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蜜雪求上市,争做“新茶饮第二股”。
文/每日财报 吕明侠
新茶饮赛道开年继续“卷IPO”。1月2日,古茗和蜜雪冰城双双披露招股书,正式吹响了冲刺港股上市的号角。
自奈雪的茶上市之后,沉寂良久的茶饮行业将对港股“茶饮第二股”发起冲击,有哪些新故事可讲?除了古茗、蜜雪,茶百道、霸王茶姬、沪上阿姨等也一度被传有上市计划。伴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新茶饮赛道会跑出几家上市公司?但无论古茗最终能否成为“茶饮第二股”,都将面临的是茶饮行业更为猛烈的腥风血雨。
竞相赴港 IPO并非终局
自去年以来,不少新茶饮公司屡屡被传上市。截至目前,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三家企业已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除此之外,甜啦啦、霸王茶姬、沪上阿姨都曾被传出有意冲击IPO,目前仅霸王茶姬明确表示没有相关计划;沪上阿姨于去年11月完成股份制公司转变并增资至1亿元,对IPO消息回应“不予置评”;甜啦啦则公开表示计划2025年实现港股上市。而新茶饮第二股未来到底花落谁家,尚有悬念。
在确定冲刺港股IPO之前,古茗曾多次被传上市。2021年8月市场传言其考虑最快于2022年在港股IPO,拟筹资3亿至5亿美元。彼时,古茗控股方面予以否认,表示内部没有这个消息。
2023年年中,古茗再次被传拟赴港上市,IPO募资额约3亿美元,预计最快在2024年年初上市。彼时,古茗方面回应称“不予置评”。
不过需要注意,上市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挑战。
资本市场对茶咖品牌的热情不如之前。据统计,2023年1—8月茶饮融资事件中有78.5%是千万元级别的融资,仅有1笔亿元规模的融资,来自5月底茶百道战略融资。可见资本对新茶饮的“偏爱”正在消失。
另外,放眼整个新式茶饮市场,古茗也正面对着更多外部竞争压力。毕竟,目前的腰部品牌,无论是价格策略,还是产品类型,亦或是门店选址都存在高度重合。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分析称,在马太效应愈发明显的行业格局下,要保持自身可持续发展,要借助资本的赋能、完善供应链的完整度、提升开店速度等,各方面都不能掉队,才能最终胜出。
主打二线城市 继续跑马圈地
古茗门店主要销售的产品包括果茶、奶茶、咖啡及其他(如酸奶奶昔、纯茶、烘焙产品及品牌衍生产品)。过往业绩记录期间,古茗的产品价格保持相对稳定,通常在10元至18元之间。
< class="pgc-img">>过去5年,得益于年轻人消费观念的改变,现制饮品行业增速迅猛。根据灼识咨询报告,大众现制茶饮店市场是中国现制茶饮店市场中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中国大众现制茶饮店市场的GMV于2022年达到人民币865亿元,预计于2027年将进一步增加至人民币244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3.1%。其中,二线及以下城市预计将于2022年至2027年以最快增速发展,并贡献大部分的市场增量。
得益于行业向好,古茗近几年跑马圈地快速扩张。
招股书信息显示,古茗于2010年在浙江开出首店,截至2023年年末,古茗全国门店总计9001家,较去年同期增长35%。仅次于蜜雪冰城的门店数量,让古茗“坐稳”了新茶饮市场第二把交椅。
