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龙(陕西省曲艺家协会原副主席),1963年师从陕西快书创始人刘志鹏学习陕西快书。在省、市会演中获得一、二、三等奖二十余项,四次参加全国性曲艺会演,与卢向阳合说的对口快板《逛夜市》获曲艺最高奖牡丹奖。40多年来创作快板和各种曲艺作品300余篇,演出数千场,培养学生数十人,多次为曲艺学习班授课。被陕西省文联评为“德艺双馨”优秀会员。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工会授予“职工艺术家”称号。
刘文龙演绎过无数的经典作品,一提起《逛夜市》,他发自肺腑的喜悦心情溢于言表。那我们就来说一下,曾获得过曲艺界最高奖项牡丹奖的陕西快书作品——《逛夜市》。
那一年,省文化局给卢向阳(《逛夜市》的另一名主创)下了一个任务——把陕西美食推荐出去。由于以前也出现过这样的作品,如《老两口逛夜市》、《夫妻两个逛夜市》等,接到这个任务后卢向阳决心要创作出一个与众不同的作品:“这一次,咱一定要突破原来的框框。
经过多日的冥思苦想,最后采用了“星星月亮逛夜市”的说法,这个想法令刘文龙拍案叫绝:“这个着力点太好了!是个金点子。星星月亮本来属于大自然,它们从高处看见人间的美食,也被吸引到人间来品尝,这就使作品带有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具备了最初的想法,接下来就是两位主创的潜心打磨。卢向阳对刘文龙说:“文龙,咱们两个是陕西快板的黄金搭档,咱一定要把这个作品打造成精品。”于是两个人就开始了长达数月的辛苦排练。他们为了使《逛夜市》能比以往的作品有所突破,不断探索创新,也尝试了很多新的技巧和手法。
例如轻声的表达方式和儿歌的形式等等,尤其是作品的结尾“星星月亮逛夜市,到明天,请你也到西安夜市品品味儿,品——品——味儿——,”这最后一句‘品品味儿’是意味深长的,在此前从来没有快板作品是这样的一种结尾处理,让大家料想不到。
另外,作品中间还采用了一些二重唱的处理,使得夜市灯火斑斓的的情景被再现出来,二人带着《逛夜市》参加全国汇演,一经亮相就备受赞誉,大家评价“这两个演员不得了,出新了”,“这是咱们这次曲艺汇演中的佼佼者,获得牡丹奖当之无愧。”最终《逛夜市》毫无悬念的获得了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
牡丹奖的奖杯只有一个,但是,他们俩人却是互相谦让的。卢向阳提出把刘文龙放在第一位,因为当时刘文龙的名气更大一些,刘文龙却开玩笑的说:“这奖杯当然要给你了,我在文艺界没有公职,你拿着这个奖杯还可以评职称。”
《逛夜市》一经面世,就成了陕西快板作品的新高峰,更是对口快板中难以超越的里程碑。作品里并没有令人捧腹的包袱,但它丰富的意境、诗意浪漫的表达以及表演者对作品风
同时,它又是一个和每个老百姓都有关联的题材。就比如现在很流行的网红三秦套餐,不也是凉皮、肉夹馍、羊肉泡、biangbiang面嘛,而这些东西我们把它透彻的表演出来,还要演的那么有意思,这就和每个观众都形成了关系。”
疫情当下,除了自己在家今天凉皮、明天肉夹馍、后天烤肉的……,那么那么多的美食哪做的过来呢!忍耐,忍耐,等待夜市的炉火重新点燃,再好好的解馋吧。
最后,看一看这个经典的作品——《逛夜市》里都有哪些好吃的:
夕阳西下日头落,
古城的上空星星多。
月亮爷,丈丈高,
急着急着赶热闹。
急着赶着从天降,
为的是来把夜市逛。
星星传,月亮说,
西安的夜市最红火。
最丰富,最诱人,
引得它,见天不拉来光临。
透过了浮云往下看,
只觉得眼花又缭乱。
卖饺子的正支案,
卖烤肉的添木炭。
卖凉皮的拌调合,
卖泡馍的撇汤沫。
卖炒菜的抡开瓢,
卖馄饨的下漏勺。
卖麻什的搓软面,
卖羊血的摧好蒜。
最有名的是羊肉泡。
织女星,想品尝,
西安的吃食很独到,
最有名的是羊肉泡。
织女星,想品尝,
隔着银河叫牛郎。
牛郎星,身体强,
吃羊肉泡馍最内行,
他一边吃,一边讲:
羊肉泡,大补元气有营养。
关键得把馍掰碎,
肉汤一煮才人味。
吃到嘴里不用嚼(念jiao),
一点一点往里刨。
香气直往鼻子扑,
越吃身上越热乎。
牛郎星,吃得香,
织女星,好心伤:
“哼!都说是咱俩的爱情天长又地久,
吃泡馍,都没给我剩一口。”
他吃光咧!
