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前,武汉天地的”茶颜悦色“首店,排队买奶茶就像排队追演唱会,“排队8小时买一杯奶茶值不值?”
这就是一个哲学问题: To be,or not to be.
当别人8小时排队时,熬路用了一个多月时间,手绘出12幅武汉天地的水彩画,带来一个别样的“天地”,他画出了她的温柔可爱。武汉天地则选用了这12幅画作,制作了2021年年历。(文尾有熬路专访)
01
在传统商业凋敝的今天,在一批新商业萌芽的时候,我们为什么喜欢武汉天地?
它是吃货的天地。丹青宴、芙蓉堂、海森堡、一棠龙虾、小南国、洋房汤馆、花胶鸡、青瓦炭、馋艺堂、见涨、鮨一……这里有常来常新的味道。
它是文青们的天地。这里曾有“德芭与彩虹”的梦想,在书店外的椅子上,享受着冬日暖阳。在这里,穿过烟火市井,总能到达充满奇遇的彼岸。
它是逛街的天地。像一个神奇的魔盒,打开总有惊喜。也许并不是为了买东西,就是喜欢那种逛街的感觉。这些店铺给武汉带来新鲜、时尚与潮流。如熬路所说,“喜欢逛着很舒服的感觉”。
它是老房子的天地。吴佩孚的官邸、夏斗寅汉口公馆等等,可以穿越时光。这里包罗万象,融贯东西。新与旧,快与慢,时尚与经典,完美共生。
画展、时装周、音乐节、艺术节、装置展、时装秀、圣诞新年嘉年华。15年如一日,令人恋恋不忘。
武汉天地,是武汉人接待外地友人的客厅,也是摄影师与画家的后花园。有一年,报社同事们想拍一个“全家福”。boss说,去天地拍一张吧。最后我们找到这条小路。走在这条林荫小路上,仿佛进入一个新世界。
它不再是一系列老建筑、新商业,而是一种向上的武汉精神所在。
02
武汉天地,为什么总能给我们新惊喜?
再看看这12幅水彩画,老建筑、梧桐树、小红马、星巴克,多么熟悉的街景。
这就是我们眼中的天地。
15年时间,武汉天地舍得花钱养商业,并且钱花对了地方。当时的那群“天地”人,从香港或海外求学归来,他们见过世界,视野开阔。
武汉天地里的那些老建筑,他们把拆出来的砖,再码到房子里,这样一砖一瓦,才有今天的修旧如旧。
一些危墙,用注射器,打入德国的特制胶水。这种纯手工操作,就是手工匠人的精细。
200多棵树,编号挖走。后来,又对号请回来。
这一切都要花钱花心思。很多小细节,才成就了人们逛街的舒服。
03
每次谈论武汉天地时,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
是每年常新的文化活动,某个画家的画展,还是某场跨年秀。
或者是武汉天地里,租金最贵、出租率最高的高端写字楼。
也或者是每套千万级的豪宅,开盘摇号被抢光。
(延伸阅读:85套武汉天地,单套1234万元的豪宅,2小时售罄)
武汉天地,已经是一种现象。
每个人谈起时,谈的内容都不一样。100个武汉人眼中,有100多种天地。
我觉得,天地最可贵的是,它的项目还原度,在武汉所有城市综合体中,是最高的。
到目前为止,找不到第二家,也很难再有第二家。
因为舍得、用心与视野,不会再相遇。
15年时间,按照一个沙盘,完整复刻。15年前的那个沙盘,如今还在瑞安武汉公司的会议室门前。
这种还原度,不仅仅是建筑效果的如实呈现,还包括15年前对城市经济拉动的承诺兑现。(延伸阅读:武汉天地的台上两分钟)
如今,武汉天地成为武汉与国际文化交流之间的一座桥。从新天地、壹方到壹方南馆,武汉天地时刻在超越自己。
它的还原度还在于,天地的消费人群、天地业主与项目前期定位的高度一致。
15年前,从拿地那一刻开始,天地就想好了一切。这种理念,放在今天来看,依然是行业领先的。15年长周期里,与天地同步开发的几个超大项目里,只有天地兑现了一切。
这才是天地可贵的地方。
04