< class="pgc-img">>在开店策略上,古茗采用地域加密策略。招股书显示,古茗约79%的门店位于二线及以下城市,在相同价格带前五大品牌中比例最高。
古茗的招股书还显示,截至2021年、2022年及2023年12月31日的年度,其加盟店贡献约99.9%的GMV,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其直营门店仅为6家。
古茗虽主攻下沉市场,但其火力都集中在了八个省份,其中总部所在的浙江,以及福建、江西为其门店数量最多的三大核心省份。
从2023年的数据来看,光是浙江省的门店数就达到2054家,占到全国门店数的22.8%,而浙江、福建和江西三个省份加起来的门店数就已经达到3968家,已然超过剩下五个已达到关键规模的省份的门店数总和,即3317家。
密集的门店网络大幅提高了仓储及物流的效率,但加密策略也有其隐忧。
从单店GMV看,古茗门店密集布局的成熟地区已经出现增速放缓。其大本营浙江省的门店总数已经超过2000家,占全国门店总数的两成多,但其2023年的同店GMV增速已经只有5.1%,低于全国同店GMV增速的9.4%,更远低于其他省份同店GMV增速的12%左右。
这意味着加盟商不仅需要面对外部品牌的进攻,加盟商内部之间的竞争和挤压,也随着品牌密度的加大而愈发激烈。
除了门店规模 还需亮出更多底牌
当前,屈居于蜜雪冰城的成绩,是古茗冲刺上市的底气。但除了门店规模,古茗还需亮出更多底牌。
古茗与同日发布招股书的蜜雪冰城相比,差距并不小。坐拥3.6万家门店的蜜雪冰城,继续传来海外开拓新地图的消息,吸金能力早已经有目共睹。仅是2023年的前三季度,净利润高达25亿元,在目前公开数据的几家茶饮品牌中,盈利规模居于榜首,从2021年开始,蜜雪冰城的净利润始终保持过百亿元规模。
与之相比,古茗虽然无法撼动雪王,但根据招股书,2023年前三季度,古茗的净利润大幅提升,利润率为18%,虽然受限于规模,营收净利与蜜雪冰城尚有差距,但是毛利率水平不相上下。
茶饮市场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快速迭代的赛道,更多的竞争对手已经涌入这个领域,淘汰赛只会更加激烈。
与此同时,在2023年,茶理宜世、甜啦啦、茶百道等新茶饮品牌还掀起了“出海谋生”的热潮,试图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并将“价格战”延续到了海外。
对于古茗来说,必须寻求更多增量,拿出更多“武器”。而上市之后,更是一场成本和效率的马拉松,谁能跑得又快又稳,品牌怎么保持现有的热度,是个考验。(每财网出品)
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霍东阳
在“最火”五一假期里,网红城市长沙再现顶流效应。
根据《长沙发布乐游指数·长沙商圈热力榜》的监测数据显示,从4月29日至5月2日四天,长沙五一商圈累计人流量为450.98万人次。
来自长沙的网红茶饮品牌茶颜悦色因为限购再次登上微博热搜:因五一市中心人流量剧增,每单限购数由6杯改为4杯。茶颜悦色所到之处,均与“排队”和微博热搜紧紧挂钩,而正是这样一个人气品牌迄今仍旧未到任何一线城市进行铺店,仅在深圳开了几个月的快闪店。
5月6日,时代周报记者致电茶颜悦色,其表示目前公司还没有进军一线城市的打算。不过,茶颜悦色所代表的中茶西作的国风茶饮已经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后继者”入局,值得注意的是,“昆明版茶颜悦色”霸王茶姬、“广州版茶颜悦色”茶理宜世和“深圳版茶颜悦色”茉莉奶白纷纷赶在今年五一前进入上海市场,并迅速地开始了“跑马圈地”。
各地的“茶颜悦色”纷纷发力一线城市,留给茶颜悦色的时间还多吗?
