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所有文章已开通全网一键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 首发|品牌官
- 作者|品牌官
引言:凭借一道辣椒炒肉,杭州首店开业连续等位12个小时,连续6年成为长沙必吃菜第一名,这家店是真的有这么好还是大家跟风而为之呢?
这家店就是费大厨辣椒炒肉!专注辣椒炒肉21年,2023年卖出辣椒炒肉有500多万份,总营收额已经超了10亿元,放在餐饮界来说,销量是十分可观的。
图源:新浪财经
>现全球总店门数是116家,今年才新增了8家,原来门店数量这么少,怪不得这么多人为之疯狂,甚至愿意等位12个小时。
图源:极海品牌监测
>门店分布主要分布在北上广深还有长沙等几个大城市,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居多,甚至在2022年获得了“深圳最受消费者喜爱餐饮品牌”。
图源:极海品牌监测
>一个湘菜品牌居然让广东人都趋之若鹜,说好的不爱吃辣呢?
靠一碗辣椒炒肉
狠狠拿捏消费者
连续6年拿下长沙必吃菜的第一名,这个含金量还是很高的,相当于拿了餐饮界的奥斯卡奖。
网上网友也纷纷对费大厨的菜品表示好评,甚至对于那些黑费大厨的串子连带着嗤之以鼻,认为都是对家买来的。
费大厨辣椒炒肉的特点就如其名,由大厨专门给你现炒现出锅并且不做外卖不搞加盟,绝对让消费者吃的安心,吃的放心!
甚至听说一个门店还配置15个大厨,每个大厨都炒不同的菜,这简直就是把消费者放在了心尖上,很难不爱啊!
所有的炒菜过程都公开透明化,在这个预制菜横行的社会中,让大家看到了他们家绝对不是预制菜。
像今年多家知名餐饮企业被爆出是预制菜,西北筱面村在今年1月被爆出,打着现做的旗号却卖着预制菜,实在是让消费者寒了心!
而费大厨辣椒炒肉是实打实的当着消费者的面现炒现出锅的,让消费者实现真正吃的安心吃的放心,也更加取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说真的笔者觉得因为一家店不是预制菜而给这家店加分,这种想法有点可悲!
什么时候不是预制菜成为了一家门店的拉分项,笔者请问呢!现做现出锅难道不是餐饮企业最基本最基础最应该做的吗?
在笔者看来,费大厨辣椒炒肉现做,不是预制菜这一点绝对不能成为他的加分项和特点,只能说他们做到了餐饮企业最基础的本分,这些本就是他们应该做的。
这么看来,预制菜的出现还连带降低了人们的消费水准,将是不是预制菜作为批判一家店好不好的标准,这个想法本就是有问题的!
当然,费大厨辣椒炒肉不仅是因为现做才获得大家喜爱的,最主要的还是味道够好以及对消费者上了心。
费大厨辣椒炒肉也是狠狠拿捏了消费者的心理,总是强调自己食材的是多么的不可多得。
辣椒是新鲜采摘的薄皮青椒,猪肉是谷物喂养200天—300天的精选黑猪肉,就连配料酱油都是特别制作的。
这么做既保证了菜品的色香味,也增加了顾客的记忆点,手段实在是高啊!
就连门店外的宣传口语也不拉胯,员工喊着:“全国小炒肉大王,费大厨辣椒炒肉”的slogan,非常魔性,路过商场的人很难不注意到。
那费大厨这么受大家喜爱,可是网络上的差评也不少,是店红是非多还是真的如消费者所说的那样呢?
一碗现做的辣椒炒肉
不仅“费”大厨“费”员工,还“费”钱
笔者在抖音搜索费大厨辣椒炒肉相关视频,对于费大厨辣椒炒肉的评论是有好有坏,各占一半。
个人口味不同,喜好不一,凡事都是两面的。
但是笔者看到的评论没人说他不好吃,大部分是说他油多盐多味精多,还有吐槽他价格贵性价比不高以及口号尴尬,喜欢搞一些形式主义!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油多盐多味精多,吃完都得喝好多水,甚至被网友批判卖的就是概念。
那会不会是对家派来尬黑的呢?
但是如果连一个几千万的大博主都这么评价,还能说是对家派来尬黑的吗?
实话实说,笔者没吃过费大厨辣椒炒肉,去长沙的时候大家都给笔者推荐的是笨萝卜等这种小众的湘菜馆,实在是很难去评价这家店的口感和味道。
但是笔者在小红书搜了一下关于费大厨辣椒炒肉的图片,这油确实有点多了哈!
也有人专门对费大厨辣椒炒肉和湘里湘情下饭菜的辣椒炒肉进行测评,结果显示费大厨辣椒炒肉的油腻度确实会相比于其他店的辣椒炒肉要高!
