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管、不愿管、不会管
惩治熊孩子,戒尺打手心。
近日,“多个学生排队被老师打手心”的视频在网上疯传。临近期末,为惩戒学生上课疯闹、不遵守课堂纪律的行为,湖北武汉一班主任在教室对近10名学生用戒尺打手心。
随后,当地教育部门发布情况通报称,已责成对涉事老师进行停课反省处理,并向学生和家长致歉。事件引发社会热议。
就在2020年底,教育部制定颁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一直以来模糊的教育惩戒尺度问题得以明确,以纠偏一线老师“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学生”的普遍现状。
作为规则颁布后引发热议的“首例”,势必影响到今后一线教师教育惩戒的心态。
“首例”
针对“武汉一小学教师惩戒学生用尺击打学生手心”一事,日前湖北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官方微博@江汉教育 发布了《关于北湖小学教师惩戒学生的情况通报》。
通报称,经核实,北湖小学六年级(8)班班主任夏某,因临近期末考试学生上课疯闹、不遵守课堂纪律等原因,在教室对近10名学生进行了惩戒,用尺击打学生手心。
该区教育局进驻北湖小学进一步调查后,已责成北湖小学对涉事老师进行停课反省处理,并向学生和家长致歉,同时委派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接管该班,对相关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据悉,该区教育局下一步还将在全系统进行通报。
对于涉事教师的处理,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工作人员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的采访中表示,是参照了教育部的“惩戒条例”来进行的。
在前期广泛调研、公开征求意见基础上,《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已经2020年9月23日教育部第3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教育惩戒做出规定。
为了避免教师在实际运用惩戒权时有出格行为,防止借惩戒之名行体罚之实,《规则》划出了7个禁区,第一条是身体伤害,以击打、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身体痛苦的体罚。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教育部在一般惩戒中,没有明确可以用戒尺打手心这种方式,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细化。
熊丙奇认为,关于教师该怎样去实施惩戒,其实还应该有进一步的细则,便于教师去操作,不能只有一个原则性的说法。
细则
教育部出台《规则》的目的,是解决一线教师“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学生”的突出问题。
早在2019年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时,有媒体曾对2005名受访者进行了问卷调查,68.2%的受访者坦言现在中小学老师不敢严管学生的情况普遍。
自古严师出高徒,为什么现在的老师都温和了呢?主要原因在于,惩戒学生的界限并不清晰,管教的尺度很容易滑向体罚。
因为不同的家长对于惩戒的“感受”不同,老师眼里的惩戒可能是家长眼中的体罚,甚至是变相体罚。没有明晰的惩戒界限,掰扯就容易变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直接导致的现状,就是面对熊孩子,教师首选告知家长。《中小学教师惩戒权流失问题研究》调查发现,面对学生的违纪行为,教师首选告知家长进行处理的比例为51.7%。
教师佛系的态度,主要是怕惹麻烦。《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调查与思考》指出,教师严厉惩戒学生最担心的因素,分别是学生有偏激行为、家长有过激行为、管理部门因素、社会舆论等。