月亮伸着长鼻子,
想吃西安的凉皮子。
搁芥茉,调辣子,
淋上一点油花子。
酱油醋,熬汁子,
大料调合去渣子。
紫皮蒜,蒜泥子,
芝麻酱,酱靡子。
菜码本是豆芽子,
把月亮看得直流哈拉子。
刚刚一伸下巴子,
没料想,芥茉还是疙瘩子。
首先辣了嘴唇子,
接着又呛嗓门子。
喷嚏打了一崩子,
满天空,溅的唾沫星星子。
哎,有一个星星眨眼睛,
专门挑刺找毛病。
看到了招牌上写着肉夹馍,
他认为这一个名称欠斟酌。
分明是馍的里头夹着肉,
肉夹馍,前后颠倒太荒谬,
语法上也讲不通,
最好把这个名字来变更。
这个时候,一群星星围过来,
全都说你不该在这儿把扛抬。
肉夹馍,很特别,
这个名字起得绝。
誉满秦川土特产,
体现了陕西的风味和特点。
白吉馍,两张皮儿,
刀子一犁香扑鼻儿。
腊汁肉,往里夹,
捏在手上冒油花。
不用压,不用摁,
肉和油,透过馍皮往外渗。
肉又酥,皮又脆,
咬上一口品品味。
嗯!香得你不知说啥好,
不由得把它的名字弄颠倒。
月亮从东逛到西,
香的口水往下滴。
美味佳肴随便挑,
月亮偏爱吃元宵。
元宵馅,花样杂,
芝麻、玫瑰和山楂。
青红丝儿,金桔皮儿,
花生瓜籽核桃仁儿。
怎么那么糯,怎么那么软,
怎么那么香,怎么那么谄,
怎么那么筋道,怎么那么粘,
怎么那么可口,怎么那么甜。
在从前,元霄只是正月十五才露面,
现如今,一年到头不间断。
好吃好喝样样全,
天天都像过大年。
星星吃得不想走,
天天都把夜市守,
占着碗,围着锅,
不到天亮不挪窝。
每个月,逢十五,
月亮吃得肚子鼓,
身子涨得溜溜圆,
远望着夜市还眼馋。
要说馋,不奇怪,
夜市的美食人人爱。
当地人,不用说,
光顾夜市是常客。
外国人,瞪着个眼,
不管见啥都稀罕。
日本人挎着摄影机,
顾不上照像光“迷西"。
俄国人,狠吞虎咽吃得饱,
嘴里边还说:“哈拉少"。
美国人,撑得一个劲地打饱嗝,
连声说:“古得,古得,哦,哦。”
尝不完,看不够。
这一边传统食品腊羊肉。
这一边灌汤包子下了笼,
这一边麻辣火锅飘着红,
这一边黑米稀饭甜滋滋,
这一边金钱油塔一窝丝,
这一边水盆羊肉特别香,
这一边歧山面薄筋光。
这一边臊子冒铪恪,
这一边肘子拌芥茉,
这一边麻花嘀哒油,
这一边鸡汤葫芦头。
这一边,泡油糕,
这一边,凉耢糟,
这一边,到口酥,
这一边,枣沫糊。
星星说,要不是改革和开放,
咋能有夜市的繁荣和兴旺?
月亮说,要不是经济发展很富足,
咋能有这好口福?
这正是:透过夜市万盏灯,
看到了神州在飞腾。
生活越来越美满,
伟大的祖国鹏程远。
为给生活添喜气儿,
咱说段快板来逗趣儿。
说的是,星星月亮逛夜市儿,
到明天,也请你到西安夜市品品味儿,
品品味儿。
(完)
秦都市报—秦闻讯(记者 陶颖 代泽均)“我设计的贴纸叫‘吃火锅’和‘唱歌’,我想把这两张小贴纸送给身边的‘小天使’,帮特殊孩子圆梦!”4月25日,两张简笔画贴纸,出现在2022届陕西520公益季之“520,送你一张小贴纸”活动的报名系统中。
< class="pgc-img">>特教和特殊孩子共同完成贴纸
周灵英是贴纸“吃火锅”和“唱歌”的设计者,她是西安市碑林区拉拉手特殊教育中心教育培训部的督教老师。“我在这里工作17年了,和这里的孩子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我们教育中心秉承全人发展的理念,为自闭症、智障人士以及其家长提供多元化服务,推动家庭和社会的接纳以及支持。”周灵英说。
< class="pgc-img">>26日9时,记者来到拉拉手特殊教育中心时,12岁的欧阳和11岁的佳怡正准备为周灵英设计的贴纸涂色。“是我为孩子们报名的微心愿,我们共同完成贴纸更有意义。”将简笔画和彩笔摆在桌子上,周灵英引导欧阳为“吃火锅”涂色,佳怡为“唱歌”涂色。“我们先来看看纸上画的是什么。”“吃饭。”“唱歌。”“非常好,今天我们要做的事,是为画涂色,我们先来看看画的内容,然后你们选择想要颜色的画笔,让画丰富起来。”
< class="pgc-img">>“欧阳,我们来看看这幅画里,桌上都有哪些菜。欧阳想要涂上什么颜色?”说着,周灵英将彩笔递到欧阳面前,欧阳拿出绿色的,涂了起来。记者注意到,欧阳下笔较重,纸笔摩擦的声音很是清晰,边边角角他都涂得非常仔细。
“佳怡,你想为‘唱歌’的小女孩‘穿’上什么颜色的衣服?”看着盒子里的各色彩笔,佳怡取出了紫色的。笔帽不好取下,她将彩笔递到周灵英面前。“佳怡再用点力,试一试,老师相信你可以的。”在周灵英的鼓励下,佳怡取下笔帽开始涂色。记者注意到,涂色时,佳怡很是安静,每次换笔,她都要将笔帽整齐摆放在画纸左边。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45分钟后,涂色完成。“欧阳和佳怡,你们特别棒,颜色选得好也涂得好。”听到老师夸奖,两个孩子脸上绽开了笑容,他们手中的画,也格外生动。
为了便于孩子们认识和理解 选择直白名称
