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太阳照常升起,茶饮创新就不会停止。
最近让我耳目一新的是青团:它被茶饮人改良成一款小料,加进了奶茶里。
CoCo都可、古茗、雅克雅思、乐乐茶等品牌上新后,好评度飙升,在有的品牌已经跃升至点单率top3产品。
对更多品牌来说,这款小料值得上吗?
冲进点单榜Top3
第一届茶饮青团大战开启
零售领域一年一度的“青团大战”,已经来到茶饮圈了。
3月25日,CoCo都可公众号发布了一款名为“茉香红豆青团”的产品,以茉莉艾草组成的花草香为卖点,公众号分分钟实现了10万+的阅读量。
随后小红书上“CoCo都可出可以吸的青团了”的笔记,喝过的小红薯们,纷纷评价“太会玩”、“太可了”。
仅仅相差一天,3月26日,南京品牌雅克雅思,上新了3款青团新品,红豆馅的青团还原度更高,还给青团奶茶取了让人无法抗拒的名字“小青龙”,消费者也可以根据喜好,自己DIY迷你豆沙青团奶茶杯。
以“青团奶茶”为关键词,在社交平台上搜索,我发现古茗、乐乐茶、茉沏等也都加入了“第一届茶饮青团大战”,每家的产品各有千秋。
比如古茗,精选十大名茶之首的龙井作为茶底,青团使用天然植物麦青研磨的粉制作而成,口感和小丸子接近,还搭配了一个专属的“小绿杯”。
苏州品牌茉沏的青团系列,名字山茶闹青团、浮生青团引春雾,充满东方意蕴,而乐乐茶的青团季限定,则在鲜奶茶顶部放上一串艾草团子,还有艾草米麻薯挂壁。
青团小料到底卖的怎么样?CoCo都可品牌负责人告诉我,在江浙沪区域的门店,它很受欢迎,顾客还纷纷晒出了自己的“隐藏菜单”。
雅克雅思研发总监韩伟表示:“我们的青团在200多家店都上了,上新时间至4月30日,上新3天,就攀升到了点单率Top3,其中双拼龙珠、糯糯小青龙尤其受欢迎。”
在小红书上,关于青团奶茶的笔记,点赞在几千至几万,在微博热门话题中,#奶茶青团#话题阅读量1.3亿次,讨论次数超过4万,消费热度可见一斑。
青团,最初源于唐朝的一种祭祀食品,它今年为什么能在茶饮中走红?
最早是祭祀小吃的青团
怎么就火了?
作为在最近几年才听说过青团的北方人,我带大家1分钟来了解下青团的前世今生。
青团,江南地区传统小吃,始于唐代,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或者莲蓉馅,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清香。
青团作为江浙地区的老字号商品,既蕴含着消费者记忆中的味道,但一直是一款地域美食,在北方人的心目中存在感很弱。
青团走红,要从各大生鲜超市的“青团大战”说起。
从2018年至今,盒马先后推出过很多“脑洞大开”的青团。腌笃鲜、螺蛳粉、酸辣柠檬凤爪青团走红网络的同时,也让这个江浙沪“专属”小吃开始走向全国,让更多消费者接触到这个极具地区特点的时令点心。
在年轻人眼中,青团已经成了一道“为春天而生”、“吃一口才不会辜负春天”的应季美食。
北京市民都已经开始在超市里排队买青团,青团走出了江浙沪,成了全国性的“现象级“的美食。
回到茶饮行业,已经逐渐开始有“国民级”喜爱度的青团,有希望成为一款经典小料吗?
