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品艰难的2022年,县镇市场却迎来增长机会。
最近,我发现了一个在县城、乡镇开店的品牌,在疫情下营业额涨60%,上半年拓店数量超过去1年总和,去年营业额近2000万。
而且,在与蜜雪冰城、益禾堂、古茗、书亦的“县城交锋”中,他们成为当地茶饮热销、好评榜第一名。
大品牌夹击下,这个品牌是如何生存的?我来了一次实地探访。
县城茶饮突围:
大连锁夹击,仍做到热销第1
茶饮下沉几年后,县城市场的增速有点出乎意料。
宁陵县,一个人口仅有67万的中部县城,在2019年刚刚实现脱贫,就在这个县城,诞生了一个土生土长的茶饮品牌:茶芙茶可。
这个品牌打法十分清奇:没有公众号,不玩微博,没拍过短视频,没投过广告,除了门店开业之外,常年坚持不打折不促销,却常年稳居当地茶饮热销榜、好评榜第一名。
和大城市的简化菜单不同,茶芙茶可的产品非常全:
菜单上仅水果茶就有23个SKU,算上奶茶、奶盖茶、益生菌、手工特调茶和冰淇淋,一共有73款产品。
在当地被称为“奶茶街”的珠江路,蜜雪冰城在街头、街尾和对面有3家店,以三角之势包围着茶芙茶可。
而几步之隔的转角,古茗、书亦烧仙草、益禾堂等品牌毗邻而开,在2公里内,还有沪上阿姨、吾饮良品、CoCo都可、悸动烧仙草、一芳水果茶等连锁品牌。
在大连锁的前后夹击之下,茶芙茶外卖平台的月销量也保持领先,最近因为气温高单量猛增,每天还要停掉外卖4小时,只做堂食。
茶芙茶可定位的是鲜果茶,产品均价9元,客单价13元,今年生意普遍难做,但这个品牌却迎来高光时刻,创始人邱亮告诉我,“今年营业额提升了60%,4个月新开门店35家,超过了2021年全年的开店总和。”
目前茶芙茶可在宁陵和周边的县城乡镇,已经开出了85家门店,几乎覆盖到了宁陵县下辖的每一个镇,而且迄今为止,主动关店率几乎为零。
这个不足百家的小品牌,在与这么多大连锁贴身肉搏中,找到了一套接地气的生存法则。
县城茶饮头牌
5个“接地气”的生存法则
1、不投广告不营销,但顾客到手的东西都不差
老板邱亮是个90后,他说干了十年茶饮,几乎没有花过广告费,门店除了开业时做几天买赠之外,其余时间从不打折促销。
但顾客到手的产品和物料,丝毫不含糊。水果尽量原产地采购,牛奶用的是认养一头牛,果汁类产品也是从国内Top5供应商中精选。
2017年,县城普遍都用软塌塌的吸塑杯时,茶芙茶可就使用了硬度不输大牌的注塑杯,配上克莱因蓝的杯盖,拍照十分好看。
顾客点外卖的物料,也尽量用最好的材料,“不能让顾客拿着觉得丢面子”。去年,他们还做了品牌的定制口罩,顾客点单就送。
“在县城、乡镇,老板和顾客的关系就是乡里乡亲,不能玩虚的。”邱亮说。
2、锚定水果茶,一做就是10年
水果茶,是茶芙茶可的主打,夏季的销售占比超70%,在茶芙茶可的外卖页面有个banner,“10年专注手作鲜果茶饮,陪伴宁陵人最久的饮品”,格外引人瞩目。
2012年,邱亮在县城开出了第一家奶茶店,在厦门上学的姐姐,建议他尝试一下水果茶。
当时的邱亮,自己研发起了水果茶,用新鲜橙子和橙汁做出了一款,“可以说是我们县城的第一杯水果茶了。”
因此,在00后县城年轻人心目中,茶芙茶可的水果茶是“从小喝到大”的。
在2019年开始规模复制前,邱亮一连好几年守着2家小店,直到县城迎来水果茶风潮,消费意愿提升,才迎来了发展期。
这种长年累月的心智占领,以及陪伴成长的情感羁绊,不是外来大连锁能轻易撼动的。
3、73款产品,抖音上的爆款“应有尽有”
茶芙茶可的菜单,就像是“大烩菜”,73款产品,各大品牌的招牌同款应有尽有,价格却不到大牌一半。
比如喜茶的多肉葡萄、芝士奶盖;奈雪的霸气水果茶,宝藏茶;蜜雪冰城的柠檬水,森林玫果、CoCo都可的奶茶三兄弟、益禾堂的蜂蜜柚子茶。
再加上双皮奶和冰淇淋这两个引流杀器,基本上小镇青年在抖音上看到的爆款,在这里都能找到同款。
“县城节奏慢,点单可以慢慢选,很多年轻人就像是打卡一样,每天一杯不重样,喝遍茶芙茶可,也是一种谈资。”邱亮告诉我。
4、找准市场空隙,做大品牌的平替
茶芙茶可的产品,每款都能被找到3个喝的理由。
比如夏季爆款霸王水果茶,1000毫升的杯量,含有金桔、柠檬、凤梨、百香果、西瓜、芒果6种水果,12元/杯。
比如多肉葡萄,700毫升,丰富的葡萄果肉,仅售8元,加上奶盖之后,售价10元。
相比于蜜雪冰城,茶芙茶可贵出3~5元,但鲜果价值感明显。相比于古茗、书亦、益禾堂这些有果茶的品牌,价格却要低上5~10元(鲜果与罐头类产品复配)。
