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南极长城站的春节:科考队员围着火锅喝啤酒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4
核心提示:京时间2月5日凌晨,新年的钟声刚敲过。一阵烟花爆竹轰鸣之后,夜色沉静。此时,在地球另一端的南极长城站,仍是白昼。这里距北京

京时间2月5日凌晨,新年的钟声刚敲过。一阵烟花爆竹轰鸣之后,夜色沉静。

此时,在地球另一端的南极长城站,仍是白昼。这里距北京17502千米,时差有12个小时,但这并不妨碍站上的科考人员同享新春的喜悦。

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长城站科考班长郭民权敲响了“长城和钟”。这座由苏州寒山寺捐赠的钟已与长城站科考人员共度五个春节,象征着平安、吉祥的钟声再在辞旧迎新之际长鸣。新年的活动才刚开始。

大年初一南极长城站升旗仪式。 视频来源/受访者提供

南极长城站科考队员拜年。 视频来源/受访者提供

新年还是要有点仪式感

除夕这天,长城站多云、多雾,这是个再平常不过的阴天。综合栋的篮球场内,却是另一番红火的景象。门上新贴了手写的春联,屋内正中间挂着一面国旗,四周的墙上装饰着大红色的中国结,上面印着金灿灿的福字,墙边的桌上还堆放着粉的、紫的等各色花。下午两点多,除夕晚会在此拉开帷幕,篮筐下就是舞台。站上目前共41人,围着桌子坐成了几圈,喝着啤酒、可乐观看节目。

郭民权上台吹了笛子,他将此称为“自娱自乐”。更为人津津乐道的是游戏环节——抢凳子、踩气球、正话反说、你画我猜、萝卜蹲……站上还准备了电子书、眼罩、耳机等小物件,作为抽奖环节的奖品。郭民权对此很满意,连说了几个特别精彩,“一下午都玩得很尽兴”。水电班班长张冬对最后一个游戏踩气球印象深刻,“一堆人抢着踩对方绑在腿上的气球,所有人都累得气喘吁吁的。”照片里,队员们咧嘴笑着,有的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

这是张冬第七次在南极过春节,其中四次在中山站,三次在长城站。据他介绍,每年都会有除夕晚会,“毕竟是我们中国人的节日,还是要有点仪式感。”晚会丰富程度则要看当时考察队的具体情况。2004年他第一次在中山站过年时,站上仅有17名越冬队员,只简单地组织了唱歌等小活动。次年春节时,站上越冬、度夏队员共有上百人,大家一起编排节目,就像“中央电视台的春晚”一样,有专人负责主持、音响等。房间不大,只有七八十平方米,所有人都聚在一起看表演,“有的坐在室内,有的趴在窗边,还有的站在走廊上,那时候很热闹。”

同在国内一样,除夕少不了一顿年夜饭。北方人一般吃饺子,来自河南焦作的郭民权也不例外。今年在长城站,他不仅同队员亲手擀了面皮、做馅料、包水饺,还吃了一顿火锅。牛羊肉、虾、豆腐等放进热气腾腾的锅里翻滚,“春节嘛,就要红红火火。”这是郭民权第一次在南极过春节,就吃上了稀有物品——少量新鲜青菜、黄瓜。这些蔬菜产自2015年建成的蔬菜大棚,一年能收好几次。虽然产量不大,但相较于张冬此前吃过的脱水蔬菜,已然好了许多。“我们当时是把脱水的葱花、香菜用水泡一泡,能看见绿色,但基本上吃不出蔬菜的味道。”

张冬和科考队友们包饺子。 受访者供图

初到南极:稳定、新鲜与寂寞

两个多月前,2018年11月17日,郭民权一行从上海动身前往南极长城站。他在朋友圈详细记录了共6天5夜的行程:经法国巴黎、智利圣地亚哥转机,再在世界最南城市、与南极洲隔海相望的蓬塔阿雷纳斯作短暂停留,飞机终于11月22日在距长城站两公里的南极智利机场降落,后由雪地车将他们接往“期盼已久”的目的地。

