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员对食用油做检测
两家干净整洁的餐厅后厨,执法人员挑出了不少问题:食品标签不规范、冰箱温度不达标、食用碱过期……昨日,由厦门市食安办举办的“月月十五查餐厅”行动走进湖里,市民代表、媒体记者和市场监管执法人员一同检查餐厅,直击后厨食品安全问题。
此外,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期还开展网络订餐专项整治行动。据统计,整治期间共检查网络订餐餐饮服务单位主体6922个,提交第三方平台下架涉嫌违法网店主体,查处网络订餐违法案件4起。
现场抽检SM两餐厅后厨
根据前期民意调查数据,市民代表选择了位于SM城市广场一期的餐厅,并随机挑选鱼里、腾龙阁两家餐厅进行检查。鱼里餐厅的餐具清洗消毒到位,菌落数检测为零。在食用油检测方面,执法人员表示,通过快检设备可以对食用油做定性定量检测,如果油质不合格,会送到实验室做进一步检测。经检测,食用油的综合品质为优质。
后厨检查中也发现了些许问题:制冰机的冰铲没有放置在消毒水中,散装食品标签不规范等。在仓库中,执法人员还发现了一包过期的食用碱,保质期为2019年1月1日,针对这个情况,执法人员开具了整改通知书,并将立案调查。
走进另一家餐厅腾龙阁的后厨,干净整洁的环境赢得市民代表的称赞。但是执法人员对存放食物原料的冰箱进行检测时,发现冰箱温度都不达标,“冷藏控温需在0℃-8℃,冷冻控温要在零下12℃,检测的结果都超出这个范围。”执法人员要求餐厅负责人立刻对冰箱温度进行校准。此外,执法人员还发现餐厅的灭蝇灯数量不足、砧板菜刀的色标管理不到位,要求餐厅立刻整改。
现场,市民代表还抽样快检茄子、花菜、肥牛和白菜,经检测,这些食材均合格。此外,执法人员还对餐厅内的鱼和牛蛙等主要食材进行监督抽检,预计2周-3周可出结果。
这两家餐厅都有经营网络订餐,此次检查行动中,执法人员查看了餐厅的营业执照,发现他们都按照规定申报,符合网络订餐要求。
创新检查监督效果更好
全程参与后,市民代表对活动竖起大拇指。市政协特邀研究员、市党风政风监督组长杨毅表示,“月月十五查餐厅”行动是一种创新的检查形式,结合市民、行政监督、媒体等力量查出问题,发现问题,并一查到底,能起到更好地监督作用。
湖里区人大代表陈国成表示,市民很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不断深挖餐厅中存在的问题,督促餐厅整改,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氛围。
订外卖时,市民需要注意什么?
目前,不少餐饮店都开始经营网络订餐服务,外卖是否安全卫生备受消费者关心。
为进一步规范厦门市网络订餐经营行为,维护餐饮行业经营秩序,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开展网络订餐专项整治行动。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清理了一批无合法资质、无线下实体店的网户;以学校周边、市场周边、商务集中区及城中村为重点区域开展检查,同时加强对第三方平台的监管指导。
餐饮店做外卖需申报
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王勇表示,餐厅想要经营网络订餐,需要在经营范围内增加网络经营。餐厅经营者要携带营业执照、身份证和场地租赁合同,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窗口办理。经过审核通过后,餐厅才可以做网络经营服务。
王勇表示,执法人员检查时也会重点查看经营范围,一旦发现餐饮店有做网络订餐,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却不涉及网络经营,执法人员会督促餐厅经营者尽快申报。如果第二次检查仍未申报的,执法人员可吊销餐厅食品经营许可证。
对于经营网络订餐的餐厅,日常检查会更加严格。王勇表示,餐厅原先是做堂食,增加网络订餐后,配送数量增加,可能会存在厨房规模、工作人员数量不足的情况。因此,除了常规检查外,执法人员每季度会调取第三方平台上的餐厅订单数据,计算餐厅配送量,看看餐厅的厨房规模、人员数量是否达到要求。
此外,针对外卖平台站点,执法人员会定期检查,查看站点的相关证件和消毒记录。
订外卖前记得看执照
王勇表示,目前餐厅入驻第三方平台时,都需要上传各类证照,但有时会存在上传证照和实际情况登记不符的情况,甚至有的餐厅是“套牌店”、“僵尸店”。针对这些情况,执法人员根据第三方平台提供的餐厅数据,加大实地走访检查力度。监管中,如果执法人员发现地址不一致、许可证过期等异常信息,会第一时间反馈至监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双向互动。
王勇提醒,市民在第三方平台订餐时,要记得要查看餐厅页面上的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证,特别要查看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中,有没有包含网络经营,尽量不要选择证照不齐全的餐厅。(记者彭怡郡通讯员杨铃黄煜)