15年前,采访瑞安董事局主席罗康瑞时,他常说“可持续发展”。
如今回头看,天地在人、建筑与社区之间,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与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社区,真的在武汉天地具象呈现。这个项目像一个有为青年一样,每天都是向上生长。
把天地与爱马仕、LV等奢侈品对比,发现两者有共同之处:这些奢侈品牌,在形成强大的品牌号召力之前,一定是先把产品做到了极致。
在浮躁的楼市里,武汉天地15年做产品,才有了今天的品牌号召力。这主要得益于项目给购房者、消费者、租户、政府的”高保真“还原度。
做到这种还原度很难,也很难再有第二个“天地”,不过,我们还是希望武汉有更多的类似于“天地”的建筑群,留得住历史,看得到未来。
[对话熬路]
Q1:武汉天地周边,是您儿时长大的地方。对这个地方,印象最深的是哪里?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熬路:30年前,汉口永清街这里几乎是平房,靠近铁路边的一条路当地人称为“下滑街”。每周末父亲都会骑自行车带着我,让我坐在前横杠处,从下滑街的北边带刹慢慢滑下来,滑到中间一幢平房停下,探望住在这里的爷爷和奶奶。一般是早上来,吃个中饭后,我下午就在平房旁边的铁路边玩碎石头,玩到傍晚回家。我印象中下滑街就是这个字面上的意思。
几十年后铁路变成了轻轨,以前叫做“铁路孔”的地方变成了轻轨站。所以现在逛天地壹方时还能回忆起当年的那个感觉。
Q2:12张画作里,您最喜欢哪一张?
熬路:12张里我最喜欢红色木马那一张,画的时候一直在想霍珀的作品。最难的是抓住逛武汉新天地时的那种也没什么好逛但就是逛得很舒服的感觉,后来仔细想想与天地保留了大量老建筑与高大树木等人文气息的元素有关。
Q3:您画过武汉很多老房子、里分与角落,觉得武汉天地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熬路:最大不同是前者为老百姓居住的地方比较生活化,烟火气重;后者是休闲娱乐的场所,商业氛围浓厚,各有特点,画的时候感觉不一样。
Q4:两年前,您在武汉天地办过一次《角落》展览。今年1月1日,在武昌视觉书屋,办过一次联展与现场写生。2021年还有类似的展览计划或出书计划吗?
熬路:如果顺利的话会在今年夏季举办第二次个展,角落二也尽量出版,展览和书都以夏天为主题,目前在赶稿子。
[关于熬路]
熬路,本名敖露。1982年生于武汉,硕士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现任湖北美术出版社副社长、副编审,湖北美术家协会会员。
已出版个人著作《角落-熬路水彩旧画》并举办同名个人画展,水彩作品《走过》入选第十三届省美展,《阳光时代》入选第六届全国架上连环画展,《夏田》入选第十二届全国水彩.粉画展,书籍设计作品《绘安静的地方》获“海峡两岸最美图书”全场最高奖。
本文图片作者:熬路
特别感谢 熬路、武汉天地
家还记得此前
被上海市消保委点名的茉酸奶吗?
近日,有记者发现
上海有多家茉酸奶门店
在线点单出现异常
包括陆家嘴中心店、北外滩来福士店、
虹口白玉兰广场店、旭辉广场店等
系统均显示“已休息”,无法接单
在实地走访后,记者发现
这些标记着“已休息”的门店
实际已经处于关闭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
上述已关闭的门店所处地段均较为优越
其中不乏上海知名商圈
上海“现象级”商业地标等
正值酷暑,上海接连发布高温预警
本应迎来销售高峰的冷饮门店
为何在近期接连关闭?
