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新闻记者 张盼
通讯员 丁志涛
11月14日清晨,在湖北天门市卢市镇大桥村的蔬菜种植基地的大棚里,鸡毛菜又冒出来一茬。放眼望去,一片一片,满目碧绿,长势喜人。三名村民正在田间抓紧时间采摘,次日凌晨4时将有近200斤处理好的新鲜鸡毛菜要发往深圳。
村里的菜直供深圳
采摘、去根、剔除黄叶……村民毛春华低着头,手上动作麻利,正耐心地处理每一棵鸡毛菜。她说,按要求,每棵鸡毛菜的长度在10厘米至12厘米之间,太大的不要,太老的也不要。处理好的鸡毛菜要整齐摆放在泡沫箱中,便于运输。
“行情很好,不愁销!”大桥村村支书范文科介绍,所有的鸡毛菜都直供深圳的一家餐厅,鸡汤涮鸡毛菜是餐厅的招牌菜,客人们吃的是鸡毛菜的鲜嫩,所以对鸡毛菜的品质要求很高。不过,虽然处理起来比较麻烦,但是价格很高,一斤鸡毛菜的价格约3.5元,价格好的时候甚至能卖至6元。今年因天气有一定减产,但是村集体收入预计还是能达到20余万元。除去运营成本等支出,估计能有近3万元的利润。这笔钱将用在“刀刃”上,为村里的困难户提供帮助,美化村组人居环境等。
“村里能有今天的发展,是5年前不敢想的。”范文科介绍,大桥村是2014年市级重点贫困村,全村共有贫困户66户188人。原来村里没有集体经济产业,村集体收入是0,年轻力壮的出门打工,只有老人孩子在家,是个“空心村”。如今,通过几年的努力,在种植基地务工的困难户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最多的每年可增收几万元,村集体收入逐年稳步提升,摆脱了贫困。这段故事,要从天门烟草驻村工作队的入驻讲起。
小乡村建起采摘园
2015年,精准扶贫的浪潮涌向大桥村。天门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抽调精干人员组建驻村工作队,进驻卢市镇大桥村开展帮扶工作,入村走访,掌握村里困难户的情况,宣讲政策,积极向上争取帮扶资金修公厕、亮路灯、清垃圾、通沟渠、建入村公路……
2016年底,大桥村脱贫出列。村民们都说,这几年,在天门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驻村工作队队员和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18年时任天门烟草大桥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的夏振华介绍,为了让村民真正富起来,驻村工作队召开多次会议,想了很多办法。按照“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产业”的发展思路,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等人员组成小组前往佛子山镇、黄潭镇等地考察,学习种植技术,研究配套设施,向专家取经问道。最终在结合本地气候、土壤、人力等条件的情况下,决定在大桥村发展集蔬菜种植、瓜果采摘、休闲垂钓于一体的现代农业。
2019年,天门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投入资金48万元,流转土地50亩,成立桥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帮助大桥村开拓种植基地、建设蔬菜大棚,建起集体经济生态采摘种植园,每年又从公会资金中拿出固定数额,购买农产品,帮助销售。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采摘种植园与文科稻虾养殖专业合作社联营,采取“党支部+市场主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吸纳农户30余户,增加蔬菜种植面积二十亩,免费提供小米椒种苗1万余株,引导和带动大桥村产业发展。2021年与深圳市皖厨餐饮有限公司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大桥村种植园成了其蔬菜供应基地,2022年提供新鲜蔬菜及水果50吨。大桥村种植园逐渐走上发展正轨。
新覆膜的大棚里
分别数月后的礼物
大桥村集体经济生态采摘种植园建设起来后,村支书范文科每天早上都会去看看作物,这成了他每天的习惯。他摸着新换的大棚覆膜介绍道,2023年7月因全市工作轮换,天门烟草驻村队离开了大桥村,但在10月他们却又给村里送来了意外的“礼物”——为大桥村蔬菜种植基地换新了所有的覆膜。
夏振华介绍,原来的那批膜是刚建园的时候覆的,已经有4年了。因为放心不下这片种植园,今年7月,天门烟草驻村工作队又向市局申请资金10万元,帮助大桥村解决了覆膜问题和灌溉水系统问题。这批新的覆膜至少可以使用3年—5年,地下也埋好了灌溉管道,打开阀门,清水就可以源源不断送至蔬菜处。
