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料辅料
黄牛毛肚??250 克 花椒?????10 克
牛肝????100 克 川盐?????10 克
牛腰????100 克 豆豉?????40 克
黄牛背柳肉?150 克 醪糟汁???100 克
牛脊髓???100 克 郫县豆瓣??125 克
青蒜苗???250 克 鸭蛋清????6 克
鲜菜????500 克 味精?????2 克
葱白????250 克 牛肉汤???2500 克
干辣椒????40 克 芝麻油????1 克
绍酒????15 克 牛化油???200 克
姜片?????50 克
烹制方法
1.将毛肚上的杂物抖尽,摊于案板上,将肚叶层层理伸,再用清水反复清洗至元黑膜和草味,切去肚门的边沿,撕去底部的油皮,按一张大叶和一张小叶为一连,顺纹路切断,再将每连叶子理顺摊开,切成约 3 厘米宽的片,用凉开水漂起。牛肝、牛腰。牛肉均片成又薄又大的片。葱和青蒜苗均切成7—10 厘米长的段,鲜菜用清水洗净,撕成长片。
2。炒锅置旺火上,下牛化油 75 克烧至六成热,放人豆瓣(剁细)炒酥,加姜未、辣椒节。花椒炒香,再加入牛肉汤烧沸,盛人锅内置旺火上,放入绍酒、豆鼓(剁茸)、醪糟汁,烧沸出味,撇尽浮沫,成火锅卤汁。吃时,待大锅卤汁烧开上桌。
3.上桌时,将脊髓、毛肚。肝。腰、牛肉及青蒜苗、葱段、鲜菜分别盛人小盘中,与川盐、牛油同时上桌,荤素原料随吃随烫,并根据汤味浓淡适量加入川盐和牛油。
4.给每一食者备一鸡蛋清、芝麻油加味精调成的味碟,供蘸食用。
工艺关键
1.各种生片要薄,毛肚要整治干净。
2.豆瓣、辣椒粉、花椒加汤熬出味后最好捞去渣子,以保持卤汁的清爽。
3.各种调料用量要足,但不宜过重。
4.如无毛肚,牛杂,荤料可用猪肉、猪肝、猪腰、猪脑花、鳝鱼片、小鱼、泥鳅、鸡鸭胗、鸡鸭血等。素料可用豆腐。粉条等。这种火锅一般也称麻辣火锅。
风味特点
1.旧时,四川的火锅以毛肚为主要原料,故称“毛肚火锅”。发源于重庆和川南一带。
2.四川的“毛肚火锅”用料。用味独具特色。火锅底料味重麻辣,即使在数九寒冬,食之也会浑身发热。大家围火而席,火上一锅汁,炉火熊熊,汤羹鼎沸,谈笑风生,自烹自食,汤汁麻辣味厚,许多人吃得张嘴咋舌,挥汗如雨,且回味醇和。吃火锅既可摄其营养以健身,还可醒胃健脾,治病驱湿,有一定的食疗价值。
>毛肚。火锅店的鲜毛肚咋个处理才能脆嫩化渣?今天就来教大家处理。
我们先用清水把它冲洗干净,尤其是叶片的夹缝中一定要清洗干净。我们再来把底板的油筋去掉。
现在我们准备来撕叶片,一定要从大叶片的根部开始顺着撕不要把叶片撕烂了。撕好的叶片再进行改刀,改刀要根据盘型来,改出来最好是大小均匀。取一斤清水,加入小苏打20克,蛋白酶10克,然后搅拌均匀,倒入改好的毛肚片,再放入一斤冰块,泡至20分钟就可以出品了。