“经营不乐观”
茉酸奶陆家嘴中心店
店员谢芳(化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在她看来,关店的原因
并非产品缺乏竞争力
但经营情况不乐观
也是不争的事实
据谢芳介绍
该门店前身为八佰伴店
八佰伴店关闭后又于去年
搬至陆家嘴中心开店
今年6月底关闭
关店前每天销售100多杯
△原茉酸奶陆家嘴中心店的位置开了其他茶饮品牌
尽管其他门店的具体销量尚未可知
但仅从外卖平台的月售情况来看
茉酸奶面临的尴尬境地也可见一斑
以上海黄浦、静安、虹口、杨浦四区为例
除了五角场万达店月售达到4000多单以外
其他门店月售均未超过2000多单
还有过半门店在1000单及以下
对比其他茶饮品牌来看
在五角场板块内
茉酸奶某门店月售600多单
霸王茶姬则店均3800多单
在新天地、人民广场、豫园等板块
茉酸奶月售最高700多单
最低则仅有200多单
而霸王茶姬能达到4000多单
包括谢芳在内的多名店员坦言
今年接连几次食品安全风波
对茉酸奶的经营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其至今尚未走出余波
食安风波致形象坍塌
今年“3·15”前夕
上海市消保委发文开扒
茉酸奶网红产品
“芒果酸奶奶昔”的实际成分
在茉酸奶的官方介绍中
该款奶昔所用的原料是
“9种益生菌草原酸奶х新鲜芒果”
但经过上海市消保委的实测
检测数据中蛋白质和乳糖的含量
表明该款饮品中所用的酸奶量并不多
但脂肪含量却高得奇怪
△上海市消保委实测数据
紧接着在今年5月
茉酸奶又被媒体曝出
北京多家加盟店存在
更换效期标签、不按时报废原料
水果变色、出水后仍继续使用
不严格按照配料表足量放料等问题
还有店员表示
店长全靠嗅觉判断原料是否过期
就算过期了也“顶多拉肚子”
“氧化发黑也没事,顾客看不见就行”
原本主打添加新鲜水果现场制作
号称“用料考究”并售价不菲的茉酸奶
却用如此手段欺骗和伤害消费者
这令一众网友感到愤怒
△茉酸奶店员更换效期标签,为过期食材“续命”
接连两次与食品安全相关的舆情
使得茉酸奶的品牌形象进一步坍塌
直接影响了其门店的销售情况
有内部员工告诉记者
这同时也激化了加盟商与公司间的矛盾
部分加盟商曾来到位于
上海浦东的茉酸奶总部抗议讨要说法
据报道
在食安风波发生后
加入茉酸奶尚不足一年的
COO(首席运营官)陈玮
与CMO(首席市场官)陈雯相继离职
随后这两个核心岗位再度由内部人接手
狂奔后的高开低走
茉酸奶于2014年在上海成立
创始人为赵伯华
与传统奶茶门店不同
茉酸奶主打“水果+酸奶”模式
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
2021年茉酸奶全年新开店45家
一年后这个数字上升至281家
2023年更是狂飙至1306家
近乎一天便开出4家新店
迅猛扩张让这家
年轻公司有些手忙脚乱
门店数几何式增长的同时
它在食品安全、运营管控、
品牌搭建上的不足也开始暴露
早在2023年7月
茉酸奶就曾因一则投票遭遇舆论风波
彼此,该品牌就新品“猫山王榴莲”系列
向消费者征集价格
并给出68元、88元和108元三档价位选项
其高昂的售价瞬间点燃了消费者的情绪
不少人将其称为“酸奶刺客”
与此同时,社交平台上
也开始涌现出
“茉酸奶是否使用植脂末”的讨论
其被指使用含有植脂末的
冰淇淋原浆作为奶基底
对此茉酸奶官方并未给出正面回应
但于2023年8月4日发文称
其全国门店的所有酸奶奶昔产品
将升级使用全新版本奶基底
该款奶基底“无植脂末、无氢化工艺、
无人造反式脂肪酸”
并宣布旧原料于7月31日全部召回
这一举动相当于变相
承认了此前植脂末的存在
时至今日
当价格刺客遭遇食安风波
茉酸奶与消费者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如何补齐在运营管控方面的短板
并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是茉酸奶亟需解决的课题
你爱喝茉酸奶吗?
