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所有文章均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 首发|首席商业智慧
- 作者|首席商业智慧
引言:泡沫挤去,地气接上。
高贵了很多年的米其林餐厅,已经“端”不起来了。
黑珍珠榜单、名厨坐镇、人均上千、各界名流......这些都是米其林西餐厅耀眼的阶级符号。
但现在,人们不再端着红酒杯奢靡了,以“稀缺”和“昂贵”为标签的西餐厅在当前理性消费环境下开始跌入凡尘,落得轮番关店、接连退场的局面。
中产人群在银根紧缩的大背景下,曾经那些繁华、上流、奢华的好光景也随之一起消失了。
虚假繁荣的泡沫被戳破后,这些顶级餐厅在措手不及中慌忙择路。
近日,又一家高端餐饮店被曝“跑路”了。
营业仅过半年,老板疑似跑路
这次闹出“跑路”风波的是位于上海外滩18号3楼的法餐新贵L'Atelier 18,今年1月初才开业,由米其林三星名厨亲自操刀。
上海外滩18号,作为上海的百年地标建筑,这里一直是奢华的代名词,不仅有奢侈品牌和珠宝店,还有两层高级餐厅,也是米其林的沃土,选址于此的餐厅都是大有来头,吸引了让每一个追求品质的美食饕客前往此。
在外滩18号的3楼,这里的店面几经易主,全世界最高端的连锁餐饮之一Robuchon、米其林三星主厨Frédéric Anton等都曾入驻过。
可没想到,仅仅过了半年多,这个噱头满满的法餐新贵却传出“跑路”风波,如今大门紧闭,订位的食客拨打电话也无人接听,有人还有5000元的餐券没来得及用。
在社交媒体上,也有员工爆料,门店老板还拖欠工资,以及没有缴纳社保。
“餐厅的老板临时通知关门,目前还没有支付离职补偿;还有拖欠工资和公积金的问题。”
在大众点评上,这家人均1580元的法式餐厅门店已显示暂停营业,尽管商家的官方账号回应称:“很抱歉从8月12日起,我们暂时停止营业进行内部调整,整顿完毕后会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您的到来”,但这仍未打消消费者对经营者“跑路”的质疑。
因为,其选择停业的时间偏偏就是在七夕节的第二天,关店之前还不忘在最后的旺季割一波韭菜,谁说不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作为一家人均消费达1580元的高档西餐厅,从今年7月底其上新的菜单来看,也确实名不虚传。
菜单里包括前菜2388元100g的特级鱼子酱、488元的伊比利亚火腿,主菜1588元炙烤蓝龙虾、3588元香煎M9和牛眼肉等。
不过,标榜精致的理念,定位的那么高端,干出来的事却一点也不上档次,毫无预兆地关门停业,甚至连打工人的工资也不结算,只留下一句“内部调整”就没了,可谓是非常不体面了。
从1月至今,也才营业半年多的时间,就“跑”得那么仓促,估计是现金流开始崩了。
在性价比消费时代,高端餐饮是越来越难过了,因为大家不再追逐“奢华有格调”的高端光环,而是转头奔向“穷鬼套餐”了。
米其林由于要维持自身的高端定位,往往选址都在黄金地段,而且追逐明星主厨和高级食材,这些都让米其林餐厅承担着远比普通餐厅高昂的运营成本。
所以,这也意味着餐厅一旦客流阻断,就相当于烧了粮仓,白白消耗出去这些高昂的运营成本。
这么看来,这种“穷人天堂富人日常”的米其林餐厅,在大环境下也不得不面对经营压力,消费降级的不止是普通大众,中产也开始“抠抠搜搜”了。
因为中产群体收入高,往往消费也高,但是现在这个行情,大家都怕失业,一旦失业了,房贷车贷、教育支出一样没变,到时候落差很大恐怕心里不好受,也就只能减少一些非必要开销了。
这种人均几千消费的西餐厅,对于真正的有钱人来说,也就是洒洒水的事情,消费降级也影响不了这些有钱人花几千吃一顿饭,他们依然能够保持较高的消费水平。
所以这一类高档餐厅真正的消费主力军还是那群喜欢装X的中产,为啥上海这种高档餐厅是全国最多的?因为上海人最喜欢装X,而且是精致的装X。
