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剧终,而取景地江门的“狂飙”才刚开始。
九派新闻走访发现,剧中“强盛小灵通”所在店铺如今是“广博文具店”。自《狂飙》开播,每天都有游客过来。这天,一位游客把脑袋伸进店铺,问,“有小灵通卖吗?”收银员回答,“卖完了。”
又有人问,“有《孙子兵法》卖吗?”店铺老板从车厢里翻出一套国学经典,拆出其中的《孙子兵法》放到货架上,仅供拍照,不卖。
据江门文旅部门初步测算,7天假期江门共接待游客254.93万人次,旅游收入14.54亿元,同比增长34.48%和29.47%。《江门市文化发展改革“十四五”规划》提到,“未来,将会有更多充满侨乡文化的旅游景点成为天然摄影场。”
江门长堤历史街区。上图/《狂飙》剧照 下图/九派新闻 覃钰钰
【1】游客自发打卡,本地商家狂蹭热度
2月3日,九派新闻记者来到蓬江区的江门长堤历史街区。
这里是“旧厂街”部分街景的选址,是强盛兄弟发家之地。在剧中,有一场安欣和高启强对视擦肩走过的戏,便是在此拍摄。最近,不少游客一边比照着手机里的剧照,一边选择角度拍照。
“广博文具店”就位于街道拐角处,墙面上贴着黄绿二色的马赛克瓷砖。
“这是阿盛的手机店吗?”有游客举着手机里的剧照问。收银员爽朗地回答,“是的,但是我们和他已经没有任何勾连了!”
老板秦先生告诉九派新闻,他们是在《狂飙》拍摄完成后开店的,已经开业一年半。店铺的招牌、墙面、地板砖都是《狂飙》剧组装修的,他们没有改动,只是把招牌上的“强盛小灵通店”的字样换成自己家的店名。
“强盛小灵通店”现为文具店。图/九派新闻 覃钰钰摄
秦先生介绍,今年大年初七开张时,就有不少游客前来打卡。由于他本身是河北人,特别注意外地口音的游客。据他观察,游客们有来自上海的、东北的、河北的。
原本,秦先生和店员们时常在店铺正门喝茶或招待客人,后来为方便游客拍照,他便把茶桌挪到一旁,上下货也都选择在侧门进行。“不知道这部剧会这么火。”秦先生说,尽管有的游客也会买点文具带走,但店铺的生意变化不大。
游客们最喜欢问他两个问题。一是“有小灵通卖吗?”二是“有《孙子兵法》卖吗?”
对于前一个问题,店员们会回答“卖完了”。至于第二个问题,秦先生想起后备箱里有一套国学经典,正好包含一本《孙子兵法》。他便把这本书拆出来摆在货架上,但仅供拍照,不卖。
店员拿着《孙子兵法》。图/九派新闻 覃钰钰
另一位老板韦先生称,从年后开业起,每天都有四五十个人来此打卡。
《狂飙》还有一处取景地位于广东江门台山市的梅家大院。
镜头入境的“山里人商行”的老板成先生告诉九派新闻,就他的粗略估计,《狂飙》开播后,游客是疫情时期的两至三倍。
俯瞰梅家大院。图/九派新闻 覃钰钰
梅家大院曾是姜文电影《让子弹飞》中鹅城的取景地。最著名的场景是,姜文戴着墨镜身骑白马,高呼“枪在手,跟我走!”黄四郎让大马车从城里穿过,楼上百姓将银子倾倒入马车。
梅家大院于1931年由当地华侨及侨眷创建,一些建筑业专家学者评价,梅家大院是目前全国保存得最完好,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华侨建筑的典型代表。
过去,这里几乎每家店铺门口都贴着姜文和周润发的照片。最近,老板们还没来得及贴上《狂飙》的剧照,但招徕客人的话术已经变成“《狂飙》取景地啊,可以上楼看看”。
成先生展示与演员张颂文的合影。图/九派新闻 覃钰钰翻拍
《狂飙》播出后,江门的许多企业都在努力关联热点。
在三十三墟街,一家汽车品牌的体验中心来此拍摄宣传片,女演员模仿大嫂卷发红唇的造型,身着风衣,手拿咸鱼,脚踩高跟鞋,念着台词款款走来,“鱼,我只吃老默送的;书,我只看安欣推荐的;饮料我只喝AD钙奶;砖,我只搬江门xxxx(体验店名称)的。”现在,这条宣传片的点赞量是同类视频中最高的。