上图:湘里湘情 下图:费大厨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上图:湘里湘情 下图:费大厨
>费大厨辣椒炒肉的价格也是消费者吐槽的重灾区,认为就一个辣椒炒肉凭什么卖到将近70元,味道和其他店差不多,但是价格却比其他店高出两倍左右。
和兰湘子和笨萝卜这两个比较知名的湘菜馆对比,费大厨的价格确实是稍微高点,也难怪部分网友会对此有意见,都是湘菜馆,就你费大厨搞特殊呗!
贵也不影响大家对费大厨的喜爱,毕竟费大厨辣椒炒肉主打的就是辣椒炒肉,将这个菜品做的精,他家原材料那确实是没的说,贵一点也无可厚非。
但接下来这点属实是让消费者有点头疼,尴尬的脚指头都能扣地了,上菜就上菜,为啥还要让员工来个“前菜”。
真的是费员工、费大厨还费钱,这仪式感属实有点多余!
如果想整花活,可以有,但是让人太尴尬就有点得不偿失了,没活硬整!
同样喜欢整花活的海底捞却不让大家反感,甚至消费者都乐此不疲的回应海底捞,这是为啥呢?
人家海底捞是实实在在的有活,并且能给消费者带来新鲜感和好奇感,让消费者觉得很有趣很好笑,并且他们的花活都不是做表面功夫,而是真的能吸引到消费者并与之互动的,这才是有效花活!
所以说,费大厨辣椒炒肉这个仪式感有时候也可以不要的,多看看消费者的反馈吧!才能更好的突破自己,让门店更上一层楼。
兰湘子准备好,你的“费”来了
费大厨的竞争对手其实不少,就拿兰湘子来说,两家可以说是势均力敌,要说谁更好,可能连消费者自己都很难决断。
从2024年年初出的湘菜赛道品牌排行榜中可以看到,兰湘子排名还是在第1位的,费大厨排名第8位。
兰湘子和费大厨两个人对自身定位都不太一样,兰湘子的slogan就是上菜快吃得爽,尽量争取25分钟出齐菜,甚至为了上快菜,把菜单上的菜从48道删减到只剩24道。
图源:成辉说餐饮
>而费大厨就是现做,专注堂食并且不搞加盟。
在笔者眼里兰湘子和费大厨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不搞加盟,一个有搞合作。
兰湘子在2019年创立的,5年时间就开了276家门店,年平均用餐人次超2000万,门店数是费大厨的两倍之多。
图源:湖南日报新媒体
>兰湘子开店速度确实比费大厨快,并且用的是品牌合伙人模式,采用的是较为激进的平推模式。
每新进一个模式,都会把当地有资源的餐饮大咖发展成为他的区域合伙人。
图源:财经与商务
>就这么说吧!兰湘子一家新店开业,店长、厨师长、员工都会投资,这样大家都是合伙人,一起做一家店,做大做强。
兰湘子就靠这样的合作模式,用品牌合伙人裂变模式开了200多家店,疫情期间,还没有一家店倒闭。
图源:牛市生财日历
>费大厨众所周知就是不搞加盟,纯直营模式,这样做品牌管控力是比较强的,但是开店速度就会比较慢。
所以说费大厨和兰湘子各有各的优点,完全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形成一个良性竞争,不要搞那些花里胡哨的商战。
而费大厨辣椒炒肉创始人费良慧也讨厌低效内卷和恶性竞争,对星巴克也很是欣赏,像星巴克看齐。
图源:新浪财经
>对标星巴克?费大厨的路还长着
饮品届霸王茶姬想对标星巴克就算了,怎么连食品界的也要来对标星巴克,前有杨国福麻辣烫对标星巴克,后有费大厨辣椒炒肉来对标星巴克。
星巴克作为全球知名的咖啡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是有的,如果对标星巴克,可能就是想像星巴克一样在全国打响知名度,被大家所熟知。
不是笔者打击费大厨辣椒炒肉,以目前的情况来说,对标星巴克还是有点难度的。
就担心现在费大厨辣椒炒肉的爆火只是消费者一时兴起,跟风买单,最后只是昙花一现。
餐饮界由“爆火”到“熄火”的例子还少吗?