在这个经济环境逐步回暖却尚未完全补足元气的情况下,消费者更理性、务实消费,资产缩水蔓延到精英人群,没钱了,非必要的支出自然就少了。
高端餐饮集体败退,“穷鬼套餐”盛行
倒下的又何止是L'Atelier 18这种新餐厅,甚至连在国内沉淀了十几年的“老牌米其林”也难逃闭店的命运。
4月份的时候,同样是在上海,一家曾被明星和富二代追捧的KOR SHANGHAI餐厅也宣布歇业了。
对于闭店的原因,其在内部信里写到,投入了上百万的资金希望市场好转,可惜还是不尽如人意,只能进入解散清算的阶段,并且表示会优先清偿员工的薪资。
这家餐厅在上海也算是一个网红地了,罗志祥的前女友周扬青,以及男明星王嘉尔都曾多次打卡推荐,2019年开业的时候,也是一座难求,后来网红和明星效应的加持,也让其人气一直居高不下。
只可惜,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也还是破产了。
无独有偶,被高圆圆、赵又廷和伍佰等明星光顾过的米其林餐厅Opera BOMBANA,也已经于今年4月停业了。
这家位于京城时尚之地侨福芳草地上的意大利餐厅,已经开业11年了,由米其林三星世界名厨 Umberto Bombana创立的,连续7年入选了黑珍珠餐厅指南荣誉,自从2022年开始,在北京米其林指南中更是连续三年蝉联一星餐厅荣誉。
只是,这么一个头上有无数荣誉光环的米其林餐饮,也不得不面对现实,高昂的租金和人力成本,以及客流量的锐减,都一一戳破了精致西餐厅的繁荣“假面”。
可见,大众早对米其林餐厅“祛魅”,潮水褪去后,热闹声也终会熄灭。
“以前‘穷’,接触得少,越缺就越渴望,为了彰显‘富有’和‘品味’,才会趋之若鹜被割韭菜还乐在其中,现在体验好东西的经历多了,能够更加理性看待质价比。”
实际上,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些餐厅名不副实,打着高级食材与名厨烹饪的宣传,却做着相反的事情,现在的消费者是越来越聪明了,不愿意当冤大头了。
去年8月21日,上海市静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连续8年蝉联米其林三星的“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餐厅因使用过期的酱油制作菜品,其母公司上海保保餐饮有限公司被罚款8万元。
而且这家餐厅还发生了多次食客就餐后出现上吐下泻的情况,被医生诊断为急性肠胃炎。
本来花钱是想品尝优质高端食材,结果却变成了进医院受罪,连最基本的食品安全也没有办法保障,所以即使入选了米其林指南又能够代表什么呢?
高价固然是有高价的市场,但是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品质匹配不上价格,那消费者自然就会用脚投票了。
还不如花钱随便去吃一顿家常菜,性价比更高,只要味道过得去,大家吃得也开心。
正是如此,如今“觉醒”的消费者更追求食物的易获得性与高性价比,“口红效应”愈发凸显。
“以前是人傻钱多,现在是钱没了被迫清醒。”
就像如今满大街的“穷鬼套餐”,也正是大多数餐饮品牌顺应当下消费趋势的策略。
《2023年中国餐饮消费趋势报告》的数据显示,从2022年10月到2023年4月,人均300元以上门店占比从1.069%下滑至0.682%;到了2024年,部分老牌Fine Dining的单月营收下滑超过40%。
性价比和口味,才是美食的真谛,吃得饱、吃得值、吃得爽,才是对大多数人来说最重要的事。
“质价比”时代到来
不过,虽然钱包勒紧了,但是也并不代表大家对于品质的要求降低了,反而对品质的要求更严格了,更加理智的消费者开始注重“质价比”了。
既要性价比,又要品质好,对于走高端路线的米其林餐厅来说,显然是很难做到把价格打下来的,毕竟成本摆在那里。
