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61 期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八刀
广州文和友,
沦为“拍照背景板”?
短短4年时间,广州文和友从“日排3000号”,变得冷冷清清。
周五傍晚7点左右,内参君穿过熙熙攘攘的天河商圈,来到了广州文和友。这里明显已经门庭冷落。进门右拐的就餐区,只有稀疏的几桌客人。工作人员告诉内参君,这里是公共的就餐区,在所有门店点的餐食,都可以在这里食用。
◎广州文和友周五晚市现状 二楼、三楼有很多区域已经不开放 摄图:内参君
>原本二楼、三楼的就餐区,都已经被围挡封起,只开放了一部分的打卡区域。放眼望去,目前还在营业的门店并不多。除了自营的小龙虾馆,就只有门口的陈添记、柠檬水,还有入口处的文和友臭豆腐、八珍煎饺,以及二楼的一个酒水吧台仍处于营业状态。
内参君花了一个多小时观察,前来广州文和友基本都是拍照的女生或是年轻情侣,只有少部分人会选择就餐。其中选择就餐的又大多是点了招牌小龙虾。其他门店的服务员都百无聊赖地坐着,或者刷着手机。
◎一些入驻文和友的老字号也是门庭冷清 摄图:内参君
>不久前,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一则批前公告:天河区汇坊外立面及二层改造。其中提到的建设位置,正是广州文和友所在的天河东路75号,改造后的效果图,没有了广州文和友的标识。
关于广州文和友“撤场”的说法,甚嚣尘上。对此,文和友方面回应称,目前广州文和友正常营业,暂时没有关店计划。
尽管如此,也没有打消网友们的质疑。广州文和友开业初期,每天门庭若市,甚至需要排队3小时以上。但随后出现了明显的水土不服,人气急转直下,排队等候的人数大幅减少。此后,广州文和友不断调整方向,入驻的商户变更不断,但都没有挽留住客群。
深圳文和友的处境同样尴尬。之前在短暂歇业重新调整后,似有“复活”迹象。但许多商铺都已经关门,又或是在装修,客流低迷。如今的深圳文和友,依靠“流量型”品牌为其引流,比如引入了笨萝卜等。但这些品牌的流量,显然不容易外溢。文和友的流量饥渴,并没有因此解决。
“景点式餐饮”集体式微
不只是广深文和友,还有北京和平菓局、武汉利友诚、福州M17等,曾经由长沙文和友带火的“造景模式”,在2021年前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网红打卡地,被称为“文和友分友”。然而时间轴拉到今天,这类模式,似乎逐渐“失灵”。
8月末,王府井和平菓局还在如火如荼地宣传“老北京夏日胡同文化节”,内参君特意选在周五晚市前来探店。
花30元购票后,内参君顺着电梯“穿越回80年代”,这里主打怀旧复古风,老北京的胡同、门市映入眼帘。在餐饮区,主要售卖老北京小吃,然而稀稀拉拉的客人并未坐满,且基本没有就餐的。在其它区域,游客也并不多,在整个复古空间的衬托之下,不免显得有些冷清。一位“扮演”胡同大爷的工作人员,索性葛优躺下,慵懒地刷着手机。
◎正是用餐高峰期,餐饮区却有些空荡 右下:工作人员慵懒地刷手机 摄图:内参君
>上前一看,老北京豆汁16元一碗,炒肝22元,爆肚48元…对比“护国寺小吃”5元一碗的豆汁,“尹三豆汁”5元一碗,这里似乎有自己的“货币体系”。
◎左:某老北京特色饭馆豆汁价格 右:和平菓局菜单及地标证书,豆汁16一碗 摄图:内参君
>此时正是周五晚高峰,偌大的空间里,客流分散开来显得有些冷清。卖文创纪念品的区域,堆放着各个景点几乎都有的冰箱贴、手串、针织包等,乍一看犹如空巷。
◎摄图:内参君
>福州的M17同样冷清。这里也是主打复古风,还原了八九十年代的城市记忆。如今许多网友发帖“昔日繁华已经不在”“很复古,可惜有些冷清”“已经是过气网红”.....甚至有网友推荐“人少,适合去拍照”。
更有甚者,有些地方已经暂停营业,或是直接闭店。
去年10月,武汉利友诚在公众号发文称“品牌升级装修,暂时休整”。然而,接近一年时间过去,至今还未发布新的开店消息。这是2021年底,在武汉开出的10000㎡大型项目,还原武汉8大城市地标和老旧街道,展示出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武汉街景。
网红国潮品牌“汉口二厂”也曾在2022年开了一家体验店,主打复古风,甚至还有樱花树、摩天轮打卡区等,首创国潮“厂文化”立体场景呈现。可惜,今年上半年,门店被曝关闭、欠薪,法人甚至被限制高消。
