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咱沈阳的美食,那真是数不胜数!不过要提到全国公认的必吃沈阳餐厅,那我可是得好好给你唠一唠。快来看看,你都打卡过哪几家?
01万寿参鸡汤(珲春南路店)
万寿参鸡汤是一家以滋补参鸡汤闻名的老店,环境温馨舒适,带有传统的韩式风情。
< class="pgc-img">>招牌
招牌参鸡汤选用优质鸡肉和人参熬制,汤头浓郁,鸡肉鲜嫩,滋补不腻。用餐时,你会感受到热乎乎的汤带来的满满幸福感,非常适合带家人一起享用。建议点上招牌参鸡汤,再搭配几道小菜,感受这份滋补和温暖。
< class="pgc-img">>02新洪记.丽久饭店(铁西店)
新洪记.丽久饭店是沈阳人气很高的老字号饭店,主打东北传统菜品。餐厅环境怀旧,带着浓厚的东北特色。
< class="pgc-img">>招牌
招牌菜肘子、锅包肉、蒜泥白肉等经典菜肴味道浓郁,分量十足。建议来这里点上一桌子东北硬菜,和家人一起大快朵颐,感受东北菜的豪爽和美味。
< class="pgc-img">>03董记老味道汤包(南十西路店)
董记老味道汤包是一家小有名气的汤包馆子,环境简洁却十分干净。建议早点去,尤其是周末。
< class="pgc-img">>招牌
这里的汤包皮薄馅多,咬上一口,汤汁四溢,肉香四溢。特别是猪肉大虾和猪肉鲅鱼馅的,每个汤包里都有一只虾仁,很新鲜,不腥。而且汤汁很鲜美,一定要先咬一个小口喝了汤再吃包子哦。
< class="pgc-img">>04宝发园名菜馆
宝发园名菜馆是一家历史悠久的老店,以经典的东北菜闻名。用餐环境传统大气,服务热情周到。建议带家人一起来这里,点几道招牌菜,品味东北菜的浓郁滋味,每一口都是地道的东北风情。
< class="pgc-img">>招牌
三黄菜鸡蛋羹,虽然只是个鸡蛋羹但勾芡的口感和味道真的是一口封神。
< class="pgc-img">>05老四季(南市场店)
老四季是沈阳老字号的饭店,以地道的东北风味和实惠的价格著称。餐厅环境复古,透着老沈阳的市井风情。
< class="pgc-img">>招牌
招牌菜鸡汤面,每一道菜都满是东北的味道。
< class="pgc-img">>06西塔大冷面(市府大路店)
西塔大冷面是沈阳韩式冷面的代表店,餐厅环境简约大方,非常适合夏天带家人来清凉解暑。
招牌
冷面筋道,汤汁清凉爽口,搭配辣白菜和牛肉片,酸辣开胃。建议点一份经典冷面,再配上特色韩式小菜,感受一下沈阳韩食文化的魅力。
< class="pgc-img">>07协顺园回头馆(大西路店)
协顺园回头馆是一家以海鲜和传统东北菜为主的老店,餐厅环境古色古香,带着些许怀旧气息。
< class="pgc-img">>招牌
回头是特色,是牛肉馅。很好吃,一咬冒汁水,肉馅也足,回头外表酥酥的太好吃了、肉馅也很大。
< class="pgc-img">>08战记酸菜火锅(四平街店)
战记酸菜火锅是一家非常受欢迎的东北火锅店,餐厅环境热闹又温馨,非常适合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涮火锅。
< class="pgc-img">>招牌
酸菜味道真的不错,很酸,配上五花肉和血肠,五花肉肥而不腻,也太好吃了吧。
< class="pgc-img">>09群乐饭店(乐工一街店)
群乐饭店是一家经典的东北菜馆,以平价和美味著称。餐厅环境宽敞明亮,非常适合家庭聚会。
< class="pgc-img">>招牌
辣炒鸡架:啃鸡架绝对是沈阳人的最爱,群乐小鸡架炒的贼入味,配上小啤酒,啥脾气都没有。
< class="pgc-img">>10老边饺子馆(中街店)
老边饺子馆是沈阳最具代表性的饺子店之一,环境传统大气,服务热情周到。建议带家人来这里品尝一份地道的东北饺子,感受老沈阳的传统风味。
< class="pgc-img">>招牌
招牌饺子皮薄馅多,种类丰富,有猪肉酸菜、韭菜鸡蛋等经典口味。吃上一口,鲜香扑鼻,每一口都能感受到家的味道。
< class="pgc-img">>今儿个就先跟大伙儿聊到这儿吧,咱沈阳的美食,真是多得数不过来。这十大餐厅也不过是冰山一角,下次你来沈阳,一定要一家一家去试试,保准让你吃得心满意足,还想再来!
