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质量新闻网讯 近日,西安市临潼区市场监管局发布关于871批次食品抽检结果的通告(2022年第5号)。
据通告,近期,西安市临潼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餐饮食品、茶叶及相关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罐头、粮食加工品、蛋制品、豆制品、水产制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蔬菜制品、速冻食品、酒类、饼干、方便食品、食糖、调味品、饮料、食用农产品等871批次,抽样检验项目合格样品822批次,不合格样品49批次。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个别项目不合格,其产品即判定为不合格产品。具体情况如下:
一、总体情况:餐饮食品126批次、茶叶及相关制品2批次、调味品8批次、豆制品1批次、酒类1批次、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3批次、食糖3批次、蔬菜制品4批次、水产制品2批次、水果制品6批次、速冻食品2批次、饮料2批次、食用农产品711批次等。
二、不合格产品情况如下:
(一)西安市临潼区秦陵街办桶桶香火锅店使用的碟子,大肠菌群检出,标准规定为不得检出。检验机构为陕西华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二)西安市临潼区客来粥到小吃店使用的筷子,大肠菌群检出,标准规定为不得检出。检验机构为陕西华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三)西安市临潼区客来粥到小吃店使用的勺子,大肠菌群检出,标准规定为不得检出。检验机构为陕西华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四)西安市临潼区客里麻茬餐饮店使用的筷子,大肠菌群检出,标准规定为不得检出。检验机构为陕西华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五)西安市临潼区何颖酱骨头店使用的勺子,大肠菌群检出,标准规定为不得检出。检验机构为陕西华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六)西安市临潼区何颖酱骨头店使用的杯子,大肠菌群检出,标准规定为不得检出。检验机构为陕西华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七)西安市临潼区何颖酱骨头店使用的碗,大肠菌群检出,标准规定为不得检出。检验机构为陕西华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八)西安市临潼区何颖酱骨头店使用的碟子,大肠菌群检出,标准规定为不得检出。检验机构为陕西华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九)西安市临潼区牛火八零串串香店使用的碗,大肠菌群检出,标准规定为不得检出。检验机构为陕西华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十)西安市临潼区牛火八零串串香店使用的杯子,大肠菌群检出,标准规定为不得检出。检验机构为陕西华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十一)西安市临潼区牛火八零串串香店使用的勺子,大肠菌群检出,标准规定为不得检出。检验机构为陕西华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十二)西安市临潼区景义大酒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使用的杯子,大肠菌群检出,标准规定为不得检出。检验机构为陕西华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十三)西安市临潼区景义大酒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使用的小碗,大肠菌群检出,标准规定为不得检出。检验机构为陕西华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十四)西安市临潼区景义大酒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使用的筷子,大肠菌群检出,标准规定为不得检出。检验机构为陕西华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十五)西安市临潼区景义大酒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使用的碟子,大肠菌群检出,标准规定为不得检出。