< class="pgc-img">>泡好之后再用清水清洗干净,最后再沿着盘形边缘依次铺满,打口锅烫一下。我们店鲜毛肚出品是120克,一份是6-8片,定价为32,毛利率是50%,烫个七上八下就可以吃了。它的口感脆嫩化渣,拿底料,教你全套火锅开店技术。
文转载自 |地道风物
ID |didaofengwu
作者 |风物菌
一起来涮毛肚吧!摄影/吴学文
一筷子挑起大片毛肚,在红红亮亮的滚汤中「七上八下」,微蘸蒜泥香油,在口中「咔嚓」一声…
一场香辣热闹的火锅「江湖」,便由此开幕。
来,吃火锅!图/图虫·创意
「火锅」两字,道出多少人间热闹。最「火」的锅,莫过于麻辣鲜香的川渝火锅。其中,更以牛油红汤的重庆火锅,突出麻辣与「霸道」。
而说起涮火锅的头牌菜,灵魂菜品,那莫过于爽滑鲜脆的毛肚了。《2017年火锅大数据报告》称,「川渝系火锅称雄六大派系火锅」,毛肚以37%的占比高居最受欢迎菜品榜首,成了「万人迷」。
霸道麻辣九宫格,是重庆火锅的经典配置。图/网络
最爱吃火锅涮毛肚的,莫过于生猛硬核的重庆人。别的地方吃毛肚按斤,重庆人涮毛肚,按吨。
在重庆,数万家火锅店里的汤锅,时时刻刻在沸腾。涮毛肚,就是这热气腾腾的火锅江湖里的一大快事。
据有关数据,若把毛肚在重庆的一年销售量铺平摊开,大概有4800万平方米,足够给整个澳门盖1.5层「夏凉被」,这一种吃货的力量,实在是如同重庆火锅一般,热火霸道!
红红火火,麻麻辣辣。图/网络
热火霸道,是重庆火锅的汤底本色。对于热爱生活的重庆人,「秋老虎」越热,他们越要吃得红火香辣。这是对炎热天气的最好回应。
「六分牛油四分水,姜蒜花椒和海椒」,这样的锅底,尤其厚重浓郁。红亮的汤锅咕噜咕噜翻滚,牛油香气混着蒜泥香油蘸碟里的芝麻香微微泛起。让食客们翘首以待的,就是那第一个闪亮登场的主角毛肚了。
火锅未动,调料先行。图/图虫·创意
也只有毛肚的独特结构,才能饱饱地吸满这浓郁的汤汁。它鲜嫩薄脆的质地,保证了食客们能够完整享受到欢腾汤锅的第一抹味道。
毛肚,火锅第一「香」。图/网络
吃火锅必点毛肚,不只是在重庆人的心目中分量极重,对于懂火锅的老饕而言,这其实是一个常识。
祖籍广东潮州的美食家蔡澜,虽然对火锅兴趣不大,却独爱火锅中的毛肚,对他来说,「吃不到毛肚,就像没吃火锅」。
吃火锅必吃毛肚,可以说是吃货界的共识了。图/《极限挑战》
今年夏天最热的综艺节目里《向往的生活》中,黄磊也给大家普及了毛肚火锅的历史知识。
为什么毛肚是火锅的代名词?图/《向往的生活》
这话可就有意思了,能涮火锅的有很多菜,各种肉肉肉肉自不必说,鸭肠黄喉也都是15秒就熟的狠角色、还有豆皮腐竹金针菇、各类绿菜…为什么毛肚会成为火锅的灵魂角色呢?
