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各省市陆续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浙江省一季度11个地市GDP出炉。
整体来看,作为省内双核心的杭州和宁波还是高居第一、第二,GDP总量都在3800亿元以上,继续领跑全省。
其它9市除了温州外,都在2000亿元以下,衢州、舟山、丽水三市都不到500亿元,最低的丽水仅仅438.95亿元,省内区域经济发展是较不平衡。
从增速来看,衢州以10.63%的增速位列首位,其次是舟山9.11%,宁波位列第三,增速达8.12%。而杭州、台州、金华、湖州四地的GDP名义增速不到全省平均水平。
杭州总量居首,“经济翻身仗”首战告捷
2023年第一季度浙江省各市的GDP排名中,杭州GDP总量位列全省第一。
杭州是浙江省的政治、文化和科技中心,具有较为完善的科研与创新体系,拥有大量高科技企业和人才资源,这些都对杭州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杭州拥有全球闻名的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集团总部,以及众多的科技创新企业,这些企业在数字经济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从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看,在“打赢经济翻身仗”的目标下,一季度杭州的经济增速较上年全年加快3.1个百分点。
从主要行业看,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1.2%、27.2%、3.2%。环保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5.1%和7.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7.2和9.8个百分点。
服务业是杭州的战略支柱产业。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3402亿元,同比增长6.9%,高于GDP2.3个百分点,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4.9个百分点。
在消费方面,一季度,杭州餐饮收入增幅明显,达到273亿元,增长13.1%。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48.4%和14.0%。
这些都是拉动杭州一季度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宁波增量最多,发展势头强劲
在2023年第一季度浙江各市GDP排名中,宁波紧随杭州之后,位列第二。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宁波的增速,位列全省第三,高达8.12%。特别是GDP增量,一季度宁波高达285.36亿元,是杭州和嘉兴之和,妥妥的全省第一。
宁波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拥有良好的港口条件和先进设备,这使得宁波成为了国际贸易和航运的重要枢纽之一,外贸经济发展迅速。
宁波在制造业领域的产业链完整,涉及领域广泛,如机械、电子、化工等传统产业以及新兴产业如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这些产业对当地经济贡献巨大。
宁波拥有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网络,与上海、杭州等经济区相邻,交通十分便利。同时,宁波也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现代化,提高城市竞争力。
宁波的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吸引了众多优秀企业和人才汇聚于此。政府也鼓励创新创业,为企业提供了多种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
温州位列第三 超2000亿
温州具有产业多样化和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优势。在2023年第一季度浙江各市GDP排名中,温州以2002.15亿元位列第三,这也是温州一季度GDP首超2000亿元。
能够取得第三名的成绩,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温州以轻工制造业为主要产业,这些轻工行业通常拥有较高的附加值,可以带动整个经济体系的快速发展。