极目新闻记者走进大桥村,村道干净整洁,房屋错落有致,一片诗画田园风貌。村民们骄傲地说,大桥村去年还获得“2022年度湖北省生态村”荣誉称号,成为天门市乡村振兴“共同缔造”示范点。
“村民的幸福感大大提升。”范文科介绍,下一阶段,大桥村将持续改善村组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扩大生态采摘种植园的种植规模,以更科学的方法、更精细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增加产量、培育精品,带动更多村民参与种植,带领更多村民富起来。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源:读特
除夕来临,年夜饭毫无疑问占据“C”位。疫情原因,今年留深过年人数相比往年大增,年夜饭预订情况如何?记者昨日走访深圳部分餐厅酒楼了解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大部分商家推出了2或3轮年夜饭,目前已经基本订满。多位商家负责人直言,非常理想,远超预期,并对春节期间情况保持乐观态度。记者留意到,不少餐厅已经贴上福字,挂上红灯笼、中国结,摆上年花,装扮一新迎客来。
在罗湖的阿锋鲍鱼酒家,记者看到餐厅门口已经摆放着一人高的金桔,玻璃门显眼位置张贴着“测温、戴口罩、扫码等”防疫措施的温馨提示,进门处一张桌上摆放着酒精口罩等各种防疫用品。“10多天前年夜饭基本订满,20多个包房全部售罄。”阿锋鲍鱼酒家董事长余剑锋告诉记者,为了让大家除夕年夜饭吃得尽兴,就只做一轮,客人可根据各自时间随时过来。他还透露,年夜饭主推的大盘菜今年增长了30%,“盘菜需要提请一天预订,客人可以在店里吃,也可预订后提回家。”
记者注意到,阿锋鲍鱼酒家还推出了多种年夜饭“意头”套餐供消费者选择,比如“鸿运当头宴”“阖家团圆宴”“万事胜意宴”等,全部注明供10位用。余剑锋表示,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每桌就餐人数控制在10人内,“订餐时,工作人员会特别提醒客人。”
“今年年夜饭预订好于预期,佳宁娜福田店的包房早早都订满了。”佳宁娜集团餐饮业务董事总经理江本华表示,往年佳宁娜年夜饭基本是做1轮或者1轮多,今年能做2轮甚至3轮,预订情况很好,包房今年特别抢手。
据了解,佳宁娜大年三十的年夜饭分为三轮,第一轮是17:30至19:00,第二轮是19:00至20:30,最后一轮是20:30至22:00,并针对年夜饭特别推出多款好意头的菜式。“今年盆菜比往年增长了1倍,现在已有一些市民预约春节期间来就餐。”江本华告诉记者,去年因疫情突发,年夜饭退订达50%,接着是配合政府防疫歇业了2个月。今年留深过年的市民多,不少人愿意趁着过年与亲朋好友聚聚,目前来看,春节整体就餐情况会好于往年。
“两轮都已经订满了,大厅包房已经没位置可订了。”南山金品悦董事长陈焯基介绍,一个月前年夜饭基本预订满,除了熟客提前联系让预留好包房外,还有不少散客预订,今年预订大厅的消费者多了不少。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大厅原本可放下60张台,现在缩减了30%。他还透露,自己另外一家在龙岗的餐厅年夜饭也是同样火爆热销。“十分看好今年的春节餐饮市场,目前已经接到不少食客的电话,咨询春节餐厅营业情况。”
美团外卖相关负责人介绍,往年春节商家营业率并不高,今年很多商家春节期间正常营业,营业率近70%。记者走访了解到,为了确保春节期间人手充足,不少餐饮商家们采取各种举措鼓励劝导员工留深过年,除了法定加班工资外,还有补贴福利、节日关怀等。目前多个餐厅有70%以上,甚至全员留深,春节期间正常工作,做好餐厅服务工作。
编辑 高原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党毅浩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亚男)
午,罗先生正在和同事吃饭,奶奶从遥远的内蒙古打来了视频电话
要看看他在干嘛,惦记他被封控了还吃不吃得上饭。
老人家85岁,也会用智能手机,会时不时给罗先生发个微信表情包,网上关于深圳和香港的疫情的各种消息显然让她很是担心在深圳
已经快一年未见的孙子。
老人家不管其他,只关心罗先生和家人的生活,闲聊几句之后又问,“你们那边那么热,那些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医生,肯定很难受吧.。”
罗先生瞬间破防,忍了忍,终究没有给她讲,其实那些穿着防护服上阵的,不单止是医护人员,而被疫情笼罩着的这座城市和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在用不同形式与病毒进行着一场艰苦卓绝的抗争!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何其艰难 2000万人守的是一国之门
是啊,这一波疫情,深圳何其艰难!