江门一家餐馆则开发了“狂飙”套餐,包括“【强盛集团聚会】5~6人餐”、“大哥大嫂情侣餐”、“高家聚会3~4人餐”、“【安欣·启强】双人火锅伴侣套餐”。
一位店员表示,网上菜单图片来自剧照的AI绘图,但是胡乱搭配,并无特别的意义。一些客户看到后觉得挺搞笑。“这个电视剧是在我们江门拍摄的,里面也有很多美食,看到我们也是做餐饮的,就蹭一下热度。”
另据《人民日报》报道,江门春秋国旅副总经理王奕娜表示,春节期间,她就留意到《狂飙》这部电视剧有很多江门元素。1月30日,他们立即策划旅游路线,针对江门本地游、省内游、全国游三个不同的市场,制定了1—5日不等的旅游产品,1月31日上架本地游线路。
本地游线路上架后,仅1天时间就报满了,首发团共有98名游客参加,多是新会、鹤山的市民。目前针对省内、华东、湖南、云南等市场的游客均推出了相应的旅游线路产品。
【2】外联制片:在江门可以完成跨度20年的感觉
在此前媒体报道中,《狂飙》的导演徐纪周解释了选择江门的原因:“《狂飙》最初选景在台山一代,是因为看到那边的骑楼很有特点,我特别想拍。”
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有影视剧到江门取景,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三家巷》《香江风云》,到成龙主演的《醉拳2》、洪金宝担纲的《六两金》,还有《东山飘雨西关晴》《风雨西关》等60多部影视作品在开平取景拍摄。随着《秋喜》《让子弹飞》的热映,王家卫执导、梁朝伟主演的《一代宗师》也选择开平作为主要拍摄地。
这或许与江门独特的中西交融的建筑风格、华侨文化有关。据论文《岭南骑楼建筑的地域文化差异研究》中引用的数据,广东现存骑楼4984栋,其中分布在江门的2236栋,占比44.9%,数量为全省第一。
张颂文在微博中多次提到骑楼建筑群,他说“我喜欢这些楼上住人、楼下商铺的建筑。快一百年过去了,这片建筑群仍然在使用,依旧熙熙攘攘”。
总制片徐泰也表示,之所以把大部分拍摄场景选在江门,是因为这里“既保留了老洋楼,也有浓厚的都市气息。传统和现代元素很好融合在了一起,体现了新旧时代的衔接,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2月4日,《狂飙》的外联制片钟春田告诉九派新闻,剧组从2020年底开始筹备,到很多城市采风,“因为拍摄的年代跨越20年,江门地区既有现代感,也有一些历史建筑、接近民生的感觉。”
钟春田说,在江门可以完成跨度20年的感觉。“而且江门会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不会像一些城市有千篇一律、或者人工置景的感觉。”
将近一年的时间,钟春田和3名同事一起行动。他们每天背着无人机,从早上七八点钟起,开着车行走在江门的大街小巷堪景,直到天黑。每个月,他们的汽车里程有一万公里。
这中间也遇到了各种困难。比如,在农村被狗追着跑,或者看中了景却找不到户主。他说,江门是“中国侨都”,祖籍江门的华人华侨分布在全球五大洲,许多老屋的主人都在国外,联系起来颇具困难。
最终,外联制片还是找到了青山嘴——高启强等人接头的无人海岸;找到了曹创去世的那个废楼——其实是个工业园……
钟春田在接受采访。图/九派新闻 覃钰钰
《狂飙》的确符合跨度20年的取景需求。以上述提到的江门长堤历史街区为例,剧中的旧厂街在此取景,旧厂街不仅是高家兄弟的发家之地,是其赚到第一桶金并完成团队首次建设的地方,也是江门城区的发源地。
早在一千多年前,江门还只有一些小岛露出海面,西江的支流蓬江流过蓬莱山和烟墩山,因两山对峙形如门户,所以得名“江门”。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后,江门长堤历史街区的一条大街成为“批发街”。据商铺老板们说,“水街”得名于香港等地经水路到达的货物,即“水货”。
