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由北京吃货小分队((ID:BJCHIHUO)原创
作为一枚米粉专业户,定期发掘粉是我份内的事。
最近又挖掘到了京城这些粉子们
替大家筛选出2017版吃粉攻略
分享给随时想吃碗粉的广大盆友们!
贵州开来的老店
遵义开过来的40多年老店,北京第一家分店就开在南锣。主打是遵义特色羊肉粉,汤类和干伴的都有,羊肉都是贵州土山羊,辣度有选择,要加上胡辣椒一起吃才地道。
除了粉还有羊肉火锅各种特色贵州小吃,种类还是挺多的。
店名:北门张家羊肉粉
地址:大取灯胡同2号(南锣鼓巷)
电话:010-64087655
预估人均:36
开在798的文艺风米粉
开在798胡同里的温馨小店,环境很文艺简洁其实是卖桂林米粉的,据说老板家里有自己的米粉厂,卤水也是自己熬制的,招牌是经典卤粉和酸辣粉。
吃粉再加点腐竹猪脚就更配,店里还有自制的剁椒酱辣椒酱,喜欢也可以买走带回家。
店名:肆喜桂林米粉
地址:798艺术区陶瓷一街大公鸡湘菜旁
预估人均:36
有半只鸡的云南米线
云海肴旗下的米线店,饭点人挺多,招牌就是一碗足足有半只鸡的米线。配菜号称有10种,胃小的可能还吃不完。
鸡肉挺嫩的,轻轻一戳就拆骨了,沾特色云南辣酱不错。但是汤头比较寡淡。除了米线还有小吃供应,环境就是快餐环境,全程是自助选菜点单。
店名:刀小蛮半只鸡过桥米线
地址:王府井大街138号apm购物中心5层(另有多家分店)
预估人均:40
小狗当形象大使的粉店
类似快餐形式的连锁粉面店,虽然店小,还用心设计了一只卡通狗狗当形象大师,店里有各种可爱的狗狗名画系列。
主要是卖各种湖南米粉,麻辣牛肉粉和金牌黑猪肉粉最受欢迎,连特色炸虎皮蛋都做得很像样。
店名:四有青年米粉
地址:朝阳北苑路奥亚酒店(多家粉店)
人均:26
感觉置身国外的洋气河粉
最近人气比较高的越南餐馆,主打是各种越南河粉,特色是限量牛尾汤河粉和火车头,汤头很鲜,一碗粉足够两人吃。
还有春卷、滴漏咖啡、鸡粥等东南亚小吃,开在太古里装修很洋气,墙上有满满一墙的河粉做装饰,很有西贡的feel。
店名:西贡妈妈
地址:三里屯太古里南区三层S6-32号
预估人均:104
90后夫妻创业的小店
魏公村附近的一家新疆米粉小店,老板是一对90后裸婚创业小夫妻。它们家米粉特色是酱汁味道很浓厚,而且还可以点半粉半馕的搭配,一次尝到两种风味。
勇士可以尝试爆辣口味。各种新疆特色饮料也很齐全。很受学生党欢迎
店名:米字格新疆米粉
地址:紫竹院街道韦伯时代中心近老高驴肉火烧
预估人均:25
北京少见的海南米粉
北京唯一一家海南菜专门店,不仅能吃到各种海南特色菜,连米粉用的都是从海南空运来的早稻米。
只有当地的这种磨出的米粉才能达到这种顺滑的口感。手工自制的海鲜粉和当地才有陵水酸粉这里都能吃到。
店名:海风吹·海南美食(光华国际旗舰店)
地址:景华南街5号远洋光华国际C座1楼2楼
预估人均:80-100元
开在鬼屋边儿的云南菜
就开在京城著名鬼屋朝内81号旁边的云南菜,连菜单上都会专门写上鬼屋传说,吃完饭夜游一番也很有趣味。
虽然招牌是猪蹄和洋芋鸡火锅,但小锅米线的味道也很正宗,不输专门的米线店。
店名:滇锅云南特色火锅
地址:朝阳门内大街烧酒胡同内
人均:86
江西人离不开的炒粉
每个路边江西小馆子都不止有瓦罐汤,炒粉也是检验是否地道的标准。
一般使用稍细的圆粉加肉片辣椒青菜爆炒,色泽诱人香气扑鼻,再配上一份料超足的瓦罐汤,幸福感飙升。
店名:江西瓦罐
地址:朝阳门南小街(干面胡同东口北)
预估人均:18
有锅气的广式炒河粉
专门卖广式啫啫菜的粤菜馆,炒河粉也做得地道,每条米粉都沾满酱汁,炒得干身又不油腻,经常吃完一盘还要加点一份。
它们家还有独一份的创意榴莲鸡啫啫煲,重口味爱好者不要错过。还有各种广式点心奶茶都能尝到。
店名:领宴广东啫啫煲
地址:三里屯南路通盈中心二层2-9-10
预估人均:90元左右
————————————————
文章转载授权请先联系微信!