从飞机上下来,双脚实实在在地踩在南极土地上,郭民权有些兴奋。他仔细打量着周围,冰雪还没融化,白茫茫的一片,天有些灰蒙蒙的。雪地车在路上一高一低地颠簸,“这路似乎没想象中那么好。”新鲜之余,他也暗自叹了一口气:“一路奔波,终于到站了,感觉心稳定下来了。”

张冬第一次到南极是2003年年末,船在海上漂了两个月,到中山站后“稳定下来”的踏实感更甚。当时中国南极考察船“雪龙号”在国内维修,张冬他们飞到澳大利亚后,再转乘澳大利亚的科考船“极光号”。由于该船途中有科研任务,原本一个月的行程延长至两个月。张冬是内陆人,本就晕船。西餐不合胃口,进食也少。再加上途经有使人“一言不发,两眼无神,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脏翻腾,六神无主,七上八下,久卧不动,十分难受”之称的“魔鬼西风带”,下船时172厘米的他只剩115斤,整整瘦了30斤。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张冬下船后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踏实”,其次才是“新奇”。这股新鲜劲儿也只持续了三个月。按照他的话来说,三个月后基本上就把所有地方全看完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队员也相对无言,“话都讲完了,就像傻子一样,找不到话说了。”

为打发时间,大家开始“没事找事”,自娱自乐。打球、下棋、做手工……一场羽毛球循环赛能打上一个月,乒乓球、桌球等再打几轮,几个月就这么过去了。有时候,队员们走在路上看见好看的石头都会捡回宿舍。站上会组织评比谁的石头更好看,还会请大家给自己的石头取名,作诗或赋文形容捡拾的心境。

不过对于张冬的“三个月”理论,第一次来南极的郭民权却有自己的体会。尚且不提还没去过的地方,同一地点不同季节也有不同的风景,云卷云舒他都百看不腻。天气好的时候,他从海岸眺望远处的冰山、岛屿,仍然觉得十分震撼。尤其是第一次看到冰盖时,“晶莹剔透,感觉非常纯洁、神圣。”

长城站辞旧迎新之际敲响“长城和钟”。 受访者供图

最高兴与失落的瞬间都关乎家人

在张冬五次赴南极的经历中,最低落与最高兴的瞬间都与家人有关。前者是信号等原因联系不上家人,后者则是这种情况下能再通上话。“生活条件艰苦,大家心里都比较清楚。”唯一牵挂的便是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家人。

张冬第一次在南极时主要靠短波通讯,就像对讲机或电台广播,通过收音机还能调到队友与家人谈话的声音。到了约定好的日子,通讯员把设备开起来,“我们排排坐,一个人讲完话,另一个人接着去讲。”多数队员像他一样,一个月和家人联系一次,有些队员可能更频繁一些,半个月或一个星期一次。短波有好几秒的延迟,实则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只是单方面报平安。

重现第一次与家人通话的情景时,张冬的语速颇快:“喂!老婆你好,爸爸你好,母亲你好,我在这里一切都平安,什么都好。”有经验的队员拿起电话会先说一句:“你别讲话,我说完了你再说。”电话两头再轮流报平安。

第一次在南极过春节时,张冬也未主动与家人联系。“我们一般是等家里打来,因为我们这里打电话出去要看天气。”听到电话铃响,大家会催促被找的队员快点接电话,并不完全是为队友欣喜,其实心里想着:“你赶紧接完了挂掉,我还在等家里电话呢。”

2005年4月,在中山站待了一年半的张冬终于回到国内。船到上海靠岸后,妻子来接他。长久未见面、电话联系也较少的两人基本没有说话,只是“你看我我看你”,然后抱在一起哭。从上海到贵州老家,张冬特意选择乘坐三天的火车,除了便宜,还考虑到能与人“摆龙门阵”(方言,即聊天)。“由于在南极与人交流得少,语速、反应等可能会相对迟钝一些。”坐火车与人攀谈,既能了解国内变化,反应也逐渐会变快。不过,现下已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有网络了,能实时和家人沟通、看新闻。”

