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孙雨
辣椒炒肉
变身快餐界“新宠”
7月初,酸菜鱼连锁老牌渝是乎官宣焕新升级——重庆酸菜鱼·川渝小炒,产品新增了辣椒炒肉、麻婆豆腐、青花椒炒鸡、宫保鸡丁等,渝是乎相关负责人称“在持续优化和调整中”。
最近,鱼你在一起也上新砂锅系列,其中不乏有香辣爽口的湘炒嫩牛肉、茄香浓郁的砂锅茄子、糯香麻辣的豌豆肥肠、麻婆豆腐等多款新品,价格从16元到33元不等。
其实,自2023年开始,快餐连锁品牌,就专注在拓宽和丰富门店产品品类。
2023年8月,霸蛮推出“霸蛮湖南菜·牛肉粉”新店,从以米粉为核心产品到以湖南小炒(饭)为主,推出了土辣椒炒肉拌饭和柠檬茶的组合,类似于费大厨辣椒炒肉的快餐版,以及小炒鲜黄牛肉、梅菜扣肉拌饭、米粉等产品。
在门店装修风格上,增添了许多新鲜现炒的元素,比如“湖南小炒人气旺,来自湖南,根正苗红”,米粉相对被边缘化。大众点评显示,霸蛮新店型最近在北京开出6家,门店人均从以往的26元、29元,提高至36元、34元等,有所上升。
再如,今年5月份南城香推出新品“螺丝椒炒肉”,标榜“辣椒比肉好吃”,每份大概25.5元;在外卖平台,则是30元左右的辣椒炒肉拌饭的套餐形式。品牌创始人汪国玉曾在社交平台上表示,2024年餐饮的主题就是变革,做“锅气”,直言这道辣椒炒肉饭将超过安格斯肥牛饭。
有人说,没有锅气的菜品就没有灵魂,逆预制或许是未来小餐饮的大趋势。
嘉和一品、猪角·闽南猪脚饭等快餐连锁也在持续丰富产品线,也能看到辣椒炒肉菜品。
快餐店的菜品越来越丰富,一张张菜单尽显琳琅满目,门店持续给顾客创造多元化选择,感受实惠和品质;当然,这也有利于帮助门店拉高客单,提升复购率,带动订单销量的增加。
千亿湘菜市场
快餐分食一杯羹
追热度,赶潮流,只能说,快餐连锁玩家也急了。但拥抱顶流川湘小炒,倒不失为契机。
川湘菜到底有多火?
这不,连莆田餐厅都卖辣椒炒肉了,并对产品进行微创新,加入鲍鱼,口感更鲜,价值感很足,当然,价格几乎翻了一倍。
内参君在走访中发现,北京朝阳大悦城商场的6、7两层,已经开出费大厨辣椒炒肉、湘辣辣现炒黄牛肉、农耕记·湖南土菜、兰湘子·湘菜小炒、麻六记五家川湘菜连锁大店,湘菜势头可想而知。
湘菜,是近年来全国菜系里面发展最快的一个菜系。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湘菜市场规模达到2264亿元,同比增长33.6%,全国湘菜门店数大概11.8万家,新增大概2750家。
以深圳为例,大众点评平台显示,以“湖南土菜”命名的商户品牌就不低于10个,有些甚至也做起加盟连锁。一位深圳朋友直言“一回深圳就感觉厌食了,体重库库地掉,深圳有没有啥好吃的推荐啊,本吃辣爱好者都不想吃湘菜了,感觉被湘菜包围了。”
湘菜的菜品有很多,其中超级大单品——辣椒炒肉、小炒黄牛肉等影响力最广。
以费大厨、兰湘子等连锁品牌,把辣椒炒肉等湘菜小炒带到全国各地,主打新鲜现炒、明厨亮灶、品质食材,人均在30-80元的湘菜,靠着好吃又便宜的高性价比,进一步抢占发展向先机。
当然,快餐品牌盯上这道辣椒炒肉,亦是如此。
辣椒炒肉是一个荤素搭配的菜,它的辣度在全国都能够普及,作为大单品顶流,更符合现在年轻人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趋势,是最受消费者的的下饭菜之一,市场接受度非常高。
我们看到,快餐门店大部分是采取砂锅器皿、小份现炒菜的出餐形式,让顾客感受猛火现炒的烟火气、高效出餐提高效率、堂食外卖均能灵活搭配套餐,从而提升了顾客好感度,人们在快餐店里面享受好吃实惠的正餐小炒菜品,价值感飙升。
以为抱上顶流大腿
没想到被喊“预制菜”
快餐店里,上新一道炒菜并不难,关键是要把这道新品做到既好吃又不贵。
相比70元一份的辣椒炒肉,南城香确实把螺丝椒炒肉的价格打到了25.5元,米饭自取,对于上班族、打工人来说,30块吃一顿有品质的快餐,还是值得的。
辣椒炒肉,它既是一个湘菜馆的标签,也代表了一个菜系而不只是一道菜。所以真正做好这道菜,既要在辣椒、猪肉、牛肉等主要食材做到严格品控,也需要注意制作环节和出餐的标准化。费大厨创始人费良慧认为,“辣椒炒肉是最考验大厨手艺、最考验功力的一道菜。如果说任何一个创新,它只有形式没有内容,或者形式远大于内容,最后这个菜它是没有生命力的。”