想知道更多北京美食 请关注微信订阅号:北京吃货小分队 (ID:BJCHIHUO)
长按可复制到微信公众号搜索↑↑↑↑↑↑关注,最认真的美食分享平台
>京好吃的粤菜
先吃这7家
.
来自魔都必吃榜的手作港点
魔都必吃榜上的粤菜餐厅开来北京了,首家落座金融街购物中心。上百款地道港点、港式烧味、咖喱、啫啫煲、布拉肠粉、粥面小食、糖水甜品...在这家店都可以一网打尽,一次尝遍。他家明厨里一直水汽缭绕,因为各式点心都是每天现包现蒸的,主打一个纯手工现做,透着一股新鲜劲儿~
< class="pgc-img">>店名:食好點·港點·粤菜(金融街购物中心店)
地址:西城区金融街购物中心2层202-L212
营业时间:10:30-16:00 16:30-21:00
预估人均:128元左右
广式传统凉茶店
北京也能喝到正宗的广式凉茶啦,就是这家开在三里屯的广式手作凉茶。店里除了有在当地街头才能喝到的广式凉茶,还有不少岭南风味的自制甜品。抛开奶茶咖啡,在凉茶店里坐上一下午,从内到外都会变得平静。
< class="pgc-img">>店名:廣福德记·传统手作茶点铺(三里屯店)
地址:朝阳区三里屯SOHO一号楼户外底商1122-1室
营业时间:周一到周三10:30-21:00
周四到周日10:30-21:30
预估人均:26元左右
广东开来的“肠粉泰斗”
来自广州的茶餐厅品牌,招牌是各种口味的肠粉,曾被蔡澜老师题了“肠粉泰斗”四个字。北京第一家开在了西红门荟聚商场的BBS街区里,很不起眼的位置,但大家仿佛开了什么美食探测器一样,工作日11点左右到店已经要拿号儿等位了!菜品都是现点现做,无预制,明厨可以看到师傅们在手工做肠粉,粉皮质地薄而柔韧,口感很好~
< class="pgc-img">>店名:荔银肠粉
地址:大兴区欣宁街15号院1号楼荟聚购物中心三层BBS街区
营业时间:11:00-21:30
预估人均:44元左右
专做粤式烧腊的店
专做粤式烧腊的店,在双井也开了一家,套餐价格友好,很适合下班不想做饭的打工人和附近居民。招牌很显眼,店里环境不大,饭点人很多,也有很多外卖打包的。
< class="pgc-img">>店名:肥小福 · 烧鹅专门店
地址:朝阳区光华北一街富力城B区底商8-7号
营业时间:11:00-21:00
预估人均:43元左右
顺德风味的餐厅
西单汉光百货里面新开的粤菜,店面不大,但是环境干净整洁,很明显的港式风格。【港式牛杂煲】和【古法深井烧鹅】点的人都很多,都是明厨明档制作,对于北方人可能偏清淡一些,味道还不错。
< class="pgc-img">>店名:艳鹏餐厅
地址:SKP-s B1
营业时间:10:00-22:00
预估人均:92元左右
菜市场里的粤菜小馆
开了很多年的粤菜馆子,离北海公园、景山公园都很近,吃饭遛弯一起解决~店里主营粤菜,尤其海鲜方面可圈可点,龙趸鱼和煎虾饼都不错,烧鹅趁热吃外皮酥脆,肉质鲜嫩可口,搭配酸梅酱更有层次感。
< class="pgc-img">>店名:阿巧粤菜
地址:西城区西什库大街31号院9号楼1层
营业时间:10:00-21:00
预估人均:110元左右
开在海淀的广东靓汤
一家以广东菜和各种靓汤出名的馆子,比较清淡的广东菜系,调味不重,更能吃出食材的新鲜程度。烧鹅、脆皮乳鸽发挥的都不错,火候恰到好处;销魂熊猫饭口味浓厚,和平时吃到的米不太一样,更添口感。
店名:山泉小馆
地址:海淀区蓝靛厂东路3号院1层
营业时间:10:30-14:00 17:00-21:00
预估人均:114元左右
入新式凉茶铺前,我总要再三确认,这是喝凉茶的,还是喝酒的。/LOENG CAA凉茶铺
继奶茶、咖啡之后,凉茶也在网红界冒头了。