这,就要从一百多年前的重庆江边码头说起了。
「巴奴」二字,道出了毛肚火锅的前世百年。
所谓巴奴,就是在重庆川江航道上拉船的纤夫。清末民初,这些纤夫在劳累之余,以方便获取的牛肚等内脏,就地「野炊」。他们发挥智慧,因地制宜,用石块架起锅,和着菜叶熬汤,用花椒、辣椒、盐与牛肚等齐煮,别有一种天然风味,于是一种火遍大江南北的美食——毛肚火锅便诞生了。
当年生猛的「野炊」,如同今日的麻辣牛杂锅。图/soogif
便如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牛肚,补中益气」。这一种简单的麻辣鲜香,为劳动人民所用,既充饥解馋,又发汗健体,煮出了川渝火锅的百年热情。
毛肚自此在文学大师、川味名家李劼人的笔下,伴随着川渝火锅一起「野蛮生长」:最初,这种江边野炊被江北小贩依样效仿。他们挑着担子,以泥炉铁盆,调制麻辣卤汁,烹制各式水牛内脏,这种「移动火锅」,被叫做「水八块」,成为江北远近闻名的美味。
一身都是宝的牛,处处都是美味。图/网络
民国十年(1921年),终于有一位较场坝的「千里眼」店主,把泥炉搬上桌子,让毛肚火锅登堂入室。他换用赤铜小锅,以毛肚为压轴食材,甚至准备了自选蘸料的服务,可以说是非常亲民了。
最初的毛肚店所用的赤铜小锅,便类似这种羊肉火锅用锅。图/soogif
此后二十多年,毛肚火锅逐渐成熟。李劼人先生同样记载了丰富的火锅配料:有「骨汤,固体牛油,豆办(瓣)酱,豆母,辣椒末,花椒末,生盐…」。今天的芝麻香油碗,在当时也已成型,香油之外,还要加生鸡蛋,以便「清火退热」。
涮毛肚在当时已经是压轴好戏,比起今日别有特色,要先在汤锅中加蒜苗提味,待到「将卤汁煮得滚开」,再细细涮烫,最后与煮好的蒜苗共食,汤汁麻辣、蒜苗辛辣、毛肚香辣…两个字,地道。
香油蒜泥是基底,蚝油、剁椒、香菜、葱花…任君挑选。图/soogif
1946年的秋天,一句化用唐诗《社日》的广告语「日暮汉宫吃毛肚,家家扶得醉人归」更是让毛肚火锅名声大振。
当时的文人雅士,都以毛肚配酒为一闲趣。用医学史大家陈邦贤的话说,「毛肚味道鲜脆,下酒吃饭都好」,火锅女招待,也成为热门职业,「公教人员望尘莫及」。
火锅开锅咯!图/图虫·创意
带壶酒吃毛肚,人间寻常事也。「毛肚开堂啰!」的吆喝,伴随着一股股浓浓的牛油香味,扩散开来。一叠叠毛肚、牛肝、血旺、蒜苗…展览似地陈列在桌上,炭火在炉子里熊熊燃烧,发出噼里啪啦的炸裂声…人们尽情地把毛肚往嘴巴里面送,往肚里咽,一刻也不愿意停,任由汗珠子从毛孔中冒了出来,这小天地里,简直是春天,人们已不会感到秋的肃杀,和冬的荒凉。」
人们尽情地夹起毛肚,一刻也不愿意停。图/吴学文
这一种吃火锅的热闹滋味,跨越几十年,仍然活色生香。
当时的毛肚火锅店,也被爱打麻将的重庆人开出「牌面」。「三六九」、「二五八」、「一四七」等毛肚火锅店,生意如火锅般红火。
「三六九处处,二五八家家」,毛肚,就这样火到今日,吃火锅,必点毛肚,已成为一种吃货的常识。
上世纪80年代,重庆八一路的国营火锅老店「一四一」,两块钱解饿,五块钱吃爽,是一张老重庆们的童年回忆名片。图/《八千里路云和月》
而巨大的商机也从小小的毛肚身上开始显现出来,比如被称为「毛肚火锅大王」的巴奴就迅速抓住了机会,一直专注于做最好的毛肚火锅,最终发展成为这个品类的领导者。
自此以后,它更是将毛肚带热到了全国,大街小巷的很多火锅店都以毛肚为招牌。
最近大火的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里,黄磊煮毛肚火锅,用的就是巴奴的底料。图/《向往的生活》