成为经典茶饮小料
青团还要跨过3个门槛
作为季节限定款的青团,在茶饮中沉淀成经典小料,还需要跨过3个门槛:
第一个门槛,就是南北口味差异。
北方人已经有了认知,但不一定吃得惯。
青团的草本香气,喜欢的人很喜欢,不喜欢的人很排斥,在北方人的味型基因里,没有青团的存在,就像月饼的甜咸之争至今无定论一样,青团能否南北通吃,还需要时间验证。
第二个门槛,是运输、储存方面的限制。
无论CoCo都可还是雅克雅思,青团小料无一例外都使用了“冷链运输”。
“青团对运输要求很高,不能挤压,必须全程冷链,如果常温运输到门店就化冻了,门店复冻后再去熬煮的话,表皮就会很硬,口感大大下降。”雅克雅思研发总监韩伟表示。
还有青团小料的效期,常规珍珠在门店熬煮后,能保存3~4个小时,“但青团熬煮后,一般要在60分钟后口感就开始下降,90分钟后我们直接就不用了。”
第三个门槛是成本。
韩伟告诉我,想要还原青团的草本清香口感,使用艾草汁类含有叶绿素,能让颜色变绿的食材,价格通常很高。
“以我们的小青龙为例,一杯500ml的饮品,小料的添加量约70g,成本达到1.5~2元之间。”
相比于珍珠的运输便利和低成本优势,青团走入茶饮,在上游的供应链还有一段路要走。
青团小料的热度,要不要跟?
“该上还是要上的,可以作为季节性、话题性产品,吸引一波流量也是很不错的选择。”韩伟表示。
首先,对于当下的实体店来说,任何能抓取流量、增加生意的机会,都应该牢牢抓住。
其次是,青团的走红也再次提醒从业者,具有时令性、季节性的产品应该获得更多的关注。
“CoCo都可已经形成了一年四季稳定的季节上新计划,比如3月樱花,4月青梅、8月桂花、9月青稞等。”CoCo品牌负责人表示。
如今的茶饮行业,大部分品牌已经形成了“品牌日历”,会在固定的时节,做固定的营销活动。
在产品上,相比于小众水果、黑暗小料,如果能把中国24节气的时令小吃、风俗习惯,用茶饮的方式演绎,形成一套“产品日历”,也不失为一个出圈的方向。
最后,在这个艰难的春天里,希望一杯青团奶茶,能带给大家片刻心安。
<>源:界面,作者 杨立赟
< class="pgc-img">>曾经在电视上打广告说一年的销量可以绕地球三圈的香飘飘,如今已不再高调。
把奶茶粉、糖度包和椰果倒入杯中,只需要一杯热水,一分钟就能自助冲泡一杯奶茶——这家公司的经典产品曾经一度成为中国消费者在奶茶品类中的首选。创立于2005年的香飘飘在发展12年后,于2017年11月上市,当时被称为成为A股“奶茶第一股”,各方关注。
但如今无论是奶茶还是即冲热饮市场,香飘飘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变化与挑战。
根据咨询公司欧睿国际的数据,热饮市场从2013年至2017年间,市场规模从1022.7亿(人民币,下同)上升到1251.1亿人民币。市场规模扩大,但香飘飘的市场份额却逐年减小,从2013年的3.8%减少到2017年的3.1%。
香飘飘也没能向资本市场交出第一份漂亮的财报。
这家公司上市后首份半年报中,5458.6万元的巨额亏损让外界哗然。今年一季度时香飘飘曾录得净利润2830.1万元。直到上个月底发布的三季报,净利润才回归正数,达8400万元,同比微涨了2.65%。
幅度巨大的利润波动引起了上交所的关注。香飘飘发布半年报之后,上交所发出8连问,包括增收不增利、销售费用大幅增长等事项,香飘飘则作出了长达40页的回复。
“上半年亏损是正常现象, 上市的那一年也是亏损的,证监会是理解的。”香飘飘创始人、董事长蒋建琪在电话里对界面新闻说,香飘飘是热饮,秋冬季才是主要是销售时段。
但很显然,他也清楚季节因素并不是应对一切质疑的标准答案。
< class="pgc-img">>一年卖出10亿杯
生活在浙江海宁长安镇的李应妍,从香飘飘的忠实用户,到彻底抛弃香飘飘,大概花了10年时间。这10年也是中国消费习惯和市场秩序迭代的跨度——购买力提升,市场格局多远与新兴品牌瓦解大公司竞争壁垒的强大活力,都改变了所有的游戏规矩,哪怕是一杯奶茶的生意。
长安镇是五线城市海宁下辖的一个镇,与香飘飘总部湖州所在地相距约80公里,算是香飘飘颇具优势的一个典型目标市场。当2009年香飘飘刚开始“绕地球”的时候,李应妍很爱喝,天天“杯不离手”。