检验机构为陕西华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十六)西安市临潼区景义大酒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使用的勺子,大肠菌群检出,标准规定为不得检出。检验机构为陕西华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十七)西安市临潼区文化东路如军干锅居使用的小碗,大肠菌群检出,标准规定为不得检出。检验机构为陕西华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十八)西安市临潼区文化东路如军干锅居使用的碟子,大肠菌群检出,标准规定为不得检出。检验机构为陕西华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十九)西安市临潼区文化东路如军干锅居使用的杯子,大肠菌群检出,标准规定为不得检出。检验机构为陕西华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二十)西安曲江新区悦鑫馍饭餐饮店使用的碗,大肠菌群检出,标准规定为不得检出。检验机构为陕西华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二十一)西安青诺餐饮有限公司使用的小碗,大肠菌群检出,标准规定为不得检出。检验机构为陕西华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二十二)西安青诺餐饮有限公司使用的汤碗,大肠菌群检出,标准规定为不得检出。检验机构为陕西华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二十三)西安市临潼区川湘人家餐馆使用的勺子,大肠菌群检出,标准规定为不得检出。检验机构为陕西华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二十四)西安市临潼区老兰家灌汤包子馆使用的小碗,大肠菌群检出,标准规定为不得检出。检验机构为陕西华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二十五)西安市临潼区老兰家灌汤包子馆使用的小碟子,大肠菌群检出,标准规定为不得检出。检验机构为陕西华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二十六)西安市临潼区西花园秦美裤带面总店使用的碟子,大肠菌群检出,标准规定为不得检出。检验机构为陕西华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二十七)西安市临潼区西花园秦美裤带面总店使用的杯子,大肠菌群检出,标准规定为不得检出。检验机构为陕西华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二十八)西安市临潼区品颐口黄焖鸡米饭店使用的米饭碗,大肠菌群检出,标准规定为不得检出。检验机构为陕西华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二十九)西安市临潼区品颐口黄焖鸡米饭店使用的小白碗,大肠菌群检出,标准规定为不得检出。检验机构为陕西华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三十)西安市临潼区斜口街办卤公子嘉陵巷市井火锅店使用的小碗,大肠菌群检出,标准规定为不得检出。检验机构为陕西华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三十一)西安市临潼区斜口街办顶香南门坡串串香店使用的杯子,大肠菌群检出,标准规定为不得检出。检验机构为陕西华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三十二)西安市临潼区秦陵北路客满堂餐饮店使用的勺子,大肠菌群检出,标准规定为不得检出。检验机构为陕西华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三十三)西安市临潼区姜朝明铁锅炖鱼店使用的筷子,大肠菌群检出,标准规定为不得检出。检验机构为陕西华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三十四)西安市临潼区姜朝明铁锅炖鱼店使用的碟子,大肠菌群检出,标准规定为不得检出。检验机构为陕西华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三十五)西安市临潼区永红聚鑫超市销售的芹菜,对硫磷检出值0.12mg/kg,标准规定为不超过0.01mg/kg;毒死蜱检出值0.15mg/kg,标准规定为不超过0.05mg/kg。检验机构为中量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三十六)西安市临潼区永红聚鑫超市销售的南瓜,甲拌磷检出值0.088mg/kg,标准规定为不超过0.01mg/kg。检验机构为中量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三十七)西安市临潼区永红聚鑫超市销售的菜花,乙酰甲胺磷检出值0.099mg/kg,标准规定为不超过0.02mg/kg。