通讯一年一年地升级,如今长城站Wi-Fi全覆盖,联通拨往国内的电话也按国内资费计算。郭民权通常一星期和家人联系两三次,先通个电话,如果人在家有网络的话,就开微信视频。此次临行前,他还在家里装了一个网络摄像头,可以在手机上实时观看。如果看到孩子在写作业,他就不主动打扰。若是在玩耍,他可以直接通过摄像头语音对话,“仿佛家人就在身边。”

但这还是不如“家人就在身边”。张冬和郭民权的新年愿望毫不意外地一致:顺利完成工作、回国,家人也平安健康。

正月初三夜里,长城站迎来了新年第一场雪,伴着八级大风吹了一宿。大地变成单调的白色,只余几栋色泽鲜明的建筑物。冬天就要来了。

新京报记者 王洪春 编辑 张太凌 校对 刘军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 金错刀频道

< class="pgc-img">

实体书店真是越来越活不下去了。

这两天,网红书店言几又,因为欠薪上了热搜。

< class="pgc-img">

今年8月,在社交媒体上红极一时的钟书阁上海静安寺店,宣布关门。

< class="pgc-img">

5月,经营了11年的武汉著名独立书店“百草园”,支撑不住,倒掉了。

< class="pgc-img">

接二连三的倒闭潮,让众多网友哀嚎,实体书店已经没活路了。

但谁能想到,新华书店,这个把店开在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看着一天卖不出几本书的老字号,却越活越滋润

< class="pgc-img">

不仅没倒,还能年入1000亿,净利润相当于当当网一年的营收。

有人不无气愤的表示,新华书店能这么赚,不就是靠着卖教辅,吃了历史红利。

但卖教辅也不是新华书店独家垄断,怎么它就能赚这么多?

< class="pgc-img">

又土又贵的新华书店,

一直是个隐藏土豪

现在提起新华书店,一些人会下意识的表示:新华书店怎么还活着?

有这样的印象并不奇怪:新华书店又土又贵,到底谁还去买书?

这么说它并不冤枉。

和现在的网红书店比,新华书店还是太土了。

为求生,还活着的实体书店,大多转型为网红打卡地。

过去的西西弗斯也是传统书店的陈列方式,但受到网店冲击后,转型为“书+咖啡+文创”的模式。

靠着精美的装修和营造的浪漫的氛围,吸引了一大波文青前来打卡。

< class="pgc-img">

而这家84年的老字号,这么多年似乎都没什么大的改动,红底白字的招牌,排排摆放的书架,朴实无华的顶灯,看着呆板乏味。

< class="pgc-img">

三观跟着五官走,哪个更吸引人就不必说了。

土倒算了,还死贵。没有房租和人工成本压力的电商大打价格战,隔三差五搞促销,把图书价格压到地底下。最夸张的是,某多多上,一本正版书4块钱就能拼。

相比之下,谁还会去不打折的书店买?

电商冲击也就罢了,想看书,手机、kindle等电子设备哪个不比实体书方便?网上关于电子书好还是纸质书香的争论都吵翻了。

< class="pgc-img">

不论从哪个角度看,新华书店看样子是卖不出几本书的。

但在很多人看来卖不了书的新华书店,却有着谜一样的生存本领。

今年7月,中国新华书店协会发布了2019年社会责任报告书,2019年全国新华书店营收1280.1亿元,利润105.21亿元。

< class="pgc-img">

这是什么概念?图书电商老大当当网,一年的营收也不过100亿左右,只相当于新华书店一年的利润。

但别忘了,当当网是网店,没有房租、人员等运营管理方面的巨额开支。而新华书店网点遍布全国各地,总数多达1.6万个。全国各大快递公司的站点数量,也不过如此吧。

可新华书店不止站点多,大多还都是交通便利的豪华地段。北京的王府井、西单图书大厦、上海人民广场,别人看到地价能吓跑的地方,都有它的一席之地。

< class="pgc-img">

土豪成这个样子,放眼整个中国都少见。

< class="pgc-img">

躺着赚钱的新华书店,

到底凭什么?