< class="pgc-img">>香飘飘之所以流行,很重要的原因是自助冲泡一杯奶茶非常方便快捷。
那是香飘飘的全盛时期。
2009年,一句“杯装奶茶开创者,一年卖出3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在全国各大地方卫视轮番播出。几年之后也 “与时俱进”地由最初的绕地球一圈,发展成了“一年卖出10亿杯,杯子可绕地球转三圈”。
与咖啡工业发展出现过几个具有阶段性的浪潮一样,中国茶饮品10年发展也同样可以就此划分。10年之间,工业饮料茶如娃哈哈与统一,和香飘飘所代表的冲泡奶茶进入市场,他们最大的特点是效率——通过规模化的工业化生产和零售领域的渠道优势,可以快速将产品生产出来,然后出现在甚至乡镇小卖部的货架上。
与此同时,更多品牌还是出现,例如周杰伦代言的优乐美奶茶,也同样通过类似的方式与香飘飘展开竞争——“爱它就把它捧在手心”也一度成为洗脑广告语。
“它们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0%,最大的特点是效率模型的复制能力非常强,以强大的效率覆盖四五线城市。”国茶实验室创始人罗军对界面新闻说。
大约在2008年左右,香飘飘销售规模达到10亿,利润大概为1亿。联合利华提出了收购,“出价10个亿,当初是比较动心的。”蒋建琪说。
心动之后,冷静下来内部商议,蒋建琪最终决定坚守自己的企业。他当时觉得,联合利华旗下的立顿也有奶茶热饮,在中国一二线城市发展不错,其短板在于“沉不下去,不接地气”,因此在三线及以下市场,香飘飘对它冲击颇大。
虽然联合利华一直表达“善意”,蒋建琪依旧难以确认对方真正的收购意图,“可能是为了渗透到下沉市场,也可能是为了消灭竞争对手。我作为创始人,不能去冒被收购之后被消灭的风险,所以没有卖掉。”他说。
但没过多久,实力强大的竞争对手出现了。
< class="pgc-img">>告别香飘飘
李应妍虽然一度称,“因为懒得出门,想喝奶茶的时候就靠香飘飘救急。”但是近两年,香飘飘就不再出现在她的餐桌上了。“这两年外卖太发达了,想喝奶茶的时候外卖平台下个单,很快就送到。这儿外卖店太多了,竞争激烈,不少商家甚至不收配送费,用微信点单都不用凑单。”
更重要的是,这十年间,李应妍从学生变成了公司人,社会地位转变,收入翻倍,对奶茶要求也翻倍,不是纯牛奶调制的饮品已经不在她的选择范围之内。
“奶茶店出来之后,做一杯奶茶实在是太快太高效了,香飘飘的优势和竞争力被削弱。”罗军说。
他把在2006年至2030年这个阶段称为“中国茶饮的复兴年份”,在这一阶段,消费者渐渐不再满足于工业品,开始排斥工业香精等用料,工业属性过强的产品开始碰壁。
“Coco都可、蜜雪等调饮茶品牌全面下沉,发源于浙江南部的古茗奶茶承诺10元的产品用是安佳牛奶,可以完全摆脱奶精。即便在县城小镇,4元到10元就能喝到一杯现调的品质不错的奶茶,使得香飘飘5元以下的产品不具有竞争力了。”罗军说,尤其是2015年鲜果茶出现之后,连果汁都不够高级了,有些高端茶饮店的用料已经升级到新鲜水果。
< class="pgc-img">>2018年9月,喜茶在成都首家店开业时门口排起长队。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蒋建琪承认,高端产品和奶茶店的出现对香飘飘产生了一定影响。但高端茶饮品牌角逐的一二线城市从来都不是香飘飘的主要城池。“三四线以下城市,大品牌的奶茶店其实开不进去,多是杂牌的,加盟运营,或者是小作坊形式的,相比之下,香飘飘具有品牌优势,有严格的品控措施,不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他说。
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喜茶这些茶饮品牌还未下沉到低线城市,但在社交网络的影响下,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理念改变了。
远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乌兰察布市的赵文,在结束中学时代之后,也告别了香飘飘。
