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迈点论坛 楼主:siluphye
楼主提问:
RT,三星级酒店内部岗位调整。在前厅工作十一年,一点餐饮基础都没有。这调任跨度实在是太大了,心里一点底都没有。请各位大神支招!
(图片为配图)
网友【zhangqiaoqiao】:
建议一:餐饮部厨房有厨房大佬,楼面有楼面主管或经理,你到之前他们都是正常运作,有经验!
这些个人好好用上,低姿态先向他们取经学习,等你完全熟悉餐饮部运作之后,有想法再微调,有策略的一步步来。
管理知识都是相通的,你有这么长时间的前厅工作经验,又是在本酒店调岗,人际关系网是熟悉的,老大对你也肯定是信任的,这么一想,该有信心了吧!
建议二:首先,要想在酒店行业走的更远,那么尽可能多的工作岗位经验是有很大的好处,对以后的晋升是非常有帮助的。其次。餐饮经理也不是那么难做,虽然跨度大了点,但是餐饮经理的主要工作又不是去摆台,点菜,或者给客人介绍菜品。你要弄清楚你自己的最大优势是什么,抓住他,发挥出来,再尽可能多的学习餐饮文化。但是也可以说是有很大挑战性的,所以你再去的时候要尽快自我调整,尽快适应餐饮环境,要辩证地看待问题…
酒店不怕问,你问我来答!
经记者:舒冬妮 每经编辑:张海妮
< class="pgc-img">>华餐会会长杨海巍。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国内2019年披露的数据是有600多万家餐厅,但是上市的企业还非常少,日本餐饮上市公司有近100家,美国有50家,中国还只有十几家,所以上市潮一定会来的,我觉得是未来的3~5年。”
7月14日,首届“美味中国”高峰论坛在沪举行,华餐会会长杨海巍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专访。她认为,餐饮行业已经进入了大连锁新阶段,未来三到五年将会出现上市潮,具有刚需、高频、高粘,即高复购率特征的品类将有巨大发展潜力。
餐饮行业进入大连锁新阶段
NBD:4月份华餐会刚办了2021年华餐会世界餐饮产业发展大会,请了很多重量级嘉宾,在业内的影响力很大,但其实华餐会本身刚成立没多久?
杨海巍:华餐会是2020年9月正式成立的,但其实我们的原始团队一直在做餐饮和食品市场,研究战略定位和品牌建设,在业内做了23年,餐饮项目大概做过400多家,食品做过100多个品牌,对行业确实有一些深度理解,也积累了大量的企业客户资源。
我们为什么要办华餐会,以世界餐饮企业家俱乐部为载体,我们在这个行业深耕了20多年,我们的企业就是头部企业,我们非常了解它们现在发展的困境是什么,就是现在餐饮企业要做大连锁,要向更大的规模迈进,但其中比较难的就是整个产业路径的打通。
比如说餐饮原来是服务业,更多的餐饮企业是研究如何从农贸市场到餐桌,产品的采购、生产、加工,然后店面的服务、运营管理,都是餐饮人擅长的,但现在要做大连锁了,向更大的区域甚至全球发展,那么必须要攻克整个产业链,也就是说,食材要尽可能到源头采购,产品标准化必须有终端供应链或者工厂去支撑,否则很难做成更大范围内的全国连锁。这就是头部餐饮企业和迈向头部的品牌现在要做的功课。
NBD:您在餐饮行业二十多年,对行业一定有很深刻的观察,在前不久的2021年华餐会世界产业发展大会上,您也分享了“中国餐饮激荡40年”,从混沌探索期,到野蛮生长期,再到结构调整期、震荡清洗期。能否请您先详细分享一下现在餐饮行业处于什么样的阶段?
杨海巍:我们把餐饮企业发展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产品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企业阶段,从个体户变成企业家,进行企业管理;第三个阶段是品牌阶段,比如说它发展到几百家店了,已经开始靠品牌的影响力去拓展市场;第四个阶段是产业阶段,从几百家到上千家甚至上万家店去迈进的时候,它最缺的是构建产业资源。
如果从单体餐饮来看,其实十年前就有破千家店的品牌了,最近这几年破千家店的品牌开始大量出现,进入大连锁的爆发期。尤其是近三年,随着加盟式连锁发展的成熟,你会看到层出不穷的餐饮品牌破千家店,这个阶段餐饮品牌都要去研究它的供应链升级和布局。
NBD:为什么会是近几年进入了大量连锁化阶段?整个大的背景是什么?您认为主要是加盟式连锁发展的成熟吗?
