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行业常见的扫码点餐,引发了顾客对自身信息和隐私安全的担忧。一些扫码点餐软件或系统开发商,宣称可根据店主所需设置“扫码规则”,设备成本低至数百元。专家认为,强制要求用户授权个人信息,是非法行为。智能手机时代,点餐应有多种方式。
“没有菜单,请直接扫码点餐。”生活中的类似强制扫码点餐行为,或正在迎来变化!深圳市日前推出《扫码消费行业自律承诺》,倡议扫码消费不用关注公号,不强制或变相强制消费者关注商家公众号等。
记者走访发现,扫码点餐在京城餐饮行业常见,且多数时候都需要顾客授权或关注。在一些软件系统开发者口中,想要获取顾客的哪类信息,可以自由设置。甚至只要花大价钱,就能建立起独立的服务器和数据库,将顾客数据握在自己手中。
购买奶茶需要扫码点单等候
现状:
点餐要关注公号
人工点餐不“主动”
“就是吃个饭而已,现在有的餐厅搞得太复杂了。”前几天,在东直门一商场消费后的罗女士不由感叹。当天,她进入一家门店吃饭,服务员表示需扫码点餐。当她扫码过后,才发现并不能直接点餐,而是只有点击关注该店铺公众号后,页面才会自动跳出桌号和点餐服务一栏。“吃完饭就直接取消关注了。之前有的店面点餐还需要注册会员,查收手机验证码,真是麻烦。”
罗女士的经历,不是个例。“好像从去年开始,扫码点餐一下子就流行起来了。这对于年轻人还好,老年人就十分不便。”市民郭平说,此前曾带老人一起吃饭,由于老人视力不好,当时自己提出想看一看菜单,结果店员却表示没有,“看起来扫码是方便,但其实也有不便。”
记者走访了多个商圈共计10家餐饮商家,实测发现,有8家餐饮商家都有扫码点餐功能。当选择扫码点餐时,有的会要求顾客关注店铺公众号而后点餐,有的则需输入手机号注册会员。其中,某知名茶饮店的扫码点餐,更是“一环套一环”。
现场扫码购买奶茶,需要获取位置信息
扫描该茶饮二维码点餐后,几秒钟便进入商品页面,初看并无什么异样。而当选定商品加入购物车准备结账时,才发现需要微信一键登录,页面下方也有一排小字提示“授权登录即表示已阅读并同意《会员须知》《隐私协议》”。紧接着,点击一键登录,可发现“XX点单”申请获得昵称、头像、地区等信息。而如果在此时选择拒绝,则最终无法完成结账下单。
扫码下单需要一键登录,并同意《会员须知》、《隐私协议》内容
记者走访还发现,多数餐厅即使有多个点餐方式,但往往也首先会推荐扫码点餐,人工点餐显得有些“懒惰”。只有在追问之下,店员才表示可以到柜台直接点餐。“如果是老年人,我们会拿菜单或者在前台帮着点餐,年轻人一般都喊他们直接扫码了。”有店员说。
市场:
设备低至数百元
后台可自由设置
顾客扫码点餐的方便之外,是否有其他“门道”、消费者担心的信息和隐私安全是否多余?记者调查发现,除了购买技术成熟的点餐收银一体机之外,一些商家为了吸引和稳固客流,还会设计小程序,或购买相关扫码点餐软件。需获取的客户信息也可以自由设置。“不懂的会拉你入群,把您教会。”某小程序开发者表示。
“目标人群精准,可以抓取用户信息,引导客户分享裂变……”一家开发餐饮小程序的软件商如此介绍。他向记者表示,设计出的小程序一般是直接扫码点餐,不过店主也可以在后台自由设置,可让顾客关注店面公众号、填写生日、身份证信息等。“小程序里包括扫码点单、平板点单、促销运营库存管理、分店管理、优惠券内推、会员管理等,全功能的。”
“不懂的会拉群教你。根据你的设置情况,在后台可以看到顾客的消费记录、生日、头像、昵称、消费习惯等数据。”该软件商表示,当提供给他营业执照、身份证号和银行卡等资料后,扫码点餐小程序可以在一周左右时间设计完成,价格为600元。
而在另一家数码专卖店,店主介绍带扫码点餐功能的一体机全套需要2300元。如果餐饮店铺拥有的主机系统与该软件兼容的话,则可以直接购买一个399元的扫码点餐软件。“你可以在主机页面上设置扫码点餐内容。设置后,客户扫码的时候就会弹出窗口、注册会员,他要注册就直接注册,不愿意就关掉窗口。”该店主表示,一旦注册,客户的电话号码等信息就可以获得。
某款扫码点餐收银一体机功能介绍
定制:
花费数万元
所有权和数据“归自己”
除此之外,市面上也有走“高端定制”路线的软件系统开发商。可以根据客户需要开发出带扫码点餐功能的专门系统,并采用独立的服务器和数据库,“所有权和数据归你自己”。
某品牌一体机宣称可“自动会员收集”
“我们主打定制开发,根据你的具体需求来做定制软件和系统。”记者联系上北京一家软件公司。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说,一般大型连锁餐饮机构会做属于自己的一套系统。不过价格则要数万元。“纯开发,一个月左右时间就可以完成;加上设计等工作,最多一个半月搞定,包一年免费维护。”
这种“定制开发”的软件系统,与市面流行的餐饮扫码点餐系统有何区别呢?该工作人员介绍说,最大的区别在于,软件系统的所有权和数据所有权归谁所有。“你购买其他软件或系统,所有权不在你这儿,消费者数据也不是你的。说白了,只不过人家给你用这个软件而已。”
据其透露,目前市面餐饮企业多运用现成的saas系统,好处是可以直接购买使用,适合预算不高、不看重数据和所有权的个体商户。“顾客的数据主要不在你手里。而我们,会依托服务器、数据库的搭建,到时候所有顾客的相关数据归您自己所有。”
