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网上总是一片鬼哭狼嚎,说着现在年轻人都开始消费降级了,但在我司的小肥身上确实毫无体现。
可能是因为觉得反正买不起房吧,感觉当我们有了“反正也买不起房”的自我觉悟,人就放飞很多了。大口吃吃喝喝这本来就是隐形贫困人口的面具,毕竟,每天该吃吃该喝喝,就算存不下钱,也不应该在吃的方面亏待自己。
所以,你们每天会花多少钱呢?小肥也会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问得措手不及。小肥也采访了一些朋友,看看他们每天在广州上班,会花多少钱呢?
< class="pgc-img">>
1
大璞子 实习僧
月薪:税前不到4K午餐:15-25
“以前用之如流水,现在花钱如惜命。”
今年刚毕业入职珠江新城某创业公司,工资不高。每天中午吃饭不敢超过20块钱,幸好珠江新城下面的花城汇的边缘地带,还有着部分快餐店。
这里,我们戏谑称之为“穷人区”,这里最便宜的一个快餐,也就15块钱。大璞子最喜欢吃的就是花城汇北区一家叫做花姐的烧腊店,一个双拼饭,有鸡有鸭,才15块钱,白饭还任加。不像花城汇核心区域里面,也动辄30块钱起步。
< class="pgc-img">>
住在大学城附近南亭村的小公寓,月租750,每月房租水电加起来大概1000-1200。而每天的交通,滴滴?没想过,就算只坐地铁,单程票价也要5块钱,幸好15次能6折。每个月扣除交通费、房租至少还不算月光。
和上学那会相比,衣食住行的确消费降级了很多,以前买衣服只看耐克,现在淘宝哪个打折买哪个。当真正出来挣钱自己花,才意识到以前很多开销是没必要的,现在宁愿把钱省下来,花在学习和兴趣爱好上面,比如上点课程,增值一下什么的。
< class="pgc-img">>
2
CC 工作3年的行政人员
月薪:税前5K 午餐:带饭
“并不是区域限制了我的午餐消费档次,是贫穷!”
在高楼林立的珠江新城,有着两种号称工资最高的公司,互联网和金融。但在这些公司里面,行政和人力的人员,由于不能直接创造价值,一般工资都不高。所以,CC总喜欢自称珠江新城的低收入者,而每天带饭,不仅能省点钱,还能多一点午休时间。
< class="pgc-img">>
作为这里的带饭先锋,CC总可以按时下班,他们在租房子的时候一定要求有厨房。回家之后逛逛楼下的菜市场,买点简单的肉和菜,回家就可以利用上出租屋的厨房资源。而在他们的朋友圈总能经常看到可乐鸡翅和豆角炒肉的美拍。
晚上煮多点,放饭盒里,就可以把明天的午餐安排了。然后第二天中午,在公司的微波炉里热一下,就把午饭给应付了。
在公司里偶然大家总订点下午茶轻松轻松,因为是行政,CC负责点下午茶,CC对这份支出还是卡得挺严的,毕竟随便一杯喜茶,可都要20+。每次要点下午茶,除非有人请客,都总得在某团上面精打细算一番。
< class="pgc-img">>
而在租房方面,不像大璞子那种实习僧,租城中村公寓都没关系。对于生活烟火气的追求,CC都要住在老城区,即使是个单间,每月租金也得1500。所以,CC一个月下来,支出也差不多2500块钱了。
虽然,CC收入不高,还比较拮据,但能准时上下班,每天煮煮饭,她们或许是这围城里最没压力的一群人。
< class="pgc-img">>
3
A君 工作2年的公关经理
月薪:税前8K 支出:幻想每天不超过100块钱
“消费降级不存在的,省钱?不存在的。”
作为每天都要加班到深夜的公关男,(咳咳,是公关男,不是男公关),不在“吃喝”上面对自己好点,都对不起自己。
作为加班狗,绝对是不认真吃早餐联盟的一员,上班的那杯咖啡,可能就相当于大璞子的两顿午饭了。而中午吃什么,通常都是随大流点外卖,同事点什么就点什么,毕竟公关经理的精力要花在工作上。
< class="pgc-img">>但下午茶一定要精致,感觉每天不点下午茶,工作压力就好像缓解不过来一样,毕竟班要加,奶茶也一定要喝。而住的地方,毕竟是广告公司的中流砥柱,住的地方不能太有失身份,目前,和朋友一起合租,全套4000,要分担2000块钱。