根据深圳卫健委12日通报,自2022年1月1日至3月11日,深圳累计确诊1136例。从已经公开的确诊病例来看,深圳成为新一轮新冠疫情蔓延以来,疫情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
而相对比之前疫情较为严重的陕西、黑龙江、河南、内蒙古的多个城市,这些城市在人口体量、城市规模、城市性质与深圳并不在一个量级,准确来讲,人口规模均在1500万以上的北上广深四大城市中,深圳是第一个遭遇奥密克戎大规模侵袭的一线城市。
据深圳卫健委官方确认,这次深圳疫情由奥密克戎变异毒株BA.2导致,传染性强变异速度快,防疫难度倍增且并无可供参考的国内经验。而另一个人所皆知的事实:深港一体的地缘因素也是这波疫情难以明言却最为棘手的原因之一。
< class="pgc-img">>与德尔塔相比,奥密克戎毒株拥有更多的刺突蛋白突变这些变异多样化,使其更容易传播
人们把深圳这次抗疫形容为“巷战”,一场战争进入巷战阶段,便意味着战术难度陡增,泾渭分明的阵地形势消失了,敌我交错共存,短兵相接,贴身肉搏。要想胜利,就必须把失守区域快速地一个一个地夺回,因此有媒体称深圳此次虽无经验可鉴,但在目前的抗疫态势中,“以快打快”的战法是非常之举,也是必然之举。
很多人也许无法理解,深圳这一波力度为何如此之大,如此严格地执行封控、管控、防范三级措施,全然不似之前的“内紧外松”。
事实上,除了奥密克戎及其变异毒株传染性更强之外,一个不易察觉的事实是,新冠暴发之初,便是由点到面蔓延开的,正如上面说到的,此次奥密克戎大规模侵袭的内地首个超大城市,便是深圳。
香港疫情,犹如高悬于国门的堰塞湖,一旦决堤,后果不堪设想。如此,深圳的坚守并不是一城之战和局部之战,深圳的对岸是形势日趋严峻的香港,深圳的身后是广东,广东身后是广大的内陆腹地,“桥头堡”和“国之南门”的地位决定了,在没有更加有效的药物、疫苗或者防疫策略的变化为前提下,深圳能做的就是强守。守护深圳就是守护广东,守护广东就是守护全国的抗疫大局!
< class="pgc-img">>深圳市首个深港跨境货物车辆集中接驳点
试想一旦深圳失守,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有的文章说,深圳这次是拼了,罗先生认为评论是恰当的。从来没有哪一次像这一次这样,深圳要拼刺刀。但有观点说深圳因为香港的原因很冤枉,有点道理但罗先生并不认同:“因为深港同源,需要理性地看待局势,没有办法选择,只能面对,必须一起同肩硬扛!”