像淄博烧烤,当时可是掀起了全国“进淄赶烤”的现象级热潮,但现在呢?热度一过,网上有关“淄博烧烤店客流量下滑”“大量烧烤店铺转让”等消息铺天盖地的席卷而来。
毕竟吃食不比饮品,热度一过,很难留住顾客,必须在自己品牌的基础上增加创新,能把顾客变为回头客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啊!费大厨辣椒炒肉爆火不知是好还是坏,火了可以吸引大批流量,可当热度一过去,又什么都不是了,这种反差才是最让人崩溃的。
写在最后
费大厨今后的路还长着呢!有亮点也有槽点,也希望费大厨能注重消费者所反映的问题,将菜品做到更精更能抓住消费者的喜好。
针对这家“小炒肉大王”,大家还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谢谢!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每日为您探索品牌秘密,读懂国内外消费市场!致力品牌营销、新科技、新消费,欢迎关注@品牌官
024年,餐饮业“内卷”成为关键词,不少餐饮老板觉得经营艰难。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一家国际连锁餐饮品牌却创下高速增长的不俗成绩,成为中国餐饮市场的最大黑马。
日前,著名平价意餐品牌萨莉亚公布2024财年前三季度(2023年9月~2024年5月)财报,净利润达到上年同期的约2倍,销售额同比增长24%,达到163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74.5 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此前,萨莉亚预计2024财年销售额将达到211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6.2亿元)。此外,以中国内地市场为主的亚洲区域,不仅贡献了萨莉亚超过80%的净利润,而且,营收同比增长超过30%,全年有望超过30亿元。
这也意味着在“内卷”的2024年,萨莉亚中国内地市场依然保持了高速增长,这一惊人成绩也吊打了众多网红品牌。
< class="pgc-img">>近些年,萨莉亚一直是业内一个备受关注的现象,靠着10块钱的朝日啤酒、12块钱的披萨,14块钱的意面,42块钱的原切牛排……火爆中国各地。很多人最初不相信这么便宜的价格餐品品质还能得到保证,但事实证明,在保证餐品品质的同时,只要严格控制其它非必要成本,包括省去巨额宣传费用,平价意餐就是可以做到不输于高端品牌意餐的饮食体验。也正因此,萨利亚赢得了无数顾客青睐。
< class="pgc-img">>新消费主义盛行,Z世代年轻人看重“质价比”
萨利亚不过是如今新消费主义的一个缩影。所谓“新消费主义”,对于时下Z世代(1995年到2009年出生的人)年轻人来说,他们相对以往群体,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更高的消费要求,同时又有着更为理性的消费观念,他们的消费主张可以简单概括为——“既要商品品质好,又要价格不升甚至比以往更低”,主打一个“平价也有高品质”。
放眼如今的消费市场,除了萨利亚,餐饮界的很多火锅品牌也正是顺此潮流,纷纷推出平价保质的网红烫捞杯;还有快餐界“扛把子”麦当劳,在之前的各式省钱早餐之外,还不断推新各种仅有10多元钱的优惠组合。
在电商领域,主打“正品爆款+超低折扣”的唯品会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从其发布的“史上最赚钱”财报看,唯品会2023年实现净营收竟高达1129亿元,同比增长9.4%。可见就连众人眼里一度高不可攀的国际大牌也在“平价保质吸引消费者”的路上快马加鞭一路狂奔。
业内分析认为,近年来“新消费主义”的大兴其道,可以看出Z世代的消费者正变得越来越理性。“里子永远比面子重要”,商品本身品质胜过大牌光环,品牌溢价再也不能成为消费者心甘情愿掏空腰包的理由,“性价比”、“质价比”才是真香。
祛魅品牌溢价,贵常春翻红不奇怪
当下,在中国酒品市场同样存在“平价高质”的现象,拥有“茅台菌种”的贵常春,在白酒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就成功做到了逆势增长。
< class="pgc-img">>为什么名不见经传的贵常春突然卖得好呢?主要是过去大家就算买不起茅台,也更愿意去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次高端。如今经济持续下行,面子即使不再是第一需求,可这也不意味着大家对品质没了要求。
茅台前董事长季克良曾多次表示,决定茅台口味的核心是菌种。不过,很多人不知道,除茅台外,贵州一家老国营酒厂、贵定酒厂同样拥有茅台菌种。
< class="pgc-img">>被视为茅台酿酒“核心密码”的菌种,怎么到了其他酒厂手中?
原来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为扩产茅台换外汇,轻工业部开启了茅台的两期试点计划,曾组织了130多位专家团队奔赴贵州。该团队耗时3年,经过了上千次实验,终于分离出了13 株对茅台口感起决定性作用的核心菌种。
后来,轻工业部将扩产任务连同13株菌种,一起交给了当时在贵州炙手可热的贵定酒厂。他们按照茅台的菌种、原料和工艺精准把控,一些经验老道的酿酒师傅甚至彻夜守候,最终扩产后的酒被他们成功酿出来了,这便是“贵常春酒”,它先后斩获“国际名酒节金奖”、“中国优质白酒精品”,全国酒行业优秀企业等多项大奖。然而,由于企业不擅长打广告、做营销推广,贵常春逐渐落寞下来。
近年来,随着人们“质价比”的新消费观念日益流行,贵常春酒凭借茅台菌种的独特口感、以及亲民的价格,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销量更是逆势大幅增长,再次实现了翻红。
< class="pgc-img">>从萨利亚到贵常春,从麦当劳到唯品会,人们赫然发现,讲究“性价比”和“质价比”的新消费主义果然无处不在。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在价格和质量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对于消费综合体验也往往更加理性和清醒。这一趋势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也直接推动了企业的发展策略,促使他们推出更多“平价高质”的产品,并进一步促进了行业的升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