仔细梳理下来,发现这些“景点式餐饮”的式微有一些共性:
- 流量虚高,顾客拍照需求大于实际消费,且复购很低;
- 主打情怀和文化,但批量复制的内容,又缺乏真正的文化底蕴;
- 年轻人消费习惯改变,不再愿意为“造景溢价”买单。
流量虚高,
挤满了“只拍不买”的年轻人
文和友们最初被看好的一大原因,是超强的引流能力,解决了商业地产、餐饮商家的“流量的饥渴”。2020年长沙文和友接待人次约1000万,节假日期间,排号几千上万桌是常态。彼时的超级文和友,无论是在资本眼中,还是在消费者眼中,都是一个现象级的存在。
问题是,这类“景点式餐饮”的流量虚高,难转化,且缺少复购。
在社交平台上,诸多关于文和友的帖子评论,点赞量最高的都是这类:“我敢打赌百分之99的人就是为了进去拍几张照片发朋友圈”。在点评网上,这类空间的定位基本都是“打卡地”、“必去景点”。
“只拍不买”是大部分年轻人来逛这些“景点式餐厅”的目的。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年轻人们分享的机位攻略,远远多于谈论其空间下售卖的产品。
◎拍照成了这类餐厅打卡的“主线任务” 摄图:内参君
>能产生复购的就更少了。被大量网友诟病的核心点,在于“食物不好吃且贵”。在广州文和友,一个小份的花雕冰镇大虾179元(一两一以上的大虾,小份12只),算下来一只虾差不多15块钱。这个价格,再配上不算“极致美味”的口感,属实不划算。更有网友吐槽:“同样的小吃,北京路卖15元,这里卖25元,北京路随便找一家都比这里好吃。”
◎网友对于文和友的味道认可度普遍不高 资料来源:网络评论
>汉口二厂也出现过这样的评价危机,有消费者表示,不仅消费高,而且服务态度不好,更有网友批评“这不是儿时记忆的二厂汽水”。
批量复制,
缺少独创性和文化底蕴
对文和友而言,文化是其提升商业价值最大的利器。
据了解,文和友的布景团队,很大一部分来自电影电视行业。其对老长沙的还原,成为了游客和本土长沙人愿意去怀旧的一个地方。文和友在长沙之所以还有热度,是因为融入了长沙本土的文化特色,以及小龙虾基因等,所以现在仍是游客打卡的一站。
但“批量复制”的文化,缺少了深刻的内核,也难免让消费者们逐渐审美疲劳。
广深等地的文和友,虽然在装修上融入了粤地元素,但本质上还是对长沙文和友的复制。在文化理解和根基上,是不够深入且不自信的,缺乏灵魂的堆砌难以激发年轻人共鸣。原本计划在2021年完工的南京文和友,如今也没有了尾声。
许多“文和友分友”模型都存在“拿来主义”的情况,并没有特别的原创性。以至于会有一种“全国都是文和友”的错觉。常见于由商业地产为主体开发的项目中,简单讲就是“复古空间+老字号小吃+多业态”的套路。而项目之间的差异也不明显,主要体现在“规模和运营的精细度”上,比如场景的复刻程度、精细程度,比如运营细节(叫卖方式和表演形式等)。
对比长安大排档、唐山宴等文旅项目依旧火爆,其本质在于,深挖地域文化内涵,而不仅仅是造了个景那么简单。
比如唐山宴,里面的茶坊酒肆、食铺作坊有150余种唐山风味特色小吃,一楼主要是各类当地美食、沉浸式体验,而在二楼,加入了很多民俗物件,并配上说明,有“博物馆”氛围和底蕴,让顾客能够沉浸下来感受唐山在地文化,而不只是走马观花打个卡。
◎人山人海的唐山宴 摄图:内参君
>造景溢价,
年轻人不想买单了
在消费降级的时代,造景成本过高,顾客却不肯为溢价买单。
造景,帮助餐饮品牌解决了“流量饥渴”的问题。在流量越来越稀缺、顾客的注意力和忠诚度越来越稀缺的内卷时代,斥资造景,无论是制造噱头还是卖点,都成了不少品牌的一颗救命仙丹。
然而,贩卖沉浸感虽然是个好买卖,但会面临成本过高的投资状态。尤其是一些品牌方,还需要雇佣演艺团队,无形中,附加成本不小,再加上消费疲软,理性的顾客越来越多,很容易存在“客流大但营收不足”的情况,最后都会转化成为经营压力。
而且,这两年,餐饮消费风向正在急速变化,一个典型的表象就是——今天的消费者一定会精打细算,更加理性、务实。尤其是“还追逐品质”的消费者,大家有一个共性的心理:我可以吃到贵的东西,但是不能让我吃贵了。“贵可以,但是吃完之后让我觉得值,你千万不能让我觉得上当,觉得钱花冤枉了,那我就不会再来。”
再加上失业率的飙升、裁员降薪成为不少年轻人难以逾越的生活困难,这种情况下,由“造景”带来的产品溢价,更容易遭到顾客的抱怨。
◎6个不同地区的项目,打眼看几乎一样 全国各地“你友我友大家友” 陷入同质化境地
>文和友模式,
会走向何方?