在小红书搜索“凉茶”,映入眼帘的,不再是藏于老城区的小铺子和装凉茶的大铁壶,而是Ins风或复古风的铺面装潢,以及百变的凉茶形态——在凉茶上拉花、用调酒器摇凉茶、凉茶风味的鸡尾酒或奶茶、凉茶与果汁混合……
新式凉茶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将凉茶滴漏进精致的高脚杯,并在杯口插一片柠檬的年轻老板;店内顾客,大多是结伴前来探店拍照的弄潮儿。
微博上,也出现了#咖啡店的尽头是凉茶铺# #如何让广东凉茶变得高级#等新式凉茶的周边话题,均获得超3500万的阅读量。
有“最古早网红饮品”之称的凉茶,正跟随市场偏好的迭代,以及年轻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入局,重新与时代接轨,跟新潮元素擦出火花。
进击的新式凉茶,能在奶茶、咖啡经济之后,成为下一个爆款吗?
当你以为凉茶铺还是这样时,它已经悄悄变身了。/图虫创意
百变凉茶
大多新式凉茶的店铺,与“文和友”有异曲同工之妙,披着20世纪80年代外衣的现代化内核建筑。这种突兀感,恰是年轻人的挚爱——怀念旧时光,又离不开当下的高便捷生活。
此逻辑运用在新式凉茶的开发上,便是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混合,比如“咖啡×凉茶”。
19世纪,咖啡刚进入中国市场时,在凉茶发源地之一——广东,当地人因未了解咖啡为何物,私下给其起名“番鬼凉茶”(西洋凉茶)。谁能想到,一百多年后咖啡文化在国内蔚然成风。这杯曾有高贵意味的饮品,演变成了学生和年轻白领们每日一杯的“保命水”。
咖啡与凉茶的组合顺势被重提。最常见的做法,是将两种液体混合,比如“罗汉果美式”“菊花拿铁”“茅根竹蔗拿铁”“陈皮胖大海美式”等,所选的多为甜口凉茶,与咖啡混合不至于苦上加苦,喝完抿抿嘴还有回甘。
一碗罗汉果冰美式咖啡,润喉又提神。/番鬼凉茶
如果你下单了“拿铁凉茶”,大概率能收到一碗有拉花的饮品。至于为何是“碗”?凉茶,当然要用鸡公碗喝才正宗。
除了凉茶,传统凉茶铺出售的椰子汁、龟苓膏等甜品,也出现在新式凉茶铺的菜单上,只不过名字变成“龟苓膏拿铁”“拿铁双皮奶”“马蹄爽拿铁”,以及当下正火的“生椰拿铁”。
枸杞、糯米丸子与拿铁,这种搭配我只敢在梦里想一想。/潮济堂
既然有咖啡成分,自然要出动咖啡机。有网友将夏桑菊的冲剂颗粒倒入意式咖啡机,萃取出一杯“浓缩夏桑菊”——借用咖啡的低温萃取技术,做出“萃取凉茶”,据悉能最大程度保留中草药的风味。
另有网友往斑痧凉茶里加冰块,起名“冰广式”,这一做法曾在今年4月引起模仿热潮。#广东人看了会沉默的冰广式#话题在热搜榜上获得4327万阅读量。(这里还有一篇写“冰广式”的好玩文章,可点击阅读《“冰广式”,广东人听了直摇头》)
广州人不敢说话了……/网络截图
年轻人热衷“早C晚A”,咖啡与酒缺一不可,“酒×凉茶”同理。
“鸡尾酒凉茶”以洋酒为基底,加入烹煮凉茶的药材,网友分享最多的有“陈皮金酒”“苦瓜龙舌兰”“洋甘菊金汤力”等。
酒吧的那一套玩法,在凉茶铺中重现。药材和洋酒被倒进摇酒器,伴随着冰块的撞击声,“凉茶酒”在器皿中成型,出现在洋酒杯里。多数老板会在杯口放一片薄荷叶或水果,起装饰作用;也有老板在“凉茶酒”表面点火,晃动的火焰刹那让人产生“这是一排子弹酒”的错觉。
别怕,这是凉茶,养生的(应该)。/LOENG CAA凉茶铺
“新式茶饮×凉茶”作为新式凉茶的第三种形态,是柠檬茶、果汁、奶茶等饮品与中草药的混合体。相比前两种,风味更为温和,消费场景偏向街头,比如“甘草柠檬茶”“木棉青柠茶”“金桔汁七星茶”等。