2000年,是剧中高家兄弟店开始卖小灵通之时,也是真是生活里“广博文具店”老板秦先生和家人从河北来到江门之时。秦先生回忆,那时的江门已经很发达、很文明,开摩托车要戴头盔,开小车要戴安全带,要礼让行人。只不过,十年后,处在高起点的江门发展似乎变得缓慢,他感受到的是这座城市的安逸和舒适,“肠粉就三块钱,加蛋五块”。
千禧年前后,“水街”什么都卖,衣服、生活用品、电器……行人络绎不绝,街上全是货物,只留下一条窄窄的、能让自行车通行的小道,连摩托车都进不来。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这里一件衣服可以溢价二十倍,“闭着眼睛都赚钱”。
二三十年来,墟街还保留了八九十年代的风貌,附近的广场上还陈列了秦先生年轻时玩过的游戏机,只是平添了不少萧瑟。墟街商人骄傲地说,“它一百年前就是这样的了”。
水街夜色。图/九派新闻 覃钰钰
走在江门老城区,随处可见千禧年的建筑——外墙上是各种颜色的马赛克瓷砖,窗户是茶色或蓝色的玻璃。只不过,在南方雨水的浸润和侵蚀下,建筑不免有破旧的痕迹。
文具店老板秦先生为此有些伤心。尽管剧组已经努力还原二十年前的风貌,“但那些房子看上去都很旧了,可是它们刚建的时候,那些瓷砖贴上去都很新的,亮亮的,很漂亮。”秦先生说。
【3】王家卫:赤坎是拍摄年代戏的天然摄影棚
除了广为人知的骑楼,江门开平还被誉为“中国碉楼之乡”。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旅居海外的华侨在此出资修建碉楼,为防御、也为防洪。它们既有乡土建筑的特点,又融入西洋风情。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村落”入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王家卫拍摄《一代宗师》时,选择在江门赤坎取景,他评价:“赤坎是拍摄年代戏的天然摄影棚。”
事实上,江门的隐藏属性还有很多。
江门是“中国第一侨乡”,在大洋彼岸,祖籍江门的海外同胞将近400万人——和常住人口数量基本持平。
参与“公车上书”,呼吁救亡图存的梁启超正是江门新会人。而说起和这儿有渊源的明星,周润发、谭咏麟、刘德华、梁朝伟……个个都是祖籍江门。
此外,语文课本收录的巴金名篇《鸟的天堂》所描绘的正是江门市新会区天马村的奇景。一棵长于明末清初的水榕树,经过数百年,独木成林,覆盖面积达1.3万平方米,栖息着成千上万只鸟雀。
“喜茶”、新会陈皮也是江门的名片。
2004年,江门的赤坎镇修了一座“赤坎影视城”,占地60000平方米,投资2000多万元。据当地媒体报道,开业后至2010年,赤坎每年迎来的剧组有30多个。
2010年,“建设江门影视基地”的规划被写进了江门市委全会报告。其中提到,要推进“刘德华影视城”、“嘉禾影城”、“赤坎影视城”建设,把江门打造成“知名影视拍摄、生产、放映基地”。
按照江门的想法,这样的文化产业一旦形成,不仅可以带动江门的文化发展,而且对当地第三产业的拉动作用也不可估量。而据2012年一份名叫《关于打造侨乡影视基地的调研报告》,影视基地目前存在宣传不足、规模较小、产权复杂等问题。
“基本上是剧组主动找上门的。剧组来取外景拍摄的多,与当地合作拍摄的少。主动联系影视剧组前来拍摄的少,等待别人“相中”自己的多。”“政府投入了不少资金进行开发、整治,但收益却甚少,只是收取一些拍摄场地的租金,这也是由于配套设施不完善所造成的,拍摄周边的收益未能实现。与其他影视城不同,赤坎影视城没有打响名声,没有向旅游界推介,使之成为一条热门线路。”
2014年,江门开平市引入资金、组织专家,对年久失修而破败不堪的侨房、骑楼进行修缮,启动了赤坎华侨古镇保护与活化利用工程。又过了两年,2016年4月,为了配合碉楼景区升级改造,旁边的赤坎影视城暂停对外开放。直到今年春节,这个有370年开埠历史,拥有600多座骑楼的建筑群,才开门迎客,重现百年桥墟风采。