各地的“文和友”们,最终会走向怎样的归途?我们认为,可以大致分三类看:
第一种“优等生”,能够参悟消费变化本质的“文和友”,得以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快速转型,赢得好评。这些项目能够放下身段,在餐饮板块“花心思”,潜心把菜品做好。或者深挖文化内涵,打好文旅基础。总而言之——懂得流量与复购同等重要、不可失衡,同时,找到让顾客真正愿意复购的“点”。
第二种“普通生”,是一些原本处在流量城市的“文和友”,依靠旅游经济的加持,尚且还有一个阶段的红利期,但这个红利在不断消减,且随着成本的升高、消费的理性,很可能未来陷入“增收不增利”,甚至“客人多而买单少”的尴尬境地。至少,目前看来,全国各地的“穷游”现象愈发明显。如果固守原有的模式,盈利未必会等来持续增长。
第三种“差等生”,最悲催的,就是那些既不努力升级,又没有城市流量加持的“文和友”,空凭造景,已难以为继,甚至沦为了“贵价版的大食代”,自然会被精明的顾客抛弃。这类项目,往往会陷入“高开低走”的死循环——开业时红红火火,很快因为盈利难而出现空铺,然后潦草招商,品质和复购进一步降低,最后淹没在顾客的唾沫星子里。
不管是做餐饮还是搞文化,都少不了时间的沉淀和精心的打磨,在文和友的初衷里,也有浪漫主义情怀,以及餐饮专业主义的些许沉淀。在这个“慢即是快”的新周期里,我们也期待那些在地的、能够历经时间考验的文和友们,可以展开新的故事。
面新闻记者 | 蓝丽琦
界面新闻编辑 |
在总结2023年广州商业地产中的零售物业板块行情时,世邦魏理仕中国区战略顾问部商业咨询团队负责人钟廉军表示,消费反弹、空置去化亮眼,但整体租金还有待提高。
世邦魏理仕在1月17日发布的广州商办市场报告显示,广州的零售物业市场在2023年全年新增3个项目,共18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同比下跌45.9%,减少超过4成。
新增供应大幅下降后,市场净吸纳量得到显著提升。2023年内净吸纳量(新租面积+扩租面积-退租面积)则达到22.2万平方米,同比上升100.2%,已经翻倍。
世邦魏理仕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新增供应的开业水平理想,以及部分商场调整改造完成,推升了整体的净吸纳量水平,这也同时带来了空置率的改善。
从2023年第二季度起,广州零售物业市场的空置率连续三个季度下跌,按年下调了2.9个百分点至年末的8.3%。2022年全市的空置率一直在12%、13%左右徘徊,如今重回10%以下,证明市场需求有一定回升。
需要关注的是,空置去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商场租金下调。
世邦魏理仕数据显示,2023年广州首层租金下调2.8%,租金降幅在下半年逐步收窄,至第四季度环比下跌0.4%,年末报每日每平方米24.9元。其中,核心商圈全年下跌1.8%,非核心商圈全年下跌4.0%。
钟廉军向界面新闻表示,2.8%的跌幅从国内一线城市来看已经算幅度较大,但最主要原因为非核心商圈拉低平均值,“以往广州首层的平均租金都要比深圳高,自从前几年被超越后,广州核心区一直被周边‘拖累’。”
此外,自从消费趋势变化后,“只敢去负一层消费”成为互联网热议话题。
对于其他城市的例子,钟廉军则表示相似的情况在北方城市更为明显,但在广州较少,原因是北方整体的气候没那么好,街区选择较少,同时潮流文化更全面、更集中于底下,年轻人更喜欢在下面(地下城)逛。
哪些业态撑起了广州的商场,让广州的净吸纳量直接翻倍?答案是广州“星罗密布”的餐饮店,也是繁盛的广州餐饮业态,造就了众多打工人钟爱的“烟火气”。
世邦魏理仕数据显示,在广州优质商业中,2023全年餐饮业态的成交占比持续攀升,占全年成交数量的44.6%,同比上升5.6个百分点。这是广州最近五年来,餐饮成交数量占比首次高于零售业态(37.1%)。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餐饮开店的特点是小成本、周期变短。