新华书店能这么土豪,是因为它有几项稳赚不赔的买卖。

稳赚不赔的第一个招,就是当“地产大佬”。

最让人“肉疼”的租金问题,到了新华书店这里,根本不是事。

对绝大部分的实体企业而言,门面租金是所有开支项目中最大的,这几年,因为门店被拖累的企业比比皆是。

奶茶界的鼻祖许留山,几个月前交不起房租破产,火锅界的一哥海底捞,大规模扩张门店,结果半年能亏10个亿,更不用说书店卖书这种本小利微的生意。

< class="pgc-img">

但对这些地处豪华地段的新华书店来说,却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因为它的房产基本都是自有产权。

这是由于新华书店原先是事业单位,它的门店建设属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都位于城市的核心地段。

随着地价水涨船高,靠着这些门店,新华书店不仅节省了最大头的支出,而且还可以通过店面出租、柜台出租等方式创收。

“穷一点”的,门口摆个广告招牌、出租柜台卖手机、学习机等赚点外快。土豪点的,直接拥有一栋楼,保留一两层留做自用,其他楼层都可以用来出租。

< class="pgc-img">

白嫖看书的人就是涌过来把房子挤塌了,也亏不了它。

与之相反,同样地处豪华地段的星巴克,看着一杯奶茶的单价和书差不多,但这房租一进一出之间,直接被新华书店躺赢了。

而这也只不过是新华书店营收的开胃小菜,它的大头收入是教辅教材发行。

2003年之前,教材的发行业务都是由新华书店承包的,在当时,这批业务占了新华书店总利润的七成。当之无愧的收入大头。

尽管之后,中小学教材发行权改革,凡是具备出版发行资格、获得新闻出版部门批准的国有控股发行单位,都可以参加中小学教材的发行。

但事实上,已经没人能绕开这个拥有全国站点最多,地理位置最优越的新华书店了。

< class="pgc-img">

四川省的新华书店,是A股上市公司新华文轩的子公司。从它的公开财报里可以看到教材教辅的发行业务比重有多高。

2020财年显示,新华文轩教材教辅发行业务的毛利率为41.55%,而零售业务的毛利率为33.87%,互联网销售业务的毛利率更是只有13.34%。

如果说这两项业务是开源,那么接下来的这项就是节流。

图书行业有个独特的规定——寄销制。即,新华书店可以选择先进一批书卖,卖不出去的就退回去,甚至可以先卖后结账。

这种结算制度,使得卖书的风险完全压在出版社身上,新华书店没了库存风险。

豪华门店自有产权、卖教材“捡钱”、再加上基本零风险的寄销制度。新华书店可以说就是个躺着赚钱的土豪。

< class="pgc-img">

“躺赚”的新华书店,

不是吃了历史红利

看到新华书店能如此“躺赚”,很多人会“羡慕嫉妒恨”地认为,它这就是吃了一波历史红利。

但事实却是,新华书店恰是推动历史前行的一份子。

成立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华书店,是一路为国拼杀出来的开国“元勋”。

< class="pgc-img">

1938年,“中国不会亡,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但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论持久战》中的著名论断,靠着新华书店的发行传遍中国,引发无数全国有识之士的共鸣。

解放战争时,党中央规定,每解放一座城市,就要立刻着手办理四件事:一、开办银行,二、开办邮局,三、开办供销社,四就是开办新华书店

这也是为什么新华书店能在全国各地都有一席之地的初始原因。

为了让远在犄角旮旯山村里的人也有读书的机会。新华书店除了在城镇广设门店之外,依靠供销社,还建立起了农村图书发行网。

当时流行一个词,叫做“背篓书店”,每年新华书店都会安排所谓的“图书发行员”,背上满满一背篓的图书,将知识送往偏远地区。

< class="pgc-img">

考虑到有些人没钱买书,新华书店就开放“以物易物”,下乡时背去五六十斤书,回来时回来时又背上100多斤的鸡蛋和破烂,再卖给供销合作社。

对于没钱买书的百姓,送书下乡的工作人员还可以提供纸笔,让他们把诸如“柿子树的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抄下来,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