最近一年吸引她的是有一层厚厚芝士奶盖的奶茶,虽然她在竭力控制热量摄入,偶尔还是会光顾奶茶店。乌兰察布的街头有一种网红“占卜奶茶”,她很享受喝一杯奶茶之余的小趣味,虽然价格都在16元以上,比一杯香飘飘高出四倍不止。
< class="pgc-img">>做高端,不简单
香飘飘也开始推出更多的选择来迎合市场需求。
它在3.5元的经典产品基础上升级出“好料系列”,分别加入雪糯椰浆、芝士燕麦、蓝莓、红豆等不同配料。为填补二三季度杯装固体粉冲奶茶淡季对业绩造成的季节性波动,香飘飘在2017年4月推出了液体奶茶,包括“MECO”牛乳茶和“兰芳园”丝袜奶茶,其中“兰芳园”是经香港方面授权的老牌港式奶茶;今年7月又试水果汁市场,推出“MECO蜜谷”杯装果汁茶,有金桔柠檬、泰式青柠、桃桃红柚三种口味。
这些产品定价在8.5元至十几元不等,主要消费场景包括学校、白领喜欢光顾的便利店、办公楼内。“绕地球”的广告语,也换成了“小额小困,就喝香飘飘”,巨额的广告投入也从简单粗暴的电视广告,逐渐转移到网台联动的综艺节目和热播电视剧,今年夏天在腾讯视频《如懿传》中获得独家冠名。
< class="pgc-img">>“MECO”牛乳茶
< class="pgc-img">>为了抓住年轻消费群体,香飘飘邀请陈伟霆成为“MECO”品牌代言人。
“即饮产品不仅补充了夏季市场,对经销商团队、终端门店都有好处——原本香飘飘只卖一季,现在就能12个月持续沟通终端,利益链上的这两个群体对香飘飘的黏性也会增强。”蒋建琪说。
他看好这个策略,甚至把手机铃声也换成了“MECO”牛乳茶的广告音乐。
“MECO牛乳茶不同渠道分配到的价格大概是7至12元,在二三线城市,调饮茶可以替代它。”罗军却对香飘飘夏季饮品的策略提出怀疑,而且过去香飘飘专注于一种产品,规模效应大,议价能力强,能够挑战雀巢和立顿;当它开发出多个产品,会分化生产和营销效率。
但蒋建琪称,液体饮料从生产线角度、供应链角度,和已有的产品“一模一样,只是配方不同”;而要重新下功夫的是渠道推广。
香飘飘过去的销售团队、经销商结构偏重大流通,强项在于销售5元左右的产品,需要加强的是高端产品的渠道服务。蒋建琪打了个比方,“奢侈品品牌的包,没有陈列好,也卖不出身价。低端产品放在货架上就完事了,高端产品得靠陈列的形象效果,这就需要地面人员跑得勤快、多花心思。”
在2018半年报中,香飘飘表示,液体奶茶业务计划在136个重点城市进行主流渠道、主流门店的精准铺货,挖掘液体奶茶的卖点,提高液体奶茶销售表现。
香飘飘液体奶茶在今年前三季度营收为1.59亿元,同比增长8.12%,占整体营收的9.4%。
然而,中国无菌灌装液体奶茶市场热闹不已,饮料巨头都已投身其中。包括统一、康师傅、麒麟、娃哈哈、三得利在内的5家公司占据了该市场近四分之三的份额,作为后入者、香飘飘想要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并不容易。
好在香飘飘曾经的品牌印记,还是让一些有黏性的消费者选择尝试新产品。
广州26岁的工程师王芒现在仍然在喝香飘飘,“价格比外面现做的便宜,还可以屯一堆,想喝的时候立马就能喝了。”作为香飘飘的忠实粉丝,“兰芳园”丝袜奶茶一上市王芒就尝了鲜。
“挺好喝的,但可能里面的茶碱含量太高,只要是中午以后喝,晚上就会失眠。”她说。
< class="pgc-img">>“兰芳园”丝袜奶茶
< class="pgc-img">>香飘飘的未来仍在低线城市
不过留给香飘飘探索新模式的时间并不多,如果高端产品不能尽快做起来,它可能会面对经销商比消费者跑得更快的潜在危机。
“这一两年,香飘飘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陕西某市的经销总代理陈飞对界面新闻说,连一个杯子、一个盖子成本都增加了,从总部拿货越来越贵。“但是在零售终端市场,毕竟还是“吃榨菜”的消费者比较多,他们喜欢5元以下的基本款,且不接受提价。”
因为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他们对于香飘飘的认知原本就是一种性价比的选择。因此对于价格有一定的敏感性——如果香飘飘都涨价了,为何不去选择手工调制的奶茶?