因此茶芙茶可水果茶的平均毛利在50%左右,但加上奶茶,综合毛利仍能超60%。
表面上,和大品牌贴身肉搏,事实上,茶芙茶可找到了价值空白点,再加上本土情怀,成功卡位“高性价比本土水果茶”。
5、定制小料,每种原料最少复用3次
今年,茶芙茶可上新了5款产品,但没有增加任何新原料,都是使用原有材料重新排列组合而来。
邱亮有个研发原则,任何原料,最少要在3~5款产品里被用到。
再看茶芙茶可的菜单,虽然有73款产品,但品类之间都有原料连接,比如鲜果茶和芝士奶盖系列,原料基本相似,只是增加了奶盖。
因此茶芙茶可SKU虽然多,但原料并不多。
今年,县镇茶饮迎来风口期
守在县城10年,邱亮发现,县城消费者的变化,真的很大。
2015年前后,一杯水果茶他只能卖5元左右,“稍微贵一点,就没人买了。”
但现在因为新茶饮的市场教育,让“新县城人”也有了支付意愿,10元左右的产品都能接受。
曾有很多镇上的朋友来找他加盟,他根本不敢答应,因为开店一定会赔钱。但现在,茶芙茶可几乎在宁陵下辖的每个镇上都开了店。
商丘市宁陵县黄岗镇门店
>“乡镇的店比县城存活率更高。”邱亮举了个例子,在镇上,一个50~100平的铺位,一年的租金可能只有1万左右,甚至不少是自家房子,没有租金,“他们一天卖500~1000块钱,都是赚的。”
第二个大的变化,是消费者对茶饮的态度。邱亮说,以前茶饮就是用来解渴,所以价格很敏感,但现在在小镇青年的交际中,茶饮已经是社交货币了,所以愿意为此付出更高的溢价。
另外还有客群的拓宽。以前喝茶饮都是年轻人,现在50岁左右的中年人,小学生,也是茶芙茶可的重要客群之一。
去年,茶芙茶可还打造了一个高端品牌,售价在13~19元,做天然鲜果茶,按照邱亮的想法,属于“布局测试占位”。
“再过两年,县城消费者的健康意识升级了,我就可以无缝衔接了。”
大城市里,已经喝腻了水果茶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很多县城人,是在今年才喝到人生第一杯水果茶。
中国,就是这样一个多层消费浪潮并存的市场。
正是这样的市场丰富性,才让大品牌有大品牌的打法,县城品牌则有县城的生存法则。
源:凤凰网
凤凰网《风暴眼》出品
核心提示:
2,2021年,益禾堂的门店总数从4000多家增加到了5000多家。今年7月,益禾堂还曾因涉嫌侮辱物化女性的低俗宣传文案引起争议。
3,据凤凰网《风暴眼》根据已披露的数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1年中,已有超过60亿人民币进入新式茶饮赛道。
4,近年来新式茶饮品牌“翻车”屡见不鲜。从传统的茶饮粉末时代到现如今的新式茶饮时代,整个行业处于急速变迁之中,可惜的是,新式茶饮的发展速度并未匹配规范的行业标准。
蟑螂乱爬的益禾堂,已不是第一次出问题了
网红奶茶品牌益禾堂最近接连翻车,引发争议不断。
9月13日,有媒体报道,市场监管部门检查广西柳州柳江区商贸街益禾堂奶茶店时,发现蟑螂乱爬。柜台、货架和墙上除了活的蟑螂外,还有死的小蟑螂。事情曝光后,网友一片声讨。
9月15日,益禾堂通过官方微博对此作出回应。益禾堂表示,针对有关部门责令柳州市柳江区商贸街某益禾堂加盟门店整改一事,公司管理层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对涉事门店展开彻查、整改。目前涉事门店已申请新的登记证,“员工未办理健康证”系证件遗失未补,现已安排其补打印并悬挂健康证。
关于店内“多处有蟑螂”,益禾堂表示,现已展开彻底消杀。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益禾堂第一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今年的6月18日,FM全媒体《维权超给力》报道了福州余女士6岁女儿在奶茶里喝到了一整只完整壁虎的新闻 ,事件随后被网友推上热搜。当天下午,福州市仓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也来到这家金河路的贡茶店进行突击检查,《维权超给力》也全程网络直播了整个检查过程。