最近,A君好像谈了女朋友,想要攒点钱了。于是,把自己消费降级了,尽量省点钱下来和女朋友去吃喝玩乐,至少A君现在每天一杯奶茶改为每周两次奶茶。
但非要说有了女朋友就会消费降级,不如消费转型了,一个人的高消费项目取消了,但是和女朋友去网红店打卡,每次也要在3-400以上。所以,消费降级不存在的,省钱?不存在的。
< class="pgc-img">>
4
大山 工作3年的码农
月薪:税前15K 支出:不超过1千
“15元不能再多。花钱?不存在的”
对于像大山这种码农和新媒体运营小编,作为互联网公司的中坚力量,熬过了刚毕业那年的低收入实习期后,第二年就可以低开高走了。所以,一般在互联网公司做个三五年,都可以收入不低了。
但,就算工资不低,面对着高企的房价,为了节省点钱出来给首付,只能把恩格尔系数降低,以求达到马斯洛需求的塔尖。毕竟,买房在中国不是最高一层,也是第二高了。
对于午饭,虽然拿着大璞子的三倍工资,但吃得和大璞子是一样的,15块钱一个双拼饭,不能再多了。而对于下午茶,一般都会比较意兴阑珊,公司请就吃,要自己给钱就算了。但一旦有人请客叫了全家桶,他们会吃得比谁都多。
< class="pgc-img">>
而在穿着方面,程序员和小编们,最经典的单品必然是格子衫、牛仔裤。毕竟在互联网公司,压力大,没时间逛淘宝。但虽然上身的都是格子衬衫,在同一空间内的程序员却很少出现完全“撞衫”的现象。
这就是格子衫的美丽所在,不同的颜色搭配、格子大小、密度,就像代码和文字的排列组合一样,拥有着无限可能。格子衫,不是码农们不会打扮的软肋,而是他们的盔甲。
< class="pgc-img">>
而在交通方便,码农们会更青睐地铁,相比起公车的复杂,地铁的快捷和直接,都非常符合互联网人的做事逻辑。而滴滴?公司报销吗?
而作为这座城市的低恩格尔系数践行者,他们总能把在这里的花销控制在每月1000来块左右。
< class="pgc-img">>
5
Yelu 工作8年的中层干部
月薪:税前25K 支出:没算过
“随便吧。”
作为公司的中层干部,他们都不太喜欢挤公交和地铁,但是鉴于广州的路况和油费,他们滴滴的消费记录,还是大得有点惊人。每月要花在珠江新城的交通费,干部们估计至少也得拿出2000来才填得上。
中午吃什么,他们的手机一般都很少会安装外卖APP,他们一般都会约上隔壁部门同等级别的人,去到楼下的一些稍微有点格调的饭店去吃个围餐。平均下来,每顿的餐标应该不会低于50块。
< class="pgc-img">>
但作为公司里的大忙人,有时候忘记AA也有点在所难免。而付钱的那个人,也不会太在意,毕竟这个级别,都不会为请吃一顿半顿饭而烦恼。
而作为干部,赶项目加班是常态,晚上10点看着下属们还在吊着半条命去改方案,他们大多会请大家吃宵夜。毕竟,请客这个事,对于团队来说,是极好的鼓励,而他们的人缘指数,也会在每一次的请客中升至峰值。
但大方之余,总监们还会小声跟助理补上一句:不要超过300块钱。
< class="pgc-img">>在广州,尤其是在珠江新城,几乎没有固定的下班时间。而别人,不会关注你辛苦吗?只会关注你的工作是否体面,每个月能赚多少钱。因为在你看上去高大和光鲜的外表下,别人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你熬夜到凌晨加班的感受。
或许因为客户爸爸一个小小的需求、或许因为领导的一个小意见,都会让我们熬上几个小时,在这些灯火通明的高楼里有着无数种无可奈何。
< class="pgc-img">>
在这里,你既可以在潮州鱼蛋粉、银记肠粉、兰州拉面中,快速填饱肚子,抹去一天工作的疲劳,坐在面积不大的馆子里补充能量,和朋友同事吐槽工作。也可以在星巴克里面,点上一杯美式,一份西点,拼凑出了逼格极高的午休时光。
也可以提前半个小时点个外卖,但其实算上配送,外卖价格也不算很低,味道也会有时出乎意料地难吃。当然,七仔的车仔面可能会比你的外卖要好吃一点。
但无论吃什么,吃完之后,你必须要打起百分之二百的鸡血来让自己变得更加积极。因为无论每天吃什么,都是为了心中那个目标更好地拼搏。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看完记得分享哦
1次分享=A君涨5毛钱工资哟!