检验机构为中量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三十八)西安市临潼区银桥大道大可购物超市销售的南瓜,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检出值0.21mg/kg,标准规定为不超过0.05mg/kg。检验机构为中量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三十九)西安市人人乐超市有限公司临潼购物广场销售的香蕉,吡虫啉检出值0.0689mg/kg,标准规定为不超过0.05mg/kg。检验机构为中量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四十)西安市临潼区秦陵街办爱购超市销售的包菜,乙酰甲胺磷检出值0.21mg/kg,标准规定为不超过0.05mg/kg。检验机构为中量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四十一)西安市临潼区胖子蔬菜店销售的甘蓝,乙酰甲胺磷检出值0.16mg/kg,标准规定为不超过0.05mg/kg。检验机构为中量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四十二)西安市临潼区东环九龙鲜生便利店销售的香蕉,吡虫啉检出值0.0767mg/kg,标准规定为不超过0.05mg/kg。检验机构为中量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四十三)西安市临潼区东环九龙鲜生便利店销售的小芹菜,甲拌磷检出值0.12mg/kg,标准规定为不超过0.01mg/kg。检验机构为中量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四十四)西安市临潼区东环九龙鲜生便利店销售的甘蓝,乙酰甲胺磷检出值0.096mg/kg,标准规定为不超过0.02mg/kg。检验机构为中量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四十五)陕西全都实业有限公司临潼北环路分公司销售的麦芹,毒死蜱检出值0.24mg/kg,标准规定为不超过0.05mg/kg。检验机构为中量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四十六)西安市临潼区唯杨商贸行销售的香蕉,吡虫啉检出值0.0710mg/kg,标准规定为不超过0.05mg/kg。检验机构为中量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四十七)西安市临潼区唯杨商贸行销售的皇帝蕉,吡虫啉检出值0.0715mg/kg,标准规定为不超过0.05mg/kg。检验机构为中量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四十八)西安市临潼区全都购物广场有限公销售司的香蕉,吡虫啉检出值0.0783mg/kg,标准规定为不超过0.05mg/kg。检验机构为中量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四十九)西安市临潼区全都购物广场有限公司销售的麦芹,毒死蜱检出值0.5mg/kg,标准规定为不超过0.05mg/kg。检验机构为中量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三、对上述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西安市临潼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已责令经营单位停止销售不合格产品,召回不合格产品,并依法予以查处。同时,向相关监管部门发送线索函。查处情况将在相关网站向社会公布。
2022年第5号抽检合格公示信息.xls
不合格产品信息
序号 | 标称生产企业名称 | 标称生产企业地址 | 被抽样单位名称 | 被抽样单位地址 | 食品名称 | 规格型号 | 商标 | 生产日期/批号 | 不合格项目 | 分类 | 公告日期 |
1 | / | / | 西安市临潼区秦陵街办桶桶香火锅店 | 西安市临潼区体育路71号 | 碟子 | / | / | 2022/9/14 | 大肠菌群||检出||/50cm2||不得检出 | 餐饮食品 | 2022.11.14 |
月28日,重庆市火锅协会联合火锅天下平台举办的火锅老板沙龙第二期来到了九格红浪茶派火锅。
这次火锅老板沙龙以“如何打造品牌差异化”为主题,邀请到了二十多家火锅企业一起探讨品牌打造方面的困惑,分享成功品牌背后的管理经营模式。虽然室外寒风习习,仍挡不住大家的交流热情,火锅品牌代表们纷纷各抒己见,每一次分享都引发了大家的积极讨论和热烈掌声。
< class="pgc-img">>本次沙龙上,重庆市火锅协会办公室主任任国庆首先向大家传达了协会在2019年将着重发力的几件大事:申报在重庆成立中国火锅协会、重庆火锅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争取在香港举办重庆火锅美食文化节等,并会继续做好重庆火锅企业的服务工作。