直播最后,FM全媒体记者与工作人员来到附近的一家“益禾堂”奶茶店突击检查,在仓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对益禾堂店家开具的监督意见书中,记者发现整改内容包括“冰箱内食品未分类保存未加盖”、“制冰机未定期清理”、“产品启封使用标志不规范”、“冰箱内壁未及时清理”、“垃圾桶未加盖且摆放位置不规范”等卫生问题。
门店数量超5000家,曾因“侮辱女性”低俗文案致歉
值得一提的是,益禾堂还曾因低俗文案引起争议。七月下旬,有网友爆料益禾堂在其新品宣传上配上了“空姐的品质吉祥村的价格”“这么大一杯够你三四个秘书喝”等文案。
事情发酵后,7月25日,益禾堂发布致歉信,表示由于品牌方监管和审核不力,对个人博主在抖音发布的原创的益禾堂打卡视频进行了外卖平台的转载发布,由于原视频中一些用词不当造成误解,导致传播的视频给大家带来了非常糟糕的感受,对此品牌方深感自责。
即便如此,仍引发网友诸多不满。有网友表示:谁给你的脸一边赚女性的钱一边物化侮辱女性?
天眼查App显示,“益禾堂奶茶”关联公司为武汉熠汇饮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8月24日,法定代表和疑似实际控制人为胡继红。2021年6月,该公司注册资本增至1010万人民币,增幅400%。
股东信息方面,天眼查显示胡继红占股19.80%,胡继成占股0.20%,大股东是胡继红所担任法定代表人的湖北欣益嘉仁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占股80%。
天眼查风险信息还显示,2020年10月,该公司曾因特许经营合同纠纷被起诉。值得一提的是,武汉熠汇饮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间接持股,拥有超二十家公司的实际控制权。2021年益禾堂已成立近二十家餐饮管理公司。
虽然目前公开信息中未能查询到益禾堂的融资信息,但资料显示益禾堂近年来扩张动作不断,在石家庄、武汉、哈尔滨等多个地方招兵买马。
2021年,益禾堂的门店总数从4000多家增加到了5000多家。不仅如此,胡继红还表示:“现在新签的加盟商已经全部用新版本了,接下来还会大面积地以旧翻新,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升级推向全国。”
新式茶饮赛道获资本青睐,超60亿资金疯狂涌入
不过,益禾堂的食品安全问题并非个例。近年来,随着喜茶、奈雪的茶、茶颜悦色、蜜雪冰城等新式茶饮的崛起,食品安全等相关问题也频频被曝出。
凤凰网《风暴眼》发现,仅今年上半年,喜茶、一点点、益禾堂、本宫的茶、贡茶,蜜雪冰城、奈雪的茶等都因安全问题见诸网络。
就在不久前,喜茶上海一门店店员错将样品当做饮品,导致顾客喝完后入院洗胃。
8月2日,新华社曾报道奈雪的茶北京西单大悦城店、长安商场店出现蟑螂乱爬、腐烂水果继续用、产品标签随意更换、手套不戴、抹布不洗等食品安全问题。
作为消费升级下的新生事物,茶饮业在这几年实现了爆发式增长。统计机构的数据显示,2021年新式茶饮门店数量将超过55万家,市场规模将会达到1100亿元。
而新式茶饮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资本的助推。早在2018年,茶饮赛道便迎来了“融资热”,大额资金疯狂涌入。除了喜茶、奈雪的茶等头部品牌频获融资外,一些细分赛道的中小品牌也受到资本青睐。
喜茶在2018年获得了美团龙珠资本4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2019年喜茶获得腾讯、红杉资本两大知名投资机构的加持;2021年,喜茶获得高瓴、腾讯、红杉、淡马锡等5亿美元的D轮融资,刷新了茶饮赛道单笔融资额的纪录。
奈雪的茶在2018年获得天图资本数亿人民币的投资;2020年,奈雪的茶获得了2轮过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机构为云锋基金、深创投、太盟投资等。
除了头部品牌外,7分甜、老虎山黑糖专卖等茶饮品牌也获得资本青睐。老虎山黑糖专卖在2018年连续获得3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1.5亿元;主做水果饮品的“7分甜”也在2020年10月获得顺为资本、内向基金的1.5亿元A轮融资。
