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社|新消费日报(研究员 梁又匀)讯,日前,据媒体消息,惠州市熊猫不走烘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熊猫不走)获XVC资本B轮独家投资一亿元。
据悉,熊猫不走品牌成立于2017年,创始团队成员来自阿里巴巴、百度、顺丰等知名企业管理层,是一家提供蛋糕销售和上门配送的蛋糕电商品牌。目前,熊猫不走已入驻包括北京、广州、成都、厦门等24座城市,拥有超2000万私域用户,月营收超7000万元。公开资料显示,品牌私域营收占比超60%,复购率超50%。
天眼查数据显示,在此前的两年间,熊猫不走已完成2轮融资,每轮金额数千万人民币,参与机构IDG资本和头头是道投资基金。
想成为社交货币的“熊猫不走”
一直以来,烘培品牌创业大都专注于产品口味、包装和营销,蛋糕配送人员仅完成送达任务。客户生日聚会场景中,更多样化的需求很少被人注意到。
熊猫不走创始人杨振华发现了其中的商机,通过雇佣送餐员在现场舞蹈、魔术表演、互动游戏等方式服务顾客,活跃现场气氛。
“没有人买生日蛋糕,是为了‘吃饱’。过生日的人,想要的是开心;买蛋糕的人,希望传递的是祝福;参加聚会的人,期待的是热闹。”在9月的2021CNEF中国城市夜间经济发展峰会上,杨振华这样描述品牌的卖点。
如果顾客感到满意,就会反复购买服务,而蛋糕只是一个切入口、一个道具。
在熊猫不走微店中,单层蛋糕价格在100~300之间,舞蹈免费,购买需提前3~5个小时预约。美团的店铺评价显示,大部分评论都与孩子过生日、活跃聚会气氛、提升仪式感有关。
顾客把舞蹈、魔术朋友圈,能吸引更多潜在顾客。熊猫不走迅速衍生出了口口相传的获客途径,微店私域流量远大于三方外卖平台。值得一提的是,微店的获客成本仅为1元左右。
有报道显示,正式运营4个月后,熊猫不走成为了惠州当地的头部品牌,销量与订单把同行蛋糕店甩在身后。开业仅一年多,杨振华就把业务拓展到佛山、东莞、广州等周边城市,月营收增速在15%~40%之间,毛利率70%左右。
当其他初创公司还在烧钱做产品时,熊猫不走就已经实现稳定盈利,并快速扩张。如今,熊猫不走在全国24个城市中已拥有超2300名员工,包括700+配送人员和600+生产制作人员。
中央厨房 + 企业文化=品牌护城河?
一直以来,门店都是蛋糕店成本的主要支出项目之一。所以,在供应链布局上,熊猫不走采用了另外一种“重资产策略”。
熊猫不走几乎舍弃了线下蛋糕门店,在每个城市设立一个中央厨房,每个城区建立一个仓储配送中心,只批量生产蛋糕,不做任何点心或面包,极力压缩生产和配送成本。让顾客线上订购,再由线下工厂店发货。
熊猫不走崛起后,当地很快出现了模仿者。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也有类似从创业项目。
对此,在2019年的采访中,杨振华:“海底捞服务好,为什么其他品牌做不到?关键是背后那套体系,获客能力、企业文化等。”
杨振华表示,在团队招聘上,会首先筛选开朗自豪的人入职熊猫配送员,且给予高于地区平均水平近50%的工资待遇,并持续对员工开展关怀活动。他还希望未来品牌的熊猫配送人员,能够像迪士尼一样,代表开心、快乐和惊喜。
2020年,熊猫不走的市场运营手册已超800页。突出的企业文化,也是吸引IDG资本2020年加入熊猫不走A轮融资的原因之一。
XVC资本也表示,通过产品和服务的叠加,熊猫不走使得买蛋糕这一极难通过广告获客、低频次低单价的服务,获得规模化的能力。
但如果服务标准不合格,就会使得一年一度的生日变得尴尬,再美味的蛋糕也会显得扫兴。中央厨房更会成为提前背上的包袱,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目前为止,熊猫不走的服务还没有出现翻车的情况。但现场表演对员工素质要求较高,随着品牌城市版图的扩张,员工培训和管理将会变成熊猫不走最大的难题。
生日惊喜蛋糕可持续吗?