“以往可能500平方米开一个大餐饮,那现在可能变成200、300平方米开两个餐饮店。同样的面积门店更多了。其次是流转率,现在餐饮开店、关店的周期变短,同一间铺以往可能开三年才关,现在开一年半,甚至一年就关。所以这几股力量会导致整个餐饮的成交能力是在不断的上升。”钟廉军分析道。
世邦魏理仕报告显示,从具体的餐饮门店来看,2023年,湘辣辣、萨莉亚、九毛九旗下的怂火锅分别新增11家、8家及7家,在广州优质商业物业中表现活跃。
与之相对的是,广州本地的餐饮集团也在进行尝试,本地西餐品牌“卡朋”开设粤菜馆“小悦东山”,以及本地茶饮“茶理宜世”在粤式糖水上的新尝试。尤其是糖水铺,或将成为广东众多餐饮品牌新开拓的方向。
不过,尽管餐饮在2023年抢尽风头,定位高端零售的众多国际大牌也在为进驻广州做准备。
意大利奢侈品OTB集团旗下的Maison Margiela(马吉拉)以及由Maison Margiela创办的MM6均已进驻天河区的购物中心。此举曾经引起广州高端零售以及时尚圈的小轰动。
另有知情人士告诉界面新闻,太古将会有另一个重大项目落地白鹅潭——广州荔湾区和海珠区的接壤处,也是广州市区少有的、尚未开发的、完整的珠江水道商圈用地。
此前位于广州天河的太古汇商铺出租火爆,但受限于广州的高端商场相比其他一线城市算少,高端品牌愿意入驻的商场也较少。待白鹅潭的新项目建成后,一众高端品牌则有了新的选址地,或许又能掀起广州零售的热潮。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宋昀潇 实习生 程政锟
18日,有媒体报道位于番禺区的富豪山庄酒家将于20日开业,面向市民提供包房堂食。20日早上9点,记者来到富豪山庄酒家,酒家门前已有几名市民拿号等位,由于疫情,等位市民们各个相隔数米远不作聚集。
“9点来这,前面还有5桌,就算再久我也等!”在酒家门前,记者见到了番禺街坊李先生,“现在疫情期间虽然也有担忧,可已经习惯了每天来喝早茶,只要做好防护就不怕!”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就住在富豪山庄小区的钟小姐刚刚走出酒家,“7点我就来了!菜单有的菜都能点,包房茶位还和之前大厅一样,只收4元。”钟小姐告诉记者,他们是在朋友圈看到富豪山庄酒家重新开业,周边街坊皆欢呼雀跃,“从04年酒家开业开始我们天天都来喝早茶,喝完就去上班,家中亲戚婚礼都是在这里摆。”
记者随后走进富豪山庄酒家,只见大厅内空空如也。富豪山庄酒家韩经理告诉记者,现酒家一共开放25个房间,每张餐台食客不得超过10人。“除了一些能坐多于20人的大房间,我们都开了。只要有两个人以上来吃饭,我们都会接待。”
记者看到,一些能坐18人的大房间,也只有两人就坐。9时,25个包间全部坐满,多为2-4人入座,无拼桌。
“除了不开放大厅外,包房内提供的菜式和价格与之前没有什么区别。”酒店人员表示,另外她还提示市民,早市和午饭市不设预订,先到先得,“但是晚饭市可以提前电话预订。”
在酒家后厨,记者还遇到了前来检查的番禺市场监管局东环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他们告诉记者:“该酒家环境卫生已达标,市民可放心。”工作人员同时表示,市民前来酒家仍需佩戴口罩、进来后检测体温,用餐时不要过多交谈,就餐时间尽量缩短。
早在2月中旬,广州11区皆陆续发布公告,全部暂停餐饮单位堂食服务。与其他区不同,番禺区关于疫情防控期间餐饮经营相关事项的通告明确指出,全区各餐饮单位(含饮品店、小吃店、早餐店等)暂停大厅、堂食服务,但可采取独立包房(每房限一桌,不得拼桌)为散客供餐。也就是说,餐厅包房业务一直都没有被番禺区所禁止。
而在其他10区的公告中,除海珠与增城两区明确禁止独立包房外,天河、越秀、黄埔等8区并没有提到是否可以在不开放大厅的同时,开设独立包房揽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