< class="pgc-img">重庆市火锅协会办公室主任任国庆传达协会2019工作要点
>新科讯公司战略发展总监向大家介绍了社保入税的国家新政策,在企业财务规范化、企业合理降低经营成本、提升能效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 class="pgc-img">新科讯公司战略发展总监向大家介绍社保入税等国家新政策
>作为本次沙龙活动的东道主,九格红浪茶派火锅掌门人余总对茶派火锅的经营理念与打造品牌差异化进行了精彩分享,并向在座的火锅同行们抛出难题:如何助推火锅品牌快速发展?
< class="pgc-img">九格红浪茶派火锅掌门人余池分享品牌打造思路
>德庄火锅盛总现场对九格红浪茶派火锅的品牌之路进行深度剖析,强调了精准的品牌定位对品牌打造的重要性。
< class="pgc-img">重庆德庄集团物流配送中心总经理盛利分享
>味蒸火锅刘总表示,要做好品牌的差异,首先要学会瘦身:1、在一定时间段内规模要瘦身;2、特别是单店,一定要注意品类的瘦身;3、企业人员结构上的瘦身,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 class="pgc-img">味蒸火锅总经理刘绮年分享品牌打造经验
>重庆古城墙火锅黄总提出,虽然重庆火锅全国有名,在品牌的打造上,成都火锅有两个值得学习的点:一个是成都的火锅品牌擅长抱团发展,能彼此合作推广;第二个是他们擅长打造品牌文化,独特的品牌文化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
< class="pgc-img">重庆古城墙火锅老总黄中明分享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企业代表们积极交流
>在品牌打造方面,火锅天下平台也在不断尝试与创新。火锅天下资深品牌策划人王总监向大家分享了在品牌打造方面的要点及趋势,也表示平台在2019年的工作规划中,将持续不断的举办为火锅企业服务的火锅老板沙龙,并进行平台火伴招募计划,为其提供更全面、更精细化的服务。
< class="pgc-img">火锅天下平台品牌策划总监王婷婷分享
>< class="pgc-img">>这次沙龙依然有优质的食材商来到现场,向大家展示春季新鲜优质的当季火爆食材。自由交流结束后,大家在品尝食材的同时,还沉浸在刚才热烈友好的讨论气氛中,直接将讨论舞台搬到了饭桌上,简直停不下来。
< class="pgc-img">>第二期火锅老板沙龙在大家的热烈交流中逐渐走向尾声,火锅天下平台后续将推出更多行业活动,敬请期待。
特别感谢
感谢本次支持并参与活动的火锅商家、火锅食材商家:
九格红浪茶派火锅、民心老火锅、重庆古城墙老火锅、一品火锅、洞子老火锅、渝协火锅、重庆巴渝品位鲜菜老火锅、回味川渝清真火锅、嘉陵巷市井火锅、俏辣嘟火锅、舒家大院老火锅、醉湘亲老火锅、巴渝汉家老火锅、馋狗火锅、新妙火锅、柒桌老火锅、德庄火锅、签里签外火锅串串、味蒸老火锅
彝良山益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庆龙凤易购连锁、重庆伙佬二食品、重庆一路领鲜食品有限公司、麦道农业、重庆忆情怀商贸有限公司
文章转载自:火锅热评榜
>< class="pgc-img">>
道马拉的名字,是在上世纪最后一年。
作为重庆直辖后的外省青年,我像一条犟牛,从蜀南中等城市,直奔这座火炉、雾都和山城。此前,我对重庆的了解,仅限这三个难说好坏的“绰号”。当然还有火锅,准确说是带给我们一家人麻烦的火锅底料。
刚出汽车站,灰蒙蒙的天空下,就有群“棒棒”呼啸而来,代表三千万重庆人迎接我。跑在最前面的两位瘦削中年男,不由分说地卸下我的双肩包,并争夺起来。我平生第一次做了回裁判,让面善的大哥帮我拎着。
给我拎包没多少好处。上出租的刹那,我给了他五元现钞。看上去,他有些懊丧。可一眨眼,他又捏着竹棒,一脸兴奋地冲向了别处。
当时我想,实在不行,这事儿我也能干。但我很快开始了梦寐以求的写字生活,当时觉得天遂人愿,后来觉得,整天挎个包游走街头,跟棒棒也差不太多。这之后,我不知从哪儿听到了马拉的名字。我第一反应就是,这哥们肯定牛高马大、力气不小。
听说他就职于《新女性》杂志社,我就觉得乃父真有远见和格局,取名时,就甘让儿子为新女性作牛作马。这倒也符合重庆男人的集体意识(或无意识?)。当若干年后,我和马拉,成为并不碰头也不说话的同事,才知道这是他的笔名。他原本姓郭,郭沫若的郭。
记得我们第一次说话,是2003年,我受人之托,作为马拉的小同事,拿了篇学生作文请他发表。那篇小作文,肯定比现在董宇辉的差远了,但我乐观估计,他是签发了的。
就像十多年后,由他一人为我主持的“马拉诗歌鉴定中心”(该中心由我命名挂牌),在微信上秒签我的诗歌(当然还有我不时传递的江湖各路诗歌),并热情洋溢地点评几句一样。毕竟,他是重庆土著。他是个爱别人面子的人。
除了他怕不怕老婆这条之外,其他方面都验证了,他的确是喝两江水、蹿重庆城、爱重庆人长大的。要不,他怎么能坚持十多年,在晨报上将“马拉打望”进行到底呢?要不,他怎么会将专栏集结出版时,非要取名《口述重庆:从母城到江湖的民间生活史》呢?