当然,任何一个顶流品牌、产品,处于巅峰期时,也会面临吐槽和质疑。
一直以来,在社交平台上,关于“辣椒炒肉是预制菜”的讨论从未停止,无可厚非,消费者对预制菜依旧保持了很高的敏感度,这一执念对于餐饮品牌来说,也是一件头疼事。
预制菜、半成品确实存在,比如内参君曾在盒马工坊买过辣椒炒肉,食材是切好的、调料是搭配好的,只需要下锅炒制即可,非常方便,实际上口味红寺湖不错的;此外,在电商平台,也有销售辣椒炒肉这类菜品的预制半成品,主要是供给快餐店,所以不能完全否定顾客的质疑。
前不久,湘菜小炒兰湘子,在公众号发表《官方声明:兰湘子不是预制菜》,面对顾客提问“为什么上菜速度那么快?”官方回复“因为我们早上会提前切配,按照标准量化好之后大厨只需要炒就可以了。”
今年,费大厨辣椒炒肉在深圳开出首家全明档厨房新店,后厨场景一目了然,向顾客展示新鲜现炒和高品质出餐。再早前,老乡鸡一则《菜品溯源报告》,揭秘老乡鸡到底是不是预制菜,这一举动瞬间轰轰烈烈,在业内掀起了一番热议。
做好这道“辣椒炒肉”,其实挺难的
快餐连锁上新辣椒炒肉,偏于品牌自救和打造品类差异化,随着快餐赛道竞争加剧,门店增加点餐率更高的热门引流产品,提高品牌复购率和竞争力;同样,新鲜现炒的口号吸引了消费者进店率。
不过,上新一道新品看似很容易,如何真正让这道菜成为门店高销量、高复购的招牌引流产品,在这背后,这道菜和所构成的食材品质是否能够长期保持,也非常关键。
< class="pgc-img">>穷鬼套餐”层出不穷,但先行者们已经在亏损了。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李金枝;编辑:方圆。
“穷鬼套餐”已经下探到10元以内了。
过去一周,肯德基9.9元汉堡、麦当劳10元选2件、德克士9.9元任选2件、喜茶最低4块一杯……刷屏社交平台。
“穷鬼套餐”的风越刮越大,3元拌饭自助、9元一碗和府捞面、海底捞穷鬼8件套等各种“穷鬼”点单攻略也层出不穷。
然而,热闹过后,抢着推“穷鬼套餐”的商家似乎很难赚钱。
01
“穷鬼套餐”的风越刮越大
“穷鬼套餐”一词起源已经无法考证,但其流行起来与麦当劳、肯德基等西式快餐品牌有关。
麦当劳的“1+1随心配”套餐就是典型代表,一份汉堡加上一份饮品或甜品,13.9元就能填饱肚子,被网友称赞为最贴心的“穷鬼套餐”。
肯德基的“疯狂星期四”亦是如此,上线至今热度居高不下,相关话题流量甚至超过了“肯德基”品牌本身。
麦肯之外,穷鬼套餐的风逐渐刮到了更多领域,从中式快餐到茶饮咖啡,从粉面小吃到商超,甚至连高端餐饮也俯下身推出了平价套餐。
< class="pgc-img">>5月21日,霸王茶姬刚结束“1亿杯免单”以及521万份新品“万里木兰”免单活动。
再往前,喜茶在12周年之际推出限时活动,10余款产品买一送一,最便宜的“纯绿茶妍后”,券后只要4元一杯。
还有瑞幸和库迪的9.9元咖啡、南城香的3元自助早餐、西少爷9.9元一碗的油泼面、老乡鸡14.9元两菜一饭的套餐、奈雪的茶9.9元“欧包+奶茶/咖啡”的早餐套餐,声称对价格战不感兴趣的星巴克一度推出19.9元的限时优惠券……
就连人均消费800+的高端餐饮品牌新荣记也推出了398元“一人食套餐”,8个菜品,有主食有甜品,有荤有素,单人吃到扶墙出,被网友称为米其林级别“穷鬼套餐”。
除了新荣记,定位中产群体的商超山姆凭借“穷鬼三件套”登上过热搜,包括售价21.9元/1.59kg的鸡蛋、23.9元7个装的原味贝果,以及59.8元的16块装的瑞士卷。
与此同时,“穷鬼套餐”的价格下限也一再被刷新。
5月15日,德克士宣布开启“天天9块9任选两件”的活动,包括汉堡、炸鸡、饮料等多种套餐组合,活动为期2周。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各品牌官方公众号推文截图
在此前一周,肯德基推出“指定堡劵”,原味鸡汉堡、香辣鸡腿堡、老北京鸡肉卷等4款汉堡仅售9.9元。
同一时期,麦当劳开启为期2周的“10元吃堡”活动,10元能买“一份汉堡+1份小食/甜品”的套餐。
这已经是麦当劳今年第3次推出“10元吃堡”活动了,活动时间从1周变成2周,优惠力度也在加大,从开始的10元买一个汉堡,到现在的“汉堡+小食/麦旋风”2件套。