你怎么看待其多家门店关闭?
综合劳动报、央视网
来源: 东方网
加完4日上午的主论坛活动,来沪参加双城论坛的台北市长柯文哲移步到上海(金山)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参访。走到一家名为“注春”的奶茶店,柯文哲接过奶茶与大家边喝边聊,引来边上媒体闪光灯一片。
“注春”是台湾青年在上海创立的品牌。也就是说,上海在用实实在在的案例,向外界展示着双城交流、融合发展的成果。“我们给柯文哲市长喝的是荞麦奶茶。”“注春”茶饮联合创始人黄国翔告诉记者,“真的很幸运,今天他‘帮’我们的品牌打了广告。”
高高瘦瘦的黄国翔已经来上海14年了,之前在本市台企工作。2018年底,他注册成立这家公司,从原先电子业从业者跨界成为了茶饮店的创始人。谈及转型的原因,他并不否认原先行业出现发展瓶颈而投资茶饮成本低回报快,但更多是看好大陆的消费能力,“现在外面说大陆是世界工厂,我觉得更多是世界市场。”
这些年台湾茶饮已进入上海市场。如今市场上耳熟能详的奶茶品牌,不少就来自于宝岛。在黄国翔看来,这一产业在台湾非常成熟,早已过了艰难的“从零到一”初创期,积累了不少经验。而台湾产品用料讲究、注重品质、结合文创等优势,也能为产品添色不少。从第一家在新天地的“注春”旗舰店开始,黄国翔目前共开有7家店,其中就有一家在上海(金山)海峡两岸青创基地内,也就是给柯文哲金山行提供饮品的那家。“今年5月初开始筹备开业,到6月底就正式营业,很迅速。”
同样是在沪创业的台青,金山店负责人高诠告诉记者,他就去行政服务中心跑了一回,就顺利办出了开业所需的食品流通许可证。这是因为此前,青创基地的工作人员已经帮他“跑过腿”,告知他办证所需的材料与注意事项,帮助他少走弯路。此外,基地还免费为高诠团队提供开业辅导,并向其提供低于市场价的人才公寓。也就在一周多前,台湾高雄市饮品交流促进会上海办事处在金山挂牌成立,也给了高诠与台湾业者交流互鉴的机会。
目前,金山店的主要客源还是在金山工业园工作的员工。他们主要用手机来点单,因此接入外卖平台非常重要。高诠一开始不能用台胞证在某平台注册。在向基地求助后,由基地出面向市区两级台办反映这一情况,最终问题得到解决。此后,源源不断的订单通过外卖平台而来。
看得出,高诠对未来发展很有信心。他告诉记者,相比起市区,金山的奶茶店密度较低,成长空间也较大,“等这家做成熟后,我还想向金山南面推广品牌。”2012年他就到金山发展,见证了台青创业基地由小到大,也看到金山逐步发展的过程。
黄国翔的视角已不止金山一地。大陆市场那么大,他的产品至少要走出上海,走向长三角。“我们已经在这里安家落户,孩子在这边读书,我们家有9张台湾居民居住证。”黄国翔鼓励在沪台湾青年走出小圈子,与大陆民众互动交流,“这样你就能视野更加开阔,也能够收获成功。”
对于金山两岸青创基地来说,台青在此收获成功是件双赢互利的事。“这些年成功的远不止这一家企业。”基地工作人员高志刚说,希望通过一系列实打实的惠台政策与周到服务,让金山成为沪台经济合作、台青创新创业的热土,真正成为台湾青年在上海创业的第一站。
栏目主编:洪俊杰 文字编辑:洪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