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香飘飘”这个品牌,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曾经,凭借一句:“每年销量可绕地球两圈。”的广告,香飘飘奶茶开始逐渐进入大众视野,火遍了大江南北!
可如今,曾绕地球2圈的香飘飘也转不动了!
几天前,作为“中国奶茶第一股”的香飘飘接连发布了2019年全年业绩报告及2020年一季报。但呈现出来的数据可谓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据年报显示,整个2019年香飘飘营收净利实现双增,营收39.78亿元,同比增长22.36%,延续了香飘飘一如即往的霸主地位!
但今年一季度香飘飘却转头直下,出现了自2017年上市后的首次亏损!
据第一季度财报显示,香飘飘的净利润亏损达0.86亿元,下滑幅度更是高达275.04%!
此财报一经发布,香飘飘股价也一路跌停!这不禁让人想问,曾经叱咤风云的“中国奶茶第一股”香飘飘如今是怎么了?
壹
虽说今年第一季度受到此次疫情影响,不少消费品行业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出现短暂的亏损并不为奇。
但奇怪的是疫情期间,香飘飘在市场的需求是不减反增的,甚至出现了线下脱销的情况出现!
在中国,奶茶的市场需求量很大,但由于疫情期间不少线下奶茶店无法营业,使得香飘飘奶茶又重新成为了消费者的选择。
但消费诉求的激增也让香飘飘出现了缺货的现象!
对此,也有不少网友直呼“靠香飘飘续命,但还是一杯难求。“!
而这波因疫情所带来的红利,也让外界开始普遍看好香飘飘。自3月16日开始香飘飘的股市也持续逆市飘红,迎来了不小的增长。
但估计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在疫情期间迎来的红利春天的香飘飘却给大家交出了这样一份业绩亏损的答卷!
据香飘飘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冲泡类奶茶产品营收下滑50.14%;饮类产品下滑45.36%。
也就是说,香飘飘第一季度的财报和市场需求显现出来的局面可谓相悖而驰。
而对于此次亏损,香飘飘在财报中也找出了两方面的因素:
一是因为,固体冲泡奶茶仍占据了公司收入的较大比重,春节是公司冲泡产品终端销售的高峰,经销商一般会在春节前的10~15天完成春节期间的库存备货工作,而由于今年春节时间提前,导致1月份发货时间大幅缩短,销售出货同比减少较多。
其次是,春节期间是终端动销高峰期,也是公司营销费用(地面推广、宣传费用)的高投入期,一边是出货的下降,一边是渠道费用的上升。所以,造成亏损在所难免。
对此,香飘飘董事长蒋建琪也表示,目前公司销售业绩已恢复到去年同期的70%-90%。但由于一季度亏损额度较大,香飘飘预计今年1-6月累计仍有一定额度的亏损。此外,香飘飘也对2020年的经营目标调整为销售收入44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0%左右。
贰
俗话说:“祸不单行”。
除了遭受上市后的首次亏损以外,香飘飘的内部目前也可谓是震荡不断,陆续出现了高层减持套现、离职等现象!
从今年3月4日开始,已先后有4位身居要职的高管离开香飘飘!
其中包括香飘飘监事会职工代表监事冯永叶、监事会股东代表监事俞琦密、董事会秘书兼副总经理勾振海和董事兼副总经理蔡建峰。
除了高层的相继离职外,香飘飘的不少高管也早已通过减持股票的方式套现。从香飘飘此前发布的公告中就显示,原董事、董事会秘书兼副总经理勾振海在去年9月和今年3月,曾多次减持公司股票,累计超过4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1%,套现约1220万元。
如此频繁的人事变动和亏损的业绩也让香飘飘站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中!
对于这个现象,市场上也有分析师认为,香飘飘目前内部或许已经发生了分歧,离职的高管对香飘飘未来发展前景并不看好。
而这一切的矛头都指向了公司居高不下的营销费用上!一直以来香飘飘就是一个重营销的公司,据财报显示,2017年到2019年的三年时间里香飘飘广告费用就高达8.86亿元,与净利不相上下。
而香飘飘的董事长蒋建琪也一直坚持“在快消行业,营销费用不能省,该花的钱要花。”的理念,但这种重营销的理念一直以来都引发了公司高层们的质疑。
实际上,香飘飘的成功并离不开营销。2005年蒋建琪看中了传统奶茶市场排长队的弊端成立香飘飘,并研发了固定杯装奶茶,让消费者可以即充既喝,不用再为买奶茶而排长队。
为了一举打响香飘飘的品牌,蒋建琪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在香飘飘还没有完成线下渠道的完全铺设前就以3000万的重金在湖南卫视买下了黄金时段的电视广告使用权。
而这一赌,最终也赌对了!短短三年时间,香飘飘的销售额就突破了5亿,创造了当时快消品行业的奇迹!