话说这部书的出版,多少有些秘而不宣。当我在南滨路某个高台之上手捧此书时,立即就被“红与黑”的封面,吸引了。
嗨,马哥终于出书了!这是他喜欢的颜色,就像当年在晨报制作的《像电影那样生活——中国电影百年纪念特刊》封面一样。
很长一段时间,我与那个叫马拉的人,像两个互不相干的电杆,分置于上下半城。他是老板凳,理应在高处打望老报社大院和我们。
当两根电杆靠拢时,已是在对他《书店》《阿梅一去漫天雪》等若干诗文,悦读成诵的多年以后。他喜欢戏谑、反讽和调侃,这恰恰也是我喜欢的。他写文化新闻,说某老作家应付官司,也要特意提到,“他将操着川普在法庭上辩护”。鉴别马拉文章真伪,只需把握一点,如果全文没有几个笑点,那一定是冒名。
万万没想到的是,笑着笑着,我们竟然成了隔壁邻居。那是2011年春天,我新的座位与他横向同排,隔着一个女士。好几次,我们都不约而同地站起来,掠过这位知性女士的漂亮发型,说两句有关书籍和知识的话——幸好那时还不兴知识付费。
他当时有两句话很重要。一句是说“我算过的,一个男人最好的年龄是25岁到35岁,你还没到35岁”,还有一句是“德鸿,我抽屉里这些书,你要看就顺便拿”,说时他拉开抽屉,一下暴露了他的核心机密——全是封面泛黄的经典藏书。我自然不敢造次。倒是眼见好几位同事,走过来与他秘密交谈,顺手牵羊或鼓捣弄走一两块“砖头”。当时我想,人还是不该露富哇。
就在我颇为腹黑地谋划如何顺走他的典藏图书时,连续好几天,我越过知性的脑袋,要与隔壁电杆通电时,电杆竟然迟迟不见。弄得邻座女同事,在辛勤工作之时,不得已用余光乜我两眼。见她一脸不解和不爽,我对重庆方言“打望”便有了更深的理解。坐在解放碑某个梯坎上打望,脖子伸得再长都没人管,但在办公室,弄不好就会被斥为猥亵了。
好在我还不算愚钝,我绕了一大圈,走到马拉故居般的座位前,一把拉开抽屉:我靠,一张纸都没有!一问才知道,马拉调部门了。他不辞而别,是要弄个牛逼专栏。
果然很快,一个叫“马拉打望·城与人”的专栏开张了。那幅由明显不成比例的小眼镜、大脸庞、串脸胡构成的马拉头像,让我既羡有赞:马哥终于出山了!
这一次,大家喊了很久的马哥,不是写他那些“看不惯”“马拉贩言”“牛头不对马嘴”“一周娱乐之最”的娱评专栏,而是去经营“马拉打望”专栏了。
嗨,只有他这种老资格的重庆崽儿,才有资格随处打望。当他连珠炮般发出若干妙文时,我才发觉,这哪里是近乎猥亵的偷偷打望,这分明是一种田野考察般的人文踏勘。
我经常想,当高度近视的他弯腰驼背,在这座城市深度扫描、掘地三尺时,说不准又会抛出两颗炸弹来。事实证明,他勘到的哑炮很少。在全城炸响的文章中,我记得有范绍增家族往事、山城梵高、任鸿隽后人访谈、梁漱溟后人访谈等篇什,总能让我一口气读完。
没过多久,就有地产界、文化界的新老朋友,在与我聊天时,冷不防冒出一句:“嘿,你们晨报那个马拉,写得安逸。”
这相当于提醒我,对曾经的隔壁邻居,要看得更紧点。于是,我常常忽略了封面头条,直奔专栏,与马拉一同去打望。有一回,我正困在电脑前炮制方案,毛茸茸的阳光撩着我的后颈,心里一阵乱烦,不料旁边有人一拍桌子,吼出国骂:“马拉隔壁,整得太好了!”
我心里咯噔一下:这大哥是在表扬我?为何拐弯抹角?
