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王萍萍解读2023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数据时指出,2023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社会发展稳定,就业人员增加,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总体继续增长,实际增速高于上年。
一、工资水平总体保持平稳增长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根据国家统计局对153.9万家规模以上联网直报企业和71.5万家抽中样本单位开展的劳动工资统计调查,2023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20698元,比2022年增长5.8%,增速低于上年0.9个百分点;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8340元,比上年增长4.8%,增速高于上年1.1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后,上述两类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实际分别增长5.5%和4.5%,分别高于上年0.9和2.8个百分点。这里的工资是指全部劳动报酬,既包括就业人员从单位实际领取的工资、奖金、津补贴等,还包括单位从个人工资中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基金及住房公积金等。
二、多数行业平均工资继续增长
在所有行业门类中,无论是城镇非私营单位还是私营单位,多数行业的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继续增长。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金融业和采矿业工资水平保持较快增长。金融业在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中的平均工资增速分别为13.4%和13.2%,增速较高的原因主要是就业人数超四成的保险行业持续进行营销模式转型,工资水平较低的保险代理员大幅减少,既导致保险业平均工资大幅提高,也推动整个金融行业平均工资水平上升。在城镇非私营单位金融业三个主要行业大类中,工资水平较高的货币金融服务业(主要是银行)和资本金融服务业(主要是证券基金和投资公司等)平均工资分别增长6.0%和6.7%;工资水平较低的保险业就业人员减少17.7%,平均工资上涨23.9%。
采矿业在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中的平均工资增速分别为11.1%和10.4%,增速较高主要受2023年矿业市场持续向好、主要矿产品供给稳中有升、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等因素影响,传统资源型行业正在加快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推动平均工资较快增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中的平均工资水平仍然最高,分别为231810元、129215元,增速分别为5.2%和4.3%,均比上年有所放缓。
接触性服务业工资水平增速明显回升。在稳增长政策支持下,服务行业保持了较强的复苏势头,大多数企业就业人员数量增加明显,工资水平得到提高。如住宿和餐饮业,城镇非私营和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分别增长7.6%、8.5%,增速均比上年提高6.9个百分点;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两类单位平均工资分别增长5.3%、4.5%,增速分别提高4.8、3.3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两类单位平均工资保持较快增长,增速分别为7.8%和5.1%,均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部分行业工资增速较低。非私营单位中的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行业平均工资下降0.3%,教育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的工资增速也比较低,分别为3.0%和0.6%,原因是2023年增资因素较少。房地产行业中的私营单位平均工资下降0.6%,非私营单位增速仅为1.8%,这主要与近两年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相关行业处于调整转型期密切相关。
三、行业间、区域间、岗位间工资水平差距缩小
行业间工资水平差距有所缩小。无论是非私营单位还是私营单位,工资水平较高的前三个行业均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工资水平较低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农林牧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在非私营单位中,最高与最低工资之比为3.99,比上年缩小0.09,私营单位中这一比值为2.91,与上年基本持平。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区域间工资水平差距呈缩小趋势。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分区域工资水平排序相同,从高到低依次是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以东部2023年平均工资为基数1,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平均工资之比在非私营单位中为1:0.69:0.78:0.69,2022年为1:0.68:0.76:0.68,东部地区与其他区域工资水平差距呈缩小趋势;这一比值在城镇私营单位中为1:0.74:0.78:0.68,2022年为1:0.73:0.76:0.68,东部地区除与东北地区平均工资水平差距不变以外,与其他两个区域差距均有所缩小。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岗位间工资差距缩小较为明显。在规模以上企业中,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工资最高,为198285元;后续依次为专业技术人员140935元,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89502元,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75463元,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75216元。岗位间工资水平排序与上年一致,但最高和最低工资之比从上年的2.69缩小为2.64,主要是一线岗位平均工资增速加快。2023年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平均工资增速较高,分别为7.1%和6.1%,比2022年分别提高3.8和2.2个百分点,也高于专业技术人员5.8%、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4.9%、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4.2%的平均工资增速。
需要注意的是,平均工资是反映一个国家、地区或行业、岗位总体工资情况和变化的重要统计指标,在大多数情况下与个人工资或收入并不相等,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之间存在工资差距。由于行业、地区、岗位不同,单位情况、个人具体情况不同,甚至工资发放时间的不同,个人工资水平与总体或分组平均数难免会产生较大差异,使用平均工资数据时需进行深入分析、理性对待。
(来源:河南发布、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新闻网 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⑩)
前面咱们说了一下招聘和培训,今天,我们说另一个模块—薪酬!