近日,江门出台了《江门市文化发展改革“十四五”规划》,《规划》明确加快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提到把赤坎华侨古镇打造成为在广东乃至全国有重大影响力的华侨文化文旅新地标、中国侨都华侨文化新载体,“未来,将会有更多充满侨乡文化的旅游景点成为天然摄影场。”
据《广州日报》赤坎华侨古镇项目设计规划每年招待500至600万的游客量,整个景区开放后,将成为大湾区内的“好莱坞”。
这个春节,江门已经吃到了《狂飙》给城市带来的红利。初步测算,七天假期江门共接待游客254.93万人次,旅游收入14.54亿元,同比增长34.48%和29.47%。
九派新闻梳理发现,江门文旅局也正在借《狂飙》之势展示城市形象。自1月31日起,江门市文旅局共发布了4篇相关稿件,介绍剧组选择江门的原因,剧中出现的江门经典等等。
“蓬江长堤历史文化街区、江海区政府大楼、新会人民会堂、台山城区人工湖、梅家大院……随着电视剧的热度起来江门也‘火’了一把。”
《狂飙》剧终,而江门的狂飙才刚刚开始。
<>
营业首月就赔了近40万,选址失策怎么救?
每两个月就换一次,如何以菜单为引擎盘活餐厅、引爆人气?
让西贝贾国龙愿意三番两次到店里,他究竟用了什么招?
带着这些好奇,内参君与紫苏品牌创始人张翀进行了一次深聊。
”
■ 餐饮老板内参|王艳艳 发于郑州
1
|菜单&营销|
撬动营销只需一部高认同感的电影
▼
2017年大年初六,是很多餐企年后开业的第一天,通常情况下生意较淡。但郑州市商都路上的紫苏餐厅,中午座位已经预订满了,晚高峰前工作人员又告诉张翀,晚上也订满了。“紫苏”这个名字,已经成为当地现象级餐厅、创意菜的一个代名词。
但这家餐厅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火爆的,它2014年10月开业首月的利润是-39万。“相当于一辆奥迪车没了。”虽然选址在写字楼下被很多人“不看好”,但性格里天生的乐观和执拗让张翀下定决心:餐厅本身的产品、模式是没问题的,半年之内一定要盈利。
痛苦地坚持了5个月后,曙光终于显现,“第6个月盈利2000多元,高兴得不得了。”
泪水、幸福、希望——威尔史密斯主演的《当幸福来敲门》简直就是当时他的写照。这种强烈的认同感和成就感给张翀了一个灵感,“换一个电影版菜单纪念下。”
结果一换就刹不住车了,顾客反响特别好。2015年又正好是个电影年,紫苏跟着陆陆续续做了碟中谍版、速度与激情版、超能陆战队版菜单,最后以007幽灵党收尾。007版被认为是最出彩的,那一版菜单基本奠定了紫苏在菜单创意上的江湖地位。
当时,紫苏、大众点评和刚开业的丹尼斯7天地国际影城三方合作了一次营销活动。
影城想打人气,给紫苏免费提供3000张电影票(007幽灵党),当年11月13日是这部电影的首映,11月12日,紫苏餐厅每张餐桌上都摆放着007版新菜单,餐厅音乐也换成了电影配乐,员工也经过了简单的培训。
当天晚上就餐的顾客,无论消费多少都被赠送了电影票,“这部电影几乎没有人拒绝”,所有顾客都非常惊喜。此后一周内,餐厅为影城输送了2800多名顾客,转化率和后续反响特别好。
张翀有个要求,菜单的纸张必须选用白牛皮纸,不允许服务员用橡皮擦,用过就扔掉,“这是为了保持品质感和对顾客的尊重”。由此每年光印刷品的成本是十几万,一张菜单的造价约8毛,但张翀觉得值。
2
|菜单&结构|
热闹背后的运营心思
▼
当然,如果徒有其表,只有花哨的营销活动,好生意并不会得以持续。紫苏每版新菜单背后,是创意又好吃的新菜品,它能让顾客一直充满期待和尝试的好奇心。
一家餐厅的门头是颜值,菜单是大脑。在张翀看来,前后厅那么多人其实都在“围着一张菜单转”。