熊猫不走与海底捞模式有些类似,服务为王。
火锅行业食材品质、菜品花样的竞争日趋内卷,想要打出品牌吸引力、提高复购率,高质量的服务让人印象深刻。时至今日,在海底捞与店员举着牌子唱齐生日歌,依旧是不少年轻人生日聚会、打卡的首选。
烘培食品的体量与餐饮不相上下。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2021年中国烘焙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将达2600.8亿元,同比增长19.9%。2020年,我国人均烘培食品消费量仅7.3KG/人,是日本的40%、美国的24%。
有分析师认为,随着疫情转好,未来烘培市场规模将保持10%左右的增长率,2023年中国烘焙市场规模预计达到3069.9亿元。
在现制产品领域,目前较为知名的品牌有好利来、幸福西饼、稻香村等,且品类以面包、糕点为主。在更为细分的现制蛋糕领域,还没有一个品牌能真正做到全国出圈,占有明显的市场份额。地方蛋糕店也以个体经营、本地连锁为主,竞争格局分散。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品质和生活中每种场景下的仪式感的追求逐渐提高,市场的总容量也在不断扩大,熊猫不走还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杨振华在某次媒体采访中提到。
除了增加城市布局外,拓展业务场景也已被提上日程。熊猫不走运营总监黄剑锋曾表示:“接下来,熊猫不走将为用户提供下午茶等场景的产品和服务。”
而在规划发展蓝图时,杨振华并不掩饰自己的野心,他称,未来熊猫不走将打造“中国聚会服务第一品牌”。
报道显示,熊猫不走未来会将本次融资用于人才招聘、开拓市场和系统升级。
当“蛋糕+服务”在狂奔,“火锅+服务”却逐渐走入瓶颈。
进入2021年,靠“神级服务”出圈、并成功上市的海底捞,正在进入火锅服务行业的后半场。在海底捞过生日、做美甲、花式拉面、对暗号拿礼物……消费者们的服务“猎奇”热情,正在随着线下经济的发展平缓而逐渐消退。
熊猫不走逐渐突入一线城市,但海底捞却为了生存,下沉二三线、乃至四线城市。当一种服务模式火爆后,固然能够通过不断进入新地区、触及更多消费者实现持续增长,但创意服务的新鲜感并不可持续。
营销声势颇高的海底捞固然如此,更拼创意和惊喜的生日聚会,届时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面新闻记者 林珏瑶 摄影 陈羽啸
4月14日,2024年道达尔能源·汤姆斯杯暨尤伯杯决赛(以下简称成都2024汤尤杯)吉祥物发布仪式在四川传媒大厦多功能厅举行,两大吉祥物熊嘟嘟和羽蓉蓉首次公开亮相。
发布仪式上,成都2024汤尤杯执行机构相关负责人邓晓松介绍本次特许商品的总体情况、产品价格和购买渠道。
发布仪式现场 封面新闻记者 陈羽啸 摄
“每一件特许商品都是他们对这次体育赛事的独特诠释,也是我们对参赛运动员和观众的一份独特礼物。”邓晓松表示,在前期开发过程中,设计团队充分挖掘成都城市文化特色,将熊猫、火锅、银杏、城市地标建筑等元素与汤尤杯羽毛球主题有机融合。
成都2024汤尤杯共计开发了10个大类的41款特许商品,既有纪念性强的徽章、冰箱贴、手办公仔等收藏品,也有实用性强的服装、文具、伞具、手提袋等常用品,款式众多,能充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组委会致力于为每一位消费者提供种类多、质量优、价格低的特许商品,在综合设计费用、生产成本、消费者购买力等因素后,成都2024汤尤杯特许商品低至18元起售。
