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何以消暑?唯有茶饮。张云雷在接受“cheesefashion”视频访问时,就为粉丝分享了一款独家饮品“我会用花茶呢,兑上纯牛奶,放上糖,真的跟珍珠奶茶味真是太像了,特别像”。两个“真”,一个“特别”的加重强调,可见他对这款饮品的味道非常满意。
白糖+牛奶+茉莉花茶,朴实清新,省钱健康之余,亦和粉丝的国民生活印记引发共情。提到夏天,京津地区的80后、90后,都难忘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消夏必备:用玻璃材质的罐头瓶沏一杯浓浓的花茶(茉莉花菜)随身携带,解渴消暑;父母在体制内单位的,亦难忘每年固定的防暑降温福利:茶叶加白糖;而家里订过奶的, 都还记得那个牛奶是老人和小孩特权饮品的年代;奶茶,是横跨70.80.90.00四代人年轻时热衷的饮品。茉莉花茶加牛奶加白糖,带着几代人的生活印记,又颇具年轻人的小资情调和猎奇心。
采访视频一出,粉丝纷纷购买材料动手研发”张云雷同款奶茶”。
而在“张云雷同款奶茶”之前,“张云雷同款泡面”已成为网红泡面。白糖牛奶茉莉花茶,和西红柿老干妈方便面更配哦。
按西红柿—老干妈—蔬菜包—干料包—酱料包—方便面这样简单的操作顺序煮出的方便面,酸爽香辣,味觉层次丰富,平衡了美味与健康,精致与勤俭,让每一个厨艺不精又寻求吃的顺口的年轻人感到亲切有共鸣。特别是, 当他说他觉得自己做的方便面真挺好吃忍不住咽口水时,这种真实不做作,引发了我的回忆。自80后始,在做饭方面的入门级第一次,恐怕都是煮方便面,从简单的开水冲泡到第一次开火煮方便面,从不敢动刀到第一次切蔬菜,从只会卧荷包蛋到学会煎鸡蛋,每个人都在实践中研发出自己的独门配方,日后,能独立做一桌饭菜时,偶尔仍会特别馋自己煮的方便面。厨艺再小白的人,也有一款拿的出手的私家方便面。
在提及“西红柿老干妈方便面”的那期《风味实验室》,张云雷还回忆了小时候在饭店吃饭把萝卜花拿走吃掉的细节。这不就是我小时候干的事吗?如果现在能看到萝卜花,我会感到很亲切,触动各种思绪,甚至泛起泪花。我为之感怀的,不是一朵萝卜花,而是那个年代,那段生活,以及那个时候的我。
茉莉花茶、老干妈、萝卜花……每当张云雷有机会谈及饮食细节,都能引人共情,特别是80,90后对社会生活的记忆。不是因为喜欢他而和他共情,而是因为能和他共情所以开始对他有好感。
连舞台下的张云雷,都天然流露着引入共情的魅力,那么,舞台上的张云雷在艺术作品中的共情能力,绝非仅仅是天赋,更在于他在用心感受并热爱生活。
为什么他唱的《探清水河》让古老的小曲儿和年轻的心共鸣?为什么他的单曲《毓贞》让海外游子闻之落泪?为什么他的〈学电台〉让我觉得就是我学生时代最爱的电波里的声音质感?为什么他的〈尚好的青春〉学90后小女生内八字脚梳头和不礼貌的小眼神惟妙惟肖让我仿佛看到中学时代班里的非主流小女生?
也许答案和密码,就在奶茶和方便面里。
为什么他的坚强和忍耐力常人难以感同身受?我想,答案密码除了在三年前icu的那一个月时光,也在于这萝卜花和茉莉花茶中。
每一代人,每一个群体,每一个个体,都有独特的生活印记和情感体验,都需要在艺术作品中寻求共鸣。
每一个喜欢张云雷的人,都是因为通过他的作品,他台上台下的言行,寻求到了几分共鸣。这份共鸣,是背景各异的人凝聚在一起的默契之所在。
牛奶是香甜的,茉莉花茶是醇厚不失清新的,西红柿是酸的,老干妈是辣的,人生百味,尽在于此。
每一种滋味都深刻体会,才是多彩的人生,但并不是所有滋味,都让人舒适,且苦涩辛辣的占比,可能远多于甘甜清香。
当我们正品尝着种种丰富难言的滋味时,该以如何的姿态去应对? 声音很嘈杂,但世事无绝对,观点无对错,实践出真知,我支持放平心态在困难没被克服前没有资格去不甘,也支持不自我麻痹而做最后的努力,我支持认清人情冷暖社会炎凉也支持格局高远。人生到最后,无非是做到“不后悔”与’把遗憾当成美丽”的平衡。
如今的单位差不多都取消防暑降温福利了,发放花茶和白糖可能只是历史画卷中一幅定格的国民生活印记了。这个周末我打算自备材料研发一下茉莉奶茶,只是有一点,牛奶虽安神,花茶却提神,不适合晚上饮用,特别不适合周日晚上饮用。周日晚上早睡的人,最美丽,也终不会被生活所辜负。
突然想到一个不靠谱但很有意思的假设 ,如果张云雷不是相声演员,说不定是个幸福的美食博主。
><>者:罗家豆豆(爸妈内参主笔)
01
女儿吉祥的幼儿园同学木飞在我们家玩。
午饭时俩人表现很好,奖励她们一人一杯奶茶,吉祥很快喝完,木飞比较斯文,一边拿着奶茶一边玩拼图游戏。
我听见学习机发出拼图错误的提示声,大概是某块图拼接错误,吉祥快速冲过来说,“我来教你,我来教你!”