对广大一线教师而言,如今《规则》的出台,如同有了一个清晰的惩戒尺度,哪些可以,哪些不可以,面对熊孩子不用再楚弓遗影。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志文认为,老师被迫放弃管教之责,是学校教育最大的悲剧。批评、罚站也需要出台明文规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实中学校教育的窘迫环境。
熊丙奇认为,颁布《规则》是落实教师教育惩戒权的关键一步,而要让《规则》落地,还需要各地教育部门、学校,根据《规则》,修订完善本校的教育惩戒细则。
把教育惩戒规定得太细,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然而,熊丙奇指出,在当前这样的办学环境中,不做出明确的细化规定,是很难实施教育惩戒的。
观念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有言道,小树得砍,小孩得管。教不严,师之惰。
如何定义惩戒?《规则》指出,教育惩戒是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
简而言之,教育惩戒不是惩罚,而是教育的一种方式。
鲜为人道的是,西方社会讲究人权,对学生的惩戒却是学校的日常规范。陈志文发现,截至目前,美国仍有19个州在法律层面明确支持和允许对学生体罚。
实际上,体罚在不少国家都被允许。美国允许体罚的州,教师可用板子体罚学生。通常犯错误的学生一次被打屁股至少是三下,情节严重的也可以打上十多下。
韩国可对小学生、初中生使用直径1厘米、长度不超过50厘米的木棍;对高中生,木棍直径可在1.5厘米左右,长度不超过60厘米。男生只能打臀部,女生只能打大腿部。
当然,手中有戒尺,心中有分寸。惩戒的前提,是对学生做正确的价值引导。
不少一线教师认为,惩戒教育与赏识教育可以相互结合,在惩戒中注重对学生的沟通和帮扶,对改正错误的学生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
陈志文认为,人的进步与社会化本来就是去天性、有效管控自己的过程,一个人是否优秀也在于此,而不是放纵自己的天性与欲望。
倘若熊孩子越来越多,这些人长大了,也必然会是熊大人。
源:新闻晨报
近日,有女子发布视频,讲述自己五一假期乘坐高铁时,被后座熊孩子多次撞椅背,尝试制止却被熊孩子家人辱骂掌掴的经历。5月3日下午,四川当地铁路派出所表示,该案件正在办理中。
视频镜头里,高铁车厢内,两名女子站在座位上面对镜头争论。过道上,一位身穿黄马甲操东北口音的男子正在给双方调和,指出后排坐的乘客骂人和打人的行为不当。列车乘务人员也来到现场,进行调解。
视频发布于5月2日23时58分,据博主介绍,当天其独自乘坐高铁,在其后排坐了5个人,其中两个大人三个小孩。列车行进过程中,熊孩子一直在玩游戏,其间撞了很多次椅背。
博主无法忍耐回头制止,孩子妈妈却称孩子还小,不至于说孩子。后来孩子的爸爸也开始骂博主,博主称自己也骂了回去。争执中,孩子妈妈扇了博主一巴掌,博主也进行了还击。5月3日,记者多方联系该博主,未获回复。
当时与该博主同在一个车厢的乘客古女士(化姓)向记者介绍,事发于2日夜间,当时其乘坐的是C6276次列车,列车始发站为峨眉山,终点站为广元,途经过成都、绵阳等地。谷女士给记者发来的视频显示,双方发生口角期间,列车上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调解。谷女士称,双方的冲突确因熊孩子撞椅背引起。
另有同车乘客告诉记者,当时,在乘务人员正在进行调解时,双方发生了肢体冲突。
3日下午,发布视频的博主在评论区称,对方已经报警,并联系她让其删除视频。截至记者发稿,视频并未被删除。
据铁路12306客服介绍,如果在火车上与他人发生冲突,建议第一时间找乘务员或乘警进行处理。当天下午,四川当地铁路派出所回应记者称,该案件正在办理中。
东北大哥怒斥熊孩子家长,全车鼓掌!
视频显示,在争吵过程中,一位东北口音的男性乘客看不下去了,怒斥带小孩的家长“有小孩并不代表有理”、“三个人对付一个人”、“当着孩子的面这么吵”,随后,列车中响起掌声。
在评论区,网友纷纷点赞那位热心的劝架大哥:
坐车出行最反感哪种行为?网友集中吐槽
五一假期最后一天是返程高峰,出行话题登上热搜榜,#高铁上最好不要和邻座套近乎#话题下,网友纷纷吐槽自己在长途出行中最反感的行为。
按评论区吐槽频率,令人反感行为第一名是“小孩吵闹家长不管”。很多网友都曾“深受其害”,但又毫无办法。
有网友特意用实例证明,并非小孩天性爱玩闹,也有安静有礼貌的小孩子。其实,大家讨厌的不是“熊孩子”,而是“熊孩子”背后放任不管的“熊家长”。
你在高铁遭遇过“情感绑架”吗?