但是也有很多米其林餐厅为了撑下去,应对日渐疲软的消费市场,甚至推出了三四百元以下的“穷鬼套餐”,原价2千多的套餐直接1、2折。
但是几百价格的套餐肯定是和原价2千多的套餐不是一样的食材,怎么权衡好价格和定位之间的关系,也值得高端餐饮去探索。
高端餐饮在这种情况下,还是要多注重消费者的体验,多适应市场,并且找到有效控制成本和实现持续盈利的营业之道。
“未来,高端餐饮如何在保持格调与服务的同时,重塑商业模式,实现华丽转身,值得深思。”
您吃过米其林餐厅吗?对此,您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首席商业智慧
米其林穷鬼套餐#
在经济环境的压力之下,连高不可攀的米其林餐厅也转变了运营策略,开始卖起了价格亲民的“穷鬼套餐”。
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市场的无情和现实的残酷,更反映出高端餐饮面临的经营困境和求生欲望。
我们得了解背后的经济因素。
< class="pgc-img">>众所周知,经济形势对餐饮行业影响深远,尤其是当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减少时,外出就餐的频率与消费水平自然降低。
加之数字化和技术革新的推进,人们的消费习惯和偏好也在不断变化,比如年轻一代“逃离北上广”的现象,以及对于价格与品质的双重要求。
消费者心理的变化更是不容忽视。
< class="pgc-img">>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消费者更加理智和审慎,他们更倾向于寻找性价比高、体验感好的餐饮服务。
这种消费心态的转变迫使高端餐饮不得不调整其经营战略,推出平价套餐以吸引更广泛的客户群体。
从红餐产业研究院针对不同年龄代际的餐饮消费调研数据来看,00后消费者对价格和外观的重视超过了其他年龄段,而对卫生和地理位置的关注度较低。
< class="pgc-img">>这提示我们,未来的餐饮行业需要更加注重产品的视觉呈现和定价策略,以迎合年轻消费者的需求。
高端餐饮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哪里呢?一方面,高端餐饮企业可以考虑通过数字化转型,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同时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模式。
另一方面,应当关注三、四线城市的消费潜力,适当调整产品定价,提升服务品质,满足下沉市场的需求。
< class="pgc-img">>米其林餐厅推出“穷鬼套餐”虽然令人震惊,却也是市场变化下的必然选择。
面对未来,高端餐饮业既需保持品牌的高端形象,又要灵活应对市场和消费群体的变化,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中生存并持续发展。
锅豆酱焗海膏蟹
< class="pgc-img">>主料:海膏蟹 1只(约500克)
配料:豆酱25克、蒜头30克、生姜粒30克、生姜片10克、芹菜段10克、花生油适量、金不换(九层塔)8克
制作流程:
1、将海膏蟹洗净后用筷子从嘴里插进肚子,使其失去知觉。然后掰断蟹脚、掰开蟹壳,去掉蟹腮和嘴里的杂物。用刀将壳拍裂,改刀成块状备用!
2、锅里倒入适量的花生油,油热后放入蒜头、和姜粒,炒到蒜头和姜粒成金黄色。将炒好的蒜头姜粒沥油捞出,和芹菜段放在砂锅中备用!
3、将锅里炸蒜头的油倒掉只留底油,然后放入改刀好的海膏蟹,再倒入一半的豆酱拌匀入味。
4、将拌好的海膏蟹铺在事先炸好的蒜头和姜粒上,将剩下的豆酱撒点缀在海膏蟹肉上,加上几片生姜!
5、中小火焗制8-10分钟,直到蟹肉熟透。然后将生姜拿出,放入金不换(九层塔)再盖上盖子,关火片刻焖熟后撒上白兰地酒即可出品!
