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餐厅遍地都是,到处都是新开的餐厅,虽然餐饮一直呈现入门门槛低,高收入的特点,但不乏很多刚开的店还是抵不过餐厅开不过三个月的宿命。
很多餐饮外行人介入餐饮,都用自己惯认为的方式去经营,初期可能还会有所盈利,或者说能够实现盈亏平衡,但后期由于方向上、制度上的错误,餐饮的收支呈现绝对的盈亏非平衡模式,这很明显说明经营门店有问题,从而导致门店没有利润,或者说利润很低,那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呢?
以下几点都是促使餐饮的利润不高的原因。
1.餐厅没有一个好的管理模式
很多餐营者初开餐厅的时候,都没有一个好的运营模式,不管是针对店内人员还是针对店内的菜品,供应链等都没有一个好的管理模式,完全出于想一出是一出的感觉,导致餐饮经营一直处于不太好的境地。
甚至服务员整体懒散,服务水平做的不到位,都会导致餐厅没有盈利。
2.餐厅没有利用O2O进行营销
如今餐饮运营已不能再采用N年前的传统餐饮模式,传统餐饮形态已经不能适应如今市场的发展。如今的市场主体主要以80、90后为主,而这些新新消费群体都是追求高性价比、好的环境和好的消费体验的。
他们对互联网了解颇深,喜欢进行线上晒图,从而能够带来更大的人流量,而很多餐饮人之所以没有更好的盈利其一就是没有很好地利用线上O2O进行营销、利用线上营销来吸引线下客户群体到店。
3.餐厅定位不成功
很多非专业餐饮人都是随波逐流,本身对餐饮知识包括餐饮的运营、菜品的进货渠道以及菜品的烹饪、服务员的管理并不十分清楚,只是出于外行人对这行的浅显认知从而进行接触,不做市场调查,看到哪个排队的餐厅多就开始东施效颦,进行模仿,本来定位粤菜,结果里面各种寿司、各种川湘菜显得尤为突兀。
那应该如何去提高门店利润呢?
做好菜单品牌定位
菜单要符合品牌定位,要符合餐厅调性,了解品牌定位后,用以符合品牌调性的风格去设计。除此以外,要注重给菜单注以品牌故事。能够对餐厅营销起正面积极的作用。
顾客通过菜单看到品牌故事,会对其思维产生一定影响,通过对品牌的价值和文化了解达成认知,一旦对其产生认可信任,就不再轻易改变了。
优化产品线,菜单做减法
品类有清晰主线,菜单不一定要把所有的数量放上去,减数量不减品类,产品按照一定的主线划归,一般是按照是按照食材类、烹饪类等。
但是也可以延伸一下,比如聚会最划算、来店最不能错过、最爱小清新等,第几轮吃什么等。尝试更多分类创意,菜品划分要有清晰主线。
巧妙处理,让菜品提高客单价
好的菜单是看起来便宜,但是能提高客单价,在菜单设计中可以将低毛利的菜品“隐形处理”,一般不刻意点的话会忽略。
将主打菜,毛利率高的菜、颜值高的菜和出品最快的结合在一起,提升主打菜的品质,保证口碑,颜值高菜让顾客觉得用餐划算,出品快的能提高翻台率,毛利高的菜提高店面整个营收。
在高峰时期要留住顾客
在高峰期时,服务员要时刻进行餐厅巡视的工作,多观察、多说话,热情招待每一位顾客,让进店的顾客不能空手而出。
最大限度的利用店内的桌椅,如有四人座完全可以介绍顾客拼桌用餐;如果都满座,那么请在巡视的过程中多多注意正在用餐的顾客的用餐情况,可以让顾客一人去点餐,另一人在桌位旁边等待即将用餐结束的顾客。
这样能更好的提升顾客的用餐体验,从而更好的促使顾客的二次消费,提升餐厅的营收入。
要积极追求创新
求新是饭店经营工作的主旋律,是饭店经营管理者的基本功。求新,一要让思想从传统的套路、程序、定式中冲出,做到既对现有知识和能力进行扬弃与发展,又对新事物、新知识、新情况进行大胆探索和创造;
二是着眼于新的经营实践,善于用新的视角观察客源市场需求,用新的服务方式解决问题;三要坚持在经营理论与经营实践的结合中创新,既继承前人又不墨守陈规,既借鉴经验又不照抄照搬。
要利用线上O2O进行有效营销
如利用支付宝口碑可以帮助餐营者们线上锁定会员,并对所拥有的会员进行线上管理,不管是会员的星座、血型、年龄、性别、喜爱的餐厅类型都能轻松获得,还能轻松了解会员每个月在餐饮上的支出以及最近会员的动向,依此来针对店面消费情况进行线上营销。
不管是开辟新客户还是拉动二次客户,都是很好的方案。其中发放二次券就是很好的方案,能有效提高客单价,拉动回头客消费。
引入标准化智能机械,提升效率
在门店引入标准化智能机械,提升门店的加工能力。通过引入智能化设备,餐厅将改变部分产品的生产流程,做到“时做时销”。这意味着在冷链环节上的支出会减少。如此一来,门店将承担部分食材加工流程,可充分利用门店员工的闲时时间。
如今的餐饮行业,从十几年前的“暴利”转入到目前的“微利”阶段。
正因如此,更应该用精细化的管理来支撑餐厅、科学解决运营的问题,让每一个环节都实现“开源节流”的良性循环,帮助餐饮在“微利”时代真正赢利!