站起来向他致意时,只见他正目不转睛看着晨报,那个“马起一张脸”的头像提醒我,他用国骂表扬的,不是马拉隔壁,而是马拉。
我不晓得,晨报那几年,是否因为马拉专栏而纸贵,但可以肯定地说,马拉专栏让晨报更有味道更轻舞飞扬了。
很难得,马拉一打望就是十多年。这十多年里,很多新闻都成旧闻,无论当时有多轰动,人们都不再提起。唯有“马拉打望”,人们还不时看到,不时惦记。
就在人们越来越习惯,碎片化的手机阅读时,报摊报贩也顺势大规模撤退,仅在个别街头巷尾,象征性地留下一两个兄弟,表明这个行业依旧存在。每天都在铜元局顺时针转圈圈的我,路过仅有的报摊,常会顺势望上一眼,偶尔还拿起一张晨报,去寻找当年熟悉的名字。
好多次,我捧起晨报,就像捧起日渐憔悴的故人的脸。凝望封面多时,我才想起翻过去找找马拉专栏。然而,每一次都落空。
是纸张贵了,还是马拉老了?的确,马拉也越来越逼近退休之年。还能像当年那样,夏天一脚凉鞋、一身短打,嗖嗖几步就蹿到座位上,敲打人们的神经吗?还能背一篓手术刀、手电筒、手抄本,对这座城和城里的人刨根问底吗?
老字号的马拉,还能像一个江湖老掌柜那样,让我们随便吃点啥,都舔唇咂嘴,回味无穷吗?
我暗自想,莫非他在研发超级核炸弹吧。屈指一算,六十了。该出大东西了。
果不其然,大东西来了。
在不久前的某个秋日里,我努力伸长短肥的脖子,向南滨湾区深情打望。突然电话响了,出版社友人如约而至。我赶紧回到座位上,正襟危坐起来。此时阳光正好,茶香正浓,朋友来得正是时候。只见他怀抱几本砖块厚的大书,快步走拢,伸手就递我一本,说:“马哥的书,送你一本。”
我靠!我差点叫了起来。这几年的微信热聊,从来没听他说过有本书要出来。他只曾打白沙气地提过一句,说一部随笔集,眼看要出版了,又黄了。但绝对不是这一本。
我一看封面就知道,这是十多年集马拉专栏之大成。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命定之书,一部就应该在此时此刻从天而降的喜庆之书。尽管它还带着别人怀抱的余温,但我觉得,这一本就该属于我。
当晚,我就拍了一个封面,发给马拉兄,算是祝贺。他立马回复:在哪里看到的?都上市了?给个地址,给你寄本过来!
也许他拿到样书,就幸福得一头栽在床上,很快打起了呼噜。关于市场,他不必关心,也不必担心。这部书的价值,在封面上已经说得一清二楚。口述重庆,其实就是:说不尽的重庆,说别人不明不白的重庆。
是呀,重庆的龙门阵,哪里摆得完?!深刻影响过二战进程和人类历史的三千年老城,哪里是你我几幅颜色,吹点壳子、展点言子、编点段子、卖点关子就能说清道明的。无数秘闻旧事,必须得一部又一部大书,一场又一场大型龙门阵,一次又一次深度阅读,来揭晓,来感知,来回应。
据说这部书的出版,前前后后延宕了六年。其间很大一个原因,是作者本人,对文本、标题过于吹毛求疵,反复修改了好多遍。且常常为一句话、一个提法,与编辑来回拉扯几个回合。他向来说话,语速极快。重庆人本有的急躁性格,在他付梓此书时,似乎被刻意隐藏了。
翻阅此书,光目录就让人过目难忘。那些长短不一的标题,有些是转述受访人某句话,有些是直接引语,有些是具体事件,总之都很有料。比如《马校长:当年打我的学生,我原谅你们》《漫画大家王君异:他在李大钊手下入党》《我小时候遭绑在嘉陵巷的电杆上》《汪曾祺给夏素芬写了一黑板情诗》等等。这些翻新的标题,比当年更热辣更抓眼球,让人一扫目录,恨不得立马动筷,一锅烫了。
书的体例也很别致:母城、望族、先生、青春、陪读、老兵、大厂、妙手、江湖,九个名词,九个单元,就像一台大型交响的九个声部,或者一幅巨画里的九种色彩、九座山峰,雄浑苍远,连绵不绝。
毫无疑问,这是部苦心之书,也是部浩瀚之书,饱含了一张报纸、一个专栏作家、一群编辑、一家出版社的才情、责任和精神力量。
阅读若干篇章,我不禁掩卷沉思:到底是什么,让马拉兄如是坚持,一干就是十多年?即便为稻粱谋,也有厌倦的时候。
难道叫马拉的人,生来就要坚持马拉松式的写作,就要大马力拉动一张报纸的阅读量和一座城的掌故秘辛?