杨海巍:餐饮大连锁得具备几个条件:
第一,产品是否具有更大范围、广泛的适应性,比如说为什么正新鸡排能做到全国25000家门店,麻辣烫能做到几千家门店,是因为产品本身具有广谱性,口味适合更多人。
第二,从产品的标准化来说,需要有成熟的供应链支撑,产品可控,才能保证客户体验。
第三是渠道模式的成熟,SaaS系统等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便利了对加盟连锁店的管控。
第四是管理体系从以前的重线下,搬到线上,有了越来越多科学的管理办法和依据支撑,为大连锁提供了重要保障。所以现在大连锁加盟商的存活率或者成功率要远远大于上一个阶段。
当然,如果要从大的背景来说,我觉得跟上中下游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冷链物流系统的完善,特别是某个细分供应链企业,比如复合调味品、火锅底料、烧烤供应链等都越来越成熟有关系:在下游服务端、SaaS系统和产业互联网成熟(的背景下),餐饮流量入口和出口都已经转换到线上,消费者了解餐饮端信息,买单结账结算都已经完全依托于线上……
所以说这些综合条件的完善,才能加速餐饮从1到1000,从千到万。餐饮品牌原来从1家店到1000家店可能要经历10年,但现在从1家店到1000家店,可能三年就完成了。
我们全行业各领域社会经济基础已经完成,就像是高速公路已经搭建好,所以这个时期迎来千店大连锁的爆发期,百家以下都不算大连锁,我们定义的大连锁基本是千家以上的。
NBD:其实谈到连锁化,中国餐饮连锁化率虽然一直在提高,但比起美国、日本,连锁化率依旧很低?
杨海巍:其实国内的餐饮连锁化综合能力比海外高,海外市场连锁化率高是因为它工业化程度比较高,所以集中化程度高,前十名的市占率可达到60%~80%,比如说麦当劳、肯德基这种快餐品牌,它背后都有超强的供应链和生产能力,它们前端门店不会有很多产品操作的细节,可能只是最后一步简单的加工和复热,所有的产品都来自于后端工厂,才能保证全球大连锁的统一品质、统一价格。
但是中餐烹饪比较复杂,烹饪方式和设备都比海外丰富得多,所以工业化程度不如它们成熟。在海外市场比如说欧美,这些国家的大连锁大部分是基于快餐,占据了相当比例的主导,而国内的餐饮本身就更丰富,往往不是吃饱的问题,它从来就是一个丰富的载体,还承载着社交功能。
NBD:所以中国餐饮连锁化方向会跟海外不一样?中国餐饮未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方向?
杨海巍:一方面是快餐的连锁化,我认为我们的工业领域发展很快,其实现在整个链接并不比他们差了,我们也会很快赶超他们。
另一方面是美食类餐厅,比如说我们通常理解的正餐店,前面说到这种线下消费承载的功能不是单一的,还有更多的情感和生活方式,社交属性、家庭聚会属性,所以说中国人的饮食是多元化的,需求和场景也是多元化的,具有丰富性和创造性,所以美食是中国创造,而不是中国制造。
餐饮行业未来三到五年会出现上市潮
NBD:国内餐饮上市公司数量不多,一直面临着财务、安全等很多问题,随着各方面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您认为未来国内是否会出现餐饮企业上市潮?大概会在什么时候?
杨海巍:是,一定会有的。我觉得可能是未来三到五年,因为国内2019年披露的数据是有600多万家餐厅,但是上市的公司还非常少,日本餐饮上市公司有近100家,美国有50家,中国还只有十几家,所以上市潮一定会来的,这一定会成为现实,我觉得是未来的3~5年。
NBD:您为什么觉得这一定会成为现实?
