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客单价是一个美食社群最佳的单品团购价格?
社群里那些不活跃的成员,该怎么运营激发转化?
昨晚,咱们社群里 @王宏 关于一个美食社群如何开展团购活动的分享,给了一碗梁粉很多启示。
干货很多,在征得她的同意后,一碗梁粉把部分内容分享给咱们公众号的朋友们,并且在一些很重要的节点上,加上了自己的理解和评论。
完整的分享内容,请至我们的知识星球社群下载获取。
——————————————————————————————————
开场白:大家好,我是王宏,来自北方城市哈尔滨,不要问我这里有多冷。
感谢一碗梁粉提供的平台,给我一次可以与群内各位大咖们分享的机会,也很荣幸能够和大家共同交流学习没有太多的分享经验,以下就是实实在在的干货:
1、自我介绍:热爱美食、朋友圈经营
【一碗梁粉】:她透露从8岁开始就喜欢自己捣腾各种美食,所以你知道一个美食意见领袖KOL是怎么炼成的了吧?
她也经常在朋友圈晒自己做的美食,于是就有朋友不断问她的美食是怎么做成的,她也就顺势做了一个自己的美食分享群(不同于下面提到的年夜饭福利群)。
所以你会看到,至少有两点,在转化之前,她做的工作对于她后续在社群中的团购转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前期在朋友圈的分享,有自身的美食专业形象
-在年夜饭福利团购微信群之前建立的分享群,已经构建了信任
2、第一次成立美食群,取名"年夜饭福利群",临近春节,教大家做年夜饭、团购年货,12月11日成立,12月15日发起团购,成交单品161件(161不算偶然,也不算什么好成绩,我们仍在努力,当时220人)以前做分享的时候我群里只做了一次团购,后来截止到现在共计做了6次团购,每次购买的成交金额在3000-7000之间不等。
【一碗梁粉】:临近春节,建群的初衷是帮助大家晒美食在朋友圈,你可以理解为这是一个专门用于年夜饭菜品团购的快闪群,当然,这是有以前她建立的美食分享群的铺垫的。
3、今天的分享主要内容有:6个板块
1如何根据团购的产品来设计群内分享内容和菜谱
2如何根据群成员喜好设计产品
3群氛围营造的互动案例
4烹饪课程设计的技巧和风格
5烹饪课视频的拍摄与剪辑技巧
6群内成员的兴趣引导(点餐学习感情趣的菜、喜好吃什么)
其中2和6在一起分享
5、群内成员架构:群主、资深中餐厨师/达人、资深西餐达人、资深烘焙师、资深吃货达人、辅食爱好小厨、分享达人等,截止到现在320人,购买率在13%
【一碗梁粉】:这里至少有3点启示:
-你的社群成员有角色的设定吗? 可以不用刻意设置,但是如果有这个思维,能帮到很多。
-她的微信群里有爱好美食摄影的朋友,还记得咱们提过的,至少在美食这个领域里,已经有这么多更加细分的领域供你发挥优势。
-她透露每次购买率在9%到15%之间,你的社群?
如何根据团购的产品来设计群内分享内容和菜谱
4、第一次选品:第一次拿到的产品是牛排,天顺源,在哈尔滨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品牌,天猫及超市售价22+,群内团购价14.5,高性价比,在锁定牛排团购之前,群内分享的内容是:
?牛排的快手制作方法与高逼格摆盘(关于几分熟的展示及口感描述)
?牛排的科普知识
?合成牛排等关于牛排的口水讨论
提前2-3天预热,提前设置提问、拉动团购需求、培养咨询习惯
【一碗梁粉】:
可以好好学习一下,在牛排团购这个场景下,她是如何安排自己的内容的。
预热很重要,当有人对你的事情有兴趣提问的时候,才是转化的开始。
预热一定需要海报吗? 可以看看她发的朋友圈供你参考下
如何根据群成员喜好设计产品、群内成员的兴趣引导(点餐学习感兴趣的菜、喜好吃什么)
两条是相辅相成的,放一起讲
设置了群成员感兴趣的菜的做法接龙,按照大家喜好给自己的群昵称命名(通过名字可以看到大家的喜欢而且这是一种互动)在群内我会亲切的称呼大家是某某小厨
【一碗梁粉】:她在分享中,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点。
当昵称中出现共同的美食品类时,你是不是已经发现了同好?