咱沈阳人热情好客,美食更是多到让你目不暇接。吃完记得告诉我,你最中意的是哪道菜?咱们下次再唠,我也得赶紧去回味回味这沈阳的美食香味儿了!
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仁川1月7日电 题:韩国仁川中华街:一碗炸酱面承载百年华侨记忆
作者 刘旭 金琳
提到韩国人最喜爱的中国料理,炸酱面当之无愧。在韩国仁川中华街上,就有一间炸酱面博物馆。
炸酱面博物馆共两层,涵盖炸酱面的起源、发展和文化等内容,每年还会举办各种主题的特别展览。
图为2023年10月拍摄的仁川中华街上的炸酱面博物馆。 中新社记者 刘旭 摄
这间博物馆的前身是“共和春”中餐馆。1912年,华侨于希光在仁川创办的这家中餐馆,取名“共和春”,意在纪念辛亥革命胜利,迎接“共和国元年之春”。“共和春”被公认为韩国第一家以“炸酱面”为名售卖这道中华美食的餐厅。
如今,炸酱面依然广受欢迎,但食客来到仁川中华街的选择越来越多了,东坡肉、干烹鸡、北京烤鸭、牛肉面、小笼包……中国各地菜系汇集于此。
仁川华侨协会副会长周禧丰告诉记者,仁川中华街的餐厅早期以鲁菜为主,现在韩国流行的许多中国料理也都是由当年的鲁菜演变而来。例如“溜三丝”是将“三丝鱼翅”中昂贵的鱼翅换成其他海鲜和肉类,“糖醋肉”就是将“糖醋里脊”中的里脊换成更常见的猪大腿肉。
每到春节、元宵、中秋等传统节日,这里都会有许多来购买传统点心的游客。
这条街最有特色的点心之一是“恐喝饼”,也就是中国的“糖鼓子烧饼”。这里的“恐喝”是“唬人”的意思,因为这种椭圆形的糕点外面看起来很蓬松,但里面只有空气,让咬下去的人有种“被骗”的感觉。
仁川中华街销售“恐喝饼”的店家,历史最悠久的是“复来春”。店主的儿子告诉记者,这家店开于1920年,“是我奶奶把‘恐喝饼’带到了韩国”。与中华街上很多为适应韩国人口味做出改变的中华料理不同,“恐喝饼”还保持着百年前的老味道。
图为“复来春”出售的“恐喝饼”。 中新社记者 刘旭 摄
在当地华侨华人眼中,仁川中华街不仅是一条美食街,还承载着深深的历史记忆。
周禧丰说,仁川中华街所在区域早在140年前就是繁华地带。1883年仁川港开港后,现中华街所在的仁川市善隣洞一带吸引了大批华商、华农。其中,来自山东胶东地区的华侨最多,因为那里与韩国隔海相望,环境气候相仿。
华侨在韩国兢兢业业,事业风生水起,促进了当时韩国本地比较落后的生产和经营能力。同时,大量华农为韩国引进了许多蔬菜品种。周禧丰说,韩国泡菜用的白菜(用于需要腌制两个季度以上的泡菜)、大头菜、胡萝卜、洋葱、青椒等,最早都是由华农在韩国栽培的。
通过仁川中华街炸酱面博物馆的展览可以看到,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炸酱面还被视为一种高级料理,一般人只有在特定节日或庆典才会吃。1948年山东华侨开发的“狮子牌春酱”,制作方法便捷、价格低廉,也更符合韩国人的口味,让炸酱面逐渐成为韩国人的日常美食。
如今,仁川中华街最具代表性的美食还是炸酱面。从仁川站去往第一牌楼的一整条街,两旁都是以炸酱面为招牌的餐厅,被称为“炸酱面街”。
图为2023年10月的仁川中华街街景。 中新社记者 刘旭 摄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品尝到白炸酱、百年炸酱等特殊的炸酱。白炸酱面的酱是白色的,由黄豆制成,味道较韩式炸酱面更清淡。百年炸酱面外观酷似中国炸酱面,但味道却更像韩国炸酱面,但比韩式炸酱面稍咸,酱味浓郁,几乎没什么水分。
经历了新冠疫情期间的艰难时光,目前仁川中华街正在逐渐复苏。周禧丰告诉记者,除了韩国本土和中国的游客外,许多来自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的游客也很喜欢仁川中华街的美食和文化。
2023年10月,仁川中华街举办了为期两天的“仁川中华新100年庆典”,推出多项体验中国文化的活动,如中国传统音乐表演、月饼制作体验、关公像巡游等,以铭记中华街一百多年的历史,并充满活力地开启下一个一百年。(完)