>羊网讯 记者马化展报道:阿里旗下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口碑的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7月,尽管广州全城线下奶茶整体消费环比减少8%。许多网红奶茶单个门店的日均销量都超过千杯,而部分门店的单日峰值更是超过了3000杯。其中,80后、90后贡献奶茶消费近9成,年轻女性战斗力惊人。
年轻群体当仁不让地成为奶茶消费主力军。根据口碑数据,7月份广州的奶茶消费中,80后、90后人群的贡献达到了88%。
其中,80后、90后女性体现出了超强的战斗力——她们喝光了全市59%的奶茶。对于大部分年轻女性而言,奶茶在其心中的地位已逼近甚至超越一日三餐。
有意思的是,尽管在喝奶茶这件事上,男性的整体作战力要弱于女性,但男性消费者的人均奶茶消费金额普遍高于女性。根据口碑数据,7月广州奶茶消费中,70后男性和80后男性的人均消费金额是最高的。
考虑到杯型、冷热、配料组合等因素影响,目前广州奶茶店可选的单品总和超过了400种。但总体而言,广州消费者对奶茶口味的偏好较为统一:珍珠奶茶、红豆奶茶、椰果奶茶三者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了39%、6%以及6%,是广州消费者最常点的口味。
另外,广州市民对于奶茶消费多大的热情,就对买奶茶排队有多大的抱怨。口碑平台上消费者的评价也显示,“大排长队”成为网红奶茶店的最大槽点。
记者也从口碑处了解到了一些避免排长队的小窍门。首先当然是避开奶茶门店销售高峰期。其次是避开拥挤度最高的那些奶茶门店。不过对于随时可能想喝奶茶的广州市民而言,在去往奶茶店的路上提前通过口碑App这一类平台预点单,预约时间到店自取,应该是避免排队的最佳选择。
年疫情之后,街头巷尾的茶饮实体门店密度不减,前段时间,“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持续霸占热搜榜,也吸引了不少创业者的目光。
茶饮店风生水起
吸引小成本创业者
在一条商业步行街,记者发现,不足一千米的商业步行街上,密布了14家茶饮门店。其中,蜜雪冰城有4家,书亦烧仙草有2家,此外还有奈雪的茶、都可、茶主播等大大小小的茶饮品牌。14家茶饮门店,分属于10个茶饮品牌。
“95后”的罗晗肖,今年6月在郑州开了一家茶饮店。
茶饮品牌加盟商 罗晗肖:总成本差不多三十五万元左右,不到四十万元。房租一个月是一万元,管理费是一万元左右,装修花了五六万元左右,设备和原料不到十一万元,转让费是十一万元。
罗晗肖告诉记者,目前茶饮店每日的流水在三千元左右,她希望能在一年内收回成本。
采访中,一些茶饮品牌的加盟商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在今年密集开店,主要是因为成本下降了不少。
赵栋在2018年开第一家茶饮店时,总成本的60万元中有20万元是店铺的转让费。而今年因为疫情影响,一些实体门店急于转手,转让费大幅下降。
茶饮品牌加盟商 赵栋:今年转让费低,是正常转让费的百分之三十,所以紧接着开了第二家、第三家、第四家、第五家。单杯茶饮平均毛利润百分之五十五左右。
蜜雪冰城招商专员 潘云晶:每周有两万左右的品牌加盟电话咨询量,真正提交面谈申请的客户大概是两千两百单,取得开店许可证的客户大概有两百六十个,每周开业的门店大概在一百家左右。
数据显示,目前只是茶饮行业中奶茶这一个门类,我国经营范围包含奶茶的企业超过14万家,仅2019年至今,全国新增注册奶茶企业就有23664家。
行业巨头跨界卖奶茶
茶饮也打养生牌
不仅是小成本创业者,一些传统行业的巨头也纷纷跨界入局茶饮行业。行业巨头也来跨界卖奶茶,茶饮行业会迎来哪些新变化?