再加上汉堡王每周三推出的9.9元套餐活动,西式快餐巨头已经成功将“穷鬼套餐”的价格打到10元以下了。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 摄
随着各路商家加入这场混战,尝到“穷鬼套餐”甜头的网友们,不再满足于品牌搭配的套餐,开始研究更多的“穷鬼”模式。
比如,米村拌饭的“穷鬼套餐”点单攻略颇为风靡,用3块钱点一份米饭,搭配上免费的海带汤和泡菜,还能无限续饭,吃饱喝足美滋滋。 又或是点一份9元的儿童金枪鱼拌饭,有肉有菜,一顿下来营养均衡。
又比如,在和府捞面点一碗9元的鸡蛋蔬菜汤+免费续面,妥妥能吃饱。
还有网友自主研发的海底捞“穷鬼8件套”,将锅底、小料台和免费的小食吃出了新花样,在小红书,相关帖子获赞超过1.5万,评论近万条。截至目前,抖音上“穷鬼套餐”话题播放量超8亿次。
02
“穷鬼”背后:卖得火爆,却难赚钱
“穷鬼套餐”的本质,对于品牌来说就是相对体面的低价策略。
在社交平台收获一波流量好感的同时,也扎扎实实带来了订单量和客流量。
比如,每周三的9.9元汉堡套餐为汉堡王带来了短期的订单飙升。美团数据显示,汉堡王9.9元吃堡活动上线3个月售出了超18万份。
百胜中国则通过“疯狂星期四”活动,一举超越了周末的业绩表现。据时代财经报道,百胜中国相关负责人曾表示,“疯狂星期四”推动星期四的销售额比其他营业时段高出50%。
瑞幸咖啡持续了一年的9.9元活动,拉新效果同样明显。根据财报数据,2023年,瑞幸新增交易客户数超过9500万,月均交易客户数为4837万,同比增长124.1%。相对应的营业收入也在增长,2023年瑞幸咖啡总净收入达到了249.03亿元,同比增长87.3%。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 摄
不过,品牌们一边卖得热闹,另一边却“有苦难言”。
财报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百胜中国的经营利润和利润率均有所回落,录得自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首次净利同比下滑的表现。
其中,肯德基经营利润3.72亿美元,餐厅利润率为19.3%,同比下降1.9%。必胜客经营利润为0.47亿美元,去年同期为0.55亿美元,餐厅利润率12.5%,同比下降1%。
百胜中国将2个品牌的利润率下降都归咎于,“增加了高性价比产品来推动客流量增长”。
变相降价促销后,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也并不如意。
星巴克2024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平均客单价下降了9%,而同期星巴克在全球平均客单价增长了2%。
对此,星巴克中国董事长兼CEO王静瑛解释称,客单价降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星巴克中国为提升消费者购买频次而推出的个性化优惠促销活动。
牺牲客单价所带来的客流量增幅依然有限,星巴克中国同店销售额出现了同比下滑的趋势。5月初公布的2024财年二季度财报(1月1日-3月31日)显示,星巴克中国门店数从去年同期的6243家增长至7093家,但收入却从7.63亿美元下降至7.05亿美元,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11%。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 摄
9.9元咖啡给瑞幸带来的影响更为明显。
首先是增收不增利,瑞幸2024年一季度营收62.8亿元,同比增长41.5%,净亏损8320万元,去年同期的净利润却是5.64亿元。
营业利润率更是大幅下降,一季度瑞幸营业利润率仅为0.1%,而去年同期还有16.5%。此外,截至3月31日,瑞幸的现金储备已由2023年年底38亿元下降至约24亿元。
03
“穷鬼套餐”,停不下来
以价换量的“穷鬼套餐”,却很难停下来,甚至品牌一旦有缩水或涨价的迹象,就要面临一场危机公关。