据CBNData数据,2020年全年,茶饮品牌一共有18起融资,较上年增长8起,披露总金额达到17.4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约700%。
进入2021年,茶饮赛道继续被资本看好。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茶饮赛道已发生近十余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额超8亿人民币。
据凤凰网《风暴眼》根据已披露的数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1年中,已有超过60亿人民币进入新式茶饮赛道。
在资本的加持下,茶饮赛道开始疯狂扩张。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我国新增奶茶店相关企业5.6万余家,年增速超20%;喜茶、蜜雪冰城等茶饮品牌的门店数量也爆发式增长。
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蜜雪冰城线下门店数从2500家暴增至7500家,截止2021年8月,蜜雪冰城已经拥有约18000家门店,预计年底将突破2万家。
奈雪的茶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其门店数达578家,上半年新开93家。2021年上半年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新开门店数占上半年新开门店总数的65.6%。
今年6月25日,新式茶饮品牌沪上阿姨对外宣布,再获近亿元的嘉御基金的追加投资。据沪上阿姨创始人单卫钧透露,品牌门店数量正式突破3000家。
但在茶饮品牌疯狂扩张的过程中,也埋下了许多隐患,食品安全、卫生等问题屡屡被曝出。
尽管这些茶饮品牌在被曝出问题后也都第一时间道歉整改,但往往是曝光一家整改一家,一边道歉一边继续出问题。
扩张、上市背后,食品安全问题何时消?
动辄千万、上亿元融资,备受高领、红杉、腾讯、美团等投资机构青睐的网红茶饮品牌,为何问题不断呢?
有业内人士称,目前的茶饮市场中,头部品牌大力发展直营店,加盟店模式导致产品品质参差不齐,供应链管理能力不足,现做模式不能严格保证产品的卫生健康问题。此外,行业准入门槛低、加盟商管理不严等,导致野蛮生长乱象丛生。
而这些餐饮品牌之所以问题频出,除了与经营主体责任意识差,惩戒手段缺失密切相关外,也与快速扩张而疏于管理有关。
数据显示,新式茶饮品牌的加盟费最低仅需1万元。较低的准入门槛直接影响了行业的整体标准,粗糙的生产流程,以及参差不齐的生产标准,直接导致当下部分新式茶饮门店安全问题频出。
经济日报就曾发文指出,连锁餐饮企业频频“翻车”,快速扩张而疏于管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华莱士曾以每天新开三家门店的速度迅速扩张,蜜雪冰城在全国门店数量也已突破14000家。门店数量的快速扩张增加了管理难度,品牌方对加盟店管控能力弱也导致各门店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对凤凰网《风暴眼》表示:“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违法成本过低、监管力度不足或是其主要原因。”
宋清辉认为,对于餐饮企业而言,食品安全是企业的命脉,一旦失守很难收复。如果企业不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最终只能是失去消费者的信任,自取灭亡。
值得注意的是,新式茶饮赛道火热的同时,之前砸入“重金”的资本方,也已经开始谋求推动茶饮品牌上市套现。
今年6月30日,奈雪的茶在港股上市,被称为“新式茶饮第一股”,成为茶饮赛道的标志性事件。但上市首日其股价便跌破19.80港元/股的发行价。上市以来,奈雪的茶股价一路下跌,目前市值已蒸发超100亿港元。
与此同时,坊间关于喜茶、蜜雪冰城将要上市的消息也常被传出。
就在8月25日,又有市场消息指出,蜜雪冰城考虑最早于2022年赴港IPO,可能融资2亿至5亿美元,但最后又有消息指出该传闻被否认。