酸汤绣球菌煮松叶蟹
< class="pgc-img">>主料:松叶蟹1只(约2.3斤)、
辅料:绣球菌100克,南瓜花4朵,浓汤500克,南瓜泥50克
调料:盐10克,鸡粉15克,鸡汁5克,白醋30克。
制作流程:
1.将松叶蟹宰杀并清洗干净,放入蒸箱蒸8分钟,拿出过凉拆肉备用。
2.将南瓜花绣球菌洗净,焯水备用。
3.起锅加入浓汤,依次加入南瓜泥、盐、鸡粉、鸡汁、白醋,搅拌均匀,再放入南瓜花绣球菌和拆好的蟹肉,大火煮开后即可。
芥味罗氏虾球
主料:罗氏虾 500克
配料:沙律酱、炼奶各适量、芥末油、柠檬汁 各少许、七味盐适量、蛋黄1个、生粉适量
制作流程:
1. 虾头拍上生粉,热油下锅炸至脆皮后盛出。
2. 锅中留底油,下入炸好的虾头,撒上七味盐,拌炒均匀后盛出。
3. 虾身肉加入蛋黄和生粉,搅拌上浆,再拍一层干粉。
4. 锅中倒入足够的油,烧热后下入虾身肉,炸至金黄色后捞出沥油。
5. 将炸好的虾球放入酱汁中,轻轻拌匀,使虾球充分裹上酱汁。
冬瓜瑶柱脯
< class="pgc-img">>主料:瑶柱脯6粒、冬瓜300克,切成环形
配料:炸蒜子、葱条、姜片 各少许
调味料:上汤花生油、盐、绍酒各适量、湿生粉、芝麻油、胡椒粉各少许
制作过程:
1. 将冬瓜环放入滚水中煮熟,取出备用。
2. 将瑶柱脯放入碗中,加入葱条、姜片、炸蒜子、绍酒和清水(使水浸过瑶柱脯),上笼蒸30分钟。
3. 取出蒸好的瑶柱脯,酿入冬瓜环内,再次上笼蒸20分钟。
4. 倒出蒸出的原汁,备用。
5. 在锅中倒入原汁,加入上汤、盐、芝麻油、胡椒粉,调味后用湿生粉勾芡。
6. 将勾芡好的汤汁淋在蒸好的玉环瑶柱脯上即可出品。
油爆虾
< class="pgc-img">>亮点:
这款“油爆虾”是传统上海菜的代表之一,其出品标准为:虾壳红艳,虾肉鲜嫩,入口酥脆,咸中带甜。核心工艺是八成热高油温速炸,使壳和肉在最短时间内彻底分离。
制作流程:
1.选用每斤80头的野生鲜活河虾,入冰箱冷藏1~2小时,使其肉质微微收缩,炸制时壳肉更易脱离,取出后剪掉虾须。
2.锅放宽油烧至八成热,倒入河虾炸约10秒后快速出锅,使其外脆里嫩。
3.锅留底油,下入姜末、葱白末各5克煸香,倒入炸好的河虾200克,快速淋入料酒5克、六月鲜酱油5克,撒白糖2克、鸡粉2克、胡椒粉2克,烹少许清水、几滴米醋,快速翻匀后淋香油2克出锅。
荷塘小黄鱼
< class="pgc-img">>制作:
1.将荷叶、姜、葱、蒜、芹菜、洋葱、香菜搅打成汁,加入鸡精、红糖、白酒、十三香、干花椒搅拌均匀成料汁,放入小黄鱼腌制2小时备用。
2.净锅倒油,烧至六成热时放入腌好的小黄鱼,下锅炸至定型捞出,再复炸至酥脆,捞出沥油。
3.把炸好的小黄鱼撕成大块,加入辣椒面、花椒粉、鸡粉、红油,拌均匀装盘,再用荷花元素适当点缀即可。
铁板烧椒鳝鱼
< class="pgc-img">>制作:
1、把鳝鱼用刀划成片后治净,再切成小段。另把青椒对剖成两半,并切成段。
2、锅入色拉油烧热,下入鳝鱼段和青椒段滑油后,捞出来沥油。
3、锅留底油烧热,放入调好的烧椒酱,炒香后掺少量的鲜汤,并下入滑过油的鳝鱼段和青椒段,调入盐、料酒、鸡精、味精、白糖、胡椒粉和香油,炒至入味后出锅装入垫有洋葱丝的铁板内,即成。
说明:烧椒酱是把烧煳的青椒剁碎后,加蒜米、黄灯笼辣椒酱和生菜油搅匀而成。
蒜蓉虾
< class="pgc-img">>原料:
大明虾,蒜子,青椒,红椒,盐
制作:
1.大明虾去须,然后剖开,将虾尾摆入盘中,蒜子、青椒、红椒依次切碎。
2.锅入油,放入一半蒜蓉,翻炒至金黄色 关火。再倒入剩余的蒜蓉拌匀,放半勺盐,翻炒均匀。然后将蒜蓉倒入摆好盘的大明虾上。
3.锅入清水烧开,将虾放入锅中,盖锅盖,隔水蒸六分钟出锅。然后放入青、红椒碎。
4.将油在锅中大火烧热,淋在蒸好的大明虾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