而这之后市场上也相继出现了香飘飘的模仿者,不少固杯奶茶的出现,抢掉了香飘飘不少的市场份额。
为了维护老大的位置,香飘飘又不惜在营销上开始下狠功夫,开始在央视和各大卫视狠砸广告。而这种营销策略也确实让香飘飘再次坐稳了老大的位置。
而在2009年,香飘飘喊出的“香飘飘奶茶一年卖出三亿多杯,能环绕地球一圈“更是像一句洗脑神句,成为了不少消费者挥之不去的记忆。
但眼看香飘飘的销量越来越好,但公司的财报日渐消沉,增速越来越慢,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而这一切都还是源于香飘飘居高不下的营销费用,可以说成也营销,败也营销。
比如说,2019年上半年香飘飘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77亿元,增幅58%,但净利润却只有可怜的2.28万元!
除了高昂的营销费用外,这几年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香飘飘也没有任何求变的想法!
如果说香飘飘的出现对标的曾经街边的奶茶店,那么如今香飘飘的竞争对手已经被彻底改变了。
众所周知,近几年市场上出现了一大批网红茶饮店,他们推陈出新,以原茶叶做基底,用水果、芝士为辅料的创新受到了众多年轻人的追捧。而这其中,喜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加上外卖的崛起,令消费者能够更好的享受到这些内涵新鲜芝士、水果的果茶,谁还会去喝冲泡的奶茶呢?
但正如前述,面对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改变,香飘飘却没有丝毫求变的心。不仅如此,就连在新产品的研发上,香飘飘的投入也少之又少!
因为钱都花在了营销上,所以多年来香飘飘的研发支出占比从未超过营收1%。不仅如此,面对互联网时代,香飘飘在电商上也仍未有突破。
疫情期间,众多餐饮品牌纷纷转战线上业务和外送服务,而香飘飘还没能自如运转线上渠道。而这也直接导致了疫情期间虽然市场需求量急剧增大,但香飘飘却面临线下断货的窘境。
虽然面对竞争激烈,已经15岁的香飘飘不得不凭借营销一战。但如果研发和创新跟不上营销、线上销售跟不上时代,那么即便投入再多的营销费用,这样的香飘飘又还能“绕着地球“转多久呢?
小姐,你这奶茶怎么甜得跟糖罐子打翻了似的?”顾客的声音尖锐刺耳,如同一把锋利的刀片划过我的耳膜。我抬起头,尽力挤出一丝微笑,仿佛是在冬日里勉强绽放的一朵寒梅:“不好意思,可能是我手抖了,我给您重新做一杯吧。”顾客的不满如同潮水一般,一波接着一波,无情地拍打着我脆弱的自尊。
这家奶茶店,如同城市中的一片绿洲,坐落在市中心的繁华地段。我,林希,是这片绿洲中的一名园丁,每天的工作就是用我的双手,为顾客们浇灌出一杯杯甜蜜的奶茶。“林希,三号桌的奶茶好了没?”同事陈安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她的声音清脆,如同山间清泉的叮咚声。“快了,快了。”我回答着,手上的动作却没有停。陈安是个热心肠,她的关怀如同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而明亮。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忙碌着,如同一只勤劳的蜜蜂,在花丛中穿梭。突然,一位顾客气势汹汹地走到前台:“你们这是什么奶茶?喝了一口就拉肚子!”我愣住了,手中的动作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如同被突然的寒流冻结。“先生,请问您是不是对奶茶里的某种成分过敏?”我小心翼翼地问,声音细若蚊鸣。“过敏?我喝了这么多年奶茶,从来没过敏过!”顾客的怒火似乎更加旺盛了,他的声音如同雷霆万钧,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夜深了,奶茶店里的灯光显得格外昏暗,仿佛是一片被乌云遮蔽的天空。我独自一人坐在角落,回想着今天发生的一切,心中的委屈如同泛滥的洪水,几乎要溢出眼眶。“林希,你今天怎么了?看起来心情不太好。”老板的声音突然响起,打破了我的沉思,他的声音温和,如同春风拂面。我抬起头,看着老板关切的眼神,心中的委屈再次涌上心头,如同被压抑已久的火山,终于爆发:“老板,我真的尽力了,可是...”
