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
为充分适应和反映人力资源开发管理需求,促进劳动者就业创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建立了新职业发布制度,实施职业分类动态调整。去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委托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发布了《关于持续开展新职业信息征集工作的通告》,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新职业信息。日前,经自主申报、专家评估论证、书面征求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意见、面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等程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向社会正式发布了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人员、企业合规师、公司金融顾问、易货师、二手车经纪人、汽车救援员、调饮师、食品安全管理师、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电子数据取证分析师、职业培训师、密码技术应用员、建筑幕墙设计师、碳排放管理员、管廊运维员、酒体设计师、智能硬件装调员、工业视觉系统运维员等18个新职业信息。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颁布以来发布的第四批新职业。此次在发布新职业信息的同时,还调整变更了“社区事务员”等有关职业工种信息。
此次发布的新职业信息主要有以下特点:
数字化技术发展催生出新职业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2012年,“电子数据”作为新的证据形式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电子数据取证作为一种全新的取证技术广泛应用于刑事诉讼活动中。电子数据调查分析服务也由司法机关逐渐延伸至其他行政执法部门和大型企事业单位。“电子数据取证分析师”纳入职业分类目录,将有效推进该职业规范化、专业化建设,为公共环境健康安全提供有力科技保障。
密码技术被公认为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最有效、最可靠、最经济的技术。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密码服务也扩展到物联网、智慧城市等多方面,呈现出智联智融的特征,催生出隐私保护、零信任、多方安全计算等新型密码技术。为规范密码应用和管理,2019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提出“国家加强密码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密码技术应用员”作为密码技术应用供给侧、用户侧、监管侧的主力军,将为数字经济的安全、融通、监管等方面保驾护航。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以及人力成本上升,各行业、产业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快速增加,服务机器人已广泛应用在教育、娱乐、物流、安防巡检等领域。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服务机器人在医疗、餐饮等方面的应用迎来爆发式增长。“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直接负责服务机器人的需求反馈、应用与推广,是推动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人才支撑。
此外,“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人员”“智能硬件装调员”“工业视觉系统运维员”等都是数字化技术发展和变革催生出的新职业,这些新职业对于促进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高质量发展孕育出新职业
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对企业合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合规管理是对企业法律、财务、审计、进出口、劳动环境、社会责任等多方面进行合规管控,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独立性和技术性。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企业合规管理政策及指引,如《企业海外经营合规管理指引》《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试行)》等。“企业合规师”将在规范企业投资经营行为、注重环境保护、履行社会责任、提高企业竞争软实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融资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业务,企业通过“公司金融顾问”对接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可有效避免投融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还可在实现金融结构调整的同时,培育出新的业务和商机。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可通过“公司金融顾问”拓展多元化业务,平抑经济周期波动带来的风险,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能。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高效实用的以物易物平台,对剩余资产进行有效整合,实现资源快速互通和对接,已成为企业突破地域限制、实现自由对接,解决资金短缺、产品积压的重要手段。专业“易货师”能系统运用资源整合理论,促进产、供、销和谐分配和优化资源,有效解决产品迟销、滞销、停销问题,是易货企业所急需的新兴复合型人才。
绿色发展理念和食品安全要求涌现出新职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2020年底,生态环境部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碳排放管理是一个技术性、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需要掌握相关碳排放技术,熟悉政策和标准,做好碳排放规划、核算、核查和评估等。“碳排放管理员”新职业应运而生。这一职业从业人员将在碳排放管理、交易等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有效推动温室气体减排。
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是重大的民生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以安为先的要求更为迫切。国家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同时,也需要引导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自主开展食品生产、流通、销售、服务等全流程的安全控制,全面提高食品安全质量。“食品安全管理师”作为食品生产、餐饮服务和食品流通等活动中从事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和管理的人员,未来会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派生出新职业
汽车更新换代带来大量二手车交易需求,且交易方式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和专业化的趋势。二手车交易涉及到品牌认证、拍卖交易、委托交易及各种金融服务、质保等业务,从而催生出专业的“二手车经纪人”,通过提供专业化的交易咨询和交易服务,维持公平、公开、透明的交易秩序,提高交易效率,满足公众对汽车的个性化需求。
随着生活模式改变及生活节奏加快,原先单一的茶叶、牛奶或酸奶等饮品,已难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近年来出现了将茶叶、奶、果蔬等融合开发出的新式可口健康饮品,广受群众特别是年轻人的喜爱。“调饮师”作为新兴职业,不仅有利于促进灵活就业,还可带动茶叶、奶类及果蔬等产业的发展。
新职业的发布,对于增强从业人员的社会认同度、促进就业创业、引领职业教育培训改革、推动产业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新职业发布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加快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开发,指导人才培养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打造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从业人员队伍。
(原标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人员等18个新职业》。编辑王一川)
杯奶茶是怎么制成的?