靠着这种努力,新华书店成了那个年代人们汲取知识的主要来源。

哪怕现在看着暴利的教科书发行,对当时的新华书店来说却是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

要保证教育普及,确保偏远农村的孩子也能读上书,站点分布到乡镇级的新华书店,要将价格压到极低的教科书,分发到各个偏远地区的学校。

< class="pgc-img">

这样的“老字号”,怎么能说它在吃历史红利?

对如今的新华书店来说,他们也并没有在“躺赚”之后选择“躺平”,而是仍在做一些变革,适应现在的读者需求。

对很多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新华书店似乎越来越遥远,印象中它已经越来越老。

但事实上,有的新华书店把自己彻底打造成网红地标。例如河北保定的新鲜空气主题书店,木质结构,错落有致的内设、阅读区、咖啡吧台等已经让人无法将其与印象中的新华书店相关联。

< class="pgc-img">

有的则更接地气,专心于打造更加轻松愉悦的阅读环境。

< class="pgc-img">

尽管大部分的新华书店和网红书店颜值比不了,但为读者提供舒适阅读环境的努力上却不落下风。

有网友说,新华书店是记忆中唯一一个可以进去看一整天书,也不会被赶出来的书店

对于新华书店来说,让人白嫖或许也是它的价值所在。

对这样的土豪,不妨让它活得更好些。

本篇作者 | 李鹏翔

克飞

一碟牛雪花片,一碟靓牛肉、一碟吊龙伴(即牛的肋眼肉卷带侧肉)、一碟牛百叶、一碟牛杂、一碟不见天(即牛胸口油)、一碟牛心顶、一碟牛血,样样新鲜,还有一大盘湿炒牛河。这么丰盛的牛肉火锅,合计不到人民币三百元。

以如此物美价廉的一餐作为双水一日游的结束,是最合适不过的选择。在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各镇中,双水名气不大,却暗藏惊喜。

名人辈出的新会,“文有梁启超,武有张其光”,张其光这位晚清名将便是双水人。人们熟知的“左麟右李”,谭咏麟和李克勤祖籍都是新会,双水镇上凌村便是谭咏麟家乡。

东凌村的步天桥传说是南宋流亡小皇帝走过的古石桥,也因此得名“步天”,实际上建于明代。极具时代感的东凌村人民会堂是网红会堂,彭于晏主演的电影《热带往事》便是在这里拍摄……双水牛肉更是珠三角最好的牛肉之一,素以新鲜细嫩著称。

村中古建多

站在大片稻田前,我望向眼前的张将军家庙。这是双水镇最知名的古迹,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大门两侧有鼓台,门额上的花岗岩石匾刻着“张将军家庙”五个大字,字高近一米,出自光绪年间进士钟德祥之手。

张将军家庙 本文图均为 叶克飞 摄

张将军就是1829年出生于双水镇豪山村的张其光。他自幼习武,青年投军,屡立战功,1872年官至浙江提督。1873年,他调任台湾总兵,击退日寇并安抚当地,开垦修路。1875年,张其光调回浙江,同年被授黄马褂。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他全力维持海防,筹措资金建设炮台,并将多年积蓄一并捐出。他在浙江驻防时间最久,深受浙人爱戴,因此浙江至今仍存张公庙。

1884年,光绪下旨并赏银,在豪山村北面建成张将军家庙。这座坐南向北的建筑共有三进,主要采用砖石和木结构。

走进家庙,前庭院空地以花岗岩条石铺就,十分宽阔。左右廊贯通。主建筑采用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的九梁架,画栋雕梁,还有精美石刻。别致的是在主堂两侧厢房上,各建有一座飘檐小阁楼,俗称“小姐楼”,在祠堂建筑中十分少见。

