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云南日报
针对散装白酒质量安全问题,日前,省市场监管局决定在全省组织开展为期半年的散装白酒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以农村、城乡接合部等区域为重点,加强散装白酒质量安全监管,努力提高散装白酒生产、经营、消费等环节风险防控能力。
此次散装白酒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将紧盯白酒生产加工小作坊、散装白酒经营、餐饮服务经营、农村集体聚餐“产、供、销、购”重点环节整治。针对白酒生产加工小作坊,省市场监管局提出将从严从重严厉查处工业酒精等非食品原料制售假酒等违法违规行为。开展从业人员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法律素养和食品生产加工专业素质。白酒小作坊标签标识缺失或不规范的,一律不得上市销售。严防工业酒精、甲醇等非食品原料流入白酒加工小作坊。散装白酒经营必须合法合规,销售来源不明的散装白酒,以及自制泡酒中违法违规添加、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使用非食用物质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立案查处。
专项整治中将开展农村集体聚餐采购散装白酒的检查,严禁采购无合格检测报告、生产厂家不明、未经登记备案的白酒小作坊生产加工的散装白酒用于聚餐饮用。严厉查处农村集体聚餐使用未经备案登记管理的家庭自酿酒和食用酒精自行勾兑散装白酒的行为。
省市场监管局要求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以农村、城乡接合部和经常发生问题的区域为重点监管地区,以容易发生质量安全问题的白酒小作坊和散装白酒经营单位为重点监管对象,以用非食品原料制售假酒为打击重点,明确监管责任,坚决消除监管死角和盲区,监督检查覆盖率要达到100%,依法严厉查处违法犯罪行为。
结合专项整治行动省市场监管局将实施散装白酒“明明白白”工程。通过强化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宣传,做到全民参与,人人皆知,“明明白白”消费,让广大白酒消费者正确选购和饮用白酒;通过增强白酒生产加工小作坊和散装白酒经营者依法生产,守法经营的意识,实现“明明白白”生产经营,坚决杜绝违法违规生产经营白酒行为;通过大力宣传专项整治行动进展情况以及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充分发挥12315投诉举报电话的作用,及时受理消费者咨询、投诉和举报,曝光典型案件,震慑和打击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实现“明明白白”监督管理,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本文来自【云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国质量新闻网讯 两节期间,白酒销售量增大,为加强散装白酒质量安全监管,近期,安徽省巢湖市亚父市场监管所在辖区内开展散装白酒质量安全专项检查。
查索证索票。检查经营者是否落实进货查验制度,查验并留存供货者的许可证、食品出厂检验批次合格证或其他合格证明文件,重点查看是否存在自行勾兑行为。
查标签标识。在销售区域是否规范标注散装白酒信息,如实标明产品名称、生产日期或批号、厂名厂址、联系电话、酒精度、成分或配料表等信息;并在醒目位置张贴 “不向未成年人售酒”警示标识。
查虚假宣传。是否存在标称纯粮酿造,实际为食用酒精勾兑,或标称纯粮酿造酒(固态法)其执行标准却为GB/T20822-2007(固液法白酒)等现象。
截至目前,该所共出动执法人员18人次,检查散装白酒经营户5家次,暂未发现违法行为。(裴晶晶)
过年了,昆明市场监管部门在节前对散装白酒市场开展了专项检查。
< class="pgc-img">>执法人员:“你从哪里进的酒,怎么没有标签?”
餐馆负责人:“从老家进的。”
在官渡区大羊甫村的这家餐馆,执法人员在收银台下发现一桶散装白酒,白酒被灌装在一个透明塑料桶里,桶上没有任何标签标识。
< class="pgc-img">>执法人员:“这一桶有多少公斤,50公斤还是几十公斤?”
餐馆负责人:“25公斤。”
执法人员:“要有标签,标注是哪里生产的,还要有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或是有资质的白酒生产加工小作坊证。”
因散装白酒标签标识不清,执法人员对餐馆下发了整改通知。执法人员还检查了农贸市场、酒坊及农村客堂的散装白酒售卖及使用情况。
< class="pgc-img">>执法人员:“这是酒精浓度48度的检测报告吗?”
酒坊负责人:“是的。”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我国明令禁止使用工业酒精、甲醇等生产各种酒类,特别是家庭自酿酒,严禁上市销售。国家对白酒生产及工艺有着严格的执行标准,证照不全或未经许可的白酒严禁上市销售。消费者在选购散装白酒时,应当到有资质的白酒生产加工小作坊、散装白酒销售点购买,同时要仔细查看标签内容是否齐全,并索取票据。
官渡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餐饮安全监管科科长 李婧:“要有散装白酒售卖的标签、标识,要写明生产厂商、生产日期,具体酒的度数,还有相应的食品安全信息。”
消费者在餐饮服务场所消费散装白酒时,要查看散装白酒有无合格证明文件。对不能提供合法来源或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散装白酒,消费者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购买、不消费。
65333333记者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