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
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新型消费不断发展。随着一系列发展和改革举措接续出台,扩内需促消费政策落实落细,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消费潜力有望不断释放。
政策加力 稳住消费“基本盘”
在新疆阿勒泰,当地推出《我的阿勒泰》取景地旅游线路,带领游客们探寻雪山、草原的诗情画意;在陕西西安,游人骑行穿越大街小巷打卡城墙和钟楼、在大唐不夜城换上唐装汉服感受“穿越”之旅……
2024年7月22日拍摄的新疆阿勒泰地区喀纳斯景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暑假期间,文旅消费“火热”。各地将举办超4000项约3.7万场次文旅消费活动,围绕夜间游、避暑游、亲子游、研学游等消费热点,推出发放消费券、票价优惠、消费满减、折扣套餐等惠民措施。
暑期消费,是当下消费市场的一个缩影。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23万亿元,同比增长3.7%,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7.5%;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0.5%,拉动GDP增长3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作用显著。
西安大唐不夜城景区景色(2024年2月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消费的“稳”,背后是政策的“进”。
直接向地方安排15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报废旧车并购买新车的个人消费者,补贴标准大幅提高;对个人消费者购买冰箱等8类家电产品给予以旧换新补贴……10多天前,消费品以旧换新再迎“政策包”。
2024年5月17日,全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山东站暨2024全国家电消费季启动仪式在青岛举行。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今年4月,我国发布《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推动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逐步建立“去旧更容易、换新更愿意”的有效机制。
2024年3月28日,在北京一家小米汽车零售门店内,消费者了解小米新能源汽车SU7。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引导居民消费潜力有序释放,对拉动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增长起到催化作用。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1%,比上年同期加快2.1个百分点;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同比增长33.1%。截至7月25日中午,商务部汽车以旧换新信息平台已收到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申请超36万份,申请量呈现加快增长态势。
商务部创新开展“消费促进年”系列活动,推动出台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文化和旅游部贯穿全年举办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市场监管总局加快制定电动汽车、家用电器、家居等领域消费品质量安全标准……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加快推出,效应陆续显现。
不容忽视的是,虽然消费市场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但恢复基础仍需巩固,居民消费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司长于建勋说,要扎实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释放消费潜能,着力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培育壮大消费新增长点,推动消费市场持续扩大,进一步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顺势而为 培育消费新动能
无人机搭载着外卖盒子,缓缓降落在景区的专属“停机坪”上,工作人员取出外卖,送到露营游客手中……在四川天府新区麓湖生态城麓客岛景区,无人机配送带来便捷、新鲜的消费体验。
