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请电子闺蜜们在线吃火锅。周一周五上班吃苦,周末回家大补特补。年纪轻轻就过上了月入10万还差9万8的生活。希望我像汤圆一样甜,你像汤圆一样圆。话不投机半句多,话若投机吃火锅。点菜的时候,这也来一份,那也来一份。两个人点了一堆菜,只有吃到最后的时候分的最清楚,谁点的谁吃。
< class="pgc-img">>生活不要紧到犟,毛肚不要紧到烫。折耳根煮火锅,西南F4一定会夸我。耙鸡脚,入口即化。每次都怀着忐忑的心吃肥肠。耙芋儿,是我为数不多喜欢的素菜。煮的粉粉的折耳根。智商不够,猪脑来凑。很多人不吃脑花,可是我吃火锅必须由一个脑花结束。
地大川,仙居恩施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这座中国最年轻的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临渝黔,北靠神农架,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享有“鄂西林海”“华中药库”“烟草王国”“世界硒都”之称号。
< class="pgc-img">拥有“中国仙本那”之称的鹤峰屏山峡谷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美食总是能最快发现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恩施是土家族,苗族,侗族等29个民族聚集之地,处鄂,湘,渝交汇处。口味兼具三地特色,饮食也融合了土家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所以当地餐饮既有蜀地麻辣特色又具潇湘咸辣风格。比如有“格格”、合渣、腊肉、土豆干…。
所以,为了吃,也要来恩施啊,这座小城绝不会让你失望!
-01- 早餐叫醒队
恩施人的过早从早上6点就开始了,满大街的早点摊,白烟缭绕、香气四溢,人来人往过早的人,吃喝行走一阵风,形成了恩施独具特色的美食江湖。舒服的吃一顿早饭,我想总是能唤醒你清晨的睡意。
< class="pgc-img">烙豆皮
>< class="pgc-img">来吃豆皮儿啦!
>首先出场的当然是恩施地区最早的“方便面”-豆皮儿啦!
恩施的豆皮是有豆字却与豆类无关,形似面条的一种食物。平锅抹上薄油,大米磨成米浆装在特制的漏斗中,在烙锅上画出一圈圈“迷宫”,等到圈圈凝固成型。刚出锅的豆皮不像面条那般柔滑,反而有一些粗糙的扎实口感,又有一些谷物的香气。制做完成的豆皮可煮可炒,通常佐以鸡、鸭、鱼、肉、菜等,多种口味可以选择,口感绵软滑爽,回味无穷。
早上吃上这么一碗,超满足!
< class="pgc-img">油香
>< class="pgc-img">油香皮脆肉鲜
>而油香算得上恩施的全民美食,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油香儿瓢里注入米浆,米浆裹上肉丝、土豆丝、葱花、辣椒粉,最后再盖上一层浆水,放入热锅中炸至成型。金黄的外衣裹着鲜嫩柔软的馅料,一口咬下去满嘴焦脆,香气四溢。
一碗热气腾腾的豆皮,一块酥脆的油香,吃得满面油光,饱嗝连天,恩施人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02- 合家欢
< class="pgc-img">合渣
>< class="pgc-img">张关合渣是制作合渣火锅的典型
>没吃过合渣,相当于没到过恩施。
恩施土家人对合渣有着深厚的感情,一直流传有“辣椒当盐,合渣过年”的民谚。合渣,又名懒豆腐。“渣”的土家制法十分简单,将黄豆涨发后,用石磨推研成渣浆,“渣”不过滤,现磨现煮,类似不过滤的豆浆。合渣的吃法很多。有的不加任何调料,成为“淡和渣”,有的还制作成合渣火锅,其中张关合渣是制作合渣火锅的典型。将合渣煮好后点卤变得稍干,加鲜汤配猪肉、仔鸡、鸡蛋等做成鲜肉合渣、仔鸡合渣、鸡蛋合渣等系列合渣火锅。当米饭和豆渣相遇,豆鲜中带着乳香,侵入米饭的每一丝肌理,一锅合渣能就两碗米饭下肚!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风味独特的鲊广椒炒腊肉
>恩施人常说,“三日不吃酸和辣,心里就像猫儿抓”。
鲊广椒的出现极大体现了恩施人的饮食特点。鲊广椒又称榨辣椒,它是以恩施本地鲜红辣椒和苞谷面在锅中焙熟,味道酸辣别致,开胃爽口。与土家腊肉可以说是“完美cp”,一起炒食或作扣碗底料蒸食,成品色泽微红,酸辣味十分特别。制作出来的腊肉熏香浓郁,肉质坚实,肥不腻口,瘦不塞牙,风味十分独特。
不管是作为下饭开胃菜还是底料的榨广椒,只要配上米饭,你就能吃出它特有的味道,怎么搭配都是一道绝佳美味!