来源:韶关民声网】
为进一步规范“小餐饮”饮食安全,
引导餐饮行业健康发展,
7月25日上午,
韶关市市场监管局联合
始兴县市场监管局、
始兴县太平镇人民政府
开展以“小餐饮”为主题
的“随机查餐厅”直播活动,
对始兴县凤林山庄小餐饮
进行突击检查。
执法人员主要对该店的资质证照、人员健康管理、食品加工制作过程、场所和设备设施清洁维护、就餐用具清洗消毒及餐厅后厨的环境卫生、食材索证索票、食材保存等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快检人员对该店当天的食品原料随机抽取了蔬菜、肉类进行快速检测。
执法人员检查资质证照
执法人员检查就餐环境
执法人员检查酱料是否过期
执法人员检查后厨卫生情况
从现场检查情况看,该店整体情况较好,从业人员能较好地按规范操作,整体食品安全检查基本符合餐饮服务日常监督检查要求,当天的食品原料快速检测结果均为合格。
但是,执法人员在检查中发现该店存在分装调味品未加盖、场所内油污未及时清理以及部分食品未离地离墙等问题。对于检查发现的问题,执法人员现场出具了相关检查文书并要求该店限期整改。
始兴县市场监管局
副局长 李桂霖
食品安全是大家的共同责任,希望此次“随机查餐厅”直播检查能让大家更直接的了解和参与到食品安全行动中来。接下来,始兴县将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宣传海报、重大活动等传播载体,加大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普及,共同营造人人关注食品安全、人人参与食品安全宣传的良好氛围!
编辑:黄慧敏
文字:始兴县市场监管局 黎胜
图片:始兴县市场监管局 周玉铃
指导:韶关市市场监管局 李良富 胡金菊
编审:吴卫萍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网上叫外卖时要注意,须看清商家在平台页面上有没有展示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网络截图
执法人员在餐饮店的厨房检查食品卫生等情况。记者 伊永军 摄
执法人员在检查外卖店实体店的墙上是否张贴悬挂了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记者 伊永军 摄
执法人员在手机的网络外卖平台上核对这些店铺是否把“两证”的照片等信息也在页面的醒目位置进行了公示。记者 伊永军 摄
华龙网4月23日21时40分讯(记者 伊永军)外卖因其方便快捷,如今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但是,方便快捷只是一方面,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才是大家最关心的。日前,重庆市检察院第一分院在全辖区开展的针对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行政公益诉讼专项行动中发现,部分挂靠在饿了么、美团等网络外卖平台的商家存在证照不全、张冠李戴等现象,遂发出检察建议,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加强监督。今(23)日,执法人员对整改情况进行了抽查。
外卖店铺的“两证”不仅实体店要挂 网上页面也要展示
今日,在重庆潼南区,区食药监分局、工商局等单位的执法人员对位于该区桂林街道等处的部分餐饮店进行了检查,主要检查的项目有证照是否齐全、店内卫生情况等。市检察院第一分院、潼南区检察院应邀对执法活动进行了检察监督。
现场执法人员称,这些餐饮店除了是实体店外,同时也是饿了么、美团等网络外卖平台的加盟店,从事外卖业务。据介绍,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在餐饮经营活动主页面公示餐饮服务提供者的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信息。
“也就是说,从事外卖业务的餐饮店,不仅要在实体店的醒目位置悬挂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在网络平台的主页面也要公示出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这‘两证’的照片,缺一不可。”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潼南区分局食品监管二科科长刘岱表示。
在查看了这些餐饮店铺的墙上是否张贴悬挂了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后,执法人员又拿出手机,从饿了么、美团等网络外卖平台上找到这些店铺,一一对应,看他们是否把“两证”的照片等信息也在网上店铺页面的醒目位置进行了公示。