因此经销商的利润被两头挤压,外加上销量还不如从前,周转率又比过去低,陈飞说自己“做得很累”——每年从香飘飘拿几百万元的货,他正在考虑或许在一两年后,把这笔资金投入其他周转率更高的项目会更划算。
蒋建琪对终端的这种情况似乎心中有数。“原材料成本上涨,逼迫企业对产品提价。但消费者不接受。”他调侃道:“消费升级的意思是,消费观念升级,消费者的钱包并没有升级。”
为了“合理涨价”,香飘飘进行一些产品创新。比如,通过添加高温杀菌、不含防腐剂的红豆、青豆等配料,把基础款的升级版提价到5.5元,避免硬生生涨价导致消费者的抵触。
另一方面,香飘飘逐渐把销售渠道从收费颇高的线下卖场转移到线上电商。“我们在营销方面确实不如三只松鼠这种基因中就有电商的企业,我们在往这方面转型。”蒋建琪说,前几年香飘飘在杭州设立营销中心时,特意选址在阿里巴巴总部旁边,目的就是吸引电商人才——香飘飘真的从阿里巴巴挖走一个员工,成为现任电商负责人。
“其实最简单的办法是收购一个电商。”蒋建琪表示,尚未做足准备,但在观察考虑。
< class="pgc-img">>“MECO”牛乳茶进入高校展开营销活动。
在可预见的未来,香飘飘的利润将依然来自于三线以下城市。“三线以下城市赚利润,去补贴一二线城市”,蒋建琪道出这么多年来香飘飘的真相。“中国的一二线城市,渠道终端的门槛高,费用大,货流能力较差,赚不了钱。比如上海,我们说它是一块又香又硬的牛肉干,很难啃,直到去年才开始盈利。”
罗军则认为,香飘飘应该正视拼多多带给中国企业的启示,“奶茶店只能在全国开100家、1000家,但香飘飘解决的是10万家的问题。奶茶店进不去、国外品牌不理解的市场,才是香飘飘的地盘。”
“五环外才是中国消费市场的基本面。”他补充说。
那么香飘飘能再一次把握住机会吗?