杨海巍:中国有14亿人,全世界75亿人,我们占据了全世界这么多人口,吃是一个14亿人乘以一日三餐乘以365天的生意,是一个大生意。高频、刚需、高粘,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所以自然可以培育出大品牌,百亿级甚至千亿级的品牌都将出现。
而且,背后推动的一定是小前台、大中台和重后台。举个例子,小前台,一个小茶饮店可能只有几平方米,但它的中台管理系统其实很重要,一个连锁化体系才能支撑它,为什么几平方米的小店能开到几千家甚至上万家,背后一定是有一套系统的,这是中台管理。
重后台是指什么?比如说蜜雪冰城现在有上万家店,它背后也一定有供应链工厂支撑,可能是很多个工厂并且规模都很大,越是前端越小的一个单位,越是需要一个非常巨大的体系在支撑,这样才能标准化并降低成本。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资料图)
其实这些背后的体系都有上市的可能性,比如说海底捞的供应链端颐海国际还先上市,一个茶饮品牌,可能上游的茶叶原料工厂也会上市等等。
餐饮已经不只是前面看到的一个店面了,餐饮变成了一个大系统,餐厅只是消费者体验的一个场景,今年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性变化,从餐饮行业变成了餐饮食产业,前端看到的是店,后端一定是一个产业线。所以随着餐饮连锁化、工业化和新零售化的进程发展,餐饮上市潮一定会来。
NBD:但客观来说,对于上市,一方面,餐饮企业确实有财务、食品安全等诸多问题;另一方面,有观点认为,餐饮企业其实偏传统,不愿意资本化,也不愿意上市,以您二十多年对行业的观察来看,您认同这个观点吗?
杨海巍:所谓问题和不规范其实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为什么说餐饮不规范,其实不是因为餐饮人不想规范,而是因为以前从农贸市场、农民手中买东西本身就没有发票,这是时代的产物,但现在随着整个供应链工业的发展,各个环节都已经打破了不规范的局面。还是那句话,高速公路已经修好了,驰骋是迟早的事。
至于餐饮企业不愿意上市这个看法,我觉得这不是行业属性,不光是餐饮企业,任何创始人都有自己的终极目的或者初心,这个问题是对所有行业普遍存在的。比如说传统的生产制造业,有很多人想上市,也有很多人不想上市,有的现金流也很好,但就没有上市的意图。
再者,之前餐饮企业不是不愿意上市,而是它还没有达到上市的规模,现在餐饮要做大连锁了,有大批餐饮企业有了规模效益,到了企业发展成熟的阶段,就会有更高的需求。所以只有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去思考。
当然,现在有的企业可能从创立开始就是奔着IPO的目标,所以商业模式设计就有所考虑,意图鲜明。
NBD:是,所以感觉很多互联网企业的打法已经渗透到餐饮行业,比如说快速融资、快速扩张、甚至快速上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您觉得这种互联网企业打法会是餐饮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吗?
杨海巍:对,其实互联网在餐饮行业已经完全渗透了,商业最大的变革莫过于渠道的变革,对于餐饮而言,流量的入口和出口都已经发生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已经改变。未来三五年,应该是餐饮和食品,或者是餐饮和供应链模式上市的爆发期。
“刚需、高频、高粘”的赛道会火
NBD:未来餐饮企业上市的机会也主要是在餐饮和供应链细分领域?
杨海巍:我认为可以分为两个赛道:一个就是大连锁品牌,开千万家店,后面有大工厂或供应链支撑;另一个是虽然前端没有那么多店,但形成了一个文化IP,这个品牌更值钱。举个例子,比如文和友,可能没有那么多店,但它做了一个品牌的IP体系,然后去做衍生品赚钱,这也是一个模式。
相当于迪士尼,它塑造了上千个动漫人物,都是它赚钱的一个机器,它把IP应用到各个领域,拍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文创甚至消费类,都是IP的转化,其实未来餐饮也是这样。有独立的IP,可以依托IP做文化型餐饮,这样的品牌也很值钱。
简单来说,一个往重了做,一个往轻了做。
NBD:有没有一些更加具体的分类,比如说正餐、快餐、粉面这样的细分领域?最近拉面或者说面食特别火,被称为新的风口。
杨海巍:现在讲的第一大品类可能是火锅,已经有几家企业上市了。其次是烧烤、茶饮,这是当下比较热的,已经崛起了,都是既成事实。再往下走,我认为未来可能是小吃品类的崛起。
为什么说是小吃,因为小吃具备丰富性,比如粥粉面饭,大家看到最近有很多融资项目,原来大家想象不到它的网红属性,现在小吃领域都在升级,品牌再造、产品再造,供应链体系快速升级。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资料图)
NBD:您对现在这种餐饮投资热怎么看?是真的到了爆发的时候了吗?