按功能细分为15个岗位 负责水果初加工、煮茶、煮波波、打冰沙等流程
奶茶小哥”正名了!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第四批共18个新职业,其中就有调饮师。
近年来,将茶叶、奶和果蔬融合开发出的新式可口饮品颇受年轻人喜爱,新中式茶饮在中国迅速崛起,随之,调饮师也成为年轻人青睐的就业之选。
一杯奶茶多人接力完成
因为喜欢喝奶茶,最后选择了调饮师这个职业——这是95后女孩黄静玲进入这个行业的初衷。入行2年多的她,如今已是某知名品牌广州区域门店值班经理。他们团队平均每天要共同制作上千杯茶饮。在节假日等消费高峰期,这个数字还要往上翻。去年十一黄金周,其所在品牌全国588家门店共计售出约600万杯茶饮,相当于每家门店平均售出1万多杯茶饮。
奶茶店中的每一杯饮品并非由一个人独立完成,为了提高出单效率,调饮师的工作被细分出服务线、吧台线和后区制备线共计15个岗位,包括水果初加工处理、煮茶、煮波波、打冰沙等。黄静玲说,每一位调饮师都必须经过所有岗位的学习,最终视乎其擅长领域,分配到相应工作岗位上。每个岗位都有严格标准。比如煮波波,需要精准把握煮制时间,确保不粘锅,不能粘成团、糊状,也不可焖不熟导致中间夹生;煮茶时,比例、操作步骤、水温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错。一包茶叶倒入壶中,轻拍即可,不能搅拌。不同类型的茶叶,煮的时间、温度以及焖泡时间皆有不同。有的茶需要温度高一些,有的茶反倒要降温。水果初加工处理看似容易,却需要调饮师非常细心才能完成。处理工序最复杂的是葡萄,每一粒葡萄都要手工剥皮,手工去籽,果肉要戳成直径约0.8厘米的个头。所谓0.8厘米,是经过无数次试验得出的结论,再小,就要化成果汁了。不少调饮师在刚入职时要在备料间剥上3天的葡萄,剥得手都在发抖了。
轻松活泼工作氛围吸引年轻人加入
记者发现,调饮师从业者多数是95后至00后。据了解,目前,喜茶调饮师在岗人数超10000人,平均年龄为23.6岁。黄静玲说,一同工作的都是与自己年龄相当的伙伴,工作氛围轻松,尽管一天要在岗位上足足站上七八个小时,但却不觉累,反倒感觉很充实。
黄静玲特别喜欢这份工作“希望能一直做下去”。她觉得自己的工作能给人们带来欢乐和正能量。他们时常在外卖订单中,附上小卡片,写上暖暖的祝福,通过一杯杯奶茶传递给品用之人。
调饮师吴子奇踏入这个行业是因为好奇。有一次他购买奶茶发现排队的人极多,可吧台的工作人员做茶很快很有气氛,不禁好奇是什么让这些伙伴能愉快开心地在这里工作呢?带着这些好奇,他参加了面试并顺利通过了,从此成为一名调饮师。他很喜欢轻松活泼的工作氛围,门店也会不定期举办一些互动茶茶课堂,他特别享受与顾客分享茶文化的过程。
专家:调饮师满足社会需求与行业人才核心需求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记者,新中式奶茶是这几年新生代非常青睐的品类,随着新中式奶茶不断壮大,调饮师应运而生,这既满足了整个社会的需求,也满足了行业人才的核心需求。此次国家公布新增调饮师,对于这个新行业的人才培养、富集、人才升级起到非常关键的顶层红利作用,对于专业人才的职场规划以及发展前景都有更好的指引。
红餐品牌研究院执行院长樊宁分析称,近年来现制茶饮品类蓬勃发展,迎合了国内消费市场消费升级的总体趋势,成为新的行业热点和增长点。但快速发展背后带来问题比如产品卫生不达标、添加物超标等,这些问题都离不开“人”的作用,亟待规范化管理和规则约束。“调饮师”被正式纳入新职业体系,对现制茶饮赛道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会提高调饮师从业者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有助于后续职业培训体系的跟进,进而整体提高调饮师职业乃至全行业的发展水平。(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曾繁莹)
记者观察:
“调饮师”这个新职业的出现,意味着奶茶店的店员们得到“身份认可”。对于促进就业创业、引领职业教育培训改革、推动产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调饮师持证上岗,职业素养提高,新茶饮行业势必会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大众对于新茶饮也会更加放心。新茶饮行业得到广泛认可,其社会地位也会随之提高,说明国家、社会层面在关注新茶饮行业,有利于形成有标准、健康的行业风气,有利于改变人们对奶茶店低价劣质的刻板印象,还将带动茶叶、奶类及果蔬等产业的发展。
新职业之调饮师
对茶叶、水果、奶及其制品等原辅料通过色彩搭配、造型和营养成分配比等完成口味多元化调制饮品的人员。 主要工作任务:
(1)采购茶叶、水果、奶制品和调饮所需食材;
(2)清洁操作吧台,消毒操作用具;
(3)装饰水吧、操作台,陈设原料;
(4)依据食材营养成分设计调饮配方;
(5)调制混合茶、奶制品、咖啡或时令饮品;
(6)展示、推介特色饮品。
来源: 广州日报
日,安徽合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了一张奶茶店招聘图,并写道,在26岁被说年龄大的当下,这里却招40-55岁的大姐,冲这点好感度拉满。
(网络截图)
招聘图上显示,该奶茶店招聘熬煮岗位女士,薪资3000-4000元/月,年龄40-55岁,岗位职责主要是现制芋泥麻薯,清洗水果,会做饭者优先录用。在图片下方还写了一行字,可兼职,上班时间九点到下午三点。
网友热评:招聘内容很友善
此招聘信息一出,也引得网友们热议。
大家纷纷表示“这个时间对于家庭主妇很友好,老板很人性化”“大姐遭不住奶茶的强度”“这个招聘看着很友善”……
(网络截图)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以及就业竞争压力大的情况下,这则特殊的招聘启事不免让人心中暖暖的。