今年,#瑞幸9.9元一杯活动缩水 #瑞幸部分门店不可使用9.9元券 #瑞幸9.9元活动再缩水等话题轮番登上热搜。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微博话题截图
诸如打工人“喝不起”瑞幸等负面评论占了上风。有网友直言,如果没了9块9,就要“背叛”瑞幸,转向幸运咖、库迪、麦咖啡等平替。
在这之前,麦当劳“1+1随心配”套餐涨价也被“骂”上热搜,原本麦当劳的随心配套餐价格为11.9元,后来涨价到13.9元。
尽管单从价格来看,人均消费15元左右的瑞幸和涨价后的麦当劳仍然可以被称作平价,但还是逃不过消费者的审判,究其原因,低价已经占领了消费心智。
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当人们面对数量相同的收益和损失时,会认为损失更加令人难以忍受。
长期低价,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了价格锚点,咖啡不能超过9.9元,汉堡套餐不超过12元,一份中式米饭快餐不超过20元……一旦涨价,品牌就面临被“抛弃”的风险。
所以,即便净利承压,瑞幸的9.9元活动也不敢完全停下。
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今年奈雪的茶已经悄悄停掉了去年8月开启的“周周9.9元”活动,但仍然保留9.9元的早餐套餐。
眼下的市场环境,消费者更倾向于寻找品质不减但价格较低的商品,也就是在“横坐标是价格,纵坐标是品质”的坐标系上,相比之前,消费诉求更理性、务实,向左平移。
麦当劳首席执行官Chris Kempczinski在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也表示,当下消费者对每1美元的消费都更加挑剔。“几乎所有主要市场的快餐行业客流量都在放缓。在行业宏观环境严峻的背景下,我们深知消费者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物超所值的产品。”
消费谨慎、涌入低价格带的消费者变多了,是现状、也将会是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的趋势。这种情况下,讲究极致性价比的“穷鬼套餐”自然成为餐饮品牌应对市场变化,最短平快的方法。
再加上,餐饮行业的洗牌愈发激烈,企查查数据显示,对比去年,今年1-5月,新入局的餐饮企业更少,但倒下的却更多了。
今年1月1日-5月27日,全国注吊销餐饮企业数为80.7万家,去年1-5月这一数据为67万家。5月还没结束,就比去年多倒下了13.7万家餐企。
正如一业内人士所言,“穷鬼套餐”席卷全网的背后是餐饮品牌纷纷折扣化。出于竞争需要,有些品牌是主动打折,有些是被迫降价。“竞争对手降价,你不跟进就会被消费者抛弃。”
本文封面图来源:图虫创意
节刚结束,“热辣滚烫”的风就吹到了写字楼。
打工人扎堆涌向健身房,不求真瘦100斤,只求再在减肥路上赢一次。
俗话说三分吃七分练,这几年被慢慢遗忘的轻食、减脂餐再度成为讨论焦点。
但如今的轻食市场,却和几年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去的王者Wagas已经式微,网红轻食新元素也已经破产清算。
< class="pgc-img">>但一家名为超级碗的新轻食突然异军突起,不仅让健身人群趋之若鹜,还征服了北京上海写字楼里那些平时不咋锻炼的打工人。
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轻食连锁,不是舶来品牌,也没有老外创始人。
尽管看起来就像是无印良品和星巴克的结合体,但超级碗从根儿上却是一家“中餐厅”。
< class="pgc-img">>2023年,同赛道的“轻食”们都在挣扎求生,而超级碗却在悄悄扩军。
不仅顺利解锁了百店成就,还把版图扩张到了上海和成都。
根据加盟数据显示,每家超级碗店铺的日均营业额在15000~16000元左右。
如果按照超级碗百家连锁店的数量估算,超级碗品牌在过去的一年营收预计高达5亿左右!