杨海巍:今年最热的除了餐饮品牌之外,供应链市场也很热,比如说烧烤供应链,大家的关注度都非常高。现阶段市场对餐饮的关注度有点像几年前大家对互联网企业的关注,资本投资的是什么?是未来,一个项目背后巨大的发展潜力。
为什么最近粥粉面饭这么受欢迎,因为它属于一日三餐刚需型产品,它能覆盖更广泛的人群,甚至很多产品能做下沉市场,好吃不贵,巨大的下沉市场其实能给人无限的遐想。
所以还是回归到这个赛道到底能不能做成大生意,投资人看的就是大生意的前提性和未来的成长空间,如果非得说哪些细分领域会火,我觉得有几个关键词:高频、刚需、高粘,就是高复购率。另外,就是能渗透到下沉市场的项目,我认为是具有巨大潜力的。
NBD:回到前面的问题,唯快不破的互联网打法如果用到餐饮行业,最后会不会也变成“烧钱加速扩张——价格战——倒闭、行业洗牌”这样的结局?
杨海巍:我觉得没有可能,因为餐饮本质来说不具备烧钱的属性。互联网企业可能得出奇制胜,在某一方面突出,跑得快就能成为行业中的老大或老二,甚至老二都不一定好活,但餐饮本质不是这样的。餐饮是一个均衡性生意,比如说产品要好、门店运营能力要好、后端供应链也要好,是一个长期的商业模式,本质不是烧钱能烧出来的。
加速融资和加速扩张都没有问题,培育市场、快速提高市场覆盖率,但企业自身也要快速迭代,自我进化和完善,这考验的是企业创始人和核心团队。中国太大了,各地的饮食文化都不一样,也很难掌握一个区域真正的饮食习惯,餐饮行业不是非得你死我活,这是很大的区别。
NBD:您对餐饮人有没有什么建议?
杨海巍:首先餐饮人要适应现在这种高速发展的节奏,应该与时俱进融入时代,加速自我进化,今天的餐饮已经不是过去传统的餐饮,创始人和团队都要打开格局,用更广的心态去看待餐饮。其次,要调整惧怕资本的心态。最后,要学会融智,整合外部团队,让有更高、更专业水平的人为自己工作。
每日经济新闻
情黑天鹅,加速了餐饮业内在的变革。
红餐网专栏作者蒋毅认为,2020年后,中国餐饮将迎来第三个转折点,全新的餐饮时代即将开启。在激荡的时代变革下,什么样的餐企和餐饮人才能存活?本文值得细品。
< class="pgc-img">>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各行各业都受益于此,获得高速发展,餐饮行业也不例外,先后经历了两次大的转折点。
其中,第一个转折点是1980年,餐饮行业由国营转向私营(个体工商户),激发出市场活力;第二个转折点是2012年,餐饮行业由大而全的大餐饮时代,转向小而美的小餐饮时代,餐饮行业再次蓬勃发展!
第一个转折点所产生的行业改变,目前基本上只能依靠网络信息来检索和了解,即便是有一些餐饮老前辈谈及,也仅仅属于江湖传闻,也就是所谓的“听说”;
第二个转折点所产生的行业改变,则是当下的主流,有很多亲历者和见证人,属于真正的“亲眼所见”。
而当下,餐饮又正处于第三个转折的临界点上,即将进入下一个新时代!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豪虾传
如何理解这个新时代?
要理解新时代,必须要去分析和回顾“餐饮旧时代”的特征,因为第一个转折点距离现在太久远,而且受限于当时的特殊国情,所以本文不作分析。
那么,我们对餐饮的分析,就主要从第二个转折点,也就是2012年前后这20年来分析,看看餐饮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时代!