“每月、每天的销售额和销量,什么菜品卖得好等等,经营状况一目了然。还可以向顾客发广告信息、推相关活动等。”该工作人员表示,一旦使用定制系统,每个用户只要扫码点餐,其手机号、头像、昵称,喜欢点什么菜等等,都会存储在数据库服务器里。商家只要在电脑网页的后台,就可看到所有用户的数据。“即使顾客换了头像和昵称,根据其手机号等信息,也能知道他/她最近的消费情况。既可以做‘商业用途’,还可以进行其他数据挖掘和分析推广。”
声音:
杜绝过度索权
应有多种点餐渠道
“不能因为点餐的缘故,就强制性要求用户把个人信息授权给你,这本身就是非法行为。”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朱巍说。他表示,扫码点餐,不能变成非法窃取用户个人信息的一个工具。对此,国家多个法律均有规定。比如前不久开始公布实施的《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7号)中就提出,诸如一些敏感的个人生物特征信息、位置信息、个人行踪等,必须要逐项授权,取得消费者同意。
朱巍认为,个人信息的获取和使用要有边界,且必须遵循合法性、正当性和必要性。现实中,扫码点餐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过度索权。“为什么大多采取扫码点餐呢?你要给用户选择的权利。这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所说的用户选择权。”他补充说,“37号令”也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二审稿也好,均表示如果用户拒绝给予个人信息,商家拒绝提供相关服务,这是不行的。
“智能手机时代,点餐应该是有多种渠道和方式的,而不能只留下扫码点餐这一种形式。”朱巍说,如果全用手机扫码点餐,对于老年人群体来说,也是一种不公平。现实中,一些商家就是把扫码点餐作为幌子,实际上是拿扫码,做个人信息的授权和采集。除此之外,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二审稿中也规定,点完餐消费结束之后,一旦消费者不在餐厅或者不再使用某个小程序了,相关方面也有后续责任把顾客点餐的信息删掉。“现实中针对这块儿的内容,也还要继续严格落实。”
栏目主编:赵翰露 文字编辑:宋慧 题图来源:北京晚报 图片编辑:邵竞
来源:作者:北京晚报
<>< class="tt_format_content " id="js_content">餐饮行业常见的扫码点餐,引发了顾客对自身信息和隐私安全的担忧。一些扫码点餐软件或系统开发商,宣称可根据店主所需设置“扫码规则”,设备成本低至数百元。专家认为,强制要求用户授权个人信息,是非法行为。智能手机时代,点餐应有多种方式。
现状:
市场:
设备低至数百元
后台可自由设置
定制:
花费数万元
所有权和数据“归自己”
声音:
杜绝过度索权
应有多种点餐渠道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李松林
监制:周年钧、杨侠
编辑:徐祥达、周喆、刘晓萌、严海、席玥
实习:陈喆、许若涵
杜绝过度索权!
>>今,扫码消费已经十分常见。吃饭要扫码点餐、停车要扫码缴费、购物还要扫码办会员。然而,在消费领域,有些商家甚至会强制或诱导消费者扫码关注,用户个人信息被商家“过度采、强制要、诱导取、违规用”的现象并不少见,随后消费者的姓名、位置、电话等个人信息,就有可能由于各种原因被泄露或利用。强制或诱导扫码消费亟须治理,近日,针对这些乱象,记者在湖南、上海等地进行了走访调查。
停车场扫码缴费 强制收集个人信息
扫码付费,如今是很多停车场提供的主要支付方式之一。这种方式,原本是消费者扫码付款后可以直接离场。然而记者却发现,这种替代人工收费,本该是“提高效率、便捷快速”的方式,在一些停车场却让消费者支付时更耗时、更麻烦。
湖南湘潭步步高停车场 工作人员:我们是一个小程序,而且都是实名制的,你如果用微信扫码付款肯定是要获取你的信息。
记者在这个停车场出口缴费,手机扫码后跳转到一个小程序,这个小程序不能直接缴费,而是首先必须注册成为其会员,提供真实姓名、手机号码等隐私信息之后,才能支付停车费、离场。
上海市近半商场停车扫码付费时索要个人信息
记者调查发现,像这样扫码停车时索要个人信息的收费方式,很多城市的消费者都会遇到。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近日对覆盖全市主要商圈的140家商场的停车场进行了暗访,发现有67家停车场在消费者扫码付停车费时,需要关注相关公众号,提供手机号、微信昵称、头像等个人信息,才能支付停车费。根据调查结果,将近一半商场停车场在扫码付费时索要个人信息。
商场称“索要个人信息”是为了进一步营销
记者随机走访了上海部分商场的停车场发现,在商场内的通道、电梯口,以及停车场的柱子上,随处可见“停车缴费,提前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扫码立即缴费、会员停车优惠”等五花八门的海报。那么,对于扫码付费时索要个人信息的行为,商场是如何解释的呢?