细节不应忽视,这些都将可能会成为餐饮问题的漏洞!
源:【三秦都市报】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餐饮业收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10%以上,是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的重要领域,是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表示,2023年我国餐饮业明显复苏,全国餐饮收入5.29万亿元,同比增长20.4%,较疫情前的2019年增长13.2%。但同时,餐饮服务供给质量和结构仍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发展方式粗放、安全基础薄弱、发展环境不优等问题仍然存在,亟需出台政策措施,推动餐饮业高质量发展。
《指导意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提升餐饮服务品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餐饮文化,进一步释放餐饮消费潜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指导意见》主要从7个方面提出22项具体政策措施。一是提升餐饮服务品质。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从原料准入、供应链和末端监管方面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支持餐饮技能培训,从专业设置、校企合作、劳务品牌、技能竞赛等方面加强餐饮领域人才培养。结合行业发展需要完善餐饮业标准体系,发挥标准的引导规范作用。
二是创新餐饮消费场景。优化餐饮供给结构,培育认定一批中华美食街区,发展社区餐饮、老年助餐服务,促进业态融合创新。通过促进餐饮企业下沉、支持返乡入乡创业、完善配套产业和设施等支持发展乡村休闲餐饮。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打造“美食名村”“美食名镇”。鼓励地方培育餐饮业全产业链对接合作平台和促消费平台。
三是增强餐饮业发展动能。发展“数字+餐饮”,营造平台与商户共生发展的良性生态。实施地域餐饮品牌培育工程,培育知名餐饮品牌。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支持小吃企业品牌化、标准化发展,培育特色小吃产业集群和发展基地。
四是弘扬优秀餐饮文化。从餐饮文化研究挖掘、传承、非遗保护、文化宣传、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任务措施,提升中华餐饮国际影响力。支持餐饮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推动中餐厨师、原辅料等“走出去”。
五是促进绿色发展。加强反食品浪费监管执法和行业自律,强化宣传引导,培树餐饮节约示范单位,推动餐饮企业和外卖平台减少餐饮浪费。支持节能环保改造和厨余垃圾源头减量。倡导健康营养膳食。
六是优化餐饮业营商环境。规范清理涉企收费。健全银企对接机制,支持餐饮企业通过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境内外上市、发行信用类债券等渠道进行融资。鼓励各地结合实际优化食品经营、广告促销等事项办理流程,进一步规范基层监管执法。维护经营秩序,依法查处餐饮领域不公平竞争、侵犯消费者权益等方面违规行为。
七是加强组织保障。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建立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推动相关工作取得实效。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压实经营主体责任。加强餐饮业统计监测分析。提升从业人员职业荣誉感,为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综合
本文来自【三秦都市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