新社仁川1月7日电 题:韩国仁川中华街:一碗炸酱面承载百年华侨记忆
作者 刘旭 金琳
提到韩国人最喜爱的中国料理,炸酱面当之无愧。在韩国仁川中华街上,就有一间炸酱面博物馆。
炸酱面博物馆共两层,涵盖炸酱面的起源、发展和文化等内容,每年还会举办各种主题的特别展览。
图为2023年10月拍摄的仁川中华街上的炸酱面博物馆。 中新社记者 刘旭 摄
这间博物馆的前身是“共和春”中餐馆。1912年,华侨于希光在仁川创办的这家中餐馆,取名“共和春”,意在纪念辛亥革命胜利,迎接“共和国元年之春”。“共和春”被公认为韩国第一家以“炸酱面”为名售卖这道中华美食的餐厅。
如今,炸酱面依然广受欢迎,但食客来到仁川中华街的选择越来越多了,东坡肉、干烹鸡、北京烤鸭、牛肉面、小笼包......中国各地菜系汇集于此。
仁川华侨协会副会长周禧丰告诉记者,仁川中华街的餐厅早期以鲁菜为主,现在韩国流行的许多中国料理也都是由当年的鲁菜演变而来。例如“溜三丝”是将“三丝鱼翅”中昂贵的鱼翅换成其他海鲜和肉类,“糖醋肉”就是将“糖醋里脊”中的里脊换成更常见的猪大腿肉。
每到春节、元宵、中秋等传统节日,这里都会有许多来购买传统点心的游客。
这条街最有特色的点心之一是“恐喝饼”,也就是中国的“糖鼓子烧饼”。这里的“恐喝”是“唬人”的意思,因为这种椭圆形的糕点外面看起来很蓬松,但里面只有空气,让咬下去的人有种“被骗”的感觉。
仁川中华街销售“恐喝饼”的店家,历史最悠久的是“复来春”。店主的儿子告诉记者,这家店开于1920年,“是我奶奶把‘恐喝饼’带到了韩国”。与中华街上很多为适应韩国人口味做出改变的中华料理不同,“恐喝饼”还保持着百年前的老味道。
图为“复来春”出售的“恐喝饼”。 中新社记者 刘旭 摄
在当地华侨华人眼中,仁川中华街不仅是一条美食街,还承载着深深的历史记忆。
周禧丰说,仁川中华街所在区域早在140年前就是繁华地带。1883年仁川港开港后,现中华街所在的仁川市善隣洞一带吸引了大批华商、华农。其中,来自山东胶东地区的华侨最多,因为那里与韩国隔海相望,环境气候相仿。
华侨在韩国兢兢业业,事业风生水起,促进了当时韩国本地比较落后的生产和经营能力。同时,大量华农为韩国引进了许多蔬菜品种。周禧丰说,韩国泡菜用的白菜(用于需要腌制两个季度以上的泡菜)、大头菜、胡萝卜、洋葱、青椒等,最早都是由华农在韩国栽培的。
通过仁川中华街炸酱面博物馆的展览可以看到,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炸酱面还被视为一种高级料理,一般人只有在特定节日或庆典才会吃。1948年山东华侨开发的“狮子牌春酱”,制作方法便捷、价格低廉,也更符合韩国人的口味,让炸酱面逐渐成为韩国人的日常美食。
如今,仁川中华街最具代表性的美食还是炸酱面。从仁川站去往第一牌楼的一整条街,两旁都是以炸酱面为招牌的餐厅,被称为“炸酱面街”。
图为2023年10月的仁川中华街街景。 中新社记者 刘旭 摄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品尝到白炸酱、百年炸酱等特殊的炸酱。白炸酱面的酱是白色的,由黄豆制成,味道较韩式炸酱面更清淡。百年炸酱面外观酷似中国炸酱面,但味道却更像韩国炸酱面,但比韩式炸酱面稍咸,酱味浓郁,几乎没什么水分。
经历了新冠疫情期间的艰难时光,目前仁川中华街正在逐渐复苏。周禧丰告诉记者,除了韩国本土和中国的游客外,许多来自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的游客也很喜欢仁川中华街的美食和文化。
2023年10月,仁川中华街举办了为期两天的“仁川中华新100年庆典”,推出多项体验中国文化的活动,如中国传统音乐表演、月饼制作体验、关公像巡游等,以铭记中华街一百多年的历史,并充满活力地开启下一个一百年。(完)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