找一些话题去引导大家对自己喜欢的产品喜欢吃如何烹饪的做法
美食群不但要有意见领袖,更要有代表性的吃货,因为每个人的口味是不一样的,每次团购的产品除了有吸引人的性价比以外,
【一碗梁粉】:有代表性的吃货是指在不同的美食领域有不同的爱好,麻辣,清淡,西餐等等。
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找到KOL 的方式。
(受限于篇幅,以下内容省略)
如何选择适合团购的产品?
如何激发社群成员分享美食
团购的产品多少品类比较合适?
烹饪课程设计的技巧和风格
烹饪课视频的拍摄与剪辑技巧
【一碗梁粉社群分享计划】
(注:已进行的分享,可在我们的知识星球找到全部笔记)
关于微信群裂变的分享(已进行)
关于软文营销的分享(已进行)
引流的分享(已进行)
微博运营引流的分享(已进行)
大型家长社群运营的分享(已进行)
小程序引流运营的分享(已进行)
依靠裂变海报和社群运营,如何为他3天带来80万订单?(已进行)
10000个母婴微信群,她是怎么运营的?(已进行)
0成本微信裂变转化13万付费,她怎么做到的?(已进行)
美食社群新建5天,如何产出150个单品团购?(已进行)
互联网运营中的常见法律问题(计划中)
引流脚本的使用及运营(计划中)
群运营这个话题,是一个被过度神话的领域,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推广方法。一个社群能形成的第一前提是每个在社群里的人都认为自己能够从中获利。
一
参与者角色分析
如果我们把一个社群进行拆分,就会发现它是由很多个体构成的。这些个体的参与者可以用两种维度来划分。
第一种维度是需求。需求相同,需求的人群很容易就聚到一起。比如,想瘦下来的胖子群体。每一个胖子的需求都是非常相似的,减肥、穿上小一号的衣服或是其他相似的延伸,这就很容易形成一个社群。
胖子里面有的可能是月薪五千的新媒体编辑,可能是 40 岁的公务员,也可能是一个日进斗金的餐厅老板,他们身份都不同,但是需求相同。
第二种维度是身份。用共同的身份标签去搭建社群是非常有效的。比如,自媒体社群参与门槛定为微博粉丝要有 20 万,这样大家的身份就统一了——都是微博 20 万粉丝或者更多量级的自媒体人。那么交流内容和交换价值就可以围绕这个身份去进行放大。
这里面可能有美食主题的自媒体人,也有汽车主题的自媒体人,可能完全没有关联,但他们有相同的身份标签,所以肯定有可以交流交换的点。
所以需求和身份是划分社群参与者的两大维度,不论是哪一种维度,参与者在这个社群中一定是认为自己能从中获利的。什么叫从中获利?社群里的每个人都会认为自己在社群内所获得的价值大于自己的付出,如果他不这么认为的话,就会退出这个社群。
不同的社群有不同的利益类型,有的社群能够获得信息,有的社群能帮自己养成习惯,有的社群能发现什么东西值得买,不同的利益点会导致不同的活跃度。
举例:虎嗅作者群。虎嗅是一个媒体平台,这个平台把发表过文章的作者拉成一个社群,而这个社群的属性就是讨论观点和交换信息。因为媒体平台的文章发布量很大,所以这样的社群活跃度就很高,每天都会有大量的内容产生。
><>)位客服负责群内的日常管理,包括群规发布、成员唤醒、日常巡视、产品问题解决、配合运营人员等;
2)位运营人员负责群内活动的具体执行,包括人员选拔、日常用户统计、调研、活动后台策划、指南等等,如果群内活动不多、群不多,运营人员可为1位或者由客服兼任;
1位主持人可以认为是代群主的角色,担任主持大局的角色,包括活动预热,话题筛选、引导互动等,主持人要能和群成员对得上话。
如果现在群比较少,人也不多,最多有两个人就够了。1位主持人负责活动策划、沟通、社群把控,1位客服负责群的日常运营。
2、One Faith
三爸群成立的初衷是共同学习社群运营之道,所以,这个群有一个主旨,这也是为什么这个群虽然经历沉寂期,却依然能够被唤醒的原因。
反观很多群成立壮大速度之快,却早早消亡,为什么?因为这个群缺乏共同的话题和活动连接,本身又是弱关系,Get不到大家共同的点,要做分享连话题都无从选择。
3、A Group of fans
没有粉丝,还瞎蹦什么呢……最开始,企业很难拥有数量庞大的粉丝群,那就要从小粉丝群体开始做起,养成核心铁粉群,将粉丝变成自己的员工,通过他们去组织、分裂,吸引更多的粉丝。
6为什么要做社群?