商家:希望提供更具人文关怀的工作环境
记者在评论里看到,这家奶茶店也有留言,留言里写道:招聘这个年龄段的女士,源于对这种情况的感同身受。同时也确实刚好适合我们的岗位,我们是一家安徽本土的茶饮品牌,虽然目前能力有限,但仍希望为每一位伙伴提供更具人文关怀的工作环境,让每一杯出品都是充满温暖的手作好茶。
(网络截图)
7月23日,经视直播记者联系上这家奶茶店,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招聘也不是特定卡在40-55岁这个年龄段,只是考虑到这个年龄段的人不太好找工作。“最先考虑到家庭主妇就是要接送孩子,她们时间没那么充裕,我们是根据这个去招聘的,然后我们熬煮切配,只要你有时间过来,把要备的水果什么的备好就可以了,时间是可以灵活调整的。”
工作人员介绍,因为门店老板的老婆就是这个年龄段的家庭主妇,所以才想着招聘这个年龄段的人。“平时早上可能8点钟送完孩子,下午3点钟又得去接孩子,所以我们就根据这个时间段,去为这类的人群做了时间上的调整。要做的工作比如说芒果,先清洗然后取果肉,没有太复杂或者太累,唯一累的可能就是一直要站着。”工作人员称, 目前他们门店还在招人中。
企业多一点人文关怀
在许多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视员工需求的大背景下,奶茶店的做法显得尤为难能可贵。企业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效益上,更应该关注社会效益。通过为中年女性提供就业机会,奶茶店不仅帮助她们重拾自信,还向社会传递了温暖与关爱。这种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不仅赢得了员工的心,也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和支持。
奶茶店的这一做法,对社会也具有积极意义。中年女性重新进入职场,不仅能够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也有助于她们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提供灵活的就业机会,企业帮助这些女性更好地平衡家庭和工作,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做出了贡献。这种做法,不仅仅是对个体的关怀,也是对整个社会的积极反馈。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许多企业只关注短期利益,而忽视了对员工的人文关怀。然而,真正有责任感的企业会意识到,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只有关注员工的需求,提供温暖的工作环境,才能激发他们的潜力,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总的来说,奶茶店为中年女性提供就业机会,彰显了企业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感。这一举措,不仅为中年女性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也为其他企业树立了榜样。希望有更多的企业能够借鉴这一做法,为员工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让女性就业创业更友好更公平更充分
“学历越高,生了孩子之后越难找工作。”针对“全职妈妈”再就业困境,全国政协委员、湖北首义律师事务所主任谢文敏一句话道出现实。
谢文敏观察到,特别是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生育二孩、三孩后,“有的女性以前在工作上投入很大、业绩特别好,但多胎生育后体力精力明显大不如前,工作质量下降不少。还有的返岗后发现,自己的岗位已经被更年轻、更有活力的人所替代。”
“工作压力、经济压力、抚育压力,以及再求职过程中产生的巨大心理落差等一拥而至,令很多女性难以承受。”谢文敏强调,“育儿是家事也是国事,改善育儿环境正成为社会共识,全社会要更加重视育儿妇女特别是‘全职妈妈’再就业时所遭遇的用工歧视问题。”
不管是女大学生还是“全职妈妈”,遭遇就业歧视的原因都绕不开生育成本的分摊问题。
对此,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委员、成都工业学院副校长张祖涛建议,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加大生育基金拨款力度,通过政策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适当分担用人单位承担的女性劳动者的生育成本。完善社会基础公共设施建设,加大托儿所、儿童医疗、家政服务等公共服务的推行力度,使女性能够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做好平衡,提升就业竞争力。
“三孩”生育政策背景下,支持“全职妈妈”再就业对提高生育意愿、释放“全职妈妈”人力资源潜力、消除性别歧视等意义重大。
他建议,要从顶层设计,围绕“全职妈妈”的再就业问题制定一系列政策和规定,激励用人单位在选拔、招聘时优先考虑“全职妈妈”,如对聘用“全职妈妈”的单位企业,在税收、财政支持等方面研制优惠、补贴政策,帮助企业解决用工成本难题,从而更有动力招聘“全职妈妈”重新上岗。
极目新闻综合@经视直播、北青网、中工网、红网、网友评论
(来源:极目新闻综合)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