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用法:上药各洗净,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余次之。每剂不过9g,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太过。现代用法:三药微炒,捣碎,布包微煮,频服。
功用:《中医方剂学》:顺气降逆,化痰消食。
主治:老年咳嗽,气逆痰痞,便秘
加减:若大便实者,加蜂蜜5克;若冬寒,加生姜三片。
病案:患者男,56岁,体重偏胖,排便不畅三日,小便正常,长期油腻饮食,开此方服用两剂量,一日两次,即通。
香拿铁刷屏朋友圈、火上热搜,
但让人更没想到的是,
现在在年轻人群体里最火的饮料不是奶茶,
而是医院、药房里配制的酸梅汤!
近日,
浙江省中医院的酸梅汤
登上热搜。
据悉,因下单量暴增,
这两天浙江省中医院这一块多一帖的
酸梅汤院内外共卖出6万多帖
医院目前处于断货状态,
正在紧急补货中
自从喝了酸梅汤,
网友表示
“万万没想到打败奶茶店的,竟然是中医院”
去中药房抓药,2400万网友围观
在网上,中药版酸梅汤的视频爆火,“流行花十元去中医配酸梅汤”的话题一度登上短视频平台热搜,2400万网友围观。
很多视频博主纷纷晒出拿着配方走进药房抓药的经历,仅花费低廉的价格,就能收获一份酸梅汤原材料,网友调侃:“打败奶茶店的竟然是中药房”“一个月后,中药房:您的茉莉奶绿好了”……
有在中药房工作的网友现身说法表示:药房生意是好了,但自己的工作也是做不完了。
?图/抖音评论截图。
酸梅汤酸甜可口,价格低廉,
而且还迎合了当下年轻人热衷“养生”特点
难怪会火起来
酸梅汤的百变化裁
酸梅汤可以说是经典的中药饮品,最基础的四味药是乌梅、陈皮、山楂、甘草,具有解渴生津、健胃消食等多种功效。不同地区售卖的酸梅汤原料不同,超市有方便冲泡的酸梅晶,也有可直接饮用的酸梅汤饮料。去医院或诊所,可以开具更适合个人体质、口味,中药味更浓郁的酸梅汤代煎饮品或草药。有人喜甜,可以给酸梅汤配上适量的黄冰糖,品其酸甜口味。
医生表示:“酸梅汤可以通过加减一些药物,发挥不同的功效。比如,暑热导致的食欲不振者,可以加一些麦芽、谷芽;湿热症状重者,则可加一些荷叶;气机不畅者,可以加一些玫瑰花;口渴严重者,可以加一些桑葚,这样煮出来的酸梅汤色泽也更深。”
冰镇的酸梅汤喝起来更爽,但是对于脾胃虚弱的人群来说,不建议多喝,常温的酸梅汤同样具有消暑解渴的效果。酸梅汤饮料一般含糖量较高,不建议大家频繁饮用。
酸梅汤怎么煮?
古书中记载的“土贡梅煎”,就是一种最古老的酸梅汤。
南宋《武林旧事》中所说的“卤梅水”,也是类似酸梅汤的一种清凉饮料。
清代经御膳房改进成为宫廷御用饮品,正式命名为“酸梅汤”。
怎么煮酸梅汤?
酸梅汤一般由乌梅、山楂、甘草、桂花和糖放在一起熬煮而成,具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暑、消食理气的功效。
主料:乌梅、山楂、甘草(乌梅:山楂:甘草比例大概是3:2:1,甘草多了味会苦,山楂多了太酸。)
辅料:桂花、冰糖适量,根据个人口味调节
熬煮方法:
1、清洗材料,将乌梅、甘草山楂放入容器中,用流动水冲洗干净。
2、将清洗好的乌梅、甘草、山楂放入锅中,加入约2L清水。
3、大火将锅内水烧开后转小火继续煮约30分钟
4、加入冰糖,不断搅拌,直至冰糖溶化。
5、出锅前,加入桂花,待桂花味道进入汤中后关火。
6、最后把汤锅中的原料用漏勺滤掉,煮好的汤汁在室温放凉饮用或移入冰箱冷藏。肠胃不好的就不要冰镇了,也不要放冰块,当天喝完即可。
大家不必太拘泥于配方,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放入洛神花、陈皮、枸杞、薄荷等。
熬制小窍门:
1、不能用铁锅熬制,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2、放入材料后一定要煮开一次水,再调小火熬制。
3、如果要加陈皮,陈皮中的陈皮酚容易挥发,所以陈皮需要后放,但如果放的时间过晚,陈皮的味道又不容易煮出来,以水烧起泡时放入较佳。
4、桂花中的桂花精油也比较容易挥发,且煮久了会影响桂花的香气,所以桂花一定要后放,且不能煮过久。
5、正宗的酸梅汤一定是用冰糖熬制的,但不要先放冰糖,等最后味道出来后再放冰糖调整味道。
6、要做好酸梅汤,关键是要把握好乌梅、糖和水的比例。
新手做出来的酸梅汤,很可能太浓或者太淡,火候和水的比例只有靠多琢磨多尝试了。
7、正确保存。如果酸梅汤一次喝不完,最好在冰箱里存放,同时尽量在一两天之内喝完再制作新的,这样更卫生和新鲜。
常温下酸梅汤很容易变质,如果看到表面有细细的泡沫浮起,说明已经变质不能喝了。
注意:
1、酸梅汤可增加胃酸分泌,胃溃疡及慢性胃病患者请慎用。
2、酸梅汤普遍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请酌量。
3、服用发汗类药物时不宜喝酸梅汤:乌梅味酸,性收敛,会妨碍发汗药物发挥作用,从而延缓康复。
4、酸梅汤胃酸,有滋养肝脏的作用,少食有利,多食则反能伤肝,使肝气偏盛。
来源: 经视健康家
<>着生活水平提高,胆囊息肉日益高发,现在发病率达到了6%。也就是说,平均16个人里面就会查出一个胆囊息肉。
息肉、结节这些被称为良性的肿瘤,它会不会癌变?是治疗还是观察?