巴奴在北京的店,风物君经常与朋友一起体验,却总是人山人海,需要排队。他们家的招牌,就是大片大片的毛肚,下锅即熟,蘸上经典的香油蒜泥,口感超级脆嫩,令人停不下筷,只想再来一盘。
有句话说,「幸好牛有四个胃,不然还真不够重庆人涮的」,这当然是一句戏言,牛的其他胃固然好吃,但真正适合涮进火锅的,还是脆脆嫩嫩的「毛肚」。
七上八下刚刚好。图/soogif
不过在介绍毛肚之前,还得介绍下它的其他三个「美食」兄弟。
第一胃「瘤胃」,另称之「牛草肚」,炖煮牛杂,滋味醇厚;第二胃「网胃」,表面似立体网状分布,弹性十足,酥而不烂,被称为「金钱肚」。做粤式卤味,浓香悠悠;第四胃「皱胃」,也就是一般动物的「胃」,传说中的「牛肚」。它很有嚼劲,是卤煮里的常客,也适合酱制焖锅。
牛瓣胃独特的结构,是为了处理难以消化的青草。图/乌堆
而隆重登场的火锅的主角「毛肚」,源自牛的第三胃「瓣胃」,瓣胃的结构表面凹凸不平,是调料汤汁的天然「旅馆」,除了在北京、河北一带被炒成爆肚,蘸芝麻酱外,更适合的,还是在火锅中作为头牌菜品。
爆肚蘸麻酱,是老北京经典小吃。图/网络
细细分说,毛肚在火锅店里也有黑毛肚、黄毛肚、白毛肚等等分类。不同的牛吃饲料或是粮食庄稼,会让毛肚有黑黄之分,比如上好的毛肚,多选用来自天然牧场的牛,毛肚的颜色就会显得发青一些。
光线让毛肚充满「层次感」。图/图虫·创意
曾经有一些不良商家,为节省成本,多采取火碱发制毛肚,对健康有害,今天的高端毛肚火锅,已将食材处理与最新的技术结合。木瓜蛋白酶既能保证健康,又能部分适当分解毛肚中的蛋白,让它变得脆嫩Q弹。将处理好的毛肚放至手掌上,轻拍手腕,甚至能看到它在手掌上「跳舞」。
弹弹弹,弹走饥肠辘辘。图/soogif
搞明白了食材问题,地道的吃货专家们,对好的毛肚,同样有一套讲究。要问毛肚为何是重庆火锅的灵魂?大抵无非几点:易吸附汤汁,易熟,口感好,火锅底料去其膻腥。吃毛肚,便是依照这几点,逐次满足。
一块好毛肚,首先尺寸要足够大大大大,巴掌大小是起步,所谓「大刀毛肚」,吃的就是一种江湖纵横,人间快意;毛肚颜色需幽深,颗粒明显,刺根直立,结构完整,才能涮进味道。
直立的刺根是毛肚口感的保证。摄影/吴学文
薄厚则决定口感,太薄没有嚼劲,非常疲软;太厚嚼半天不动弹,汤汁全失。恰恰超过硬币厚度,是毛肚口感均衡的黄金比例。拿筷子挑起毛肚,隔光来看,如果没有透光但微微发亮,那就对了。
毛肚最适合涮牛油锅底。图/吴学文
这样足够新鲜脆嫩的毛肚,在沸腾的红汤锅里「七上八下」十五秒,也就足以入口,若是担心涮不熟,时间也不要超过一分钟,再涮下去,毛肚就会变成一块考验你牙口的纠结「小恶魔」。
选好毛肚,终于来到了锅底,骨汤、菌汤…都是鲜香醇厚的新式吃法,但是涮毛肚最经典的吃法,还是涮牛油红汤,蘸香油蒜泥。
牛油红汤,香油蒜泥,地道毛肚味。图/吴学文
用筷子夹起这大片大片的「火锅之灵」,在翻滚着红色的汤锅里轻轻抖动,让它饱饱地吸一层火锅汤汁,再沉入香油蒜泥碗,消去些许火辣的躁热,一筷送入口中,任它在舌尖上跳跃起舞。心中唯有一句:
巴适,巴适。
参考资料
《火锅考》文史杂志江玉祥2019
《火锅中的重庆》重庆出版社余勇、林文郁2013
《毛肚火锅流源》南京晚报1949
《漫谈中国人之衣食住行》李劼人1948
《自勉斋随笔》陈邦贤上海世界书局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