“茶颜悦色”困在长沙里
“不喝一杯茶颜悦色很难证明你来过长沙”,除了诞生在长沙,茶颜悦色更是因为它独特的开店策略与长沙强绑定,被称为“长沙的名片”。
根据赢商网的报道,茶颜悦色在2019年和2020年间就扩张了超200家门店,在旅游热门区域“长沙五一广场”,茶颜悦色一度在0.6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布局了近50家门店,实现“十步一家店”。
面对长沙和湖南以外的市场,茶颜悦色则一直表现得较为谨慎。
早在2015年,茶颜悦色就在微博上表示“前期考虑到资金以及想保持品控的事情,一直耽搁着向外地进军的工作”。
直到五年后的2020年,茶颜悦色才第一次走出湖南,到武汉开出了第一家省外门店,而将门店开到重庆和南京又花了茶颜悦色两年的时间。
2022年可谓是茶颜悦色门店布局的一个转折点,是自其品牌创始以来最大的“向外”扩张的力度。茶颜悦色当时曾向媒体表示到更多城市开店是因为环境的变化,需要去寻找更大的市场。
不过就茶颜悦色近年来的门店调整可以看出,其对一线城市的市场十分保守,主要围绕着长沙向附近较有消费力的新一线城市延伸。
根据极海品牌监测的数据,截至5月5日,茶颜悦色在全国共有469家门店正在营业,其中位于新一线城市的门店有446家,比例超过了95%。
资料来源:极海品牌监测
有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国内茶饮市场趋于饱和,尤其是一线城市,茶颜悦色在长沙抢到一席之地,但一线城市市场则是另一套逻辑。
“被称为‘新消费之都’长沙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新一线城市中长沙的物价甚至都是偏低的,但同时文旅发达又让品牌在营销上更活络、更有流量”,该分析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通常来说餐饮品牌在线下拓张开店是基于单店盈利模式的跑通,但目前来看把长沙的模式复制到外地都很难成功。”
深圳、广州的超级文和友很快“退潮”,以及不久前刚刚因为“倒闭”冲上风口浪尖的虎头局似乎更是佐证了长沙新消费品牌的出走并不容易。
茶颜悦色曾经透露其在长沙经营状况仅仅能够维持一个“生存毛利率”基准线,如果再加上更高昂的房租、人工、供应链等其他费用的支出,落地一线城市则意味着其整个的经营模型都要面临巨大的挑战。
时代周报记者发现茶颜悦色2021年在深圳快闪店中的“幽兰拿铁”定价与长沙一致为16元/杯,而其从长沙供货到深圳的物流成本高企让其收支状况并不乐观,快闪店结束后茶颜悦色称短时间内不会再考虑入驻一线城市。
在一线城市深圳“吃瘪”的一年后,茶颜悦色终于开始在不同城市划定不同的价格来应对成本的冲击。时代周报记者在大众点评上对比了“幽兰拿铁”在各地的价格,2022年才入驻的重庆和南京售价为17元,而在无锡的价格则是18元。
此外,茶颜悦色创始人吕良也曾透露,茶颜悦色此前迟迟未扩张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担心走出去后对品控、组织能力和供应链跟不上,“不是不想,而是出去了真的会死”。有分析人士直言,茶颜悦色只聚焦于长沙和周边城市反而暴露出管理能力不足。
即使一直有讲向外拓张的野心,茶颜悦色管理能力的提升却十分有限。2020年选择离长沙距离较近的武汉作为拓张的第一站,但这么三年时间过去了,茶颜悦色的拓店仍旧为与长沙的距离所限制。2022年8月,茶颜悦色才在重庆注册了第一家供应链管理公司,而自其大热之后已经有太多后继者可以填补它的市场。
茶颜悦色后继者们瞄准了上海
2022年,距离首家门店开业仅过去了一年,茉莉奶白就拿到了水滴资产、宋欢平、李成东的投资,这也是宋欢平继乐乐茶、放哈之后在茶饮赛道的又一次出手。
茉莉奶白融资历程 资料来源:天眼查
在资本的支持下,茉莉奶白也迅速地开始了跑马圈地,其门店则大多集中在一线城市,并正在向更多的一线城市发力。根据窄门餐眼的数据,截至4月4日,茉莉奶白的68家门店中有63家位于一线城市,深圳和广州的门店数目分别是44和17。
在今年五一来临前,茉莉奶白也将门店布局到了上海。目前,在大众点评上可以看到茉莉奶白在长宁龙之梦、环球港、日月光、合生汇热门商圈均有布局,长宁龙之梦门店霸占着长宁区饮品人气榜第一名。此外,长宁大融城、静安大悦城、人广来福士、太阳宫、虹口龙之梦的茉莉奶白门店也正处在即将开业的状态。
五一期间,时代周报记者来到茉莉奶白长宁龙之梦的门店发现门口人头攒动,虽然尚未开放小程序线上点单,但小程序显示需要等待一个小时才能拿到所点的饮品。
五一期间,长宁来福士茉莉奶白门店等待状况 时代周报记者/摄
除了茉莉奶白,茶理宜世和霸王茶姬同样在迅速抢占上海市场。
3月31日,茶理宜世上海首店在吴江路开始试营业,4月24日,茶理宜世就在人气马路襄阳南路开出了第二家,此外,在虹桥天地也出现了茶理宜世品牌的围挡。