2017年春节开工前,当很多人还沉浸在“年味”中时,张翀的两个品牌紫苏创意菜和上童官时尚西北菜,春季新菜单已经设计好了。当然每一版新菜单都先有一个主题,这是他们电影主题之外的另一个系列——四季主题。今年春季的主题是:爱,就用味道表达。
虽然两个品牌的定位不一样,但菜单里的规律是一样的。首先是梳理菜单的架构,比如凉菜几道,如果是20道,这里面荤、素各有几道,荤的里面、鸡鸭、鱼、牛羊肉各占几个,素菜里面炝拌的、爽口的占几个……
“你要明白里面的问题,把架构一列,就只剩填空了。当然我们已经过了填空期了,已经很明白了。这时我想突出哪个菜,就出来了。紧接着,哪几道菜是主打也就有了,菜单的结构并不是茫然的。”
|a、想卖哪个菜,这道菜必须火|
▽
菜单在呈现上,有大图有小图,有的只显示菜名。上大图的都是这个架构里主推的,会被标记为“硬菜”,它突出品牌的定位,是从颜值、味道、利润,传播等几方面综合考察的结果。这个引导是非常有效的,比如换张照片或者换个菜名,效果就不一样。
张翀举例,去年冬天他们想卖羊腿,其实这道菜原来一直在菜单上,但那时一天只卖三四份,因为产品本身品质是没问题的,他们就拍了一张很好看的照片,放到热菜主推的位置,结果一天卖到近二十份。“就是这么神奇,这么多年我们总结出来,消费者需要引导,他到你的店里,你说了算。只要想卖哪个菜,那没有意外,这道菜必须火。”
|b、不同季节菜单构架规律不同|
▽
而且,不同的季节菜单架构上有不同的规律,冬季顾客喜欢吃重口味的,煨、炖、炸、煲的之类,主推菜就从这里面出,但春季都喜欢吃点凉的,爽口的。
比如,上童官2017年菜单上,拔丝地瓜和龙眼加沙肉、莜面拌牛肉都已经撤掉了。“这些都是甜品、甜菜,夏季的时候,这些会放的很重,所以现在要下去,从现在起开始过渡。”有些菜进入缓冲阶段后,菜单上就去掉照片,只保留菜名,下一版上,可能连菜名也没有了。
▲幽灵党拌乌鸡
不停地优化菜单的架构,不停地更新。需要主推的时候,甚至店门前的喷绘也会印上主推菜品,比如为了卖葫芦鸡,店门口的喷绘变成了葫芦鸡,虽然没有写菜名,但和菜单上的突出是呼应的。为了配合007版的菜单,专门设计过一道凉菜,叫幽灵党拌乌鸡。
3
|菜单&产品|
爆款菜品都是哪来的?听听这些故事就知道了
▼
在紫苏,菜单上销量排名最后几位的是一定被砍掉的。张翀要求菜单是一次性的,每版菜单只印制5000份,用完就要换新版,基本上两个月一换。
每次上的新菜比例不超过15%。紫苏一共有90多道菜,上童官有70多道(商场店只有50来道),加起来每次换新版菜单就得上20多道新菜品。这些新菜怎么研发出来?而且,两个品牌的定位并不一样,紫苏是创意、小清新,上童官是尊重传统+时尚。相当于左右手互搏。
“天天都出去跑,要么在路上、要么在外地。”张翀说,出去采风,不仅是把别人好的东西引进过来,更重要的是要融合,符合自己餐厅的理念。
比如淇淋红薯。这道甜品是张翀在大街上看到卖烤红薯时想到的创意,很多人看不上这个食材,但他们把它做得很好玩。精选的红薯蒸熟后挖出果肉,再用冰糖、蜂蜜、陈皮等熬水煨一下,收汁,最后撒一点干玫瑰花,还要配一颗草莓和一个冰淇淋球。“不复杂能有意思吗?”张翀说,往那一放,颜值很高,谁看见都喜欢,还用到了夏季菜单的封面上。
果仁拌菠菜也有个故事,是张翀跟随他的大米供应商到延边考察,期间吃饭时觉得这道菜有点意思,但直接引用到自己餐厅肯定不行,颜值太低。后来就想了办法让菠菜“站起来”,配了金黄色的煎鸡蛋丝,果仁也做了升级,有松子、腰果、花生米、杏仁片。这一道新菜也成了,至今一直在卖。
还有道卖的很好的菜——鱼头汤,是一次张翀在西贝的菜单上看见一道“熬够8小时的骨头汤”,他就想,他们家的鱼卖得特别好,能否利用鱼头、鱼排也做一个“熬足6小时的鱼汤”?回去就试验,现在点单率高到锅和卡式炉都不够用。
4
|手记|
真正用心“撩",食客会给你N倍回报
▼