“我们中心现有孩子90余名,他们的情况各不相同,有的孩子一开始来的时候根本不与我们交流,有的孩子来了直接上手抓饭吃,我们针对孩子们的不同情况和年龄给他们分班,为他们进行生活和出行训练,乘坐地铁或公交、逛公园、看电影……我们希望孩子们可以自己如厕、吃饭,也可以和家人一起走出家门。”周灵英说。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涂色时佳怡很是安静,记者以为她性格腼腆,周灵英笑道,“她特别活泼,也很愿意接触陌生人,感受新鲜事物,身边要是有人放歌,她经常会随着歌声扭起来。”
“欧阳外冷内热,很关心身边的人和事,涂色时,看到手指染色,他记在心里,一涂色完成,就去洗手。”周灵英说,“中心的孩子们也很需要进行外出训练,和家人一起吃饭、参加聚会唱歌是人们常会遇到的情况。我设计这两张贴纸,是想通过画面内容让孩子们知道吃饭是大家围坐在一起,长辈到了才可以动筷子;在KTV唱歌,可以是一个人唱,也可以是两个人唱,需要拿话筒。”
周灵英告诉记者,看到520公益季里有征集小贴纸活动后,她思考许久后定下了最终的设计。“我们希望能有爱心人士或公益团队带10位10多岁的特殊孩子去吃火锅、去KTV唱歌,给予他们温暖,并有家长和老师陪同。”
说起两个贴纸的名字“吃火锅”和“唱歌”,周灵英表示,她为两个贴纸也想过别的名字,最终还是选定了这两个。“我想直白地告诉孩子们画面内容,便于他们认识和理解。”
< class="pgc-img">>征集贴纸帮圆心愿 寻找优秀志愿者和团队
由陕西省委网信办指导,三秦都市报、三秦网、秦闻客户端、公益记者融媒体矩阵,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开展的2022届陕西520公益季,目前正在火热报名中。征集520贴纸,帮圆微心愿;寻找陕西十大公益大使,每人奖励1000元;评选陕西十佳公益团队,每队奖励2000元;评选陕西五十佳志愿者,送上520致敬礼包……
< class="pgc-img">>参与方式
在微信公众号上搜公益记者公众号,点击左下方菜单——公益季,根据提示报名即可,或者在公益记者公众号对话框回复520,点击链接报名即可。
咨询电话
三秦都市报新闻热线:029-965369/82243110。
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各地的饮食文化各具特色,其中陕西的牛油火锅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制作工艺,成为一道不可多得的美食。
< class="pgc-img">>牛油火锅的独特之处
陕西牛油火锅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底料。牛油经过精心熬制,搭配上多种香料,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香气和风味。这种底料不仅能够提升食材的口感,还能让人在品尝时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制作工艺的传承
陕西牛油火锅的制作工艺代代相传,每一道工序都严格遵循传统的方法。从选材到熬制,每一步都需要匠人的精心操作和对火候的精准把握。这种对工艺的尊重和传承,使得牛油火锅始终保持着它独特的风味。
< class="pgc-img">>现代技术的融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技术也被运用到了牛油火锅的制作过程中。例如,通过现代化的设备来控制火候和熬制时间,确保底料的品质和口感。同时,现代物流的便捷也使得陕西牛油火锅能够跨越地域,让更多人品尝到这一美味。
食材的多样性
陕西牛油火锅的食材选择十分丰富,从传统的肉类到新鲜的蔬菜,再到各种豆制品和海鲜,都能在火锅中找到它们的位置。这种多样性不仅满足了不同食客的口味需求,也体现了牛油火锅包容性的特点。
< class="pgc-img">>现代饮食文化的体现
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饮食的健康和营养均衡。陕西牛油火锅在保持传统风味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良,以适应现代人的饮食需求。例如,通过调整底料的配方,减少油脂和盐分的含量,使火锅更加健康。
社交与聚会的选择
牛油火锅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社交和聚会的方式。在寒冷的冬日,亲朋好友围坐在火锅旁,享受着热气腾腾的美食,分享着彼此的故事,这种场景无疑是温馨而美好的。
< class="pgc-img">>陕西牛油火锅作为一道古老风味的现代传承,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在现代社会中,它不断地被创新和改良,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