2024年6月28日,搭载着贵阳特色农产品快递的无人机在成都(金堂)淮州机场起飞。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这是我国消费焕新的一个生动注脚。居民消费正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转变,从以商品消费为主向商品和服务消费并重转变,从模仿型向个性化、多样化转变。越来越多人更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提高生活质量上,各种相关产品和服务应运而生。
需求之变、结构之变,也孕育着动能之变。
这是2024年7月26日拍摄的贵州省龙里县油茶生态园露营基地。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培育新场景,深挖消费潜能——
入夜,重庆江北区观音桥步行街上人流如织,除了购物,游客还可以在这里参加运动体验、潮玩打卡、啤酒闯关等互动活动。
“白天天气闷热,我们选择在三峡博物馆等室内场所游览。傍晚气温降低,我们来观音桥的网红打卡点看夜景。”来自山东的游客刘迪一说,多元的夜间消费项目能够让人们更充分体验当地特色。
2024年3月3日,观众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参观。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清凉经济”不断培育,旅游专列路线丰富,无人售货超市深入百姓生活,“跟着演唱会去旅行”成为出游新风尚……各地着力打造消费新场景,激发消费新动能。
上半年,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催生新的消费场景,直播带货、即时配送等消费新模式不断涌现,带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8%,快递业务量突破800亿件。
2024年7月24日,参展商在南博会咖啡产业馆直播带货。新华社记者 王静颐 摄
今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更好顺应消费场景新变化,推动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市场新需求。
2023年8月20日,游客在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地心谷景区游玩(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把握新趋势,引领消费风潮——
近期,北京市举办“2024全球首发节”,围绕“国潮新风尚”“文创新消费”“数字高科技”“运动快时尚”四大主题,举办百余场新品首发、首秀、首展活动;今年前4个月,上海新设各类首店489家,平均每天4家首店落“沪”……
开设首店、新品首秀、艺术首展,“首发”创新创意正落地开花。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积极推进首发经济。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电子商务首席专家李鸣涛分析,首发经济有很强的创新属性,可以激发和带动消费,各地要因地制宜,激活“流量密码”。
以首发经济为代表,满足消费者新需求的新产品更新迭代,休闲、绿色、健康、数字、智能等成为消费新风潮。
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实现两位数增长,高能效等级家电、智能家电销售实现较快增长,AI学习机和智能穿戴网上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36.6%和31.5%。
顺应发展趋势,形成政策合力,新型消费正展现出别样生机。
改革破题 积蓄更强发展后劲
64岁的王庆春和老伴从高温的湖南长沙出发,抵达清凉的云南曲靖避暑,开启“养老候鸟”的旅程。
旅居养老是养老服务消费、发展银发经济的新模式之一。据测算,我国银发经济规模目前在7万亿元左右,到2035年有望达到30万亿元左右,潜力巨大。
拥有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全球规模最大、成长性最好的中等收入群体,中国的消费潜力不容小觑。如何把蕴藏的巨大消费潜力释放出来?
2024年5月25日,在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石臼街道日照幸福护理院,老人在工作人员的陪护下做填图游戏。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以服务消费为重要抓手推动消费扩容升级——
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提出“把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
“我国正处在服务消费较快增长阶段,服务消费增速快于商品消费,成为居民消费的主要增量来源。与高收入经济体相同发展阶段的平均水平相比,我国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比重仍然偏低,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说。