邓晓松介绍,为了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方便地购买到汤尤杯特许商品,他们将在4月26日开售,采取了多渠道的售卖方式。
目前,成都2024汤尤杯已在成都全市设置了特许商品售卖点位25个,涵盖场馆内外、官方酒店的10个点位,以及成都市主要商圈、地铁商铺、火车站的15个实体点位,方便市民和游客前来购买。另外,在抖音、淘宝、小红书三大平台均设置了汤尤杯特许商品官方旗舰店,为不能亲自到场观赛的市民朋友和羽球迷提供了便捷的购买渠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名电竞职业战队
在上海网红火锅店
4天2次吃出活虫
要求赔偿却被“反咬一口”
怀疑“敲竹杠”
可谓是一波三折
7月20日
网友吴先生称他和朋友
在上海闵行一网红火锅店“熊猫老灶”
连续两次就餐时
都发现有蠕动的活虫
并附上了现场视频
随后有眼尖的网友发现
报料人正是
电竞职业战队EHOME的成员
他的朋友还给店铺写了差评
同时当店长私信他要求删除差评后
吴先生提出要求店家赔偿
两次消费的三倍金额11700元
并书面道歉
吴先生称:7月19日
火锅店老板曾支付2200元作为赔偿
但是自己没有收
因为后来他查询了食品安全法
可以要求三倍到十倍的赔偿
面对吴先生的质疑
老板则说第二次他们都没消费
他退的是第一次消费的2200元
而对方想要的赔偿金额是
两次消费加起来的三倍金额
火锅店老板丁先生:当时给他们换锅底,他们不同意,他们要的是钱。甚至还说他们思想龌龊。丁先生随后向派出所报案,称遭到了“职业诈骗团伙”敲诈。
火锅店老板在查看现场视频后
认为该战队一行人
在吃饭前都会拿出手机拍照
不像正常顾客的举止
老板不断质疑
“你是吃饭来的吗”
“玩得太职业,太不要脸”
收到举报后
闵行区市场监管局介入此事
执法人员检查了火锅店
由于涉事火锅并未保留
对门店其他的火锅进行检查后
执法人员现场并未发现有虫子的情况
在有关部门介入后
涉事双方也展开了协商
7月29日下午
火锅店老板丁先生公布了自查结果
“在请闵行区爱卫办专家指导后,
初步判断活虫是螟虫的一种。”
丁先生承认
活虫来自于火锅底料中的花椒
并在协商现场向战队道歉
表示愿意支付
两次消费金额的三倍11700元
以及精神损失费3000元
总计14700元作为赔偿
丁先生称这件事最大的责任在于他
他将拿出10万元捐献失学儿童
作为对自己的惩罚
由媒体来监督
战队领队陆先生代表战队现场接受道歉
双方签下了和解协议
随后双方会带着和解协议前往派出所撤案
7月29日晚
战队领队@lulu唤作安东尼
事后发布事件经过总结
大家好,我是EHOME领队,今天和火锅店老板又见了一次面,现场也有记者在,达成了和解。在这里简单说明下整个事件吧,然后我就该继续干我该干的活了,也不能在这件事上纠结太久。
7月16日
我们全队赢了比赛去万象城熊猫老灶吃火锅,当时上锅底的时候发现了有虫子,然后喊经理换了个锅底,就接着吃了。因为也是会员和常客,没太在意这个事情。
7月19日
我们又去同一家店吃饭。当时有人开玩笑说,你们再找找锅里有没有虫。然后我们就真的发现了一只活的虫子在锅里。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我们就拍了视频,找门店店长处理。店长承认是有虫子,我们就放弃了这次就餐。
随后我在大众点评上,上传了该段视频,并给了一个差评。当晚,门店店长找到我,希望我删除这个视频看,表示愿意赔偿。随后这件事就交由执行经理来解决了(你们可以理解为是店长上一级)。经理表示,愿意赔偿我2200元的就餐费用,希望我删除视频。因为当时店长表示自己要因此失业,经理也说要免职主厨,我心软了。加之当天已经是晚上十一点,我不愿为这事多费口舌,就想第二天再解决。当晚经理给我转账2200元,我并未收取,退回了。
