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青年网北京8月23日电(记者 张宇慧)今日,中国饭店协会与新华网联合发布《2021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高质量发展的“五化”(绿色化、数字化、新零售化、标准化和品牌化)成为餐饮企业未来发展中的重要导向标。
据介绍,该报告由内地各省餐饮收入排行、餐饮行业整体经营情况分析、上市公司经营分析、企业家信心指数分析及精选附件五个篇章组成。
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韩明指出,本次报告,一方面对餐饮行业发展趋势与国家新政进行详细解读、给出相关发展建议;另一方面,《报告》精选了对餐饮行业有重大指导意义的国家政策及法律文件供业者参考,希望会对餐饮行业在未来的发展走向给予清晰指引。
绿色方面,《报告》显示,社会责任评分表中,倡导节约消费和倡导使用公勺公筷这两项分别评分分别为4.65分和4.46分,位居评分表第一和第三位,说明餐饮企业普遍认同、重视并践行绿色发展措施。
“由数字化带动起来的新零售也成为了时下热门的发展趋势。”韩明认为,“基于网络数字技术的新业态新模式,支撑了新型消费逆势快速增长,也为餐饮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变革。对于数字化和新零售方面的热点,餐饮企业应及时关注、及时参与、及时发展,研判时下消费趋势和消费者口味,推出适当的营销模式与特色产品,充分利用和享受数字化与新零售带来的新红利。
“对于餐饮行业而言,标准与统一的生产模式必不可少,这就使得餐企对中央厨房的关注和需求与日俱增。”韩明表示。据统计,目前门店数超过10家的连锁餐饮品牌中,有68.3%都在采用中央厨房做集中配送;而规模较小的餐企,也在通过建立精益化央厨来落实标准化生产。韩明认为,对标准化要求的提升,使得未来还会有更多的餐饮企业投身央厨建设的大潮中。
“品牌不仅是企业象征与品质代表,更是企业文化和其所在国家/地区文化的体现和宣传。相比于国外餐饮品牌,国内餐饮品牌在识别度、成熟度和文化底蕴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韩明建议,餐饮企业品牌打造过程中要注意与文化产业的结合,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优质的服务和产品质量为基础,以科学管理、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为依托,以数字化渠道为手段,以高质量发展为目的,打造质量过硬、辨识度高、文化性强的餐饮国牌,推动国牌发展壮大。
来源:中国青年网
报潍坊讯 7月23日,记者走进潍坊新华中学食堂后厨,地面干净、环境整洁,让人眼前一亮。在加工区域,从原料选取到加工成成品,每个环节井然有序;厨房用具整齐摆放在指定位置,每一个公共用具也有专人专管。该校校长张雪梅说,他们是全市第一批采用“4D管理模式”的,主体责任到位、卫生清洁到位、人员管理到位、流程规范到位。
“因为‘四个到位’的‘到’字首拼为‘D’,所以叫‘4D’。”潍坊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主体责任到位是指学校要认真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建立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环节、岗位从业人员的责任。卫生清洁到位是指学校食堂要对食品加工处理区域、师生就餐场所进行每日清扫,确保食堂卫生整洁。人员管理到位是指学校食堂要建立完善的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档案,保证每名从业人员持有有效健康证明。流程规范到位是指对采购的食品原料、食品相关产品等进行查验,建立进货台账并记录详细的信息,索取并留存购物票据以及有关合格证明。从试点情况看,“4D管理模式”能够全面提升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目前正在潍坊全市学校食堂推广,到今年年底,推广覆盖面有望达到90%。
不仅学校食堂有“4D”,餐饮店也有“4D厨房”。记者在新泰市海鲜坊大酒店厨房看到,厨房里有许多“4D食品安全现场管理”的标识,地面干净整洁,一件件厨具如等待检阅的“战士”,齐刷刷列队“站立”,“炒锅队”“切刀阵”“砧板排”,就连大厨们各自使用的毛巾、水壶都有自己专属的位置,摆放得整齐划一,整个厨房整洁有序。此外,仓库食材定位码放,店内清洁责任区明确到人,价目表、卫生表、员工健康证明等记录齐全,从根本上清除了各区域脏乱现象,确保用餐环境整洁。
新泰市市场监管局餐饮服务监管科科长董雷告诉记者,目前,新泰已有多家酒店采用“4D管理模式”,效果明显,既优化了社会共治氛围,提高了公众监督食品安全的积极性和满意度,也对增强餐饮行业的自律意识、形成良好的餐饮行业经营秩序及建立长效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大有裨益。
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厨房“4D管理模式”已在我省菏泽、日照、潍坊、泰安等地持续推进,这是实施“餐饮安全提档升级工程”,推动服务水平和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的重要一步,也是保障消费者舌尖安全的一次“革命”。
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世琪 通讯员 市闻
< class="pgc-img">>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从今天召开的全省第二批商品市场“五化”改造现场推进会上获悉,4月底前,浙江第二批419家商品市场将完成“五化”改造。
哪五化?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规范化!
浙江已有首批260家商品市场去年12月完成了“五化”改造。
作为市场大省,目前浙江农贸(农批)市场有2152家,专业市场1197家。2020年全省商品市场共实现成交总额2.12万亿元,约相当于当年全省批零贸易商品交易额的六分之一。商品市场“五化”改造是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重要行动,是9大公共领域中受众面最大的一环,年人流量超6亿人次。
< class="pgc-img">>记者了解到,第二批商品市场在“五化”改造中不断涌现出一批创新思路和迭代做法。如温州鹿城区运用数字化手段,打造农贸市场智慧管理指挥中心,将全区36个农贸市场纳入指挥平台,实施远程实时监控,首创“监管、支付、溯源”一码通,实现从称量到结算全流程电子化服务;该区的农贸市场在改造中融入文化元素,黄龙农贸市场专题展示箬笠历史文化,松台农贸市场提炼瓯菜饮食文化,南塘农贸市场推出“城市菜谱”;瓯海区瞿溪真皮大世界以特色化为重点,建设创意设计中心、产品发布中心、直播基地,并培育夜间经济、产业科普基地等等。
据悉,浙江农贸市场和专业市场“五化”改造项目启动以来,全省已实际投入资金5.4亿元,共涉及经营户超过7万户。这些资金主要用于采购或安装“政务一体机”、安装垃圾减量就地处理机、配置AED心脏除颤仪、安装电动车充电桩、电瓶车充电点以及改造综合服务台、休息室4,设置经营户之家、妇女之家、党员之家;增加母婴室、“第三人”卫生间;改造餐饮区、熟食制售间等,累计安装溯源秤14675台、快递存放柜460组、共享充电宝2714个、共享雨伞4895把;新启用微信公众号217个、研发APP小程序181个。
据悉,下一步,“五化”改造内容还将继续深化,省市场监管局将加快推进“数字化改革”,全面推广“商品市场智慧化应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