记者从手机上进入“饿了么”平台,找到一家执法人员正在检查的店,在页面中有“本店资质”栏目,点进去,看到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的照片已挂在了上面。
有的两证不全有的网上晒“假证” 网络外卖平台有监管责任
据重庆市检察院第一分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不少餐饮业发展线上经营,餐饮外卖平台发展迅速,为老百姓带来便利的同时,一些问题和弊端也开始浮现。执法人员在专项行动中调查发现,部分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未依法履行法定公示义务,主要存在以下情况:
一是部分商家在网络外卖平台上未公示依法应当公示的信息或公示信息不完整。如长寿区在“美团”“大众点评”提供网络餐饮服务的某重庆知名快餐连锁店长寿世纪广场餐厅等,未在主页依法公示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
二是公示信息与实际经营不符,或存在超范围经营的情况。如渝北区西正街的一家酸奶店在“美团”上公示的食品经营许可证上,经营者名称为渝北区相遇小吃店,食品经营许可证项目为热食类食品制售,而该外卖店铺实际销售产品为酸奶自制饮品。
三是有的许可证上信息发生变更,未及时更新。如长寿区一餐饮店在外卖平台“饿了么”所公示的餐饮服务许可证有效期为2013年7月2日至2016年7月1日,已过有效期未更新。
四是个别商家伪造行政许可在网络外卖平台开展餐饮经营。如潼南区在“饿了么”上提供外卖服务的一家餐饮店,公示的食品经营许可证经调查系用PS手段伪造。
“这些问题,不仅侵害了广大消费者的知情权,也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构成威胁。”市检察院第一分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除了一些商家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不强、抱有侥幸心理外,也存在第三方网络外卖平台为了增加商户量,无视法律规定的责任,没有对入驻的商家进行严格的准入资质审核,存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管理漏洞。
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以来 仅潼南就有237家外卖店整改
为此,从2018年3月开始,市检察院第一分院在全辖区开展针对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行政公益诉讼专项行动。要求辖区各院以点带面进行排查,核实本地区类似情况,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立案调查。
排查情况如何呢?记者今日在潼南区了解到,目前,入驻潼南的有饿了么、美团两家网络外卖平台。日前,该区食药监部门已对这两家外卖平台的潼南地区负责人进行了约谈,要求两单位立即根据法律法规开展自查,罗列问题清单,全面清理平台上的入网商家名单,符合要求的保留,不符合要求的立马下线整改,并将名单在7个工作日之内交区食药监分局。
记者了解到,经过整治,截至目前,饿了么(潼南店)374户商家,因证照不全,已整改17户;美团(潼南店)458户商家,因证照不全已整改220户。
市检察院第一分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益诉讼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已取得初步成效。目前,正联合相关部门对外卖平台的送餐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要求有计划、有资料、有记录,以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同时,要求第三方网络外卖平台加强日常管理及信息互通,及时更新平台商家信息,对有提供入网资料有疑问的必须实地核查,每月新入网商家名单汇总纸件交区食药监分局备案,区食药监根据名单核实许可信息的真实性再反馈。“目的就是要让老百姓在叫外卖时,从网上选到的每一家店都是正规的,以保证买得放心,吃得安全。”该负责人表示。
今日,市检察院第一分院相关负责人来到重庆市工商局交流专项活动情况,双方就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管与指导以及工作协调等达成共识。24日,一分院相关负责人还将去到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相关情况,共同规划下一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