-03- 百吃不厌“小可爱”
< class="pgc-img">可可爱爱的小土豆
>恩施人不把土豆叫土豆,叫作洋芋。因为山地种植,且土壤富含硒,使得洋芋水分足,更香脆。恩施洋芋比较特别,个头小,又粉又绵,特别适合炕着吃。“炕”是一种独特的烹饪方式,说它是炸,但没有炸那么多的油,但又比煎要多一些的油量,可以理解为“煎炸”。 ”炕熟后,吃在嘴里感觉不油,有种烤熟的香甜感,还带有些许香脆的口感,再撒上辣椒,葱花,芝麻,一口一个,既可以作为解馋小吃,又可以当作主食,根据个人口味加上恩施人自家腌制的酸萝卜,想想都口水直流。
“恩施炕土豆”已然成为恩施地区的一张名片。
< class="pgc-img">把洋芋盖在灶台大锅的最底层,上面铺上米饭蒸,等洋芋慢慢变成锅巴,洋芋饭就出锅了
>巍巍大山中,藏着多少美食秘密?
热闹场景中 弥漫着多少浓浓乡情?
十一小长假不知道去哪儿,那就来恩施吧!
恩施这座城,就是你期待的诗与远方!
- END -
文丨王小懒
编辑|张瑜
本文图片来源于“IC photo”或“图虫创意”,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IC photo或图虫创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汉位于长江中游,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 “九省通衢”的武汉交通便利,人员往来众多。四面八方的工人汇聚在这“不夜港”中,带来了南北各地不同风味的饮食文化。
< class="pgc-img">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的小吃种类丰富,各有特色。来武汉吃小吃,保证一次就回本。
—01—热干面
武汉的烟火气息,从清晨的“过早”(即吃早餐)开始。热干面,是武汉“过早”的头牌食物。
< class="pgc-img">热干面,走在路上也可以吃
>热干面,外表看似粗犷但内心却极其细腻。看似简单的热干面其实每一步制作都饱含了匠人的用心。压面、掸面、烫面和加作料四个环节,萝卜丁、芝麻酱、牛肉汤汁等多种配料,都考验着商家的良心和手艺。是否在看不见的环节里偷工减料,武汉人在入口的瞬间便能品尝出来。
< class="pgc-img">拌热干面 图/soogif
>—02—豆皮
具有武汉特色的“豆皮”,并不是我们涮火锅或者凉拌菜用的“豆腐皮”,而是用绿豆、糯米制作的,有馅料的“三鲜豆皮”。
< class="pgc-img">三鲜豆皮
>三鲜豆皮中的三鲜馅料是指,鲜肉、鲜蛋、鲜虾或者鲜肉、鲜菇、鲜笋。判断一家豆皮店的好坏一看人流,二要看师傅的“舞姿”。长期在铁锅的“磨炼”下,豆皮师傅都会有一种朋克的舞姿,做豆皮的时候不自觉地摇摆起来。朋克舞姿并不是商家的营销手段,而是豆皮师傅对食物的热爱在身体上的反应。
< class="pgc-img">用筷子夹起豆皮
>—03—糊汤粉
在武汉名小吃的舞台上,鲜掉舌头的“糊汤粉”必须得占有一席之地。
< class="pgc-img">武汉名小吃,鲜鱼糊汤粉
>大江大河穿城而过的武汉,鱼自然是要多少有多少。其中最不起眼的猫鱼也有大用处。将猫鱼剖洗干净之后,用小火熬制一晚,鱼骨和鱼肉在时间的作用下将全部的鲜嫩都倾注在汤中。烫好的米粉往汤碗里一丢,撒上葱花,再掰上酥脆的油条,美的让人流连忘返。
< class="pgc-img">鲜掉舌头的糊汤粉配油条吃
>—04—卤味
在武汉的夜市上,卤味是宵夜江湖的“常青树”。鸭锁骨、鸭脖、鸭翅、、翅尖、鸭舌、猪尾巴、猪弯弯、卤豆腐、卤藕片、卤海带……万物皆可卤~
< class="pgc-img">武汉卤鸭脖
>卤味,店家的卤水是关键。辣椒、花椒、蒜、甘草、丁香、草果、香叶、八角、桂皮、小茴香、老抽、生抽……二十多种香料按需发挥作用,新鲜食材在秘制汤料中反复卤煮,成就了香味扑鼻,口感刺激,鲜美无比的卤味。
—05—“炸炸”
没有人不喜欢吃油炸,武汉人当然也不例外。武汉人赋予了油炸食品一个可爱的名字,“炸炸”。
< class="pgc-img">剪一剪,炸一炸
>炸肉、炸脆骨、炸鸡爪、炸香菇、炸春卷、炸藕、炸土豆、炸黄瓜……不管是荤素食材,只要经过了油锅的“历练”,再配上各家店铺的秘制蘸料,食物如脱胎换骨一般,即使是平时不爱吃的蔬菜,此刻竟也焕发着无穷的魅力。
看手绘也忍不住流口水 图/ 视觉中国
>武汉的景点一次可以逛完,但武汉的小吃却怎么也吃不完。武汉人把对生活的热爱都寄托在了吃上。真可谓是“一年四季的馋,周而复始的吃”。
- END -
文丨王小懒
封图 | 图虫·创意
编辑 | 徐子钧
本文图片来源于“IC photo”或“图虫创意”,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IC photo或图虫创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