在五一假期前,霸王茶姬先后在长宁来福士广场、打浦桥日月光等热门商圈开出了5个门店。“上海长宁”公众号还透露预计今年年底,霸王茶姬在上海的门店数将达到50家。
霸王茶姬联合创始人尚向民曾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国风茶饮上的品牌心智格局处于从一强到多强变化的阶段,能让消费者长期有心智留存且产生高频复购需要品牌自身的转化能力,“霸王茶姬的首要任务要将门店加密,为顾客购买的便利性通过规模领先发挥优势。”
对中茶西作的国风茶饮而言,似乎新一波的跑马圈地正在迅猛的行进中,这先后进入上海的三个中茶西作的新国风茶饮品牌之间又免不了一场豪战。
而茉莉奶白、茶理宜世和霸王茶姬可以这么快地开始抢占市场或许与其他们接受品牌加盟密不可分。
其中,于2022年底才完成了内部加盟体系的搭建的茉莉奶白今年1月份才正式对外开放了加盟,目前签约的加盟商数字大概是50家左右。茉莉奶白创始人张伯丞曾在采访中透露,“在适合的时期引入加盟模式,可以很好的解决管理上带来的压力”,“ 成功的关键在于筛选出愿意长期共同发展的加盟商。”
茶理宜世和霸王茶姬则早早就开始通过加盟的模式来拓展自己的版图。
根据窄门餐眼的数据,截至4月4日,茶理宜世共有161家门店在营业。自2019年到2022年,茶理宜世开店的数目分别为12、38、65和41,势头仍旧很强劲,而茶理宜世经过多年在各地打磨的加盟模式也在吸引更多加盟商入局。
霸王茶姬则是目前少数门店数过千的茶饮品牌。根据窄门餐眼的数据,截至5月4日,霸王茶姬共有门店1378家,覆盖了19省154家,是可比品牌中门店数目最多的。在5月的前4天里,霸王茶姬就新开出了32家门店,也是目前拓张速度最快的品牌之一。
有了解霸王茶姬的投资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上海地区的加盟商开店以三家起步,而在今年10月,霸王茶姬也将在北京开始招商,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会开出首店。
有业内人士表示新茶饮赛道已经过了遍地是黄金的阶段,至于未来的路如何走得稳,更考验着全方位的实力。中商数据商业分析师郭歆晔也向时代周报记者补充,对于这些新入驻上海的品牌它们是否能真的在上海市场立住还要看它们在三个月后,甚至一年后的数据表现。
美团美食联合咖门出品的《2022茶饮品类发展报告》显示,现制茶饮连锁化率连续三年提升。在今天的茶饮行业,无论是产品力,还是供应能力的升级,本质上都是开店能力的竞争,而茶颜悦色的模型跑了这么久还进不了一线城市或许已经错过了与它后继者抢占市场的节点。
者:曹双涛
编辑:彭潇横
作为与蜜雪冰城、茶百道排在新茶饮销量和门店规模前三的行列的古茗,近期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保荐人为高盛、瑞银。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古茗拥有门店9001家,同年GMV超192亿元。营收从2021年的43.84亿元增加26.8%至2022年的55.59亿元,并由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41.62亿元增加33.9%至2023年同期的55.71亿元。
图源:古茗招股书
经调整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下)由2021年的7.70亿元增至2022年的7.88亿元,并由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6.03亿元增加至2023年同期的10.45亿元。
图源:古茗招股书
作为对比,蜜雪冰城最新招股书显示,2022年全年以及2023年前九个月,公司门店网络实现了约300亿元和370亿人民币的终端零售额。同期,公司分别实现136亿元与154亿元的营收,分别同比增长31.2%及46%。茶百道此前招股书显示,2022年销售额为133.32亿元。
但2023年却是新茶饮行业,加速内卷的一年。当年市场上相继传出茶百道、古茗、沪上阿姨、霸王茶姬、蜜雪冰城以及新时沏6家新茶饮品牌正在准备港股或美股IPO的消息。对标美妆、物流等多个行业来看,当一个行业密集“证券化”后,侧面说明市场卷不动了,赛道上的玩家迫切需要寻找新出路。
新茶饮品牌或许也意识到这一问题,这一年纷纷加速出海,在海外寻找新增量。同年10月,蜜雪冰城大阪店、甜啦啦雅加达店、喜茶墨尔本店、霸王茶姬新加坡店、茶百道首尔店、茶理宜世巴塞罗那店纷纷开业。蜜雪冰城最新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蜜雪冰城海外门店数量约4000家。
内卷之下,在蜜雪冰城和茶百道的夹击中,仍能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大幅度增长的古茗,做对了什么?