日子一天天过去,奶茶店的生意依旧繁忙,而我,也依旧在重复着每天的工作。只是,心里的那股无奈和心酸,似乎越来越难以承受,如同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胸口。“林希,你今天的脸色不太好,是不是哪里不舒服?”陈安关切地问,她的眼神充满了担忧。我摇了摇头,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如同一朵在风雨中挣扎的小花:“没事儿,可能是昨晚没睡好。”陈安皱了皱眉,似乎并不相信我的话,她的眉头紧锁,如同乌云密布的天空:“你最近总是这样,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就在我感到迷茫和无助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了一位前辈。她曾是这家奶茶店的员工,现在已经离开了这里,成为了一名成功的创业者。她的眼神坚定,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林希,你看起来好像很不开心。”前辈看着我,眼中满是关切。我低下头,声音有些哽咽,如同一条干涸的小溪:“前辈,我真的很累,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前辈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她的手温暖而有力,如同春天的阳光:“陈安,你知道吗?每个人的职场生涯都会遇到困难和挑战,关键是我们如何去面对它们。”
在前辈的鼓励下,我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工作态度和方法。我更加用心地为顾客服务,更加努力地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林希,你最近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陈安惊讶地说,她的眼睛闪烁着惊喜的光芒。我笑了笑,心中充满了感激,如同一朵在春风中绽放的花:“是啊,我最近想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陈安看着我,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林希,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时间如流水,转眼间,我已经在这家奶茶店工作了三年。虽然依然有无奈和心酸,但我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轻易被打倒,如同一棵在风雨中屹立不倒的树。“林希,你真的成长了很多。”老板看着我,眼中满是赞赏,他的声音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的心房。我笑了笑,心中充满了感激:“老板,谢谢您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鼓励。”老板拍了拍我的肩膀,语气坚定,如同一座山:“林希,我相信你的未来一定会更加光明。”我望着窗外,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希望,如同一片即将破晓的天空。也许,职场的道路并不平坦,但只要我们勇敢地去面对,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
个春天,爆火的不是春天的第一杯奶茶,而是新晋顶流网红——竹筒奶茶。
两毛六一斤没人要的竹子,配上一杯普通奶茶,挤上一层奶油,摇身一变小清新。
瞬间开启——奶茶圈“原木风”的走红新思路。
< class="pgc-img">>最少19块,最高能卖到40多块一杯。
如此高价,也阻挡不住许多人高涨的打卡热情。
各个景区抓住时机,似乎一夜之间,竹筒奶茶店随处可见。一条小吃街能有10几家,有景区一天能卖到上千杯。
“总要为了这杯竹筒奶茶来趟xx吧!”
一个万能公式,成了朋友圈各个城市的拍照打卡金句。
“一个城市有没有排面,就看有没有竹筒奶茶!”
一个响亮口号,打造出了全世界都在喝竹筒奶茶的“繁荣”。
然而,这“新晋顶流”塌房的速度比爆火还快。
上周,小清新原木风就人设崩塌,暴露了它的真面目。
浙江杭州一景点的巷子里,堆放着一堆竹筒。游客张先生看到一个奶茶店员工正在那刷洗。
走上前,才看清很多竹筒都发霉了。
“用来清洗的水,也不是流动的,这些网红产品真的挺脏。”
你以为的小清新,原来是霉味的。
在竹筒奶茶发霉被曝之前,就有人表达过对其卫生问题的担心。
有网友发现,自己购买的竹筒上,磨损严重,还被贴上了两层标签。
你高价买的奶茶新宠儿,很可能是刚刚被从垃圾桶里捡出来,回收利用的。
有人嫌贵躲过一劫,有人就要为此难受好几天了。
入口的食品,最重要最基本的是安全。
可在“网红”跟风的飓风效应下,谁还记得这个问题呢?