< class="pgc-img">>轻食巨头都在拉胯,凭啥超级碗能逆流而上?
< class="pgc-img">>北京中产新宠:披着轻食皮的盖浇饭
第一次吃超级碗的食客,都会疑惑一件事儿:
这到底算轻食,还是一大碗盖浇饭?
如果说传统轻食都是绿色蔬菜为主的“禁欲系”,那超级碗就是名副其实的“性感派”。
< class="pgc-img">>各种花式的主食,油津津的鸡腿肉和三文鱼,再加上浓稠的酱汁,看起来非常不“轻食”。
有这样疑问的食客不在少数,小红书上每天都有人质疑超级碗“吃完了碗底都是油,怎么减肥?!”
< class="pgc-img">>确实,虽然做到了食材相对简单且较为少油少盐,但超级碗的部分食材热量并不低。
在习惯吃草的“轻食原教旨主义者”眼中,超级碗根本不算轻食。
创始人高松也曾有过这种疑惑,在超级碗初期,他认为超级碗的客群将会是有健身习惯的人群。
但在后来花时间和熟客们聊天后才发现,大部分超级碗常客都不是健身人群,而是普通打工人。
< class="pgc-img">>于是,超级碗的定位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从每天都能对热量精打细算、有闲情逸致雕琢身材的中产,变成了吃腻垃圾食品,但是却无暇进一步控制饮食的普通打工人。
打工人热衷超级碗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确实方便,二是热量“明码标价”。
能够在短时间内凑齐一碗兼顾碳水、蛋白、蔬菜等元素的餐食,对饮食不规律的打工人来说非常方便。
< class="pgc-img">>而且超级碗会把热量标注清楚,今天想吃传统“禁欲派轻食”,还是丰盛的欺骗餐,全部靠自己的选择,主打一个丰俭由人。
久而久之,超级碗也形成了如同麦当劳“麦门”一样的组织,号称“碗门”。
碗门信徒最大的成就,就是潇洒地进入店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点好一碗“独门配方”然后在众多新食客面前飘然离开。
< class="pgc-img">>毕竟在超级碗点个单,就能轻易逼死选择恐惧症。
超级碗点单不复杂,从主食、蛋白到素菜水果、酱汁,配齐一碗“超级碗”总共需要六步,每一步都有4、5种不同的选择。
对于选择困难症来说,在排队的高压和店员急切的目光中迅速点出自己想吃的食物,难度不亚于一次大厂面试。
< class="pgc-img">>好在有不少“碗门信徒”热衷于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独门配方。
对于打工人来说,“轻不轻”不重要,吃饱饭才是源动力。
< class="pgc-img">>“缝合怪盖浇饭”,两招打爆网红减脂餐
轻食=沙拉=不好吃,这个概念早就深入人心。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每天把蔬菜沙拉当饭吃,与其说是自律,不如说是自虐。
< class="pgc-img">>超级碗能够在轻食这个赛道中异军突起,靠的也是吊打传统轻食的口味和品类丰富度。
在菜品方面,超级碗用了两招,彻底颠覆了人们对“减脂轻食”的刻板印象:
第一招,就是轻食中餐化。
超级碗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缝合怪”。
诞生之初的超级碗,灵感来源于墨西哥餐厅和美国网红轻食连锁Sweetgreen。
< class="pgc-img">>超级碗“师傅”Sweetgreen
在口味方面,超级碗也是融合了欧美、墨西哥、日式甚至韩式中式等多种元素。
但随着慢慢发展扩大,超级碗逐渐意识到,只有玩命冲中式口味,才是发展正道。
比如超级碗的“蛋白质常驻嘉宾”鸡腿肉,就从最早的柠檬口味,逐渐变化到如今的蜜汁口味,越来越贴近国人的饮食习惯。
< class="pgc-img">>口味变迁也和开店区域挂钩,在2019年超级碗开到成都时,发现当地人对超级碗常驻的墨西哥口味“番茄辣酱”并不买账,于是火速开发了新品“川味麻辣粉”顺利拿下市场。
创始人高松说“中国人喜欢的东西才是好东西。”
比起“如何让国人爱上菜叶子”还是“把盖浇饭做得更健康”更符合中国人对轻食的概念。
超级碗的第二招:重写人设。