< class="pgc-img">>2012年以前:“产品为王”的时代
为了避免争议,需要先定义一下这里的“产品”概念,它不是单一的指菜品,而是一个“大产品”概念,也就是一个餐厅,从外观到内饰,从菜品到服务,从前厅到后厨,所有呈现到消费者面前、被消费者所感知的方面,都叫产品。
2012年以前的餐饮,以大餐饮为主,小餐饮为辅,餐饮目标受众主要是三类接待,分别是政务接待,商业接待和家庭宴请接待,餐厅场景特点是以大圆桌为主,而且必须带有包间。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目标受众和消费场景决定了,餐厅的产品必须“大而全”:
既要有平民消费的小炒,也要有高端客户需要的燕翅鲍;既要有麻辣开胃的川菜湘菜,也要有清淡养胃的粤菜淮扬菜;
既要有重味道的功夫菜,也要有重形式的意境菜;既要有传统的鸡鸭鱼和猪牛羊,也要有鲜活生猛的海鲜;一桌吃下来,既可以四五百吃饱,也可以上万元管好!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这个阶段餐饮的竞争,主要是口岸的竞争和人脉的竞争。
好的口岸,装修要高端大气上档次,客人请客吃饭觉得倍有面子,这是主要需求;
然后,老板人脉足够广,如果能搞定几个机关和单位的接待工作,基础客流基本就已经有了保障,好的人脉,好的店铺位置,再加上选择丰富的菜品,餐厅的竞争力就出来了!
< class="pgc-img">>△高端餐厅,图片来源:摄图网
因此,所谓“产品为王”的时代,就是指这个阶段餐饮的竞争,主要是“产品能力”的竞争,背后又主要依靠两个方面:老板人脉实力和厨师团队实力,解决了这两个问题的餐厅,基本都人满为患。
有鉴于此,江湖有一个流传极广的说法,意思是餐饮行业在2012年以前,属于“躺赚时代”。
< class="pgc-img">>2012年以来:“营销为王”的时代
餐饮的“躺赚时代”因为两个原因,走向了穷途末路。
其一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让原本完全被忽略的年轻消费市场,全面地涌现出来,年轻人三五成群的餐饮消费,逆袭成为餐饮市场的主力消费军,为此催生了一大批新兴的餐饮品牌。
其中,尤其是走单品线路的小餐饮,登上“历史舞台”。
< class="pgc-img">>△快时尚餐饮,图片来源:摄图网
为何是小餐饮登上历史舞台?
因为消费人群的这种变化,使得餐厅的就餐人数,由以前的桌均8-10个人,变成了桌均2-4个人,这对菜品的要求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从需求上来说,他们不再追求菜品的大而全,而是只能点几个菜品;从传播上来说,移动互联网的聚焦传播效应,也使得餐厅的菜单和经营面积都全面缩小。
因此,大圆桌和包间消费的传统形式不再适应新兴的年轻消费市场,曾经躺赚的那些老牌餐饮,完全无法吸引新兴消费人群的注意力。
< class="pgc-img">>△火锅,图片来源:摄图网
这原本也没啥,毕竟,在2012年以前,这些老牌餐饮也没有做年轻人市场,光依靠政府和商务接待就够了。遗憾的是,餐饮行业在2012年遭遇了第二件事。
那就是国家开始整顿“三公消费”,全面禁止公款吃喝问题,这个问题在2012年以前曾经反复提及,每次都属于“狼来了”,但2012年来真的了。
当时,很多曾经躺赚的餐饮前辈们不以为然,他们觉得过一段时间,风声一过就会恢复了,于是坐等这件事情过去,一直等了两年都没回来才开始发慌,时代一去不返了!
2012-2014年,中餐酒楼并不怎么糟糕,2015年开始才全面溃败,背后的原因就在这里:前面两年大家还心存幻想,带着期待在等,不甘心的等了两年,直到2014年底,发现政务接待和商业接待不可能回到以前时,再来想办法,对不起,已经晚了:老用户群彻底流失的同时,新兴用户群完全没去争取!
< class="pgc-img">>△落寞的酒楼,图片来源:摄图网
明白了老牌餐饮品牌为何集体溃败,再来对比看新兴品牌如何崛起,就一目了然。
无一例外,新兴品牌都是利用移动互联网工具和平台,抓住了新兴的年轻消费群,得以享受第二个“躺赚时代”,这里的“躺赚”不再单纯的是依靠产品,而是依靠营销和传播:谁能吸引到足够多的年轻消费者进店,谁家生意就能强势爆发!