温州是以民营企业为主要的经济主体,这些企业通常灵活性较大、创新意识较强,也是温州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温州还是国内著名的鞋都、眼镜生产基地,这些产业的技术含量和品牌影响力较大,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衢州超过舟山,经济增速排名第一
一季度,衢州的增速尤为亮眼,达10.63%,超过舟山市位列全省第一。
近年来,衢州积极推进“三型两化”建设,即以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以及以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改革,加快了城市的现代化进程。
与此同时,衢州还注重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从政策扶持、金融支持、人才引进等多个方面,吸引了众多开发投资商的关注和支持,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此外,衢州加大了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了自身的产业结构优势。
< class="pgc-img">>日,中国饭店协会与饿了么联合发布了《2020-2021年中国外卖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以及“2021外卖餐饮品牌TOP50”榜单。据相关介绍称,该外卖餐饮榜单是中饭协与饿了么针对餐饮外卖品牌,从订单规模、用户好评、营业收入、品牌价值等维度,利用等权重和非线性标准化综合得分来排名的。
下面根据该榜单,来盘点下这些外卖品牌的基本运营情况。排在46-50名分别是铁酱披萨、和府捞面、柠檬队长、米勒汉堡以及晨曦炖品。铁酱披萨与传统的西式披萨有所不同,融合了日本披萨技术和意大利西式披萨口味。
< class="pgc-img">>外卖品牌榜单41-45名分别是海盗虾饭、李先生、真功夫、小蛮椒、丽华快餐。海盗虾饭将网红小龙虾和高速发展的米饭快餐相融合,现已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都有运营的门店,是小龙虾饭的代表品牌;36-40名分别是杨国福麻辣烫、和番、茉沏、厝内小眷村、牛家人。杨国福麻辣烫是专业从事麻辣小吃的全国大型餐饮连锁品牌,门店数量已超过6000家。
外卖品牌榜单排在31-35名的是芝根到底、小谷姐姐、张亮麻辣烫、食其家以及棒约翰。食其家品牌发源于日本。在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有直营店。主要菜品的是牛丼、咖喱、拉面、套餐、配菜等系列;26-30名分别是达美乐、乡村基、吉野家、老娘舅以及蜜哆哆炸鸡。为了更好地服务消费者,蜜哆哆炸鸡扩大了业务范围,经营的产品除了韩式炸鸡,还涉及中式炸鸡,满足不同消费者对炸鸡的需求。
< class="pgc-img">>榜单排在21-25名的是西贝莜面村、小杨生煎、觅姐、奈雪、沪上阿姨。西贝莜面村主营中式休闲正餐,西北菜的杰出代表,其中莜面系列产品是西贝的招牌;16-20名是串意十足、茶百道、必胜客、七分甜以及正新鸡排。茶百道创立于四川成都,特色饮品加上原创熊猫元素深受年轻人士的喜爱。
榜单排在11-15名的是蜜雪冰城、永和大王、书亦、老乡鸡以及三米粥铺。总部位于上海的三米粥铺主打各类养生粥品,搭配点心、小吃、糕点等辅食等;排在6-10名的外卖品牌是CoCo都可、古茗、星巴克、德克士、尊宝。古茗总部设在浙江,汲取中国传统茶的精髓,结合现代拼配置茶理念,搭配专属产地的新鲜水果,呈现独特的古茗风味饮品。
< class="pgc-img">>外卖品牌榜单前5名分别是华莱士、麦当劳、肯德基、1点点以及汉堡王。前五名除了1点点是茶饮品牌外,其余的都是西式快餐品牌。麦当劳、肯德基、汉堡王相信不用多介绍,均是全球知名的连锁快餐品牌。外卖品牌榜单排名第一的华莱士,外卖订单领跑全国。是中国本土最大的一家集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西式快餐企业,发展至今有20年的时间。以“物美价廉”著称的华莱士,在国内餐饮门店数量已超过麦当劳加上肯德基,多达14000+家。
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海叔聊经济工作室】
“一条城中心的步行街,可以看到同一品牌两三家餐饮连锁店”
“热闹的商圈,品牌小吃店分布很密集
“去偏远地区出差、回到县城老家,发现熟悉的连锁店多起来了”
……
海妹和朋友聊天,发现大家有个普遍的感受,就是身边的连锁餐饮多了。
不查不知道,截至去年底,中国“餐饮品牌万店俱乐部”成员已增至6家,5000家店以上规模品牌门店数量稳定增长,更多企业在向万店规模进发。“万店”意味着啥?是如何实现的?
