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7月26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湾经济部门公布6月餐饮业营收619亿元(新台币,下同),年增61.7%,创下有统计以来最大增幅。显示今年疫情趋缓、外食消费增加与低基期所致,展望7月表现,预估营业额上看644亿元,将有望维持成长轨迹。
台经济部门统计处25日公布6月餐饮业营业额为619亿元,年增61.7%,已连2个月正成长。其中,餐馆业营收年增达61.7%,饮料店营收年增达66.6%,外烩及团膳承包业营收年增46.9%。累计今年上半年餐饮营业额达到3990亿元,为历年同期次高,较去年同季成长10.4%。
统计处“副处长”黄伟杰分析,6月餐饮业营业额年增达61.7%,为有统计资料以来最大增幅,主因为去年同月因三级警戒期间禁止内用,基期偏低,加上业者推出促销活动推升营收所致,此外,今年以来疫情减缓的趋势渐显,加上疫苗普及率增高,使得民众开始愿意出来消费与用餐。
对于餐饮业6月营收是否已回到疫情前水平?黄伟杰说,2020年6月餐饮营业额为638亿元,再往前推到2019年6月则为686亿元,以规模值来看,虽尚未回到疫情前标准,但已达到600亿元以上,较能安心的水平。
台经济部门预估7月餐饮业营收表现为632亿元至644亿元之间,年增率估为48.5%至51.5%之间。
展望下半年,黄伟杰分析,若无疫情再次升温、变种病毒等状况,乐观预估下半年表现仍会不错。不过他也强调,仍要注意通胀压力这一项变量。
黄伟杰解释,如果通胀持续造成压力,将担心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但因为基期因素,目前还看不出来是否已受影响,仍须待基期因素消失后,再观察7、8月营收,比较能厘清。
< class="pgc-img">>月8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美团于上海发布了《2024年中国餐饮加盟行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据《白皮书》,近年来,中国餐饮连锁化率从2020年的15%,到2021年的18%,2023年进一步提升至21%。
《白皮书》中提到,上海以36%的餐饮连锁化率位居2023年一线城市之首。同时,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苏州的连锁化率达到33%,接近上海,这座江苏地级市不仅孕育了餐饮加盟7分甜,还涌现出柠檬森林等新晋连锁;网红城市长沙近些年也滋养了一众新消费品牌,2023年餐饮连锁化率达到29%,超过北京、广州、深圳一线城市。
不仅如此,从餐饮市场各业态分布情况看,小型业态(小吃快餐、饮品、面包甜点)门店数量占到62%,火锅/烧烤占到13%,二者合计占餐饮市场的75%。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名誉会长裴亮表示,饮品连锁化率已达到49%,小型业态、火锅烧烤可复制性强,如果这两类连锁化率能达到50%,整个餐饮业的连锁化率将实现翻番。(张天元)
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杨天悦
4月11至13日,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主办的“2023中国连锁餐饮峰会”在上海召开。会上,协会还发布了“2023中国餐饮加盟品牌TOP100”,包含楠火锅、东来顺、书亦烧仙草、袁记云饺等知名连锁餐饮品牌。
今年以来消费市场逐步复苏,相较于其他行业,餐饮市场复苏势头更加迅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全国餐饮收入达8429.4亿元,同比增长9.2%。快速复苏的同时,餐饮连锁化发展也进入到新阶段。
美团数据显示,从2018年到2022年,中国餐饮市场连锁化率从12%提高到19%。其中,连锁品牌门店数量涨幅最高的区间为“5001至10000家店”,同比增长45%;其次是“3至10家店”和“11至100家店”,年增幅分别达到40%和15%。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洪涛表示,目前,连锁餐饮市场整体结构彰显出大连锁品牌的头部效应,餐饮企业也陆续开始寻求在下沉市场和海外市场进行门店拓展。与此同时,新兴品牌也开始趁势入场。
据其介绍,在餐饮门店数量方面,目前突破千店的餐饮品牌主要出现在细分领域,并且有很高的相似度——品牌供应链模式为自建或合作,发展模式多为加盟,收入模式为供应链差价与加盟费,一般集中开设在二三四线城市。
不过在他看来,中国连锁餐饮市场可以称之为“水大鱼小”,目前尚未形成一批真正“大”的企业。“纵观全球突破千店的连锁餐饮品牌,可以总结为品牌和经营模式授权、供应链驱动、直营三大类模式。”王洪涛认为,根据国内连锁餐饮品牌的发展趋势,较轻的特许加盟发展模式是未来连锁餐饮突破“千店魔咒”的较好选择之一。
“以711便利店为例,其在全球拥有上万家门店,但在日本的直营店仅有300家,其余均为特许加盟店。”王洪涛分析认为,连锁品牌突破千店,重点在于下沉城市的广泛布局。
图片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