今年7月,首家娃哈哈奶茶直营店在广州正式开业。娃哈哈集团提出未来10年在全国布局1万家茶饮店的目标。
此外,传统中药品牌同仁堂也开起了茶饮店。喻永红从事中医养生和临床工作将近40年了,今年她有了新任务,为茶饮产品研发配方。
将传统的中医药与新式茶饮相结合,同仁堂茶饮主打健康、养生牌。为了快速扩张门店数量、抢占市场,同仁堂也在探索“直营+加盟”的模式。
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和专家都认为,茶饮行业通过加盟、连锁,实现门店数量的快速扩张,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把控产品的标准化。
在一家茶饮制作培训基地,记者看到,来自50家新签约加盟门店的将近150名学员正在进行茶饮制作培训。
茶饮培训师 吕娜丹:四十多款产品,六个系列的,培训加实操五天,在门店实际运用五天,如果考核通过了,就可以回去正常营业。
记者体验了学习制作柠檬茶的流程,将柠檬切片,称取40克到45克柠檬装入塑料杯,捣碎至果肉挂杯壁,摁下果糖机上的按键,加冰、加水、封杯,一杯标准的柠檬茶就做好了。
培训师告诉记者,产品标准化的最重要保障,主要在上游原材料的工业化生产,以及高效的物流供应链。
中国烹饪协会供给侧服务委员会委员 秦朝:整体来说,现在的趋势一定是标准化,要解决食品安全,走品牌化、连锁规模化的路线,这个其实是现在茶饮行业的主流趋势。
茶饮创业并非盈利捷径
品牌加盟须谨慎
茶饮品牌借助加盟模式实现门店数量的快速扩张,而小成本创业者也可以快速开店。然而,开茶饮店并不是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
在一条商业步行街记者看到,一家今年七月刚开业的茶饮店,已经贴出了“转让”的信息。
一家茶饮品牌的招商专员告诉记者,他们企业曾经做过大学生创业的帮扶项目,但结果很不理想,很多门店最终赔本关门。其中主要原因就是,门店的创业者做不到经常在店里,而这一点,直接关系到门店的原料损耗与产品销售额。
蜜雪冰城招商专员 潘云晶:门店成败的因素包括老板经营经验不足、合伙人过多造成相互推诿、后期门店出现无人管理的状态,也要关注商圈变化,注意房子的稳定性,比如后期房东不再出租了、房东恶意涨房租。
此外,茶饮品牌的加盟也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调查中记者发现,一些茶饮品牌甚至在没有实体门店的情况下,就开始大肆推广加盟。
茶饮加盟推销人员:分为单店和代理两种模式,现在拿下一家单店是15万元,拿下一家叶伴花代理需要49万元。
记者:叶伴花现在在全国没有任何一家实体门店。
茶饮加盟推销人员:上个月16日才开始招商,它怎么可能有门店呢?
律师表示,在没有实体门店的情况下,就收取加盟费牟利,严重违反了《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中“两店一年”的规定。
律师 庞珊珊:品牌需要自己开两家直营店,每家直营店至少经营一年以上。作为品牌方,输出的是技术、培训、知名度,这种模式可复制,才能让更多的加盟者去参加、复制它,这是国家做出的最低标准要求。
业内专家提醒,创业者在加盟茶饮品牌之前,一定要亲自去实体门店考察,充分了解店铺的经营情况,谨慎选择。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