7月20日
早上我查阅了相关法律后,找到经理,提了三点要求:
1. 16日和19日两次消费的三倍赔偿;
2. 书面承认锅底问题并道歉,承诺不会再犯;
3. 一个月内,我随机到店,检查是否有再犯。
经理表示,他现在有事,五点之后再回复我。鉴于删贴前后态度的转变,我采取了三点行动,一是去12315平台举报投诉了该店;二是找澎湃新闻记者曝光该事件;三是又在大众点评上上传了视频并评论(也就是现在被你们留言了千余的那条)。
稍晚时候,经理看见大众点评上的视频,又找到我,我已经有些丧失耐心,当日并未回复。
7月21日
我又重申了三点要求,经理表示需要等他周五24日出差完见面谈。随后又表示明天22日约我在万象城见面谈。我因为第二天需要工作,表示困难,他便开始质疑我的动机和目的。发生一番口角过后,不欢而散。
7月23日
我抽出时间,约定了晚六点在万象城面谈。见面之后经理表示我对媒体(澎湃)讲述了不实信息,我反驳并发生口角,表示无法再沟通。随后由我战队同事与经理协商,我在门外等候。
当晚,经理提出部分现金,加代金券,加免单的赔偿条件,我已经被此事弄得筋疲力尽,也不愿再徒费心神,打算就此作罢。
7月24日
早上,战队同事打算帮我收尾,我与队员商议后同意。夜间,此前新闻晨报记者采访的视频发出(就是那段反告我们诈骗的视频),我们看到之后异常震惊,教练八师傅随机发微博澄清。
我质问经理,经理表示他不清楚采访由何而来。稍晚,该店创始人兼股东出现,表示视频中是他所说,并表示这是误会,希望当面澄清。
7月25日
晚上,我,八师傅,战队同事,店股东,店经理见面。股东表示因为之前有类似事件发生,当时查明是职业诈骗,这一次也想当然以为又中了套路,但查阅我们的过往消费记录发现并非如此。记者采访时自己并未深入调查,现在对我们表示歉意,并希望给他们三天时间,查清虫子来源,三天后赔偿并道歉。
7月26日
我与俱乐部官博,八师傅均转发了熊猫火锅的申明。其向我们表示,初步鉴定是辣椒中的螟虫幼体。
7月28日
市场监管局向我了解情况,表示他们已经检查过店方,且知晓我们第二天约见和解,表示后续会回访跟进。
7月29日
新民晚报,新闻晨报,我及同事,店股东及店经理约见和解。
店股东就锅底活虫事件表示道歉,且对采访时说我们诈骗表示歉意。并做出如下承诺:
1,赔偿我们两次就餐金额的三倍,11700元。
2,确认活虫为螟虫幼虫,为辣椒配料中出现,将更换辣椒供应商。
3,承诺每天开放两小时厨房参观,接受消费者监督。
4,就该事件在微博上向我们公开道歉,并撤销此前的报案。
5,赔偿一定金额精神损失费,2000元。
鉴于店股东此次道歉比较诚恳,且满足了我们先前的三点要求,且市场监察部门也已经介入,我谨代表我们八人的就餐朋友接受了道歉及赔偿。
后记
维权是一件艰难且耗费心神的事情。我很感谢八师傅做出的澄清,也很感谢各位粉丝的声援和支持。不管大家对这件事看法究竟如何,就我本人和俱乐部而言,此事算是告一段落了。我们也还有日常的工作和生活要继续,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同时市场监管部门也已经介入,媒体也在持续报道。
谢谢大家的关心!
有网友说
饭前拍照这是很正常不过的
店家的质疑理由真的不够充分
遇到了这样的事
店家想自证清白没错
但是明智的做法应该是
第一时间请第三方来检测
同时消费者遇到这样的问题
真的不要怂
大家要相互监督
食品安全的维护
才能做得越来越好~
来源:深圳晚报综合(新闻坊、新浪微博)
原标题:两次火锅都吃出活虫,索赔1万多元,火锅店老板却报警:有人敲诈!
编辑:吴冰 刘梦鸽 施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