦当劳的金色“M”并非一开始就代表了McDonald的首字母。除了形似大写字母M,麦当劳的logo也可看做是金色拱门的图案,而这个标志在西方有个着名的昵称——Golden Arch,直译就是“金拱门”。
金色拱门是麦当劳从一家地方小快餐成为全国连锁快餐店的第一步,他们开在凤凰城的第一家加盟店,店面外观第一次采用了两个大大的金色尖细抛物线结构。到了60年代,才将两个抛物线的元素结合到一起,变成了类似现在的M造型。当时的 logo 里还有麦当劳餐厅流行的斜坡屋顶的元素。金色拱门,其实是麦当劳最早的视觉形象。
而把麦当劳称为“金拱门”也并非是第一次。讲述麦当劳在亚洲故事的书籍就名为《东方金拱门(Golden Arches East)》。早在20年前,《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更是提出了“预防冲突的金色拱门理论”。
麦当劳为何要改名?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之中,名字是一个人极其重要的标志之一,未见其人便先闻其名,一字之差就极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名字的重要性对于一家企业而言也是一样。“麦当劳”三个字的品牌价值不言而喻,那为什么要变更公司名称呢?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梳理近年来多家变更名称的企业原因时发现,主要有三个理由:多家企业合并、剥离以往负面印象、扩展业务领域。
其中,扩展业务领域则是多家公司更名的最主要原因。比如:去掉“电脑”两字的苹果公司;去年更名为Alphabet的谷歌;已经更名为“健合”的合生元;从“滴滴打车”拓展到“滴滴出行”;上个月刚刚宣布将集团名称变更为TAPESTRY的美国轻奢集团COACH等等。以上企业变更名称均是由于业务扩展,不再局限于名称中所涵盖的业务或原本名称的公司变成了新集团的子公司等。
而麦当劳将中国公司变更成“金拱门”是否也意味着要拓宽业务范畴呢?
对此,麦当劳公关团队回应称,更名是由于“麦当劳与中信及凯雷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后,因业务发展需要”。但是,对于业务发展是否代表会有新品牌出现。该人士明确称,公司目前不会发展新品牌。
不过,合并后,新麦当劳中国曾经召开媒体通气会称,预计到2022年底,中国内地餐厅将从2500家增加至4500家,开设新餐厅的速度将从2017年每年约250家逐步提升至2022年每年约500家。而布局也将向三四线城市下沉。同时,麦当劳明确将继续走汉堡专家的方面,不会考虑加入面条等中式快餐。对此,分析人士表示,要完成上述发展,新版麦当劳的开店方式或许得做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