挖掘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等基础型消费潜力;激发文化娱乐、旅游、体育、教育和培训、居住服务等改善型消费活力……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外发布,进一步释放以服务消费为扩大内需添动力的明确信号。
2024年7月18日,游客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海坪彝族文化小镇周边的森林公园游玩。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袁达表示,要把促消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教育、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支持文体旅游高质量发展。
完善长效机制为扩大消费积蓄后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
这其中,关键是要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决定围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作出系列部署。
美国《外交学者》杂志近日报道说,落实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举措,将有助于提高中国居民收入、促进消费,并将为外商创造机会。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研究一部主任顾严说,要进一步稳就业促增收,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上补短板,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上强弱项。
激发消费潜力,还要营造更优的消费环境。
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正式施行,对消费者反映强烈的完善直播带货等新业态监管、治理大数据“杀熟”、加强预付式消费保障等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规范,护航“放心消费”。
展望未来,随着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加快完善,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将更加凸显。
文字记者:陈炜伟、潘洁、刘羽佳
海报设计:姜子涵、潘一景
统筹:雷敏、岑云鹏、郜新鑫、邱世杰
华社银川8月11日电(记者邹欣媛)何映的一天是从在社区食堂吃早饭开始的。“早上散散步就到了社区食堂,一个花卷、一个鸡蛋、一碗稀饭,拿‘爱心卡’打8折,花3块多吃饱吃好。”他说。
“我74岁了,是社区食堂的常客。老伴去世后,一个人的饭做多了浪费,做少了品种单一,出去吃又不合胃口。同样的价格,在这儿吃得花样多,还干净。”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清水湾社区食堂,居民何映感受到了就餐的便捷。
老年人在清水湾社区食堂就餐。新华社记者 邹欣媛 摄
下辖7个小区的清水湾社区,拥有1.4万余常住居民,老年人占比达到25%,其中独居、重度残疾、失能老人等有100余人。清水湾社区党委书记吴海明说,2018年,社区开了一家“老饭桌”,只对辖区的老年人提供午饭。因为吃的人不多,品种少,不到两年,“老饭桌”就关门了。
为了让辖区老年人享受高质量的养老服务,2023年清水湾社区采用“公益+低偿+市场”的运营模式,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支持,将原有60平方米的“老饭桌”改造升级成260平方米的社区食堂,引入餐饮公司作为第三方进行运营,面向辖区全龄人群开放。
“社区为我们提供场地、装修,免房租,用水、用电等都有优惠,我们要尽最大努力提供更优质的助餐服务。”宁夏九如养老助餐有限公司清水湾社区食堂项目经理赵江鱼说。
一年来,清水湾社区食堂一直在摸索中前行。“去年8月食堂正式营业,刚开始只提供午餐,随着就餐的居民越来越多,口碑越来越好,根据大家的意见反馈,才慢慢增加了早餐和晚餐,丰富了饭菜的种类。”吴海明说。
清水湾社区食堂坐满了前来就餐的居民。新华社记者 邹欣媛 摄
快到中午饭点,社区食堂坐满了就餐的居民,选餐窗口已经排起长队。记者看到,除了清炒西蓝花、土豆烧鸡块等6个快餐菜品,还有清炖羊肉、鱼块豆腐等特色精品菜,以及米饭、花卷、拌面等主食,汤水一律免费提供。
在社区食堂,60岁以上老年人持“长者爱心卡”享受菜品8折优惠,特困户、60岁以上重度残疾人享受优惠力度更大,其他居民办消费充值卡也有相应折扣。对于部分无法堂食的老人,可以选择配送服务。
敬老、爱老从“舌尖”直抵心间。一些老年人渐渐成了食堂熟客,供餐之余,工作人员像对待家人一样,和他们聊聊家长里短,在助餐的同时,食堂也承载了老人们的社交需求。