>丨杨亚飞 代紫庭
编辑丨乔芊
咖啡卷王卷到了奶茶界。
昨日,瑞幸推出七夕新品「轻轻茉莉」,该款产品定位于“年度重磅”,联合“女明星”IP LOOPY(赞萌露比),推出了联名专属加大杯、联名杯套/杯袋、主题店及贴纸等周边,但对于不少顾客来说,更愿意称这款新品是“9.9版的伯牙绝弦”。
“我觉得和霸王茶姬的伯牙绝弦没什么区别,”在成都天府新区上班的Carnelian在看到这款新品后,第一时间就决定买来尝尝。瑞幸的店就开在他通勤必经的路上,公司楼下还有家霸王茶姬,咖啡属于工作日标配,霸王茶姬则是朋友聚会喝的下午茶。他告诉36氪,或许是点的无糖版原因,尝不出跟伯牙绝弦的区别,两款产品最大的区别是,瑞幸更便宜。
同样每周喝五杯咖啡的乌青,其中三天会在位于成都OPPO大厦楼下买杯瑞幸,她告诉36氪,瑞幸这次出的新品比之前的提拉米苏好喝很多,但口感上不如伯牙绝弦,不过后者一杯20元,“而且人总喜欢贪小便宜,瑞幸经常会出一些优惠券,”乌青说,“相比之下,就会觉得瑞幸更划算。”
关于跟伯牙绝弦的对比讨论,从这款新品上市前,就已经在网上发酵。小红书上,瑞幸这款新品被贴上了“伯牙绝弦平替”、“伯牙绝弦mini”标签,以及玩梗“不是伯牙绝弦喝不起,而是轻轻茉莉更有性价比。”
从成分来看,两款产品很难不被拿来比较,伯牙绝弦的主要成分是茉莉雪芽、牛乳、冰勃朗非氢化基底乳,轻轻茉莉则是茉莉花茶、纯牛奶、轻乳、绿咖啡液和原味调味糖浆。两款产品的杯身也不乏相似之处,轻轻茉莉使用了国风样式的宝花奔鹿杯和“三品管”,而这跟霸王茶姬颇多相似之处。
瑞幸轻轻茉莉与霸王茶姬伯牙绝弦商品页
二者的口味区别,也是网友讨论的重点。在口感好坏之外,36氪访谈的多位消费者共同表示,轻轻茉莉较于伯牙绝弦的茶味更淡些。老李是两家品牌的深度消费者,平均一天一杯瑞幸,奶茶则只喝霸王茶姬和沪上阿姨。老李说,瑞幸的奶味更重一点,只有一点茶味,“霸王茶姬的茶味更重”。
持着类似观点的消费者,在网上并不少。小红书网友“Mia娅娅”点了杯少糖款,发现跟霸王茶姬确实很像,只是“各种味都比较淡”,并直言是“伯牙绝弦稀释版”。
轻轻茉莉的诸多产品描述,明显奔着伯牙绝弦去的。
健康是共同主推的产品卖点,同样是标准冰、不另外加糖,伯牙绝弦中杯热量标注为130kcal,换算下来,对应约半颗牛油果的热量,轻轻茉莉也把低热量作为卖点,大杯热量换算下来,约为1.5个苹果。
此外,霸王茶姬此前已经推出产品身份证、热量计算器等健康标识,并宣称升级了三零标准,即茶底0添加人工香精、整杯0反式脂肪酸、牛乳0奶精。瑞幸的轻轻茉莉上,则强调了他们的四零标准,即0植脂末、0阿斯巴甜、0反式脂肪酸、0氢化植物油。
作为核心原料,茶叶制作工艺也被拿出来重点强调。从官方产品介绍来看,轻轻茉莉与伯牙绝弦均使用的是“中国茉莉之乡”广西横州的双瓣茉莉花茶,区别在于窨制的次数,伯牙绝弦的茉莉花茶是“三到五次”窨制,而瑞幸则称轻轻茉莉使用的是“七窨”工艺。
多个维度看下来,瑞幸颇有些拼参数的意味。
虽然茶饮、咖啡不分家,但霸王茶姬原本并不是瑞幸的直接对手。但这种情况在今年发生了变化,在之前的7月,瑞幸推出了不含咖啡液的经典柠檬茶、抹茶柠檬茶新品,在2万家店开出同时,还推出选用单丛乌龙茶的单丛拿铁。
而轻轻茉莉所代表的轻乳茶系列新品的出现,则将两家品牌的竞争直接摆上台面,毕竟作为主打款的伯牙绝弦,2023年销售了多达2.3亿杯,如果按照16元杯单价计算,仅这一款主打产品便占了霸王茶姬约34%的销售额。
用新品打对方的招牌菜,看起来胜算不会高,但如果是9.9的低价,则又要另当别论。毕竟,在咖啡市场,这一简单粗暴的策略屡试不爽。瑞幸对于霸王茶姬的关注,也在显著提升。据36氪了解,瑞幸一方面降低了参与9.9补贴的门店范围,另一方面,接下来的开店节奏则重点关注霸王茶姬。