- 加盟店撑起了古茗营收大盘
古茗营收大幅度增长的背后,全部依靠加盟商贡献。古茗招股书中有两个关键数据:一是截至2021年、2022年及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加盟店贡献约99.9%的GMV。二是2023年年底的9001家,仅有6家为直营店,占比不到1%。换言之,古茗走的也是S2B2C的加盟模式。
除古茗外,蜜雪冰城最新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超过99.8%的门店为加盟门店,其余为自营门店。茶百道此前招股书显示,2023年一季度的7111家门店中,自营门店数量仅有6家。换言之,古茗的加盟模式在新茶饮行业中具有普适性。
加盟模式的背后,本质是新茶饮行业为比拼规模经济的产业。今日资本徐新曾说,“当你喝咖啡的时候会想到谁,瑞幸还是星巴克?他们是世界上最好喝的咖啡吗?显然不是,但消费者为什么会想到他们?因为门店开得到处都是。”密集开店,打造品牌和规模效应,“让20%的人天天看到你”,这也正是2023年多家新茶饮品牌纷纷冲击万店的原因。
加盟模式下,新茶饮品牌方的营收来自向加盟商销售制作食材、包装材料、设备设施、营运物资的销售流水以及相关加盟费用。其中,货品和设备销售为大头,茶百道占比约在95%。
图源:茶百道招股书
事实上,不管是企业IPO前或是成功上市后,均需向资本市场交出“好看的”财报,不排除品牌方会借助自身强势地位,向渠道压货进而带动企业营收增长,毕竟这种情况在国内多个行业经常上演。
如白酒行业,去年前三季度国内20家上市白酒企业库存较同期增长12.64%至1363.55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贵州茅台、洋河股份、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等5家酒企存货均超百亿元。茅台存货更是高达409亿元,为20家上市酒企中最高。
图源:wind
但因白酒行业普遍采用“先款后货”模式,通过向经销商压货,让经销商承担库存压力,也能带动企业营收和利润增长。基于此,去年三季度多家酒企营收和利润均出现双位数增长。
图源:各企业财报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两轮电动车身上,相关机构调研显示,不少电动车品牌在2023年上半年向渠道疯狂压货,导致近80%的经销商感觉清库存压力。甚至为了鼓励经销商拿货,都打起了“赊销”牌。爱玛2023年半年报显示,应收账款较同期暴涨141.9%。
而且新茶饮行业的加盟模式,因加盟商必须使用公司规定物料,这给新茶饮品牌利润增长留出更多的“操作空间”。古茗加盟商李伟告诉我们,同等品质下古茗果茶中使用的水果,比市场价高20%—30%。古茗客服给出的解释为,水果品质更好。但到底是甜度更高,还是更加新鲜,古茗客服也无法给出完整的说法。
上述问题的存在,很容易让投资者无法对新茶饮企业业绩做出合理判断,叠加外部政策影响,加盟模式企业容易受到上市限制。注重质量而非规模、倾向于研发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企业,正成为当前资本市场新趋势,这也是此前蜜雪冰城冲击A股失败的原因。
相较于A股,港股对加盟模式管控并不是非常严格,如去年同样走加盟模式的锅圈在港交所成功上市,这或许也从某种层面解释了,为何古茗、蜜雪冰城、茶百道纷纷将上市地选择在港交所。
另外古茗在招股书提到,2021年、2022年及2023年12月31日,古茗分别与2,381名、2,949名及4,614名加盟商合作。2023年,加盟商单店经营利润达到37.6万元,单店经营利润率达20.2%。
图源:古茗招股书
据灼识咨询报告,同期中国大众现制茶饮店市场的估计单店经营利润率为10%—15%。虽说茶百道单店净利润明显高于行业水准,但加盟商一年想要实现37.6万元的收入,对乡镇市场的古茗加盟商而言,几乎不太现实。
加盟商朱伟给氢消费算了笔账,37.6万元的净利润意味着加盟商单月均利润要在3万以上,按照20.2%的净利润、古茗15元/杯的客单价,乡镇加盟商单月基本上要卖到万杯以上。但乡镇市场真有这么多喝古茗的消费者吗?