2
翻车的,不止竹筒奶茶。昨天,厦门一家生意火爆的网红店,突然冲上热搜。
每天都有人排大长队的芋包王,背后却是触目惊心的恶心。
灶台和冰箱,被油污、泥垢覆盖。
一桶一桶的不明物,就这样随意装置摆放。
就连毛巾,都已经长毛发霉……
看着如此精致美味的食物,谁能想到背后如此肮脏不堪。
如果不是被曝光,还有多少人要被其光鲜亮丽的外表欺骗。
庆幸的是,暂时没有人吃出问题。
但真的出事儿时,就为时已晚了。
前段时间,网红椰子蛋特别火。
景区路边随处都能看到,打开抖音,也到处都是开椰子的现场直播。
一边开椰子卖钱,一边赚取流量。
椰子又火了,问题也随之而来了。
前几天有博主发了一条微博:千万不要喝预开口的椰子!
就是那种已经开好口售卖的椰子,因为很容易变质,谁也不知道它已经被放置了多久。
一网友写下亲身经历:
拿到手就开开心心喝了好几口,打开椰子肉,才看到里面椰子水已经浑浊了。
突然就恶心上头,天旋地转。
吐了半个小时后,以为没事了,第二天又开始高烧不退。
最后,直接进了急诊室。
喝过变质椰子水的,不止一个人。
沉迷网红食物,只是为了拍照跟风尝鲜的,也从来不是少数。
3
回到最开始的竹筒奶茶,当无数人跟风打卡,不惜排长队购买。
竹筒奶茶真的好喝吗?
绝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否定的。
味道一般,平平无奇,巨难喝……这才是真实体验,有人喝过之后,甚至觉得恶心反胃。
那它为什么能这么火?
只有一个原因:拍照好看!
捧着小清新的竹筒,景点门口一站,拍出来就是一张大片。
于是各种社交媒体上,竹筒奶茶四个字一夜之间成了流量密码。
没有喝过的,似乎就out了。
没有打过卡的,好像就跟不上潮流了。
被圈在虚假繁荣的盛宴中,我们总是后知后觉。
网红经济之下,它贩卖的,从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华而不实的包装,还有被疯狂炒作的噱头。
当背后掌握流量密码的人,赚的盆满钵满。
又怎会在乎是不是有安全隐患,怎会强调对品质的追求?
我们挤破头去打卡去排队,不过是被别人疯狂收割的韭菜罢了。
而从会冒烟的冰淇淋,到景区造型雪糕,到今天的竹筒奶茶……
一波波“顶流网红”倒下,一波波又如雨后春笋现世。
“打铁还需自身硬。”
习惯裸泳的它们,也没有一个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4
不知何时起,“网红”一词彻底成了贬义词。
人们忍不住抱怨:只要和网红沾边,几乎就没什么好事。
忍不住吐槽:网红,早已经是智商收割机的代名词。
毕竟,你吃到的美食,和在博主口中描述的永远不一样。
你打卡的景点,和网红照片里的永远是两个世界。
今年见过最离谱荒谬的,是上海武康路,网红扎堆,无数人被骗去打卡的郁金香。
照片上,郁郁葱葱,充斥浪漫气息高大上。
实际上,孤孤零零,马路牙子上一小盆。
是照片,还是照骗,一目而了然。
一个普通花盆,刁钻的角度,加上好看的滤镜,就成了网红打卡地。
一杯普通奶茶,装进竹筒,配上氛围,就摇身成了网红小清新。
但终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夜之间,可以火遍大江南北。
一夜之间,也可以完全倾覆。
现象级爆火,如各个城市的网红路牌,在想你的风吹过半年之后,也没逃掉被遗忘,甚至被厌恶的命运。
惊鸿一瞥的欢喜,排队合影的盛况。
最终成为不胜其烦,躲之不及的凄凉。
当一样东西遍地开花,不再具备稀缺特质。
终究就只是一阵风,风吹过了,也就过了。
没有底蕴支撑,千篇一律的网红打卡地,网红美食,注定只能是昙花一现。
而一次次被骗之后,我们也该意识到了:
如果拍照好看成了第一要素,体验和口感不再重要。
如果朋友圈都是滤镜精修的照片,不再有真实的记录。
如果我们专注于今天的打卡收获了多少点赞,而不是多少开心。
我们就已经彻底被虚假荒诞的流量世界,给绑架了。
要活在真实的花开花落,而不是虚假的美好迷惑中。
要活在真实的体验下,而不是跟风打卡的层层滤镜里。
如此,我们才不会成为被网红流量收割的大冤种。
如此,我们才能真的爱这个世界,也爱具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