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江苏南京一女子
在地铁车厢喝饮料被开告知单
引发热议
此前报道>>
那么
广州地铁对车厢内饮食有何规定?
广州地铁:进食可在列车外,尽量不影响他人
记者查询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官网发现,2019年,修订后的《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将原规定的“禁止食用有刺激性气味的食品”修改为“禁止在列车内进食(婴儿、病人除外)”。
对此改动,广州市交通运输局解释,考虑到由于地铁车厢相对密封、人流量较大、空气流通性较差等环境情况,食物气味容易放大,食物残渣也容易掉,在列车内进食易对其他乘客造成困扰,且不同乘客对于刺激性气味食物的主观认定不同,实际发生时易造成乘客纠纷。
与此同时,考虑到部分乘客(如低血糖患者、肠胃病患者、婴幼儿等特殊乘客需要通过进食缓解不适)有实际进食需求,因此将原规定修改为“禁止在列车内进食(婴儿、病人除外)”,若乘客因赶时间、肚子饿等原因确有进食需要,可选择在列车外,在尽量不影响他人的环境下进食。
记者询问多位搭乘广州地铁的市民,有几位市民表示曾在地铁上喝水,未受到阻拦。其中一名市民彭女士表示,自己曾拿着插着吸管的柠檬茶饮料上地铁,口渴时喝一两口,“广州夏天这么热,谁都有口渴的时候,只要不影响他人,喝几口水其他人也不会在意的。”
还有乘客表示,在地铁上喝奶茶等未密封饮品可能会泼倒、洒漏,存在导致乘客滑倒等危险,应该予以禁止,但瓶装水、饮料希望允许饮用。
其他城市的地铁是怎么规定的?
目前
国内多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管理条例
或地铁乘车守则
对乘客有禁止饮食的规定
也为乘客的合理需求留出一定的空间
对婴儿、病人等确实需要进食的群体留有余地
▽
《北京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规定,乘客不得在列车车厢内进食(婴儿、病人除外);
《杭州市地铁乘车规则》规定,禁止在列车内饮食;
《武汉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规定,禁止在列车内进食;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规定,乘客禁止在车站付费区及列车内饮食,但婴儿饮食除外。
在实际执行中
各地宽严不一
▽
有杭州地铁工作人员表示,按照规定,在地铁站台、车厢内,乘客禁止饮食。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从人性化与服务的角度来看,如果乘客只是喝一口水、吃一颗糖,一般不会有地铁工作人员制止,如果是在地铁上进食,可能会有工作人员前来劝阻。深圳地铁客服表示,喝一口水也没多大关系。
资料图。(图源:新华社)
除了车厢内能不能饮食
各地地铁还因这些规定或倡议
引发过争议
▽
提倡车厢内少跷“二郎腿”
近年来,多地曾提倡不要在地铁内跷“二郎腿”。
多年前,杭州、西安等地关于乘坐地铁翘“二郎腿”是否文明的讨论一度火热。
上海地铁在2021年也因提醒车厢内少跷“二郎腿”冲上网络热搜。
地铁内禁止拍照
地铁内是否可以拍照也曾引起热议。
长沙地铁就曾因禁止游客拍照引起舆论热议。
2023年,贵州一摄影爱好者在贵阳地铁内对列车拍照时受到保安阻拦。
广州地铁也曾就这类情况表示,站厅、站台、列车车厢等地铁场所均不可以进行商业拍摄,在不影响列车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普通乘客可以拍照。
站内停留太久收“超时费”
今年4月,深圳一市民称自己在乘坐地铁时,因在站内停留4小时,除车费外还被收取了15元的“超时费”,消息一度冲上热搜。深圳地铁表示,乘客进闸后最长乘车时间为210分钟,如果在付费区内停留超过210分钟,便需按目前深圳市地铁全线网普通车厢最高单程票价即15元,补交票款。
多地地铁公司对乘客在地铁内的停留时间有相应规定。如北京地铁从2014年起,规定乘客从刷卡进地铁站计算,一次行程在付费区内最多停留4小时;广州地铁规定进闸后须在270分钟内出闸;西安地铁规定乘客每次乘车从进闸到出闸的有效时限为210分钟。多地地铁规定,超出规定停留时间,需要补交超时票款。
对于这些规定或提醒
你怎么看?
转自 |南方+客户端(记者 郑慧梓 陈海燕)
来源: 南方日报
欢在地铁上吃吃喝喝、
刷抖音的小伙伴注意了!
这些不文明行为要被管起来了!
4月1日起,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开始施行,其中,“车内进食”、“手机外放”等影响运营秩序的7类行为将被约束。
< class="pgc-img">>资料图
>地铁上,7类约束性行为都有什么?