很多朋友一定又认为薪酬就是算工资、发工资!我觉得这样的认知就不要往下看了!
说实话,写了这么多的文章,统一的发展,如果要是思维水平太低了,是没有办法阅读我的文章的,因为这些文章都较为专业,如果您还停留在基础的餐饮学习中,不会给您多大帮助!
< class="pgc-img">>薪酬
首先,我看到一些伪大师把薪酬划分的乱七八糟,想起什么来就加进来什么!我都觉得特别有意思,也难怪这些人什么都听过,就是人力资源一知半解!
我们传统意义上,我们会把薪酬分成四个模块。
薪酬=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福利
这里为什么要这样划分?
员工去一个企业工作,付出的劳动与公司形成等价交换,这就构成了薪资!
那么,这些薪资组成部分里设定了你去等价交换的东西!
基本工资交换的是员工的时间,你上班迟到、早退、加班这都属于基本薪资的范畴,只要员工到现场工作了!你就要按时发放!我们所说的工资最低标准说的就是基本工资!
岗位工资交换的是员工的能力,不同岗位对应不同的工资标准。这也是员工的能力提升的一个衡量!晋升或者调岗之后也会有不同标准的调整!
绩效交换的是公司的要求,公司对员工有着业绩的考核要求,达到了了就应该去发放,没有达到就进行扣除,这就是设置绩效的本质!
福利交换的是员工对于公司的忠诚度,福利越好的企业员工的忠诚度越高!很多人在晒工资表,一些大型的公司福利要占到薪资的三分之二!表面上薪资很低可是加上福利就会有质的飞跃!这就是一些国企央企员工为什么稳定的原因!
当然,这只是基础人员的工资架构,针对高管和核心岗位还有着一些特殊的薪资发放。比如:保密工资和竞业工资!这些是法律有明确要求的。所以,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不同的设置!
上面写着是薪资架构设计的基本逻辑!那么薪资结构设计完成,那么就会牵扯到薪资调整!
< class="pgc-img">>薪资调整要针对不同的数据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很多企业一调整工资就开始普调!大家一起涨,这样是不可取的!薪资调整也应该按照要进行分析!
如果,基础员工离职率过高,那么应该考虑调整的是基本工资。
基层管理者离职率过高需要调整岗位工资。
中高层离职较多需要调整绩效工资!
薪资在市场上已经缺少竞争力,那么就应该适当地改善福利!
我们看海底捞这些企业员工的忠诚度非常之高,这就是因为在建设初期员工的衣食住行这些福利,明显的高于整个行业标准!所以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度就会高于其他企业!
员工稳定性提高了,相对于整个企业的招聘、培训等工作就会变得非常的简单!也会给企业文化的塑造打好坚实的基础!
这里面,我要提醒各位朋友一句,薪酬设计是一个很专业的人力资源学科!我现在看来市场上这些伪专家绝大部分都是不专业的。如果,听了他们的话去进行改变,对企业是非常有危害的!
给大家总结一句话,自己脑子没有意识体系的人,是无法建设体系的!
谢谢大家,这里我只是简单的阐述薪酬体系构建的基本逻辑!
大家有什么实际的问题可以和我私下讨论,我会给大家详细说明!
谢谢大家点赞、关注我!
源:浙江发布
今天,省统计局发布《2022年浙江省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统计公报》。
《公报》显示,2022年,浙江省:
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28825元,比2021年度增加6516元,增长5.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1%;
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71934元,比上年增加2706元,增长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
什么是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一起了解~
单位就业人员
单位就业人员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的人员。
工资总额
根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详见国家统计局官网http://www.stats.gov.cn/xxgk/zcfggz/tjxzfg2020/201708/t20170803_1758101.html),工资总额是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内(季度或年度)直接支付给本单位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工资总额是税前工资 ,包括单位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或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基金和住房公积金等个人缴纳部分,以及房费、水电费。
工资总额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均应列入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
平均工资
平均工资是指在报告期内单位发放工资的人均水平。计算公式为:
统计范围
辖区内全部非私营和私营法人单位,以及统计上认定的视同法人单位的产业活动单位。非私营法人单位具体包括国有单位、集体单位、联营、股份制、外商投资、港澳台商投资等单位。
工资统计是统计单位的就业人员,而个体就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非单位就业人员不在工资统计范围内。
调查方法
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企业一套表统计调查制度》和《劳动工资统计调查制度》,对辖区内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工资统计采用全面调查;除上述企业外其他非私营单位和私营法人单位工资统计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