刻板的“白人饭”轻食,已经越来越魔怔。
食材越来越生、组成越来越素、口味也越来越淡。
生逼着自己咽下这一口,就已经在“减肥、自律、健康”的路上迈出一大步,反之则是“堕落、放纵、肥胖”。
< class="pgc-img">>而超级碗的出现,则直接打碎了传统轻食维持了多年的人设。
超级碗虽然有传统盖饭一样的外形,但是通过热量表告诉顾客:“中式炒菜也不比拌沙拉酱热量高到哪去。”好吃和健康,并不势如水火。
高松曾经解释过超级碗的定位逻辑。
在一个顾客打算就餐时,会优先考虑这一餐是否要吃的是否要放纵还是健康。
< class="pgc-img">>过去的选择中,食客只有两个相对“极端”的选择:自律但是自虐的轻食、热量爆炸的放纵大。
比起一味地追逐“低热量”,高松认为:饮食结构的均衡,才是真正的健康。
于是乎,不是最健康,也不是最好吃的超级碗却恰好卡在“绝对放纵”和“绝对自律”之间,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 class="pgc-img">>传统轻食把自律作为难吃的借口,用好身材来绑架食客,怎么看都像是一种PUA。
按照高松的话说:我们就是要做得好吃,因为好吃才是餐饮的本质,好吃才能带来复购,没有复购的餐饮都是伪逻辑。
< class="pgc-img">>逆风局还能熬出头,全靠“反套路”
拥抱预制菜,是餐饮品牌想要飞速开店的必经之路。
比如米村拌饭,就靠预制菜狂开千店,卷死一批同行。
< class="pgc-img">>而在暗中偷偷发育的超级碗,却在预制菜方面“逆向发育”了起来。
超级碗对预制菜并不陌生,早在2019年,只有数十家分店的超级碗,就已经着手给自己配备了全套的中央厨房,实行预制菜配给制。
但是随着门店越开越多,超级碗却提出了“去中央厨房”制,原因有二:
第一,满足健康概念。
高松认为,比起传统餐饮,轻食其实更类似于新茶饮,原料的新鲜度和丰富度将会是轻食的关键。
< class="pgc-img">>目前超级碗拿出大精力死磕供应链,为的就是能更新鲜的原材料。
同时,“抛弃预制菜”这个说法也刚好能迎合主流反预制菜的呼声,坐实新鲜、健康的标签。
第二点考量则更现实:预制菜并不能提高效率。
预制菜常见于调味复杂、流程难以标准化的餐饮品牌,对于这些品牌来说,出品差异化就是一道硬伤。
但好在轻食出身的超级碗,本身对厨艺的要求门槛不高。
< class="pgc-img">>厨师只用简单的烹调就能完成大部分超级碗的菜品,跟搭建中央厨房的成本相比,培训厨师显然来得性价比更高。
如今,超级碗的菜单中预制菜的比重已经下降到了40%,“现炒现做”也成了超级碗的一大卖点。
除了跟预制菜潮流逆风而行外,门店面积也是超级碗的另一大“反套路”。
最早的超级碗既兼顾了外卖,也满足了堂食,均店占地一百多平米都很常见。
但随着碗门的发展壮大,超级碗的门店却越开越小,减小到了60~80平。
< class="pgc-img">>高松透露,最小的超级碗门店只有37平,在他的设想中,未来的超级碗会变成一个不需要员工的机械点单柜,现点现取。
超级碗本身也没有太重的异味和汤汤水水,更适合打工人在工位上就餐。
这也不是空想,根据超级碗统计,目前超级碗的单量中有55%选择了外卖。
为了进一步提升效率,超级碗还把员工培训成了“超级打饭机器”,力图把顾客点单的时间缩减到30秒左右。
< class="pgc-img">>这也难怪,在超级碗点单越来越像是面试。
尽管在玩了命地提升效率,超级碗还是不够成熟。
单论便捷程度和标准化,超级碗还远远没有达到麦当劳、肯德基等巨头的水准。
每家超级碗之间虽然口味差不多,但是分量却差异很大,广受吐槽。
< class="pgc-img">>此外,超级碗不土不洋的口味,也受到一些食客的诟病。
想要打入更广阔的下沉市场,超级碗还有很长路要走。
结语:
无论是反套路还是新花样,超级碗所有的打法都围绕着一点:效率。
食客的效率,在于30秒能获得一份不用动脑子计算热量的健康餐;
商家的效率,则是在37平米的小店可以喂饱周围写字楼里所有的食客。
< class="pgc-img">>这也是为何高松说:超级碗并不想做Wagas的平替,而是要做健康版的麦当劳。
在健康赛道内卷到极致的时候,高效才是拿捏人心的杀招。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