家庙内部

张将军家庙是豪山村文物群的核心。在南粤村落中,如豪山村这般有如此之多的文物实属少见。距离张将军家庙不过三百米,隔村中主干道相望的便是建于明末的张氏祖祠,也就是仲羽张公祠。

祖祠前的广场侧面有一块花岗岩浮雕的御赐石厥,正面雕有四条祥云石柱,石柱之上刻有一对仙鹤和一对官俑。祖祠前还有一对御赐张其光“振勇巴图鲁”名号的石华表。巴图鲁即勇士之意,是清廷赐予有战功将领的称号。这对华表各高8.8米,为浮雕式龙纹缠柱。

张将军家庙与仲羽张公祠之间,是横平竖直的青砖平房古建筑群,这便是当年远近闻名的其光新村,始建于1884年,也就是张将军家庙建设之时。它的规划已经相当完善,巷道笔直,一间间飞檐青砖大屋排排而立,宛若一座军营,拱卫着张将军家庙。直至今日,其光新村仍然保存良好,有七十多座青砖大屋。

其光新村前的另一片较新的民宅中,藏着一口“三眼井”。它始建于光绪年间,因三个井口形成一个“品”字,又名“一品井”。井台为正方形,以4条花岗岩石条铺砌。张将军家庙与其光新村兴建时,这口井也随之挖成,井水清甜,至今仍在使用。三个井眼都是圆形,与其说是“品”字,倒不如说是一个有趣的笑脸。

张将军家庙前是大片稻田,每逢收割季,这里都是拍照的好地方。田野侧有一栋白色炮楼,又名仰云楼,建于1932年。因为外形酷似官印,所以也被称作官印楼。这座建筑兼具门楼和碉楼性质,是当年入村必经之路。

沿稻田间的道路直行,便可见到虽然不高却在大片稻田中极为显眼的奎阁。奎阁始建于清代,塔高四层,匾额上的“奎阁”二字出自张其光第六子张祖荣之手。

稻田间的奎阁

张其光身居高位,自然荫及子孙,但豪山村张氏在张其光之后最出名的人物,却是出自兄长张蓉光一脉。

张蓉光的儿子张荫棠,是豪山张氏同辈中唯一考取功名的人,也因此走上与父辈不同的仕宦之路。

1897年,张荫棠奉旨出洋,开启外交生涯,曾任驻旧金山总领事。1904年,张荫棠迎来人生高光时刻。他奉命前往印度,全权负责与英国谈判西藏事务,有力维护了主权。他还积极协调藏务,整顿藏区吏治。

张荫棠的长子张公撝,早年是庚款留美生,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同样活跃于外交界。1946年1月,他以中国代表团秘书长的身份参与联合国代表大会。他是民国首任总理唐绍仪的女婿,而唐绍仪的另两个女婿——顾维钧与诸昌年,同样是民国时期著名外交家。

网红古桥和会堂

距离豪山村不过几分钟车程的东凌村,村口大榕树下的广场是村子中心,市场、商铺和食肆环绕而立,树荫下坐满了聊天或干闲活的村民。

广场四周最高的建筑,当属雄踞一侧的东凌会堂。印象中,极少在一个村子里见到规模如此之大的会堂。它外观平平无奇,典型的前苏联式建筑立面,顶端有“东凌大队”四个字,显然是人民公社时代的产物。

东凌会堂的历史不算久远,它始建于1973年,1976年完工。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高15米,共有756个座位,舞台宽阔。它由华侨捐建,新会著名建筑师冯英设计。

会堂内部

走进会堂,惊喜迎面而来。它的内部设计与呆头呆脑的外观完全不同,白墙黑椅,色彩分明,舞台背景墙的绿色花边清新可喜。它兼容了不同风格的设计元素,顶端的木梁架是典型的南粤旧时大屋风格,舞台与座椅布局是前苏联式,两侧二层突出的半圆形看台,则是典型的欧式歌剧院风格。大门上方的立面有三角形山墙设计,并开窗采光,如果改为花窗,再加上管风琴,就能无瑕疵扮演欧洲教堂。