记得这个大马力的写作者,自豪地说过,他采用的是法国年鉴派史学的叙述刀法。作为当代国际史坛有较大影响的史学流派之一,年鉴派史学强调正常的历史研究应重视人类生活的全部现象,而不仅仅是帝王将相史。
于此,似乎可以理解,为何马拉打望的“城与人”,那么丰广,三教九流无所不包,为何他会提出“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城;有什么样的城,就有什么样的人”。
可以说,马拉的叙述文本,已经超越了一个资深记者和专栏作家,通常意义上的写作定义。他经年探勘,以全城喜闻乐见的故事和亦庄亦谐的笔调,写出了8D魔都的玄幻往事和文史肌理。
他像一个参与打捞“南宋一号”的水下考古专家,一个猛子下去,就捧出了一只只珍贵的精美瓷器。他小心地打量、擦拭、复原、上色,然后将它们拾掇成串,斗量车载地奉送到我们面前。
事实上,自从名嘴崔永元弄出口述博物馆之后,口述这个词,几乎成为文化界的流行用语。开茶馆的、带货的、耍嘴皮子的、退而不休的,都纷纷嚷着要扯个场子,口述这样,口述那样。
目力所及,还真只有马拉兄的口述,整得有声有色、有盐有味、有始有终。其实,这些年他啥事没干,就开着一个人的“口述火锅馆”,又当老板又跑趟,脚底抹油,两袖生风,终年分文不取。见客官撸起袖子,烫上几下,乐一阵子,他就嘿嘿地笑,风雨无悔。
印象中,这是马拉兄平生第一部书。好像真的憋了几十年。一上来,就砸给我们一块老城门上的苍劲之石。
就在前几天,《口述重庆:从母城到江湖的民间生活史》新书分享会终于举行。在这从容又盛大的脱口秀级别的分享会现场,我坐在黑压压的人群之上,感受“马拉打望”的强大气场。
这些老读者们,似乎对这块“城墙石”期盼已久。马拉操着重庆母语,与嘉宾朋友,一起分享他的打望生涯和成果,人群中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掌声。
这也许是迟到的掌声。
自他未满十八岁,在西师中文系男生宿舍里,一口气写出《第三代人宣言》,迄今四十余年。多年来,源于“第三代人”的中国“第三代”诗歌概念,在无数的火锅店、江湖菜馆、坝坝茶乃至高档会所里,传来传去,忽明忽暗。
关于那些诗歌往事,说法纷纭,但确定不会有一个叫马拉的人参与其中。按照诗歌史学者权威版本的“史海钩沉”,那个起草宣言的人,叫郭绍才。
后来,郭绍才用了笔名马拉进入新闻界,就像其自谑的“沦为记者”。再后来,马拉之名,印进了身份证和人们的记忆深处。从此,那个叫郭绍才的诗歌少侠不见了。
那个亦真亦幻的诗歌年代也消逝了。人们依然烫着火锅,喝着酒,喝着喝着,一代人老了。马拉也成了老字号。
老字号是不能失传的。可喜的是,据说耳顺之年的马拉兄,还会将“口述重庆”进行下去。这本书只是第一季,还会有第二季、第三季……这实在是吾辈之幸。一个老诗人,如此热爱口语、母城和江湖,热爱让我们躁动、撕裂、挣扎、奋进的民间生活史。
当我再次捧起这部厚重之书,摩挲它典藏经典式的硬壳封面,我想,它足以成为一个伴手礼,用来送给喜欢重庆的外地友人。它是一份最为麻辣鲜香不上火的正宗老火锅。
最后,我坦白,一连多个夜晚,我都扛着这煌煌五十万言,从书房走进卧室。在不同人等,脱口而出的重庆方言的边边上,我嘿嘿笑过,啧啧赞过,之后倒头便睡,一觉到尿点。
给了我睡眠自信的马拉兄,还将带来多少迷人的转述呢?我有理由期待更多。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