咖啡与鲜奶茶品牌的产品跨界交锋,其实也是不可避免。
从行业背景来看,无论是咖啡还是茶饮,已经是明显的红海市场,生意难做成了挂在嘴边的话,在抢夺有限的蛋糕。作为头部品牌,瑞幸日前刚突破2万家店,霸王茶姬则势头正凶,门店交叉已经发生。体现在产品侧,无论是咖啡还是鲜奶茶,健康维度并无太大差别,而咖啡的功能性差异点,也在逐渐削弱。
作为打工人“续命水”,咖啡的提神效果突出。但在今年5月,霸王茶姬推出年度新品万里木兰,其中杯茶多酚含量便约有292.8毫克,提神效果好到一些网友反馈喝完睡不着觉。此外,霸王茶姬创始人此前在公开演讲中还曾提到,要做“东方星巴克”,其产品则对应是强功能性的“茶拿铁”。
通常认知里,霸王茶姬抢的是水果茶的生意,但无论是健康还是功能属性,鲜奶茶又同样在强夺咖啡拿铁的生意。
这种来自潜在对手的竞争威胁,是瑞幸无法忽视的变量,且霸王茶姬的高增长背景是,瑞幸此前2023年已经在尝试往茶咖延展,此前去年3月,便推出碧螺知春拿铁,首周销量破447万杯,此后又推出杏花乌龙拿铁、蒸青日向夏拿铁、兰韵铁观音拿铁、山茶花拿铁、黄山毛峰拿铁等一系列茶咖产品。
但即便如此,霸王茶姬的风头仍然无法被盖过。
事实上,瑞幸不是第一个尝试复刻“伯牙绝弦”的品牌。
在此前7月,古茗推出9.9元原叶鲜奶茶活动,其云岭茉莉白产品,同样标注单杯热量141Kcal,对应约半颗牛油果,且同样是横州“七窨”茉莉;此外,喜茶则在同月发布四真七零产品标准,突出其健康茶饮属性,并拿其“八窨”的茉莉乳茶“小奶茉”,发起了全网最低脂轻乳茶的挑战,其减脂版宣称脂肪含量减少40%,热量减少15%以上。
这种品牌端的竞争也已经传递到上游,带动茉莉花茶的成交量和价格双双上涨。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数据统计,今年5月、6月,横州茉莉花原料交易量上涨上涨分别至695吨、1930吨,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13.4%、19%,对应交易额分别为4795.5万元、1.3896亿元。此外,今年6月横州茉莉鲜花成交额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84.8%、茉莉鲜花平均价格较去年增长44.6%。
过去三年横州茉莉花茶交易量(单位:吨)
对于瑞幸来说,轻轻茉莉更明确是做用户场景的延伸,与咖啡的早高峰时段不同,前者更明确是往“下午茶”定位,即是作为“早C午T”,从霸王茶姬手里抢下午茶的场景。
北京的美团专送外卖员卢师傅验证了这一结果,他告诉36氪说,昨日轻轻茉莉的订单,集中在中午时间段。但他观察下来,这款产品点的并不算多,“没有酱香拿铁那么火,大部分点的还是那些经典款。”他手里拎着的三单外卖,清一色装的是冰美式。
在刷到轻轻茉莉新品后,小何并没有心动,依旧选择在瑞幸下单了夏日青提小铁。小何说,他每周喝2-3杯咖啡,但不喜欢浓咖啡味,且这一杯是从抖音刷到的 3 块 9 的团购券买的,而“平时就是9块9”。
无论是瑞幸还是茶饮同行,伯牙绝弦被批量“复制”背后,饮品头部品牌们,都想从霸王茶姬的增长红利中,分得一杯羹。
而2024年的饮品旺季过半,曾经依靠厚乳拿铁、酱香拿铁等多个爆款产品实现业绩复苏的瑞幸,也在等待下一个爆品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