会堂的兴建时间正值文革后期,设计者对西方建筑元素的大量采用,想来并不容易。不过在南粤地区,类似的建筑元素并不罕见,也可视为一种开放的惯性。

会堂建成后,在集体文化活动兴旺的70年代后期,每晚都有粤曲表演。上世纪80年代后,它还兼做电影院使用。也因为它的网红风,2018年曾成为彭于晏主演的电影《热带往事》的拍摄地。

与东凌会堂隔天亭墟广场相望的,便是小小的步天桥。这座四墩三孔全石结构拱桥横跨东凌涌河道,两侧各有五级台阶。桥长34.2米,宽2.8米,结构有利于泄洪,四个桥墩均为船型,相当别致。

桥身侧面的石栏上刻着“步天桥”三字,之所以有此名字,是因为传说南宋流亡小皇帝赵昺曾在此桥上走过。不过据考证,传说并不可信,步天桥的建造时间应为明万历十九年,也就是1591年,由乡人张思仁捐资所建,此后在乾隆和民国年间曾两度重修。

步天桥

桥头的木棉树与榕树,据说分别有三百多年和四百年历史,硕大树冠下是下棋的老人与嬉戏孩童。古桥一侧有一座新桥,旁立着建于清代的东凌奎阁,占地面积不过20平方米,高不过两层,却相当别致。它的立面为六边形,青砖墙身,绿色琉璃窗,大门上刻有“文润映翠”四个大字,二层阁身正面石匾刻有“奎阁”二字。不过,它如今的境况让我啼笑皆非,因为并非作为文物保全,一楼被辟为发廊,所以“文润映翠”四个字下面便是大大的“冷气开放”,还有各种洗剪吹介绍。

东凌村奎阁,一楼变成洗剪吹

不过转念一想,也就释然了,有人使用总比破败要好。

左麟右李的故乡

相比步天桥,富美村的见龙桥更长。这座桥建于明代,清代改为石桥,全长73米,是步天桥的两倍有余。因为桥身十墩九孔,所以也称九眼桥,桥墩与步天桥一样呈船型。

穿桥而过,便是幽静的富美村,桥头古树参天,一座小楼隐于其间。这是上世纪90年代早期的华侨捐建楼宇,如今是村中的老人活动中心。我询问路人上凌村何在,对方说隔壁便是,见我是外来者,加了一句“谭氏宗祠很容易找的”。

我要找的确实是谭氏宗祠,这座建于清初,道光年间重建的宗祠,不但是当地谭氏一族的精神皈依,也是双水最大的祠堂。谭氏后人中,最著名的当属“左麟右李”中的谭咏麟。

抗战期间,会城(当时新会县城所在地)沦陷,新会第一中学搬至谭氏宗祠继续办学,保留了教育火种。

五邑侨乡一向重视教育,村中祠堂多半都曾作为学堂使用。晚清民初,许多村子又由华侨捐建学校,办起了一座座现代学堂,密集程度在国内绝无仅有。距离上凌村不足几分钟车程的木江村,便有一座寅初学校。

中西合璧的寅初学校,外观也颇具网红气质,外立面上的两层高大拱门,两侧廊柱雕花精致,立面山墙上有“纪念简公寅初”字样。

寅初学校

简寅初是木江村人,曾在马来西亚从事橡胶与矿产等生意,成为富商。他一心解家乡子弟读书之困,希望回乡办学,但未来得及完成心愿便因病辞世。1932年,其子简又文捐资13万银元创办寅初小学,供乡中贫苦子弟就读,完成父亲遗愿。

简又文曾受聘于燕京大学,也曾在冯玉祥的西北军任职。也正因此,目前学校一楼大门上的“寅初学校”四字,正是冯玉祥所题。

寅初学校于1932年落成时,便已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免费入学,曾享誉四乡。

无论是张其光以官宦之身反哺家乡,还是简寅初简又文父子以华侨身份为家乡解困,都让双水镇受益至今。更难得的是,这种传承始终没有离开开放的视野,就像张荫棠那样。

责任编辑:钱成熙

校对:施鋆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