红糖、姜糖、甘蔗汁这类不属于药草,但被广东人认为有调理功效的甜口食材,也被加进新式茶饮中,替代果糖。
广东是凉茶大省,新式凉茶也诞生于此,并有规模性发展之势,而非单一店铺的营销策略。
在小红书输入“凉茶 咖啡”“凉茶 酒”等关键词,分别有1000—4000篇笔记。主动购买新式凉茶的,都是勇于尝新且对广府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年轻人。
广州、汕头、佛山、珠海等城市,均有潮济堂、番鬼凉茶、满古凉茶等有代表性的“咖啡凉茶铺”,还有LOENG CAA凉茶铺、YDM医帝庙凉茶铺等“凉茶酒吧”,某些酒吧虽不专营“凉茶酒”,但会单独推出一两款同类产品吸引顾客。独创“凉茶柠檬茶”的广州品牌周容记,已有7家连锁店。
柠檬茶里加药材,“茶上加茶”。/周容记
佛系的凉茶,
为何忽然觉醒?
凉茶的历史,坊间的说法是5000年以上,而真正奠定理论基础的,则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晋朝时期。当时,岭南地区瘴疠流行,医药家葛洪南赶往今天的广东惠州罗浮山,结合南方气候特点,以中医养生理论为基础,创造出凉茶。
凉茶与中药茶汤的区别,在于日常性,即无明确剂量限制、无需特定医生指导,介于药物与饮品之间。凉茶很快融入百姓生活,凉茶铺在街头巷尾形成聚集效应,在奶茶、咖啡风潮尚未吹起的年代,成为粤、港、澳地区的“网红饮品”——降火或祛湿,治病或解馋,甜或酸或苦,热或冷,凉茶能满足各类场景和需求。
2006年,国内凉茶饮料年产量翻了4倍,增长至400万吨;2010年,年销量达2500万吨,超过可口可乐同年在中国的销量;2012年,罐装凉茶加多宝的销售额突破200亿元。
顶峰的后方是下坡路。据广州日报,2017年开始广州凉茶铺数量逐年减少,以有71年历史的广州凉茶品牌“平安堂”为例,其巅峰时期有100多家直营店、400多家加盟店,如今加起来只剩200来家,萎缩比例高达60%。
曾经,广东的凉茶铺开得密集、顾客络绎不绝,与今天冷清的局面形成强烈对比。
平安堂的困境,是凉茶行业的缩影,租金、人力支出上涨皆是因,但为何奶茶店能扛得住成本压力,越开越多,凉茶铺却不行呢?归根结底,是凉茶落伍了——
苦涩且单一的味道、简陋而没有记忆点的包装,让年轻人望而却步,宁可喝不太健康且动辄二三十元的新式茶饮,也不想喝10元一杯的养生凉茶。
消费者持续流失,凉茶铺不敢升价,升了会加速流失。随物价曲线上升的原材料价格,与不断被压缩的凉茶利润,形成了恶性闭环。
网红化,是凉茶行业的出路。当下新奇事物洋洋大观,有噱头的事物才能聚焦关注,新式茶饮的创新和造势的成功先例,某种程度上给凉茶提供了灵感。
在“咖啡凉茶”等铺子出现之前,罐装凉茶品牌们便在尝试跨界。
2021年夏天,借着国内气泡水市场规模迈入“百亿俱乐部”的东风,和其正推出“凉茶气泡水”;同年,王老吉推出“养生精酿啤酒”,在更早的2017年,其已推出线下茶饮店“1828王老吉”,高喊用卖奶茶的方式卖凉茶;广州医药集团旗下的白云山星群药业,则在今年4月推出了“夏桑菊美式咖啡”。
市场反馈带给凉茶行业信心。据人民网,白云山星群咖啡快闪店开业第一天,有数百人前来打卡,线上观看直播人数超15万。
夏桑菊冰美式,一杯灌下去,体内体外的火都降了。/星群夏桑菊
无论实际销量如何,这些听似黑暗料理的新式凉茶,都已重新被消费主力军的“Z世代”们看到。近期“咖啡凉茶”等新式凉茶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存在必然性。
营销炮灰or长红?