“叮”一声正确声音,但同时,木飞的奶茶被吉祥粗鲁的动作直接打翻在沙发,稀稀拉拉流在地板。吉祥慌张地抬头看着我。
“看看你干的好事!”我脸色大概很难看,她愣在那不敢吱声。
我急忙找来毛巾一边擦一边数落她,“叫你小心一点,叫你动作慢一点,就是不听,看看你干的好事儿!”吉祥“哇”的一声哭了,“妈妈,我错了。”
看着沙发上的污渍,根本未及思考接着她的话茬直接说,“对,就是你的错!”
吉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都是我的错。”
我急着清理沙发,因为是棉麻面料,奶茶很快被吸收进去,留下一片暗黄印记,奶茶中的椰果也撒满一地。她还在哭,我心里生气不愿理她。
清洗毛巾准备擦第二遍时经过她身边,她突然说“妈妈,我知道我是一个坏孩子,我知道我是一个坏孩子……”
瞬间,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重重地敲打,一阵钝痛传遍全身,我扔掉毛巾立马抱住她激动地说:
吉祥,妈妈从来没有说过你是坏孩子,也从来没有认为你是坏孩子!你不要这样说。
02
女儿在我怀中一直哭着说“我知道我是个坏孩子……”
“不是,你不是坏孩子。”我安慰她,自己却喉咙哽咽,那几秒钟想到好多好多事,想到我的急躁,我的坏脾气。
曾经看过一篇文,说所有妈妈有了孩子以后,因为没人替代自己的工作,永远得不到好的休息,24小时在线的我们因为累和辛苦,都有一种“所谓妈妈的坏脾气”。我一直认同这种观点。
妈妈这个角色确实辛苦,可如果我们总是在孩子面前强调自己的辛苦,在她面前不掩饰自己的坏脾气,当她做错一点小事,我们却把责怪她当成理所当然,慢慢地,她会变得不自信。
孩子眼里,父母是世上的一切,当爸爸妈妈生气责怪的时候,她们不能反驳,也不懂如何反驳,只能把错误承担在自己的身上。
面对责怪和家长的坏脾气,她们无处发泄,只能哭,但往往因为哭又会引起家长的更加不满和急躁,爆发出更大的脾气,甚至大打出手。
晚上临睡前试着和她聊天,“今天你说‘我知道我是个坏孩子’这句话从哪儿学来的?”她说“是我自己想的。”
她才4岁,我不知道她竟有这么复杂的思想。如果我再不停止对她的指责,她真的可能会变成一个坏孩子!她是经历多少绝望和多少次伤心才会在今天哭着说出来。
作为妈妈,对待孩子没有耐心,缺少细致的引导,孩子做错事,只一味的责怪,孩子会在心里想,“我为什么总是做错事?”“为什么我总是令妈妈不满意?”
慢慢地,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印刻下这句话,那就是:我是一个坏孩子,所以大家对我不满意。
03
想起十几年前初中语文老师杨平。初一语文由一位师范毕业的实习老师教,年轻没经验,比我们大不了几岁。
乡下孩子多玩劣,课堂上小动作不断,她常常被男生气得站在讲台上哭。十多岁的孩子没心没肺,老师在上面哭,我们在下面笑。
待她哭完就开始数落我们,表示各种不看好,具体说些什么都不太记得,只记得有些刻薄。所以整个初一,我们班语文成绩相当差,全县十几座初中一百来个班,我们排在倒数。
初二,老师实习结束走了,换来50多岁的杨平老师,一个教一辈子书的民办教师。
第二堂课他一进来二话没说,用粉笔在黑板上刷刷刷划下三条线,将黑板一分为四,叫四个同学上台听写。他随口报几个前一堂课教的词语,每个人不一样,想互相抄都不行。
我们之前的语文水平和学习态度根本没有复习的习惯,可想而知,基本都被难倒。杨老师慢慢擦黑板上错误的词说,“下去吧!”