9月13日,彭博报道称,喜茶考虑最快明年在香港上市,公司考虑聘请瑞银安排其香港的IPO,此次IPO将至少募集5亿美元。不过,对于上市报道,喜茶随后回应称,公司暂时没有任何上市计划。
有行业人士对凤凰网《风暴眼》表示:“尽管喜茶、蜜雪冰城对上市消息给予否认,但实际上,投资机构多年的投入已经到了一个寻求回报的时期。鉴于目前的资本市场环境,这些新茶饮品牌有可能是在等待一个更好的上市时机。”
但上市并不能解决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相反,如果上市以后仍然继续出现食品安全、店面不卫生等问题,不仅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股市的投资者也会“用脚投票”。
有分析人士表示,对快速扩张的新式茶饮企业而言,如何在快速获取规模、保持低价位和收益的同时,加强对包括加盟商门店在内所有门店的管控能力,特别是避免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共同的课题。
除此之外,在市场趋于饱和,品牌扩张速度放缓,行业存量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情况下,新式茶饮品牌如何获取新增量,也是其上市后面临的困境之一。
汉迎来了第一家茶颜悦色的开业,当天可谓人山人海,波澜壮阔的人群怀着对奶茶的敬畏之心,在寒风中颤抖等待着。排队八小时、一杯150元、黄牛卖500元,为的是喝上一口第一杯入冬的湘茶。有这么多人愿意付出远超奶茶本身价值的时间或金钱,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 class="pgc-img">>首先我们要思考一下,这个是商家的恶意营销还是人民群众的渴望所致。
你会花150元买一个新鲜感吗?可能只有极少数人,对奶茶热爱的极致的人会这样做。
小编觉得大概率是一起商家的饥饿营销,提前安排一波人来排队,然后找一波黄牛来卖奶茶,不管有没有人买,先把水搅浑。
< class="pgc-img">>接着请来几个记者大v报道转发,事件持续发酵。再加上茶颜悦色本身就很出名,又是第一次出省,流量刷刷的上去了。这一件营销案例可以说做得非常好,花最少的钱,赢得了最大的关注。
所以本事件焦点不在于黄牛多少钱亦或者排队排了多久,企业真正得到的了最大传播,为了下一步占领其他地区市场做足充分的预热。
< class="pgc-img">>在疫情期间,唯有大品牌奶茶店屹立不倒,加盟真的能赚到钱吗?
加盟商赚钱难于上青天,看着家里附近奶茶店络绎不绝的人群,于是小编也想过开一家奶茶店,当当老板,实现躺着赚钱的伟大理想。于是询问一些奶茶店的老板取取经,得到的统一答复是放弃吧!
< class="pgc-img">>对此小编算了一笔账,奶茶店必须要地理位置好,在一线城市开一家奶茶店启动资金要50万左右。首先加盟费就要20万了(一点点、益禾堂等平均价格),店铺租金约4万一个月(押3付1就约12万),还有装修费,再到人工成本前期4个人,工资按每人5000来算加上五险一金就6000了,店长高点8000。没有50万起步资金根本搞不下来,然后我们每个月硬性成本就达到了6.6万。(房租加人工)
< class="pgc-img">>那么一杯奶茶的利润能有多少呢?最高的不超过50%,最低的10%,如果客户是在美团、饿了么等平台购买,还要给平台费用,我们按照40%利润来算吧。一杯均价15元,也就是说每卖出1杯就有6元的利润,每个月要卖出1.1万杯才能持平亏损,每天要卖出366杯,一般奶茶店营业12小时,每小时要卖30杯,2分钟一杯的出售速度才能与之持平。那么你有这个信心吗?更别说何时回本了。
< class="pgc-img">>就算你运气好,遇到一个得天独厚的地方,每个月营业额30万,赚了钱。那么你就要面临两个问题:1、中国人都喜欢跟风,看到你做啥就跟着做,你身边会冒出几个不同品牌的奶茶店,大大消薄了你的利润。2、好不容易熬过了3年租期,这时候房东会根据你的市场销量适当的涨价,让你的运营雪上加霜。
< class="pgc-img">>最后奉劝大家,创业要慎重,理性对待消费,不要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