一旦单门店生意爆发,那么后续的事情就“变得简单”,不管是主动出击,还是被动等待,对餐饮感兴趣的人,都全面的进入餐饮行业。
所以,2015年以后,餐饮出现了爆发式发展的现象:一个品牌可以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就开出几百家分店,最狠的2016-2017年,有些品类一年能开出上千家门店。
< class="pgc-img">>△进击的新茶饮,图片来源:喜茶
因此,2012年以前,那些拥有好的人脉和好的厨师团队的餐饮从业者,很多都享受过“躺着赚钱”的机会;2012年以后,那些拥有好的营销团队的餐饮创业者,很多也都享受过“躺着赚钱”的机会。
但遗憾的是,“躺赚”不具有可持续性,只属于阶段性红利,2018年底以来,已经整整两年时间,市场再也没有给出普遍性的“营销红利”!
< class="pgc-img">>2020年以后:“管理为王”的时代
2012年以前“产品为王”的时代,因为餐厅数量处于供不应求阶段,所以依靠“关系”就可以找到足够多的复购客流;
2012年以来“营销为王”的时代,餐厅数量虽然爆发式增长,但新兴的年轻消费者属于很容易被引导的客群,汇聚年轻人流量的互联网平台一个接一个出来,年轻客群就源源不断,所以依靠“营销”就能为餐厅找到足够多的“新客”,哪怕没有复购客流,影响也不大,能持续拉新就行!
但遗憾的是,餐饮是一门依靠“复购客流”才能维持的生意,单纯的获客,只能解决阶段性盈利问题,而要从根子上解决可持续问题,还是要回到留客问题上来,也就是死盯复购客流,狠抓复购率。
< class="pgc-img">>要做到这些,单纯的依靠静态产品和动态营销,无法实现,需要依靠精细化的运营和专业化的管理。 ?
关于会员的运营和管理,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在谈,如何避免陷入泛泛而谈的尴尬?
窃以为,需要为它们找一个落脚点,这个落脚点就是“目标消费者的增长”,这里的目标消费者,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新客的消费次数增长,这代表的是基数;其二就是老客的复购次数增长,这代表的是频次!
也就是说,餐饮行业的管理,主要管理餐厅的两个指标:客户基数和复购频次,并且,管理目标是带来这两个指标的正向增长,其他都是为这两个增长目标服务的路径。
比如,头部和腰部企业积极启动的数字化转型,就只是企业实现增长目标的手段和路径,而不是目标本身——千万不要把目标和路径混为一谈!
△关注目标消费者,图片来源:以饭湘许
如果你认同这个逻辑,那么就可以得出如下的必然趋势和结论:
在“管理为王”的餐饮时代,将使得整个餐饮行业的品牌,不管规模和影响力大小,内部都可以做简单的“二分法则”了:从部门角度,企业分为增长部门和为增长服务的部门;从人员角度,那就是增长团队成员,和为增长团队服务的成员。
因此,“管理为王”的餐饮时代,是围绕增长下功夫的餐饮时代,这也是唯一可以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方法。
< class="pgc-img">>△豪虾传?
有句古话叫“不进则退”,用在餐饮完全一样:不管任何规模的餐饮企业,不增长就意味着在下滑,详细梳理企业的增长点,最终会归结到一个问题上,那就是:目标消费者的数量和频次的增长。
这也就是我一直所讲的餐饮“任督二脉”,“管理为王”的餐饮时代,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和路径,去围绕“客户基数”和“复购频次”练功,不停的带去这两个方面的正向增长。
如果总结出方法论,能找到一只正向增长的方法,那就相当于打通了餐饮经营的“任督二脉”,从此就可摆脱阶段性盈利问题,而保持持续盈利能力!
身处餐饮的这场变革之中,尤其是当下,我们正处于转折点的临界点上,让我们期待餐饮新时代的全面到来!
餐饮在前面两个阶段,分别经历了第一个阶段餐饮团队与餐饮团队的竞争,第二个阶段升级为餐饮团队与营销团队的竞争,接下来的第三个阶段,即将面临餐饮团队与管理团队的直接竞争!
多么值得期待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