< class="pgc-img">>你不知道深圳管控难度有多大
上沙、下沙、沙嘴、沙尾……一组含有“沙”字的深圳城中村名字随着被封控管控在网上爆火。
为什么城中村会是爆发的集中点?其实答案就在问题之中,也能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出深圳防疫的困难。
网上热传的《北上广深港人口密度对比》图显示,北京人口密度1334人/平方公里,上海3932人/平方公里,深圳是8791人/平方公里,是国内人口密度最大城市,超过了香港的6781人/平方公里。
< class="pgc-img">>而众所周知的是,深圳人口密度最高的便是城中村,曾有“十万码农住大冲”的段子,造就了科技园的产业繁荣。随着城市更新,现在深圳城中村数量逐步减少,而上沙、下沙、沙嘴、沙尾一带便成了城市中心少数的未拆迁的城中村,相对低廉的租金和便捷的交通成为了蓝领和年轻白领的最佳选择,应该算是深圳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这一带居住人口超过10万之多,而不幸的是,人口密集的城中村恰恰是此次奥密克戎重点攻击区。为了快速切断传播链条,只能选择封控,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几个城中村被封控之后,光是几万人一日三餐的配送便成了一个高难度问题,并一度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
< class="pgc-img">>此次疫情重灾区下沙,是深圳人口密度最高的城中村之一
深圳面对的其实是双线作战,一边要内防反弹,一边要外防输入。
深圳是大型国际港口城市,也是全国外贸第一城,深圳拥有海陆空铁各种口岸,2021年外贸进出口3.54万亿元,集装箱吞吐量2876.75万标箱,每天入境的邮件快件约3.5万件。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植物、动物、货物,样样俱全。不光防人,还要防物。
除此之外,深圳还是内地供港物资“生命线”上的重要关口。香港市民每天吃的新鲜蔬菜九成来自内地,冰鲜家禽、肉类也极大依赖内地。而在深港一体防控的策略下,深圳还需抽调人力物力全力支援香港。
< class="pgc-img">>还有一个难点,那就是岭南日渐炎热的气温对户外一线防控人员的影响。陡然入夏,厚厚的防护服,严实的口罩正在加剧他们的难度。更何况长期持续的高压状态,身体和心理都在遭受着极大的考验。这是最辛苦、最值得敬佩的一群人。如何护他们周全,也是一个难题。
< class="pgc-img">>抵抗的是病毒 守护的是文明
毫无疑问,这一波疫情中,没有任何一个深圳人能置身事外,无论是病患还是医护,无论是打工人还是企业主,无论政务公务人员还是平民百姓,没有吃瓜看客,全部躬身入局。
当罗先生知道一位供职某机关单位的朋友,已经连续7天没有回家,岗位特殊需要睡在办公室随时待命。这个朋友说,不止是他,他的好多同事都是如此。他默然无语,只有喉头发紧。
< class="pgc-img">>有一个现象大家可能留意过,疫情期间,深圳卫健委发文每每都是深夜,在大家起床的那一刻,肯定明白地告诉你昨天疫情的最真实情况。
一位做餐饮的朋友,他位于福田的餐厅已经暂停营业,他和他的几位员工,报名做了核酸检测志愿者。和他一样遭遇生意停摆的并不在少数。
而罗先生在一次家门口做核酸中,一位防护严实的工作人员突然喊出他的名字,摘下口罩才认出,这是一位五年未见的朋友,在罗先生的小区门口默默做着义工;
深圳一位知名的广电主持人在朋友圈里发了她去做志愿者全副武装的照片,她说要尽量地感同身受。
罗先生公司三位同事已经被封控一周之久,工位空空荡荡,电脑却在远程操作,直至深夜。
< class="pgc-img">>深圳作家邓一光先生曾用一句话形容深圳:2000万座孤岛形成的一片大陆。因为这座城市,连接我们的从来都不是血缘关系,而是40余年来形成的中国从未有过的文化和精神,和一种现代城市文明,那是服务型的政府,优秀的市民,繁荣的商业和开放包容自强拼搏的精神。这种看不见的东西,在疫情冲击面前,比任何东西都更值得我们去守护。
< class="pgc-img">>此刻,2000万人,在祖国的南大门,我们抵抗的是病毒,我们守护的是文明!
我们相信,疫情退散那天,一定是个艳阳天!
来源:广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