让张翀说新菜的创意来自哪里,他能说上一天一夜。像今年流行吃毛肚、百秒黄花鱼、炸酱粉皮,还有瓦罐里的猪蹄……每一道流行的菜品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用他的话说,天天脑子里天马行空就琢磨这些事。
▲百秒黄花鱼,多一秒就老,少一秒就生,100秒刚刚好。
如今在郑州的餐饮圈里,每次张翀的店换菜单都很招风头。很多同行往他店里跑,连西贝的创始人贾国龙也去过他店里几次,这件事也给了张翀极大的信心,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把西贝当作偶像和学习对象。“我相信大佬愿意到我店里来,也不是无缘无故的。”
张翀心里很明白,心用在哪,哪才会出成效。最好的创新,一定是围绕商业本质的创新,而不仅仅是搞噱头。就像紫苏的选址,位置好不好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在该花心思的地方“折腾”,不在关键点上投入,再好的条件也照样不行,张翀总结。
>影师眼里的美食和美景如何融合?如何发现你身边的美景?近日,国际摄影团来到了必胜客天津鲁能城餐厅,在这家阅读主题餐厅里,共享天津的美食和美景,与摄影爱好者分享光影中的美好。
5月31日,由知名摄影师段铁军带队各国摄影师来到必胜客鲁能城餐厅,在这家以阅读为主题的餐厅里,举办了一场摄影采风沙龙。段铁军,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副会长、天津市滨海新区摄影家协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作为资深摄影师,段铁军带着相机环游世界,记录世界的美食、美景和风土人情。段铁军的作品充了满浓厚的人文关怀,尤其是多幅具有纪实性的而又有强烈光影对比的摄影作品,不仅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拍摄技巧和艺术素养,也充份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现实敏锐的洞察力。
来自世界各国的摄影师在摄影采风沙龙上,分享了自己的摄影故事。不同的照片,形式上跨越了传统与现代,空间上跨越了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城市,不同的角度。是色彩的交响、光影的舞蹈、心灵的律动。在场的摄影师讲述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也分享了他们游览天津后,发现的美景。摩天轮、五大道、鼓楼……整个城市穿梭在复古和现代之间,各国摄影师有着自己不同的观察。
必胜客鲁能城餐厅是一家以阅读为主题的餐厅,柔和的灯光下,伴着咖啡香,爱书人能够在此重温纸质书的阅读快乐。书架上不乏有一些摄影类图书,吸引了当下的摄影爱好者在此驻足。除了阅读,这样里经常会举办不同主题的沙龙,已成为天津文艺青年的打卡圣地。
流连在书架之前,各国摄影师举起了相机,用发现美的眼睛,留下一个时尚比萨店的文艺日常。在必胜客餐厅,美食美学在每个细节表现。嗨杯水果茶,新鲜的水果组成鲜美可人的水果杯,给夏日带来清凉;特色食材组成的诱人比萨,红绿配色让人食欲大开;有法餐特色的焗蜗牛,萌萌的摆盘,也是摄影师拍照的好道具……各过摄影师们哪能放过这一道都美食,每一道必胜客美食在摄影师的相机下都有惊艳的表达。如何把美食拍得更加诱人?如何光线较暗的地方拍出完美人像?如何抓拍宝宝的动作?在摄影沙龙上,摄影爱好者纷纷向摄影艺术家们讨教摄影技巧和心得。结合多元素的特色美食和美景,必胜客摄影沙龙留给各国摄影师一个美好的津城午后。
(责编:孙晓川、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