“小吃小喝”撑起连锁门店半边天
从特色小吃、中西快餐到休闲饮品、面包甜点、火锅烧烤……出门逛个街,会发现连锁餐饮门店星罗棋布。
“餐饮品牌万店俱乐部”成员有哪些?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美团发布的《2024年中国餐饮加盟行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去年,肯德基和瑞幸咖啡门店数量破万,截至去年底,“餐饮万店俱乐部”共有正新鸡排、绝味鸭脖、蜜雪冰城、华莱士、肯德基、瑞幸咖啡6大成员。
除了6 家万店连锁品牌之外,更多企业在向万店规模进发。截至去年底,门店数在6000 家以上的有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鲜果茶、书亦烧仙草、益禾堂、甜啦啦、塔斯汀、紫燕百味鸡、杨国福麻辣烫、张亮麻辣烫等品牌,进击万店连锁的第二梯队呼之欲出。
看主营类别——“餐饮品牌万店俱乐部”的6大品牌主要分布在小吃、快餐和饮品类别。《白皮书》显示,2023年,主要餐饮品类连锁化率位列前三的依次为饮品店、面包甜点和国际美食,分别为49%、30%、28%。可以说,“小吃小喝”撑起连锁门店半边天。
看空间分布——2023年,55%的连锁餐饮门店布局在一线和二线城市,44%的门店布局在三四五线城市。与2021年相比,三四五线城市相应提高了1.7个百分点。“随着餐饮品牌市场扩张步伐加快,会有越来越多连锁门店布局中小城市,三四五线城市为餐饮品牌提供了广阔的增长空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名誉会长裴亮说。
“抢身位”,连锁化率稳步提升
去年12月15 ,肯德基在中国的第1万家门店——京杭大运河餐厅在浙江杭州正式开业。仅去年一年,肯德基中国门店净增长1200多家——这相当于平均每不到8个小时,就有一家肯德基新店在中国开出。
“品牌一直在不断加快开店的速度,净新增店数过去5年平均年增长达到22%,未来几年我们都会保持在1200家以上。”百胜中国相关负责人介绍。
餐饮万店,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首先要放在餐饮行业大盘中来看。
2023年,中国餐饮业总收入同比增长20.4%,达到5.29万亿元,首次突破5万亿元大关。同时,餐饮业连锁化率达到21%,比上一年提高2个百分点。“如果说20%的收入增长凸显了餐饮市场景气的回暖,21%的连锁化率则折射出行业发展质量的提高。”裴亮说。
对餐饮企业来说,万店规模,则意味着品牌影响力与竞争实力。在食品安全、运营效率、产品和服务创新、科技与数字化应用等诸多方面,连锁企业依托规模经营,比单体门店具备更多优势。目前,一批餐饮品牌正向万店目标迈进。例如,有茶饮品牌门店数量超过9000家,距离万店仅“一步之遥”;不少餐饮企业提出明确的开店目标,有的直接打出“万店计划”,不断抢占市场。
分析认为, 当前餐饮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已经来到了“抢身位”的阶段,不少餐饮企业正试图通过规模化扩张来巩固市场地位。
加码市场,品牌“各显神通”
那么,“万店”是如何实现的?换句话说,为什么能开这么多店?
一方面,中国大市场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近年来,中国餐饮行业快速发展。2006年,餐饮业收入突破1 万亿元,此后的2011年、2015 年、2018 年、2023 年分别迈上新的万亿元台阶,如今已经突破5 万亿元。随着行业发展,餐饮门店也快速落地生根,从一二线城市到县城小镇,各式餐饮店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连锁品牌“各显神通”,不断赢得市场。
——有开放的合作模式。越来越多餐饮品牌选择协作面更大、资金成本压力更小、发展速度更快的加盟模式,加速了开店的步伐。
——有灵活的运营策略。旗舰店、精选店、迷你店、快闪店,同一个品牌的连锁店可能有多副面孔。丰富的店铺种类,正是品牌灵活运营策略的体现。比如一些品牌会通过独立的品牌卫星店,专做外卖生意,降低规模化扩张中经营选址的压力。
总的来看,万店是中国餐饮行业高度发展的产物,对品牌来说也意味着新的起点。“以‘万为始,希望到2026年,能让肯德基的美食和服务覆盖中国超7亿消费者,人群规模实现50%以上的增长。”百胜中国首席执行官屈翠容说,肯德基中国跑出万店规模、锚定更大目标的背后,是品牌长期加码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海妹就聊到这里,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关注2024年7月2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期编辑:白天亮、聂传清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海叔聊经济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