朱伟所言不假,镇市场所能辐射到的人口以附近几公里内的农村人口为主。但因国内中西部乡镇经济动能发展失衡,导致这些地区农村普遍以中老年群体为主。
有学者概括,我国流动人口呈现典型的“三个八”特点,即80%以上人口来自农村,80%进入城镇,80%是15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换言之,中西部乡镇市场实则是一个由中老年群体组成的消费市场,但他们并不是新茶饮消费人群。
即使考虑到国内中西部乡镇市场上仍保留小学、初中,学生群体为新茶饮消费人群。但学生群体有限的收入下,比古茗价格更低的甜啦啦、蜜雪冰城才是学生们的最爱,这也是蜜雪冰城、甜啦啦乡镇店得以成立的前提。
图源:
- 新茶饮品牌大开加盟,但加盟商却不够用了
不管是当前正在冲击IPO的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还是喜茶、霸王茶姬。新茶饮品牌后续若想持续扩张,需持续扩大加盟商队伍。但加盟商对新茶饮态度的转变,让这种扩张也面临不小的压力。
咖啡、餐饮、零食折扣店、新茶饮这些追求快速动销的业态,均追求选址定生死,这也决定一个城市中人流量相对较大的核心商圈素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但一个城市中人流量相对较大的核心商圈不可能无限增长,多种业态共同竞争下,导致许多城市中目前缺少优质点位。
如我们此前在安徽省界首市走访中发现,当地的喜茶门店虽在肯德基旁,但该门店却是简易搭建的。一旦出现恶劣天气,很容易劝退消费者。国内某家零食折扣店的选址经理张青也告诉我们,不管是好想来,或是零食很忙和赵一鸣,现阶段门店扩张遇到最大的难题就是,好的商圈点位难以挤进,差的商圈看不上。
图源:氢消费
多业态共同竞争下,优质商圈租金水涨船高。且同一商圈位置下,往往聚焦了大量新茶饮品牌,加盟商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如我们在界首市走访中就发现,当地的健康路商业街上,同时聚焦了蜜雪冰城、茶百道、古茗、沪上阿姨、霸王茶姬、甜啦啦、COCO等一众新茶饮品牌,当地消费者称这里为“奶茶一条街”。
图源:氢消费
图源:氢消费
同时随着新茶饮行业内卷逐渐加剧,新茶饮品牌方需不断推出如半价、买一送一、外卖平台免配送、膨胀券、满减、收藏送券、第二杯半价等活动。
而且若是同行推出类似活动,需其立即跟进。因为国内县城市场人口本就缺乏流动性、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极高、且新茶饮产品差异化小、口感差别不大,这就导致消费者很容易流入其他品牌门店,其他门店营业额将受到冲击。
图源:氢消费
种种问题传递到加盟商身上,让其回本周期不断被拉长。以喜茶为例,喜茶某县城加盟商杨琳告诉我们,虽说县城市场房租、人工相对高线城市更低,但目前一家喜茶加盟店落地前,加盟商至少需投入百万。按照当前行业15%—20%的门店净利润,保守估计一家县城喜茶店回本周期至少需3.5年。
另外新茶饮加盟店一般在2年左右,需按照品牌方要求对门店进行重新装修,以完成品牌升级,这无形之中又增加了加盟商的成本,拉长了回本周期。
且相较于南方市场,北方市场新茶饮加盟店回本周期可能更长。北方冬季寒冷且漫长叠加昼短夜长,当地居民冬季出门意愿偏低。基于此,北方新茶饮加盟店冬季将面临着客流量严重不足、营业时间偏短,进入淡季。
不仅如此,新茶饮门店的转换成本极高。我们实地走访安徽省界首市某家二手店发现,九成新奶茶封口机售价、1.8m平冷、制冰机分别售价600元、800元、1800元。该门店老板更是坦言,“您要是真想要的话,我7折给你。”