本期《大医本草堂》特邀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指导老师揭秘中医治疗息肉、结节的经验妙方,同时还有预防息肉代茶饮,美味保健菜肴!
< class="pgc-img">陈济德主任应要参加《大医本草堂》节目录制
>千奇百怪的肿瘤
根据肿瘤存在的方式,可将肿瘤分为实体瘤和非实体瘤,也就是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介于二者之间也存在一些灰色地带,例如结节、息肉、囊肿、增生等。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指导老师陈济德主任提示:包块肿瘤并非都是恶性。
哪类结节息肉容易癌变
容易癌变的息肉有肠息肉、胆囊息肉、子宫息肉等等,其中风险最大的就是肠息肉和胃息肉,胃肠息肉是慢性胃炎肠炎的并发症。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常见症状:打嗝、嗳气、反酸、胃胀、胃痛、肠鸣、腹泻、消化不良的症状。
由于息肉长期受到胃炎和肠炎的刺激,所以很容易癌变,胃肠息肉分为非腺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两种,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据统计95%的结肠癌来自腺瘤性息肉,所以息肉是存在我们体内的一颗定时炸弹。
陈济德主任提示大家:
胃肠息肉最易癌变,而慢性肠炎、胃炎则是胃肠息肉的高发人群,所以慢性胃炎、肠炎患者应提高警惕。
- 健脾除湿粥
材料:山药、薏米、莲子、芡实。
功效:山药健脾、补气、祛湿、补肾益肾,莲子健脾、止泻,芡实健脾、止泻、祛湿,薏米祛湿,有利于胃炎和肠炎的恢复。
胃肠息肉什么情况下需要手术切除
如果息肉长在小肠上,息肉又多又长,小肠的肠管又很细,容易堵塞肠道,形成肠梗阻,这时候西医的治疗方法是切除。
对于长在胃粘膜或者着肠粘膜上的息肉,无论是大的还是小的,多发的还是单一的,都可以在胃镜和肠镜的指示下切除,这个方法比较快,但是有一个弊端就是容易复发,主要原因是因为息肉虽然切除了,但是慢性胃炎和慢性肠炎的症状没有并没有彻底的好转,也就是说生长息肉的环境还在,相成息肉的根本原因没有去除,因此还要继续长。
标本同调化解胃肠息肉
中医调病讲的是标本同调,标和本就像一棵树,树枝是标,树干和树根是本,如果把树枝砍掉了,还会在长出来,只有把树干和树根一起铲除了,才不会再长新枝了。
根据慢性肠炎和胃炎的一系列症状,本就是脾虚,脾虚生湿,湿邪聚集在胃黏膜上就是胃息肉,聚集在肠粘膜上就是肠息肉,中医用补气健脾的方法调整本,也就是清除肠炎胃炎的一些慢性症状,再有一些化瘀散结作用性强的动物药散息肉的标,标本同调。
< class="pgc-img">>对于胃肠息肉陈济德主任认为:息肉只是一个标,而本在于脾虚。
- 健脾消结汤
结节也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容易引起癌变,又往往不会引起人们重视的就是甲状腺结节,我们接着往下看。甲状腺结节多发于40岁到60岁的病人,女性多于男性。
如何判断结节是否危险
01
用手触摸这个方法来看
不规则、质地比较硬、边缘不清楚或是移动性很差的或者根本就不移动的危险性差
02
从家族上来看
有甲状腺癌病变家族史的人群高发
03
从影像学上来看
单发、实性、血流丰富的、钙化不全的、边缘不清楚的都容易癌变。
中医认为甲状腺结节产生的两大原因
中医认为:甲状腺这个部位有胃经和肝经从此经过,还有一个穴,叫人迎穴。胃经和脾经是表里的一对,肝经和胆经是表里的一对,这个部位的结节病变,就和脾胃肝胆有关。
所以甲状腺结节产生的原因,中医大致分为两点:
1、是饮食失调,导致脾胃功能下降,也就是脾虚,脾虚就不能正常运化水湿,湿沿经脉上行,聚结在甲状腺上或痰或块,即是瘿瘤、结节。
2、是情志所伤,长期的愤怒郁闷,造成肝郁不能舒脾,或忧思多虑伤脾,肝郁脾虚,津液不能正常布散,沿经脉上行,痰和气郁结在甲状腺上,而成瘿瘤(即是甲状腺结节)。
- 解郁化痰饮
药材:白梅花、红梅花。
制作方法:取3克白梅花和红梅花用开水冲泡饮用。
- 解读经典名方—逍遥散
逍遥散是甲状腺结节调本的方子,柴胡可以疏肝解郁,当归和芍药养血柔肝,甘草、白术、茯苓健脾和胃。
甲状腺结节调标方:根据每个人的症状不同进行加减,再加上一些虫类的药。
- 甲状腺结节之化痰散结方
蜂房:解毒散结;全蝎:攻毒散结;白僵蚕:软坚散结;穿山甲:通经活络
最后给大家带来一个缓解息肉代茶饮的小妙招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乌梅甘草茶
【做法】取乌梅肉5个、甘草3-5克,热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乌梅有祛死肌除恶肉的作用,甘草所含的次酸能阻断致癌物诱发肿瘤的生长。本茶具有缓解息肉、结节的作用。
如果您也在结节、息肉方面有相关的疑问,可点击页面下方的了解更多,留下您的问题,助手团队会在30分钟内回复您的问题,让我们的专业、贴心服务,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