旅途最令人反感行为,还有许多网友提名“毫无分寸的搭讪套近乎”。
很多网友表示,遇到过邻座主动和自己聊天套近乎,搞得气氛很熟,这样对方再做出一些令人反感的行为,或者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自己也不好意思拒绝。
有网友指出,这其实是一种情感绑架,而且对方可能也不自知。
你乘车外出时最反感什么行为?
来源 | 综合极目新闻、新黄河客户端
日,有女子发布视频,讲述自己五一假期乘坐高铁时,被后座熊孩子多次撞椅背,尝试制止却被熊孩子家人辱骂掌掴的经历。5月3日下午,四川当地铁路派出所表示,该案件正在办理中。
视频镜头里,高铁车厢内,两名女子站在座位上面对镜头争论。过道上,一位身穿黄马甲操东北口音的男子正在给双方调和,指出后排坐的乘客骂人和打人的行为不当。列车乘务人员也来到现场,进行调解。
视频发布于5月2日23时58分,据博主介绍,当天其独自乘坐高铁,在其后排坐了5个人,其中两个大人三个小孩。列车行进过程中,熊孩子一直在玩游戏,其间撞了很多次椅背。
博主无法忍耐回头制止,孩子妈妈却称孩子还小,不至于说孩子。后来孩子的爸爸也开始骂博主,博主称自己也骂了回去。争执中,孩子妈妈扇了博主一巴掌,博主也进行了还击。5月3日,记者多方联系该博主,未获回复。
当时与该博主同在一个车厢的乘客古女士(化姓)向记者介绍,事发于2日夜间,当时其乘坐的是C6276次列车,列车始发站为峨眉山,终点站为广元,途经过成都、绵阳等地。谷女士给记者发来的视频显示,双方发生口角期间,列车上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调解。谷女士称,双方的冲突确因熊孩子撞椅背引起。
另有同车乘客告诉记者,当时,在乘务人员正在进行调解时,双方发生了肢体冲突。
3日下午,发布视频的博主在评论区称,对方已经报警,并联系她让其删除视频。截至记者发稿,视频并未被删除。
据铁路12306客服介绍,如果在火车上与他人发生冲突,建议第一时间找乘务员或乘警进行处理。当天下午,四川当地铁路派出所回应记者称,该案件正在办理中。
东北大哥怒斥熊孩子家长,全车鼓掌!
视频显示,在争吵过程中,一位东北口音的男性乘客看不下去了,怒斥带小孩的家长“有小孩并不代表有理”、“三个人对付一个人”、“当着孩子的面这么吵”,随后,列车中响起掌声。
在评论区,网友纷纷点赞那位热心的劝架大哥:
坐车出行最反感哪种行为?网友集中吐槽
五一假期最后一天是返程高峰,出行话题登上热搜榜,#高铁上最好不要和邻座套近乎#话题下,网友纷纷吐槽自己在长途出行中最反感的行为。
按评论区吐槽频率,令人反感行为第一名是“小孩吵闹家长不管”。很多网友都曾“深受其害”,但又毫无办法。
有网友特意用实例证明,并非小孩天性爱玩闹,也有安静有礼貌的小孩子。其实,大家讨厌的不是“熊孩子”,而是“熊孩子”背后放任不管的“熊家长”。
你在高铁遭遇过“情感绑架”吗?
旅途最令人反感行为,还有许多网友提名“毫无分寸的搭讪套近乎”。
很多网友表示,遇到过邻座主动和自己聊天套近乎,搞得气氛很熟,这样对方再做出一些令人反感的行为,或者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自己也不好意思拒绝。
有网友指出,这其实是一种情感绑架,而且对方可能也不自知。
你乘车外出时最反感什么行为?
综合极目新闻、新黄河客户端
来源: 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