待他擦好黑板转过身,看到四个同学仍站在自己座位上,“站着干什么?坐,坐下吧。”他隔着塑料黑框眼镜望着我们,很沉重地讲起我们的成绩,
“全县倒数,如果不努力一把,怎么有机会考上中专或高中改变世代务农的命运呢?”
“学语文也没你们想象中的难。写错了没有关系,我不要你们站着,你们知道错了就行。”
那一堂课,我们一反常态没有人私下说话做小动作,很认真地听。
两年里,他一直保持上课第一件事刷刷刷划三道线听写的习惯。不爱学的我们为了避免写不出词语丢脸,总会在上课前几分钟临时抱佛脚看几眼。
他从来不会报很难的词句,都是最常用的内容,我们每篇作文和日记,他都会认真用红包圈点,遇到写得不错的句子总会拿出来表扬一顿。期末考试我们真的甩掉全县倒数的帽子。他说,如果我们再接再厉,名次还会往前。
现在想来,多亏老师的帮助,他总是语重心长地和我们说最简单质朴的道理。当我们做错,从不体罚,那时的乡下学校体罚很普遍,或站或打或揪眼皮。
他希望我们自己认识到错误,明白我们努力读书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不是为了别人的。我们被女老师长期否定出来的不自信和自卑,在成绩一点点提高的过程中慢慢消失,大家都变得积极且努力。
十几年后,我们班级聚会,除了班主任,杨老师是唯一邀请来的代课老师。
04
作为父母或师长,我们总是希望孩子尽可能完美,这让她们背负沉重压力。
当他(她)们表现不好,我们总是完全不顾及孩子的自尊心横加指责,殊不知,这些指责和批评,就像一记言语拳头,这拳头会穿过空气和身体,打在他们的心间,让孩子内心压抑委屈。
这种教育往往适得其反,只会让孩子无法勇敢面对人生各种问题,只要遇到不如意或不成功,他们会在心里首先否定自己,因为我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如此下去,他们过不好自己的生活,更不可能成为担当大任的人。
对待孩子,表扬比批评有用,鼓励比表扬更有用。如果真的做错事,真的需要批评,也请蹲下来拥抱她,与孩子平视说话。
清晨起床或出门前不要批评她,家人围桌进餐时不要指责她,临睡前不要批评她,最重要的不要当着客人或是同龄孩子的面指责她。
我们虽养育他们,但他们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让他们有尊严地意识到自己不对,孩子虽小,但他们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不要抱怨孩子难以教育或无可救药,他们是我们的复印件,如果真有错误,也请先在原件上找原因。
请爱他们,但不强加于他们;疼他们,却不溺爱他们;我们威严,却要讲道理。
请接受不完美的他们,也是接受我们自已。
作者简介:罗家豆豆,富书专栏作者,每天认真吃饭、努力锻炼、用心生活的园艺爱好者,努力码字,只为赚钱买花。 本文首发爸妈内参(ID:shenduwenhua),为头条号签约作者
>源:羊城晚报
三月的广州,满城繁花盛放,充满春日气息。周末约上三两闺密,以吃喝玩逛的正确姿势打开属于“女神们”的早春三月,打卡广州美景、新店,不失为赏心乐事。女性已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在广州,专门为女性消费者度身定造的新店越来越多,浪漫的环境、舒适的消费氛围、新颖的零售模式,深得女性喜爱。
爱靓:饰品+美妆 装点一日好心情
在这个爱美不分年龄、性别的时代,任何与颜值挂钩的事物都有不少女性拥趸。服饰、自拍、健身、化妆、饮食……追求美,正在成为人们享受生活的新方式。据零售业内人士透露,2020年在广州新开业的零售品牌中,美妆、护肤店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显示了“她经济”动力强劲。
好的饰品素来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但饰品市场款式百样,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最佳拍档?来ME+饰品热搜站(正佳广场店)一试便知。
ME+饰品热搜站满足饰品一站式选购
345m^2的门店面积,逾3万款商品款式,涵盖耳环、发夹、项链、帽子、袜子等常见饰品,量贩式的销售模式,给女性顾客提供充足选择。这里的饰品都可免费试戴,随时可用酒精棉片消毒,戴上美丽的同时也保障健康。