“地铁上那些刷抖音的,声音还开的贼大,真的比较烦。”陈女士表示,确实应该有规定制止这类行为,“地铁上吃韭菜盒子的行为一样不能忍!”
多位乘客反馈,他们平常在地铁上见到的不文明行为,《办法》中都有相关规定。其中,乘客不得有7类影响地铁运营秩序的行为包括:
1.在车站或者列车内涂写、刻画或者私自张贴、悬挂物品;
2.携带动物(导盲犬、军警犬除外)进站乘车,携带有严重异味、刺激性气味的物品进站乘车;
3.推销产品或从事营销活动,乞讨、卖艺及歌舞表演,大声喧哗、吵闹,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
4.骑行平衡车、电动车(不包括残疾人助力车)、自行车,使用滑板、溜冰鞋;
5.在列车内进食(婴儿、病人除外);
6.随地吐痰、便溺、乱吐口香糖,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躺卧或踩踏座席;
7.在车站和列车内滋扰乘客的其他行为。
另外,《办法》明确10类影响运营安全的禁止性行为也不能做,包括提示警铃鸣响时强行上下列车;在车站、列车内吸烟,点燃明火;在运行的自动扶梯上逆行、推挤、嬉戏打闹等。
问题来了:
奶茶、矿泉水允许喝吗?
对于上述规定,多数网友认为“早就应该这样”,但也有人担心“万一忍不住想要喝水怎么办?矿泉水也不可以吗?”还有人问:“地铁喝奶茶可以吗?”
张小姐认为,“可以不喝饮料,但是自己带的水应该被允许吧?另外,矿泉水没有气味感觉问题不大。”
“有些人从始发站开始坐,要经过十几站甚至二十站才到目的地,时间很长,不喝水也受不了。”陈女士觉得,如果规定不能喝水有矫枉过正的嫌疑。
根据《办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应按照上述条款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乘车规范。
“刚上去喝了口‘一点点’就被罚了20元,我的心也太痛了。”有网友表示,南京地铁上不仅不准喝奶茶,矿泉水也同样不能喝。
新浪微博上网友晒出因在地铁上喝奶茶收到的罚款单据。
>据了解,这是依据2014年7月1日制定的《南京市轨道交通条例》,它属于地方性法规。其中第三十八条规定了“禁止在列车车厢内饮食。”“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八条第四项至第十项规定的,由轨道交通经营单位责令改正,并可处以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罚款。”
南京地铁方面曾表示,依据法规车厢内饮食确实会罚款20-100元不等,但条例实施以来,对饮水行为仅仅给予过警告。
“地铁车厢是密闭环境,吃的东西和甜饮料洒到地面上,引来老鼠对设备会有损害;影响乘车环境,气味不太好。”南京地铁方面还补充说,此规定仅针对车厢,站厅等地则不受约束,乘客可以变通补充饮食。
处罚措施是什么?是否会纳入征信?
除了“地铁内能否喝水”引发讨论外,《办法》如何落实、处罚规定是什么也受到关注。
“我专门去看了《办法》原文,没有惩罚措施的条款。”严先生认为。《办法》提到,“拒不遵守乘车规范的,运营单位有权予以制止,制止无效的,应报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资料图:北京地铁昌平线沙河高教园站的工作人员做出发车前的确认手势。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北京地铁方面的工作人员表示,地铁车厢内随车的乘务管理员会进行巡视,如果发现违规行为会进行劝阻,至于处罚规定是由北京市交委来执行。
2019年5月,北京曾发文规定乘客在地铁车厢内进食、一人同时占用多个座位、推销产品或从事营销活动、大声外放视频或音乐等五类不文明乘车行为,将被纳入个人信用不良记录。
深圳则规定,若乘客在一个自然年内被查实三次逃票行为,一经查实不仅将其逃票行为函告公共征信机构,情节严重者还将追究法律责任。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成表示,《办法》虽然对影响安全和秩序的行为以“禁止”和“不得”进行明确,但并没有明确乘客违反相关规定后的法律后果,因此需要与相关法律规定结合起来,依法对违规人员进行处罚,提升法律震慑力。
虽然《办法》没有明确处罚措施,但网友们纷纷认为:
“地铁不文明行为,还是悠着点吧”。
▌说明:本文由广州本地宝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
▌来源:中国新闻社、广州日报、信息时报、广州交通电台
▌编辑:西兰花
如果您喜欢本文,欢迎评论、收藏、转发、点赞。获取更多广州本地资讯消息和办事指南,敬请关注广州本地宝头条号!
欢在地铁上吃吃喝喝、
刷抖音的小伙伴注意了!
这些不文明行为要被管起来了!
4月1日起,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开始施行,其中,“车内进食”、“手机外放”等影响运营秩序的7类行为将被约束。
资料图:上海地铁1号线车厢。高志苗 摄
地铁上,7类约束性行为都有什么?