上海某商场市场部经理 闫娜:如果想要享受停车优惠,就需要去注册成为我们的会员,需要获取微信昵称、手机号码。
记者:想通过这个了解到消费者的哪些信息呢?
上海某商场市场部经理 闫娜:这个小程序就是链接到微信客户端的,很多人会有自己的头像和昵称,注册成为会员的时候一并就获取到的,核心可能还是电话号码,这样的话他在场内的一些消费行为,我们在后台是可以观测到,作为后续活动营销方面的内部参考。
上海市消保委新闻部主任 杨青:商家如果是希望通过一些优惠的形式吸引消费者关注公众号或者加入会员等,它是可以另外张贴的,但是不应该跟停车缴费混淆,不应该让消费者认为或者把它设为停车缴费的前提条件。我们认为,这些商场不应该把这两件事混同在一起。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与此同时,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
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 唐健盛:我们认为商家无权在扫码支付停车费的过程当中,向消费者索要索取、诱导各种消费者的个人信息。
部分餐厅不提供个人信息无法点餐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强制或诱导扫码消费,在全国多地多个消费领域都存在,消费者在扫码点餐时也经常被索要个人信息,甚至一些扫码小程序设置了十分“霸道”的门槛。记者在调查中看到,类似的情况会出现在一些连锁品牌的咖啡店、奶茶店,即便消费者站在柜台前点餐,也会被强制索要个人信息。
强制收集手机号 用于“穿透”消费者个人信息
针对强制或诱导扫码消费的行为,今年下半年,上海市多部门开启了为期半年的专项执法行动。近日,对全市多个连锁品牌的快餐店和奶茶店,上海市消保委进行了调查。
上海市消保委日前在全市对29个连锁品牌的快餐店和奶茶店进行到店扫码点餐调查,结果发现,“COCO”奶茶、“沈大成”“茶百道”等8个品牌的餐厅,扫码点餐时小程序索要个人信息。
上海市消保委新闻部主任 杨青:我们到店扫码之后,弹出来小程序,我们选择了到店自取,然后它提示需要定位授权,我们是可以选择拒绝的。手动选择附近的店铺,选择好商品之后下单,这时候它提出需要获取手机号,如果拒绝,没有办法继续下单。
像这样,消费者到店扫码点餐时被索要位置信息和手机号码,尤其是强制收集消费者的手机号,是上海市消保委这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 唐健盛:为什么一定要手机号呢?手机号其实就是用来“穿透”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因为消费者可能在很多的平台,很多线上线下的场景下做不同的消费,数据只有被“穿透”了以后才更值钱的。位置信息又是干什么用的呢?位置信息是用来卖钱的,可以把消费者这个信息卖给在他的空间位置附近的商家。
小程序开发商低价服务 为获取免费个人信息
记者调查发现,其实大多数的餐饮门店往往会请第三方来开发小程序。而有一些第三方数据公司,为了获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会低价甚至于免费给餐厅做一些扫码点餐的小程序。
这些公司给商家开发小程序时,通常会诱导或强制索要个人信息,这些免费的用户数据在他们看来,非常有价值。在这类第三方数据公司里,大量个人信息可以随时通过手机在线查看,甚至批量导出。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是否被泄露,基本取决于小程序后台管理者和维护人员的自律。
上海对个人信息“过度采、违规用”等展开治理
为了整治消费领域的这些扫码乱象,上海市网信办今年7月中旬以来,就个人信息“过度采、强制要、诱导取、违规用”等问题,开展综合治理。重点聚焦餐饮门店、停车扫码、少儿培训、商超购物、理财小贷、房产中介、汽车4S店、租借充电器等8个消费领域。
针对上海各区主要商圈、主要路段,重点检查各类餐饮经营者2200多户。目前问题线索涉及的55000多家全国连锁餐饮门店已经完成整改。此外,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今年以来对消费领域侵害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进行持续的监管和打击,共检查了3355家企业,约谈了216家企业,发出责令整改58份,对9个企业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