逛完了饰品店,不妨来个配套“美妆店”。作为国内大规模的彩妆集合店,THE COLORIST调色师在广州丽影广场甫一亮相便引起了现象级的打卡,甚至曾因到店客流过大而不得不频频排队限流。而它的环境、产品也确实值得如此巨大的流量:极简主义的装饰,明亮活泼的糖果色,货架上陈列着70多种国内外彩妆品牌,6000多个SKU,产品涵盖护肤品、美妆产品、香水……从平价到轻奢,一网打尽。
THE COLORIST调色师从平价到轻奢一网打尽
与THE COLORIST调色师类似,广州美妆店新秀HAYDON黑洞(北京路店)亦凭其超过1000㎡的面积、总数2000+的爆款美妆产品揽获不少流量。恰如其店名,HAYDON黑洞内部装饰如魔方宇宙,以“太空舱”为内部空间设计主题让这里颇具神秘的时空感,轻BA模式打造了轻松、自由、舒适的购物体验。若你前来打卡,不妨在这里留下一张打卡美照。
黑洞吸引了不少潮人前来打卡(品牌提供)
爱吃:零食+茶饮 享受舌尖上的美味
美味的食物不仅能填饱虚空的胃,还能熨帖奔波的心,不妨暂时摁停匆匆的节奏,在美食中品味一段生活。
在美食界里,零食是永远的宠儿。若你也是零食族,那这家诞生于互联网的零食品牌“a1零食研究所”或许值得一逛。
a1零食研究所广州首家门店——北京路天河城店整体布局以粉色为基调,浪漫感十足。门店内设有巨大的试吃台,不间断地供应数十种产品供消费者尝试,即便是工作日也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品尝。在这家店,每一款产品都有“成本的秘密”的标签,标明了产品从研发、原材料、生产、仓配、运营到税收等各个环节的成本结构。
年轻人特别是年轻女性素来是奶茶消费主力军。对于许多年轻女性来说,奶茶在她们心目中的地位已直逼一日三餐,虽然嘴上挂着“减肥”二字,却甘愿掉进这一“甜蜜陷阱”中。
广州的茶饮新店,为吸引女性消费者也是各出奇招。位于五号停机坪的茶亭序·国风鲜茶馆,号称为广州“首家国潮古风奶茶店”,店内不但古韵十足, 还免费提供汉服可换装,“越国风越好玩”是店里的口号,喜欢汉服古风的妹子可以边喝茶边拍照,过一把国风瘾。
新近登陆、已有三家分店的Milk+则是主打泰式口味的网红奶茶店。全店以深蓝色为主色调,店中各式潮流玩具、墙上的插画充满潮流感,开业之初已吸引了不少潮人来打卡,双料泰式奶茶是这里的招牌产品,双料包括珍珠和奶冻,用料分量十足。
Milk+奶茶店潮流感满满(品牌提供)
对于喜欢安静的女性来说,一杯甘醇清冽的茶或许更得她们的青睐。阅江楼艺术馆·茶肆位于广州名胜景点沙面,在大众点评上,这家藏于艺术馆中的茶肆获得了接近满分的评分:交椅两把,清茶一壶,品一口茶水,赏一幅明清时期的老字画,抬眼一看,远处一樽古瓷器猝不及防地闯入眼帘……颇有道尽千古文化的风流恣意。
目前,茶肆内设有中式、日式两间风格不同的茶室,有专业的茶艺师为顾客泡茶。约上三五闺密,来雅静茶肆喝杯好茶涤荡肠胃,也是不错的选择。
爱生活:香氛+读书 自我陶冶不停步
无论是一曲舒缓的钢琴曲,还是一枝娇艳欲滴的玫瑰,这些点滴的美总能为生活增色不少。充满生活美学的小店,也是文艺范女神们的最爱。
谈及生活美学,香水必须榜上有名。除了妆容、穿搭注重美感和舒适的平衡外,女性也期望通过气味提升个人形象、愉悦自我。气味小铺位于广州超级文和友拐角处,木质的装饰与暖黄的灯光在这座复古、喧嚣的建筑中营造了一个安静的小天地。
在气味小铺选择愉悦自我的气味
店内香水按星座馆、心境馆、植物馆等进行了分类,香水的命名也大为不同:有的直白如“白羊座”“白茶”,有的含蓄如“开往喀纳斯的列车”,浪漫中充满想象。值得一提的是,品牌还推出了以广州为主题的系列香水,包括“早晨广州”“西关小姐”“妃子笑”等七款香水。
若说香水是可感的甜蜜,那书香则是无形的文化香氛。在广州西关百年老街永庆坊骑楼街上,有一间神秘复古的“梦幻书店”——钟书阁。典型岭南特色建筑“镬耳屋”,配合菱形拼花地板、镬耳屋造型的阅读区、华丽又复古的水晶吊灯……这不仅是一间书屋,还是一个岭南文化的万花筒。
读书读累了,还能走近墙面,欣赏一些老西关、岭南建筑骑楼等充满历史印记的摄影作品;或是上二楼的咖啡水吧点一杯香醇的咖啡,在咖啡香里读完一本《羊城后视镜》。咖啡见底,书已尾页,浮生里偷得半日闲,不亦乐乎。(记者 施沛霖 林少娟 杨楚滢)
【纠错】【责任编辑:白雨晨 】