前面说了那么多,可为什么要做社群呢?社群真的有用吗?
1、社群是会员制的升级
会员制实现了企业与消费者1对多的沟通,但往往是专职客服或营销人员透过互动工具与消费者沟通,消费者接触不到真实的企业员工,消费者彼此之间也没有关联,真实有效的连接需要落实到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要做到一定数量级的、真实有效的连接,线上微信群是最合适的方式。
理想的微信群就像是一个会员制俱乐部,会员自发交流、自组织协同行动,群友间、企业与用户之间形成真正的强关系。
强关系形成亲密关系,群友对品牌产生认同;强关系的压力、高影响力可引发模仿、从众消费,并可实现高效的社群促销(微信群团购等)。
比如,爸宝饭群中的多位群友曾晒出他们向好友推荐购买三爸空气净化器的照片。
2、强关系社群增加了群友和企业的社会资本及人脉资本
建立强关系的第一步:展示自己。能人秀是个很好的路径,主角展示自己及其人脉背书,通过“烧烤”建立与其他群友的互动关系、展示实力,建立信任。
如文章开始的群友调研结果,可以发现爸宝饭群里藏龙卧虎,三个爸爸可以挖掘与群友未来合作的机会,或共同推进空气净化标准,或进行渠道营销合作,或为目标客群整合有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完整解决方案。
而群友也能提升自己的人脉资本,比如广州的乔学升就发现广州的大熊是不错的CTO候选。
3、自组织引爆群体力量
伴随着强关系的形成,自组织不在话下。
首先社群群友可以围绕产品和服务的组队组团,类似小米的“荣誉开发组”。
其次还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培养习惯,形成social的生活方式,如跑团;再次群友也愿意成为品牌的义务监察员,监督线下门店、员工。
更完美的是成为品牌的“御林军”,捍卫品牌、帮助应对危机,积极参与品牌发起的公益活动、营销战争等,如这次天津港爆炸事件后,爸宝饭群友积极配合参与了三个爸爸对受灾人士的捐赠活动。
7群主是一个新职业
未来商业的核心是人,企业要出售或者展示的是人,是代表企业形象的员工及代表企业号召力的粉丝,不再只是产品。企业的核心能力将体现在能圈多少人,而不是拥有多少传统资源。
今年7月1日,海尔宣布将招募至少3万名创客,到海尔微店平台创业,这意味着海尔客户数据库中上亿的用户,不再仅仅由其客服中心维护管理,而是将由这3万名微商分别打理。
我们知道,微商的生存空间是微信群和朋友圈。从这个意义上讲,海尔的客户关系数据库可能将被碎片成为3万个甚至更多的群,成为被3万名微商打理的群。
每一个微商都是群主,那么这个群是活群,还是死群?能否真正圈住人,群主是关键!
建过群的群主都知道,要想让群真正活跃起来,避免成为死群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群要真正有价值,就需要同频同趣,形成一个部落。
正因为群的这种难度,反过来决定了群的价值:一旦传统企业意识到群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渠道,专职的群主就必不可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