“地铁上那些刷抖音的,声音还开的贼大,真的比较烦。”陈女士表示,确实应该有规定制止这类行为,“地铁上吃韭菜盒子的行为一样不能忍!”
多位乘客反馈,他们平常在地铁上见到的不文明行为,《办法》中都有相关规定。其中,乘客不得有7类影响地铁运营秩序的行为包括:
1.在车站或者列车内涂写、刻画或者私自张贴、悬挂物品;
2.携带动物(导盲犬、军警犬除外)进站乘车,携带有严重异味、刺激性气味的物品进站乘车;
3.推销产品或从事营销活动,乞讨、卖艺及歌舞表演,大声喧哗、吵闹,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
4.骑行平衡车、电动车(不包括残疾人助力车)、自行车,使用滑板、溜冰鞋;
5.在列车内进食(婴儿、病人除外);
6.随地吐痰、便溺、乱吐口香糖,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躺卧或踩踏座席;
7.在车站和列车内滋扰乘客的其他行为。
另外,《办法》明确10类影响运营安全的禁止性行为也不能做,包括提示警铃鸣响时强行上下列车;在车站、列车内吸烟,点燃明火;在运行的自动扶梯上逆行、推挤、嬉戏打闹等。
问题来了:奶茶、矿泉水允许喝吗?
对于上述规定,多数网友认为“早就应该这样”,但也有人担心“万一忍不住想要喝水怎么办?矿泉水也不可以吗?”还有人问:“地铁喝奶茶可以吗?”
张小姐认为,“可以不喝饮料,但是自己带的水应该被允许吧?另外,矿泉水没有气味感觉问题不大。”
“有些人从始发站开始坐,要经过十几站甚至二十站才到目的地,时间很长,不喝水也受不了。”陈女士觉得,如果规定不能喝水有矫枉过正的嫌疑。
根据《办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应按照上述条款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乘车规范。
作者致电北京地铁工作人员,对方表示目前确实没有明确规定某种饮料或者食物,但还是建议车内不要食用任何食品,“因为地铁是一个短途旅行,还是遵循规定比较好。如果确实是身体不适,可以进食。”
“刚上去喝了口‘一点点’就被罚了20元,我的心也太痛了。”有网友表示,南京地铁上不仅不准喝奶茶,矿泉水也同样不能喝。
新浪微博上网友晒出因在地铁上喝奶茶收到的罚款单据。
据了解,这是依据2014年7月1日制定的《南京市轨道交通条例》,它属于地方性法规。其中第三十八条规定了“禁止在列车车厢内饮食。”“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八条第四项至第十项规定的,由轨道交通经营单位责令改正,并可处以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罚款。”
南京地铁方面曾表示,依据法规车厢内饮食确实会罚款20-100元不等,但条例实施以来,对饮水行为仅仅给予过警告。
“地铁车厢是密闭环境,吃的东西和甜饮料洒到地面上,引来老鼠对设备会有损害;影响乘车环境,气味不太好。”南京地铁方面还补充说,此规定仅针对车厢,站厅等地则不受约束,乘客可以变通补充饮食。
处罚措施是什么?是否会纳入征信?
除了“地铁内能否喝水”引发讨论外,《办法》如何落实、处罚规定是什么也受到关注。
“我专门去看了《办法》原文,没有惩罚措施的条款。”严先生认为。《办法》提到,“拒不遵守乘车规范的,运营单位有权予以制止,制止无效的,应报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资料图:北京地铁昌平线沙河高教园站的工作人员做出发车前的确认手势。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北京地铁方面的工作人员表示,地铁车厢内随车的乘务管理员会进行巡视,如果发现违规行为会进行劝阻,至于处罚规定是由北京市交委来执行。
2019年5月,北京曾发文规定乘客在地铁车厢内进食、一人同时占用多个座位、推销产品或从事营销活动、大声外放视频或音乐等五类不文明乘车行为,将被纳入个人信用不良记录。
深圳则规定,若乘客在一个自然年内被查实三次逃票行为,一经查实不仅将其逃票行为函告公共征信机构,情节严重者还将追究法律责任。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成表示,《办法》虽然对影响安全和秩序的行为以“禁止”和“不得”进行明确,但并没有明确乘客违反相关规定后的法律后果,因此需要与相关法律规定结合起来,依法对违规人员进行处罚,提升法律震慑力。
虽然《办法》没有明确处罚措施,但网友们纷纷认为:
“地铁不文明行为,还是悠着点吧”。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这,就是广州力量!
广州,大手笔!
重磅!2020年全国高考时间延期一个月!考试时间为7月7日至8日
教育部最新通知!
最新提醒!李兰娟、钟南山、张文宏:找到这部分人群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