在短视频平台上,不少二手设备回收称,一家奶茶店全套设备对外售价5000元,果糖机、奶昔机价格分别为300元和100元。可想而知,二手设备回收商在收购这些设备时,压的价格有多低。
图源:抖音
但一家新茶饮加盟店开业前,品牌方的这些设备售价却极高。其中,喜茶加盟设备费15万起,古茗设备10万起。而且在商圈租赁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行规”,门店经营者退出前,必须将门店恢复到租赁前原有状态,这也意味着即使加盟商将这些设备全部变现,有可能还需承担额外的费用。
图源:喜茶官微
图源:古茗官网
- 品控,新茶饮难以逾越的鸿沟
加盟模式虽带动古茗营收的持续增长,但也在反噬古茗。为解决新茶饮行业中的品控问题,古茗投入大量资金自建西双版纳柠檬基地,并对现有供应链进行升级,对产品供应链进行了细化升级,在全国建立了17个仓储基地、4大运营中心和近300辆冷藏车,对物流配送实行全链路监控。
同时提升配送频次,达到“两日一配”甚至是“一日一配”的高频次配送服务标准,极大限度地保证原料品质的新鲜稳定。持续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门店的管理,力求保证原料从产出到制成饮品都抢“鲜”一步。
但在黑猫投诉上,依然有消费者称,在古茗内喝出异物,商家拒绝理赔。正如《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中指出的那样,只要有人员相关的业务都存在着操作风险。新茶饮行业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尤其是在加工制售环节仍存在大量的员工操作,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只能通过各种管理手段减少,却无法完全消除。
图源:黑猫投诉
更深层来看,人本就是利益导向。胖东来被誉为国内零售界天花板的背后,本质上就是其创始人于东来通过多种方式将员工利益最大化。于东来曾指出,胖东来人均工资基本是每月7000元左右,最低的也在每月6500元,高的可以拿到每月8400元,而且这还是一些偏冷门的部门,而许昌当地的平均工资只有3000元-4000元。
对古茗部分区域经销商而言,古茗门店相当密集。如古茗浙江单个省份门店数量高达2000多家,占古茗总门店的23%。这就意味着区域内的加盟商不仅要和其他新茶饮品牌进行竞争,也要和古茗加盟商进行内部竞争,其利益很难保证。
同时古茗为提高门店数量,必然要求加盟商多开店。若加盟商不愿意开店,其必然会和蜜雪冰城一样在同一个区域中,放新的加盟商进来,这也是为何古茗招股书中会提到一个加盟商同时开几家店的原因。但蜜雪冰城过密的门店,导致蜜雪冰城对加盟商几乎很难构成吸引力。同样的问题,后续必然会出现在古茗身上。
投资回本周期不断被拉长,加盟商之间恶性竞争,自身利益被严重冲击下,想要让更多加盟商对门店实现精细化管理,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恐怕这并非易事。因此,仅靠管理层或品牌发布一些举措,想要完全解决品控难题,又何谈容易?
但若是完全保护加盟商利益,古茗国内门店数量很快将会进入天花板,其又无法向投资者交代。这一难题,未来将是多家新茶饮品牌普遍遭遇的问题。两难之下,未来新茶饮品牌又要如何抉择呢?
写在最后:
在资本市场给到的压力前,IPO上市或许是古茗的必选题。但在当前港股持续低迷,流动性短期内难以回暖,从IPO到上市时间不断被拉长下,古茗的IPO又能否达到市场预期呢?但不管冲击IPO结果如何,
加盟商问题、扩张问题、产品差异化和品控问题,仍需古茗一一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