新式凉茶会是昙花一现,还是将成为长久的潮流现象?
咖啡和凉茶时常被拎出来对比,“咖啡凉茶”也是网友最爱DIY的新式凉茶品类,因为两者的共同点,除了味道苦、颜色相近,而且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1886年,上海第一家咖啡馆在虹口区开业,成为咖啡文化在中国传播的开端。咖啡是西方文化的具象物,晚清时期出版的书籍《造洋饭书》提到,中国厨师学习煮咖啡的同时,还会学烤面包、做西点和烤牛排。
因此,中国人接受咖啡文化,实际上是在接受西方文化,甚至将其视作“高端文化”,就像1914年在北京开业的新世界酒楼,景观最佳的顶层是一家咖啡馆。
咖啡文化的流行,也是西方文化的流行。/图虫创意
凉茶的历史更长,背后的故事更丰富——情怀牌,一直都是天然的品牌营销优势。
近几年随民族自信崛起而飞升的国潮经济,也是新式凉茶发展的东风。
京东发布的《2022年轻人国货消费趋势报告》显示,今年以来年轻消费者较往年购买了更多国货商品。95后国货用户的占比,同比上升了11%;国货与进口货的总用户数比值为1.7,在2021年这一比值为1.3。另据央视财经发布的数据,2021年国内35岁以下的消费者创造了65%的消费增长,而20—39岁群体超过3.8亿人。
这意味着,庞大的、购买力更旺盛且更“偏心”国货的年轻消费群体,将推动各个领域的国货实现销量增长。目前,国产厨具、生鲜、家用电器等品牌销量均在快速增长,未来新式凉茶也会是国潮经济中不可忽略的一环。
咖啡文化能火,背靠传统文化的新式凉茶,为何不可?/视觉中国
此外,新式凉茶铺与咖啡馆、奶茶店都具备第三空间优势。
2017年传统凉茶铺开始式微时,便有媒体分析,其中一个致因,是桌椅少(甚至没有)、空间窄小的凉茶铺,无法满足年轻人日渐挑剔的社交需求。新式茶饮店爆红,也恰恰完成了第三空间的延伸。如今,补上“空间缺口”的新式凉茶铺,正逐步变成年轻人喜欢的模样。
另一方面,凉茶的功能类别更细分与多元化,祛湿、护肝、养颜、消食等消费需求,都有针对性产品。
咖啡的实质性功能只有提神,奶茶更是没有,相比之下,新式凉茶似乎更能迎合另一种正火的“健康饮食”趋势。中国食品安全网显示,2020年我国健康食品市场规模突破8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11408亿元——这又是一个庞大的市场。
当我们苦恼高糖的新式茶饮不健康时,用甘蔗、姜糖替代果糖的新式凉茶,适时出现了。/周容记
一定程度上,新式凉茶整合了咖啡、奶茶和新式茶饮的主打优势,同时背靠国潮经济、健康经济两大消费市场,搭载正在网上发酵的话题热度,它有成为“下一个网红茶饮风口”的潜力。
不知过段时间,网上会不会出现“早C晚A”的衍生词——“早C中L晚A”。“L”即Liangcha,是确定于2019年的“凉茶”官方英文。
熬夜写完此文,我要去买杯凉茶降降火了。
参考资料
[1] “冰广式”网络走红,广东凉茶能绝地突围吗?|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