“全龄友好”的社区食堂还吸引着学生、上班族来打卡。吉泰润园小区居民武女士和丈夫经常带着两个孩子来吃午饭。“孩子在对面上小学,放学就近吃饭,午休时间更充裕。菜品每天不重样,关键是吃得健康。”她说。
银川市民政局副局长陈伟龙告诉记者,近年来,银川市已经建成200多家社区食堂(老年助餐点),持续投入资金对社区食堂开展明厨亮灶提升改造工程,下功夫统一服务标准、智能化信息采集,培育养老助餐服务品牌,让社区食堂更好地服务百姓。
聚焦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和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等。宁夏今年已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多方参与的老年助餐服务可持续普惠发展,不断完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进一步提升老年人就餐便利度、满意度。
“在盘活闲置资源的基础上,我们要保障社区食堂低价运行、持续运营,把这项工作做到实处。”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老龄工作与养老服务处处长宋亚东说,宁夏正在探索“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多元筹资机制,落实多项优惠政策,让更多的老年人在家门口吃上暖心饭。
味walk·舌尖上的幸福养老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养老服务关系民生、连着民心,一直以来,杨浦始终把养老服务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从养老到“享老”,织密养老“服务网”。
为展现城区养老服务发展成果,杨浦区民政局与杨浦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寻味walk·舌尖上的幸福养老”栏目,带大家走进辖区长者食堂,讲述“舌尖”上的幸福养老生活。
自带爆鱼专窗的熊猫饭堂,在杨浦区该算是“独一份”。在殷行街道国和1000商场一楼,熊猫饭堂的标志性橙色招牌格外鲜亮。中午11点,没进店就能听见“噼里啪啦”的油爆声。糖醋爆鱼、五香带鱼、烤子鱼、五香小黄鱼……爆鱼坊里一道道小菜出锅,油香四溢,吸引不少市民早早地等在一旁。
走进熊猫饭堂,午饭时间,近百种菜品已上齐,飘香阵阵,人来人往。有市民说,“开了这家饭堂,家里不用‘开火仓’。”
糖醋爆鱼的甜蜜滋味
活鱼现炸,本帮风味十足
爆鱼,在江南地区向来是一道热门的冷盆。自家做爆鱼的话,烹制较为繁琐,因此更多市民爱在外面买现成的。
熊猫饭堂爆鱼坊,主打活鱼现炸。两个厨师在灶台间“左右开弓”,以新鲜的崇明草鱼为食材,现场活杀、去鳞、切段、洗净、下锅,使得鱼肉嫩滑适口,没有腥味。坊内每天上午6点、中午12点更换两次新油,将鱼肉炸得外脆里嫩,连骨头也一并酥香。最后,鱼块浸入不同口味的酱汁,让每一丝香甜、咸鲜都渗透到鱼肉里,本帮风味十足。
目前,爆鱼坊主要有椒盐、糖醋、五香三种口味,按鱼肉的不同部位,售价24.8元至27.8元一斤。另有五香小黄鱼、五香带鱼、烤子鱼等菜品,均为20元一份。其中,糖醋爆鱼卖得最好,糖醋汁香甜、浓稠、晶亮,老少皆宜。
“老年人和小孩来买,我们一般推荐糖醋、五香两种口味,尤其是糖醋的,味道甜甜的,鱼肉酥酥的,比较符合大家的喜好。”厨师介绍,“椒盐爆鱼更适合年轻人、牙口好的,因为吃起来比较硬一些。”
“这家还是挺不错的,上午人很多,有时候我和老伴中午从熊猫饭堂吃了饭出来,就顺手捎一盒爆鱼回家,当晚上的小菜。”市民黄先生手中提了一盒糖醋爆鱼,“还是糖醋的最好吃,我吃得动,吃惯这个口味了。”
每月“二刷”菜单
时令美味,夏天“清爽”上新
熊猫饭堂国和1000店于今年年初开业,周边辐射国和一村、国和二村、市京一村等多个老旧小区,居民老龄化程度高,用餐需求量较大。店内拥有126个座位,每天午餐时段平均用餐人数超400人次,供应菜品近100种。
炎炎夏日,熊猫饭堂国和1000店的菜单延续每月“二刷”的传统,这几天也迎来了更新。最大的特色产品,当属门口冷菜专柜里的两道甜点:冰粉、双皮奶。“都是这周才上的,销量不错。之前看到外面餐饮店里会卖这种甜食,但社区长者食堂里倒不常有,我们就想创新一下,让市民们大热天一进店里,就能吃到凉爽的美食。”熊猫饭堂营运总厨袁啟顺说。
甘梅色的冰粉,尤其受到老年食客的欢迎。每天早上,后厨将水烧开、放凉,倒入果冻粉和蜂蜜。待冰粉成型后,淋上蜜豆、山楂丁、葡萄干、松子仁等小料,做成一碗酸酸甜甜又开胃的冰粉。双皮奶的做法类似,只是底料改为牛奶,小料多用火龙果、黄桃等水果。袁啟顺表示,这两款甜点用料干净简单,希望让市民食客吃得放心。
夏天的熊猫饭堂,也离不开一抹“绿”。豆角鸡蛋饼的生意,最近很不错。厨师在玻璃窗里现摊,让脆嫩的绿豆角与软糯的鸡蛋,在舌尖奏出了清香的乐章。
品种丰富、美味实惠、现炒非预制,一直是熊猫饭堂品牌广受青睐、“老少通吃”的特色亮点。今年83岁的市民陈阿婆,对熊猫饭堂的一道道新品赞不绝口。“菜品一直换的,味道也很不错。夏天不用自己买汰烧了,出来吃一趟方便又实惠。”
在杨浦
还有哪些美味又方便的
“家门口”长者食堂?
点击一下
找找离你最近的那家!
文字:汤顺佳
图片:宇文昊
制图:孙诗佳
视频:孙培杰
编辑:吴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